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业经济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09 10:54:25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经济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业经济重要性

第1篇

2003年以来,果洛州按照国家在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抓好天然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予以了高度认识和重视。在这一形势下,发展生态效益畜牧业以及以旅游为主的特色经济,被各级政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与其相比,工业经济因基础薄弱、市场竞争能力差、发展难度大等原因,整体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2006年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玛沁县建成投产,果洛州工业经济出现了强势增长态势。工业生产所表现出的强势增长对推动全州工业能否起到积极作用,如何透过表象深入认识工业发展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对此,本文结合果洛州工业统计数据对全州工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作一分析和思考。

一、工业经济的历史发展情况

果洛州现代工业起始于建政后,本着为机关建设服务、为牧业生产服务和群众生活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的原则下起步的。在此之后,各级党委政府逐步认识到地区所蕴含的丰富矿产和畜土特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努力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但纵观全州工业发展的历程,由于工业发展容易受体制、机制以及市场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发展之路。工业发展的稳步攀升时期(1958年-1998年)。建政后,果洛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煤碳采挖、黄金开采、采盐业、乳制品和皮革加工制造、火力和水利发电、建材业、印刷业、自来水生产等为主的工业体系。这一时期工业生产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工业生产、产品销售、资金运转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都能够得到一定保证,促使工业企业数量增加、生产规模和工业产值逐年增长,是果洛州工业经济发展较好的历史时期。1998年全州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19万元,比1958年增长518倍,比1978年增长6.34倍,比1990年增长8.52%。1998年,全州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37个,比1958年增加32个,比1978年增加12个。全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9.6万元,比1978年增长21倍,比1980年增长14倍。工业生产下滑时期(1999年-2006年)。1998年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于果洛州工业粗放式发展方式很难在短时期内转变,致使经营者管理水平低、设备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能力差,以及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影响工业发展的各种深层次问题凸显出来,全州工业经济出现了持续走低现象。针对这一不利情况,自治州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突破,积极进行了股份制、租赁、破产、重组等形式的企业改制工作,但从总体来看,改制方法单一,改革成效不显著,主要是对负债亏损严重的企业实行了破产,而在如何通过资产重组,盘活资产,提高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建立骨干型企业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扭转工业生产下滑的趋势。1999年,全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58.8万元,比上年下降39.57%。2006年完成1473.1万元,比1998年下降71.82%。工业生产强势增长时期。2006年后,随着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生产,全州工业出现了强势增长的势头。2008年,全州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0768.40万元,比2006年增长14.49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9698.30万元,增长39.17倍。规模以上工业中,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增加值19247.4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71%,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2.68%。

二、近年来工业发展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业企业数锐减,工业增加值增长。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生产后,全州工业经济呈现出增加值增长,企业数减少的明显特征。2007年、2008年,工业增长速度分别为5.16倍、1.50倍,工业发展呈现出一个持续高幅增长的态势。但从企业数来看,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年全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14家。2008年13家,比历史上企业数最多1998年的37家减少了24家。这说明全州工业增加值虽然增长,但工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却在降低,全州工业的增长主要依靠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拉动。2、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成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为扭转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工业经济发展不利的局面。果洛州在加大国有企业改制的同时,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制定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了个体私营工业发展,使其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在促进工业经济整体形势好转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2年,全州以个体私营工业为主的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42.99%,2004年为52.13%,2006年为63.42%。2006年后,规模以下工业在整个工业中比重大幅度降低,主要是青海省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比重过高所致。2007年,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10.07%,2008年为5.15%。比重虽有所降低,但总量仍呈增长态势。2008年,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70.1万元,比2007年增长28.74%,比2002年增长44.73%。以个体私营工业为主的规模以下工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因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层次单一,主要以门窗、日用品简单制造和汽车、摩托车修理、建材制造业等为主,不具备技术密集性和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因此劳动生产率低,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中间物耗大,增加值率小,抑制了全州工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工业增长对GDP和地方财政的贡献增强。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果洛州紧紧把握历史机遇,充分用足用好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项目投资建设取得了空前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一度成为全州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最有力的拉动因素。但在2006年后,随着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工业增加值高幅度增长,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一改以往GDP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局面。2008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1%。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83.69%,拉动经济增长10.9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62.64%,拉动经济增长8.21个百分点;工业对GDP贡献率提高的同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显著增强。从全州地方财政收入看,2000年,全州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3016万元。此后工业生产持续走低,税源锐减,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2006年,全州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37万元,比2000年下降35.78%。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生产后,工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增强,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了高幅增长。2008年,全州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41万元,比2006年增长1.14倍。4、工业生产能耗上升带动GDP能耗增加。以矿产开采为主的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使工业呈强势增长态势的同时,也使工业增加值能耗增加。2008年果洛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888吨标准煤/万元。在青南三州中,低于黄南州的0.5412吨标准煤/万元,高于玉树州的0.1274吨标准煤/万元。工业能耗带动了GDP能耗上升。2008年果洛州单位GDP能耗为0.8639吨标准煤/万元,在青南三州中,低于黄南州的0.9417吨标准煤/万元,高于玉树州的0.4694吨标准煤/万元。5、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工业整体效益提高。2008年,全州工业企业13家。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家,非金属矿采选业1家,屠宰及肉类加工业2家,砖瓦为主的建筑材料制造业1家,电力和水的生产供应业8家。可见,全州为数不多的企业中仍以服务于居民电、水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企业占绝对比重,而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仅为2家。果洛州作为一个以畜牧业为传统优势资源的地区,缺少了畜产品加工企业,就使畜牧业基础产业与工业之间形不成有效链接,难以使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所以,不合理的工业结构必然导致工业生产整体水平低、规模小、效益差等问题。

三、工业发展的远景分析

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以来,果洛州工业出现了强势增长。但是由于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企业数量少、底子薄、以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龙头型企业缺乏,全州工业整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当前,以铜矿开采为主的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州工业的重要支柱企业,在工业经济增长、地区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铜矿开采企业与全州最基础的畜牧业资源之间形不成相互带动的关系,工业增加值大幅度增长带动不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就矿藏资源开发来看,见效快,短期收益高,但也造成环境的污染。果洛州生态现状和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忽视了环境保护,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导致的是得不偿失的结果,矿产资源开发中必须要处理好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矿采资源开发是全州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但不一定是最适合果洛牧区发展的产业,单纯依靠矿产资源开发是无法持久稳定的推动果洛州工业和整体经济发展的。果洛州工业若持续目前状况,在无其它工业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随着铜矿资源开发,品位下降,资源枯竭,以铜矿开采支撑工业发展的格局就会打破,工业经济将会出现由增到降的转变,工业对地区经济、对财政的贡献能力也将会弱化,从以上方面讲,全州工业的远景并不十分看好。

四、工业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在国家全面实施三江源总体规划,生态建设与保护成为三江源地区主旋律的新形势下,是应该忽视果洛牧区工业的发展,还是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好民族工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将直接影响着全州经济总体水平能否快速的提高,影响着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能否顺利的推进。

(一)深入认识发展牧区工业是推进畜牧业经济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工作。从2003年果洛州实施生态移民和退牧还草工程以来,全州有2702户移民从世居的草场搬迁到了县、乡附近的移民新区,但搬迁群众只占全州牧民总人数的9%,绝大多数牧民仍留居草场从事畜牧业,说明畜牧业始终是全州牧民群众赖以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其基础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提高畜牧业发展效益是促进牧区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的根本所在。畜牧业效益的提高一方面要强化畜牧业发展措施,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应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作为畜牧经济的根本目标。因此,在深入贯彻落实三江源保护政策,大力推进三江源生态综合治理的新形势下,应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举的方针,既要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又要重视工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发挥工业经济在提升产业结构,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提高工业发展能力是扎实搞好移民后续产业的必然要求。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后,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各地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多方面措施在引导移民群众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总体来看,受牧区群众文化素质低、传统观念掣肘和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就业渠道窄等因素的制约,移民群众后续产业实质性进展不大,在此情况下,各方面提出了争取国家三江源补偿机制,以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的思路。但要从根本上推进牧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使世居草场的牧区群众改变传统观念,融入现代社会文明和历史发展的潮流,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活动当中。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可以为移民群众从事各种社会生产活动创造机会和场所,促进各方面的转变和进步。另外,从移民后续产业来看,它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系统性、社会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需要各方面有利因素的逐步培养和形成,更需要提供包括工业在内的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所以,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通过发挥工业在产业链上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发展移民后续产业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同时也可多层次、多方位,直接或间接的拓宽群众就业增收的门路,为深入实施移民后续产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对促进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后,果洛州地方财政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说明良好的工业发展形势对增强地区经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果洛州经济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政策性支持和大量的资金投入。2008年,果洛州财政支出12.11亿元,而地方财政收入仅占财政总支出的3.42%。因此,在继续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提高发展效益,提高工业经济的产业带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地区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五、把握方向,准确定位,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在全面推进三江源总体规划的新形势下,要不要发展民族工业不仅不是可以忽视的事情,更需要各方面的高度认识和关注。但是,果洛牧区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治理的核心区,作为生态脆弱地区,要发展工业必须应切合实际,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科学准确的定位,深入研究果洛州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子和发展模式。

(一)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不破坏生态为底线。国家在“三江源”地区实施天然草原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是从全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出发,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果洛牧区作为一个生态脆弱地区,加大生态治理,遏止草场退化、生态恶化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因此,包括工业的各项建设中首先应把坚持国家生态建设保护的方针政策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把不破坏生态环境作为各项建设的底线。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应认真探讨果洛州工业的发展路子。就果洛州经济发展来看,特殊的地域环境决定畜牧业始终是地区的主导经济,发展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带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全州经济最根本的发展之路。因此,发展以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理应作为是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畜产品精深加工既可以最有效的发挥基础产业的优势,同时相比矿藏资源采挖等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果洛州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畜牧业基础产业,以畜牧业基础产业为依托,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既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工业赖以发展的产业基础和根本保证。针对全州畜产品加工企业仅为玛沁县和甘德县肉联厂两家的实际,应把尽快培育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引领本州市场的龙头企业作为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建立与牧民群众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龙头带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带牧户的产业化体系。在按照这一思路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努力提高畜牧业基础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目前的果洛州畜牧业仍延续着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畜牧业整体效益低下,不仅影响到了畜牧业自身发展水平,同时也对延长产业链,发展加工和畜产品贸易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前,在全面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情况下,如何来巩固畜牧业基础地位,关键是要打破靠天养畜的传统发展模式,牢固树立发展生态畜牧业、效益畜牧业的思想,通过畜种串换改良,优化畜种、畜群结构,提高牲畜的个体生产能力,提高出栏、出售加快畜群周转以及加大科技投入等,使畜牧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有所显著提高,以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畜产品的加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全州工业自我发展能力低的问题。果洛州由于人才、经验、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缺乏,依靠招商引资,引进有利于果洛州工业发展的各种要素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下大的决心制定优惠政策,在近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内,从减免税费,争取信贷资金等方面为招商引资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外部投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从而真正形成几个发展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生产骨干企业。三是充分认识果洛州畜牧业资源的优势,在提高畜产品加工销售上下功夫。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畜牧业具有纯天然、无污然和高原绿色畜牧业独天得厚的优势,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建立在这一优势上的畜产品加工销售行业也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提高精深加工和包装基础上,尝试性的通过打通内地市场,提高果洛州畜产品性价比,以高于普通畜产品几倍的价格在内地销售,以高原畜产品独有的优势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具有可行性。

(三)结合生态保护与治理,发展中藏药生产加工业。三江源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主要有冬虫夏草、红景天、切莲、大黄、藏茵陈、羌活等植物性药用中藏药资源。随着高效、无副作用的中藏药制品的社会需求量持续增长,为发展中藏药生产业创造了条件。2001年建于果洛州大武镇的青海格萨尔王制药厂,使果洛的中藏药加工生产业步入了正规化生产。但目前来看,中藏药生产业的社会影响力、生产规模、整体效益还有待于提高。全州应从实际出发,在国家有关政策引导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发展新型中藏药生产加工业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进一步扩大中藏药生产的规模、影响力和生产能力,努力使中藏药生产成为果洛牧区工业经济的一大重要支柱产业。中藏药生产离不开中藏药材资源种植基地的培育,在这一方面,应结合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实施,利用好黑土滩土地,采取适合的种植方式开展大黄等中藏药材种植,为中藏药材培育生产基地的同时,起到恢复生态环境的作用,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四)开发利用好水能资源。果洛州境内湖泊众多、河流纵横,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较大,水利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水电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做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项目,以达日河、格曲河、柯曲河以及黄河等河流为重点,加大黄河流域及其主要支流上的水能资源开发力度,尽快建成梯级电站。对已争取立项的项目做好落实和开工建设工作。同时,应积极推进现有电网延绅,努力使现有电网东西贯通,南北展开,扩大电网覆盖面,为今后实现电力联网并网,有效发挥水电经济的效益创造条件。

第2篇

关键词 企业发展;外事工作;企业经济;重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企业的外事工作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接入点也是推动企业良好国际形象形成的立足点,做好企业外事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拓展海外发展空间提升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处理好企业的融资洽谈和商品输出,加强国际间企业合作,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进步。本文即是针对企业外事工作在企业经济中的重要性进行的论述。

一、企业外事工作的含义

企业的外事工作指的是企业对国外工作的计划管理、协调指导、外籍访团的接待及出国访问等工作,泛指企业对国外事务的交流活动。包含企业在对外合作项目中的组织和管理,企业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工作的筹划和执行,外籍来访团的组织和接待,企业在涉外活动中的专业翻译以及出国管理等在内的五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企业外事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企业的对外招标竞标,出国滑动的联络安排,国外意外事件的防范、处理,国外来访团体的接待,对外文件的翻译等一切对外交流活动。

二、企业外事工作对加快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立足,就要加快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壮大企业实力。做好企业的外事工作能够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设备,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实现有效的技术交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对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中国的国际化战略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以陕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先后对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相关厂家进行考察,引进了天然气长输管线数据监控和采集智能化系统、脱硫、空冷的减速机热工电气等设备,为天然气公司长输管线的以及清水川电厂的建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引进法国雅高、英国洲际饭店管理集团分别为国企老饭店和长期闲置的大楼进行装修改造和委托管理,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陕煤地质公司与澳大利亚的公司合作勘探开采澳大利亚矿产,输出我们的技术,争取了国外的资源。

(一)外事工作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企业生产力

二十一世纪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迅速增长,企业进行国际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是促进科技进步的有效方法[1]。企业的外事工作能够在国际企业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自身的技术进步,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我国企业生产的硬件设施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过程中,从设备引进项目开始的国外设备信息考察,外籍来访人员接待,技术引进的涉外谈判、资料翻译以及设备引进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等工作都是企业外事部门的工作范围,企业的外事工作在企业技术交流,设备引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外事工作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壮大企业实力

从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成立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信息和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广阔市场。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产品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企业的外事部门负责的海外市场的调研,风土人情的考察以及企业产品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需要份额等涉外活动,为我国企业的产品走国门,投入广阔的海外市场寻找机会、创造有利条件。企业的外事部门通过充分解国外市场、世界形势来控制企业的出口规模,规避世界经济动荡风险,从而拓展海外发展空间为实现市场多元化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企业外事部门筹划开展国际合作的项目并且全程监督项目的落实情况,承担国际合作项目中的企业竞标与国内外的企业信息联络协调,积极为企业争取海外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

(三)外事工作引进管理经验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外事工作能够在国际交流合作中为公司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经验,在参加国际管理交流会议和出国考察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外企业中的管理方式,并且将学习到的管理经验改良后运用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3]。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够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明确企业的今后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挖掘企业中每个员工的工作潜能。通过管理经验的借鉴使企业的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资融资恰当,以优质的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率。通过企业外事工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提升公司的管理力度,最大效率的应用公司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以管理促效率,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中国的企业发展已经与世界经济形式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企业外事工作是整体企业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在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企业实力的扩大及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重视企业的外事工作进展,加强国际间的信息技术交流,缩短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卓.论企业外事工作在企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09(18):232-233.

第3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会计预算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功能定位

会计预算是对企业预算期内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应进一步明确会计预算的功能,使其符合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满足制造企业稳步发展需要。

(一)成本控制功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成本是制造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由于会计预算能够全面覆盖到制造企业产品生产和整个作业环节,对作业成本费用控制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制造企业要明确会计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功能。

(二)资源配置功能

在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中,需要以保证生产作业任务顺利完成为前提,对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进行科学规划,使资源在企业各经营单元之间获得合理的优化配置,盘活闲置资产降低库存,从而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三)约束激励功能

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一致,涉及到制造企业所有经济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各级组织和员工行为起到了约束和激励作用。通过会计预算的编制、监控,促使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和各部门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协作。而会计预算的考核、评价,落实相应的奖惩机制,则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四)识别与规避经营风险功能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经济环境和市场波动的风险。通过会计预算,判断经济行业走势,预测原料和产成品的价格波动并制定相应策略。内部风险,通过预算量化企业经营目标,各项成本费用及研发投入,从而有效避免了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为主观决策随意性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五)开拓新领域的发现功能

一个有抱负的企业不会甘于在行业内的追随者地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对手,就必须要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在制造企业中,研发投入必不可少。研发预算,通过对新产品新项目的市场预期、各项资源的预算投入,为企业摆脱现有经营困境,开拓新市场乃至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功能的发挥路径

(一)明确会计预算体系的指导思想

制造企业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管理目标,所以制造企业要将这一目标融入到会计预算体系中,使会计预算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首先,会计预算体系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围绕企业战略制定、执行、控制、考评会计预算,使会计预算体系运行具备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其次,会计预算体系要以市场为着眼点,事先预估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通过调整预算、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等方式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使预算更加符合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发展规律,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再次,会计预算体系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将制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利润最优化等效益目标融入到预算管理中,明确各部门在实现效益目标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形成统一的责任目标体系

(二)构建会计预算管理机构

制造企业要设立独立的会计预算管理机构,确保会计预算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具体如下:一是,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成员包括财务部门、供销部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技术部门、审计部门等各部门的负责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如下:审定预算管理制度,提出预算管理发展方向;审查年度会计预算草案,并将预算草案上报到董事会审阅;批准各部门合理的预算调整申请;跟踪审查预算执行情况等。二是,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由制造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配备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其职责如下:拟定预算管理相关文件;编制企业会计预算,组织各部门执行会计预算;协调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矛盾,监督检查预算执行过程;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方案等。三是,设立预算专员岗位。在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中配备预算专员,负责编制、执行、分析、调整本部门预算,将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三)强化会计预算编制控制

预算编制质量对保证会计预算功能发挥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制造企业必须加强预算编制管理,防止因预算编制粗制滥造而弱化预算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

1.健全预算编制程序。

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组织结构特点,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具体实施程序如下:第一步,预算目标下达。董事会提出下年度企业总体预算目标,具体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现金流量目标、利润目标等,制定有关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预算目标;第二步,预算编制上报。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下达的预算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方案并上报至财务管理部门;第三步,预算审查。财务管理部门审查、汇总各部门预算,针对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意见,将意见及时反馈给预算编制部门;第四步,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部门重新修正预算方案,上报到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根据修正后的预算方案编制企业总体会计预算,将其上报至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预算管理委员会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预算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可要求相关部门剔除不符合企业战略规划的事项,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部门编制年度总预算。第五步,预算执行。待年度总预算审批通过后,财务管理部门将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指标,下达到各预算执行部门予以执行。

2.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在制造企业总预算中,经营预算是全面预算编制的重点,包括销售、生产、采购、管理费用等方面的预算。销售预算乃全面预算之起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因此编制者在编制过程中,需认真调研市场,总结前期销售状况,预测预算年度的销量及价格。应极力避免拍脑门式的决定,将整体销售目标分摊至公司各型产品,结合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判断,制定出最为有理有据的全年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紧贴销售预算,在确定各型产品销量后,即可根据以往生产数据推算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协加工等制造费用消耗,从中探寻可以挖掘的节能降耗环节,并由此分析出各类型产品的不同毛利率水平,为企业集中资源生产高利润高附加值产品提供数据支持。研发预算编制,制造企业为避免陷入同质产品恶性竞争下的价格泥潭,当需开发出具有业内先进水平的产品。新产品的研发不仅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更能开辟出新的业绩增长点。因此,通过严谨有据的全面预算的编制,不仅能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约束,提高企业利润空间,甚至更能为企业探索出新的业务领域。

(四)完善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体系

企业预算控制目标能否实现,预算执行控制是关键。在制造企业中,从资源投入到实现预算目标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否符合企业预期,资源投入是否合理,就需要严格的预算控制体系进行检查纠正。生产企业的预算控制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1、事前控制。

主要体现在企业将全年销售目标分摊至各个时期(月度)。当上一月度后,企业对未达到销售目标的产品深入分析,及时修正营销策略以确保下一期的预算目标达成。通过事前控制,能够使企业的月度预算更加合理,更加便于执行,有助于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2、事中控制。

这是预算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在该环节中,可重点对事前控制形成的月度预算加以执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细分为刚性、半柔性和柔性三种执行类型。刚性执行适用于期间费用、投资研发预算;半柔性执行适用于物料消耗、库存、采购的预算;柔性执行适用于产量、销量、利润的预算。在实际控制中,三种执行类型相互配合,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预算控制目标。

3、事后控制。

对月度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由此形成企业月度预算合理性的分析结果。当该结果得出后,可据此对半柔性执行中超出范围的预算及柔性执行中不合理的预算进行差异分析,运用对比、对标分析方法,找出引起差异的内外部原因,发现问题和控制风险,进而对下个月的预算进行优化调整,保证预算更加合理。

(五)实施预算考核评价

定量与财务评价指标是传统预算考核中的主要两大主要指标,一般很少涉及非财务性因素的考核,如员工的个人素质及创新能力等等,由此导致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足。鉴于此,制造企业可在预算考核中引入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角度构建起一套更加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对企业的战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制造企业通过设立责任中心进行考核评价,成本中心仅对企业的责任成本负责,以成本指标为考核重点;利润中心既要对成本进行控制,还要对收入进行控制,其重点考核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净利润和收益率;投资中心除了要对成本、收入及利润负责外,还要对投入的资金使用效果负责,可将投资报酬率及剩余收益等作为考核重点。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的重要性体现

(一)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实施会计预算管理,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策略,明确企业各部门在经营管理中的责任,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会计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战略规划需要,从而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二)整合企业各项资源

制造企业内部的资源较多,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将全部资源纳入到统一的计划当中,由此能够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各经营单元之间获得合理的优化配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制造企业的重要标准,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造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有效开展企业绩效评价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会计预算管理是其经营计划指标化、货币化、数量化的具体体现,由此为企业对各部门及员工工作业绩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不但能够对各经营单位进行量化的业绩考核,而且还可以开展适当的员工激励与控制,从而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逐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对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各经营单元的责任也更加清晰。同时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还具有一定的改进作用,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增收节支,并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规避,由此,不但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企业抢占更多的市场先机。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预算管理是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创造最大化价值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制造企业要将企业经营目标与会计预算目标结合起来,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构建起完善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巩固会计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与地位,从而促进制造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良军.制造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研究——以广东某啤酒制造企业为例[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5):56-58.

[2]徐志刚.浅谈财务管理对制造业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J].企业导报,2013(8):96-98.

[3]陈惠萍.浅析工业制造业的财务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5):71-73.

[4]荣艳丽.预算管理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河南科技,2014(9):49-52.

[5]张红月.会计预算对企业理性投资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3):52-53.

第4篇

一、企业会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

1.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需要不同的部门相互配合。企业管理的好坏并不是仅取决于管理部门自身,还需要依赖于各部门的配合。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因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都有直接或者是间接的联系,所以说只有做好企业会计工作才能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才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会计工作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会计工作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纳分析,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会计工作有助于企业对经济形势进行正确的判断。企业中的会计部门承担着分析国民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重担,因此,会计工作应紧紧围绕信息工作出发,将信息工作作为工作的核心。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正确的决策能够将企业推向发展的高峰,而正确的决策往往取决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企业领导者只有掌握正确、及时的信息才能对市场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够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

3.会计工作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保障

在会计工作中,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我们称之为会计分析。会计分析工作能够为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提供保障,能够及时地发现计划中的错误,并能根据数据提出切实的整改建议。会计分析工作能够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进行改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会计预测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方面,企业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能够正确预测出市场在一定时间内的走向,这就需要会计的预测工作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另一方面,通过会计预测工作能够保障企业生产合适的产品,能够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5.会计工作结果是企业经营决策的检验标准

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主要依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来判定,会计工作能够将企业的经营情况量化,能够使企业领导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根据会计工作的数据,企业领导者能够做出准确的决策,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成效的途径

鉴于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积极地寻求措施提高会计工作的成效,实现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良好管理,这样才能促使企业不断地发展,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点措施,用以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转变观念,使会计工作成为企业决策的基础性条件

企业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都需要对各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这其中就包括会计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最后再作出决策,这样就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企业重大决策的失误,减少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目前,会计工作中的分析与观察等方法都应当有效地利用到企业决策中去,而且从会计工作的最终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企业决策的最终成效,所以说,会计工作成果已成为检验企业决策是否正确的标准,而且,会计工作也逐渐成为企业决策中的重要支柱。企业中的所有员工都要正确地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将会计正式列入企业决策的行列,并给予相关部门足够的资金、权力等必备资源,实现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创新会计指标体系,实现会计工作对企业内部的有效服务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所以说会计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原因,会计部门必须转变传统的会计理念,将原本单纯的记录、抄送以及整理等工作转变为更高一个角度,即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服务。在企业会计部门转变观念的同时,会计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素质,认真负责地完成企业交给的任务,并且尽可能地为企业的决策以及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要想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就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持证上岗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会计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底蕴。其次,对于已经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企业要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让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使其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助力于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还要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品质以及职业道德进行规范,打造一支高质量、高标准的会计队伍。

4.加强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工程建设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其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要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工作中去,增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程度,这样才能使企业建立精确、高速的信息处理及决策制度。

会计工作是企业进行决策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成效,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果,才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第5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工作;重要性;必要性;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会计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发挥着基础的管理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企业会计工作,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充分认识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做好企业会计工作的路径选择,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水平。

一、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

1.缺乏足够的认识

一些企业领导忽略了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不重视会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对企业会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例如,不了解会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和相关法规,片面地认为会计工作就是对企业的经济支出和收入进行记录。在会计工作中全部由领导做主,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不够重视,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不能与时俱进,专业技术知识达不到财务管理的要求等,影响了企业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会计工作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企业中的一些会计人员经过了正规的会计理论知识学习,可以达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要求,做好会计工作。但是,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不能掌握科目、账薄和会计报表的对应关系,甚至会弄错记账金额。针对这些状况,企业会计人员应该主动学习,积极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不仅要熟悉基本的会计核算知识,还要提高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严格落实企业会计制度,提高会计工作标准,才能实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

3.会计信息存在虚假化

一些企业为了骗取投资者、债权人或者国家管理部门的信任,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以求可以获得投资、贷款,或者减少税金支出。为了防止企业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以此获得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和企业领导必须接受各方的监督,根据会计要求完成工作,从而获得薪金、升迁和奖励等利益。

二、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而会计工作又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对会计工作基本的要求,也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实际的企业会计工作中,企业应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会计工作的水平,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内部的管理质量,对会计资料的使用者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让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有效地利用会计资料提高企业利益等。会计工作中收集的企业信息资料,在企业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和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也有一定的影响,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顺利运行的一个有效因素。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

2.建立了规范的工作秩序

会计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随着党和政府对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视,会计工作正在逐渐的完善和加强。目前,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中的重点。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企业会计工作的路径选择

企业会计工作的路径选择,应该遵守企业会计的工作制度,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主要的参考因素,实现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会计工作的进行,应该遵守会计准则。会计准则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市场体制的改革,拥有新的路径模式。例如,渐进和突变的路径模式。渐进的路径模式是依据会计工作准则,根据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在结构和关联性,分层次、有秩序地进行工作。渐进的路径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循序渐进。突变的路径模式是在短时间内,企业改变旧的会计工作体系,实施新的会计准则。这种路径模式的特点是大爆炸式的思想改革。

路径选择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根据具体的会计工作情况而定。不同的会计工作路径,体现出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多样化,是时代结合的重要产物。企业会计工作的实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努力工作。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专业水平,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有利于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形成。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虚假信息的出现,保证了企业的信誉,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正确的认识会计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作出准确的决策,明确会计工作的目标,保持规范的工作秩序,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实现会计工作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四、总结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必须要做好会计工作。企业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根据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充分认识实施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路径选择的工作,是促进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维护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提高了企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水工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040-02

1 水利工程中经济评价的意义与目的

自古以来水利与人们的各种基本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利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高投入、大范围的自然改造项目,对区域甚至国家影响极大。我们可以把水利工程中的经济评价看成是把一个以决策研究为核心并且高度综合的新兴科学引入到水利工程的决策之中。要想更好的建设和造福国家和人民,水利工程中的经济评价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以国民经济及其中发展的战略行业、各地区发展为背景,把产品的需求预测、项目选址、技术选择当作基础,经过计算对比,对项目进行论证,对经济做出全面的评价是经济评价的主要目的。这样做能为生产项目提供科学指导,并且树立一个准确的判断依据,减少项目实施的风险性,这样做是有助于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利工程中经济评价的方法

经济评价是水利建设工程项目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2.1 国民经济评价及其重要性

国民经济评价的内容包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考察设计项目的费用以及效益,用相应的数学参数分析方法来计算出此项目的盈亏,并且反应项目经济效益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从社会角度入手,考察其可行性与合理性。这种方法是国民经济评价的最普遍方法。

常见的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有3种,它们分别是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和效益费用比法:1)净现值法(NPV)也称为效益费用差的方式。将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效益和费用按照某种贴现率将其转化为现值,然后根据二者总和之间的差值对国民经济进行评价。如果二者之差是大于零的,则说明此项目是可行的;2)经济内部收益率法(IRR)。内部收益率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总效益现值与总费用现值恰好相等。也就是说,在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的情况下,要想国民经济的评价方法可行,必须投入资金的折现率高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3)经济效益费用比法(B/C)。在计算期内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现值与支出费用现值的比值即为效益费用比(B/C)。B/C理解为资金按社会折现率变化条件下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的比值,当其值大于或等于1时,这种评价方法在经济上可以被认为是合理的。

2.2 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从企业自身出发,从项目的财务角度,利用国家财税制度和现行的价格等参数,测算出项目的实际支出和实际收入,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评价是经济评价的重要一环。

在水利工程的招标文件中,财务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3点:1)经济合同履行情况。经济合同履行情况是指在近3年中,投标单位在工程中的践约过程以及结果,合同的大小以及工程的技术含量。此项合同的履行主要是为了考察企业在经济合同中的履行能力;2)企业财务及资信情况。企业财务及资信情况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其主要内容包括投标单位在规定年限内的各种企业财务报表,诸如资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类。企业财务及资信情况在工程项目中重点是来评判企业财务状况及信誉;3)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其内容一般有企业的章程、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企业经营管理运行组织和结构形式等。

3 水利工程中对经济评价的建议

我国目前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较普遍的是当前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指标存在着时效性差和失真的问题,这点对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的国家是巨大的隐患,一方面对上层的决策实施产生误导,使整个社会的市场秩序混乱,各种资源不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使工作人员的思想受到腐化,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并且造成风气的恶性循环。。因此只有处理好上述问题才能使国家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价工作得到规范,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评价中,把水利工程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进行经济合理性(即国民经济评价)的分析和评价时,从全社会或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出发。只有把综台利用水利工程的各项总费用和总效益进行捆绑,利用各项指标来判别水利工程中经济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对水利工程项目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论。

在财务评价中,现行的有关水利基建工程招标过程中,财务评价有许多不足以及值得改进之处。比如,在经济合同履行方面,通常,由投标单位提供的合同复印件在评审条件这方面,都是满足要求的。这种合同实际上失去了既定的评审意义。经济合同履行实际上变为可有可无的一种形式。在企业财务及资信方面,财务报表与银行资信证明规定的要求不一致,导致评价内容与标准不一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仅提供社会机构颁发的资信证明和未经审计的会计报表等,这种报表以及证明是缺乏可信性,以上这些方法是比较片面的。

针对上述出现的财务评价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改进。第一增加财务评价的分值的比重。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经营情况中是最重要的一环。企业的各项能力体现在财务指标这一重要内容上。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招标施工中,只重视施工组织而忽视财务评价的这种做法是要被摒弃的。第二是规范财务评价的要求与指标。财务评价的具体指标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成新率。

4 结论

经济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对水利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行性研究是对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一个科学的判断,它从技术、财务以及经济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给投资决策者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关系重大,对此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任何重大工程项目在上马之前必须作出可行性研究。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一个防微杜渐的作用。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存在许多问题,暂时无法满足水利建设的需求,还处于发展摸索阶段。但是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评价工作得到不断加强,方法的不断学习与改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价一定会得到巨大的发展,水利工程事业定会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周龙.水利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J].水利电力机械,2006(6).

[2]杨伟.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J].科技创业月刊,2005(5).

[3]文伏波.大型水利工程综合经济评价中的几个问题[J].水利工程,2001(4).

第7篇

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水利工程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甚至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严重存在,工程运行困难,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农村小型水库、水利工程众多,工程属集体所有,大部分转包或转卖,集体不受益,农户是受益人,但没有使用权,以至于出现“用水的不管水,管水的不用水”,“使用工程个个有份,管理维护人人无责”。产权不明、权事不清,这种权、利分离造成一些水利工程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管理责任不明,加上维护维修资金的严重匮乏,工程或遭到破坏、或被盗、或年久失修而废弃,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1.1维护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在前期投资计划中仅将建设资金列入预算,而并不包含后期的维护费用。水利工程设施投入使用后,产权主体和运行管理主体往往模糊不清。原因之一是维修资金来源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水利设施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出现问题,维修就是一笔大的费用,乡镇、村两级政府出这笔费深感吃力,受益户则往往关切度不高,甚至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二是没有专门管护人员巡查看护管理,导致水利设施被盗、遭人为破坏的事情时有发生。从目前效果看,“一事一议”政策由于资金筹资额度小、落实难度大等问题而缺乏可操作性。灌溉用电、用水的价格都相对较高,大部分农民承担不起,而政府对农村水利投入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不足,造成管理单位在做征收水费的工作时存在困难,工程很难正常营运。

2水利工程建设盖州市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的命脉。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1农业种植结构与农田水利工程

盖州市是个丘陵地区,山多地少,农业人口53.49万人,土地面积2930km2,耕地面积61.02万亩,其中水田5.62万亩,旱田37.56万亩,菜田7.63万亩,林果10.2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15亩;水利工程: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6座,小(Ⅱ)型水库12座,提水闸16个,泵站11个,塘坝183个,窖池36个,灌溉井87240个,有效灌溉面积39.1万亩,占灌溉面积的65%。占农村水利工程绝大多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现状却令人堪忧,这些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人用、没人管,有人问、没钱修”的现象,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护不到位等等,很多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2健全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增加水利工程数量

政府要建立健全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采取政府投资、政策融资、社会筹资、银行贷款、个人捐资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保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型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首先,政府要扩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范围,增加财政投资规模;其次,为避免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主管部门应该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定向定额补贴等方式,引导全社会、集体乃至农民增加对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第三,要充分利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债资金、水利建设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来实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保证。农民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在小农水项目建设上,应改变过去政府一手包办、农户参与决策和监督少的做法,遵照农村水利工程“民办公助”的原则,推行农户全过程参与的建设模式。要广泛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2.3改善种植结构,增加农业收入

原来种植结构主要是以玉米、高粱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经济附加值低。现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大棚、蔬菜、瓜果、苗木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增加,对原水利工程灌溉、降渍、抗旱的标准要求不一致,其标准更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业农民收入是县级政府的主要任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又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适应农业产业调整就显得更加重要。

3对策和建议

3.1完善管护机制

农村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农村水利工程投入大、见效慢、管理难、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公益性较强。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问题,应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严格界定各类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解决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公共性和农户家庭经营的个体性矛盾的重要途径。要按照“民建、民管、民有、民营”的模式,逐步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培育成为用水和管水主体,赋予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灌溉工程自主管理职权,建立群管为主、专管为辅,专群结合的新型农村水利服务体系。

3.2改变种植方式

农田灌溉占用水量的70%,农田灌溉用水无非是打深井和用水泵引水的方式,造价高,增加农业产品成本。因此通过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采用滴灌来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改变种植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水利资源,降低农产品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3采取涵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既节约了水资源,又降低了农产品成本,提高了农业收入,达到发展壮大农业经济的目的。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