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手术室最新优质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10 15:57:53

序论:在您撰写手术室最新优质护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手术室最新优质护理

第1篇

一、打造科室文化,树立团队精神

积极响应医院“打造医院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的号召,科室坚持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德医风教育,并有讨论记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为人民多办实事。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汉寿老百姓义诊、送医送药、体检、捐款等,并有多人多次无偿献血。爱心奉献社会,为科室增光添彩。

二、以病人为中心,争创一流优质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做到凡事都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积极推行年初规划的“一对一全程服务”,接待好每一个手术病人,做好每一项工作,关心每一个病人,当病人入手术室时,护士在手术室门口热情迎接,自我介绍,做好各项安抚工作,加强与病人沟通,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护士长经常询问同事的工作技术,态度及病人的要求,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予以重视,及时解决。

三、规范整体护理,争创一流管理

有好的管理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我们坚持做到周周有计划、月月有小结。建立健全服务目标,自觉接受病入及社会的监督。深入开展整体护理,积极发挥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特别加强术中关爱、术后指导、护理措施的落实、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等工作,从而大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我科为了使整体护理做得更加完善,多次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有关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及人性化护理、循证护理、舒适护理等新理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无差错事故发生。严格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的落实、管理和监测。狠抓了护理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严格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血、输液器等用后,消毒、毁形、焚烧,半年手术切口感染率<0.5%。

四、提高护士素质、培养一流人才

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是科室发展的重要环节。努力培养一支文化素质高、职业道德好、专业技术精的队伍。首先我们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提高护理专业理论水平,做到每月进行业务学习,每季进行操作考核和“三基”理论考试,不仅如此,护理人员为了使自己的文化层次再上一台阶,在百忙之中积极报名参加各种自学、成人考试,从中使大家的思维方式、文明礼貌、风度气质等方面在潜移默化中都得到明显提高,在医院组织的“七·一”汇演、“5·12”才艺表演和电脑打字比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朱清平护师被评为“县优秀护士”。我们相信,只有不断提高全体护士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五、工作业绩

第2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感染;手术部位

手术部位感染指的是围手术期发生于手术深部器官或切口的感染,其不仅影响患者预后质量,严重时甚至导致其死亡,因此,如何有效减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已成为目前外科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话题[1]。优质护理是一种最新提出的先进护理模式,其主要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护理内涵,以全面提升护理水平[2]。本文分析了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的方案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54例),前者男女比例34:12,年龄21~65岁,平均(46.23±4.21)岁,其中15例骨科手术,12例普外科手术,10例脑外科,9例泌尿外科;后者男女比例36:18,年龄20~67岁,平均(45.19±3.65)岁,其中19例骨科手术,11例普外科手术,12例脑外科,12例泌尿外科;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调整室内温、湿度及健康知识宣教等。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具体方案如下: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于术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过程与可能发生情况;准备患者手术部位皮肤,清除切口部位与周围皮肤污染,向患者解释术前禁食必要性及时间。②术中护理:于患者等待手术时,播放舒缓音乐,以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手术人员应严格根据相关规范标准予以外科手消毒,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中确保手术室关闭,并控制人员数量及流动,同时确保使用手术物品、器具及器械均达灭菌水平。③术后护理:护理人员清理患者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根据患者生活习惯提供舒适的枕头,以促使患者尽早恢复。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记录并对比两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主要包括切口深部、切口浅部及腔隙等感染类型。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心理状态,分值均介于20~100分,抑郁、焦虑程度与分数成正比[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3.0软件分析,(x±s)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计数资料,?字2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两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对比 研究组手术部位总感染率6.52%低于对照组16.67%(P

2.2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变化情况 两组护理后HAMD、HAMA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

3讨论

优质护理及有效流程管理可使手术室结构更高效化、科学化,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护理服务优质性,且通过予以优质护理干预,使消毒、手卫生等操作更加规范,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并提高手术室效率[4]。

相关文献表明[5],手术部位感染手术方面主要因素包括术前备皮时间与方式、皮肤消毒、环境、器械灭菌、无菌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部位总感染率6.52%比对照组16.67%低,提示于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6]。此外,护理人员严格规范术前备皮,减少因备皮不当致使利器刮伤而引起感染,加之对患者皮肤及时予以消毒,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细菌移生或皮肤损伤,防止感染。针对失血量>1500 mL或手术时间超过3 h患者,护理人员于术中提醒手术员对患者追加一定剂量的抗菌药物[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提示于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其手术配合度,这与关柏秋、曹晓艳等人文献研究结果类似[8]。此外,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间的心理交流,尽可能满足其心理需求,从而缓解其紧张情绪。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于手术室有效开展,不仅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而且有效缓解患者负面心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娜,徐长妍.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2(z1):106-107.

[2]唐葶婷.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71-72.

[3]施瑛,汪丽君,陈伟萍,等.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对手术室三维质量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03):228-230.

[4]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

[5]魏革,窦建洪,刘晓辉,等.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2):197-199.

[6]刘慧莲,张益群,徐培君,等.OEC管理体系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937-1938.

第3篇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

手术室(operatingroom)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抢救和治疗患者的场所,其手术过程要求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预防感染[1,2]。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的发展,患者对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院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9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护理组女16例,男3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9.92±10.47)岁;其中,肢体手术15例,泌尿外科手术11例,胃肠手术14例,其他手术6例。对照组女15例,男3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9.97±10.58)岁;其中,肢体手术16例,泌尿外科手术11例,胃肠手术13例,其他手术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身体检查、饮食调整、用药指导等。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①术前管理:手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手术流程,减轻其烦躁不安情绪,进而调整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并热情、耐心地解答患者与家属的困惑,解除其顾虑;认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出符合其情况的护理方案;手术前1d探视患者,给予患者术前减压建议,以轻松愉快的聊天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②术中管理: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护送过程中尽可能保持速度平缓、有序,避免颠簸、碰撞,调节手术室的温度、湿度适宜;手术麻醉中保持室内安静,护理人员在一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保证输液管道无打结、无堵塞现象,确保输液通畅;及时备好可能需要的急救药品,默契配合主刀医师传递器械,并严格将手术中所使用的药物、器材、设备等做好记录。③术后管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护理环境,将患者需要的物品放于床前,使患者随手能拿到;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创口情况,护理人员及时使用生理盐水擦拭患者创口周围皮肤表面的血迹和消毒液;增加探视、巡回次数,询问患者的身体感受,对疼痛剧烈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止痛药进行治疗,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安抚其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满意度使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3]。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是救死扶伤的重地,因而对各方面的要求均十分严格,如:要求仪器设备齐全,环境清洁灭菌[4]。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较好地满足患者的各方面护理需求,进而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5,6]。本次研究中,对护理组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管理,可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而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可减少意外风险的发生;严格做好记录,认真填写相关的数据表格,可以减少漏项的发生,避免操作失误造成手术事故;对患者进行术后管理,可有效减少创口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春,李梅.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0):2135-2136.

[2]黎艳娟,林志青,李俭怡,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24(5):158-161.

[3]汤欣,王利,马士肶.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5,12(13):2047-2049.

[4]薛芳芳.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0):3412-3413.

[5]王凤仙.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3):569-570.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择期手术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8~70岁,平均(50.5±2.5)岁;对照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8~70岁,平均(49.5±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与术后护理3项内容。术前准备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身体清洁、健康教育等内容。术中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室温度及湿度调节等。术后护理主要包括病情变化观察、康复护理等。

1.2.1术前访视

手术前1d,在护士长带领下对患者进行访视。访视过程中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评估其生理与心理状态,进而给予针对性的劝慰及护理。

1.2.2饮食护理

手术前需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积极补充高营养食物,改善虚弱体质,增强机体耐受性。

1.2.3心理护理

患者出于对手术的恐惧感,往往配合度不高。向患者讲解基本的手术流程及以往治疗成功病例,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可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使其能够逐渐平复内心不安情绪,顺利接受手术治疗。

1.2.4人文关怀护理

学会换位思考,给予患者更多的包容与鼓励。在生活上积极给予其帮助,对于孤寡老人,尽量陪伴以安慰患者的内心。

1.2.5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及时帮助患者穿着衣物,避免受凉。将患者平稳移至病房内,向患者家属讲解手术实施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获得家属的配合,并加强术后体征监测。

1.2.6出院指导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及整理打包相关物品,叮嘱患者不适随诊,注意修养。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SAS评分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于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3]。优质护理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护理原则,从病理、生理、心理3个方面进行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在院舒适度、内心满意度均得到了明显提高[4-5]。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在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价值显著,通过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值得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1]唐葶婷.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71-72.

[2]杨雪.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5(26):368,370.

[3]毛玉娟.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3,22(20):279.

第5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不仅需要严格保证手术室的情节环境,同时也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便在患者病情剧变时能够及时作出迅速反应,此外,手术室中医疗事故发生率较高,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手术室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主要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所选患者均无精神障碍,能够配合相关调查。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均4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1~76岁之间,平均(37±1.25)岁;胃肠部位手术7例,肝胆部位手术11例,心肺部位手术10例,卵巢部位手术6例,子宫部位手术5例,脑部手术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19~78岁之间,平均(38±1.54)岁;胃肠部位手术10例,肝胆部位手术8例,心肺部位手术9例,卵巢部位手术6例,子宫部位手术6例,脑部手术2例;给予实验组患者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健康宣传等;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优质护理。由于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较大,许多患者在术前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针对此情况,护理人员对患者详细讲解相关手术知识,使患者了解开展手术的重要性,在提高其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为其手术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护理人员同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够获取患者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中优质护理。在安排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当实现调节手术室温度与湿度,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在手术开始前几小时,护理人员访问患者,事先进行手术沟通构建和谐关系,同时,护理人员为患者帮助患者执行导尿、吸氧以及输液等必要操作;护理人员在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保障运送速度的均匀性、保持平稳,避免出现碰撞等情况;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全程陪同患者手术,实时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便与相关医师积极沟通,并良好配合医师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3)术后优质护理。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积极为其擦拭或者清洗皮肤,更换患者的衣物、床单,保障病房的干燥、舒适。另外,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给相关医师。同时,护理人员应当积极同患者家属共同叮嘱其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亲切的态度获取认可。

1.3效果评定

采用我院自制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定,得分越高代表焦虑度越高。同时,对两组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85分为基本满意,65分≤满意<85分,<65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珔x±s),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例数/百分比,(n/%)],当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41±1.23)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67±1.65)分,实验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后基本满意有19例、满意有20例、不满意有2例,总满意度为95.12%;对照组护理后基本满意有11例、满意有23例、不满意有7例,总满意度为82.93%;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院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手术患者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患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恢复时间长,因此,对于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2]。近年来,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且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护理特点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备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通常来说,优质护理模式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护理,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患者实行人性化干预措施,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病情状况,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优质护理服务的时间跨度较大。本次研究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验组,其护理后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桑梅芳等[3]研究结果相符;提示,在手术室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提升护理水平。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了,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高达95.12%,与对照组的82.93%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还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而改善护患关系。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勇 单位: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秦洪波,高文燕,黄彩红.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开展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9(15):181-182.

第6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护理研究涉及到的55例中男性占30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3.9岁。观察组30例,对照组25例,患者涉及到的手术项目包括以下方面:四肢手术18例、肠胃手术9例、呼吸道手术11例、肾脏手术10例、肝胆手术7例。排除心理障碍、精神病患者,两组患者综合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一共发放55份问卷调查,并且填写完毕之后悉数收回。保存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记录患者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次数,结合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综合评定。

1.3护理方式 护理方式分为三个阶段,即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下文对各环节优质护理的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1.3.1术前护理方式 首先护理人员要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了解手术各环节工作,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耐心的回答。同时还要记录患者曾患病史的情况,包括药物过敏情况和重大手术史,然后认真分析,从而规划出基于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此段时间主要是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建设,避免患者对于自身病情和手术的错误认识导致的不良情绪,积极与患者沟通,尽量解决其合理的要求。

1.3.2术中护理方式 在患者将要进行手术的时候,提前调控好手术室的温度等环境因素,然在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的过程中,保持安静和平缓。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术前与患者建立的良好感情基础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尽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进入手术。加强护理环节的细节工作,针对不同手术情况的患者进行必要的辅助措施。在手术过程中,在不影响正常手术进程的前提下,对患者手脚等其他部位适当按摩,保持血液通常防止水肿,如果发现非正常情况要及时向医生反应。另外如果涉及到安置输液管、导尿管时,在保证规范性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动作轻柔。手术过程中依据护理经验分析出现的突况,并且及时处理,除此之外还要与医师协调好各工作环节,手术流程是否规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因此手术过程涉及的器具必须齐全,并且做好器具的管理工作,在记录本上真实记录,防止出现低级失误导致的重大事故。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手术即将开始前,情绪最容易发生波动,这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情绪安抚,或者教其合理的排压方式。在手术开始后不要说与手术无关的闲话,不要让患者觉得工作态度散漫,护理人员要保持足够的专注度,严密监控患者身体机能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不适感,除了协助患者减轻反应,还要安抚患者情绪,必要时与其谈话消除紧张情绪。

1.3.3术后护理方式 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首先要将患者手术部位的表面血迹清理干净,要保证盐水的温度适宜,动作尽量轻柔,使用搬移布单法小心将患者转移至病房中。并且在术后对患者的病情定期检查,与病房护士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知,观察组出现轻度焦虑共3例,比率10%(3/30),中度焦虑患者1例,占3.33%(1/30),没有出现重度焦虑案例。对照组则出现6例轻度焦虑,占组内比率24%(6/25),中度4例,占16%(4/25),并且出现2例重度焦虑的患者,占8%(2/25)。由以上分析得知,观察组出现焦虑情绪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利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减轻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实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并且在护理工作中能够不断的积累护理经验,强化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并且通过之后的患者随访,没有发现因为护理人员疏忽导致的失误,这是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与医师良好配合的效果。由此可以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和完成都有重要意义,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率极高,间接地为医院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做了宣传,既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况,也为医院取得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琳娟,梅娜,肖娟,等.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J].全科护理,2013(16):1513-1515.

[2]王莉.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开展的方法及效果[J].中医学报,2013 (B08):349-349.

第7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新型管理理念,在19世纪初期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其管理核心在于科学化管理质量,并将“精、细”发展至深,应用精致而细化的管理模式来保障企业管理服务效率[1];同时这一管理模式也不断发展应用至医疗领域,特别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应用前景广泛[2]。手术室作为临床医疗危急重症病患救治主要部门,其手术质量与护理服务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3]。对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前后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300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尚未开展精细化管理收治的150例择期手术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男83例,女67例,年龄11~73岁,平均(53.3±3.9)岁。另抽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实施精细化管理收治的150例择期手术患者,设置为观察组,男79例,女71例,年龄13~72岁,平均(52.9±3.7)岁。本研究已排除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对比两组年龄、病情、性别、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仅通过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观察组则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1)加强手术室工作者护理行为规范,因手术室作为临床医疗特殊机构,其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且紧急而复杂,这对护理工作者自身专业素养及护理服务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患者存在病情危重、复杂,突发性风险事故较高等因素,为护理行为带来极大的潜在威胁[5]。(2)在实施手术室护理服务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病情特征与手术治疗方式差异性进行细化分层,按照手术室章程制度来完善细化护理流程,将行为模式标准化,在保证手术服务高质量的同时也降低护理风险。(3)可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精细化管理理论知识,提高护理责任意识,保证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1.3观察指标采用本院自制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估表每月定期对手术室设施、人员、安全方面管理进行评分,并结合患者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6]。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5.34±2.07)分,手术室设施管理评分为(93.16±2.97)分,手术室人员管理评分为(94.36±2.45)分,安全管理评分(96.14±2.88)分;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87.63±3.11)分,手术室设施管理评分为(82.54±2.65)分,手术室人员管理评分为(85.63±2.54)分,安全管理评分(83.63±2.72)分;两组对比,观察组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78,P<0.05),观察组在手术室设施、人员、安全方面管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935,P<0.05)。

3讨论

手术室作为临床医疗环节中治疗危急重症患者主要场所,其护理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且日常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复杂烦琐,有着较高的护理差错潜在风险[7],一旦发生护理差错将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对此,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细致、规范的行为标准显得必不可少[8]。而精细化管理则完全符合手术室护理理念,强调护理工作细节,对各项护理措施行为进行规范流程,避免护理服务差错。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78,P<0.05);观察组在手术室设施、人员、安全方面管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35,P<0.05),说明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保证优质的手术服务,保证手术安全[9]。

[参考文献]

[1]何丽华.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3):320-322.

[2]贺红娥.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0):231,234.

[3]伍琳,孙艳杰,刘钰鹏.立体定向手术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491-492.

[4]万林,张艺.层流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细节与优点[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89-289.

[5]邵秀田,腾世岗,柴玉丽.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与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7):240-241.

[6]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167-168.

[7]林启玲.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6):166-168.

[8]曲洪翠,阚学巧,孙霞.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9):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