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09 16:07:33

序论:在您撰写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第1篇

《新闻周刊》12月9日

自动加油泵的出现让很多人失业,然而以其为代表的工业自动化给人类带来的

>> 人工智能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现代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人工智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发展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人工智能发展进程 人工智能发展预测 人工智能现状和发展 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解读 谁在引领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 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 BAT如何布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超越人类会如何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 人工智能将促进制造业升级 人工智能促进泛中心化商业时代 浅谈如何促进林下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之父 人工智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人工智能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新闻周刊》12月9日

自动加油泵的出现让很多人失业,然而以其为代表的工业自动化给人类带来的便利确是难以估量的。经济学家一再表示,自动化有助于总体生活水平提高、受教育程度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和犯罪率下降。有人说这种发展对那些底层的劳动者来说并非好事,实际上它仍然给这些人带去更实惠的产品。现在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也有迹象表明,这种技术创造的就业机会比破坏的更多。9月份公布的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自1999年以来,贫困人口的年均下降幅度最大。从2014年到2015年,美国创造了近300万个就业机会。以谷歌、IBM为代表的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正在竞相捕捉这个大规模的市场,建立最好的人工智能,这意味着这项技术将更快惠及到所有人。

第2篇

关键词:国外资本 经济发展 外资引进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资本是投入(生产资料)的一部分,投入包括:劳务,土地,资本。从企业会计学理论来讲,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生产经营,能产生效益的资金。

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品等,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资本的主要特征有: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是一种运动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

■一、国外资本的来源

主要有双边和多边的两种,具体来说,发展中国家从国外输入资本的来源有很多:

1、发达国家的政府机构。发达国家政府机构的资本一般是以“发展援助”和贷款方式输入发展中国家的。

2、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各大洲的开发银行及联合国的援助机构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一般也是以“援助”方式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条件优惠,但数量是有限的。

3、发达国家的私人资本。在发展中国家输入的资本中,以来自发达国家的私人资本为最多,其中主要是私人直接投资。

4、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国际金融市场输入资本的数额也比较大。取得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中长期贷款,即从金融市场上的商业银行借到的贷款,利率较高;二是出口信贷,这是与特定进口用途相联系的,即发展中国家进口大型成套设备或进行大型工程项目投资时,从设备出口国的商业银行得到贷款,从贷款方式来看,贷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国家商品的出口;三是发行债券,即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国家债券的方法去筹措资金。

■二、国外资本的类型

从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方式来分类,分三种类型:一是国际借贷,包括发达国家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以“援助”方式提供的优惠利率贷款和一般商业银行的贷款;二是国际直接投资;三是国际证券投资。

■三、发展援助与经济发展

发展援助(Development aid)指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目的的国际间实物资源或资金转移。一般是由发达国家提供各种援助资源。特点有两个:第一,使用的目的不是商业性的,而是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第二:包含让予的万分,在利率和偿还年限上,比一般的商业贷款优惠的多。

国外发展援助被认为二战后的产物。战后,随着殖民地国家独立,美国等一些国家试图以外援方式提供资本要素去帮助这些国家,以便将来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势力范围。发展中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也积极争取优惠资金的流入。

发展援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是否要偿还的角度看有赠援和贷款两类;从是否附带条件的角度看,有些援助附有必须用以购买赠援国家设备、零部件、技术等的条件,有些援助必须专门用于指定的项目;从提供赠援的主体来看,有双边和多边援助。

双边援助(Bilateral Aid)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发展援助协议或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由一国(援助国)以直接提供无偿或有偿款项、技术、设备、物资等方式,帮助另一国(受援国)发展经济或渡过暂时的困难而进行的援助活动。特点是大部分资金用于“项目援助”,便于赠援国对援助资金使用的控制。同时,双边援助更容易与附加条件相联系。发展中国家更乐于接受“计划援助”,这种方式能使援助比较适合于本国的实际需要。

多边援助(Multilateral Aid)是指多边国际机构利用成员国捐款、认缴股本、优惠贷款及在国际资金市场借款或业务收益等,按照他们制定的援助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的援助。最大的和最有影响的多边援助机构是世界银行连同它的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接受的发展援助中,石油输出国组织提供的援助也占较大的比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援助从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但直到七十年代初,该组织的援助才成为国际发展援助中的重要因素。八十年代后,由于石油消费国家调整了能源消费结构、新油田的开发及其它有关因素,世界石油供过于求,石油价格下降,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对外援助也随之下降。

发展援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各种援助资金的提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改革。如,对农业科研的援助大大促进了南亚农业上的绿色革命;在非洲地区,援助对基础设施(公路、堤坝、港口和电讯设施等)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对非洲国家教育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教育事业的发展。发展援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一些国家的贫困,特别是最穷国家的贫困。但发展援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的发展作用是有限的,援助资金数额太少,低收入国家在总援助中所占比例太小。尤其八十年代以来,援助与援助国的对外政策和商业目标较为密切地混杂在一起了。许多援助国的双边援助规划日益集中于那些在地理、政治方面对援助国有利的国家,使得那些对援助国来说在其重大的对外政策事务中无足轻重的贫困国家难以得到一定比例的援助数额。

■四、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

直接投资是指一个经济体系的投资者在另一经济体系的企业所作的投资,而该等投资令该投资者能长期有效地影响有关企业的管理经营决定。指投资者将货币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或者购买现有企业的投资,通过直接投资,投资者便可以拥有全部或一定数量的企业资产及经营的所有权,直接进行或参与投资的经验管理。直接投资包括对现金、厂房、机械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土地或土地使用权等各种有形资产的投资和对专利、商标、咨询服务等无形资产的投资。主要特点是: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利用外资的较好形式。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正确政策指导下,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好处有五点:一是可以填补国内资金缺口,又不会增加债务负担;二是可获得提高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国内的产出水平;三是利用资金和条件来培训国内的劳动力、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通过其生产经营活动扩大国内就业;四是从其利润收入中征收税收,增加国库收入;五是通过其活动,建立国内同海外银行、市场的联系,并从海外获得新的资源供给。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主体是跨国公司。从跨国公司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的影响来看,短期内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是有利的。但在长期中,其子公司汇出的资金多于其带入的。其投资规模巨大,处于垄断地位,可操纵价格和利润,其不权通过关税减免、土地租价低和劳动工资低廉得到了优惠,而且还利用偷税漏税、贿赂、低报利润、虚报成本、高估投入价格、低估产出价格、转移作价等非法手段获取不正当收入。其为了赢利需要,不顾发展中国家国情,引进不适宜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产品和生产方式。所以这些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为抵消其不利影响,许多国家对其采取各种控制措施。1、履约情况监督;2、控制其利润汇出率,使其进行再投资;3、用法律条文制订“饱和法规”控制其产权、生产与经营;4、税收刺激。

■五、我国的外资引进

从七十年代末,利用外资作为一种国策推行,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特别是1992年之后,外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增长十分迅速,中国利用外资的结构由以往的对外借款为主演变为外资直接投资为主,到200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国。外资的引进了带来了不少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填补了生产、技术领域的许多空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增加了国家税收,加快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推动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出口贸易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结构的转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

参与文献:

[1]《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赵国平,人民出版社,2001

[2]《我国利用外资的新途径》,陈耀庭,1997

[3]《现代西方经济学》,宋承先,许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增长与发展》,瑟尔沃尔,1984

第3篇

关键词 企业 成本管理 内部控制探讨

随着企业经营体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治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与企业成败息息相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内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生产耗费是通过生产成果即销售收入来补偿的,而成本就是衡量生产耗费补偿的尺度。企业通过生产、商品销售取得收入,提取成本消耗的份额,用以补偿生产经营中的消耗,维持再生产持续进行。所以,成本作为补偿生产消耗的尺度,对企业经营起着关键作用。

二、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要做好管理,首先得做好内部控制。

三、内部成本控制存在的现状

(一)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管理重视不够

目前,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建立内控制度不够重视,完全没有一整套从开始就能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随意从上级单位照搬几份文件、手册往柜子里 一放就算是有了内部控制制度了,但行动起来,那些文件和制度就只是摆设,根本就是有章不循或流于形式。

(二)企业核算的成本与预算费用有差距

企业往往根据企业项目的施工在地预算定额和取费标准计算工程造价、决定工程项同的报价和预计工程项目未来的成本。而在项目成本控制中却只把工程项目所消耗的直接费用作为成本考核对象,将其与项目直接相关的经营费用直接计入相关的经营费用、管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使得控制对象与决策对象不配比,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准确了解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真实情况。

(三)成本控制范围狭窄和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有的企业管理目前正处在不断研究不断探索阶段,不像生产加工企或者制造销售业那样相对成熟,企业所属项目的性质、特点等差异很大,因此管理论和方法,也是不断变化。企业管理应充分理解和熟悉项目业务链流程,针对工作管理难度大小的特点,充分利用搞好成本核算,合理确定项目成本管理考核标准,引入项目经理竞聘机制,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竞聘承诺,在项目开工之前就能大致掌控其收益状况,既保障公司利益,又给项目留有一定的活动余地。

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其中,管理当局的态度最为重要,它决定了整个企业的态度和行为。应因此管理当局应该明确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实现成本信息化实时控制。

通过再造会计流程和健全责任会计体系,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将业务流程、会计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并嵌入信息技术环境。建立起成本信息化实时控制系统,有效地加快时间量、实物量、货币量的交流和传输,对成本控制过程进行实时对比和实时分析,据此干预企业的经营业务。

(三)建立项目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

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败的滋生。管理层愿不愿意建立适当的控制,能不能遵守企业内部成本的控制制度,对控制制度执行效果所持的态度和处理行为都极大的影响内控制度的执行。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是企业经济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单位、项目应根据统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成本费用责任层次和管理环节。制定考核标准,开展全员、全费用、全过程、全工期等的定额承包,实行工效挂钩,按规定兑现奖罚。

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上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也影响了企业运行效率,甚至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因此,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对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作用。相信通过人家的努力,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将会更加完善和健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抓好内部控制工作。

总之,完善内部控制各项措施,是企业降低风险、增收节支、堵塞漏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点,是努力打造百亿淮海的关键所在。

参考资料:

[1]王晓军,浅析中小企业的成本内部控制[J].经济生活文摘,2012,5.

第4篇

关键词:政府;融资;经济发展

Abstract: the local government by judging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defects of the original loc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 exist and are now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easures, analysis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risks, on the face of city resources and financing product point of view, the government's strategy for future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benefit.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clearly understand the economics meaning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 Co exists, to study this problem, as well as related to the company'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existence value and promotion space.

Keywords: government fin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4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政府投融资作为市场经济下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实现途径,投融资平台既可以增加交通运输能源、通讯、原材料和农业等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投资,以缓解和消除“瓶颈”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和调整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功效。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从整体上提升国有经济的导向和控制作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注重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政府投融资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一、分析原有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政府的投资公司,通过与银行等间接融资的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改善城市面貌和提升城市形象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显示出一些共同的不足:

1)公司职能单一

原有投资公司仅仅依赖于某个或某类政府投资项目而建立没有赋予经营性资源完全按照政府要求实施项目。因此,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投资公司缺乏自身造血功能,没有通盘考虑资源的整合利用和滚动经营。

2)实力较弱,政府资源不集中

建立的投资公司规模较小,缺乏经营能力,盈利低和长期亏损;同时,由于近年来政府大规模的城建投资计划不断,作为融资和项目实施的主要载体,其承载的融资压力巨大,自身资产负债率通常很高,甚至超过财务风险警戒线,资产质量不断下滑,部分开始出现偿债困难。

3)融资渠道单一,后续资金有限

二、从宏观调控政策角度分析

从宏观调控政策角度分析,针对1997年以后我国出现了许多货通货紧缩物,需求不足等,所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及时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以后的几年全球出现了大范围的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危机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地方政府投融平台公司成为我国地方财政政策的手段对落实实际提供了手段或工具。

2、政府投融资存在的风险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投资证券,股票等业务,针对这样的业务具有很重大的投资风险,有时会导致财政赤字,经济造成严重的不良,人民生活拮据。虽然说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但最主要看债务总量与经济总量和偿债能力的配比关系,所以我们的投资还是很有风险的,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的,理性的投资,保证财政的稳定和对经济的稳快的发展。

3、对一个城市的资源综合利用角度

城市经营与管理是近年来城市经济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实践性很强,与地方政府投融平台公司的成立和运作关联度很大,主要是证明了地方政府投融平台公司的存在是对城市公共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对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议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设计

1、完善机制,开拓融资新渠道

建立平台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确立公司的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债务融资方式进行产业投资,充分发挥资产的整体效应募并且进行理顺产业脉络、产业整合,优胜劣汰,壮大其资本金规模,为平台公司的资本积累和后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2、推进产业整合,加速资本运作

完善投资机制和管理,集中资源打造主业突出、业绩优良、具有较高行业地位,能持续发展的国有控股企业。通过产业整合和证券化运作,平台公司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将得到更大程度提升,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稳定,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可以进一步推动平台公司的市场化筹资和对外投资行为。

3、优化产业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在巩固发展阶段,平台公司的存量资产通过发行上市完成证券化过程后,产业经营的一部分将依靠上市公司开展。在巩固发展阶段,平台公司已经尽可能地使资产证券化率最大化,使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由于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及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投资的任务,需要产业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地方投融资的控制

1、从平台管理角度入手

许多公司存在资产状况不实,要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制度,引进市场化的管理人才。同时充实平台公司,将经营性国有资产注入平台公司,提高平台公司投融资实力。平台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应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专业的经营层队伍,形成有竞争力的专业经营部门,并在投融资管理方面,强化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分层授权决策体系,形成专业的投融资人员储备,严格控制投资经营风险。投融资平台将在日益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有序实施的投融资决策流程以及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下,走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从地方政府管理角度入手

主要是对地方政府对投融平台公司的举债行为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科学设计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方式、品种、年限,投资回报方式。

3、加强对地方政府负债指标的考核

4、从融资产品角度入手。

市场是风险预警推动融资的市场化快速发展,通过市场证券化形式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以及严格的自我约束力,项目投融资行为更为规范化。因此,市场化融资产品的创新、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地引进市场约束,提高产品的抗风险能力。

四、新型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优势和意义

1、调整国有资产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组建投融资平台公司有利于将现有分散管理的存量国有资产整合在一起,便于进行专业化的运作管理,发挥整体资源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资产重组,淘汰劣质资产,调整国有资产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价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速政府职能改革,监督经营职责分离

从投融资平台与其出资人之间的关系来看,平台公司首先是要在其出资人的领导下进行运作,坚决贯彻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意图,而其自身则通过引入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坚持市场化导向,有利于投融资平台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3、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

过去,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但通过搭建新的投融资平台对政府拥有的众多优质资产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

4、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5、整合存量国有,融通增量资金

通过搭建投融资平台,不断壮大其资本金规模。平台公司以整合后的存量资产为依托,通过银行授信、发行企业债券、上市等方式,融通增量发展资金,注重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促使平台公司良性运作,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诉的情况政府对投融资存在有很大的问题和漏洞,为了促进经济稳快的发展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对策,经过国家及一些列政府的努力经济已经取得有效地进展,所以政府还要加强对投融资的深入研究做到经济超前的进步,人民生活富裕和谐。

【参考文献】

1、余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

2、李靖.《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南金融.2010

3、乔娜.《基于风险分析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

4、丁学海.《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防控措施》.[J].市场周刊.2009

第5篇

关键词:经济形势 工业用地保障

二一一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日益趋紧,国家对房地产领域的调控进一步加强,使其及相关行业的资金、成本、用地等各种因素制约持续叠加,企业负重前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今年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趋势明显。因此,如何保障工业用地,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地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当前复杂经济现状

(一)全球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金融风暴阴影,复苏过程艰难而曲折,发达国家市场深陷债务危机泥潭,新兴市场国家受困于高通胀。国内,近些年一系列针对旨在为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价格为目的的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的形势仍在持续,抑制通胀和稳定经济增长的任务仍然艰巨。

(二)企业经营压力极大。由于上述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企业生产经营受困于融资难、成本高、市场需求下降等情况制约。首先是成本上升的问题,制约着企业发展。二是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在目前信贷紧缩的环境下,资金周转开始变慢,存货上升明显等情况,几乎蚕食了企业的所有利润。三是由于国外经济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以及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出口型企业的经营业务趋于停滞。

(三)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从土地供应看,今年以来,各地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但是受土地政策以及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等条件制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其次融资难,使得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也制约着投资增长速度。

二、保障工业用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本地区的统一要求,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项目用地的报批提供政策和法律依据;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要求,根据经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时调整相关规划中工业用地规模;对于急需用地的重点工业项目,在新一轮规划尚未编制完成前,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通过规划修改或调整的方式,保障工业用地的合理需求。

(二)完善工业用地指标分解量化机制,保障重大工业项目用地。

在安排年度计划用地指标时,本着统筹兼顾的原则,重点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中区倾斜;优先保障国家重大工业项目和拉动内需的计划项目用地;优先保障产业附加值高、效益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高的“三高”工业项目,把有限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用好用足,真正用到实处。

(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在符合规划和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对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用地强度达不到国家工业用地控制指标的企业给予处罚。提升发展理念,以“亩产”论英雄,强化对园区土地亩均的投入、产出和税收等指标的考核,鼓励企业在扩建生产厂房和新增建设项目时优先开发、利用工业园区内废弃、低效利用的土地;鼓励企业利用空中和地下空间,建设综合性、功能性厂房。

(四)全面清理园区内闲置低效用地。

依据国家对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要求,对逾期不开工建设的项目将按有关规定收取土地闲置费;对逾期超过两年不开工的建设项目,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对它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是一件关乎各级工业园区发展的大事。尤其在当前国家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的政策不断出台、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格的情况下,依法处置和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就成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点。认真做好工业园区内闲置土地的排查、统计工作,并将低效用地纳入排查统计范围之内;开展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为工业园区提高用地效率,升级扩区拓展空间;土地管理部门认真做好土地监管,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坚决查处并收回逾期超过两年未开工的建设项目用地。整合闲置低效用地,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土地闲置浪费,缓解各级工业园区发展用地紧张的局面;有利于抑制工业企业囤地、炒地等投机行为,净化土地市场环境;有利于引进确实需要土地和国家重点扶持的好项目、新项目。

(五)严格用地考核制度,加强工业用地批后监管。

对已审批征用土地,应限期出让,入驻园区企业在依法办理项目用地等手续后,应在3个月内开工,大型项目应在半年内开工,严格执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政府与各级工业园区、项目用地单位签订工业用地责任状,完善用地考核绩效制度,加强对工业用地不按规定用途利用和用地比重偏小等情况的监控力度,切实提高工业用地效益;采取公开、公平、公正方式向社会公布有关土地使用的情况,接收社会监督、接收群众监督,调动各方力量,建立齐抓共管的土地监管机制。

(六)开拓思路,缓解用地指标偏紧的难题。

一是深入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通过村庄整治、迁村并点和整合废矿、废弃土地等方式,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为工业园区发展拓展空间;二是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面想办法,着力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租赁、作价入股、联营联建等形式经营;三是鼓励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用地单位根据企业自身条件购买或租用,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第6篇

在黄山‘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黄山市以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十大工程”为载体,以“四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壮大徽州旅游,发展低碳经济,打造无烟工业,做强特色产品”, 面对新的竞争与挑战。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黄山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黄山市贯彻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若干政策》等一系列自主创新文件,全面启动安徽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黄山市试点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43.11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210%。

一、黄山市的资源状况

黄山市的资源可分为历史自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一)历史资源

黄山作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古今中外文人雅客的青睐古代就有诗云:“壑远潭清水亦香,黄山缥缈惹仙藏”来描绘黄山的仙境,更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来表达黄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1990年黄山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自此黄山以“震荡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

(二)自然资源

1、气候资源

清代曹文值用“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来形容黄山天气可谓绝妙。黄山地处我国东部的季风区,有着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5-16摄氏度,降水多,云雾大,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形成了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由于水热条件充足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

2、地质资源

黄山为坚硬的花岗岩经冰川运动和地理风化而成,形成了垂直节理发育的峰林结构,其山体高大雄伟,主峰屹立于江南丘陵之中,是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水资源

由于黄山的河流水源主要是以降水作为补给,其典型的季风气候也就决定了河流的水文状况,即汛期集中在夏季时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加之黄山特殊的山高谷深的特点,应运而生的是黄山著名的“四绝三瀑”――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三大瀑布,这也为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土壤资源

黄山市中低山地多为黄壤,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有利于茶树,林木,药材的生长;丘陵地带多为红壤,酸性很大,肥力较差,但水热条件充足,适合油茶,栎松等作物的生长;在河谷地带,由于河流冲击带来大量肥沃土壤,加之地势平坦,适合农业播种生产。

(三)人文资源

黄山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山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徽州古建筑,徽雕艺术,绘画以及诗词歌赋。徽州古文学,以及黄山画派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黄山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环境承载量、经济、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仍然无法全部满足旅游的需要。

(二)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破坏严重

客流量过大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

(三)商业活动缺乏统筹规划

黄山作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商业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缺乏种类齐全的商业街,没有发达的商业与旅游业相互协调,难以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提升黄山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举措

分别从第一,二,三产业出发,进行具体说明。

(一)第一产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

1、农产品市场化

结合黄山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重点栽种适应市场需求的济作物,如黄山茶叶,贡菊,野生菌类等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下游产业,以提高农业生产价值。

2、进一步开发乡村观光旅游业

即‘农家乐’旅游,把乡村自然风光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

(二)走具有创新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开发生产绿色环保产品

结合黄山自身条件与自然资源,贯彻落实黄山工业无污染化的方针,开发绿色无污染的环保工业,如黄山著名的龙头企业――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引进人才,区域合作,中外交流,与时俱进,发展例如聚酯树脂,高级粉末油墨等高科技产业,一定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并存,如黄山最大的工业企业永佳有限公司。

(三)重点开发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

1、旅游营销方式创新

打通校园,企业,社区宣传渠道,采取旅游宣传途径多样化方式,加强景区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规范化建设,强化黄山旅游城市形象宣传,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2、文旅结合

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效应,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广‘徽韵’,黄梅戏等特色歌舞演出,使游客领略徽文化的意蕴;深入开发徽文化的旅游产品,如著名的潜口民宅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西递宏村文化产业建设。

3、统筹区域规划

第7篇

【关键词】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农村社会融人城市化进程已不可回避。基本农田保护问题,被征地农民的权益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集体资产的保护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成为各级领导关切、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农民关心的大事,农民权益维护将进一步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为农经工作提出了新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农村经济结构在更高层次上的推进,农业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我们必须努力拓展农经工作的新领域,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引导扶持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现在农业基础设置相对比较落后,农民也迫切的希望改变这一现状,所以政府在针对农村工作的时候需要重视这方面的内容,致力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想办法让农民增收,争取在这几年的努力之后,让农村从生产到各项基础设施的覆盖都有明显的变化。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单纯的空口谈,应该从规划、投入、组织等等方面落实清楚,用实际行动来说明。

2、科技兴农

目前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比较落后,要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对农民进行改造和教育,让他们学会科技兴农,掌握现代化耕作技术。第一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执法部门通过组织农民参与法律知识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第二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现代先进的务农设备推介给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这些高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来增收增产,并且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让农民明白要想致富就需要用科技来武装自己。第三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过去的农民一般生产都是为了自给自足,很少有市场观念,通过各项设施的引进,像是电脑、网络等,让农民掌握资讯,能够把握住市场,根据市场的动向来进行农作物的耕作,提高农民的收入。第四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其次优化产业结构链,避免相同产品的过多重复,应该让畜牧业、果林业、水产业均衡发展分部。最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不要让相同产业覆盖,控制好经营规模和区域划分。

4、完善法律法规,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让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农村因为其特殊性,更需要重视法律的建设和普及,让农民有依法致富的观念。要使已有的法律成为相应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要善于把握时机,使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经法规制度体系,逐步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成为农经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工作发展。

5、盘活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存的必要基础,也是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物质。所以要发展农村经济是在盘活土地资源这一大前提下完成的。面前的家庭承包经营不能动摇,但是有需要在这个不变的情况下,对土地资源进行有序的流转,去开发和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盘活土地资源,是建立在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上面的,只有稳定的盘活关系,才能够让农民有信心去生产,才能够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一些负面和不良影响才不至于出现。另外,土地资源的流转不能是盲目的,没有规范的,应该是建立在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上的。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人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6、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在的农村经济发展矛盾是各户农家分散经营与市场的变化莫测之间的矛盾,这样农产品无法揣摩到市场的真实需要,这样市场和农业生产就会脱节,在销售上也是零散销售,不能进行集中整合,过多的分散就导致了相互之间的价格战,最终损害的就是农民的利益。要让农村产业链有序的链接起来,并且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打破现有的局面,采用由一些龙头企业打头阵的形式,将一些分散的农户和大市场有效的链接起来,这样从生产到销售能够形成有序的流程和渠道。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经营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防止出现一味追求公司利益而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

7、确保党的农村政策落实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历来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把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按照“融人全局、立足多子、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确保党的方针和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