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16:23:51
序论:在您撰写医生支援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目标
(一)基本建成覆盖全镇、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系统。至年底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0%。
(二)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二、工作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二)、领导小组分工
赵同志:全面负责全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档案建立及管理工作。
曾同志:负责全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领导、检查、协调。
杨同志等:具体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三、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全镇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居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三台县民康医院)和县疾控中心。
3、收集确诊病例资料。卫生院每季度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汇总后上报县级精神病专业机构。
4、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县级及以上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5、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6、患者报告: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7、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院将继续根据工作职能,今年。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最终达到血液供应充足、安全、有效的目的具体计划如下:
一为提高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加强对临床医生的业务培训教育,以培训教育为抓手。通过教育培训,合理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做好血液开源节流工作。
二确保血液安全。加强血液冷链管理。
以安全的方法维持血液及成份制品的各项功能。不仅领取血液的人员资质要到位,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和血浆储存和运输的系统。而且领取血液的设备也必须符合冷链要求;为保证血液安全,推广血液冷链设备的使用,要配合县献血办做好本单位血液冷链的自查的迎查工作。
三加强对临床用血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督促建立规范的用血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要求。并做好年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考核检查工作。
四要加强输血科的建设。
加大硬件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加快输血科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鼓励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障技术。
五严格落实输血科工作人员备案制度。
建立健全输血科工作人员备案制度,要严格按照市卫生局下发的文件精神。尤其是对新参加血库工作的同志要加强培训,落实备案,严格管理。
六利用网络和刊物加强宣传工作。
.国外学者曾经对比了近10年间急诊检验误差的来源,发现10年前急诊检验的误差有68.2%来自于检验前,13.3%来自于检验中,18.5%来自于检验后;而10年后,来源于检验前的误差依然有61.9%,10年间并没有多少改观,大多数误差仍出在检验前环节,另一项研究也显示,检验后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18.5%~47%,检验中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比例不到15%,而检验前产生的误差高达46%~68.2%。
一 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受到许多非病理因素的影响,如由于饮食、性别、年龄、活动、昼夜节律等引起的生物学变异;药物可能对分析物组成或分析本身的干扰;标本采集、处理不当,而发生溶血、水分蒸发或使标本被污染等;申请单填写不清楚、不完整,标本编号错误等。这些分析前因素可能引起比分析误差更大的问题,必须严格控制。
1医生必须将患者的所有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号、科别、临床诊断以及其他特定的识别号等填写清楚;经常出现不同的医师写同一位病员的姓名、年龄、床号,申请日期未填,无法确定标本送检时间;医生签名未填或不清,当检验人员出具报告需要了解更多的临床资料或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与医生取得联系,不利于对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无年龄、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人群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2标本质量
标本的质量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包括标本的采集方式,病人的准备,采集最佳时间,抗凝剂或防腐剂的应用,都将会影响到结果质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如检查血脂的患者3天内禁油脂食物,12小时禁食后采集标本。凝血项目的测定血与抗凝剂的比例必须准确。临床检验中,常有因标本采集不合格而影响结果的问题。因此,从严从细做好标本质量控制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2.1.1止血带的影响
2.1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止血带的使用也会改变静脉压力,从而引起检验指标改变。为了避免溶血和血液浓缩,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分钟。一旦压迫超过3分钟,因静脉扩张,淤血,水分转移,局部血液浓缩,氧消耗增加,无氧酵解加强,血清总蛋白、铁、总脂、胆固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分别增加4.9%、6.7%、4.7%、5.1%、9.3%、和8.4%,血钾下降6.2%。
2.1.2防止溶血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溶血多由于采血步骤不规范,技术不熟练而导致,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训练,严重溶血标本不能使用。很多指标在血细胞中的浓度比在血浆中高很多,特别是LDH、AST、ALT、K+等,当血细胞高浓度组分逸出时,测定结果增高。为了得到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尽量避免溶血的发生。体内溶血可算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①血样标本的抽取宜用适当的针筒并注意针尖大小及速度,当将血标本注入试管时,应将针头拔去,缓慢推入,将泡沫留在针管内。近年来许多单位逐步开始使用真空采血系统,由于真空采血试管带有安全管盖,并使用标准针头和硅化的真空管,可极大减少医务工从采血、标本处理到血样测定全过程血样污染引起交叉感染的危险性,减少体外溶血的发生而造成的检验结果的误差。②试管内加有抗凝剂时则要控制加入的血量,并轻轻摇动试管使血与抗凝剂混匀,且注意标本运送时不应剧烈地震摇。③止血带压迫时间长并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可使标本溶血。④酒精等消毒剂消毒后未干进行穿刺,抽血速度太快,穿刺不顺利损伤组织过多,也容易造成溶血。
2.1.3 当肢体正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不宜在同一静脉采集标本。
2.2标本放置时间不要过长,标本放置时间长会使葡萄糖、碳酸氢根测定结果下降,部分酶活性下降,因此标本采集应尽快送检。
2.3对检验申请单要认真审核。包括检验项目、诊断以及标本采集时间及采集者的签名等,签收人员应逐一检查标本的质量,避免血少或严重污染等,对不合格、但可以接受的样本,签收人员要记录标本的缺陷,对于诸如空管等不合格样本,签收人员应拒绝接受,同时注明拒收原因,并通知临床重新采集标本。
2.4标本处理 检验科收到临床标本后,应尽快低速离心分离标本进行测定。速度每分3000转左右,避免标本溶血和纤维蛋白原未析出而堵塞样针,如果因特殊情况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分离标本,吸取血清或血浆,加塞保存4℃以下的冰箱中。标本编号时,应做到查与对,对姓名,床号,测定项目,不能张冠李戴,导致差错。
2分析中质量控制
1 检验科人员素质 近年来,我国三级医院检验科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医学检验系大专生和本科生已成为检验课的基本力量,又有硕士和博士学位者参加近来,从业者素质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医院检验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两种,分期分批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充电,使每个技术人员都得到不同的学习机会,提高业务素质,掌握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与高素质人员的配合,必将创造出准确,高效,优质的工作质量。
2 仪器状态 仪器的工作状态是质量控制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仪器的正常运转依赖于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维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遍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化分析的精密度。操作主要体现在试剂方法的选择,仪器的校准,标准曲线的制作,室内质控数据的分析,仪器维护及清洗,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分析数据的安排,避免试剂污染和相互干扰。每天做到用消毒乙醇擦拭样品针和试剂针的外部等,使仪器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标本测定与分析。在不断的使用中,摸索出经验。
3试剂质量
试剂的质量也是影响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因素,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在临床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带动试剂的商品化。现在检验科自配试剂已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总体来讲国外试剂在质量上要优于国内产品。这其中包括试剂的稳定性,试剂的线性回归,试剂的储存及使用前配置等方面。但其价格却又让基层医院无法承担。科主任应严把质量关,选择最优试剂,保证结果质量。
4正确选择质控物和参考血清
室内质控血清的质量是保证获得良好的质控结果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一定时间内最好是用同一种性能稳定的质控物,这样既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利于同一患者在同一医院测定结果的前后对比性。当然室内质控也应采用高、中、低三个水平,这样就可避免有些临床标本结果太高或太低而偏离线性范围而导致失控。
5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每个生化室都有自己的室内质量控制,但室内质量控制有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各个生化室间存在系统误差。有必要进行室间质量评价,以便修正室间的系统误差。为了取得好的质量,我们每季度参加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返回后及时审阅,如有失控情况出现,及时解决。
3分析后质量控制
1报告单的审查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对于医学实验室来说,主要工作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其最终成果体现在检测报告单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出现,减少了填写检验报告的误差,却增加了对测定结果进行认真审核的要求。认真、仔细核对化验单与化验单标本号、姓名、年龄、科别、有无漏做项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时也会出现假值,这就要求认真审查报告单,认真审核异常结果的取舍,假性结果,肝功系列中酶类多项结果值增高、个别降低或接近零值,往往提示酶活力过高导致酶反应底物耗尽,应检查反应进程曲线加以判断。对一些急诊项如血钾、血糖、血钙等,遇到特殊异常结果要及时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以便对患者做到及时处理。过高值和过低值都应复查结果,做到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合格结果发给临床,临床医师能合理地分析报告,做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生化室为了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报告的质量,不能只满足于接受标本到发出报告单这一环节,要走出科室,走进临床,与临床科室保持联系,临床医生对实验数据的评价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生最熟悉病人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的发展过程,实验数据是否符合临床诊断是衡量实验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与医生多沟通,才能更好的认真分析检验结果,做好室内质控及分析过程之外的因素。虚心接受患者的投诉,能使我们不断找出误差的原因及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增强工作责任心,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蒋丙坤,范钦信主编 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 1998
[2]叶应妩,王毓三主编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1997.5
[2]丛玉隆主编。实用检验医学 2009.5
辖区各级医院建立肺结核报告转诊工作组织体系和制度,确定主管部门、主管人,做到疫情卡与登记本符合率达100%。
1.进一步加强区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网络体系,加大管理和督察工作的力度,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报疫管理工作者、临床医师、放射医师的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法制观念和责任心。
2.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医生、放射科诊断人员、社区站的全科医生及社会办医的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肺结核患者、疑似患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3.辖区各级医院要设立疫情报告登记汇总本,放射科、内科门诊、内科病房、检验科设立疫情登记本,放射科设立门诊和住院病人“线诊断登记本”,内科门诊设立包括“初步诊断/印象”项的“门诊病人就诊登记本”。药房设立抗结核药品登记本。门诊医生要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向患者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4.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与辖区各级医院的协调,搞好服务和培训,加大督导工作的力度和频率,采取月督导与季度督导相结合的方法,且每季度抽查比例不低于25%。完善疫情报告及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工作,做好病人追踪工作,提高病人追踪率和追踪到位率,确保辖区各级医院转诊到位率达到85%以上。
二.认真落实新指南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强化肺结核病人的管理,提高督导化疗质量。
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搞好与市结控中心的业务配合与沟通,认真落实dots治疗管理策略,提高dots质量,探索因地制宜的治疗管理模式,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全面推行双向转诊工作,明确职责和分工,做好与海河医院确诊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和追踪管理工作,完善区肺结核病人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治疗管理工作,加强与市所门诊部的沟通,设专人负责结核病纳入社区管理工作,完成社区18项考核中结核病防治的督导管理。
三、统计监测工作规范准确,提高质量
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规范资料,使结核病防治资料档案化、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结核病管理的运行质量。登记本填写项目规范:初诊病人登记本、结核病人登记本与实验室登记本各项填写均相符。按时准确上报各种报表,加强网络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确保网报资料与“三本”、疫情本和病例项目一致性。
四、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全民对结防知识的知晓率
开展以“遏制节结核、健康和谐”为主题的结核病知识宣传活动。把重点放在学校和社区,进一步提高学校和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普及,使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切实提高全民对结防知识的知晓率。
加强培训工作,针对新指南的推行,加强结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请有关专家对专业机构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开展对社区站全科医师地培训工作。从而提高结核病人纳入社区的管理质量。
【摘要】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随着医院科研、医疗、教学、预防等保健工作的发展与改革,医院的计划生育工作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我们打破传统的计划生育管理模式。依托医院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计划生育信息平台,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办公自动化,即能简化各种审批手续,又能高效、便捷地为职工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十年来,我院职工的合法结婚率、计划生育率、综合节育率、育龄妇女月访视率、育龄妇女普查普治上站率等指标均达到100%。我院计划生育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较大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领导与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信息、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搞清楚一个统计概念,可以通过讨论、甚至争论达成共识。
【关键词】计划生育;医院;档案管理。
1 目标管理,层层落实
我院制定了更科学合理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三级现任制,主管院领导、计生负责人、科室计生员,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一级负责一级。做到"三律":一律持证怀孕,一律持证生育,计划外怀孕一律采取补救措施,一孩妇女要求上环,二孩妇女一律结扎,实行孕前管理 ,把住妇检关。
细化工作,完善制度利用信息化管理改进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对"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一步升级,健全完善计生档案的管理,力求分类准确,变动及时。
2 认真搞好"三查"(查环、查孕、查病)服务
每年为女职工体检一次,为女教职工查环、查孕,并登记造册,每年进行2次男职工配偶计生情况函调,对逾期未交函调表的教职工,暂停发放月度奖和计生达标奖,以保证函调工作如期完成。
a) 根据上级要求,已为全院户籍女职工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
b) 健全并严格执行计划外怀孕报告制度。
c) 按照计划生育事前、事中、事后的要求,认真做好计划外怀孕、生育的管理工作。
d) 建立完善生殖档案。在育龄女工管理方面,全面实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建立生殖档案,使职工掌握更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以及适合人年龄特点的生殖保健常识。
3.1 充分认识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计划生育档案能够为医院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许多有关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数字都来源于计划生育档案资料。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统计、分析、掌握这些数据, 并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可以使医院计划生育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按步骤统筹实施, 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同时,也可为上级部门计划生育决策提供依据。
3.2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能够为医院育龄女职工提供优质服务:利用计划生育档案资料, 可以摸清医院育龄妇女职工的基本情况, 为申请领取《生育服务证》的职工开具婚育证明、免费发放避孕药具、为育龄女职工免费体检等服务提供依据。同时利用计划生育档案资料可改进医院计划生育工作方法, 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进一步拓宽优质服务面, 加大优质服务力度, 不断提高职工的满意度[1]。
3.3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能够为医院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利用计划生育档案资料可及时摸清医院临时流动人口的流动情况、婚姻情况以及生育情况等, 及时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档案,满足这部分人的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的需求。在建立医院流动人口基本信息档案的基础上, 及时引导他们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对他们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服务,避免出现多生、超生,避免出现因工作疏漏发错证或重复发证等现象。
3.4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能够保证计划生育执法的严肃性:近年来, 我国相继出台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使越来越重的监督执法任务落在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而随着《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证》的实施,人们的维权意识有了逐步提高, 这样对计划生育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充分利用计划生育档案信息, 为计划生育执法的严肃性打下基础[2]。
4.1 人员库管理:软件要求:采用MS-DOS 3.31以上操作系统,UCDOS作汉字平台,用Foxpro 2.5B FOR DOS数据库语言作软件设计。本部分共有7个分模块、18个子程序,可以完成各类人员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打印输出及经费管理。可按序号、姓或姓名及科室编号分别完成增、删、改工作;还可按科室或全院分别产生对应人员花名册;提供任意查询和任意统计人员库功能;还针对独生子女费等经费情况对人员库的经费实行快捷管理,且能自动停发年满14岁孩子的独生子女费用。总之该部分以多种方式和手段为人员库的正确管理作了有力保障,是整个JHGL系统最基本及最重要的部分。
4.2 报表生成管理:本部分有4个分模块,主要产生全院的年度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干部子女保育教育费及少儿"两全"投保费用表,可按计生办留存经费表(表的项目多,复杂)、财务科发放用表(比较简单)两种方式打印;本部分的重点是产生每半年向医院上报的计划生育工作统计报告表,它主要来源于统计时的人员库,通过分类、统计和计算产生的,再录入手工统计的优生优育技术工作数据,就可完成上报医院的计划生育报表,打印后即可上报。
4.3 科室指标库管理:本部分有6个分模块,最主要的是由人员库更新科室指标模块,它能在人员库发生变化时,自动生成最新的科室指标库,完成人员的分科、分类及各种指标的复杂运算,再通过查询科室指标,又可以反馈出人员库输入是否正确,如指标不正确则可修改相应科室人员库,之后再重新生成科室指标即可。本部分还可以完成科室指标库的录入、修改、任意查询和任意汇总(含全院任意项目汇总),并可任意打印某科室的计划生育管理指标。
计划生育在医院的执行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认真贯彻上级下达的计划生育精神,稳定医院的低生育水平,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新,开创医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期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2000。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19-02
一、构建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特点所需。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相对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管理不严,迟到、旷课严重,传统学生过程管理无法监督。教育学有个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手段。
2.高职学生工作适应新时期所需。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多校区,学生规模上万;管理职能增加,由单一的管理教育向服务转变,如学生资助管理、绿色通道、心理健康建档筛查等。这些都需要打破传统纸质办公、手工作业的固有模式。
3.信息化发展必然。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软件技术的推广,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热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实施、应用和升级已是大家研讨的重点对象。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二、现有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系统体系不完善,功能单一,覆盖面窄。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推行“数字化”校园工程,但主要集中在网络建设、网络使用,保证学生、教学上网需要,对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考虑较少,大多数学校仅限于教务管理系统、财务收费系统等,部分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也仅停留于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等简单功能上。
2.各系统数据库不统一,数据不一。由于高职学生中途退学、休学,甚至不管学籍,一走了之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导致学校很难对在校学生说出一个准确数字。主要是因为各系统建立的时间不一、开发公司不一,导致数据库接口不开放,基础数据不能及时共享等。
3.应用推广度不够。目前部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公司开发成品,直接拿到各学校使用,但不同单位管理模式、方法和流程不一,未进行有针对的二次开发,导致“水土不服”,并未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增重负责,导致学生工作管理者、辅导员和学生等不愿使用。
三、构建新型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1.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构建本系统的主要思想就是“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如一:学生日常管理子系统中对学生考勤管理,可以采用指纹打卡或教师课堂考勤网上录入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如果一个学生课堂缺勤达到不同数量,可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其个人进行警示,同时辅导员、任课教师也可看到其出勤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管理。
2.数据接口统一,数据共享。构建此系统时打破原有的数据接口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的问题。系统统一规划,共享数据接口,数据库采用SQL2005或Oracle,不同子系统可以数据互访互调。
3.体系完善,结构清晰。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工作职责与特点,为更加合理有效第构建管理信息化体系,把体系分为“1个核心数据库,4个管理模块系统,10个子系统”。“1个核心数据库”即为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中心;“4个管理模块系统”即根据学生管理工作职责与需要,分为“学生管理”、“学生成长与服务”、“学生个人评价”和“管理绩效”四个管理模块系统。
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各子系统功能简介
针对高职学生工作管理与服务权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包含了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全部核心系统和子系统(功能系统),现在就各主要模块的基本功能作一个简要分析。
1.核心系统。核心系统同时作为一个数据中心,主要提供全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交换,以及用户管理等功能,其数据中心所拥有的数据不仅包含学生自身的各种信息,而且包括各种与学生有关的文件资料。它没有直接的用户,但又同时为所有使用本系统的用户提供服务。信息系统应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维护,以保障其持续正常运行。
2.信息系统。主要有关学生相关信息的平台,并且按院、部门、单个学生来、查询、审核。
3.学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学生基础信息管理,采用系统编号的管理模式。主要提供对学号、学生身份证、学生家庭信息、学生简历、学生在校异动、学生联系方式的查询服务。
4.公寓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学生入住、学生寝室调换、学生退寝等,主要管理者为公寓管理部门,主要权限为调用数据中心学生学号、考生号等信息进行学生入住、对学生在公寓住宿情况的统计、修改、审核、统计等。
5.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档案入校后的管理、主要管理者为学校学生及二级院系学生事务办公室,含档案入库、退学、休学、毕业离校档案的管理,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6.学生就业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就业数据的管理、主要管理者为学校就业与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含学生投放简历、学生就业情况、学生创业情况的管理,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7.学生奖惩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处分管理、学生奖学金评定系统和学生三优评定系统、学生违纪记录系统。
8.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主要是帮助学生在生源地、绿色通道等有关学生资助方面的事务,将相关信息传送给财务系统,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本文从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设计完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并对系统模块进行解释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胡红霞,孟治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2]纪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科技向导,2012,(08).
[3]倪玉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研究[J].中国外资,2011,(05).
[4]杨晶晶.爱心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5]吕爱玲.浅谈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工作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1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201
临床生化室内质量控制是生化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手段就是通过对质控血清(常选用同一批多项质控血清)的长期检测,分析本检验系统的精密度(重复性),鉴定本室检验系统的质量。精密是准确的基础,没有高精密度的测定结果,就无从谈准确度。因此,实验室要想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主要靠建立健全的室内质控系统来保障。下面把我们在生化室内质控工作开展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交流,与同行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质控血清靶值及标准差的确定。室内质控使用的质控血清的靶值无论是定值还是非定值质控血清都应自行测定,都应在自己实验室常规条件下进行。因为每个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试剂、校准品不同,采用定值质控血清厂家提供的靶值往往容易出现偏差。靶值的确定可分为两步进行,首先确定暂定靶值,即将20次独立批测定的均值作为暂定靶值,并按次靶值进行质控。然后每月进行累计,下一个月以累计均值作为靶值,将5个月的累计均值作为今后长期质控的靶值。但个别项目由于质控血清稳定性的缘故,需不断进行调整。如葡萄糖、胆红素的值有逐渐下降趋势,需不断调整靶值。
综上所述,室内质控的靶值需要各实验室在自身测定系统条件下对质控品的各项目自行测定得到,而定值质控品的靶值只能作为确定靶值的参考,更不能通过质控品的测定值与其标示靶值的比较来调整临床结果,也决不能用定值质控血清代替校准品作校准用。
室内质控失控的处理简单,迅速的回顾整个操作过程,分析查找最可能发生误差的因素。
如果发现明显差错,可进一步查找原因:①立即重新测定同一质控品,此步主要是用以查明人为误差,还可以查处偶然误差,如果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在控),若重测的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②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果新开的质控血清结果正常,说明原来那瓶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室温放置时间过长、变质或污染等。若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③新开1瓶质控品,重做失控项目,若结果在控,说明前一批血清可能存在有效期或储存环境等问题。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④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需要更换,比色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等,还要检查或更换试剂以查明原因。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⑤重新校准,重测失控项目。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排除校准液因素。⑥请专家帮助。以上五步未能得到在控结果,可能是仪器和试剂的原因,立即和仪器或试剂厂家联系,请求他们的技术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