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平安银行的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10 15:57:44

序论:在您撰写平安银行的发展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平安银行的发展前景

第1篇

今年6月以来,股市行情继续升温,沪综指连续攀上2700点、2800点整数关口。其中,银行股强势上涨,尤其是建设银行(601939)、中国银行(601988)、工商银行(601398)、招商银行(600036)等指标权重股股价的不断创出新高,成为市场行情升温的最主要推动力。现象背后折射出银行股具有明显估值优势,在指数加速上涨过程中显现独特魅力。

银行股强势不乏基本面的支撑。从主导银行业绩的三大因素信贷增长、息差、信贷成本来看,虽然今年一季度,息差剧降、信贷扩张的价量矛盾,倍增银行经营压力。但进入二季度,随着大规模信贷投放的效应逐步显现,息差环比小幅下滑的负面影响将明显弱化,对银行业绩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净息收入将出现环比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复苏和资本市场的回暖,银行的中间业务重获增长动力,资产质量则继续保持稳定。因此,机构普遍认为,未来几个季度,银行的盈利水平将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

据国泰君安预测,今年上市银行净利润有望实现8.3%的正增长。逐季看,今年一季度为净利润同比增速低谷,二季度净利润有望实现同比增长,但幅度会很小,直到第三、四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将有较为明显的同比正增长。但对于2010年,国泰君安也持谨慎乐观态度。

从估值来看,尽管股价持续上涨之后,银行股的估值水平有所提升。目前上市银行的平均动态市盈率已达15倍,较去年底上涨了不少。但从历史来看,这一估值水平仍然处于相对底部区域,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板块的相对估值优势也仍然明显。而未来经济复苏的整固以及充足的流动性,有可能推动银行股的估值运行至15至20倍市盈率区间。

第2篇

华尔街一家银行的战略管理部人士分析,如此强劲的裁员风是与欧美银行战略转型有关。欧美银行之前传统的银行业务逐渐成为“弃子”。第一类业务是曾经风靡全美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部门,在次贷危机后,房屋抵押贷款和商业地产贷款坏账还在加剧,另一方面美联储已经进入了加息周期,抵押贷款利率上涨,对贷款人的吸引力下降,业务前景十分昏暗。第二类业务是银行的投行部门,在经济疲软、盈利下降的背景下,投行部门产能已过剩。第三类业务是欧美银行的零售部门,随着自动取款机的增加和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零售银行业务逐渐萎缩。

在银行业大变革的动荡时代,中国传统银行业也寒风劲吹。尽管中国国内银行没有像欧美顶级银行那样来势汹汹地颁布大规模裁员令,但是很多银行的基层员工队伍正在缩减,银行高管也频传跳槽信号,银行业昔日令人艳羡的“铁饭碗”的形象也渐渐褪色。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银行业面临困境?未来银行业应该如何发展?

中国银行业受到多方因素的冲击

目前,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产能过剩行业经营状况愈发艰难、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不佳,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日趋增大。中国社科院的2016年《经济蓝皮书》数据显示,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6.8%。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受宏观经济面影响会面临较大的经营挑战。其次,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在目前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去库存化压力大,实体企业经营异常困难,最终必将传导到作为服务业的银行业身上,直接制约银行业利润的增速。再次,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埃森哲在的《中国金融服务业消费者洞察》中表示,互联网企业对金融业所带来的挑战,不仅是利润上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整个市场生态环境的改变。

传统银行的转型探索

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传统银行开始寻求转型之道。平安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开始向互联网金融方向大力创新。

2015年,平安银行全国首个“贷贷平安卡”电商平台项目“元宝铺”在杭州成功落地。“元宝铺”由阿思拓旗下公司运营,是基于电商经营数据的卖家信用贷款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展,运用大数据分析和风控体系,为平安银行推送优质的天猫、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卖家的融资需求。

2015年,工商银行推出了e-ICBC体系,主要是三个平台:电商平台融e购、社交通讯工具融e联、直销银行融e行。业内人士认为,工行以电商平台积累大数据,核心思路仍然是将用户圈在自己的范围之内,客户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业务,这是e-ICBC之下工行提供电商、社交通讯与直销平台的逻辑。

招商银行也低调推出了“小企业E家”。与工行力图打造电商平台不同,“小企业E家”围绕中小企业“存、贷、汇”等基本金融需求,开发了企业在线信用评级、在线授信、创新型结算、在线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一网打尽中小企业如闲散资金理财、生产链条、内部管理等多方面所需的金融服务,创新思维可见一斑。

有创新才有发展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果传统经营模式不改变,将很难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在信息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在金融媒介多元化的竞争中,传统银行应积极变革,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做好小微金融服务。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未来金融脱媒的形势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样的态势下,银行应该拓展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挖掘新的盈利空间。我国小微企业众多,潜力很大,有待开发。传统银行要强化普惠金融和与小微企业共同成长的理念,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具有特色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

加强全方位数据收集。长期以来,银行对结构化数据收集的比较多,但是对于非结构化数据收集不够,银行应学习互联网金融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数据的处理方式,并以此来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习惯,预测客户的行为,从而进行有效的客户细分,提高银行业务营销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打造线上线下服务的一体化平台。互联网金融企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它具有比较强的线上用户黏性,但是线下服务不足。而银行的优势在于线下密集的服务网点和让人放心可靠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如果银行打造线上线下服务的一体化平台,不仅能提供快捷贷款,而且能提供包括结算、理财咨询在内的其他金融服务,那么银行业一定能长期稳定发展。

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1.关于私人银行的定义以及内涵相关方面的研究

较早对私人银行业务具体定义的是国外学者Lyn Bicker,他在《Private Banking in Europe》(1996)一文中指出私人银行是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财富管理、维护服务,并提供投资服务与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的银行业务。

在私人银行的服务内容上,Lassar(2000)认为私人银行业务不仅是银行服务,还是包括保险、资产管理、财产计划与商业计划等各项金融服务的全方位集合。

在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上,维基百科将私人银行定义为一种专门面向富有阶层的银行服务,为其提供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并结合了信托、投资、银行、税务咨询等多种金融服务。

David Maude(2006)在其经典著作《Global Private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 The New Realities》一书中指出现代私人银行竞争在加剧,带来了私人银行业务的新的特征,产品上,产品的覆盖面越来越大,银行业者在不断修正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定价上,为了减少给予客户折扣带来的收入流失,私人银行采取了多元化的定价策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5 年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也提到了私人银行业务是为客户投资和进行资金管理的综合服务业务。这是我国官方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定义,通过对比,官方定义与学术界所作的定义是基本一致的。

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前景研究

在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可行性的研究上,蔡粤屏(2000)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一直维持很高的储蓄率,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银行市场,高额净值人群的增加推动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康承东(2007)认为我国庞大的市场有着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巨大潜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不断积累,我国的富裕阶层的人口基数不断变大,而且富裕阶层比较密集,这都具备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外部市场条件。梁兴远(2005)同样分析国内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不良资产比率高、受外资银行冲击等不利因素,指出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可行性和紧迫性。

虽然我国有着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充分理由和条件,但是不少学者对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前景应当保持理性认识。李怡(2004)在《新加坡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启示》一文中认为,由于中国的富裕阶层大多利用转轨过程中体制不完善致富的,决定了私人银行业务以离岸方式为主。因此,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离成熟尚早。

3.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研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只有几年时间,和国外私人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分析存在的问题时,学者们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外部因素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时,学者王君丽、徐颖丽(2006)指出我国金融产品单一、人力资源匾乏制约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出可以通过准确的目标客户定位、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采取多样化的营销策略等途径积极开展我国私人银行业务。

在分析外部因素存在的问题时,代涛,肖红建(2007)认为束缚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因素如下: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力度不足,私密性差;金融分业经营,投资品种单一;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兑换尚未放开,外汇管制严格。陆磊(2008)认为我国现有监管体系存在问题是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没有针对私人银行监管规定,监管主体多元化,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缺乏风险监管,监管能力和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4.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战略选择以及对策研究

对于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应当采取的发展模式,连建辉,孙焕民(2007)在《走进私人银行》一书中提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要采取总分结合的方式,即在集团内部设立单独的私人银行分部,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方针,同时在银行的各个分行建立相应的私人银行服务中心,负责具体的业务。卜银伟(2011)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成熟经验,建立符合国情和地域特征的私人银行发展模式:构建以目标客户群为核心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明确目标客户定位,拓展目标客户渠道;选择适宜的私人银行营销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这些措施迅速做大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私人银行金融服务机构。龙安芳、温波能(2010)将金融危机后中资私人银行进行了比较,并从管理学角度提出私人银行发展思路:立足本土人才建设,借鉴中信、平安、光大等集团管理模式,探索与外资银行进行合作或合资。

参考文献:

[1]Lyn Bicker,Private Banking in Europe: Serious Wealth [M].Routledge, 2002

[2]史其禄;喻军, 汇丰如何开展私人银行业务[J].中国城市金融,2003,8: 022.

[3]朱军林,卢森堡金融业发展的若干经验及启示[J].南方金融, 2005, 9: 021.

[4]康承东,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潜力及其发展策略[J].济南金融,2007, 10:45-47.

[5]李怡, 新加坡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 亚太经济, 2004, 6: 25-27.

第4篇

关键词:民营银行;混业经营;平安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8日

一、银行经营体制利弊分析

(一)混业经营的意义。混业经营指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在不同层次和范畴内的交织组合。这种交叉和融合可以是业务范围内的也可以是经营体制上的,所以银行业混业经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即全能银行制和综合银行制。所谓全能银行制,就是在其之外再建立或投资一个或多个公司来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等,即银行突破自身机构的约束,使用其他机构来入股、控股等方式来实现混业经营模式;综合银行制模式下银行可以使用其自身的业务部门经营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再通过业务的融合,使不同功能的金融工具最终达到相同的金融功能,也就是在经营银行业务的同时可以经营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

(二)经营模式利弊分析。我国从1995年到现在实行的都是分业经营模式,也就是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企业只能各自经营法律规定内的业务,不能有法律限制外的业务混合交叉。但我国当时分业经营并不是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市场自然选择,而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和90年代金融市场出现的经济泡沫引发了诸多关于混业经营的不利结果。为缓解当时经济发展的失控状态,放弃了自从改革开放后到1995年实行的混业经营模式,人为选择了分业经营。

由上可知,这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背景下,两种模式有不同的发展经济优势,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的问题,没有哪一种是对经济的发展绝对有利的。其中,分业经营的优势是:专业于单一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容易创建新的品牌;易于集中资源;业务趋向于简单透明,也方便相关部门的监管。其弊端有:产品单一;竞争压力大;分散和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应对外部市场变动能力差。而混业经营的优势是:可以通过多样化业务的取长补短,达到降低成本和风险的目标,同时有利于提高机构的营业利润、业务创新能力和服务效率等。其弊端有:管理难度大;因为业务的种类多,致使各方面竞争激烈;为了顾全每一个业务,管理也会更加复杂;同一机构内部业务会有利益竞争等。所以,经营模式的选择要根据监管当局和法律的规定,更要考虑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等因素。

二、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一)民营银行的意义及特征。民营银行一般是指国家不控股的股份制银行,属于商业银行范畴内,是金融体系里一个分支。当下,关于民营银行的定义学术界有三类解释,分别是:认为民营银行的股份是由非官方控制的产权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是专门给非官方企业提供经济帮助的资产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治理结构论。这三类解释都有道理,但只是描述了民营银行的一些次要特性,对其主要特性的了解还不够完全。我国的民营银行和国有银行相比,有两个主要优势特征:一个是民营银行的自主性,即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以自主的经营管理,不受外界机构的管束;另一个是民营银行的私营性,因其资金主要来自民间,产权非公有制,利润自享,高营业利润的要求,且业务不受政府干预。民营银行是金融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特有的自主性和私营性使其拥有高效率、高专业性、高灵活性等优点。所以,民营金融机构是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积极建立高水平的民营金融机构也可以提升我国金融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地位。

(二)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长久以来,我国银行业都是以国有制为主,地方股份制和股份制为辅,这也是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比较迟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是民生银行,于1996年在北京成立,再之后慢慢有了广东南华、中国平安等,但至今为止得到监管机构批准的只有少数几家。由此可见,民营银行想要全面快速地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笔者认为,虽然国有银行成立之初起到了维护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可是随着经济发展,放开我国民营银行准入政策会更加有助于商业银行多元化业务结构的实现,所以大力支持民营银行的发展是金融业的必然趋势。2013年9月,我国银监会首次允许开办民营银行的信息,表示达到标准的民营资本可以在相关要求下成立民营银行。2015年10月,也强调要逐步放开民营银行准入政策,甚至包括外资有序进入的相关内容,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的银行业金融体系。现在民营银行已经逐步提升在金融市场的地位,相信未来数年,我国相关部门将会更加积极地推进民营银行的建立。

就以上看来,民营银行发展前景大好。但不得不说的是,由于我们国家的民营银行起步和发展的都较晚,以至于现有的四千多家银行中,真正算是民营银行的所占比例还是很低,其中更是存在规模小、业务种类少、服务质量低、网点覆盖率低、市场竞争力差等诸多问题。特别是行业竞争、金融诚信、资金运作的风险控制等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与国外的民营银行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在适应国情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经营管理的经验和优点,以促进我国的民营银行更快更好地成立成长。

(三)我国民营银行混业经营必要性分析。混业经营模式是当下金融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在国际上已有很多金融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在使用,同时也是我国金融业市场发展的最优选择。但如上所述,混业经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不一样的优缺点,其利弊于国内的金融市场风险控制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混业经营可以把证券、银行、保险等众多业务组合经营,达到资源的完美整合,营业网点和各种业务资源的充分利用,多方面服务客户,方便积累活跃客户和高质量资产,树立独特竞争优势。混业经营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中对财产规划的多样化需求,而且更加方便快捷。混业经营可以打破原有的限制规则,实现金融业的多种业务交叉混合,使各种业务扬长避短组合在一起,达到多样化的盈利目标。而且实行混业经营,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客户,根据客户和金融市场的需求,开拓更多业务,更好达到规避风险和企业客户双方高盈利的目标。例如,银行可以把证券业务和银行业务组合经营,使两种业务互补、支持,以此提高银行的效益和竞争力,降低风险,也会使民营银行的社会总效用提高。而且,我国的混业经营相比于很多发达国家都不成熟,也就说我们国家关于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还有极大的成长空间。总而言之,在当下金融市场的环境压力、国内外行业内部激烈竞争、经营利润的美好前景下,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最好的选择。

三、平安银行混业经营案例

(一)平安集团介绍。中国平安集团在我国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领军者,1988年在深圳蛇口成立,现在已经是我国业内牌照最全的金融集团,同时拥有密切安全的控股关系和广泛的金融业务。平安集团现已横跨保险、银行、投资等多种行业,其中包括资产管理、融资租赁、寿险、信托等多种业务,完全可以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理财投资要求,成为了我国少数可以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机构之一。其实,平安集团早有混业经营的远见,早在1991年8月平安就建立了自己的证券部门,当时也确实只是平安保险集团的一个小部门,但后来获中央银行的准许,于1995年10月在北京建立了现在的平安证券公司。历经二十余年,现已从一个证券部门发展成国内知名券商。1996年4月,由平安集团控股的子公司平安信托正式成立,其作为平安集团的投资渠道,利用自身充足的资金进行投资,为实现“建立统一完整的金融服务平台”的战略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如今平安信托位居国内信托行业前列。平安银行是在2012年6月成立,它的前身是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保险拥有其58%的股份,是它最大的股东。平安集团一直在努力达到全球一流水平金融生活服务机构的标准,坚持贯彻“科技引领金融,金融服务生活”思想,利用综合金融和网络金融的结合,紧抓金融理财业和健康保险业两大行业,通过银行、证券、保险和互联网金融四大板块,围绕用户“医、食、住、行、玩”的生活需要,为客户提供“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全面优质服务,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和良好的声誉。平安集团坚持以“一客户一账户,多样服务多种产品”为目标而努力,并且通过互联网网站和软件开拓市场,吸引客户,更好服务,把顾客对金融方面的需要真正带入日常生活,打造全面而简单的金融服务生活。

(二)平安银行混业经营下的发展优势。当今社会,一个普通的银行顾客除了简单的存汇款,在生活方面还会有车险、人身险、房贷等各种需要。贵宾客户就不用说了,他们还需要更多投资理财方面的服务。高净值客户需要的就太多了,无论是信托还是私人银行服务,都是他们理财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结果,然后客户需求又催生了混业经营的需要。而像平安集团这样,有着跨行业混业经营实力的企业,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简直如鱼得水。

平安银行是平安集团的主要金融部门之一,是在2012年7月份改名平安银行的,其成立也使得平安集团的银行业务得到补充,企业原本“证券、保险、银行”共同发展的目标有了实现的基础。而且平安银行的前身深发展拥有302个营业网点,共占据我国18个城市,这也为平安集团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目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帮助。平安银行坚持凭借平安集团混业经营的综合服务能力,把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合理结合,各业务间扬长避短,秉承“轻资本、优结构、强客户、好效益”的经营策略,加快自身经营模式的转变,降低同业间负债成本,拓展非利息净收入渠道,收入结构持续优化,现已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民营银行。

四、结论

就现在来看,平安集团混业经营的结果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为我国其他民营银行的混业经营做了良好的示范。银行、证券、保险是不同的行业,会有周期上的差别,让它们混业经营可以达到利润多元化、收益稳定、金融企业稳健发展状态。混业经营可以利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业务,实现协同效应,和单一的金融业务机构相比会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竞争性。当然,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也不是说起来这么简单的,企业若是通过建立子公司或者并购整合开展另外的业务,就要合理计划各个业务间的适用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降低风险。而且监督管理机构要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在企业的各个子公司之间也需要建立有效的防火墙进行风险隔离。我国民营银行混业经营时间还是很短,经验也不足,平安集团现在的成果并不能代表混业经营的绝对安全,甚至混业经营可能会存在着未知的隐藏风险,所以如何隔离各种业务之间的风险,合理配置资源等都是我国金融业全面展开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总之,为了我国经济市场更好地发展,民营银行的管理者应该及时抓住机遇,坚持混业经营的发展战略,发扬自身的金融综合经营品牌,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均,周新辉.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多重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4.

[2]陈磊.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绩效的财务数据检验[U].贵州财经大学,2013.

[3]郝健.混业经营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方向[J].中国证券期货,2013.

第5篇

一、背景分析

从国内市场情况看,自1999年10月平安率先开办“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起,投连险就一直是保险市场中被关注的热点。虽然投连产品发展时间较短,特别在产品宣传和客户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经过近十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无论在数量还是保费收入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鉴于前两年中国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07年初截止到10月投连产品保费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500%,占寿险保费收入的7.4%,在个别外资保险公司占比甚至达到80%以上。

长期以来,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一直是其“小心翼翼”的领域,但是在前两年付出了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双降的代价后,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的高速增长态势面前,中国人寿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先是从去年开始,中国人寿在部分试点城市销售万能险,今年3月底,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表示将顺应市场环境采取积极的进取策略。而其国泰裕丰投连险的推出便是举措之一,中国人寿于2008年4月22日,在银行保险渠道推出“国寿裕丰投资连结保险”,这是中国人寿的首个投连险产品。

二、目前投连险市场状况

1、账户设置情况及投资策略。

大部分保险公司会根据投资账户的特性而设立三到四个不同类型的投连投资账户。为了能够更加详细和客观地研究对比不同类型账户的投资表现,把投连投资账户分为五类,并给予五类账户的详细定义,而投资策略是和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情况密切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投连险账户对应不同的资产配置比例和投资范围:

偏股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是所有投连账户中最为激进的投资账户。

混合偏股型账户:50%-7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有所缩小,因此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混合偏债型账产:30%-5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主要投资于风险较低的债券市场,较小部分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所承担的风险进一步缩小。

偏债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其他投资于证券市场或货币市场,因仅有较小比例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进一步保障了投资者的收益。

货币型账户:90%以上投资于货币市场,主要是投资于低风险、低回报的货币类资产,这样保证了投资者的最低收益率。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自2005年以来出现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牛市,大量资金流向股票和基金,证券交易指数持续上升,资本市场迅速升温。因此,这段时间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

除去财险、以及寿险团险产品以外,共统计可公开查询资料的寿险投连险产品账户52个,从图1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都在4个或者5个,较符合前文五类投资账户的科学分类,也易于体现不同投资账户之间的不同资产配置策略以及收益表现,也体现了投连险的最主要特色之一,即投资者根据对不同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市场动态的判断,灵活地调整资金在不同类型账户之间的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战术性资产配置调整。如果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主要以偏股型投资账户为主,或者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单一账户设置,过于迎合投资者谋求短期较大投资收益的心理,这必定存在较大风险,且使投连险的最与众不同的特色未能充分体现。

2、中外资保险产品对比。

由于投连险在国外发展时间较长,产品模式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因而许多外资保险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纷纷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投连险产品,比如2004年1月由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与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不仅推出的所有产品都是投资型保险产品,而且在国内率先采用“基金的基金(FondofFunds)”作为公司投资连接保险的投资管理模式。而2006年12月,瑞泰人寿保费收入就突破了5亿元人民币大关,其未来发展前景也更被看好。

在中资保险公司当中,今年4月下旬,长期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的中国人寿也推出了第一款投连险产品——国泰裕丰投连险,由此可以看出,投连险产品的未来是很值得期待的,而它所需要的仅仅是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以及投资者对其的正确定位。

目前,根据保监会2007年1-12月人寿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情况表统计,除去存续、养老、健康保险公司以外,中国寿险市场上共有45家寿险公司,其中27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05款,18家无投连险产品;而其中中资寿险公司21家,只有8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7款,13家无投连险产品;外资寿险公司24家,就有19家公司有投连险产品85款以供不同投资需求的客户选择,仅有5家外资公司在中国地区无投连险产品。

外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比例为79%,而中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公司仅占38%,面对如此之大的差异,我们不得不对中国投连险市场,以及投连险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

3、销售渠道。

受传统保险模式的影响,投连险产品大部分是由各保险通过自有渠道进行销售。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连险的强势热销直接推动了银保转型——从储蓄替代品转向投资产品,逐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外资保险公司率先吹响投连险号角,吸引中资保险公司跟进,从而改变了以往中资保险银保产品创新领头羊的地位。投连险在渠道、缴费额、投资收益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瑞泰人寿2005年初推投连险时,就选择银行、证券公司以及部分机构销售,放弃营销员的个险渠道。后面出现的投连险也都主要依托银行销售,而且,对于销售人员的要求高,需要有专业的理财知识,能够为客户提供合理的理财建议,从这个角度看,投连险是专业化的银保产品。

从投连险的长远发展来看,根据不同银行开发不同产品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已占据“先天”优势。自2006年以来,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加快了银行的整合力度,一路攻城略地,平安保险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深圳商业银行与旗下原有的平安银行整合成新的平安银行:中国人寿则成为广发行的第一大股东、入股安徽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与银行的“姻亲”关系决定了打造专业化银保产品的可能,大都会保险因与花旗银行同属一个集团,在投连险的初次行动中大获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银保投连险产品的发展体现了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将会更近一步拓宽投连险的未来发展前景。

4、产寿险投连险分析。

目前,财险公司也逐渐进入这一领域,开发将投连险与财产保险相结合的产品,也逐步受到了投资者的接收和认可。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开发始于2000年,其在传统财产保险保障的基础上加入了投资功能,因此受到市场欢迎。截至2006年底,有8家保险公司累计开发30多个产品,保费余额329亿元。尽管与寿险投资型产品相比,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起步较晚,最初只有华泰保险公司一家开发这类产品,但近一年多来却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有8家财产险公司开始经营投资型险种,如华泰财险公司的华泰稳健、华泰居益产品,人保财险的金牛、金娃投资保障型家财险,平安财险的平安理财宝以及华安财险的金龙收益联动型家庭财产险。

5、收益率排名。

本文统计了目前市场上可公开查询历史价格的105款投连险产品共计160个投资账户,并将其自设立之日起的总收益率进行了排序,其中收益率涨幅前十位产品如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这前十位投连险投资账户中,有5个是中资寿险公司投连险产品,其余5个投连险产品是外资寿险公司的,而涨幅最大的新华人寿创世之约投连险自运营以来,总收益率高达445.45%,同时也是国内保险公司最早开展这项业务的寿险公司。同时,除平安投连险的基金投资账户和瑞泰投连险的平衡型投资账户以外,其余八个产品账户都是属于偏股型账户。

以2000年中国平安推出的投连险为例,2006年以后各账户的累积收益率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上行通道,并且在2007年期间,分别在2月初,6月初和10月份出现了几次比较大的波动,而这几次波动的时间点也同2007年证券市场的几次波动相吻合。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投连险产品对证券市场的依赖性。

表2列出了在不同时间段平安投连险各账户以及上证指数的收益率情况并同上证指数波动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进行比较。从2007年全年的情况看,尽管投连险各账户的收益情况低于上证指数的市场表现,但是在几次比较大的市场波动情况下,特别是2007年5月至6月以及2007年10月至11月这两个时间段,投连产品的下跌幅度都远低于上证指数的下跌幅度,从而说明了投连产品良好的抗风险性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

如按照不同账户类型来看,根据世德贝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关于投连险产品的分析报告,2007年偏股型投连险产品的收益率都在50%~80%之间,其中招商信诺的“步步为赢”进取型账户(年收益率:78.2%,权益类产品比重:95%~100%)和“吉祥宝”趸缴型积极性账户(年收益率:78.06%,权益类产品比重:95%)在同类型账户中位居前列;混合偏股型账户年收益率在35.27%~94.37%,其中瑞安人寿成长型账尸(权益比例50%~80%)在同类产品中收益最高,高达94.33%。混合偏债型和偏债型账户由于权益类资产配置较少,因此收益相对较低。在这两种账户中,年收益率最高的分别是:瑞泰人寿平衡投资账户(年收益率66.51%),招商信诺“步步为赢”稳健账户(年收益率24.62%)。尽管投连产品在2007年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大部分投连产品的收益率均低于相对应的比较基准(上证指数+中信全债指数),不过在上证指数几次大的波动中均体现出良好的抗风险性,从而体现出专业理财机构很强的控制风险能力。

6、推出时间背景。

另外还可以从上表中看到一个特点,就是这部分排名高前的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时间多在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最高点)以前。而在本文的统计中105个投连险产品的160个账户的设立时间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投连险账户都是在2007年设立,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资本市场的明显好转,吸引了保险资金的进入;

二是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投资的需求不断增长;

三是保险产品、技术、人才等实力的增强:

四是投连险在我国经历三个发展时期所积累的经验,使得投连险产品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和推出。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国投连险市场在2007年的井喷现象,这既是时机成熟投连险得以接连推出,同时也要看到投连险的急速发展而可能产生的风险,如:

一是投连险产品对资本市场的极度敏感性,由此引起的业务大幅波动的经营风险。

二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毕竟发展历史较短,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由此可能引起的宏观经济金融的政策风险。

三是由于平安投连险所引起的退保风波影响仍未消退,而导致这一风波的原因是销售投连险产品过程中,保险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等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从而有可能由个例的逆选择发展到普遍的信用危机,引起信用风险,这样势必又会影响保险业的诚信形象,给投连险产品的发展带来障碍。

三、中国投连险市场的前景展望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投连险目前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一般来说,投连险保单持有人可以在不同账户之间转换资金,以避免或降低损失。但是由于部分公司投连险产品只有一个投资账户或者投资账户全部与股市相关联,因此其投连险产品各账户之间区别不大,风险趋同,没有达到设置不同账户以规避风险的终极目的,这也使投保人转换账户以避免或降低损失的愿望化为泡影。

2、某些保险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盲目追求短期快速利润的心理,推出的投连险产品账户设置单一,且大多账户倾向于股票市场或者偏股型基金,因而在今年的动荡的股市行情之下,投连险收益表现差强人意,投连险账户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收益率基本与其在股票市场内的配置份额成反向关系。因而严重打击了投资者购买或投资投连险的信心,对投连险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某些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销售误导,无意之中夸大了收益,隐瞒了风险,严重挫伤了投资者投资保险理财产品的积极性。短期的求利求快心理必然会给投连险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4、保险公司之间的投连险产品、或同一公司中不同投连险产品之间同质性较大,差异较小,突显不出各个公司或者不同产品的特点。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各种金融理财工具中,投连险产品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是具有保障功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风险保障;

二是长期的理财规划工具,期限长治二十、三十年乃至终身,依靠保险公司强大的系统支持和专业的精算人员,能够为客户提供长期的理财规划;

三是用确定的支出保证确定的规划,是中长期理财规划的有效工具。

第6篇

一、背景分析

从国内市场情况看,自1999年10月平安率先开办“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起,投连险就一直是保险市场中被关注的热点。虽然投连产品发展时间较短,特别在产品宣传和客户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经过近十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无论在数量还是保费收入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鉴于前两年中国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07年初截止到10月投连产品保费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500%,占寿险保费收入的7.4%,在个别外资保险公司占比甚至达到80%以上。

长期以来,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一直是其“小心翼翼”的领域,但是在前两年付出了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双降的代价后,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的高速增长态势面前,中国人寿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先是从去年开始,中国人寿在部分试点城市销售万能险,今年3月底,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表示将顺应市场环境采取积极的进取策略。而其国泰裕丰投连险的推出便是举措之一,中国人寿于2008年4月22日,在银行保险渠道推出“国寿裕丰投资连结保险”,这是中国人寿的首个投连险产品。

二、目前投连险市场状况

1、账户设置情况及投资策略。

大部分保险公司会根据投资账户的特性而设立三到四个不同类型的投连投资账户。为了能够更加详细和客观地研究对比不同类型账户的投资表现,把投连投资账户分为五类,并给予五类账户的详细定义,而投资策略是和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情况密切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投连险账户对应不同的资产配置比例和投资范围:

偏股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是所有投连账户中最为激进的投资账户。

混合偏股型账户:50%-7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有所缩小,因此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混合偏债型账产:30%-5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主要投资于风险较低的债券市场,较小部分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所承担的风险进一步缩小。

偏债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其他投资于证券市场或货币市场,因仅有较小比例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进一步保障了投资者的收益。

货币型账户:90%以上投资于货币市场,主要是投资于低风险、低回报的货币类资产,这样保证了投资者的最低收益率。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自2005年以来出现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牛市,大量资金流向股票和基金,证券交易指数持续上升,资本市场迅速升温。因此,这段时间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

除去财险、以及寿险团险产品以外,共统计可公开查询资料的寿险投连险产品账户52个,从图1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都在4个或者5个,较符合前文五类投资账户的科学分类,也易于体现不同投资账户之间的不同资产配置策略以及收益表现,也体现了投连险的最主要特色之一,即投资者根据对不同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市场动态的判断,灵活地调整资金在不同类型账户之间的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战术性资产配置调整。如果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主要以偏股型投资账户为主,或者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单一账户设置,过于迎合投资者谋求短期较大投资收益的心理,这必定存在较大风险,且使投连险的最与众不同的特色未能充分体现。

2、中外资保险产品对比。

由于投连险在国外发展时间较长,产品模式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因而许多外资保险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纷纷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投连险产品,比如2004年1月由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与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不仅推出的所有产品都是投资型保险产品,而且在国内率先采用“基金的基金(FondofFunds)”作为公司投资连接保险的投资管理模式。而2006年12月,瑞泰人寿保费收入就突破了5亿元人民币大关,其未来发展前景也更被看好。

在中资保险公司当中,今年4月下旬,长期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的中国人寿也推出了第一款投连险产品——国泰裕丰投连险,由此可以看出,投连险产品的未来是很值得期待的,而它所需要的仅仅是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以及投资者对其的正确定位。

目前,根据保监会2007年1-12月人寿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情况表统计,除去存续、养老、健康保险公司以外,中国寿险市场上共有45家寿险公司,其中27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05款,18家无投连险产品;而其中中资寿险公司21家,只有8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7款,13家无投连险产品;外资寿险公司24家,就有19家公司有投连险产品85款以供不同投资需求的客户选择,仅有5家外资公司在中国地区无投连险产品。

外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比例为79%,而中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公司仅占38%,面对如此之大的差异,我们不得不对中国投连险市场,以及投连险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

3、销售渠道。

受传统保险模式的影响,投连险产品大部分是由各保险通过自有渠道进行销售。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连险的强势热销直接推动了银保转型——从储蓄替代品转向投资产品,逐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外资保险公司率先吹响投连险号角,吸引中资保险公司跟进,从而改变了以往中资保险银保产品创新领头羊的地位。投连险在渠道、缴费额、投资收益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瑞泰人寿2005年初推投连险时,就选择银行、证券公司以及部分机构销售,放弃营销员的个险渠道。后面出现的投连险也都主要依托银行销售,而且,对于销售人员的要求高,需要有专业的理财知识,能够为客户提供合理的理财建议,从这个角度看,投连险是专业化的银保产品。

从投连险的长远发展来看,根据不同银行开发不同产品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已占据“先天”优势。自2006年以来,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加快了银行的整合力度,一路攻城略地,平安保险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深圳商业银行与旗下原有的平安银行整合成新的平安银行:中国人寿则成为广发行的第一大股东、入股安徽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与银行的“姻亲”关系决定了打造专业化银保产品的可能,大都会保险因与花旗银行同属一个集团,在投连险的初次行动中大获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银保投连险产品的发展体现了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将会更近一步拓宽投连险的未来发展前景。

4、产寿险投连险分析。

目前,财险公司也逐渐进入这一领域,开发将投连险与财产保险相结合的产品,也逐步受到了投资者的接收和认可。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开发始于2000年,其在传统财产保险保障的基础上加入了投资功能,因此受到市场欢迎。截至2006年底,有8家保险公司累计开发30多个产品,保费余额329亿元。尽管与寿险投资型产品相比,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起步较晚,最初只有华泰保险公司一家开发这类产品,但近一年多来却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有8家财产险公司开始经营投资型险种,如华泰财险公司的华泰稳健、华泰居益产品,人保财险的金牛、金娃投资保障型家财险,平安财险的平安理财宝以及华安财险的金龙收益联动型家庭财产险。

5、收益率排名。

本文统计了目前市场上可公开查询历史价格的105款投连险产品共计160个投资账户,并将其自设立之日起的总收益率进行了排序,其中收益率涨幅前十位产品如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这前十位投连险投资账户中,有5个是中资寿险公司投连险产品,其余5个投连险产品是外资寿险公司的,而涨幅最大的新华人寿创世之约投连险自运营以来,总收益率高达445.45%,同时也是国内保险公司最早开展这项业务的寿险公司。同时,除平安投连险的基金投资账户和瑞泰投连险的平衡型投资账户以外,其余八个产品账户都是属于偏股型账户。

以2000年中国平安推出的投连险为例,2006年以后各账户的累积收益率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上行通道,并且在2007年期间,分别在2月初,6月初和10月份出现了几次比较大的波动,而这几次波动的时间点也同2007年证券市场的几次波动相吻合。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投连险产品对证券市场的依赖性。

表2列出了在不同时间段平安投连险各账户以及上证指数的收益率情况并同上证指数波动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进行比较。从2007年全年的情况看,尽管投连险各账户的收益情况低于上证指数的市场表现,但是在几次比较大的市场波动情况下,特别是2007年5月至6月以及2007年10月至11月这两个时间段,投连产品的下跌幅度都远低于上证指数的下跌幅度,从而说明了投连产品良好的抗风险性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

如按照不同账户类型来看,根据世德贝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关于投连险产品的分析报告,2007年偏股型投连险产品的收益率都在50%~80%之间,其中招商信诺的“步步为赢”进取型账户(年收益率:78.2%,权益类产品比重:95%~100%)和“吉祥宝”趸缴型积极性账户(年收益率:78.06%,权益类产品比重:95%)在同类型账户中位居前列;混合偏股型账户年收益率在35.27%~94.37%,其中瑞安人寿成长型账尸(权益比例50%~80%)在同类产品中收益最高,高达94.33%。混合偏债型和偏债型账户由于权益类资产配置较少,因此收益相对较低。在这两种账户中,年收益率最高的分别是:瑞泰人寿平衡投资账户(年收益率66.51%),招商信诺“步步为赢”稳健账户(年收益率24.62%)。尽管投连产品在2007年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大部分投连产品的收益率均低于相对应的比较基准(上证指数+中信全债指数),不过在上证指数几次大的波动中均体现出良好的抗风险性,从而体现出专业理财机构很强的控制风险能力。

6、推出时间背景。

另外还可以从上表中看到一个特点,就是这部分排名高前的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时间多在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最高点)以前。而在本文的统计中105个投连险产品的160个账户的设立时间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投连险账户都是在2007年设立,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资本市场的明显好转,吸引了保险资金的进入;

二是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投资的需求不断增长;

三是保险产品、技术、人才等实力的增强:

四是投连险在我国经历三个发展时期所积累的经验,使得投连险产品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和推出。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国投连险市场在2007年的井喷现象,这既是时机成熟投连险得以接连推出,同时也要看到投连险的急速发展而可能产生的风险,如:

一是投连险产品对资本市场的极度敏感性,由此引起的业务大幅波动的经营风险。

二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毕竟发展历史较短,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由此可能引起的宏观经济金融的政策风险。

三是由于平安投连险所引起的退保风波影响仍未消退,而导致这一风波的原因是销售投连险产品过程中,保险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等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从而有可能由个例的逆选择发展到普遍的信用危机,引起信用风险,这样势必又会影响保险业的诚信形象,给投连险产品的发展带来障碍。

三、中国投连险市场的前景展望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投连险目前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一般来说,投连险保单持有人可以在不同账户之间转换资金,以避免或降低损失。但是由于部分公司投连险产品只有一个投资账户或者投资账户全部与股市相关联,因此其投连险产品各账户之间区别不大,风险趋同,没有达到设置不同账户以规避风险的终极目的,这也使投保人转换账户以避免或降低损失的愿望化为泡影。

2、某些保险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盲目追求短期快速利润的心理,推出的投连险产品账户设置单一,且大多账户倾向于股票市场或者偏股型基金,因而在今年的动荡的股市行情之下,投连险收益表现差强人意,投连险账户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收益率基本与其在股票市场内的配置份额成反向关系。因而严重打击了投资者购买或投资投连险的信心,对投连险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某些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销售误导,无意之中夸大了收益,隐瞒了风险,严重挫伤了投资者投资保险理财产品的积极性。短期的求利求快心理必然会给投连险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4、保险公司之间的投连险产品、或同一公司中不同投连险产品之间同质性较大,差异较小,突显不出各个公司或者不同产品的特点。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各种金融理财工具中,投连险产品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是具有保障功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风险保障;

二是长期的理财规划工具,期限长治二十、三十年乃至终身,依靠保险公司强大的系统支持和专业的精算人员,能够为客户提供长期的理财规划;

三是用确定的支出保证确定的规划,是中长期理财规划的有效工具。

第7篇

一、背景分析

从国内市场情况看,自1999年10月平安率先开办“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起,投连险就一直是保险市场中被关注的热点。虽然投连产品发展时间较短,特别在产品宣传和客户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经过近十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无论在数量还是保费收入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鉴于前两年中国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07年初截止到10月投连产品保费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500%,占寿险保费收入的7.4%,在个别外资保险公司占比甚至达到80%以上。

长期以来,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一直是其“小心翼翼”的领域,但是在前两年付出了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双降的代价后,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的高速增长态势面前,中国人寿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先是从去年开始,中国人寿在部分试点城市销售万能险,今年3月底,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表示将顺应市场环境采取积极的进取策略。而其国泰裕丰投连险的推出便是举措之一,中国人寿于2008年4月22日,在银行保险渠道推出“国寿裕丰投资连结保险”,这是中国人寿的首个投连险产品。

二、目前投连险市场状况

1、账户设置情况及投资策略。

大部分保险公司会根据投资账户的特性而设立三到四个不同类型的投连投资账户。为了能够更加详细和客观地研究对比不同类型账户的投资表现,把投连投资账户分为五类,并给予五类账户的详细定义,而投资策略是和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情况密切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投连险账户对应不同的资产配置比例和投资范围:

偏股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是所有投连账户中最为激进的投资账户。

混合偏股型账户:50%-7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有所缩小,因此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混合偏债型账产:30%-50%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其他投资于债券市场,因主要投资于风险较低的债券市场,较小部分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所承担的风险进一步缩小。

偏债型账户:7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其他投资于证券市场或货币市场,因仅有较小比例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进一步保障了投资者的收益。

货币型账户:90%以上投资于货币市场,主要是投资于低风险、低回报的货币类资产,这样保证了投资者的最低收益率。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自2005年以来出现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牛市,大量资金流向股票和基金,证券交易指数持续上升,资本市场迅速升温。因此,这段时间投连产品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业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现在的20多家。

除去财险、以及寿险团险产品以外,共统计可公开查询资料的寿险投连险产品账户52个,从图1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都在4个或者5个,较符合前文五类投资账户的科学分类,也易于体现不同投资账户之间的不同资产配置策略以及收益表现,也体现了投连险的最主要特色之一,即投资者根据对不同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市场动态的判断,灵活地调整资金在不同类型账户之间的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战术性资产配置调整。如果投连险产品的账户设置主要以偏股型投资账户为主,或者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单一账户设置,过于迎合投资者谋求短期较大投资收益的心理,这必定存在较大风险,且使投连险的最与众不同的特色未能充分体现。

2、中外资保险产品对比。

由于投连险在国外发展时间较长,产品模式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因而许多外资保险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纷纷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投连险产品,比如2004年1月由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与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不仅推出的所有产品都是投资型保险产品,而且在国内率先采用“基金的基金(FondofFunds)”作为公司投资连接保险的投资管理模式。而2006年12月,瑞泰人寿保费收入就突破了5亿元人民币大关,其未来发展前景也更被看好。

在中资保险公司当中,今年4月下旬,长期坚守传统险和分红险的中国人寿也推出了第一款投连险产品——国泰裕丰投连险,由此可以看出,投连险产品的未来是很值得期待的,而它所需要的仅仅是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以及投资者对其的正确定位。

目前,根据保监会2007年1-12月人寿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情况表统计,除去存续、养老、健康保险公司以外,中国寿险市场上共有45家寿险公司,其中27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05款,18家无投连险产品;而其中中资寿险公司21家,只有8家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连险产品共计17款,13家无投连险产品;外资寿险公司24家,就有19家公司有投连险产品85款以供不同投资需求的客户选择,仅有5家外资公司在中国地区无投连险产品。

外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比例为79%,而中资保险公司中开发投连险产品的公司仅占38%,面对如此之大的差异,我们不得不对中国投连险市场,以及投连险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

3、销售渠道。

受传统保险模式的影响,投连险产品大部分是由各保险通过自有渠道进行销售。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连险的强势热销直接推动了银保转型——从储蓄替代品转向投资产品,逐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外资保险公司率先吹响投连险号角,吸引中资保险公司跟进,从而改变了以往中资保险银保产品创新领头羊的地位。投连险在渠道、缴费额、投资收益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瑞泰人寿2005年初推投连险时,就选择银行、证券公司以及部分机构销售,放弃营销员的个险渠道。后面出现的投连险也都主要依托银行销售,而且,对于销售人员的要求高,需要有专业的理财知识,能够为客户提供合理的理财建议,从这个角度看,投连险是专业化的银保产品。

从投连险的长远发展来看,根据不同银行开发不同产品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已占据“先天”优势。自2006年以来,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加快了银行的整合力度,一路攻城略地,平安保险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深圳商业银行与旗下原有的平安银行整合成新的平安银行:中国人寿则成为广发行的第一大股东、入股安徽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与银行的“姻亲”关系决定了打造专业化银保产品的可能,大都会保险因与花旗银行同属一个集团,在投连险的初次行动中大获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银保投连险产品的发展体现了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将会更近一步拓宽投连险的未来发展前景。

4、产寿险投连险分析。

目前,财险公司也逐渐进入这一领域,开发将投连险与财产保险相结合的产品,也逐步受到了投资者的接收和认可。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开发始于2000年,其在传统财产保险保障的基础上加入了投资功能,因此受到市场欢迎。截至2006年底,有8家保险公司累计开发30多个产品,保费余额329亿元。尽管与寿险投资型产品相比,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起步较晚,最初只有华泰保险公司一家开发这类产品,但近一年多来却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有8家财产险公司开始经营投资型险种,如华泰财险公司的华泰稳健、华泰居益产品,人保财险的金牛、金娃投资保障型家财险,平安财险的平安理财宝以及华安财险的金龙收益联动型家庭财产险。

5、收益率排名。

本文统计了目前市场上可公开查询历史价格的105款投连险产品共计160个投资账户,并将其自设立之日起的总收益率进行了排序,其中收益率涨幅前十位产品如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这前十位投连险投资账户中,有5个是中资寿险公司投连险产品,其余5个投连险产品是外资寿险公司的,而涨幅最大的新华人寿创世之约投连险自运营以来,总收益率高达445.45%,同时也是国内保险公司最早开展这项业务的寿险公司。同时,除平安投连险的基金投资账户和瑞泰投连险的平衡型投资账户以外,其余八个产品账户都是属于偏股型账户。

以2000年中国平安推出的投连险为例,2006年以后各账户的累积收益率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上行通道,并且在2007年期间,分别在2月初,6月初和10月份出现了几次比较大的波动,而这几次波动的时间点也同2007年证券市场的几次波动相吻合。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投连险产品对证券市场的依赖性。

表2列出了在不同时间段平安投连险各账户以及上证指数的收益率情况并同上证指数波动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进行比较。从2007年全年的情况看,尽管投连险各账户的收益情况低于上证指数的市场表现,但是在几次比较大的市场波动情况下,特别是2007年5月至6月以及2007年10月至11月这两个时间段,投连产品的下跌幅度都远低于上证指数的下跌幅度,从而说明了投连产品良好的抗风险性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

如按照不同账户类型来看,根据世德贝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关于投连险产品的分析报告,2007年偏股型投连险产品的收益率都在50%~80%之间,其中招商信诺的“步步为赢”进取型账户(年收益率:78.2%,权益类产品比重:95%~100%)和“吉祥宝”趸缴型积极性账户(年收益率:78.06%,权益类产品比重:95%)在同类型账户中位居前列;混合偏股型账户年收益率在35.27%~94.37%,其中瑞安人寿成长型账尸(权益比例50%~80%)在同类产品中收益最高,高达94.33%。混合偏债型和偏债型账户由于权益类资产配置较少,因此收益相对较低。在这两种账户中,年收益率最高的分别是:瑞泰人寿平衡投资账户(年收益率66.51%),招商信诺“步步为赢”稳健账户(年收益率24.62%)。尽管投连产品在2007年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大部分投连产品的收益率均低于相对应的比较基准(上证指数+中信全债指数),不过在上证指数几次大的波动中均体现出良好的抗风险性,从而体现出专业理财机构很强的控制风险能力。

6、推出时间背景。

另外还可以从上表中看到一个特点,就是这部分排名高前的投连险投资账户的设置时间多在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最高点)以前。而在本文的统计中105个投连险产品的160个账户的设立时间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投连险账户都是在2007年设立,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资本市场的明显好转,吸引了保险资金的进入;

二是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投资的需求不断增长;

三是保险产品、技术、人才等实力的增强:

四是投连险在我国经历三个发展时期所积累的经验,使得投连险产品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和推出。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国投连险市场在2007年的井喷现象,这既是时机成熟投连险得以接连推出,同时也要看到投连险的急速发展而可能产生的风险,如:

一是投连险产品对资本市场的极度敏感性,由此引起的业务大幅波动的经营风险。

二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毕竟发展历史较短,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由此可能引起的宏观经济金融的政策风险。

三是由于平安投连险所引起的退保风波影响仍未消退,而导致这一风波的原因是销售投连险产品过程中,保险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等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从而有可能由个例的逆选择发展到普遍的信用危机,引起信用风险,这样势必又会影响保险业的诚信形象,给投连险产品的发展带来障碍。

三、中国投连险市场的前景展望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投连险目前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一般来说,投连险保单持有人可以在不同账户之间转换资金,以避免或降低损失。但是由于部分公司投连险产品只有一个投资账户或者投资账户全部与股市相关联,因此其投连险产品各账户之间区别不大,风险趋同,没有达到设置不同账户以规避风险的终极目的,这也使投保人转换账户以避免或降低损失的愿望化为泡影。

2、某些保险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盲目追求短期快速利润的心理,推出的投连险产品账户设置单一,且大多账户倾向于股票市场或者偏股型基金,因而在今年的动荡的股市行情之下,投连险收益表现差强人意,投连险账户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收益率基本与其在股票市场内的配置份额成反向关系。因而严重打击了投资者购买或投资投连险的信心,对投连险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某些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营销员与保险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销售误导,无意之中夸大了收益,隐瞒了风险,严重挫伤了投资者投资保险理财产品的积极性。短期的求利求快心理必然会给投连险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4、保险公司之间的投连险产品、或同一公司中不同投连险产品之间同质性较大,差异较小,突显不出各个公司或者不同产品的特点。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各种金融理财工具中,投连险产品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是具有保障功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风险保障;

二是长期的理财规划工具,期限长治二十、三十年乃至终身,依靠保险公司强大的系统支持和专业的精算人员,能够为客户提供长期的理财规划;

三是用确定的支出保证确定的规划,是中长期理财规划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