时间:2023-10-10 15:57:54
序论:在您撰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
一、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划分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两大部分,分别对领导任职期间和不再担任职务之后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和监督。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和工作过程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实现有效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效的沟通对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来说都是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有效的沟通可以高效的解决在审计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目前,针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沟通都集中在审计期间,也就是说,经济责任审计组的成员只有进行审计工作时才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员工进行沟通,在平时双方是基本没有沟通的。这就导致了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组的工作抱有抵触和消极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和审计组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审计组成员很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的一些重要情况难以了解到位,在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进行任中审计时这种现象可能更加明显。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组的成员是在各个单位抽调而来的,他们事前可能互不相识和了解,处于各种有原因,也难以实现有效沟通
2.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有效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其本身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业务繁杂、政策性强,这就意味着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会计、审计、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该在沟通和协调上具备相关的能力,和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与员工进行融洽的交流。而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普遍存在着胜任力低下的情况,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学历偏低,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队伍中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高达85%,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的比例仅为5%;第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数审计人员只对会计和审计的基本知识有所涉猎,在实际工作中仅仅能够应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常遇到的问题,工作能力比较差,对于信息技术、经济、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第三,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很难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培训,虽然国家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每一年度接受继续教育,但是工作和学习之间存在着固然的矛盾,导致审计人员学习时间比较短,接受教育的形式单一,难以起到后续教育的应有作用。
3.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
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过程中,审计工作组成员可以针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使得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工作是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计划欠妥,那么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将朝着错误的方向进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一般的审计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审计计划工作也相对具有主观性,和实际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求联系不紧密。在实际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构为了突出自身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只追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数量,忽视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范围过大、审计工作没有重点,导致审计质量下滑。
4.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上级组织部门和领导层对下级事业单位上报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存在的相关问题没有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那样上级组织部门和领导就不能根据在审计工作中呈现出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度的对策和建议。首先,上级的组织部门和领导并没有针对每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建立相应的档案,这样导致上级部门和领导对事业单位的领导认识不够全面、具体,在评价其工作成果和绩效时也显得没有针对性和指引性,审计信息也难以高效、及时共享,经济审计资源没有得到全面的利用和发挥;其次,上级的组织部门和领导对于事业单位整体的审计结果没有建立独立的档案,没有对具体的审计单位出现的经济责任现象进行分析,很难提出强制性的整改措施;另外,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缺少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的动态管理,对被审计单位领导、事业单位本身和审计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和理解和把握,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5.缺少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审计中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各不相同,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评价体系,这导致各个单位和部门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时总是不尽如人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现象此起彼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不科学、不经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不能体现重点、突出全面,不能做到系统与分类相结合。
二、加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对策
1.成立经济责任审计联络员工作机制
为了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沟通,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力度,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着全过程跟踪的方向转变,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建立其审计联络员的工作制度和方法。经济责任审计联络员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把握和了解,在自己的上级单位和被审计的事业单位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方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上级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对审计人员进行任务分配,是他们每一个人负责若干下属事业单位的联络和沟通工作,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投资项目的建设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并组织联络员定期进行会议召开,汇报和研究各个联络单位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会议中提出解决和整改措施并传达给下属事业单位。
2.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可以从人才的选拔和继续教育两个方面下功夫。在人才选拔上,一方面要重视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应聘者的知识结构,考察应聘者的知识和能力是否符合实践和工作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求其在实践经验和政策的领悟上具有较强的能力。选拔人才的时候要着重吸引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参与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中来,同时还要聘用法律、管理、经济、信息技术人才到经济责任审计组中,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专业性的保障。
3.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实现对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提升。首先,在主管领导同意的情况下,针对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审计结果应该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使得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履职情况得到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也可以据此考核和考察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工作绩效,并和年终考核连结起来,其次,应该建立起被审计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不同的事业单位的审计结果能够反映出其领导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对于领导在工作中表现有缺陷的地方应该及时予以阻止,对于表现优良的地方应该予以表扬。
4.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科学、规范、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明确的绩效指标,能对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价,促使领导干部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促进增收节支,既是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是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要求。我们应该科学地构建客观的定量指标评价体系。在定量指标的制定上可以结合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可以建立预算执行、财政收支、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廉洁自律、对下属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情况等指标。
参考文献:
[1]杨庆英.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09(10)
一、向“行政问责”拓展
行政问责制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质疑,对不履行法定行政义务或未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的一种制度。行政问责制其本质是对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和对不履行或不恰当履行责任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经济责任审计是行政问责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和工作定位。经济责任审计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作出评价的同时,主要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个人履职行为进行评价,界定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直接导致或间接影响经济后果等行为应负有的责任。这一规定与行政问责的本质要求相吻合,为经济责任审计向行政问责拓展提供了依据。那么,在对市县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如何实施“行政问责”?笔者认为,第一明确问责主体。《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履行本规定的有关职责”。从以上规定中可知,行政问责主要是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那么作为审计机关,既要问责又不能完全担当问责角色,怎样摆正自己的位置呢?一要严格审计执法,依法依规处理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二要加强审计工作中的透明度,对违纪违规问题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公开审计结果和整改结果;三要不越权处理,应按规定及时移送处理至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问责的相关部门。第二明确问责内容。除正确运用《审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有关问责规定外,还要关注《暂行规定》,《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了六种应当对领导干部问责的情形。六种情形中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关的有三种,一是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二是因工作失职,致使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发生特别重大案件,造成重大损失的。三是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不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特别重大案件,造成重大损失的。第三完善问责机制。完善问责机制必须实现三大转型。一是从行政问责向法律问责转型。相对于法律问责,行政问责具有弹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法律追究坚持的是谁违了法谁就承担责任的原则,具有直接性的目标性,其惩罚力度是明显要强于行政问责的。二是从组织问责向个人问责转型。有些违规行为虽然在形式上看并不是个人性质的,看似有组织性、系统性,但实施者却是具体的人。实施全面问责的必要条件就是“法无例外”,坚持权力与责任相对应的原则,确保所有责任人都受到惩处,避免责任追究“追下不追上”现象。三是从行为问责向后果问责转型。有些违规行为从行为上看并不很严重,但是后果已经危害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政府运作的有效性。行为问责是追究责任的一种快速反应方式,而后果问责则为纪律追究和法律追究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二、向“同步审计”拓展
市县党委是一个区域社会发展的最高决策层和核心,理应对其所在的市县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负有首要责任。“只审市县长不审书记”的审计做法,不利于责任的完全落实。通过开展市县长(书记)同步审计,将避免“只审市县长不审书记”所带来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全面、不客观,甚至有失公平的弊端。笔者认为,实行市县长(书记)同步审计;应从以下三方面人手: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市县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应和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同步进行,出台市县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性规定,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并根据市县党委书记的职责特点,制定用于指导审计实践的工作规范和操作指南,进一步明确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二是确定重点内容。由于职务分工不同,在对市县党委书记和市县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的具体重点和内容肯定不同。对市县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以党委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为主线,以经济决策权为重点,侧重于检查出台的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国家方针政策;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效果;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等。对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以经济政策执行权为重点,侧重于检查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和地方党委制定的政策措施情况;重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等。三是明晰权责分工。在对市县长(书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采取“谁决策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来明确责任界定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权力在哪里,责任就在哪里,确定以责任为导向,在“问效”的基础上“问责”。市县长(书记)共同决策的,则由市县长(书记)共同负直接责任;党委书记应履行职责而未认真履行的,应负直接责任;党委书记监督管理不力的,应负管理责任,市县长应履行职责而未认真履行的,应负直接责任;市县长在执行中管理不力的,则应负管理责任。
三、向“绩效审计”拓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审计工作的重心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逐步转移到绩效审计上来了。当前,在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拓展绩效审计,很有必要。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干部任职期间所负责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进而评价和鉴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这里的效益性与绩效审计的三要素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一致。笔者认为,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向绩效审计拓展,应该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建立评价体系。要衡量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依据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所以,能准确反映市场经济活动效果、领导干部经济业绩,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二要完善法律制度。从目前的情况看,绩效审计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绩效审计的不多。《审计法》提到了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审计,但没有明确地提到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绩效审计,也没有提到绩效审计的内容,这给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进行绩效审计带来了一定难度。笔者建议在今后出台《经济责任审计条例》中将绩效审计明确写入,使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绩效审计有法可依。三要衡量工作业绩。衡量市县长工作业绩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经济指标变化对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变
化的影响和经济活动结果对社会事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进行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时应以促进市县长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为重要目标,并确定以关注重要财政性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查处问题和促进改革发展、完善制度结合起来的审计重点来衡量工作业绩。
四、向“职务消费”拓展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职务消费本身是跟公务有关且不可缺少的消费;虽然职务消费有其合理合法性,但是职务消费具有隐蔽性、难于界定和发现的特点,所以容易形成监督“死角”。由于有效监督不到位,致使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查处和解决,职务消费的腐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市县长经济费任审计中拓展职务消费内容,已经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在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强职务消费审计,应从以下四方面人手:一是加强制度审查。比如:在公务接待方面:应在饭店接待地点、接待金额标准、接待陪客人数有明确的规定。在公务用车方面,实行车辆编制管理、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燃油。二是加强执行监督。要加强对经费、票据以及财务制度执行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报批制度,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及时纠正各种不规范行为。三是建立公示制度。要定期对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进行公示,听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公示市县长消费情况,尤其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政府部门公车使用、办公设施、公务接待、出国考察培训等支出情况,使职务消费透明化、公开化。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对领导干部借职务消费之名,行之实或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除追究责任外,还要按法纪、党纪、政纪条规予以严肃处理。
五、向“成果利用”拓展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离任时采取的对其任职期间进行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财政收支工作目标或所在单位事业投入及发展情况,原创:重点分清其在亲自决定、主持、组织、指导、参与、安排的重大经济活动或经济事项中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属于事后监督。笔者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一是离任时的一次审计很难发挥被审计者提高管理水平,改进工作的积极作用;只能取到一种对责任的追溯性作用;二是先离任、后审计,影响威慑作用。往往一批干部变动多人,由于审计人手不够,对一些离任者人走了好久才进行离任审计,给有些问题的查清带来困难,对审计人员也带来了工作的被动。对他人和当事人的威慑作用也大大降低。鉴于上述存在的不尽完善现象,笔者认为,把经济责任审计“关口”前移,采取任中审计。以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更好地实现审计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做好干部任中审计工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审计必须达到的目标
一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及遵守财经纪律情况的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违纪违规现象。二是按照权责相称和客观公正的原则,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决策、经济管理活动及相关的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经济决策能力的提高。三是对领导干部各项收入情况的审计,促使领导干部个人提高廉洁从政水平。四是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及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及时为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提供依据。
二、确定审计的对象以及主要内容
被审计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领导干部任职时间(二年或三年)、社会公众关心的程序、热点岗位等情况有计划安排。审计的内容包括:
1.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2.贯彻执行国家重要经济政策情况。原创:3.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和效果,有无存在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4.个人遵守财经法律和廉政规定情况。
三、审计采取的技术与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并不等于离任审计,不必等到干部离任时才开展审计。把握审计的重点和内容,还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分析测试,发现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充分利用原有审计成果,结合审前调查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的放矢地实施审计。
(二)开好进点座谈会。审计组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召开由被审计单位的现任领导干部,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审计进点座谈会。
(三)审计组充分利用以往的审计成果,作为反映和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内容。
(四)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范围,有重点地选择延伸单位。
(五)内部核实与外部调查相结合。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各种会计资料、其他有关资料和实物进行核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外部调查了解和函证,核实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
(六)审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银行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银行所属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对被审计人应负责任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审计任务一般由银行内审部门承担。目前,各行开展的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偏重于对分支行行长的审计,对这方面的和探讨也最深入。实际上,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十分广泛,凡是能够明确界定经济责任的总、分行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的负责人,甚至是重要业务岗位上的一般工作人员,均可作为审计对象。
与其他银行审计业务相比,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首先,这类审计既是对“事”的监督,又是对“人”的监督;其次,这类审计涉及期限长,审计范围广,所依据的审计标准(国家财经法规及本行规章制度)多且变化大;第三,这类审计群众性较强;第四,审计结论将为干部的使用和任免提供直接依据。
目前,我国银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计形式单一,基本等同于离任审计;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固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鉴定技巧有待提高。笔者认为,为实现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解决当前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根据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对审计形式、审计方法进行创新。
(一)探索新的审计形式
目前,我国银行业所采用的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一般采用“下审一级”形式,即由上一级单位组织实施;(2)采用委托审计形式,即由行领导或有关部门通过某种正式程序,委派内审部门来进行;(3)以现场检查为主;(4)大多采用“一次性专项审计”,即离任审计形式。
实践证明,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被审计人履行上级交付经济责任情况的审查、评价,必须从被审计人所组织开展的经营活动中界定他的“功过是非”,落实其经济责任,肯定经营业绩,找出存在问题。采用“下审一级、委托审计、现场检查”等形式,有利于保证审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但单纯依靠离任审计形式,无法满足银行加强内部管理、防范化解风险的要求,无法完全实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因此,在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1.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采用定期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形式。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既重结果又重银行的发展,应在被审计人任期内不间断地进行(时间频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离任审计是任期审计的最后一个环节,重点是对被审计人离任时所在单位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对被审计人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为作好离任审计,必须开展定期审计。
2.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和常规审计(如经常性财务收支审计、业务经营情况年度全面审计等)结合起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吸收常规性审计的成果,还可尝试与常规性审计一并进行。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在检查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状况的同时,可尝试对主要负责人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所发现的问题,不仅要进行常规处理,还应对主要负责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鉴定和评价,为上级部门考评、任免干部提供可靠依据。
(二)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
与其他审计业务相比,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性评价,从中鉴定被审计人的经济业绩、落实其经济责任。因此,银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首先应对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信息进行确认,以分支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可从被审计行财务报表人手,运用比较、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等手段,寻找突破口,对重点科目进行审查。通过财务报表审核,有关财务信息的确认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应结合调查分析、内控测试等手段,审查被审计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内控管理状况、经济效益以及重大决策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对银行分支机构而言,评价内容可归结为以下七个方面:(1)授权授信执行情况;(2)信贷管理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及实际运行效果(信贷资产质量);(3)资金运营的安全性、效益性;(4)财会管理系统的严密性、独立性,资产、负债损益核算的合规性、效益性;(5)业务风险控制和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健全情况;(6)内控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7)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被审计行的效益和管理水平,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些评价指标,对被审计行近年来的状况进行量化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可采用的指标分为两类:(1)反映被审计单位风险程度和经营成果的指标,包括:流动性指标,如资产流动性比率、日均头寸增减幅度比例、拆出拆人资金比率等;安全性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单个客户贷款比率、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逾期(呆滞、呆账)贷款率、不良资产率(五级分类)等;效益性指标,如资产利润率、本息回收率、营业费用率等。(2)反映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和管理责任的综合指标,包括:资产增长率、计划完成率、违规金额比率和账务处理差错率等。
(三)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界定被审计人责任界限
如何鉴定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是银行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落脚点和难点。审计过程中,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划清以下界限:
1.划清被审计单位责任与被审计人责任的界限。在对分支行行长审计过程中遇到的违法违规,有的属于被审计行的责任,违法主体是分支行;有的属于该行负责人个人违纪问题,或是出于个人利益擅自作出的违法行为,违法主体是被审计人本人。审计时应加以区别。
2.划清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界限。审计过程中,应把握好被审计人经营业绩与本系统管理体制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关系。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哪些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的,哪些是因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造成的,并在评价中给予充分考虑。对于非经营因素导致的利润增加和减少,如行业补贴、灾害等,应作为其他调整项,在考核被审计人经营业绩时予以扣除。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project manager economic accountability audit's necessity and the content, did well project manager the economic accountability audit aspects and so on essential condition and to auditors' request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关键词: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 成本管理 盈亏 建议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r economic accountability audit; Cost management; Profit and loss; Suggests
一、进行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项目管理工作,通过审计可以提升企业的整理管理水平。
2、项目经理处于项目管理中的核心位置,通过审计可以规范项目经理的经营行为。实行扁平化管理后,项目部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项目管理模拟市场化方式运作。
3、通过审计结果分析,为企业领导决策服务,帮助企业探索、制定科学、有效的项目上缴指标。项目是施工企业最基层、最直接、最基础的创效单元、细胞和源泉,那么提高项目的创效能力和项目经理的创效热情和积极性就成为关键。
4、企业外拓市场逐步发展壮大的需要。
二、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1、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首先,审查项目部是否按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来开展各项工作。其次,要审查项目部是否按现场实际情况制订一些内部控制制度。
2、成本管理工作的总体情况。首先,审查项目部是否制定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及成本管理流程。是否把成本责任制及各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其次,审查具体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情况。每月、每季是否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会,通过经济活动分析,找出盈亏的原因后,是否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及整改的效果怎样。成本活动分析是否有工、料、机及数量、价差的详细分析。
3、材料费的审计。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一般占总成本的60%以上,所以抓好材料成本的审计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对材料审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材料的采购是否按规定实行货比三家,主要审查是否有供货合同,是否按程序通过招标等来选择供货商等;材料的计量和质量的审查,材料购进入库是否按规定计量和签收,计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材料成本的高低;要审查材料管理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审查材料是否实行限额领料,能否控制好材料消耗,并对现场使用进行考核监督;材料管理核算是否有一套完整的制度。
4、分包工程的审计。分包工程的审计是整个工程项目审计的重头戏。目前,项目部的施工工程逐步向管理型转变,限于设备、资质、人力、甲方指定等多种原因,外部工程施工中如土建、爆破、防腐等工程大部分进行了分包。对分包工程的管理,现场项目部权力很大。
5、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的审计。对机械费的审计,主要看项目部是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改进施工方案,合理组织生产,合理协调多工种、多专业交叉作业,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机械费用。
6、对人工费及现场管理费的审计。对人工费的审计主要审查是否按规定报批和按审批数额发放,外雇人工费是否按合同规定的标准发放等,总体人工费的支出水平是否控制合理范围之内。对现场管理费审查主要查看项目部是否有压缩支出的措施,各项指标是否分解包干使用,费用支出是否超标准等。
7、项目资金回收的审计。主要是指工程进度款的回收。主要审查项目部是否及时上报工作量报表,内容包括已完工程量的价款及因设计变更和经济签证增加的价款,是否对资金的回收情况进行分析。
8、审查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实行扁平化管理后,项目部与企业签订了《内部经济责任承包书》,各项经济指标及盈利额都有明确规定。
三、搞好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条件
1、要搞好项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首先,要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支持与企业各部门的配合。审计部门要把审计的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结合起来,营造出良好的审计环境。
2、为了搞好经理项目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确定好各项目经济指标,特别是上缴指标。审计部门除了搞好项目的竣工审计,还要重视项目的过程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堵塞经济漏洞。
3、对项目部的终结审计时要特别注意对其未进账的成本费用进行估价入账。包括未决算的分包工程款、材料款、设备租赁费等。同时对回收的废旧材料、工具、机具等作价后应冲减实际成本,使审计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使审计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对于估列的成本进行跟踪审查,如发现与原估列的成本有出入,影响了原审定的盈利情况,要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后续审计。
4、对于因某些原因中途调换的项目经理,要及时对调离的项目经理进行离任审计。并且对离任和新上任的项目经理办理双方的签认手续进行审核。
四、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1、审计人员不但要懂得审计的一般方法和知识,还要加强对工程预算、工程施工、工程技术等基本知识的学习,要加强对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只有不断增加各方面的知识,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得心应手,取得好的审计效果。
2、审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审计人员平时要注意积累审计材料,这样到现场审计时才会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风险
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推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近年来,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进行,经济审计逐渐进入各大企业,起到了明确企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经营管理经济责任并对其实施监管的重要作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型,以及对其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相关审计。
受到企业经营业务、管理控制水平以及审计制度、审计成本和审计能力的制约,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存在着一些风险,总的来说,是指审计方面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被审计对象造成的判断失误,产生的结果与企业真实情况不符,从而造成某种损失的现象,而出现审计风险的环节范围较广,如企业财务报表、相关会计资料、人员活动记录等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存在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直接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败,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企业经济审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决策,并推动我国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审计水平。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
(一)审计体制存在缺陷
由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基础较为薄弱,因而我国的审计体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机构与被审计企业应相对独立,没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联系或冲突,方能保证审计结构的客观公正,而我国进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制主要是强制性委托,审计机关缺乏相对独立性,造成了审计结果不准确的风险。审计体制缺陷还体现在监督体系的匮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方面:不少企业缺乏对于领导层的监管制度,企业内部领导独断专行现象较为严重;国内缺乏明确的审计法规作为制约,也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出现,对审计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审计手段较为落后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手段方面,我国仍然采取传统的审计方法,不能突出审计的重点,仅仅单纯的采取抽样审计复合审计等基础方法,通过统计企业账目、证书、会计表格等内容汇总成为审计报告,并在过程中允许一定的风险出现,以均衡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结果误差。传统的审计方法在企业内部控制测评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手段上的落后也造成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潜在风险。
(三)审计人员水平不达标
作为造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主观因素,我国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尚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要求,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均有待提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审计、经济评估和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法律、工程、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综合结构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往往知识结构单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审计结构不准确,导致审计上的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力匮乏的审计对象的的审计力度。企业的内部控制一般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部分,这两个组成部分系统的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进行控制。对会计控制实行符合性测试,能够使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更加明确,有效的提高审计的效率,降低相应的审计检查风险。对管理控制的评审能够有效识别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潜在风险领域,从而为量化经营风险以及控制审计风险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而将分线基础审计模式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联系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将极大的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出现的几率,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改进审计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间长,具体工作事项多,同时相关部门对于审计结果的要求急,因此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迫在眉睫。首先应将账面审计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结合,通过相关领导责任人员的实际考察
,增加审计线索的来源渠道。制定审计公开制度,加强审计工作与群众的联系,从基层了解情况杜绝相关人员违纪瞒报的情况。其次是有效利用审计结果,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以前的错误并加以改进,因此应充分利用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了解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参考其对现行审计程度的价值,找寻审计的切入点和重点。最后是加强审计的结合性,做到查一级联系两级,查内部联系外调,查账目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的审计资料对审计对象进行彻底的审查,给予其公证全面的评审结果。
(三)强化审计队伍建设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风险
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推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近年来,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进行,经济审计逐渐进入各大企业,起到了明确企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经营管理经济责任并对其实施监管的重要作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型,以及对其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相关审计[1]。
受到企业经营业务、管理控制水平以及审计制度、审计成本和审计能力的制约,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存在着一些风险,总的来说,是指审计方面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被审计对象造成的判断失误,产生的结果与企业真实情况不符,从而造成某种损失的现象,而出现审计风险的环节范围较广,如企业财务报表、相关会计资料、人员活动记录等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存在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直接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败,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企业经济审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决策,并推动我国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审计水平。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
(一)审计体制存在缺陷
由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基础较为薄弱,因而我国的审计体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机构与被审计企业应相对独立,没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联系或冲突,方能保证审计结构的客观公正,而我国进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制主要是强制性委托,审计机关缺乏相对独立性,造成了审计结果不准确的风险。审计体制缺陷还体现在监督体系的匮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方面:不少企业缺乏对于领导层的监管制度,企业内部领导独断专行现象较为严重;国内缺乏明确的审计法规作为制约,也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出现,对审计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审计手段较为落后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手段方面,我国仍然采取传统的审计方法,不能突出审计的重点,仅仅单纯的采取抽样审计复合审计等基础方法,通过统计企业账目、证书、会计表格等内容汇总成为审计报告,并在过程中允许一定的风险出现,以均衡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结果误差。传统的审计方法在企业内部控制测评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手段上的落后也造成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潜在风险。
(三)审计人员水平不达标
作为造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主观因素,我国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尚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要求,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均有待提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审计、经济评估和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法律、工程、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综合结构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往往知识结构单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审计结构不准确,导致审计上的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力匮乏的审计对象的的审计力度。企业的内部控制一般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部分,这两个组成部分系统的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进行控制。对会计控制实行符合性测试,能够使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更加明确,有效的提高审计的效率,降低相应的审计检查风险。对管理控制的评审能够有效识别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潜在风险领域,从而为量化经营风险以及控制审计风险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而将分线基础审计模式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联系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将极大的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出现的几率,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改进审计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间长,具体工作事项多,同时相关部门对于审计结果的要求急,因此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迫在眉睫。首先应将账面审计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结合,通过相关领导责任人员的实际考察,增加审计线索的来源渠道。制定审计公开制度,加强审计工作与群众的联系,从基层了解情况杜绝相关人员违纪瞒报的情况。其次是有效利用审计结果,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以前的错误并加以改进,因此应充分利用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了解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参考其对现行审计程度的价值,找寻审计的切入点和重点。最后是加强审计的结合性,做到查一级联系两级,查内部联系外调,查账目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的审计资料对审计对象进行彻底的审查,给予其公证全面的评审结果。
(三)强化审计队伍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属于具有较高风险性的工作,需要相应的审计人员具备极高的政治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的业务素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审计风险工作的结果,因此应提高相关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加大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力度,从政治思想,道德理念,业务能力以及现代化科技使用能力等方面进行严格培养,努力构建一支廉洁,严谨,高效的经济责任审计队伍,来适应现代经济审计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新杰.浅议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6)
[2] 汤金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1)
[3] 高东芳.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J]. 经济师,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