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广告中的文化范文

时间:2023-10-10 10:40:14

序论:在您撰写广告中的文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广告中的文化

第1篇

[关键词]广告翻译;文化底蕴;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220-01

1 广告英译的目的性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奠基人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认为翻译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特定接受者的要求为宗旨,对原作的有关信息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性的翻译,使译文更好地适应环境的需要,以使其接受此信息为最终目的。

2 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底蕴

语言文化蕴涵了一定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的差异决定语言的差异。因此译者在进行广告翻译时应深刻认识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所折射出的一定的文化底蕴。

首先是价值取向。中国文化富含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形成中国人含蓄的性格以及建立在实证之上的人际关系。前几年流行着一条宣传的广告标语:“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这条标语是对天天出车的司机说的,其意图是提醒司机小心驾驶,平安上路,安全返家,其中隐含着反映中国文化中相互关心的人际关系。英译文却套用了汉语的结构形式,按字面意思译为:“Go to work happily,and come back safely!”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使一些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大为不解,难以获得这句话的真实信息。其实“Good luck!” 就可以表达隐含的关心和祝愿。若要具体表达希望司机小心驾驶,“Drive carefully”就一清二楚,要作为出车前的一句警语“Safety first in driving!”则更清楚。可见广告翻译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是十分重要的,翻译时不能将此信息遗失。

其次是民族心理和思维模式。好的广告应该考虑到其阅读对象的语用背景。比如,曾经有这样一个关于小米锅巴的广告:本品可即购即食,食用方便。这个广告到底该如何翻译呢?有人将其翻译为 “Opening and eating immediately”这种翻译中国人一看就明白,无非是使用上的极大方便,随需随用。而英语消费者的理解却不一样。他们会认为这东西的保质期太短,不“Immediately”吃掉就要坏掉。这对产品的形象是一种严重的损坏。你想,看了这个广告后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会怎样呢?这其实就是译者在翻译时忽略了英语国家的民族心理和思维习惯而造成的失误。如果我们将此因素考虑进去,就可译成“Ready to serve”或“Always to serve”,这样效果就不言而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因素在广告翻译中的沉淀。如果在广告英译中出现这些文化因素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广告本身功能的遗失。那么,我们在实际情况中应如何操作呢?

3 文化操控下广告翻译的策略

广告翻译的目的是使中国的产品能被外国消费者更好地认识和接纳,以便打入国外市场。

因此,在广告翻译中必须实行有效的翻译策略,不要使文化差异影响到广告信息的准确获得。比如有这样一个旅游广告:“西峡,开放的龙乡”。大家知道,“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权力,象征着成功,甚至是一种吉祥的表现,但西方人却认为龙是一种魔鬼般的动物。所以译者在翻译这则广告时应该考虑到这种文化上的不同,正确的翻译为:“Xixia,home of dinosaurs open to the world.”这里翻译者巧妙地以“dinosaurs”代替“dragon”,避免了因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心理上的不适,从而增加了旅游者心目中的神秘感和向往之情,达到了广告的目的。这些例子提示我们,在进行广告翻译时应熟悉外族文化,迎合异域人民的审美心理,否则的话,就会出现败笔,无法实现推广产品的目的。

4 结 论

第2篇

【关键词】广告口号 文化 影响

广告口号是一种较长时期内反复使用的特定的商业用语,它的作用就是以最简短的文字把企业或商品的特性及优点表达出来,给人浓缩的广告信息。广告口号宣传既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文化传播行为,广告口号在创作的过程中就深深地体现了它所依赖的文化背景,广告口号的本质就是文化价值的体现。中国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文化,要想取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让广告口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广告口号中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即思维图式、思维结构,是理性认识过程中主体内部的比较稳定的认识结构。思维模式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高度凝聚。人类思维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思维的模糊性。所谓模糊思维就是在处理比较模糊的或是比较精确的不断变化和错综复杂联系中的各个因素,是以不确定发展趋势与现实状态来整体把握客观事物而进行的全息式、多为无定式思考的方式(360百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诸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等说法,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人类对语言的一种特殊的体验。那么在广告口号中,恰当的模糊性可以增加广告口号的魅力,让消费者充满对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期待、联想与回味,大大增加广告的艺术魅力。

中国人尤其擅长使用模糊思维。汉语中的广告口号的模糊性常常在于运用简单精炼的词语、含蓄的表达、恰当的修辞来创造出商品或服务的整体形象。例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由于谁也不知道更好是什么样的,所以这则广告口号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它满足了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使得消费者不自觉地调动自己所有的经验、认识和理解去推敲,留给消费者无限遐想的空间。又如:挡不住的诱惑(浪莎袜业),这则广告口号更是用含蓄的语言,充分调动了消费者的想像力,达到了满意的宣传效果。

二、广告口号中的历史文化态度

中国有5000年的光辉历史,虽然世界现代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中国人仍然不忘历史、眷恋历史。中国人习惯回忆过去,中国文化是回顾历史的文化,我们总是不忘说“以史为鉴”,这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学习历史,尊重历史,不要做出格的事情。这种文化态度在我们的广告口号中也有充分的体现,中国的广告口号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回顾眷恋等字眼。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口号“天下三千年,五粮成玉液――五粮液”。这则广告口号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强调突出了五粮液酒的历史渊源,用悠久的历史,强调商品的可靠性和优秀品质。又如:“三百年,好品质”(六味地黄丸)。以及“传奇品质,百年张裕”这两则广告口号直接突出了产品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品质。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追溯,产品广告口号透露给消费者的信息就是历史悠久、质量上乘、值得信赖。

三、广告口号中的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把人理解为类的存在物,重视人的社会价值,把人视为集体的一分子,人的价值因群体的存在而存在。在中国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中国人对家庭、宗族和乡党的依赖。我们讲究集体主义,强调家庭、血缘与亲情的重要性,强调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在广告口号中也不乏通过亲情、友情来吸引消费者,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的例子。比如:“孔府家酒,让人想家”、“送长辈,黄金酒”、“有家、有爱、有欧派”等等这些广告口号都是打出了亲情和家庭的牌,凸显了产品对家、对亲人的浓浓爱意,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四、广告口号中的消费观念

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由于受到儒家保守文化的影响,更多的强调消费上的保守和量入为出。中国消费观求同从众,注重面子消费,因循守旧。

中国人的吃穿住用各种消费都会顾及当时的社会风俗,并与当时的社会阶层保持一致。并且我们中国人有着严重的从众心理。广告口号作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工具,也体现了这一消费观。比如:小米为发烧而生(小米科技)。它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小米科技就是为了发烧友而生,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追逐、崇拜。它的宣传也确实起到了作用,在中国甚至在国外都造就了一大批“米粉”,这则广告口号不仅创造了中国营销历史上的传奇,更是造就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民营企业。另外中国人在消费观念上还强调面子消费,有时候为了自己的面子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不遗余力的购买某种商品,甚至可以说中国人送的根本就不是理,送的是面子。例如:“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则广告口号家喻户晓,先不管这款产品的实用功效如何,只是因为大家都用它来作为礼品,所以消费者就会买它作为自己的礼物,送礼送的就是面子。中国乃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过年了礼品是少不了的。至于“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就是某些高智商的商家看到我国过年的商机就是送礼而启发出的一个卖点而已。

五、中西广告口号中的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从自己的群体价值目标出发,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位。所以构成了特有的中国民族性格――“中”与“和”。所谓“中”即指中庸,中庸思想的核心便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归结到对个体人格的要求,则是要为人庄重、谨慎、节制个人的情感、欲望,反对固执一端的偏激面,以达到出事通达圆融。中国文化里“中”的文化性格同时也造就了中国人“和”的文化性格。我们喜好和平,不喜征伐,不善扩张侵略。汉民族的这种民族性格在广告口号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例如:“有仁,有朋友,好丽友”好丽友派这则广告口号配以广告情节,利用了中国文化性格里的“和”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温良恭俭让”,只有做到了这些才是一个好人,一个合格的人。也突出强调了只有具备良好的企业良心才能成为一个合格与负责任的企业,才能取得成功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六、结束语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性,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主要体现为文化特性,即文化性格。文化性格对内表征着一个民族的特性,影响制约着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为人处事的风格等;对外体现一个民族的风貌,想像其他民族对它的印象,影响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化对广告口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广告口号作为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文化的特征。创作出适应文化内涵的广告口号,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对产品的销售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蔚华,陈远,王连法,于绣文,方华等.方法大辞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2.

[2]陈东成.论广告口号翻译中强势模因的打造[J].钦州学院学报,2012,04:44-48.

第3篇

[关键词] 广告翻译 文化差异 顺应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加强,广告作为商品销售的有效宣传形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广告时代。广告(advertis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dvertere,表示“引起注意”。其目的是通过强调产品的品质引起公众的注意并诱导人们产生购买的愿望,最终起到推销产品的作用,正如Advertis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一书中提到的 “Advertising provides information that helps match buyers and sellers in the market place.(广告提供了将市场中的买主和卖主有效地联系起来的信息)”。同时,产品的销售不止局限于某一个国家,经常涉及到不同文化的国家。如何使译文“入乡随俗”,使译语受众乐于接受广告信息是广告翻译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广告翻译与文化

广告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反映社会文化的万花筒,语言学家Wallace把广告称为“所有语篇中最具有文化特色的社会语言”。广告语言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化和思维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出其所在国家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等众多文化层面。因此,广告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各个方面。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成分和载体,不但映射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化沉淀,语言文字反映了文化最深刻的内涵。广告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必然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

因为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在翻译广告时要特别谨慎,否则会引起误解。例如,以前上海的名牌电池“白象”被译为“white elephant”。在汉语中,“象”有“吉祥如意”的含义,但是译成英语后,已经失去了汉语中的褒义,因为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表示“something that is expensive but completely useless(价格昂贵而无用的东西)”,这种电池自然在英美国家没有了销路。有人建议把“白象”改译成Bishiny,bi-在英语中有双倍的意义,shiny则表示明亮;Bishiny的发音和白象很接近,这样其意义也能和电池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翻译广告时应该根据受众所在民族的文化、语言环境进行“改造”与“再改造”,使之与受众的文化审美心理和信息隐含的价值相吻合,而不是单纯的复制。

由此看来,广告翻译既是语言翻译,更是文化翻译,盲目的语言层次的对等翻译是不可取的。尽管“忠实”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但是对于以商业为目的的广告翻译,“忠实”并不是第一性的。此外,译文功能理论(Skopos Theory)也认为,广告翻译优劣的标准不是译文与原文的“对等”程度,而是译文再译语语言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预期功能的实现程度。广告译文能否在译语语言文化环境中达到预期的商业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能否被接受。要使译文能够适应译语语境的文化层次,就要使其顺应译语的文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告“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唤起欲望,促成购买行为”的作用。

二、跨文化广告翻译遵从的原则

1.充分理解词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内涵

同一种语言符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象征意义和联想意义往往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在翻译时,应该注意避免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可能传递的信息或错误信息。比如,“龙”和“dragon”,虽然其本义相同,但是引申意义和蕴涵的文化信息却大相径庭。“龙”在汉语中具有“神圣、高贵、吉祥”等含义,被古人视为权力、地位和尊严的象征。“龙”是传说中的“上天”的神物。古时候被制作成图腾加以顶礼膜拜,皇帝也被成为“真龙天子”。但是英语中把dragon描述成口喷毒火的怪物,是邪恶和凶残的象征。因为文化释义的不同,所以柯达胶卷在美国的广告词是 My son killed his last dragon. 画面是一个小男孩手执宝剑,面带满足的笑容,这在美国人看来是成功的标志。但是,如果这句广告词被对等地翻译成汉语,恐怕会遭到中国人的抗议,柯达胶卷在中国也不会有市场了。因此,柯达公司采取了明智的方法,把它在中国的广告词改变成了“享受这一刻”,迎合了中国人崇尚大家庭和大团圆的心理。

有一则汉语旅游广告“西峡,开放的龙乡”,其英语译文是“Xixia, home of Dinosaurs―open to the world.”这句译文中巧妙地把“龙”翻译成了“dinosaur”,以代替“dragon”。避开了dragon一词带给西方旅游者心理上的不可接受性,同时又迎合了他们喜欢冒险的心理。因此,译者不能只从字面含义入手进行翻译,还应该考虑到词语背后的引申意义。国际著名化妆品牌“Poison”香水,起初被译作“毒药”,原意是为了体现西方女性追求野性刺激和粗犷的情调,因此受到西方女性的青睐。而中国女性难以接受这个名称,香水的销量很差。后来将其译作“百爱神”,赢得了很好的市场反馈。广告是为了使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美好的形象,其译文必须符合受众群体的审美情趣。如果不熟悉译语文化,忽视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就会导致广告失败 。

2.运用习语、诗句等传递历史文化

习语、诗句等因为简洁精炼、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明确的引导性,也被以各种变体形式广泛运用于广告语言中。优秀的广告翻译都重视所在国的文化背景,并且以此调整其译文。例如丰田汽车在英语国家的广告语是:“where there a way, there is a Toyata.”到了中国变成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三菱汽车公司在向美国市场推销其产品时,创作了“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这则广告词,让美国读者想起了《独立宣言》中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的名句。而三菱公司在中国宣传其产品时则把广告词改成了“古有千里马,今有三菱车”。巧妙地把“三菱车”和“千里马”相提并论,在中国读者心目中浮现出三菱车有千里马般的雄壮气概。如果把它的英语广告直接翻译成汉语,它的宣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美国化妆品Revlon的英语广告文中表达了本化妆品有如下的功能:Face value(脸面的价值),Exceptional skin care(超群的肌肤护理),Excellent value(超值的享受)。于是在翻译时译者引用了唐朝诗人李白的诗词《清平调》中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译文高雅,使人不自觉地联想到唐朝杨贵妃甚至中国古代美女的花容月貌。

3.适应不同文化读者的价值观念

语言反映文化,而文化的核心是传统的价值观念。西方文化强调个性,注重个体,追求独立、自由,这些在广告中都有所体现。1997年苹果电脑推出的广告就是Think Different。它极大地迎合了美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独特的价值观。而中国人的文化价值强调的是品德规范、自觉性和统一性。美国Nike运动系列的广告语“Just do it”开始被译作“想做就做”在香港播放,其主题是标榜个性自由,体现西方国家人们追求个性、标新立异的心理,但是“想做就做”的广告词并不被中国文化所接受,因为消费者认为这则广告会诱导青少年作坏事。因此,后来把广告译文改成了“应做就去做”,使其适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强调统一的思想,崇尚“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很多汉语广告常常含有某产品“获得省优部优”,“国际金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用科学方法”等含糊的字句,以此表达产品的质量。但是这些承诺性的语句不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以一则人参糖的广告为例,汉语广告正文中写道:“经几代技术人员的努力,吸取现代先进工艺之精华……”。但是在物质高度发展的英美国家的人们更加崇尚自然,追求返朴归真,因此其英语广告译文应突出产品的天然风味,而不是其高科技。

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莱斯等广告专家曾经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杂志广告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并对14类信息出现的频率做了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含有“厂家调研”信息的广告数据小于1%,这充分说明以中国文化为主流的东方文化和以英语文化为主流的西方文化在广告创作中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广告时,应该根据译语受众的价值观加以调整。香港华润集团华夏公司的一则双语广告则巧妙地处理了这一点:

华夏公司始建于1949年5月,至今已有40多年悠久历史,业务关系遍及世界,是一个具有丰富经验,享有良好信誉,以航运围住的综合性运输公司…

FARENCOL was founded in May, 1945. With a history of over 40 years, it has established business rel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FARENCOL is a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specialized in shipping…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告翻译不只是简单地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而是使用两种不同文化的语言来表达同一营销概念。只有顺应相应文化传统的广告翻译才能打动读者,影响他们的购买取向。因为社会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译者对广告词语的理解不能只限于字面意义,还应该了解它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翻译工作者不仅在语言上下功夫,而且还必须在文化上下功夫,培养文化意识。成功的广告翻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成功的翻译,不仅会给企业或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直接影响企业或国家的形象。

参考文献:

[1]Wallace D.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M].London: Verso, 1987.103

[2]William wells. John Burnett. Etc. Advertis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 New Jersey: Prentice_ Hall, Inc. 1995.14

[3]陈小慰:简评译文功能理论[J].上海科技翻译,1995年第4期

[4]吕博:也谈翻译的标准和原则[J].中国翻译,1998年第3期

第4篇

广告首先要了解现代社会消费人的梦想的新趋势。要了解这一点,就必须先弄清楚现代人缺乏什么,现代人总是梦想那些供给不足的东西。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这简直是一个悖论,现代社会最缺乏的恰恰不是广告所要推销的物质产品。一句话,现代人最缺乏的两样东西是:过去和未来。过去,世界是个未知的世界,人类迈向大自然的每一步都是探险;过去,在农业社会,家庭是生活的中心,人们就在家里或家边工作,整个村子的人都相互认识和认同,一片爱意融融的景象;过去,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一切都是那样纯洁、悠闲、自在……现代人有一种明显的梅花故去的怀旧情绪。这样,我们就不难了解现代人的需求了。

1996年,哥本哈根空运进口格陵兰岛的冰块,据广告称,冰块中的气泡含有史前时代的空气,新型饮料加上纯净的空气成为卖点。1997年英国权威的皇家地理协会主办的《地理》杂志在“探险装备”的大标题下比较了12种品牌的适合所有地形的便鞋,这些便鞋品牌包括高科技白水、耐克SGG、德施茨太空选手、宇宙水星、蒙达卡巴西礁石,这些名字表现出这些鞋的买主是跋山涉水的行家里手,而且熟知大自然的种种美景奇观。而实际上,这些鞋多数还是行走在城市的水泥地上。放养鸡产的蛋和笼养鸡产的蛋质量并无不同,但前者要贵15%~20%。在西方社会,人们多掏腰包也要得到有关动物伦理主义、田园风情和美好往昔的故事,他们希望鸡蛋用古老的办法生产出来。

这种奇异现象的发生便是因为品牌形象负载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梦想,并且已经深深嵌入人们意识的深处。虽然将梦想注入品牌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品牌形象不仅要深入日常生活而且要超越日常生活。广告深入日常生活的手段是有目共睹的,而所谓超越日常生活,就是通过发动或参与梦想活动,以满足消费人的梦想需要。一般说来,大多数广告都是通过美丽的命名与精彩的传播来达到此目的的。关于命名和梦幻故事,例子已经很多,这里说一下精彩的传播。精彩的传播主要是依附于梦想活动而传播或传播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梦。现代社会最具梦想的活动莫过于大型的文体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全球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也是各大广告商竞相趋附的地方。如今,这些活动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其中,广告的操纵力量越来越大,有些文体活动本身就是一次精彩的广告传播活动。由大型企业赞助的驾驶热气球环球旅行、登山、赛车、热门球队以及肥皂剧,都将本企业的产品和这些梦想联系了起来。

又例如,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就是由爱立信手机厂商赞助的,爱立信彩壳768C手机广告成功地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之中。其中有这么一段:堕入爱河的女主人翁文惠,精心安排与心上人杨铮一起去看海,但阴差阳错,杨铮错失良机,以致两人就此分手。失恋中的杨铮只身南下海滨城市谋职,当他深夜踟蹰于海边时,强烈的相思之情促使他举起爱立信彩壳768C手机呼通文惠,向心上人呼喊着:“文惠,你听到了吗?大海,大海的声音。”文惠激动地流着热泪回应着:“杨铮,听到了,我听到了,我听到了大海,我还看到了海上满天的行星……实在太浪漫了、太动人了。”幸亏有手机的帮助,才使一对有情人保持心心相联。爱情、青春、热烈的情绪完美地与爱立信彩壳768C的产品和市场定位融为一体,令人久久回味。梦想成功地注入产品之中。这种隐形广告魅力无穷,因此威力也无穷。

例如,“To play refreshed”(清凉一刻),这句广告语赋予可口可乐比普通碳酸饮料更多的意义。在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压迫感日益加大的环境下,这句广告语展示给人如释重负的感觉,使人想停下来痛饮一杯,并且认为可口可乐比传统饮料更解渴,在所有饮料中独树一帜,最能满足暂时解放的欲望和梦想。这样,通过陌生化的梦幻处理,人们最自然的欲望被升华了,人们的消费口味也被更新和重组了。德国一家专门生产厨房和浴室用的水龙头的Crohe公司发现,许多人实际上对这些器具并不在意。为了推出一种叫做Groheart的水龙头,美观、优雅的图片,“水是最美的形态”、“水的最佳待遇”等富有诗意的广告语言,让人耳目一新,觉得自家的水龙头原来如此简陋和粗俗。尽管全欧洲1996年~1998年水龙头的销售量仅仅增长3.7%,Groheart的销售量却猛增49%。

现代广告总是为自己的产品涂上一层浪漫的色彩,赋予日常消费以诗意,使现代人在快乐的消费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现代广告如此这般不断开拓消费新领域,实际上是一个趋向文化的领域,现代人消费的往往只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美丽梦想。

参考文献:

1.张勇:《广告创意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卢泰宏、李世丁:《广告创意――个案与理论》,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

3.余明阳、陈先红主编:《广告策划创意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王玉成、韩天雷编著:《广告心理战》,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

5.何家讯编著:《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5篇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为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提供了大量素材,成为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无尽源泉。如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追求神似和虚实结合;中国古代各种传说或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给人诙谐有趣、老少皆宜的亲切感;而优美的民族音乐,则给人轻松愉快,超然的审美享受。中国传统的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是一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在我国的招贴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

二、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名族传统文化因素

民族传统文化就像是养料一样,滋润、充实广告设计,而设计师们则在文化这片土地上汲取营养,吸收知识,发挥出更大的才能,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商品。好的设计,好的创意,也就更容易拉近设计师与顾客的距离。掌握民族的特性,从文化入手,用文化来滋养,使设计作品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广告设计中体现文化的,往往都会渗透一个“意”字,而2008年的深奥标志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设计师似乎用的是一种写意的手法,将中国结与运动员这两个因素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不仅仅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国特有的审美韵味,也包含了奥运会这一现代化的元素。

三、平面广告设计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1、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图像对民族文化的借用

在影像时代中,平面广告设计将视觉、听觉等所有感官调动在一起,更好的传达了震慑力,更有冲击性。而设计中占大部分的则是画面,它能够用它独特的特性来抓住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并且能够迅速的将商品的信息传递出去。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像是最基本的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是一种感情与外界沟通的方式,通过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形成的某种形象来诱惑广告受众,从而完成交流。设计师则要努力的将图像尽量趋于视觉化,让人们又感触的去理解,如果做不到的话,那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设计也就失去了意义。

2、民族传统文化对平面广告受众说服

在平面广告设计领域,东西方文化在互相渗透着,各种新思潮不断涌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但即使在新思潮的冲击下,我们依然没有丢弃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文明依然在影响着我们。因此,蕴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素的平面广告设计似乎能够更好的抓住广告受众的目光,也能更好的符合他们的文化口味以及风俗习惯。也就是说,广告的说服力、影响力与魅力的体现完全是靠民族文化的体现。因此,如何认识民族文化艺术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关系,使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将是我们的广告设计师们今后不懈努力的追求。一则平面广告能够生存的源泉就在于它是否能够打动甚至是蛊惑人心。而要打动广告受众的关键则是能够唤起他们对某种价值观念的认同。在这里,就必须使平面广告作品在构思的时候能拥有某种打动人心的文化底蕴,能够触动消费者内心的某根琴弦,让他们有共鸣之处。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来表达商品的内涵,用视觉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达到广告的最终目的?购买。成功的平面广告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很好的处理民族文化在平面广告中的低位,用赋有文艺的气息把文化的精髓凝练出来。以民族文化为基础,能够有效的减少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商业气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它的品味,增强了表现力与张力。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广告语;艺术特色;社会文化

广告语,也称广告说辞、广告口号,它是塑造企业形象、传达产品信息和服务品质、扩大影响的短小精悍的宣传用语。广告语的职能是表现广告、服务广告,使产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家一定很熟悉并记得“像妈妈的手一样舒适(台湾童鞋广告)”、“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做女人挺好(某丰乳膏)”等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广告语依赖的是语言文字的魅力,语言符号和社会文化存在着相互体现的关系,社会文化必然会反应在语言系统中。好的广告语在记录文化、体现文化。因此民族、社会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文化心理、道德观念等等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广告语产生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的广告语都无不带有该社会文化的痕迹。

1、哲学思想

哲学观即世界观,任何民族、社会都有其独特的对世界的认识和表达,哲学观念曲折而深刻地影响着有关语言的结构和使用,同时也影响着广告词的运用。

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但在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依然有现实的意义。而这种思想在广告词的创作中常常体现出来。

(1)太阳神口服液-----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

(2)保险公司------天有不测风云,我有人生保险;

(3)爱护绿地------花草有情人有爱。

另外如阴阳五行、天道元气的物质观,易行难的知行观,自强不息的运动观,逝者如斯夫的时间观,都是广告界喜闻乐见的素材。

(1)步步高的广告歌曲: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

(2)爱多VCD-----我们一直在努力;

(3)让我们做的更好------飞利浦电器。

2、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指的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原因,深植于该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性格,这些心理特征和文化性格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活动。重群体、轻个体,这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现在,面对入世后的挑战,许多中国企业都在打“民族牌”。

(1)长虹------以产业报国,民族复兴为己任;

(2)中华牙膏-----四十年风尘岁月,中华在我心中。

图吉利、讨口彩,这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心理。在我国,有关发财、幸福、美满这些内容的语言在广告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受欢迎。

(1)恭喜发财迎新岁,长年好运金利来------金利来领带;

(2)祝君平步青云------上海步云鞋店;

(3)事事保险,岁岁平安------保险公司等等。

怀旧思乡是中华民族比较突出的一个心理特征。对故乡的依恋,对往事的回忆,对先人旧友的怀念,往往胜过对未来的憧憬。对于在异乡的游于、漂泊在外的同胞来说,更为显著。例如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孔府家酒,就很好的把握了这种文化心理,创作了极其成功的广告语。

3、伦理道德

中华民族重伦理道德。伦理是家庭的生活准则,道德是社会的行为规范。较之法律,它的约束力更为普遍;因此对于语言,它的影响力也十分深远。广告语言的运用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定的道德观念的制约。

如“孝”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伦常观念。家族本位、血缘关系、孝道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是一个家庭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要求的是“父慈子孝、夫和妻柔、兄友弟恭”的人际关系。家族本位决定了中国文化伦理至上的原则,孝道观念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粹。孝道思想在广告制作中也多有体现。

(1)一片龟鳖丸,一片赤子心-----某龟鳖丸;

(2)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威力洗衣机;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某保险公司。

以上是我结合社会文化,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总结的广告语的特色。作为品牌或企业的传播口号,广告语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它承担着诉求品牌利益的重要功能。滴水可见太阳,广告词是语言系统中的小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民族之中、人群之中,我们要紧密结合生活,适应市场变化,深入地研究广告及广告语的写作艺术。在市场经济洪流涌动中,广告语写作也必然要兼及各文化要素,以体现其深厚的文字意蕴。

参考文献:

[1]董景寞.广告学概论[M].中国建筑出版社,1998年4月

[2]胡晓丢.广告文秘写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胡光军.现代广告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4]程宇宁.广告文案创意[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5]肖建春.现代广告与传统文化[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第7篇

关键词:广告语 中西文化 差异

一、广告和文化的关系

广告,简而言之,就是广而告之。“广告,即确定的组织或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依靠付出费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由指定的媒体,将真实信息传播出去的一种交流活动。”(艾君,1994)广告作品主要由广告语、画面、音乐、色彩等要素组成,广告语是广告作品的灵魂。广告作品的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商品因素、广告投资预算、消费者因素、广告文本等,而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是广告作品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关于文化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综合,它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辜正坤,2002)因此,同一商品的广告语,在不同的地域、国家,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必须依据当地的文化特色设计相应的广告语。本文主要对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告语作一粗略比较, 以探究不同文化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二、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一)中西民族性格的差异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民族性格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民族性格的差异在广告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西方民族性格主要是外露、坦率、直接,相比西方民族性格,中国人的性格则比较含蓄、内敛、不外露。下面通过几则广告语分析民族性格差异在广告语中的体现。例如两个世界著名的休闲服饰品牌“真维斯”和“美特斯邦威”的广告语分别如下:

In rose gold,for making girlfriends;in blue,for making boyfriends.(真维斯)

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

真维斯牛仔裤的广告词的意思是:身着玫瑰色,是为了结交女友;身着蓝色,是为了结交男友。这则广告词很平白坦率地表达出受众群体对自身异性魅力的一种内心需求。而美特斯邦威广告仅仅是在强调与众不同的个性,在男女感情方面并未有任何表现。同样是运动品牌,却用了截然不同的广告语,这主要是迎合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人群的心理需求,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广告作为一种经济信息与文化信息的传播活动,已成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外在表征。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理解中西价值观念差异的关键。对于中国人而言,他们推崇集体主义,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基于个人利益之上,具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它主要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中国人自古强调的群体价值, 主要与儒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极力推崇社会的有序与和谐,提倡个人对群体的忠诚和责任。而在西方社会文化中,则崇尚个人自由和张扬个性,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这种价值观的产生主要源于西方文艺复兴以及启蒙运动,它们主要宣扬天赋人权和人人生而平等。崇尚个人自由、张扬个性、个人价值的实现几乎成了西方广告语中的核心话题。

不同的价值观也必然会反映在各自的广告语言中。下面所列举的广告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长虹电器的广告语――长虹以产业报国为己任

红旗轿车的广告语――道不尽的强国梦,述不尽的红旗情

美菱电器的广告语――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

大众汽车的广告语――中国路,大众心

以上这些广告用不同方式体现出中华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伦理价值观,使人们听到此广告语时有一种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通过对爱国爱乡的伦理价值观的渲染,从道德上唤起最为广泛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与忠诚,从而激发消费者对于这些品牌的长期支持和拥护。

在西方也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广告语,如耐克公司的标志性广告语――Just do it.(想做就做。)阿迪达斯公司的标志性广告语――Impossible is nothing.(一切皆有可能。)IBM公司的标志性广告语――No business too small, no problem too big.(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

在以上的这些广告中,西方人崇尚自由和张扬个性的特征尤为显著,同时还看出他们具有对待生活乐观自信的精神以及强调个人的价值实现。这些广告迎合了西方人的核心价值观念,使得广告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 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表达的主要工具。中国人与西方人拥有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人的思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概括性, 是一种较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而中国人的思维是直观的、象形的, 与西方人相反, 他们所拥有的是一种更感性化的形象思维方式。中西两种不同的思维特征在广告中也有较为明显的表现。

中国的广告语主观性比较强,往往通过营造一种美好的气氛使观众对其产品产生某种直觉或好感, 讲究的是以情动人, 比较侧重感性认识。

先看下面这则三菱汽车广告:这则广告采用叙述故事的手法,片中先出现了几个温馨的画面:父亲在女儿小时候和读大学时坚持接送女儿,最后女儿开着戈蓝尾的三菱汽车跟在骑着自行车的父亲后面,看着父亲那瘦弱微驼的脊背,女儿的眼睛湿润了。整支广告洋溢着深深的父爱、浓浓的亲情。广告语是“三菱汽车,全省一百六十四个家,欢迎您随时回家”。这句广告语前后符合广告主题,符合广告中诉求的情感形象,因而更容易打动消费者的内心。

而西方的广告语则往往比较客观, 强调语言的精准、概括以及运用推理和联想, 因而理性的成分较强。

Serta床垫广告。首先出现的画面是:一对经常失眠的夫妇,每夜需要通过数羊帮助睡眠,现在买了Serta床垫,他们将幻想的绵羊变为真实,由于舒达床垫太舒服,很容易入睡,他们也不会因为睡不着觉而“数绵羊”了,越来越多的小绵羊因此而失业。然后出现一群“失业羊”的卡通形象,这些失业的小绵羊无所事事,就开始在这对买了舒达床垫的夫妇面前对峙,希望重新获得工作……男主人不得不睡在沙发上,又重新数羊。随后出现的广告语:“When you sleep, you can feel you are unique. Serta, we make the world’s best mattress.”

这则广告富有创意,它趋近事物的本质特性, 观众稍加一定的逻辑推断与联想即可得出床垫的质量舒适,能为每个失眠者提供完美的睡眠。

通过以上两则中西广告语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 电视广告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媒方式,它能够充分体现它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在其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方式。

三、小结

通过几则中西广告语的比较,我们对于广告语所折射出的中西文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如今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间的交流也越来越紧密,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追捧和喜爱。广告要想更好地适应文化传播的需要, 必须进行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希望中国在制作广告时,应该尽可能地加入本民族的特色,同时又能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只有这样世界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文化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怀着这种心态,文化的生命力才会越来越旺盛。

参考文献

[1] 艾君.当代生意经[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4: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