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经济发展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09 16:07:19

序论:在您撰写经济发展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经济发展案例

第1篇

关键词:广西林下经济;模式;案例

中图分类号:F326.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林下经济发展迅速。林下经济的发展与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1]。随着国家林业建设中心的战略性转移,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整体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生态建设成果举世瞩目。由于生态建设的需要,大量森林停止采伐,这就不可避免地给林业产业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发展新型林业产业,尤其是发展非木质资源林业产业就成为支撑国家生态建设战略,促进林区经济发展,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选择。本文总结多年来广西作为主要林业省份在林下经济中做成的成绩,列举多个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和交流学习。

1. 发展广西林下经济的优势

1.1 区位优势

广西南临北部湾,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与云南接壤,西南与越南交界。从交通上看,湘桂铁路线、“桂林――广州”高速公路、“桂林――长沙”高速公路、“桂林――北海”高速公路以及即将完工的贵广高速铁路等陆路均起始于或经过广西,优越的区位条件将成为发展广西林下经济的区位优势。

1.2 气候优势

广西地处低纬度,面临热带海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从北到南年均气温在17-24℃,太阳年总辐射量达90-100千卡/cm2・年,日均温度≥10℃,持续日数位240-358天;降水量 1100-2800mm雨热同季,这种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林下经济。

1.3 资源优势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集体林区,有林业用地面积1506.67万hm2,其中集体林地达1400万hm2,93%由农户经营。其中,许多集体林地适宜发展林下经济,并且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优势。

1.4 土地利用优势

发展林下经济,不仅使人工林发挥林地资源的长期效用,还可以取得近期的经济效益,实现林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长短结合。发展林下经济,使有限的林地资源得到了效能扩展,实现了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1.5 生态保护优势

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增加了森林生态体系的草本和动物层以及地下微生物,形成了多重森林生态群落,构建了完整的生物链,增强了对外抵抗力,对外界干扰具有较强调节功能,实现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广西林下经济已取得成绩

2.1 突出的经济效益

根据广西自治区林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全区林下经济总产值已达135.76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业为11.91亿元,林下养殖业为81.43亿元林下产品加工34.30亿元,森林旅游8.12亿元。截至目前,广西已有十多个林下经济产值超过8个亿,浦北、岑溪县林下经济产值超过15亿元。如此突出的经济效益彰显了林下经济的可贵之处,真正实现了不砍树更能致富的理念。

2.2 良好的就业形势

在林下经济没有发展开始之前,广西每年有几百万的劳务输出,农民工们背井离乡、漂泊各地,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艰苦度日。来自自治区林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如今林下经济可以让88.37万户农民、312.89万人有了工作和出路,林农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年人均达到580元。同时,广西还启动了“千万林农千元增收”工程,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至2015年,林下经济将带动全区2000多万林改农民,创造林下经济产值500亿元以上。

2.3 刺激带动企业的发展

林下经济通过建立销售网络来培养龙头企业,以此刺激和带动企业的发展。集中力量,引进和培养有实力、讲诚信、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企业,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户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2]。如今,一系列的经济产业区发展起来:梧州市岑溪市综合林下经济示范区、河池市都安县藤芒编产业区、北海市合浦县“双珍”林下示范基地等等,已在全国响起了名号。

3. 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成功模式

3.1 林下种植类型――以崇左市为例

林下种植类型主要有林药模式(即林下砂仁等中草药)、林菌模式(即林下套种灵芝等菌类)、双珍模式(即发展种植柚木、降香黄檀等珍贵树木,并在林下种植金花茶等珍贵植物)、林苗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空地进行育苗等)、林蔬模式(即利用林下空地种植各类瓜果蔬菜)。2010 年全市林下种植产值 3340 万元,其中:砂仁产值 2000 万元,灵芝产值 800 万元,其他 540 万元。

宁明县峙浪乡长桥村等五个村三十六个村民小组利用山林种植砂仁1.3万多亩,年平均亩产砂仁鲜果 300-500 斤,亩产值1000 元左右,种植砂仁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目前该乡已成立砂仁协会,推动砂仁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扶绥县中东镇新灵、维旧、新隆等村村民有种植砂仁习惯,目前全镇种植砂仁约2000亩。新灵村琴厚村民小组韦民生利用自己承包的山林种植砂仁约15亩,年均收入达3万元左右。

天等县驮堪乡启新村朝阳屯利用退耕林林下种植牧草476.7亩,每年可割草10次,每亩年产量达2万斤以上,为村民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宁明县那楠乡那陶村那陶屯村民农凯锋种植黑灵芝3亩,年产干灵芝600斤,产值6万元。扶绥县澳洲坚果种植示范基地利用果园还没有封行之前,在果树行间套种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和在果树下育苗,年收入130 多万元。

3.2 林下养殖类型――以合浦县为例

林下养殖类型主要有林禽模式(即林下养鸡、养鸭等)、林畜模式(即林下养羊、养牛等)、林蜂模式(即林下养蜂)。

钦廉林场林下种草养牛羊基地,林下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牧草,为养殖牛羊提供了天然的绿色饲料。牛羊基地循环养殖的模式基础好,同时政府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把农户的积极性也带动起来。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注重打出自己的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同时,政府对“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发展。在农户陈爱华的养殖场,原来只有 8 头小羊羔,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现在已经发展到100只规模的羊群,市场也很大,养殖的信心也更足了。

3.3 林下产品加工类型――以桂林市为例

林下产品加工类型主要有松脂加工模式。2011年全市松脂产量15万吨,产值13亿元。桂南地区是松脂主产大县,产量、产值均占全市80%左右。地处桂林东北部山区腹地的龙胜地区有桐棉松面积100万亩,其中75%可采割松脂,人均达21亩,是广西松树最多的乡份之一,松脂年产量3万吨以上,全镇户脂农年收入约2万元,其中收入超 5 万元的脂农有2000多户。

3.4 林下旅游类型――以凭祥市为例

林下旅游类型主要有林家乐模式、休闲度假游模式。2010年全市林下旅游产值 869 万元,其中“林家乐”产值400万元;生态休闲旅游产值469万元。

凭祥市夏石镇新鸣村板小屯50户村民利用得天独厚的5000亩山林和冬暖夏凉的山泉水开发农家乐旅游景点,开设有园林水果采摘、田间植物种植、水上乐园活动等乡间体验项目,年产值10万元左右。

参考文献:

第2篇

根据一般的经济理论,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府财政资金用于公路建设的投入有限,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采用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进行公路建设,即通过贷款或其他融资形式获得资金并修建公路,公路建成之后对行驶其上的车辆征收通行费用于还贷,还贷完毕后取消收费,公路继续服务社会。二级收费公路作为收费公路的一种类型,而且是目前国家允许收费的最低技术等级的收费公路,在我国的收费公路发展历史中起到了先锋的作用,但是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是,由于其技术等级较低,因此其经济合理性遭到质疑。典型的观点是,二级公路由于其技术等级低,如果收取通行费就会给过往车辆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并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这种观点成立,则二级收费公路就失去了其经济上存在的合理性。二级公路在收费还贷模式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本文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定量研究。

研究二级公路收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二级公路在整个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更高等级的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对二级收费公路的交通流量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得数据失去可比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选择了一个自身环境相对稳定的案例:安西至敦煌二级收费公路(以下简称安敦公路)作为研究对象。

安西(现称瓜州)至敦煌二级收费公路起于安西县城东北的小苑农场林场,止于敦煌市七里镇西南,全长129公里,全线大部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个别路段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建成于2006年, 并于同年8月开始收费还贷。

安敦公路由于其所处的环境,使得其成为研究二级收费公路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较理想的案例。敦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就交通基础设施而言,拥有民航、铁路和公路三种交通方式,其中民航和铁路主要服务于旅客运输,与公路运输的竞争关系较弱,公路运输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敦煌市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讲是巨大荒漠中的一片绿洲,地处偏远,周边公路网尤其是干线公路网较不发达,只有G215和S314两条干线公路连接周边,其中G215线南北方向分别连接青海和新疆,沿线人口稀少,经济活动较少,S314线及安敦二级收费公路连接酒泉方向,是与外界进行经济联系的主要通道。因此,安敦二级收费公路一方面作为基础设施处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不存在较明显的相互影响,是研究二级收费公路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较理想的案例。

二、数据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本文采用2007年至2014年安敦收费公路管理所的相关数据作为分析的样本数据。其中,被解释变量经济增长水平采用敦煌地区GDP增长率(gdpgrowth)表示;解释变量公路收费额由XX地区实际完成的收费额(receive)表示,通行车辆总数由XX地区过路的车辆数(car)来表示,以上数据来源于甘肃统计年鉴和甘肃省公路管理局统计数据。

为了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原始数据的异方差性,我们对以上数据均对数化处理,当然,对数化处理并不会改变原始数据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协整关系。表1报告了对数化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前文的理论分析已经描述了公路收费额对于经济增长存在的可能的促进关系,为了更直观的反映这一关系,图1给出了两者间的散点图。

图1 经济增长与公路收费额间散点关系图

从散点图可以清晰的看到,经济增长与公路收费额在数量关系间存在着明显的正向关系,随着公路收费额的增加,经济增长水平也在提升。

三、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由于本文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那么原始数据的平稳性将对统计检验的结论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VAR模型的估计,不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偏误。基于此,我们首先对经济增长、公路收费额与过路车辆数三个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进而判断三者的平稳性,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可见,Ln-gdpgrowth、Ln_receive、Ln_car三者均是差分平稳序列,因此,我们可以利用VAR模型了估计三者间的影响关系以及相互间互相作用的动态关系。

四、VAR模型的构建

对于VAR模型的估计,首先也是较为关键的是对模型滞后阶数的有效估计,为了避免单一评价准则带来的偏误,我们综合了AIC准则、BIC准则以及LR统计量报告的结果,最终选取2阶滞后来进行模型设定。通常意义上讲,2年的滞后期也符合公路发展和经济运行的现实状况。经估计后的VAR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对于估计得到的VAR模型依然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以判断三个变量间的稳定关系,经检验,所有特征根的倒数值全部位于单位圆内,也就是说经估计后的VAR模型是平稳的VAR模型。

对于上述估计得出VAR模型的经济意义是显然的,我们可以发现,当期的公路收费额与过路车辆数对当期的经济增长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在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上期的公路收费额与过路车辆数对于当期经济增长依然保持着促进作用,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可见,公路收费额与过路车辆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存在着有益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着一定的持续效应。

VAR模型能够反映出变量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通过估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上期和当期的经济增长,都会促进公路收费额的增加以及过路车辆数的增多,并且这一结论在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

为了更直观的描述三者间的短期关系,图2报告了脉冲响应函数的关系图。

第3篇

[关键词]旅游文化开发;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案例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45-02

1前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旅游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各个地方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与地方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地方经济想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旅游文化的开发。山西省左权县,总体面积2023平方千米,左权县涵盖淳朴的民风、传统民族文化以及峻秀的山川,这些独特、丰富的资源是左权旅游文化的精髓,也是推动左权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2左权旅游文化的类型

21古文化

左权县的历史悠久,涵盖的古文化十分丰富。郭守敬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仪器仪表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以及天文学家,他发明了很多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左权县紫金山书院以及郭守敬观象台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地位,紫金山上不仅有很多美如画的自然景观,还有很多人文古迹,特别是古代科技文化。对于左权县古文化的合理开发,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左权县旅游风景区,增加左权县的旅游收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22军事文化

战国时期,辽阳邑是赵国西部非常重要的一个镇区,即左权县。左权县中的古兵寨与紫金山“三关一院”涵盖了大量的古军事文化,时期,左权县作为太行山抗日的主要革命根据地,很多抗日英雄都牺牲在左权县。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新闻媒体人员血洒左权,是当今世界新闻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左权县中完整保存的高大石头房,是时期白求恩医院的旧址,还有一些墙壁上写满了朝鲜文字,诉说着当年朝鲜的英雄事迹。在军事家的眼里,左权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风水宝地,八路军曾经在左权县驻扎了5年左右,麻田八路军总部的旧址中,彰显着左权、、等民族精英的英勇事迹。左权县涵盖的这些军事文化,对于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应当重视军事文化的开发,将其作为左权旅游文化的标志。

23民俗文化

左权县的民间文化艺术十分浓郁,地方文化独具风味。左权县中的小花戏子、民歌在民间流传的范围较为广泛,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一种富有乡土气息、曲调风格多样的民间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左权县的民众基本上从小就会唱歌、跳舞,如郝玉兰、冀爱芳等左权民间歌手唱遍了山西,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除此之外,一江晚霞剪纸馆、魏建忠曙光钱币博物馆、古婚书馆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左权民俗文化的内容,左权县从来不缺书法、剪纸、集币、绘画、刺绣以及集报等民间艺人。

24影视文化

张艺谋与吴天明共同拍摄的《老井》,拍摄地就是在左权县,这部电影曾经轰动了全世界,2001年左权县玉茭村中的150口枯井才打出水,在回首左权县掘进那一段往事的时候,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份勇敢、执着的精神。

3左权旅游文化主题的开发

现代旅游,是一种高层次享受与文化再创造,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真实体现。旅游文化,实质上就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它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文化主题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整合现代人的内心需求,左权文化具有丰富、独特的内涵,能够有效地满足现代人对于生活的精神追求。

31度假游玩

人们对于自然的崇尚与情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现代人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享受。左权县中,龙泉沟的气候条件非常好,洞、林、水、寺以及山等一系列旅游景观应有尽有,非常适合人们在此度假游玩;人们在左权旅游景观中能够体会到“密林深处有人家,牧羊坡上唱民歌”的浪漫之情,使游客完全融入到左权县旅游文化的氛围中。左权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可以将度假游玩作为主导。

32红色之旅

就目前来看,人们越来越崇尚历史,红色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了解与掌握历史的必然方向。左权县具有的独特历史背景与地理条件,使它涵盖了非常丰富精彩的军事文化内容与故事。左权旅游文化主题开发过程中,可以将红色之旅作为左权旅游文化的主题,借助抗日根据地,能够与黎城、武乡之间达到一个互补效果,加强左权旅游文化主题的鲜明性。

4左权旅游文化开发的营销策略

41营销思路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地方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只有不断地对地方文化进行合理的创新,促进地方文化中的认同进程,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想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文化认同,就必须对文化形象进行合理的营销策划。优秀的文化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不仅能够进行招商引资,还能够吸引大量的旅游产业人才。所以,在对左权旅游文化主题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树立一个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富含地方特色以及积极健康的旅游文化形象。

左权县境内包含了太行山最高山峰孟兴垴,可以将其改名为“左权峰”,在左权旅游文化营销过程中将太行山最高山峰与左权县紧紧联系在一起,将红色之旅作为左权旅游文化中的主题,将度假游玩作为左权旅游文化开发的主导,然后推出相应的旅游文化产品。

首先,将左权县中的民歌作为左权旅游文化产品的形象,对其进行包装,以传承传统民歌曲调为前提,创新左权县人民的生活内容,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在市场中进行宣传,并且重点将左权县中的英雄事迹进行突出,纳入太行山“红色之旅”这一旅游文化主题中,并且与一些发展成熟的旅游景区进行合作,对左权旅游文化产品进行联合销售。

其次,应当兴办文化产业,对一些文化设施进行合理的运作,在左权县中将民间工艺品与收藏品集中在一起,可以在左权县中设立一条民俗文化街,并且还能够借助当地新闻媒体举办相应的民歌大赛或者民歌节等,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左权旅游文化的影响力,还能够对新人进行选拔,充分地对左权县涵盖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挖掘。

最后,应当对现有龙泉沟景区中的景点范围进行扩大,在对旅游文化产品进行设计与生产的过程中,将度假游玩、红色之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左权旅游文化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对左权旅游文化产品进行合理的组合;左权县各个旅游景区还应当设定多经典一票制的收费模式,对各个旅游景区中的收费价格进行统一,然后推向旅游市场,达到旅游文化开发促进消费增长的目标。

42服务行为

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人,左权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规范服务行为非常的重要。左权旅游文化营销服务行为应当充分体现出左权独特的民族风俗,设计与左权文化、景观相协调的服饰,对于不同特色的左权旅游景区,对于各个景点的设计要体现出不同色调与不同风格,使左权旅游景区服务人员的服饰、造型等一系列事项能够协调统一、富有特色,与旅游景点相互融合。同时,左权旅游景区中导游队伍的专业性、服务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左权旅游产品营销与左权旅游文化传播状况,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导游队伍的健全,为了能够确保左权县纯正的民族风俗能够吸引广大的游客,可以在一些特色景区中配置当地人作为向导,使游客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左权旅游文化具有的特色,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左权旅游景区的游客量,扩大左权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左权旅游文化主题开发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实践证明地方旅游文化的有效开发,在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杰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2)

[2]雷清旅游业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推动作用探析――以陕南为例[J].中国商贸,2011(23)

[3]黎翔论旅游开发对从化经济的推动作用[J].成功(教育),2012(16)

第4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7-0043-04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循环经济理念进入我国以来,我国的循环经济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这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还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从宏观角度看,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自然也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从微观角度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每一个循环经济主体企业发展的总和,金融部门支持循环经济就是通过支持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达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因此探索金融如何有效地介入循环经济主体,进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对循环经济产业链及产业链融资的研究

(一)循环经济产业链

1. 对于循环经济产业链概念内涵的界定。杨银涛(2011)总结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首先,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其次,循环经济产业链必须以3R为原则,就是在生产的源头减少物质投入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在产品消费后,废弃物尽可能通过处理重新变为资源。第三,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落实以具体的产业链构建为载体。第四,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产业链式发展为增长途径,促进经济发展。

2.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机理。乔晶(2008)认为,企业是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而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因此,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才是企业需要的。杨雪峰(2008)从价值链角度探讨了循环经济产业链,他认为价值增值空间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存在的价值基础。刘志坚(2007)探讨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耦合机理,认为资源深度利用驱动、生产驱动、利益驱动是循环经济产业链耦合的三个驱动因素。

3. 循环经济主体企业构建产业链的必要性。唐晓兰(2007)指出大型浆纸企业内部有必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首先,企业可以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在产业链上游,通过培育企业林木基地,既能保证原料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减轻森林资源的生产压力;在产业链下游,开展适当的业务,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中剩余的高质量浆渣生产成纸箱和纸板等产品,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其次,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树皮、木屑、污泥作为锅炉燃料,为生产提供能源。最后,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在排出的工业废水废气中提取有用化学物质,重新合成生产所需的化工产品。在企业层面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闭环流动,把生产链条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产业链融资的相关研究

1. 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的内涵。循环经济的发展一般分为研发阶段、技术转化阶段、科技成果企业化、商品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循环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金融支持的要求是不同的。在研究开发阶段,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多以政府资助的方式投入资金。在由理论成果向技术转化的阶段,资金需求量较大,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远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综合政府开发资金、企业研究开发资金和个人投资。在科技成果企业化和商品化的阶段,由于蕴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而且资金需求量更大,所以往往以风险投资方式为主。在产业化中后期和生产经营规模化阶段,对于金融支持的依赖性更强,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包括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证券融资及商业信贷等方式。

2. 产业链融资密切了金融与循环经济主体的关系,提升了循环经济与金融结合的层次。从某种意义上讲,产业链融资对循环经济内部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围绕链条上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基于价值链的密切联系,使银行资金在可控风险之内流入产业链条并使其持续稳定运转。从表象来看,产业链融资发展最大的受益者是银行和核心企业,但对于循环经济这个大的范畴来讲,只有银行与循环经济内部企业的良性互动才能确保其快速稳步发展。因此,产业链融资产生的积极因素是从微观向宏观传递的,其意义在于提升了银行与循环经济内部企业的合作层次,对循环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泉林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及产业链融资

(一)泉林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

2000年,泉林集团年制浆生产能力仅有5万吨,但每日外排废水就达5万立方,COD高达450mg/L,被环保部门列入关停“黑名单”,年产由5万吨下降到1万吨,并面临全部关停的危机。2003年下半年,国家实施经济宏观调控、紧缩信贷资金,直接影响了造纸业这种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的投融资和资金的回笼,最大的影响体现在流通资金与项目建设资金上。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造成企业财务费用增加,产品间接成本大幅上涨,压缩了产品的利润空间。此外,贷款难度加大,造成在建项目进展缓慢,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面对种种困难,泉林集团决定引入循环经济技术,依靠政府拨款等措施,先后投入资金5亿多元,以环保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自主研发了十多项环保治理专利技术,建起了中水深度处理、白水回收、黑液处理等多系统配套废水综合处理工程,不仅在造纸废水的处理上提前达到山东省2010年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制浆黑液提取木质素制造绿色肥料,废水处理净化后,回流生产与灌溉自有原料林竹基地,成材后的原料林竹用于制浆造纸。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了包括浆纸工业基地、生态林竹基地、水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绿色肥料基地和无菌复合软包装基地等五大经济实体,在产业链条的各个“节点”上,通过不同规模的科研项目促生了相关的企业群体。

泉林集团产业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产业链以“内部化”为目标。在泉林集团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上,所有的企业都是围绕泉林集团的核心——浆纸一体化而发展的,虽然每个节点的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企业,但都是子公司,其产业链内部化特征明显。二是泉林集团产业链的构建是以系统效益最大化为前提。泉林集团的产业链属于多产业高度关联行业,以林业、物流、能源供应、环保企业、化工企业等产业群,通过物质流动形成多条产业链。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仅考虑了浆纸企业本身资源循环,更重要的是横向提升了整个产业体系的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规模效应。

(二)泉林集团产业链融资的主要方式

从银行与泉林集团合作方式看,实现产业链融资主要有两种模式。

1. “一对多”模式。这种融资模式是银行通过考察企业产业链,审查整条产业链的业务往来及交易状况,充分掌握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之后,针对其上下游的不同企业和项目等多个目标实行信贷介入。如农业银行高唐支行在泉林集团循环经济发展中,注重对整个产业链流程的支持,从农民的农作物生产,到泉林的秸秆收储、运输,以及造纸、有机肥的生产销售都进行了全方位的信贷支持。目前农业银行依托该产业链发放的贷款达到13亿元。

2.“多对一”模式。该模式是指多家银行对循环经济主体产业链上的一家企业或一个项目的银团贷款支持。如泉林集团2012年立项的年处理15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进入了建设实施阶段。国家开发银行经过考察,决定发放40亿元的固定资产项目贷款,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长期资金需求。由于有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的保证,因此该项目很容易地获得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授信,为项目投产后的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了保证。“多对一”模式对企业的重点项目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

在产业链融资模式的基础上,银行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贷品种。泉林集团贷款包括流动资金贷款,还有逐笔申请、逐笔审贷的周转贷款,以及在银行规定时间及限额内随借、随用、随还的循环贷款。产业链融资为泉林集团在金融部门开通了“绿色通道”,保证了该公司各项业务的快速办理。

(三)泉林集团产业链融资的成效

1. 企业获得了发展循环经济必需的资金支持。从企业开始引入循环经济技术起,到目前企业在循环经济上所耗费的研发、建设等费用大部分来自于产业链融资的商业银行贷款。产业链融资给予了泉林集团发展循环经济充足的资金。如果没有银行的贷款,企业自身的盈利无法满足发展循环经济庞大的研发和建设费用。以泉林集团产业链发展为脉络,可以清楚地表明产业链融资在泉林集团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6年5月,“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2006年12月,“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通过国家开发银行总行贷款委员会的审查,这不仅解决了项目建设所需的17.6亿元资金问题,而且得到了政府贷款平台的支持和其他股份制银行的积极跟进,2007年仅工商银行就为泉林集团新增贷款16亿元,泉林原材料供应的产业链进一步得到加强。2011年,15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立项,2012年获得国家环保部、发改委立项批复,项目总投资规模106亿元,拟申请银行贷款79.54亿元,其中申请银团贷款59.54亿元,设备融资租赁20亿元。截至2012年末,泉林集团贷款余额达到40亿元,开出银行承兑汇票6亿元,国际信用证5000万美元,保理业务4.7亿元。

2. 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产业链融资助推企业走向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泉林集团的总资产已达93.7亿元,年生产能力机制纸70万吨,精制浆40万吨,有机肥料40万吨,食品医疗包装盒24亿只。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93.9亿元,利税11.34亿元,其中上交税金3.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4.9%、12.5%、8.8%。泉林集团在生产能力逐年上升的同时,日平均排水量仅3.5万立方米,化学需氧量稳定在60毫克/升,悬浮物为30毫克/升,达到了山东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化学需氧量≤100毫克/升、悬浮物≤70毫克/升的要求。泉林集团的发展也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已经建起了周边遍及河北、江苏、河南、安徽等省的原料收购站,原料收购网络从原来20公里范围的收购半径辐射到周边600公里的范围。2010年,泉林集团草浆年生产30万吨,年可消耗麦草等农作物秸秆约75万吨,以每吨550元计算,可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民带来4亿多元的经济效益。与秸秆燃烧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0万吨;与秸秆自然弃置相比,每年可减少堆放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排放260万吨;与国家有关标准相比,节水4000万吨,减排化学需氧量3200吨。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融资的有效性分析

(一)循环经济特有的稳固的内部化产业链,契合银行信贷规则

当前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一般都是大型企业,其规模化发展往往将企业间的产业链内部化,这样就形成了更加稳固的产业链。这种产业链不仅仅是废物流动所形成的,它还包含产品生命全周期过程的横向拓展。由于产业链的内部化和同一产品生命周期的拓展,银行较容易获得循环经济产业链上所有的企业状况(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利于银行分析链条上目标企业的应收、应付账款等信息资料,或分析产业链条上重点项目的发展前景等,使银行从静态看待企业财务状况转变为通过客户管理、业务分析等系统,审查链条上核心企业与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综合信息,在贷款效益和风险控制上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精准的信息,增强信息的透明度,降低银行的融资风险。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多阶段性特征,决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手段

由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多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循环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金融支持的要求是不同的。前期由于蕴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虽然资金需求量大,但需要以企业自有资金和政策性资金为主;在产业化中后期,生产经营达到规模化阶段,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对商业性信贷资金的吸引力增强。例如本案例中泉林集团开始引入循环经济技术,依靠的是政府拨款等措施,先后投入资金5亿元。在资金耗用量大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方面,是由负有政策性支持任务的国家开发银行首先给予的大额贷款。在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产业化后期,银行部门逐步介入,基于对产业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通过审查整条产业链,为循环经济产业内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融资格局

从银行角度来说,产业链融资模式既实现了对企业的个性化增值服务,又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银行和企业点对点的服务模式。银行可以通过自身对循环经济行业的宏观把握能力、信息掌控优势以及风险控制手段帮助产业链上企业改善经营并巩固产业链建设。从企业角度来说,银行纵向切入产业链,使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以不同方式获得资金,明确了资金的使用目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了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也确保了资金有序、顺畅地流入整个产业链,促进循环经济同步稳定发展。

(四)产业链融资利于银行信贷突破地域界线

以泉林集团为例,其根据产业化链条延伸的需要,在聊城、德州以及辽宁省等地投资建设原料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因此与其有业务往来的银行就会存在大量异地业务,而异地金融风险难以控制一直是银行开展异地业务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银行对企业的资金供给行为。产业链融资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由于异地企业属于本地企业的产业链关联企业,银行可以从信息角度控制风险,并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在异地的开拓,进而为循环经济发展引入外地投资开辟新途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融资模式将产业链上的诸多“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结合产业发展特性和企业自身特点,通过综合评测和融资方案的设计,既解决了链条供血不足的问题,又激活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有效解决了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资金问题,为当前循环经济主体企业解决融资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郭文才,薛绯.论金融支持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2008,(2).

[2]中国人民银行七台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发展循环经济金融支持模式的研究[J].金融参考,2008.

[3]李宾.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8.

[4]李睿,徐灵通.循环经济产业链研究相关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

第5篇

关键词:中部地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湖南省长沙县

党的十强调,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独特的示范作用。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落脚点是在中部县域,重点、难点在中部县域,必须根据中部县域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等发展要素,转变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推进中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中部县域自主创新力度,发展低碳经济,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本文试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就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一理性的梳理。

一、湖南省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

1、湖南省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湖南省长沙县自古为三湘“首善之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县”、“最具幸福感县城”等荣誉称号。2011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排名中,分别位居第18位和17位,均列中部第一。人均GDP8035元,城镇化率51.99%,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见下表。

中部地区各省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与长沙县对比一览表

中部地区

省份 平均县域人口

(万人) 平均县域GDP

(亿元) 平均县域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山西省 25.93 68.93 4.22

河南省 66.74 174.90 6.03

湖北省 57.02 125.33 5.37

安徽省 80.30 119.21 7.28

江西省 43.66 82.48 6.28

湖南省 58.36 128.98 4.91

长沙县 80.38 789.90 96.90

2、湖南省长沙县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过程

改革开放前,湖南省长沙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农业县,经济发展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对外封闭,经济体制单一,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停留在温饱阶段。到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仅2亿余元,工业总产值为6800多万元,财政收入只有1919万元,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为51:32: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27元和143元。1978年,党的的召开,拉开了长沙县改革开放的序幕,经济发展方式开始由粗放经营逐步向集约经营转变。

一是实现由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转变。199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0:42:18,以工业为主的二产业首次超过一产业,并在三次产业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2011年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5:73.2:20.3,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70%,约有70%的财政收入和农民新增收入来自于工业。

二是实现分散化向集约化、集群化的转变。湖南省长沙县90%的企业都集中在“一区六园”,95%的工业产值来源于“一区六园”,并逐步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及家电三大支柱产业和食品饮料、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印刷包装等主导产业。

三是经济增长逐步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建立了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1家,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3%。节能降耗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

二、湖南省长沙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促进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系统问题,湖南省长沙县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等发展要素,转变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推进中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中部县域自主创新力度,发展低碳经济,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1、建设生态文明的两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湖南省长沙县效率优先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业已面临资源瓶颈等诸多深层次因素的挑战,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能源、重要原材料短缺矛盾及国家对土地利用、能源节约、二氧化碳以及污染物排放更高要求使发展压力增大,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成为一个紧迫的重大课题。县域绿色发展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涉及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关工作,包含绿色经济、生态保护、宜居环境、两型社会、低碳经济等内容,需要增强分析经济发展的成绩与代价、产出与投入和节能减排等工作能力,加强技术进步和统筹发展等工作手段。

一是注重规划,制定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城镇规划等,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主动选择污染少的合适项目,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中集聚集约效应;二是注重功能区建设,将县域划分不同功能区,统筹发展,积极推进两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拓展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三是注重城乡统筹,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农村地区分散型农户及乡村学校污水处理工程、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及其清运系统工程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四是注重环境生态建设,加强“两河”流域林地、湿地保护力度,建设浏阳河、捞刀河风光带,加快推进绿色市政建设,创造低碳出行条件。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就是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使县域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第三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湖南省长沙县二产业比重过高,三产业比重偏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仍然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要打好“转换牌”,着力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借鉴工业组织形式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推进组织创新,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提高产业化水平。二在现有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可持续节能环保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形成“高端产业自主化,关键部位自产化,产业布局集群化”的良性发展格局。三要把发展“生产业”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铁经济、空港经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会展业、金融保险、工业设计等生产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意经济等都市型经济业态;进一步提升房地产、社区服务、农村服务等生活业发展水平,推进商贸服务、休闲旅游、房产装修、汽车服务等生活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3、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从总体上看,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的状况和严重依赖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严重依赖引进技术,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提高原自主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是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催生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的支撑。湖南省长沙县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必须在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

要进一步增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理念,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上来,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体制和环境。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和支持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要构建以技术为中心的集成创新体系,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加快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骨干企业。在重点支持梅花新能源汽车、远大集团、顶立科技、众兴新材、瑞翔新材料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做大优势,突出特色,树立自主创新发展的理念,着力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要促进技术要素与自然资源要素、人力资源要素、资本要素的有机结合,集中力量开发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为特色产业的发育和成长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迟福林.“十二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与重点[J].新华文摘2011.3

[2]姚永康.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研究.[M].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12.

[3]浅谈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河北博才网.2013.10.8.

作者简介:

罗勇(1973―),男,江西吉安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主要从事县域经济研究。

第6篇

海岸带是指以海岸线为分界分别向陆地和海洋延伸15公里的狭长地带。由于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海岸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最繁华、人口最稠密和科技最发达的区块。据不完全统计,全球60%的人口分布于海岸线60公里以内的陆地上,70%以上的百万人口城市坐落于海岸带之上,并且全球人口不断向海岸带集聚的趋势有增无减,预计到2020年超过75%的人口将集中于各国和地区的海岸带。在我国,5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大中城市分布于海岸带地区,海岸带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陆海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国内对海岸带的研究仅散见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部分交叉领域,对海岸带经济及其发展战略的研究则更为稀少和滞后。值得庆幸的是,本书对填补海岸带经济研究空白进行了有益尝试,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从结构安排看,本书共八个章节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

前半部分集中研究了海岸带产业成长的内生机理和增长机制问题。主要是探讨了海岸带产业成长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要素空间集聚、区域市场一体化、知识资本的积累以及产业政策的激励等。作者指出,流通效率在海岸带要素集聚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海岸带吸引要素流入的最重要优势是它能够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空间效率。海岸带产业成长的必要前提是区域统一市场的建立,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要素和产品市场,海岸带狭小地区限制的劣势将充分暴露,其依据自身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创造的内生增长态势将难以为继。此外,海岸带产业的空间演进路径和治理结构也是其成长内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作者创造性地将海岸带产业空间演进路径归纳为两大方向:内部深化和外部延伸。其中,内部深化是指海岸带内部空间结构的自我优化和提升,其根本途径是实现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协调增进;外部延伸是指海岸带在内部容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向海洋和陆地扩张,这种陆海一体化模式的海岸带产业空间演进路径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后半部分着重研究了海岸带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主要包括海岸带经济发展的总体路径及其战略安排、海岸带区域协调发展、海岸带城市嵌入全球城市网络、海洋产业发展及海岸带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等问题。就总体路径而言,作者认为海岸带地区首先要认清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以此为前提明确可选择的主导产业,并设计出符合实际的主导产业发展道路。作者提出的海岸带经济发展的“四高”战略,即以高附加值的临港工业发展出口贸易、以高产业关联的综合服务业连接陆海经济、以高密度经济的产业功能区带动城镇化经济和以高知识含量的创新载体推动高度化的区域经济,这对海岸带地区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但具体问题显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找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当前,全球生产和贸易体系是以全球化的城市网络为空间载体的,嵌入全球城市网络是一个海岸带城市融入全球生产和贸易体系的前提条件。基于此本书作者突出强调海岸带城市嵌入全球城市网络的重要性,而且认为不仅要使海岸带城市嵌入全球城市网络,还要努力将其打造成全球城市网络的枢纽和关键节点。

纵观全书,作者理论概况和实证验证了海岸带产业成长的内在机理,充分运用新经济地理、内生增长理论等主流分析工具,深入挖掘了海岸带产业成长构成要素的运动规律,总结出海岸带产业必须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必须同时强调内部深化和外部延伸的“两效并进、双向互动”的发展机制。本书关于海岸带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内容,展示了作者对海岸带发展战略突出的认识高度,特别是作者提出的海岸带城市嵌入全球城市网络的命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本书作者还考虑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强调产权配置的关键作用,这无疑丰富了海岸带资源管理有关理论。当然,本书对海岸带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仍有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缺少海岸带产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追踪,难免略有缺憾。

第7篇

——某某镇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成功案例纪实

某某镇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本镇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摒弃原有经营体制的弊端,科学决策,推进镇属企业——**林场的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盘活资源,优化管理,扭转了该林场长期以来经营亏损局面,为本镇财政增收注入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某某镇**林场基本情况:

某某镇位于粤北山区**县的东南部,区域面积300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8.78万亩,耕地面积18641亩,是个典型的山多田少的农业大镇。由于该镇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多年以来,镇级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因此,该镇也是**县的贫困山区镇之一。该镇现有镇属企业**林场,是早在80年代初还是公社化时期原属**、**、某某三个公社共同兴办的公社林场,后来在1977年某某公社从**公社分出之后,该林场按照属地管理和受益的原则,归回某某镇管理和所有。该林场位于**县九连山下的某某镇,建办时的管辖面积28000亩,其中划入山态林面积11000亩,主要造林品种有伐叶林、速生林、桉树、松杉木等,森林绿化率达90%以上。林场原有职工14人,负责林场日常的管理和保护,林场职工工资待遇与镇政府聘请职工同等待遇。多年来,由于林场经营管理方式的滞后及体制的不尽完善,再加上非法盗砍盗伐的现象较为猖獗,国有集体资源流失现象严峻,造成林场经营多年来都是入不敷出,不但没能给镇政府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使镇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年年亏损,每年都需要垫付10多万元的工资和办公费用,且经常诱发因山林权益问题而产生的各类群众性矛盾纠纷,镇党委、政府疲于应付,已成为阻碍某某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对**林场进行经营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改革,引进外资承包经营,才能有效地发挥林场效益,增加镇级财政收入,并能妥善解决林场职工的生活保障等问题。

二、林场经营转制主要做法:

因**林场建办年代久远,林场范围内的山林权属涉及到某某镇**等村及**镇、**镇,因此要理顺好各方关系,确保林场转制顺利进行,需要充分的调查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落实解决。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组织领导,专人负责抓落实。经过镇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专门成立处置**林场转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亲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主管林业的副镇长任副组长,从经济发展办、企业办、农工商公司、林业办、司法所、维稳办、派出所、林业站、林业派出所等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成员,并领导小组下设招商组、调查摸底组、宣传组、调解协调组,分工协作,集中精力,做好林场转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深入调查摸底,掌握林场各方面信息,为顺利进行转制,且不损害到人民群众利益提供保障。调查组深入到涉及到林场山林权益的有关村和镇进行调查摸底,并要求林业部门提供详尽的林场建场的历史记录,掌握全面的材料信息,为接下来进行转制时确保有关村、镇、经济社、山主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加强宣传教育,做好群众的思想解释工作。这次林场转制是迫在眉睫,大势所趋,只有通过转制,林场才有出路,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宣传组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群众中去,正面接触群众,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明确这次林场进行转制的紧迫性,并使广大群众理解林场转制并不是卖掉林场,而是进行经营权的承包,林场的所有权仍属某某镇,山权仍属各山主所有。如果不进行转制,林场将继续亏损,难于维持下去,并且各山主自林场建办以来也从未得到过实惠。通过做好宣传教育,广大群众普遍理解镇党委、政府的行为决策是正确的,是有利于林场长远发展的,有利于广大百姓的,能使广大山主得到实惠的。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资承包经营林场。为促使林场转制工作顺利进行,关键在于要有外商老板前来投资承包经营。因此,镇招商组由党委书记亲自带队,通过多方渠道加以宣传推介,最终争取到一名外商前来我镇进行考察,并很快签定了投资意向。接着在镇委、镇府妥善处理好转制前的各种问题后,顺利与该外商签订了经营承包合同。

5、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转制工作民主决策。镇委、镇府对凡是涉及到政府重大事项都坚持尊重民主,实行民主、科学决策,确保重大事项决策的正确高效。对这次林场转制问题,镇委、镇府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进行集中研讨,认真分析,最终拿出可行性的工作方案。同时,我们就林场转制问题还广泛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并及时通报转制工作的进展,真正做到了集思广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6、坚持发展和稳定并重原则,积极化解因转制问题而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转制工作平稳过渡。这次林场转制因牵涉到村、经济社、兄弟镇、各山主、林场职工等各方面关系,在所难免地容易引发有关村、经济社、有关镇就转制后利益分成问题、林场转制后职工何去何从及生活保障等问题,若处理不好将阻挠转制的顺利进行,并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为此,我们安排调解协调组一要认真做好各方面的解释工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二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坚持在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确保转制后涉及到镇、村、社、户四方面的利益分成合理合法;三要讲究方法,妥善解决好转制后职工的安置问题,要根据职工们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职工管理若干规定,到退休年龄的就落实其办理社保退休手续,未到退休年龄且仍想继续在林场工作的,积极与承包商协商,在承包商招聘工人时尽量优先满足原林场职工,不想再在林场工作的,按照企业职工辞退的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金;四是对于一些借机进行煽动破坏阻挠转制工作,意图达到不正当利益的人和事,要依法依规给予严厉打击。

三、林场转制取得效果:

**林场转制工作从2006年底开始着手进行,到2007年5月份顺利完成。通过转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扭转了林场长期亏损的局面,使镇、村、社、户四方得到了实惠,使原林场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减少了因山林争议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遏制了滥砍滥盗林木资源的现象,维护了我镇生态平衡。转制前的2006年底,我镇的镇级财政收入为195万元,到转制后第一年即2007年底,实现镇级财政收入265万元,其中转制收益20万元。官桥、新溪等村及有关经济社、山主每年可从转制利润分成中得到固定的经济收入。转制后,因山权争议、砍伐林木争利引发的矛盾纠纷明显下降,群众上访逐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