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5:57:43
序论:在您撰写药剂行业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化学药行业 中药行业 专利
专利对制药行业的重要性
专利对制药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制药行业是技术创新高度密集的行业,具有高研发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特点。一方面,从技术上讲,还原解析一种药品相对于研发来说难度要小得多,费用也低得多;另外一方面,药物的成分还必须公开,告知医生、患者以方便使用。这均导致新药非常容易被模仿制造,专利因而成为保护新药最有力的手段。当前国际上的制药巨头都是依靠专利保护其领先地位,专利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高达40%。David E•Webber(2003)的研究说明,相对于化学、石油、机械、金属制品、冶金、电机、仪表、办公设备、汽车、橡胶、纺织等其他行业,专利制度对制药行业创新能力的保护最强。
在缺乏研发数据时,丰富的专利数据既可以作为企业层面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替代指标,也可以作为产出替代指标。专利指标研究的权威Griliches(1990)指出,尽管存在各种困难,专利统计数据仍然是分析技术变化过程的一个独一无二的指标。在得不到详细的研发数据时,目前专利数据至少能够作为衡量公司间发明活动水平差异的一个替代指标。在我国,上述结论有其特殊意义。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很难获得,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专利数据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利用企业层面的专利数据进行研究的尝试,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国制药行业专利数据收集
医药专利数据虽然是公开的,但是要把专利数据变成可供研究使用的数据,还有不少障碍。企业实际控制的专利在专利库中记在不同的申请机构名称下,比如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企业收购的其它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原名(因为企业改制的原因,在我国企业更名的情况非常多)等等,甚至申请专利的分支机构也会更名。但是,政府专利机构收集的专利数据库只是把每一个专利记入每一个申请人名称下,不考虑申请人是否属于相同实体,也不记录更名、并购信息。
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以及上市材料都是向全社会公开的,信息的准确度也比较有保证,本文以上市公司医药企业为样本。由于多元化经营对利用专利数据进行的研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Griliches,1990),在选择样本时不考虑主业不够突出的医药上市公司。企业样本确定及专利数据收集的具体办法是:
首先找出深沪交易所依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标示的医药制造类公司,根据财务数据库提供的信息,选择 “医药制造”业务上利润和销售收入两项都占50%以上的公司,去除不稳定因素(如主业变更),最后保留62家公司。然后,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上数据库(该数据库区分中药药品和西药)中查找各公司注册的所有药品,判断该公司绝大多数药品是中药还是西药,将该上市公司列入相应行业。最后全部上市公司按行业分为化学制药31家,中药24家,混业经营7家。为了方便对比研究,本文排除7家混业经营上市公司。最后,以各上市公司母公司和2002年纳入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为统计对象,在国家公开的专利数据库中进行全面查询,统计各公司3类专利的4年积累申请数。
我国制药行业专利数据的比较分析
1993年到2002年间,化学药和中药两个行业共55家上市公司共申请专利825件,其中发明专利248件(约占总数的30%),实用新型专利64件(约占总数的7.8%),外观设计专利513件(占总数的62.2%)。按照专利类型和申请企业所在行业分类,55家样本企业从1993年到2002年的专利申请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
我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以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数量较少
无论是化学药行业还是中药行业,外观专利在全部申请专利中均占有一半以上,中药企业甚至接近70%,平均每家中药企业拥有14.29条外观专利。化学药行业和中药行业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占总申请数的7%和9%,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化学药制造行业的发明专利占总专利申请数的39%,而中药行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只有25%的水平。
化学制药企业各类专利申请都少于中药企业
化学制药行业平均每家企业在统计范围内只申请了5~6条外观专利,而中药行业企业的平均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是14.29条,专利申请远远比化学制药行业活跃。对比平均每家企业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化学制药行业也和中药行业有较大差距。
我国制药企业平均专利申请水平低下
通过对样本企业中位数的分析,发现我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水平较低。化学药样本企业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中位数均为0,发明专利为1,说明一半以上企业几乎没有专利申请行为。中药样本企业情况稍好一些,但是整体而言专利申请数量也非常少。专利数量平均数能够达到15条,主要得益于少数样本企业(如白云山、同仁堂)申请的专利数量非常多,是专利申请大户,拉高了样本企业整体平均水平。
制药企业专利水平与业绩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思路
为了考察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水平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程度,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首先对化学药样本企业和中药样本企业按照专利类型和专利水平进行分组,然后用方差分析判断组间财务数据有无显著差异;最后对结果加以分析。
因为多数企业的专利申请数较低,每一次方差分析仅将样本企业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类型专利4年积累申请数的中位数为标准对企业进行分类,累计专利申请数小于中位数的企业称为A组,累计的专利申请数大于中位数的企业成为B组(可以分别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角度进行三次分组)。采用中位数作为分组指标,主要是因为不管是哪个分行业、哪种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数为零的企业都不少,在分组时考虑平均数会被专利申请较多的企业拉高,专利申请多、但不是特别突出的企业容易分进低专利申请组。
方差分析结果及分析
在业绩指标确定上,本文拟与盈利能力和企业规模两方面考察专利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本文选择了7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是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而职工人数、资产总计是代表企业规模的2个指标。对A组和B组企业2002年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制药行业的专利申请水平总体上与企业盈利性水平和规模正相关。统计表明,在10%以下置信水平,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绝大多数都显示B组均值显著大于A组。本文选入的所有指标都是正向指标,指标值大就说明企业盈利状态好,规模大。因此,专利申请与企业绩效和规模有着总体上的正向关系。
中药行业的发明专利与企业盈利性显著正相关,但是在化学制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依照发明专利分组时,化学制药行业的两组没有一种盈利性指标和规模指标有显著差异;而中药行业的两组之间有利润总额、总资产收益率2个盈利性指标有显著差异。但中药企业在企业规模指标上没有显著区别,更加印证了两组中药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差异。
化学制药行业实用新型专利与企业盈利性和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中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在依照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进行方差分析时,发现化学制药行业B组在2个盈利性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企业规模指标(职工人数、资产总计)显著高于A组,显著性水平达到5%以上。
化学制药行业外观专利与企业盈利性和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中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在依照外观设计专利对企业进行分组时,发现化学制药行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较多的B组有3个盈利性指标非常显著地优于A组,这3个指标分别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此外,表示企业规模的职工人数和资产总计指标也非常显著。中药企业的两组之间业绩只有资产总计1个指标存在较显著差异,盈利性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以上分析结论与我国化学药和中药现状是吻合的。在化学药行业,我国主要从事仿制制剂药生产,尤其是原料药的生产,自主研发的新药非常少。例如,欧洲主要生产商已经停止生产的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原料药产品,主要产地集中在我国。在缺乏研发能力,生产同质化产品的情况下,基本竞争环节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一方面,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营销提高客户的品牌认知度。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正是通过提高这两个环节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业绩。
而我国中医药行业与化学制药行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中药行业拥有自主研发能力,以当前资金与技术实力,中药企业通过努力,有能力进行自主研发。像太极集团、同仁堂、成都地奥这些企业正是因为拥有自己的拳头中成药产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获得快速成长。因此,体现新药能力的发明专利与中药企业的业绩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一)生产、销售快速增长
生产: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含兽药)6926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1837亿元,同比增长24.4%;化学原料药制造业1581亿元,同比增长28.0%;中成药制造业1491亿元,同比增长20.7%;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588亿元,同比增长24.2%;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544亿元,同比增长22.6%;中药饮片加工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剂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304和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7.3%和27.8%。化学原料药、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3个分行业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和生物生化药品4个分行业增速落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销售:全年累计实现销售产值6564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1727亿元,同比增长22.5%;化学原料药制造业1498亿元,同比增长25.8%;中成药制造业1400亿元,同比增长21.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573亿元,同比增长25.9%;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517亿元,同比增长22.4%;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分别实现销售产值292、299亿元,同比增长40.1%、28.1%。
产销率:全年平均产销率94.8%,较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中成药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药饮片加工制造业的产销率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4、0.4、0.2和1.9个百分点,生物生化药品、化学药品制剂和化学原料药制造业的产销率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2、1.5和1.6个百分点。
(二)效益大幅回升
1―11月,全行业共实现利润总额552亿元,同比增长50.2%,为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化学原料药、生物生化药品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156.6、135.9、95.8、55.8和52.6亿元,同比增长49.8%、52.6%、48.6%、45.8%和42.5%;中药饮片加工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14.5和21.4亿元,同比增长65.1%和49.2%。
本期亏损企业1327家,行业亏损面为20.6%;累计亏损额37.4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三)出口增速减缓
全年完成出货值840亿元,同比增长21.5%,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作为医药行业出口的两大支柱,化学原料药实现出货值355.4亿元,增长18.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实现出货值203.2亿元,增长24.6%。在成品药方面,化学药品制剂、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药分别实现出货值80.3、87.5和3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8%、20.3%和17.5%。
(四)药品价格总体平稳
2007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分4次对千余种中西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进行了调整。至此,一轮大范围的药品价格调整基本结束,今后药品价格的管理将实施每两年调整一次。根据价格监测中心监测,全国药品实际零售价格总体保持稳定,2007年8月较6月下降0.13%,其中化学药品下降0.14%,中成药下降0.04%。受中药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影响,部分中成药批发价格略有上涨,2007年8月较6月上涨0.24%,较上年同期上涨0.95%;另外,血液制品因供不应求,价格亦有所上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血液制品供不应求
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生产发展很快,现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3家,血浆蛋白分离设计能力达到1.2万吨原料血浆。由于原料血浆供应紧张,致使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停产,这种短缺情况近期内难以得到全面缓解。
(二)原料药和中药材涨价
在2007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6066家工业污染源重点监控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17家,以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企业居多。其中部分企业因环保问题停产,市场供应趋紧。受此影响2007年以来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等以粮食为原料的发酵类产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据统计,青霉素工业盐和维生素C出口平均单价同比分别增长87.1%和42.5%。整体来讲,药材每年都以5―10%的幅度正常上涨,但2007年却出现了异常情况,本应随着进入淡季而价格趋稳的中药材,却出现了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反常现象,从5月下旬开始,中药材市场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异常活跃的局面,有80―90%的药材品种涨价。相关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仍呈上涨趋势,下游产品及终端市场面临一定的价格上涨压力。
(三)行业投资增幅下滑
受2006年行业效益大幅下滑、行业门槛提高,以及从药品研发、生产、市场及使用各环节全面进行整顿的影响,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落,2006年全年累计投资仅为8%,为2004、2005年的一半水平(分别为17.9%和16.6%)。2007年1―11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36.6亿元,同比增长14.2%,虽较上年有所回升,但仍比全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水平低了23个百分点,在制造业中居倒数第二位。
三、2008年发展趋势
(一)产销继续较快增长
国际市场,原料药及中间体的贸易需求仍将稳定增长。国内市场方面,2008年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预防的疾病达到15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7年已在全国79个城市开始试点,并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2008年将扩大50%的城市,并出台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配置》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补助标准将不低于40元;新农合目前参保人群7.3亿人,2007年当年筹集基金428.3亿元,2008年将实现全国农村全覆盖,人均筹资水平也将在这两年中从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财政补助标准将分别从现行的20元提高到40元。随着财政等投入的增加,社区和农村市场医药消费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步显现,国内医药市场将进一步扩容。因而,2008年医药行业生产、销售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产销增长率将保持在20%以上较高水平。
(二)效益在调整中回升
2008年新版《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和《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主管部门在巩固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成果的同时将大力加强对化学原料药和出口药品的监管,加快实施提高国家药品标准行动计划,对2000个品种的药品质量标准进行修订。这些工作的开展,长期来看有助于规范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的运作,推动产品的优胜劣汰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使产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但短期内可能影响行业的盈利能力,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料药国际市场周期性波动和国内市场同产品竞争激烈等因素,预计2008年医药行业效益水平将恢复至25%左右的历史增长水平。
(三)淘汰落后步伐加快
为提高三废治理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清洁生产,《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预计将在2008年出台实施,并将成为医药企业新的准入门槛。随着环保门槛提高,相当一批污染严重、治理不力的企业将面临停产、关闭。
四、近期工作重点和政策建议
(一)加快新医改方案制定出台
为达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的目标,应加快医药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推广,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在定价、采购、税收等相关政策上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临床供应;实施药品通用名处方制度;完善药品定价管理制度;加快医药“分开核算、分开管理”的进程,逐步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我国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
(二)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积极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从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逐步走向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三)进一步挖潜降耗
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进,重视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同时,进一步挖潜降耗,节约水、电、粮等基础资源,节约化工原料,以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提高经济效益。
针对国内医药产业发展所处阶段,从国内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产品、技术需求出发,大力发展、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平台,解决一批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下游深加工产品领域延伸发展的关键性工艺技术,以及绿色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循环经济等共性技术。
在社会经济、业务以及技术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会计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呈现着较为特殊的发展势头。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正在一步一步跟着会计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改革,同时将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一个动态的位置,并在形式上不断的改变高职会计教育的模式,从而让高职会计教育满足对应的需求。最近几年来,为了应对不断改变的会计行业,高职会计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已经明确定位在培养具备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会计人才。当前国内已经拥有多个不同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种类,比如说注册会计师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会计证等。而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专业针对这些变化,已经构建一系列对应的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并且实施较为详细的划分,着重培养不同专业的会计人才。
2.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对高职会计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
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属于会计行业严格执行的准入标准。国内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是会计职业准入认定的先决条件。这不但是对学生会计知识能力以及接受职业教育的考核,同时也是对会计技术要求以及会计发展方向的向导;不但是认同会计人才的标准,同时也是高职会计教育的主要方向。
2.1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高职会计教育的要求。
培养具备高技能以及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网络与电脑的不断普及有效的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成本;企业的国际化以及经济的国际化要求会计行业必须不断提升其与国外企业处理会计工作的能力。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各种新的经济业务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而使得会计行业的入门条件越来越高。怎么适应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改革高职会计教育的模式与思路,培养适应会计行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是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对高职会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2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冲击。
根据WTO的对等制度,各个成员国之间要互相承认学位证书或者学位,解决了国家对于教育市场的垄断统治。国内拥有非常大的会计市场,怎么在这个市场获得一定的地位,是当前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重要问题。会计行业的发展途径,基本上都是取决于对会计人才的教育培养水平。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重要的输出场所,必须要适应当前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考核评价、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教材改革以及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对应的提升,从而让高职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进入会计市场,成为国家需要的会计人才。
3.适应会计行业发展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3.1改革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高职会计教育应当着重提倡学生以认知心理来建设主义学习理论,希望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具备实践性与时效性的课程目标,同时与当前会计行业的需求与发展相结合,加强高职会计教学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3.2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会计行业的综合技术。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课程内容应当在原来的教学体系基础上,充分掌握当前会计方面的理论与知识,着重培养高职学生在会计技术层面上的综合应用水平,切实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以及实践操作的教学进程,从而实现会计发展与教学理论的“双循环”教学模式,进而有效的提升高职学生在技能以及操作方面的综合能力。
3.3高职会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行业的特色。
在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必须要将高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同时结合当前会计行业的发展情形作为教学情境,并且为学生提供会计行业方面的工具与资料,教师与学生之间采取互动交流的模式,让学生多去实践,从而让学生掌握会计行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培养一批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都较为突出的人才。
3.4加强会计教师的自身实战经验与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会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内会计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因此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会计教师应当参与到社会中的会计岗位去实践,从而去积累丰富的会计知识,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会计经验。在讲课的进程中,应当争取“学校的教师要走出去,企业的管理者要请进来”的教学方式,让校方与会计行业相关的企业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以及训练的基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动手。
4.小结
摘 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全体人民的生活、工作及社会利益等,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程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企业 社会经济发展 重要性 必要性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柱,企业以生产或服务,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它与人们的消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企业的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密切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良好的企业经济利益和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是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利益的源泉,是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可以通过物质资本的投入创造大量的经济价值,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企业要在社会中有所发展,获得一定的效益就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革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环境中,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以及技能转化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是解决区域经济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是解决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大量的生产工作,这就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解决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经济发展与进步可以带动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促进新农村的快速发展进步。要落实与贯彻社会的科学发展,就必须通过加快构建和谐企业,实现企业的改革稳定发展,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企业最大的贡献。
二、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促进社会创新发展
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又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的服务内容的出现为前提,在这些新的领域中企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将得到很好的表现。企业经济广泛而充分的竞争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一些以高新技术创新为特色的企业经济的发展,不但可以改进产业结构,还能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社会产业系统的动态结构,包括技术结构、产业关联结构等。企业的发展是社会需求多元化、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必然趋势。
(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保证市场展开广泛而充分的竞争,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繁荣和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竞争的基本条件,要求有足够多的企业为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主体。社会市场是企业生存和产生的基础,是企业的服务对象。企业是社会市场经济公开、公正、公平基本原则最积极的维护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企业的发展进步可以消除社会市场上的多种弊端,以积极地促进市场机制的健康发展。企业的竞争与发展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根本,也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只有企业的真正潜能受到鼓励与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才能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是保持社会经济公平竞争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力量之一。
(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企业是解决社会劳动力,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使得在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失业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也在面临着待业、就业、下岗、再就业的重大压力。有资料数据显示:我国年平均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不少于一千万人,失业率已经高达百分之六左右,下岗职工有一千一百万人。据统计我国目前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职工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吸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和下岗职工,以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更是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必须适当发展中小企业,以便于更好的解决大量的失业问题及社会稳定隐患。
(四)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平衡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相对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合理分工。大企业将中小企业制造的零部件组装成现代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大企业就相对有效地利用规模经济,中小企业相对有效地利用小规模经济和多样化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的作用。从我国来看,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小企业得以繁荣昌盛的地区。从1986—1994年以来,我国的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为百分之十八,其中大型企业增长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中小企业在同时期的增长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发展中小企业是社会生产合理分工、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必要需求。
三、结语
企业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快对企业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没有良好的企业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失去了基础。一定要不断对企业进行改革、创新,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尽最大努力收获最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怡雯.企业竞争与人力资源的关系.现代企业文化.2011(27):77.
[2]陈海.如何做好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文化.2011(29):61/73.
一、全球
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程度重视不断提升,平均预期寿命快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显示,全球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从 2014 年的 5.9 亿增长至 2018 年的 6.7 亿人,占全球人口的 8.7%,老龄化已成为世界级问题。
随着各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医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 Frost&Sullivan 分析报告,2019 年全球医药市场总量已达 13,245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将达到 16,395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4%。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目前的规模较小,2019 年为 2,864 亿美元。然而,在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尤其是单抗类产品市场增长的推动下,预计生物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将超过整体医药市场,预计到 2024 年达到 4,56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8%。
在区域市场方面。根据 IQVIA的数据,2019-2023年美国市场仍然是全球药品支出增长的持续驱动力,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9%-7%,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药品支出增速预计相对较低,甚至将出现负增长。在新兴市场国家,受益于不断增长的诊疗率、疾病负担从急性病逐步转为慢性病、政府不断扩大医疗服务及保障的覆盖范围等因素,其药品消费支出将保持快速增长,如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的药品消费支出增长率预计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在治疗领域方面。根据IQVIA的数据,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2018年全球医药支出最大的治疗领域,预计到2023年其仍将是全球医药支出最大的治疗领域,其中肿瘤和糖尿病领域的支出预计将分别达到1400-1500亿美元、1150-1250亿美元,而糖尿病也将是未来五年全球医药支出增长率最高的治疗领域之一。
在原研药与仿制药方面。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仿制药的陆续上市将使得药品价格逐步降低,仿制药以极小的开支解决了绝大多数的临床用药需求,因此,安全、有效、高质量的仿制药在世界各国医疗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美国市场为例,2018年1-11月非品牌仿制药的处方量在全部处方中的占比为85.5%,但销售额占比仅为118%,可见仿制药对于降低临床药品开支的重要性。由于部分药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在专利到期后一直难有仿制药获批,因此,为推动高难度药品的仿制,促进市场竟争,降低药品价格,世界各国药品监管部门纷纷制定了旨在加快仿制药研发上市的鼓励政策,比如美国FDA提高了仿制药审评流程的效率和可预见性,并先后了多个特定仿制药物的开发指南,专门建立了难仿药物的沟通机制,为仿制药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国内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卫生总费用从 2010年的 19,980.39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57,998.30 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4.25%。
随着经济及医疗需求增长,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随之而来的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已从 2014 年的 11,220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 15,334 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8.1%。2018 年至 2023 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期将以 6.8%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于 2023 年增长至 21,326 亿元。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期将于 2030 年增长至 32,004 亿元(按中标价计)。中国医药市场由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组成。其中化学药市场规模占比较高,但近年来生物药市场发展迅速,从 2014 年的 1,167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2,622 亿元,预计到2023 年增长至 6,357 亿元,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2.4%和 19.4%,远超化学药与中药市场增速。
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原因如下:
(1)人口老龄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 2014 年的 10.1%(1.38 亿人)提高到 2018 年的 11.9%(1.67 亿人)。通常,老年人的整体代谢 水平和免疫能力会逐渐下降,致使他们更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 等,从而导致长期用药、疾病控制和科学管理的高昂支出。就此而言,中国人口 老龄化将显著推动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
(2)可支配收入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 5 年,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从 2015年的人民币 21,966 元增长到 2019 年的人民币 30,733 元,且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加,而这将极大提高患者的支付意愿和能力。此外,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的不断改革使得公共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如 2017 版的医保目录丰富了医保报销药物的种类,同时引入价格谈判和动态调整机制,分别于 2017 年和 2018年将部分药物纳入医保目录。这些改善对中国居民的购买力和健康意识水平提高 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林业技术;林业建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43-01
林业技术内容繁琐,技术种类比较多,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性技术类型。林业技术发展对于林业建设具有推动作用,林业技术能够优化林业建设方案,加速林业建设的进程,减少林业建设的成本支出以及林业建设的风险系数,保证林业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及目标。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以及林业建设领域相应的科技研究,林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传统林业技术无法满足林业建设现今的需求以及目标。因此,林业技术发展已然迫在眉睫。本文对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林业技术发展保证林业建设的稳定发展
林业技术发展不仅表示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表示随着技术种类的增加以及技术限制的减少,技术能够完成的任务层次以及能够达到的要求越来越高。林业技术发展能够保证林业技术水平与林业建设的需求相吻合,保证林业建设的进展顺利化,能够保证林业建设过程中各种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及时发现林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提升林业建设的质量,实现获取的林业建设实际信息完整化、全面化以及精准化。同时,信息获取的效率也得到相应提升,林业建设设计方案制定在该基础上能够得到稳步提升,方案的可实施性增加,林业建设方案与具体建设环境更为贴合,林业建设过程中新研究出的建设内容以及建设理念、建设计划在林业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实现,林业建设的发展逐渐稳步化,林业建设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得到实际的体现,林业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不可缺少,林业技术发展能够切实地保证林业建设的稳定发展[1-2]。
2 林业技术发展是林业建设完善化的基础支持
林业技术发展是林业建设完善化的基础性支持,具体表现为林业建设处于不断的发展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较多,对林业建设的推动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对于林业建设的目标达成以及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体现都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林业技术发展能够逐渐缓解这一现象,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促进林业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林业技术发展方向主要为结合信息化技术,提升林业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参与度,增加管理力度以及保证建设的整体流程管理,能够全程了解林业建设进展[3-4]。对于林业建设中出现的植物种类配置不合理,如相邻植株生长相互抑制、植株种植间距不合理,或者植株种植土壤类型不合适等,利用信息化的林业技术以及自动化的林业技术在第一时间内确定改进方案,保证林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林业建设整体流程完善化、林业建设整体化以及林业建设质量保证化。同时,能够使林业建设达到预期水平,对环境的调节以及对生态保护发挥相对应的作用,切实缓解环境问题以及生态问题,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5-7]。
3 林业技术发展促进林业建设的自我调整发展
林业技术发展能够实现林业建设的自我调整发展,即在林业建设完成之后,通过适宜的林业技术,林业建设能够逐步形成自我的生态体系以及自我的独立环境,能够在不断发展中自我成长以及自我调整,实现林业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坚实化[8-12]。同时,林业技术发展能够保证林业建设的科学化、高效化,将不同种类的林业建设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为提升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作出相应的贡献[13-14]。
4 参考文献
[1] 杨荣.分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3):6214.
[2] 胡松,尚玉霞.浅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3):290.
[3] 周光辉,周学武,但新球,等.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理论与应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1):1-5.
[4] 李春波,支玲.我国区域林业科技水平差异实证研究[J].林业经济,2013(4):98-103.
[5] 程永亮.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广东科技,2013(2):99-100.
[6] 戴国辉,翟建强,李莉君.如何加强林业技术的研究及其发展[J].现代园艺,2013(6):199.
[7] 郝彦惠.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J].现代园艺,2013(20):145-146.
[8] 王克敬,周小寒,刘红梅,等.加强林业技术发展的研究[J].生态经济,2007(2):113-115.
[9] 刘明刚.林业技术装备将迎来蓬勃发展新时代[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1(1):4-7.
[10] 张金栋.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0(2):65-67.
[11] 刘昌奇.林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与途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6):40-41.
[12] 于立今.试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240.
[13] 唐元,吴军,戴洪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4):187.
[14] 罗东华.试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业与技术,2012(5):41.
[15] 尹莲花,卜会荣.谈如何加强林业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现代园艺,2012(22):197,199.
[16] 邱雪芹.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J].北京农业,2014(27):244-245.
关键词:林业;技术发展;林业建设;重要性
一、现阶段我国林业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专业性的技术团队数量不足
随着林业生产建设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加强了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在资金投入上进行了适当的倾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林业生产建设的发展。但是这些专项资金的绝大多数都用于林木栽培、林业管理等方面,而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一方面是林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多数林区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因此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上上级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许多工作人员存在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工作态度,正常的林业管理和建设工作尚不能高效完成,更不用说进行林业技术研究了。另一方面,由于林业部门领导对林业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手段,导致一些素质高、专业强的综合型人才流失,不仅给林业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使林业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失去了动力。
2、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缺乏技术发展意识
传统的林业建设和生产管理多是依靠人力完成,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林业建设效果也不够明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林业建设也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在解放林业管理劳动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林业建设质量。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林区管理人员,在长期的林业工作中形成了固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维,对于一些新技术、新观念的接受程度较低,甚至存在抵触心理,即便是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开展了免费的技能培训机会,他们也很难主动进行学习,对于林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林区管理人员作为林业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如果自身的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也就很难从实际工作中带动林业技术的发展。3、过分依赖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当前林业技术发展过程中“,拿来主义”仍然普遍存在,自主创新意识淡薄。对于部分林区工作人员来说,通过自主创新,进行科学研究实现林业技术的发展,增加了自身的工作压力,不如直接借鉴和模仿行业内其他林区的现成模式。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许多林区管理人员盲目借鉴其他部门的先进技术,生搬硬套,忽视了林区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导致林业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给林业生产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二、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
林业建设的有序进行需要林业技术的大力支持,一旦林业技术出现滞后或者实用性较差等现象必然会延误林业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林业技术依然有待加强,随着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逐渐密切,外来物种的入侵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逐步的进行林业技术的拓展与延伸也非常重要。林业技术的改进对于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非常有利,它可以在传统林业经济的发展基础上促使林业经济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样,对于林业管理制度及经营权限的开放也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全面的促进林业技术的发展必然可以加大个体林业经济的发展,为林农经济收入的增加及贷款渠道的拓宽都很有帮助。在林业技术的支持下,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木材的开采及使用,同时配套的林业产业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多元化的育种方式及种植技术都极大的提高了营林工程的成活率,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林业技术发展的有效措施
1、增强科技兴林意识,加强技术宣传推广
(1)在农村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以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的形式,如采取科技讲座、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等送科技下乡的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让农民接受林业科技知识。只有拥有了林业科技知识,才能从思想上重视它。(2)建立一批林业科技示范点和示范户,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适宜农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技术,通过示范户带动广大林农学习科技、运用科技的积极性。(3)为农民提供林业科技书刊。组织编选一批果树、森林食品、森林中药材、竹藤花卉等方面的乡土教材,免费赠送给山区农民。农林的知识水平提上去了,对科技知识的接收能力提高了,看到了林业科技的效益,科技兴林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2、完善研发激励机制,加强工作扶持力度
首先,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鼓励机制,重点强化林业发展较为缓慢的区域,可以通过政府的补贴和扶持强化林农的技术意识,定期的安排技术小组进行指导;其次,重视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专项资金的拨给鼓励技术人员参与林业技术的研究,加强林业人才的培养,给林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第三,重视林业技术的宣传,对在职员工提供充足的培训及学习的机会,以此来调动基层林业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及工作积极性。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动林业技术推广
加强林业技术的发展,必须让林农看到实质性的效果,从而坚定其学习林业技术的信心,更好的发挥出林业技术的优势力量。重视林业管理制度的革新,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在大量资金及技术人员的支持下更好的带动各地区林业建设事业的发展。针对不同区域的种植特点进行研究,为林农日常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基层林业部门也要加强林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只有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带动林业技术的研发及推广。
4、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加强技术创新保护
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具体的工作中将理论结合实际,对于一些外来的新技术新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的林业核心技术。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的进行林业技术的创新,并予以相应的保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者是政府扶持的方式来保障林业技术的研发工作有序的进行。
四、结语
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绿色经济、绿色建筑等新型的理念得了较好的实践,这从极大程度上表明国民环保意识有了较大的提升。在丰富的实践中,各项林业技术得到反复的研究及改进,为我国的林业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但是需要林业技术的研究人员立足于当前,有计划性的进行技术的深入研究,从而推动我国各地区林业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宋振国 单位:韩家园林业局防火办
参考文献:
[1]胡松,尚玉霞.浅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