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药医疗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09 16:07:41

序论:在您撰写医药医疗行业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药医疗行业分析

第1篇

投资要点:

1、 旺季预期以及沪港通背景将利好白酒反弹。

2、 乳制品行业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白酒行业反弹力度渐强。基本面上,渠道低库存是最大的积极因素,从当前消费特点看,白酒消费高峰同节庆匹配度高,中高价位白酒旺季脉冲放量可存合理预期;情绪面上,沪港通热情高涨,白酒的稀缺性和低估值将能较好受益。随着时间推移进入下半年,白酒报表出现显著环比改善的时间节点也趋于临近。目前茅台主流经销商基本完成14年计划量,茅台的渠道库存已经不足为虑,同时可对茅台2014年及跨年度放量策略有所期待。

其他板块中,上半年乳制品收入增15.7%、利润增14.1%。收入、利润稳定增长显示龙头产品结构升级和提价效应逐步发挥,预计产品结构升级仍是未来几年龙头主要战略。同时,调味品板块收入增速有望提升。上半年调味品收入增速相比2013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滑,主要源于三公消费受限对餐饮行业影响较大。但是调味品行业消费升级趋势明确,酱油、醋行业尤为明显,且限额以上餐饮行业收入自2014年3月起已恢复正增长,预计调味品行业收入增速有望提升。

核心推荐泸州老窖、茅台、五粮液、承德露露、伊利。

银行:PMI走高提振行业表现

投资要点:

1、 PMI初值超预期提升银行股吸引力。

2、 定向宽松政策逐渐落实,方向符合预期。

今年7月,汇丰PMI初值52.0,创出18个月以来的新高,并且超出市场预期。刺激政策的效果有所体现。由于在中观数据层面缺乏亮点,市场对刺激政策的效用、经济是否企稳一直抱怀疑态度。但当汇丰PMI从4月份以来已经连续四个月回升并且6、7月份都在50以上,宏观数据对银行股表现的提振作用开始显现。

同时,目前定向宽松政策逐渐落实,政策方向符合预期,银行股的经济、流动性和监管环境或仍温和,市场情绪亦明显回暖。7月23日,总理提出采取10项措施来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具体政策在竭力丰富融资主体、增加融资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7月24日,银监会出台36号文,提出具体业务层面措施来解决小微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问题,包括丰富融资产品,推进循环贷,年审制贷款;灵活银行资产处置方式,续贷后可视为正常类贷款;降低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信贷,实现小微贷的增量降价。另外,近日三家民营银行获批,主要强调差异化经营符合政策支持方向,对上市银行影响较小。

重点推荐: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

医药生物:政策法规助力行业发展

投资要点:

1、医药相关政策频出,利好行业发展。

2、中医药法公开征求意见,或利好中医药板块。

2014年1-5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及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3.1%及14.58%,利润率为9.68%,小幅提升0.02个百分点。由于医药行业刚性需求特点,行业收入及利润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行业出现结构分化。同时,今年以来在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器械等各领域政策频发,各项医改政策逐步细化,有利于行业及政策利好的公司发展。基药招标已经扭转唯低价是取的趋势;部分省已经开始非基药招标,利好已有新药获批等待招标的公司。

另外,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这是首次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中医药地位、制定发展政策、将从国家法律层面推动中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首先,中药企业重视上游中药材的资源、道地属性和产品质量,依托优质中药材资源开展传统和现代中药饮片业务,打通中药全产业链。其次,中成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收购、院内制剂、民间验方等各种渠道获批安全有效的中成药新药,依托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开展学术推广,进而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

推荐:京新药业、洪城股份、云南白药等。

农林牧渔:央企改革带来投资机遇

投资要点:

1、猪价延续涨势,鸡鸭苗继续大幅上涨。

2、央企改革带来行业投资机会。

第2篇

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务院副总理也表示,要把保障性住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

医疗投资大幅增加

在4万亿元的投资中,会有多少资金投入到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上?11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会上表示目前还不确定。

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974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98倍,5年年均增长24.4%。中央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7.71倍,5年年均增长79.6%。

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同比增长25.2%,主要用于支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医疗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医改“征求意见稿”,提出近期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前四项已经先后开始推广,第五项公立医院改革是难点,试点反映了政府积极谨慎的态度。不过,市场对该“意见稿”意见不少,期望医改方案能够更具操作性。

专家预计,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完善和公布,未来几年政府将推进以全民医保为目的的新医疗体制改革,卫生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将维持,并且拉动民众的医疗消费。

医疗卫生投资的增加,将带动医药行业的发展,相关上市公司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机遇。

行业景气度仍较高

从行业来看,医药行业经过2007、2008年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和其他行业比较,仍然显示了较高的景气。

2008年1~9月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9月单月增长14.6%,较8月进一步回落了1.1个百分点。但从和其他主要消费品制造业的横向比较来看,1―9月医药行业累计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消费类制造业中排名第三,高于全部制造业2.8个百分点;从单月来看排第四位,高于全部制造业3.2个百分点。

三季报显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定较快增长。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扣除周期性很强的原料药子行业,以及去除个体公司对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的较大影响并扣除短期投资收益后,不考虑税率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收人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毛利率继续提升,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上市公司整体内生性增长良好。

三季报数据确立了2008年医药行业全年高增长趋势。光大证券预计,2008年医药行业收入增长18%-20%,净利润增长35%-38%。

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突出

对于2009年医药行业的盈利增长,光大证券分析师姚杰认为,有必要调整“医改”预期,从乐观偏向谨慎乐观。回顾医药行业2007年的恢复性增长,2008年维持高增长,其最大的基本因素是需求的扩容和政策的真空期。但是随着2009年“新医改”的深入,药品价格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等措施的推出,终端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很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盈利模式和盈利增长的不确定性。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盈利增速将回落,主要是2008年的高基数和行业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所致。

分析师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收入维持18%增长,盈利增长预计在25%或略低。原料药企业盈利增速回落将会拉低2009年医药行业整体盈利增速。

国信证券认为,尽管2009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将放缓,但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仍突出。10月份医药板块指数下跌15.03%,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1.48%,医药板块跑赢大盘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估值显示,2008~2009年平均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6倍、20倍,部分优质股票已经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维持行业“谨慎推荐”评级。

关注龙头公司

对比1~8月各个子行业与主要上市公司的增长和盈利水平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到,各子行业的龙头公司大多表现出超越行业平均的增长和盈利水平。

“随着行业竞争秩序趋于规范,龙头公司积累的核心优势会愈加明显。”分析师表示。

2009年市场对医药板块的投资将更倾向优质白马股。分析师建议继续持有能够超越行业平均增速、满足市场增长预期的细分医药龙头,并建议目前关注2009年稳定增长、现金流良好、估值具相对优势的品种。光大证券建议选择有确定性、可持续增长的公司,注意部分医药公司走势分化。重点推荐“医改”扩容直接受益的医药商业企业:南京医药(600713)、国药股份(600511)、一致药业(000028)、复星医药(600196);普药投资机会的华北制药(600812);增长确定性高的康缘药业(600557)、千金药业(600479);细分龙头科华生物(002022)、上海莱士(002252)。

南京医药(600713):经过多次外延式扩张,已成长为全国第五大医药商业流通企业,龙头地位日渐显现。

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全国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之一,以及全国药房托管先行者,继续实施“调整转型,创新再造”的总体战略,已建成了跨地域、覆盖人口达2亿的市场网络平台和现代药品物流体系终端,客户覆盖率超过35%,成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医药采购供应中心。公司业务经过全面转型,依托南京模式重新改写医药产业价值链;盈利模式从获取药品差价和供应商返利的微利盈利模式转向家电连锁式具有定价能力的盈利模式,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终端控制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康缘药业(600557):公司主业产品突出,七大临床主导产品几乎都为独家生产,精细化营销体系和独到的商业战略为产品的销售持续上量,延长产品的成长周期以及缩短未来新产品的导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金元证券分析师分析,公司未来5年业绩的增长是很确定的。

第3篇

根据医药工业运行宏观数据显示, 今年医药工业无论是产值还是盈利能力, 都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 领跑各个行业。

“ 健康产业是一个安静的避风港。”渤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马霏霏说, 老百姓对健康产业有着刚性需求,因此它在金融危机下成为了一个投资的安全地带。而风司负责人冯先生也认为,健康产业越是在经济下滑趋势下,越凸显资金避风港的优势。

二级市场热捧

事实上,自2006年开始,中国医药行业在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进入了长时间的调整期,整个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但随着整个行业的恢复,目前医药产业已成了一个资金的“凹地”。特别是在一年多来的熊市中,医药板块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进入医药股的资金损失甚微,甚至还稍有盈利。

当医药股在二级市场平稳吸金时,整个医药产业都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2008年10月17日,北欧最大的实业控股公司瑞典银瑞达集团旗下殷拓亚洲有限公司,投资8000多万美元入股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我们希望能把‘老百姓’做成真正国际化的国内医药零售龙头企业。”殷拓亚洲公司行政总裁霍建华告诉记者,“公司的基础非常不错,在国内能找到这样一家拥有规模优势、管理团队的企业,实在很不容易。”

智多盈投资分析师余凯分析,与金融风暴下的制造业相比,医药行业的确有较强的防御性。继国际风投于1999-2000年在中国形成第一轮投资高峰后,2007-2008年掀起第二波投资热潮。在当前全球的“艰难时刻”,他们“选择‘老百姓’,应该是看重其未来业务扩张及海外上市的预期。”

紧接着,美国礼来公司及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相继宣布其在中国的研发投资计划。前者是建立礼来全球研发中国总部,后者扩建其位于上海的研发机构、启用在北京新建的生物统计学中心,以及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新药。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研发高级副总裁MCLUZEL表示,全球金融危机虽已让公司2008年的研发投资持平或略有下降,不过并没有改变他们对中国医药市场的投资计划。

“投股票、基金的都赔了,保值的黄金也有风险。最后回头来看,还是医药行业的防御能力比较强。”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高级分析师贺菊颖说。

“最近来咨询投资医药行业的人增多了。”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清功说,有些人是一直看好健康产业,而另一部分人是由于其他产业不景气转过来投资。

受益医改机遇

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看来,各路资本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依然看好中国医药业的理由有二:一是医药产业是与人民健康相关的行业,有着刚性需求,受外界影响不大;二是中国医药行业受益于医改政策推出,全民医保将带来市场大幅扩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投资者,他们看中的都是这些。”

“最近出台的医改政策对行业整体是一个利好。”渤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马霏霏说,医改中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医保覆盖面等措施将意味着医药市场被整体扩容了,越来越多的产品涌向农村、基层市场。因此,资本开始投资医药产品。

2008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征求意见稿)》,新医改的重点是基层医疗。截至2008年6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81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8 . 1 5亿人。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至2010年我国每年新增医疗保险费用将超过2680亿元。如果按照其中50%的费用将用于购买药品来算的话,药品市场将有效扩大1300亿元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仅可以拉动医药产业的产值,更能够提振其他行业的消费信心,对社会经济整体拉动能力可成倍增长。有数据称,每1亿元关于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可以拉动10亿元社会消费总额。

展望新医改,未来我国医疗市场的不同属性将划分为6个组成部分:卫生事业、社会医疗救助、高端医疗、社会保障化基础医疗、社会保障化高端医疗和非社会保障化基础医疗。不同的医疗市场获得的政府补贴比例有所不同,采取不同的采购模式,也将有不同的用药需求。因此,未来我国医药企业发展定位,应围绕对应的市场来发展自己模式,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

第4篇

【关键词】医疗行业 医药供应链 医疗服务供应链

一、引言

医疗服务,要满足患者的需求,不仅要对物流,还要对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程等进行协调。这种协调要在医疗企业内部进行,还要在政府、医药品供应商、医疗器械供应商、医院和最终患者之间形成的医疗服务供应链上进行,通过所有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达到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医疗供应链文献综述

(一)医药供应链的创新方法和构成形式

Sophie D. Lapierre, Angel B. Ruiz提出了改进医院物流的创新方法,即改善医院后勤,协调采购和分销业务,尊重库存能力,将重点放在调度决策。提出了一种供应链所产生的算法被认为是由医院管理者提高效率和很好的平衡。该方法可以帮助医院改进物流协调采购和采购。

Olivier Aptel, Hamid Pourjalali分析了美国与法国大医院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及原因。不同主要来自五个变量:物流部门的责任程度;供应链分销的方式;医药分销的量;医院与分销商、其它医院间的关系;物流部门的努力程度与计划。结论是美国医院比法国医院更有能力降低供应库存水平,提出要JIT生产。

Kager and Mozeson 认为由于传统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不足,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中,企业业务范围存在差异。行业的特殊性及并购等活动增加了行业的不确定性,使得药品的库存周转较之其他行业均处于落后状态。

彭向辉对我国医疗供应链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医药供应链的构成形式及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综合治理思路。

宋远方,宋华等以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为主线,分析医药物流和供应链各环节的问题,从药价虚高入手,分析了药品定价体系的整体缺陷。

(二)医疗服务供应链服务体系结构

田江,曲建明等从供应链管理的视野系统分析医疗服务供应链的各功能环节。以医疗服务供应链的流程为基础,强调医疗服务供应商之间的有效协同,构建了医疗服务供应链系统体系结构,提出医疗服务供应链协同管理措施及评价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和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杜祥,邵鲁宁,尤建新等界定了医疗服务供应链的含义,总结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了医疗服务供应链模式,应用QFD方法进行医疗服务供应链模式改进。

杜祥,杜学美,邵鲁宁运用价值链理论对医疗服务供应链进行价值分析,并提出医疗服务供应链管理的PDCA(Plan-Do-Check-

Act)模式并详细探讨了其主要内容。

王振锋、丁清旭、崔岩、应纪来在分析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性、供需双方特殊性、行业垄断性、伦理性和价格机制局限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医疗服务供应链服务体系,对其实施进行分析。

(三)医疗供应链管理研究

Jourong Zheng , Elmer Bakker, Louise Knight, Heather Gilhespy等探讨了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影响,电子商贸与策略,以及潜在的战略利益,风险和问题。提出电子商贸为实现战略目标,跨越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即健康,供应和业务。

Brennan认为医药行业各类企业为应对成本上升与制药企业及医院之间的合并和收购的压力与挑战,通过与产业链中相关的经济实体及最终的诊所、医院或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才能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Robert认为医疗供应链体系包括了三个要素,即生产、分销和消费,这三个要素将所有的参与者整合在了一起,而各个组织都有其特定的信息要求,这些组织的特点以及其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决定了如何优化医疗供应链。

Burcham,Liebman等认为优化管理医疗体系中的信息流成为医疗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

宋华对医疗供应链管理的变革与绩效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当今医疗供应链管理变革发展的格局,相应业务运作和信息整合模式,提出了其发展变革的趋势。指出未来的医药领域更关注于客户、IT系统应用及机构运作效率。

三、医疗供应链的研究趋势

医药供应链方面,当前对医药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及结构未统一明确认识,实际运营操作中增加了医药供应链的整体系统构建难度。未来研究先需对医药供应链的运作模式达成统一认识,供应链上多个供应商机构协同发展,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构建适用各类医药用品供应链物流结构,提高供应链系统化及信息化并予以广泛推广,以提高医药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水平和运营效率,降低医药供应链成本。

医疗服务供应链方面,学者从多个角度均提出了医疗服务供应链体系系统结构,未来研究需构建最为完善合理的医疗服务供应链体系系统结构,并构建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参数,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建立电子信息平台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监督医疗服务供应链的运营操作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改进,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

医疗供应链管理方面,作为医疗供应链上的核心组织,实践中,医院需建立起以顾客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选择优秀的医药用品供应商、医疗辅助服务供应商,以其自身为该供应链管理中心的整体医疗服务供应流程。医院树立起整体供应链优化思想,借助先进的电子技术,从医疗供应链整体出发,将复杂的医疗服务过程逐个分解、逐步优化,有机整合医疗供应链上的各组织,提高其运作效率,以达到医疗供应链整体最优。

参考文献:

[1]Sophie D. Lapierre, Angel B. Ruiz. Scheduling logistic activities to improve hospital supply systems[J].Computer & Operations Research. 2007, March 1:34.

第5篇

摘要:本文探讨“以药养医”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医药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医药分开”作为“新医改”下的发展方向,有其必要性,但是在实行“医药分开”过程中还存在现实困境,在医药利益链、药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公立医药补偿等方面还需要思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讨论了“医药分开”视角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提出包括创新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对公立医院和医生补偿、强化医生处方约束机制和加大政府监督力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医药分开”;医疗体制改革;困境;路径

当前,在我国“以药养医”已经成为我国医疗行业一大顽疾,大处方、过度医疗等不良现象一直为大家所诟病,如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以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医药分开”作为“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为了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的重要举措。那么“医药分开”在我国实行存在怎样的困境与局限,其具体实践是怎样的,能否真正终结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路径究竟在哪,值得我们思考。

一、“以药养医”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公立医药不断按照营利性模式运营,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医药,医生和药品生产商形成层层相连的利益链,加上政府对医疗行业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只有通过增加业务量来获利,“以药养医”也就应运而生了,探寻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医院、医生与药品生产商三方药品寻租

在如今中国,医疗机构以及医生的处方基本决定了我国药品市场的需求。现状分析表明,医生处方量与医生经济利益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方量越大,医院的药品收入越高,医院的效益越好;二是处方量越大,药品营销者返给开方者的好处越多,医生的直接经济收入越高。①在医药购销的既定的利益环节下,药品价格增加是比如,患者承担的医药费用沉重。

(二)新药审批仍存漏洞

在医药行业常常出现以下现象:药品降价—商停止进货—医院停止开药方—药厂停产—降价药改头换面变新药重新批准后再上市—药品降价却变成了涨价。

许多被实行限价的药品,纷纷改名,变相涨价,出现药品价格越降,而百姓购药开支越高的现象。此外,对于药企来说,换剂量、包装也己经习以为常。使用原始名称的药品在市场上往往非常紧缺、甚至无货供应,而且这些正在消失的药品绝大部分为医保用药,不少物美价廉的药品已被昂贵五六倍甚至几十倍的药代替。②

(三)医疗行业服务缺乏竞争性,呈现垄断趋势

市场经济下,买卖双方地位平等。而在医疗这个特殊的行业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病患这一方处于被动听从地位。而整个医疗行业,公立医药仍占主导地位,垄断形式不容小觑, 医疗资源的不充分,使得患者不得不选择那些名家医院。虽然在市场化的运营中,但医疗服务这个特殊的行业以隐性垄断的形式合理的存在,如何破解依然值得深思。

二、“医药分开”在我国困境与局限

医疗体制改革之路仍很漫长,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不难得出“医药分开”视角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仍有困境和局限。

(一)利益集团链连接,改革阻力大

总所周知,在当今医疗行业形成了几大利益集团——医院、医生、药品商、药剂师等等。当“药”这一链断掉时,各种矛盾就会被激化。如何既能衡量各方利益下,又能保护好患者的利益,是整个“医药分开”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医药分开”下我国医疗体制仍有漏洞

取消药品加成,只是解决医院加成赚钱的问题,但没有从机制上解决医生开方提成、拿回扣的问题。医生掌控着处方的主动权,如果药商仍与医生有利益勾结,医生仍能促进某种药的销售,即使不是在医院药房,医生仍可开出只有某家厂家或者某家药店的药。如果医院和药房的利益链条没有真正切断,医药分家就没有实际意义。

(三)药品安全难以保证安全

“医药分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患者在购买药时,药的品质很难得到保证。医院中的药房是受到药监局和卫生局两个部门共同监管的,而且监管力度大、要求严格,市场上的药店只受药监局的监管,监管力度也不如医院,如何确保药房买到的药品在质量上与医院药房的药品质量相当,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

(四)公立医院补偿问题

一旦药品的收入被完全剥离,医院很可能会失去经济支柱而无法运行下去,同时在职人员薪酬待遇下降可能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医疗服务态度和质量下降,此时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③“医药分开”后,医院这部分的损失怎样补偿仍是困境。

三、“医药分开”视角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路径思考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医药分开”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大的举措,也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突破口。破解这一改革难点与重点,思考如下:

(一)创新看病支付方式

在我国,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在药店随处可见刷医保卡购物,套取医保基金,同时医疗行业过度医疗现象也比比皆是。要实现医药分开,取消医药补医,完善医保付费方式是途径之一,把按项目付费转变成以打包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

(二)完善对公立医院和医生补偿

财政投入不足、收入主要依靠药品,是我国公立医药普遍面临的问题,取消药品加成就意味着医院将有很大的资金缺口。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公立医药和医生的补偿机制,一方面政府要加强补偿力度,医生的劳动价值需要得到满足和体现,政府在补偿方面应该保障医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医药分开”后的补偿不只是现有医疗体制之下的收入缺口的简单补偿,还应该设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医院经济运行机制。

(三)加强对医生处方权的约束

医疗服务供给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性,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医生有机会多开药、开贵药,从而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生掌握着处方权,对医生处方进行监督和约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医疗保险力量逐步壮大的情况下,应当进一步完善执业药师的职能定位并明确其法律地位,提高执业药师的准入门槛,提升执业药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执业药师的责任意识。④

(四)加大政府监督力度

在新药注册方面,政府强化新药注册审批管理。药品价格的虚高一方面是因为“以药养医”,一方面是因为新药注册审批泛滥,很多老药变新药重新上市所致。因此应该加强新药注册审批管理,要严格限定新药的注册审批范围,提高新药注册审批门槛。

在药店监督方面,药品的销售终端从医院药房转向社会药店,社会药店的药品质量更加重要。这就需要政府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在医院监督方面,大力监督医药改革力度和在改革过程中的漏洞,及时反馈,对于腐败行为严厉处罚。

同时政府进一步完善监督绩效考核措施,从制度上加大对我国公立医药以及医疗行业的监督。(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邵蓉.医药分家不是万能的.[J].中国药房,2004—2—71-72.

[2]李纬.中国医药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一个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D].南开大学.2009—4.

[3]马颖.韩国医药分业不容易.[J].中国药店.2002—3

[4]叶建伟.实行医药分开的必要性与现实困境.[J].卫生软科学.2011-10

[5]沈远.新形势下推进医药分开的思考.[J].中国药业.2012-8-20

注解

①邵蓉 医药分家不是万能的[J].中国药房,2004,(2):71- 72.

②李纬.中国医药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一个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D].南开大学.2009—4.

第6篇

1.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2.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 通过研究福建省医药会展业行业现状、深入访谈参与医药会展业的相关利益方,了解各方对医药会展的态度和发展前景的看法,并对福建省医药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针对福建省医药会展业发展内部存在问题及外部面临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文化产业;医药会展;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044-02

会展业作为经济与文化的产物,越来越成为服务贸易领域中的一大亮点,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提升等作用。会展业与许多行业密切相关,例如对交通、运输、旅游、商业、餐饮、住宿、广告等行业,其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医疗器械药品会展业属于会展经济中的一种专业会展,是医药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医药产业发展和实现当地经济新增长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对福建医药会展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旨在系统深入剖析福建医药会展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医药会展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为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根据福建省地区经济发展及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地区,选择省会中心城市福州、经济特区厦门以及在国内民营医疗机构投资方较多的莆田,作为调查地,从中国会展网、e展网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福建分会、福州经贸委、莆田经贸委、收集医药会展的资料,了解福建省医药会展业的产业政策和会展行业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通过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收集,通过网络查阅医药会展业的产业政策和行业现状。

1.2.2 深入访谈法 通过对参与医药会展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各群体(主办方、参展商、参观者)对医药会展的存在态度和发展前景的看法。

1.2.3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对系统或机构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寻求最佳的趋利避害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以充分利用发展机遇。

2 结果

2.1 福建省医药会展业的发展现状,福建主要医药会展如下所示

2.1.1 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 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在福建医疗界是比较权威的展会,在福州举办,也是福建唯一每年都有开展的展会。每届展会组委会都会向全省9600家医疗卫生机构寄发参观邀请函、请柬、参观券,以及电话邀请等。而且该展会自1995年首届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22届。通过22届的积累,展览会组委会建立了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区以及下属的85个区、市、县的1400家医院、卫生院和8000家门诊部及诊所的资料数据库。2012年展会主题以展示产品和介绍方向往低成本和环保方向衍生为目标,并且邀请了台湾1000余家医院、卫生机构前来参加订购[1]。

2.1.2 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厦门) 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是商务部重点支持和评选出的“A级展览会”之一,在厦门举办,是我国医药健康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行业代表性最强的药品交易及新药市场化宣传、贸易、学习和交流平台。汇聚了国内知名的制药工业龙头企业,其中很多是排名百强的综合大型制药集团。展示范围包括化学药、中成药、天然药物、生物制药等。2012年47届参展商超过1000家,设置标准展位1500个,展出面积40000平方米,吸引了约七万余人次专业观众到会参观洽谈[2]。

2.1.3 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 福建莆田东庄人在全国经营医院2000多家和各类门诊2万多家,目前上规模的民营医院约有80%以上为莆田东庄人所有,这些医疗机构正蓬勃发展和不断壮大,形成了许多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其固定资产投资约600多亿元,行业年创利润20多亿元,年药品器械交易额达200多亿元。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顺势而生,自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8000多平方米的专业展览馆,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内设400多个标准展位,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参展商踊跃参展,展会规模逐年扩大、盛况空前,已成为面向全国民营医院最好的展销平台。参展范围包括:处方药 、各类西药、片剂、新特药等,经国家批准的各类非处方药(OTC),各种中药、中成药等,各类医疗器械、治疗仪器设备等[3]。

2.2 对部分参展商、承办方及会展行业协会人员访谈结果

福州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认为,很少参加省内的相关行业展会,主要由总公司参加,因为摊位很贵啊,一平米就要好几千。福建省某生物技术医药有限公司认为参展也不是真期待能签成什么合同生意,就是想去学习,希望展销会获取新的信息。福州某医用设备有限公司认为公司都有参加福州的医药会展,成效有但与期望的有差距,相比没有省外的,比如深圳的好。某展览有限责任公司认为毕竟省内医药会展业起步晚,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很缺乏,管理方面还急需提高。福州市会展行业协会某负责人认为,我省关于医药展销会举办情况,目前还不受政府重视,与福建省其他会展如海西饮食交流、旅游会展相比,它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大。

2.3 对福建省医药会展业的SWOT分析

2.3.1 内部环境 优势:医药会展为我省相关部门医疗服务行业和行业间进行学习、交流、沟通与政策解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作为福建省唯一每年都有开展的展会,每届展会组委会都会向9600家医疗卫生机构寄发参观邀请函、请柬、参观券,以及电话邀请等。并且通过展会主题,以展示产品提供最新产品和信息,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会展规模及档次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的展会经验积累,我省现已拥有作为我国医药健康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行业代表性最强的药品交易及新药市场化宣传、贸易、学习和交流平台的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拥有每年都有开展的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成为面向全国民营医院最好的展销平台的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

劣势:我省展馆服务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比起一线展会城市(如上海、深圳),我省会展行业起步晚,会展行业管理不健全,服务配套不够完善,会展专业人才缺乏。尤其缺少高素质的会展策划、设计与营销人才,造成会展的组织和管理不利的影响,使会展的质量和效益表现不佳。

2.3.2 外部环境 机遇:我国正进入会展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会展业与房地产业、旅游业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无烟产业,被誉为“城市名片”,它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契机,福建省发挥近台优势,突出“海峡”特色,推进海峡经贸交流发展,近年来,大批台湾企业或行业团体组织来闽参展参会十分踊跃,取得较大的成效。展馆规模不断扩大,设施不断完善,会展展馆建设相对完备。

挑战:国内各省的行业竞争:我国各省会展业竞争激烈,一线会展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福建会展业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国际性的医疗保健相关行业展会在国内举办的情况:2010年是62个场次,2011年是84个场次,2012年是84个场次,2013年是63个场次。其中,仅2011年,在福建省举办的有2个场次[4]。

3 讨论与建议

3.1 坚持医药会展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

福建会展市场,像投洽会、台交会、海交会等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展会多是由政府主导,对一些经市场培育已相对成熟的专业展会,应该有选择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机制。制订医药会展业奖励扶持政策,制定会展奖励,鼓励办展、参展,通过对来本地省市举办医药会展业的展会公司以及参展商提供一定的奖金奖励,提供优惠的配套服务,赠送当地旅游劵、购物劵等。提高展会公司和参展商来本地办展参展的热情,促进本地医药会展业的积极发展。会展业作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无烟产业”,对相关行业如住宿、交通、旅游、餐饮等有极大的促进,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5]。加强医药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闻出版(版权)局、工商局、广电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要加强对参展作品、产品的展前知识产权审核和展会现场投诉受理工作,会展项目的主承办单位要建立起会展业侵权投诉机制,加强监管,做好服务,保护参展作品、产品和参展企业、机构的合法权益。

3.2 加大医药会展的宣传力度,打造会展品牌,推动产业集聚

充分利用我省的展馆资源,通过举办展会、推介会、媒体宣传、网络推介等多种形式,提高医药会展业认知度,从而扩大医药会展业的影响。针对我省从事医疗行业的目标群体,推出一批有产业支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医疗器械药品展会、论坛和投资洽谈会。如根据我省莆田地区社会资本在全国各地投资民营医疗机构的特点,打造莆田医疗器械药品会展品牌,把莆田建设成为国际、国内医疗器械药品会展中心,不断扩大会展平台效应。要通过医药会展平台,加快周边城市和台湾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向莆田集聚,并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使产业集聚和会展业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良性发展[6]。

3.3 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展合作

福建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充分利用我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地位,先行先试。发展医药会展业,必须充分利用对台优势,用好“海峡”资源,利用台湾医疗资源和医药产业优势,吸收台湾办展先进经验,以创建海西医疗器械药品会展名城为目标,以产业优势、海峡西岸区位特点为依托,以会议、展览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闽台医疗器械药品会展业合作。

3.4培植会展主体,培养专业人才

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志于会展业的各类经济实体组建专业会议展览公司,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特别是国际著名会议展览机构来福建设立分支机构。通过联合、参股等形式,培植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面向全国招聘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人才。塑造一支熟悉医药会展业务、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议政府应重视对会展业人才的培养,可在本地院校开设会展专业或在普通高校相关专业中设立会展科目,培养出一批善策划、知医药、懂经济、会管理,精于会展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

参考文献]

[1] 2012年第23届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3月[EB/OL](2013-04-21)[2013-05-21]maigoo.com/news/303177.html.

[2] 第47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EB/OL].(2012-06-06)yuemei.com/20120606/8766.html.

[3] 2013第九届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EB/OL].(2012-11-06)[2013-05-21]qgyyzs.net/zhanhui/html/20121106160529.shtml.

[4] 医疗保健展位信息[EB/OL].(2013-03-01)[2013-05-21] eshow365.com/zhanhui/26-0-0-0/0/.

[5] 唐瑀晗.基于文化视角下会展发展问题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33):115-116.

第7篇

1、医药工业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2、医药工业效益水平稳中趋升,盈利水平增速放缓

3、进出口总额保持一定增长,呈现高出低进的态势

4、市场消费需求活跃,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

5、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持续走低

6、行业生产销售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

7、医药零售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8、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9、医药市场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层次的变化趋势

二、2005年影响我国医药市场重要因素与事件回顾

1.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推行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行,2005年,我国在90%以上的地方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将达到8000万人。参保人数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潜在消费群体将迅速扩张,医保用药在医药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会继续增加,从而为中国医药市场特别是主流医药市场注入了新的需求动力。

2.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深化

?2005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三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价格更趋市场化;后GSP时代来临;药品分类管理提速等,都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会显得相对狭窄,OTC市场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药品价格调整

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9月28日宣布,从2005年10月10日起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降价金额约为40亿元。这是我国第17次药品降价,也是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使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药品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06年开始,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农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并且根据规划,到2006年,“新农合”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2007年达到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将带来大约450亿元的医药市场空间,今后农村医药市场将成为整体医药市场新的增长点。

5.医疗改革进程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没到位,50%的城市人口和83%的农村人口没医疗保险。2005年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布医疗改革报告,提出中国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目前,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模式一种是产权置换,由公有公营变成民有民营;另一种模式虽然产权不变,还是国有事业单位的性质,享受各种税费优惠,但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还有就是两者杂揉,许多公立医院与民间资本联合办医。在明确了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第一的目标之下,推行覆盖面广泛的公共医疗改革措施,引入市场化方式、提供差别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可以预计,新方案将为老百姓带来享受医改成果的喜悦,更将为医药市场巩固正日益脆弱的消费信心。

6.汇率政策调整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政策的调整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其结果是人民币升值,就短期内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看,程度是不同的,而对产业内部不同子产业的影响也有一定差异。就医药工业来看,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受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对化学制剂药和生物药品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国外新特药的进口价格将会下降,间接压缩了国内仿制药的盈利空间,国内企业产品的价格会有所降低;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是造成进口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而对中药行业的影响相对较轻。

三、2005年中国医药市场分析

(一)我国药品行业2005年发展情况分析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特点

(1)化学原料药工业销售持续向好

(2)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处于增长平稳期,创仿结合仍有可为

(3)中药工业运行基本平稳

(4)生物制药工业销售增幅有所回落

2、我国药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药品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药产业亟待产业升级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4)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

(5)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二)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1、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一直倍受瞩目。200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达到辉煌的顶峰,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随后几年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2001年、2002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43%和29.8%,2002年销售额仅为200亿元。2003年在初突如其来的SRAS疫情的刺激下,保健品行业明显回暖,当年销售额就达到30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50%;2004年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上升势头,销售额为34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为13.3%,虽低于2003年增幅但依旧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销售额突破了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据商务部预测,2009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8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24%,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保健品增长最快的市场。

2、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2)产业法规不完善,市场发育不足

(3)产品科技含量低,研发力量薄弱

(4)重视广告促销,忽视提高质量

(三)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分析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走势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过30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容量由2000年的45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5年的860亿元人民币,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额每年保持在14%左右的增速。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令人担忧

(2)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医疗器械行业缺乏知名品牌

(4)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四、影响我国医药市场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

1、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

2、日益增长的医药保健需求

3、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4、农村医药消费市场的发展

5、国家相关政策影响

五、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总体趋势

1、医药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

2、市场药品价格总体走低,第三终端市场活跃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并购、重组仍是主题

4、农村医药市场将有较大发展,推动农村药品市场仍需多管齐下

5、OTC市场将迎来大发展

(二)医药市场分行业发展趋势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医药企业的虎视眈眈,药品零售价格的持续下降,都将给药品市场带了机遇与挑战:

(1)继续保持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格局

(2)天然药物热潮涌起,中药现代化成为热点

(3)医药制造企业盈利水平仍将下降,药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4)医药零售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2、我国保健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2)保健品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不同种类产品价格发展趋势不同

(3)新资源、高技术、方便剂型的保健品将成为主流

(4)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直销渠道将成新宠

3、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将变得更为广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2)高精尖、中高档医疗器械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国外公司垄断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