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09 16:07:48

序论:在您撰写集体经济发展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

第1篇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级班子建设滞后。一是村级组织建设重视不够。有不少乡镇重视经济工作,但对基层 班子建设往往重视不够,不够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 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制度不够健全。现在农村存在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而懂经济的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到村级 班子 ,主要是因为村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三是村干部的工作合力不强。有的村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还不能及时足额兑现误工报酬和固定补贴。另一方面是部分 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造成了工作上的不合拍,难以发挥村班子应有的作用,村干部在发展村级经济上缺乏应有作为。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土地面临法律困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需求越来越大,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急剧减少,存量土地及其厂房、商铺租金等土地非农收益成了社区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经营土地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作为下位法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只有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情况下,经依法批准才可以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民间私人资本推动的农村工业化,引起的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需求扩张估计不足;没有为私人创办企业留下合理的用地空间。自发、私下的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带来较大冲击,并且由于村民集体出租非农建设用地不受法律保护,如发生争议,集体就要遭受损失。

3.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尽管有些村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进和完善,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触动,这种模糊的制度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二是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同时村干部领导水平低下,思想作风不正,素质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且往往只负责核算,不履行监督职能,村干部的行为失去了监督。

4.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且管理体制不顺畅

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目前多数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加之目前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主要还是村两委成员,多数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个别得益于地缘经济优势,靠土地征用积累较大集体资产的村,没有及时进行量化固化,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掌握在个别或少数人手里,有的出现决策失误,有的资产流失,审计中发现多起违规问题。

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1.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一是以党校、成校、农函大等阵地,采取脱产、函授、短训班等形式,对农村干部加强轮训,提高村干部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把素质好、能力强、头脑活、有号召力的党员请进来担任党支部书记。三是逐步提高与完善村干部的报酬和激励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一是成立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心,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强化乡政府对村级集体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二是坚持按村级典章办事,增强村干部调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三是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实行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专职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

3.增强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项基金,用于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的创业启动资金、项目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在用地、税收、信贷、用电等方面,各有关部门都要给予政策优惠,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2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17-1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1村级班子建设滞后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基层组织只重视经济建设,忽视了团队的建设,没有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仅对现有班子成员建设不重视,更缺乏对后备力量的储备,目前基层班子普遍存在年龄高、文化程度低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基层班子培养、选拔、任用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很多地区存在拉票选村干部的情况,例如:通过在村中家族庞大、帮派结伙等方式进行拉票从而当选村长,而不是通过能力的考核,致使很多会经营懂管理的优秀人才被埋没。三是基层班子的团队精神不足。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两个原因:班子成员的待遇较低;班子成员的关系不协调,喜欢单打独斗,就很难形成合力,也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2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要发展村级经济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也较难弥补。一是自然条件差。大部分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不少山区村,虽然发展林果、高山蔬菜等农产品的立地条件较好,但受交通等因素制约,增产不增收;二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多数村有头脑、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创业,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集体贷款控制过严,很难贷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又难以集中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难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

1.3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的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没有真正体现

农村目前实行双层经营责任制,村级统一经营项目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尤其是国家在征用土地时低价征用,垄断经营,高价销售,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成为空谈。

1.4政策导向偏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村级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一方面要承担各项社会职能,如计划生育、五保户抚养、征兵优抚、水库维护、山林抚育、电力通信、道路、医疗、村庄整治等生活保障功能和公益事业都需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近几年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宣传导向偏差和资金扶持不足,加上村级事权过多,造成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

2建议与对策

2.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村级集体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和意义

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起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作用。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是增强服务功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之一。

2.2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奖补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专项资金。优惠政策要体现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依法兴办二、三产业,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一村一策;充分发挥各地的山林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采取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等方式,科学开发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高效生态农业块状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要综合利用区位经济和产业人口集聚优势,鼓励兴建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商贸、酒店、商铺等物业经济,通过物业出租等方法,获取稳定收入。结合县域产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仓储场地等服务,开辟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要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技组织等合作,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的延伸和扩张。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有条件的村要实施资本经营,努力从单一资本增值转向多种资本增值,提高集体资金利用率。

2.3强化管理,不断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一是扎实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有计划地把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人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二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全面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完善村会计委托制,推行农村会计核算电算化,加快村账乡(镇)会计委托机构建设;三是加强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四是推进新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重点推进土地征用较多且农民已基本农转非村及集体资产较多、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的社区股份制改革。

2.4加强领导,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3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财政政策;发展路径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大量的增加,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也得到了加快。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相关部门应当以繁荣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走有效的支持路径,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健康、繁荣、长期发展。从财政支持的角度看,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各地虽然结合自身实际,在管理体制、实行方式等方面取得突破。但仍然有以下方面的问题存在:

1.1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意志薄弱

农村集体经济出发点不高,资源匮乏,资金匮乏。一些经营收入相对稳定的企业,却对正在发展壮大乡村的集体经济之中毫无作用。更糟糕的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过程漫长,效果缓慢。

1.2收入渠道少,商业理念少

集体经济的收入渠道很少。大多数农村都只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租赁。二是让旧村、旧校舍和违章建筑交给民营小企业办产业,从而获得物业租金收入。这样子总体收入不高,而且由于缺乏充分发挥现有土地和财产资产的运行能力,资源增值潜力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掘。而且,一些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也存在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尚未形成产业化发展和规范化运作。1.3资本积累不足,外部融资困难大多数村在保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将资金用于公益性建设,缺乏资金积累,部分经济薄弱村甚至存在经营困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农村固定资产激活较少,集体债务较多,缺乏信贷抵押。即使现在中央和省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但支农资金不是一个部门管理的,而是具体到每个农业职能部门,导致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而且,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很少,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更加突出。

2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困难,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金融作为政府支持的重要一手,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统筹考虑。它可以通过直接参与、间接促进和外围支持三种方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1直接参与

村组织可以设立股份制,财政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同时动员村集体资产、农民资产和社会资本投资入股,这种直接让村民参与其中的方式,可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还可以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当然,政府支持不是为了牟利。在经济正常运行后,财政资金将从中提取,然后投入其他需要的地方。

2.2间接推动

农村集体经济要想发展,就要注意金融不能包罗万象,要以市场经济情况为前提。金融直接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引导性措施。支持的重点是培育和促进其他参与者,从而间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使农村集体经济得到根本发展。

2.3外围支持

农村所处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物流、水利都很重要,政府若想对此地进行发展,可以先从这三方面进行改善,加大财政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同时也可以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3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3.1加大财政投入

继续加大农村金融投入,建立直接转移支付基本运行资金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能开能办”的标准,对村级组织实行一般转移支付,确保其正常运行,巩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

3.2加强税收政策支持

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努力减轻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的负担。对当地保留的部分房产税、村集体缴纳的土地使用税和村公用工程建设项目征收的税款实行全额退还。村集体的财产项目和村公益性项目建设,除上交部分外,应当免收相关审批费用,按成本收取服务费,深入农村基地,积极鼓励参与和建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企业和个人。

3.3管理和使用村集体资产

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承包、租赁经营,机器设备、鱼塘、闲置土地等方式方法,以存量换增量,严禁村集体经济乱花钱乱用。努力构建农村集体“规范管理、有力监管、高效运行、充满活力”的“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村集体适当收入,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利用率。

3.4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平稳运行

加大对组织和人员的培养力度,完善管理层的管理制度,设立出新机制进行运行。规范对内部资金的运用,建立发展基金,抵御风险,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招收专业性人才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形势的培训,以家乡创业动力为动点,鼓励青年人返乡创业,提高整体水平为重点,真正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农业队伍。总之,金融支持对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使农村集体经济更好地发展,就要加强税收支持,保障运行平稳,建设基础设施,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利用集体资源,改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作为政府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财政应当积极肩负这一重要使命,结合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支持路径,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改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畅的现状,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钟灿.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及建议[J].山西农经,2019(19):35+37.

[2]冯所彦.关于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20):3-4.

第4篇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加工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承待解决毒大米、地沟油、染色馒头、皮鞋果冻等有毒食品陆续被人们所熟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食品安全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消费者的神经。由于上述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致使国内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相关加工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深受其害,在某些领域信任危机已影响到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当下的国产奶粉的消费遇冷就是很好的例子,问题亟需解决。

2.农业生产主要经营模式落后我国农业主要经营模式以农户经营为主,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是灵活有余,经济不足,其主要缺点表现在:规模分散,高投入低产出,竞争力弱,产品品质差异较大,不利于产业化经营管理。

3.农业科技成果创新领域有限且转化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虽已取得明显进步,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仍较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发展水平。此外,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过于狭小,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领域,对于经济作物、工业原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药用作物的科技投入偏少,这也是国产大豆不敌洋大豆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应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农村金融制度也要不断改革和进一步创新,为破除农村经济社会的附属地位提供制度支持,因此,改革农村金融经营管理方式是当务之急。首先,创新金融观念,提高农村的金融意识,把金融制度的完善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在此基础上创新农村信用合作经营体制,进一步增加新的金融网点,努力扩大金融业务量与支农资金供给量,扩大金融资产规模,调节资金余缺,从而增加农村信用社综合资金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正视和承认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和创新主体,为非正规金融提供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适度发展,并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监控,把其负面效应减至最低。

2.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程监控,彻底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从“产、经、销”供应链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从根源上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环节产生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而要做到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程监控,离不开建立一个完整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对于农产品的检验检测,职能部门要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档案内容应涵盖:产地环境、生产流程、质量检测三个环节,并且三个环节之间要协同进行,形成一个完备的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系统,农产品档案信息面向社会公开,使消费者能在消费环节够辨识真伪,从而彻底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

3.完善现有的农业组织形式。为适应现代化农业要求,产业化经营仍需要对农村市场取向改革中业已形成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不断地进行整合,才能使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要通过创新农业组织形式,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和农户抗御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的能力。具体而言,要重点扶持农业领域的行业协会、行业组织等中介组织的建立,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和指导,进行行业管理,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的指导能够直接提高农户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在技术方面向农户提供技术帮助,农户有接受技术进步的主动性,其效果远比政府提供的无偿技术帮助好得多。这种合作经济组织初期可以是区域性的,其后可以是跨区域的,农民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同时加入多个合作经济组织。

4.整合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应侧重对农业资源的整合,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鼓励发展集体经济,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普及科学技术。在搞好“产、经、销”的同时,着重发展两个结合,即“农工结合、农科结合”,以村镇为单位逐步发展规模化集体经济,通过生产资料的股份化,合作营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新农村经济建设步伐,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区域化、产业化,彻底改善农业经济生产效能低下的局面。

5.深化农业科研机构公司化改革,加大对公司研发能力的扶持力度,逐步实现研产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一线的生产部门涉入者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我国农业科研存在着“产学脱节”,高校和科研院所所研究的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当下农业生产和市场的需要,而大笔的科研资金浪费在与生产脱钩不能转换为经济效益的项目上。要解决上述问题,实行“研产一体化”是唯一途径,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科研院所公司化的改革力度,在保障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市场,科学配置不同农业科研项目所占经费的比重,把好钢用在刃上,切实提高农业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率。同时应加大对一线生产企业的科研扶持力度,通过税收、财政收支两条线,鼓励把科研实力投放到公司生产第一线,鼓励企业生产、科研并重,实现产学结合、产研结合,利用企业生产优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6.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完善。为适应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要求,应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体而言,一方面要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保障体系的要求,使农村劳动者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帮助,这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去努力。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以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农民不同需要为出发点,去解决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这就需要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使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同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或政策,必须加紧制定我国的社会保障基本法,尽快改变社会保障立法滞后的现状,这是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7.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稳定农产品价格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须由市场、政府、农户三方协调完成,在该机制运行过程中,应做到“以市场为先导、以农户为根本、以政府为后盾”,也就是说,要充分尊重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提升政府机构对农产品投放市场时间、规模的有效预期,及时农产品预期价格,为农户生产提供依据,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地域特点筹建不同特色的农产品储备库,各级各地储备库要逐步实现全国联动,信息共享,以稳定农产品价格合理波动为最终目标,保护农户生产积极性,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与此同时,不能忽略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动态监测、制度,防止出现人为价格波动,保持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第5篇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丰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制约丰城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采取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增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等措施,探讨解决的途径,以促进丰城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丰城;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1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1.1农业科技落后

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据统计,丰城市农业人口有100多万,每万人中仅有5名科技人员,数量极少,一些发达国家每万人中有40名科技人员,由于目前农村科技人员缺乏,农业科技推广难以开展。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每年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转化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70%~80%。三是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低。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普及率也只有30%~40%,这就意味着已转化的成果中,还有2/3没有应用于生产实践。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为:一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涣散,相当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比较薄弱,难以承担起统一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综合配套服务;二是社会化服务效率低下,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职工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偏低;三是社会化服务内容单一,多数集中在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防疫等几个项目上,产前、产中服务多,产后服务少,无法满足农民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多样性要求。

2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2.1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不仅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2.2扶持农业经济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两方面购买力的萎缩,进而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和产后加工销售等环节,导致这些部门生意萎缩、失业率上升,最终造成社会不稳定。

2.3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情况来看,农民收入低,生活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导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首先要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有效购买力,扩大内需,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4扶持农业经济是迎接新形势挑战的需要

中国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些产品的进口可能会对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不能因比较效益低而放弃或减少生产,必须加大政府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3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具体建议

3.1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之一,是WTO农业协议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农业保险,对农民来说是转嫁风险、分摊损失保障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国家而言是保护和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在中国推行已达20年,但发展缓慢,为此建议采取如下具体措施:一是健全农险法规,完善法制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比如,对经营农业保险项目的商业保险公司免除其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一切税赋;三是对农户的保费实施一定比例的补贴,比如补贴保费的30%或者根据农业发展需要给予更高比例的补贴,以减轻农户负担,提高农户投保的有效需求。

3.2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快研制出更多优质高产的粮食品种;其次,要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节水农业、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工程与电子信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注重对种粮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再者,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搞好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繁育、示范、推广与服务等工作,带动广大农民大面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最后,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带动广大农民走科技兴农的路子。

3.3健全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

第6篇

营经济发展的成因,探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最近我们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民营经济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些决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至20__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1.77万户,从业人员3.62万人。初步测算,20__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9.33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5,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0%。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__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6.0。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二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__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__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__年的5家发展到10家。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__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__年的1.5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__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__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因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服务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许多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人意识”,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

的态度。特别是在对待民间投资问题上,存在倡导有余、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更没有如对外资招商那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民间资本开展集中地招商活动。

3、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企业主文化素质较低。现有的民营企业主大多40多岁,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受经营者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信息来源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投资决策上往往凭个人经验,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也难于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二是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民营经济自身的特性,在资本原始积累投资期一般采用了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管理方式,这是合理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管理方式就会成为企业规模向更大方向发展的障碍和束缚,而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前我们的民营企业主大多还难以胜任。三是民营企业信誉度不高。经营中违约、违反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县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社保、医保等职工权益在很多民营企业中根本没有落实,企业人才被外地挖走,企业出现招工难、特别是招骋人才难的现象。

三、对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形成发展民营经济的强大合力。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大战略措施来抓,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鼓励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结对子。建立“领导干部挂钩民营企业”制度和“机关干部下企业”制度。二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政务环境。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形成“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自主发展”的工作格局,满腔热情地帮助民营企业过好市场经济关。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深入企业,及时总结推广民营企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强化教育,提高民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守法经营意识和讲信用、办实业、创品牌的自觉性,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第7篇

 

1 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1.1 农业科技落后

 

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据统计,丰城市农业人口有100多万,每万人中仅有5名科技人员,数量极少,一些发达国家每万人中有40名科技人员,由于目前农村科技人员缺乏,农业科技推广难以开展。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每年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转化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70%~80%。三是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低。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普及率也只有30%~40%,这就意味着已转化的成果中,还有2/3没有应用于生产实践。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为:一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涣散,相当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比较薄弱,难以承担起统一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综合配套服务;二是社会化服务效率低下,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职工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偏低;三是社会化服务内容单一,多数集中在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防疫等几个项目上,产前、产中服务多,产后服务少,无法满足农民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多样性要求。

 

2 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2.1 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不仅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2.2 扶持农业经济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两方面购买力的萎缩,进而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和产后加工销售等环节,导致这些部门生意萎缩、失业率上升,最终造成社会不稳定。

 

2.3 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情况来看,农民收入低,生活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导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首先要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有效购买力,扩大内需,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4 扶持农业经济是迎接新形势挑战的需要

 

中国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些产品的进口可能会对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不能因比较效益低而放弃或减少生产,必须加大政府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3 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具体建议

 

3.1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之一,是WTO农业协议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农业保险,对农民来说是转嫁风险、分摊损失保障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国家而言是保护和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在中国推行已达20年,但发展缓慢,为此建议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一是健全农险法规,完善法制环境;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比如,对经营农业保险项目的商业保险公司免除其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一切税赋;

 

三是对农户的保费实施一定比例的补贴,比如补贴保费的30%或者根据农业发展需要给予更高比例的补贴,以减轻农户负担,提高农户投保的有效需求。

 

3.2 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快研制出更多优质高产的粮食品种;其次,要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节水农业、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工程与电子信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注重对种粮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再者,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搞好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繁育、示范、推广与服务等工作,带动广大农民大面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最后,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带动广大农民走科技兴农的路子。

 

3.3 健全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