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物联网技术发展历史范文

时间:2023-10-09 10:54:25

序论:在您撰写物联网技术发展历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物联网技术发展历史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RFID 专利 专利预警 实证性分析

1 引言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是在“决定”中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内容。2011年4月11日中央财政部又通知,中央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将从2011年起支持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和服务项目。目前从政府到产业界、学术界都非常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和产业化。而专利是情报分析的重要来源,其中复合了产业信息和技术信息。发达国家历来非常重视通过专利实证性研究发现问题、寻找发展的机会。在物联网快速发展之际,本文通过专利实证性分析当今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和我国相关技术的现状,以供业界参考。

2 物联网技术世界发展现状

专利数量的变化表征着新技术的产出情况,专利发明人数量表征着参与研发的技术人员数量,专利申请人数量可以表征投入研发的机构的数量。通过对专利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特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态势。

国际上较早的物联网专利申请从1991年就开始出现,相关专利数量在上世纪90年代一直比较少,从2001年开始每年专利申请数量超过500件。之后每年的专利申请增速明显。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一直到2006年,之后的2007、2008年专利数量都出现了下降,出现技术相对成熟的迹象。如图1所示。

物联网专利发明的变化情况同专利申请数量一样,从2001年后出现快速增长,同样从2007年开始参与的技术人员数量出现下降。但从图2中看到新的技术人员作为专利发明人不断加入,说明物联网技术仍在不断研发寻找新的突破点。

物联网专利所涉及的技术主题随着专利数量的增长也不断增加。如图3所示,在2004年以前新技术主题出现较多,从2005年后,研发主要集中于现有技术主题进一步研发。前面专利申请数量下降的情况,应该也是可新研发的点较少所导致。

最强,我国发展热度最高

专利优先权国家可以表征技术研发的原创区域。通过分析看到,以美国专利作为优先权的排名第一,目前总数已经达到6600余件;日本排名第二,目前总数已经达到5400余件;下面依次是韩国、中国、德国、我国台湾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物联网技术上拥有较强的实力。

在排名前列的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基本在10%左右,唯独我国的近三年增长率达到44%,发展热度一枝独秀。

物联网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美国,近三年的增长率达到13%。美国申请人中排名第一的为symbol公司,中文名为讯宝公司,成立于1975年,资产超过10亿美元,是无线传感方面世界领先公司。作为摩托罗拉的子公司,其生产的物联网计算机、工业采集器、条码扫描仪等物联网硬件产品,是公认的物联网的高端产品。排名第二的是蓝色巨人IBM公司,IBM是“智慧的地球”概念提出者,也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者,JBM拥有RFID射频标签和传感器的完整解决方案。其相关物联网专利数量也接近200件。IBM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已经在肉制品食品跟踪方案、园艺植物生产运输监管,汽车生产运输等多方面得到应用。美国排名第三的是Broadcom博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生产线半导体公司,专利是其主要获利手段。其对于物联网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70件的专利。美国三家领先公司都是物联网概念的首先提出者和实践者,在物联网专利上拥有非常强的实力。,

日本物联网专利,世界排名第二。日立公司的物联网相关专利达到227件。日立公司在RFID标签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在法国建立有从事物联网研究的SophiaAntipolis实验室,2010年,日立集团在南昌建立了日立物联网暨新技术体验中心的大型研发基地。日立在物联网目前有手指静脉认证技术、u-CHIP芯片等尖端技术。,同时在北京的日立研究员,也在大量招聘物联网研究人员。东京电力公司专利数量215件,RFID标签和无线标签是专利的主要内容。半导体能源实验室SEL(SEMICONDUCTOR ENERGY LAB)的专利数量190件,这家公司从2007年与TDK公司开始合作研发超薄可弯卷RFID标签。可弯卷RFID标签是其技术特点。

韩国排名第一的申请人为三星公司,专利数量达到238件。三星近年开展了大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家电智能化研发。2010年三星公司与拥有3,5GHz频谱运营牌照的中电华通签订合作协议,由三星电子提供基于3,5GHz频谱的物联网网络设备。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ELECTRONICS&TELECOM RES INST)专利申请数量219件。该机构为政府背景的非营利研究机构。ETRI对RFID标签展开了大量研究,对于RFID标签相关国际标准发挥了很大作用。SK电讯是韩国的移动运营商,拥有韩国移动通信50%以上的份额。相比于我国移动运营商简单的管道角色,SK对于物联网技术已经申请140余件专利。韩国物联网的发展,表现为底层标准和设备硬件的研发、通信传输、物联网实际应用都有强有力公司涉足并且申请了大量专利,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发展结构。

欧洲物联网发展中德国排名第一,申请数量达到890件。排名的第一的是西门子公司,西门子公司设置有工业识别部门,作为发展物联网业务的专门部门。,西门子公司对于RFID和DPM读码识别技术大力研发。西门子公司同我国最大的物联网企业,感知物联网集团签订协议在无锡开展物联网业务。在德国排名第二的是美国爱特梅尔半导体的德国分公司,这家公司专长于微处理器和微芯片的制造。欧洲其他重要申请人还包括脱离自荷兰飞利浦公司的恩智浦NXP公司,其是一家传统的半导体公司,专利申请数量66件。2011年4月恩智浦公司了最新高速度、大存储内存的UCODE 12C RFID标签。荷兰排名第二的是飞利浦公司,其近年来致力于物联网型智能家居的研究,希望把自身在家电产业的优势带入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专利的申请人分布情况,拥有100件以上的大申请人拥有的专利数量占总量的20%,申请量小于2件的零散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24%。物联网RFlD相关的设备、芯片、RFID标签是高技术的集合体,只有大型企业才有能力设计和制造。

国际总体情况。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主题以企业为主,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占到总量的75%,科研机构申请占到4%,政府机构占到2%,个人申请占到19%。

通过分析发现物联网领先的专利申请,主要为三类:一是半导体制造企业,如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讯宝公司;二是三星、飞利浦、松下等家电企业;三是SK这类的电信运营商。

如图4所示,排名第一的是美国symbol公司该公司从1997年开始申请物联网相关技术专利,近三年增长率为8%,保持稳定增长态势。ITE头韩国三星公司排名第二,三星公司从2002年开始申请物联网相关专利,近三年增长率5%。专利数量达到238件。

这些世界领先企业相关物联网专利的近三年增长率,基本处于10%以下。其中东京电力公司的专利增长率达到17%,说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构建的新应用发展迅速。2009年我国的国家电网公司也公布了智能电网计划,提出了信息汇聚、协同感知、泛在聚合等三个阶段。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是美国博通公司近三年专利增长达到了26%,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生产线半导体公司(Fabless Semiconductor Company),通过专利收费是其主要获利手段。这种以专利收费为主要手段的公司,一般会在产业获利前景明朗的情况下,开展设计和研发大量申请获得专利,为以后的专利收费打下基础。

RFID标签是物联网技术重点

物联网世界范围技术主题设计最多的就是对RFID的研发,国外技术界物联评价说RFID标签是物联网的首备条件。如图5所示,目前RFID标签专利数量已经达到15000余件,相关专利从1992年开始出现,目前近三年的增长率达到17%,增速很快,韩国的ETRI研究院、日本富士通、韩国三星申请了大量关于RFID标签的专利。排名第二的是RFID标签的产品形式智能卡,专利到达6000余件。近三年保持了20%增长率。美国讯宝公司、政府背景的韩国ETRI研究院、东京电力公司 要的专利申请人。

其他近年增长比较快的技术主题涉及通信技术的二次电波应答器(近三年增长27%),无线传播收发、应答、转发(近三年增长49%)。

3 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中国专利最早从1995年就有相关专利申请出现,最早的物联网相关专利申请分别为IBM申请的CN95104779一薄柔性包装中的射频电路和存储器,关于RFID标签的制造,这件申请于2001年视撤。另一件为美国个人申请“CN951961 10-用于借助于纸牌和筹码桌面上游戏的职业性使用的游戏器具”,应用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实现赌博中的自动计分,这件专利申请同样视撤。

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如图6所示,在2004年前处于比较缓慢的状态,国外来华申请多于国内申请。从2005年开始,我国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有了较大增长。之后从2007年开始国内专利申请的逐年申请量超过国外来华申请。但考虑到国外来华申请中64%为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时间较长,国外来华申请近几年专利申请数量应该还会有较大增长。,

物联网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整体从2005开始出现高速增长,即使因为专利申请的延迟公开,2009年和2010年申请量也未出现下滑,其中国内申请拉动作用明显。说明物联网技术目前国内发展热度很高。

如表1所示,在检索到的3542件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2258件,国外来华申请1284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权方面,国内申请168件,国外来华申请303件,国外来华申请有较大优势。

实审中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对比情况,国内申请914件,国外来华申请741,国内申请略占优势。但考虑到国外来华申请64%都是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公开时间较长,因而分析国内申请数量的优势地位并不稳固、

国内申请的40%为实用新型,目前有效的实用新型专利数量839件。但对于物联网这样的高科技技术,采用简单的实用新型保护并不合适。

物联网专利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外观设计,主要是物联网设备,如手持扫描终端的外观设计,国内和国外来华申请人都有申请,数量不多。

对于物联网技术,国内广泛开展了研发。众多省市都有相关专利申请。国内申请共计2258件,其中来自台湾地区的专利申请137件,香港的专利申请22件,国内申请主要来自广东省455件、上海393件、北京376件、江苏219件,是国内物联网创新的主要基地。

国外来华申请中美国以591件排名第一,日本293件排名第二。,一般情况下日本非常重视专利申请的数量,但在物联网上专利申请数量与美国有一半的差距,进一步说明美国在物联网技术上的高超实力,其他排名前列的国家还包括韩国、德国、荷兰、芬兰、瑞士、法国等。

国内共有1100多名申请人申请了物联网相关专利,其中来自于公司的申请为59%,个人申请27%,大学科研机构申请14%。通过世界范围专利分析,物联网专利创新以公司为主体,国际总体达到75%的。根据以往对其他领域的分析,国内企业占到59%已经是比较可喜的现状。

国内申请人中我们看到了大量关于物联网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如北京中食新华科技有限公司申请18件有关物联网专利,通过物联网技术RFID实现农产品的溯源和物流流程管理。北京诚意创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申请19件有关带有RFID标签的证件的专利。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申请了6件有关物联网的专利,其中5件实用新型已经获得授权,1件发明专利申请还处于实质审查中。发明内容都是如何应用RFID标签实现产品的防伪,通过一次性撕毁的RFID标签,来实现五粮液酒的真伪判断。

国外来华申请,排名第一的技术主题是关于物联网使用传感器和RFID等设备的芯片结构,在物联网产业化后应用将五花八门,但唯一不能脱离的是基础硬件。申请这个主题的专利具有很强的基础性。

国外来华专利申请更侧重于物联网基础设备的保护。底层芯片、标签基础结构、数据读取存储和应答的方法是发明涉及主题的主要内容。国外来华专利申请关于物联网应用的,比较有特色的是在防盗、防入侵方面的应用。

国内专利申请最多的技术主题,主要是使用底层芯片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存储等物联网设备的第二层次研发。在层次上还会依赖于第一个层次的底层芯片。而且国内申请更加重视对于物联网应用的研发,例如作为考勤打卡机的应用、作为工厂控制的应用,利用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反馈系统实现保健、旅游、咨询等应用。

国内申请对于芯片的电路装配,有所涉及。但G06K19/077相关分类号下99件申请,57件为实用新型,大多数涉及是比较简单的,对现有芯片的进行利用设计的发明。底层的芯片设计依托强大的芯片制造能力,这方面我国的制造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为了避免以往DVD采购零件,组装后被收取高昂专利费的被动局面,应该早有动作。在产业化和应用全面铺开前,应及早收购获得专利许可,可借鉴在3GWCDMA专利上华为的作法,华为公司比较早同爱立信谈判,获得了比较优惠的专利许可价格;而中兴公司在发展作大后再与对方谈判,爱立信的要价就高了很多。

国内申请比较有特色的是,对于物联网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进行了比较多的研发,如数据传输的配置、通信传输的天线的研发。

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食品安全追溯 应用

自从2008年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后,食品安全问题真正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民以食为天,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由于近几年频发食品安全事件,如河南的瘦肉精事件,重庆的毒花椒事件,广东中山的墨汁面条事件等等层出不穷,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时,难以找到责任主体,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因此,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根据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预防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合法利益不受损害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今天,物联网技术的介入,对于推进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1 物联网技术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单讲,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而物联网技术则主要包括以下的技术,具体如图1所示。

RFID:电子标签属于智能卡的一类,物联网概念是1998年MITAuto-ID中心主任Ashton教授提出来的,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主要起“使能”(Enable)作用;

传感网:借助于各种传感器,探测和集成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物质现象的网络,也是温总理“感知中国”提法的主要依据之一;

M2M:这个词国外用得较多,侧重于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控管理,X-Internet,中国三大通讯营运商在推M2M这个理念;

两化融合: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产业主要推动力之一,自动化和控制行业是主力,但来自这个行业的声音相对较少。

2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追溯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及可全程追溯,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为食品安全问题预防与管理提供一个可控的范围。由于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发生,最根究底就是没有很好的控制问题食品的来源,以至于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以后无法追究来源,致使问题根源无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重演,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对我国提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现代物联网技术被广泛的使用则是通过建立食品追溯系统,以此增强对食品不同流通环节的监管和追溯。如图2,则为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组建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心数据库、养殖场管理系统、安全生产等为一体的食品追溯体系。

食品安全追溯由以下各系统组成:中心数据库系统、种植养殖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生产与加工管理系统、食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监控系统、食品安全基础信息服务系统等组成。

通过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生产、流通、消费的信息化建立起来的信息链接,实现了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安全控制和对流通环节的实时监控,达到食品的追溯与召回。

(1)中心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食品分类库及样品库、食品生产单位属性数据库、食品安全标准与安全指标、食品生产与管理信息、食品安全监测与检测数据。

(2)种植养殖场管理系统。种植养殖场的数据上传管理中心,监管部门可实时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功能:a.食品维护管理:对于本种养殖场或外购的畜禽、果蔬、渔类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并用电子标签标识;b.生长发育管理:根据标准参数,判断其发育及健康状况,调整营养措施及饲养方法;c.饲养管理:记录各饲养情况,查看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选用合理的饲养配方;d.繁殖管理:记录家谱信息和繁殖信息;e.疾病管理:根据相应的管理标准,建立疫病档案;f.防疫管理:建立检疫和免疫档案,包括疫苗、喂药等,将各种违禁药物信息嵌入在系统中,用来防止动物等在休药期内出栏,杜绝源头污染。

(3)安全生产与加工管理系统。本系统主要为对种养殖场食品进行生产加工的管理,具体的来讲,畜、禽、渔等肉类的屠宰与生产加工,果蔬谷物大米等食品的挑选加工、奶类生产与奶制品加工、饮料的生产等等。在生产与加工环节中,将种植养殖环节中标签所标识的信息传递入生产加工环节信息链,按管理标准与规范采集生产加工不同节点上的信息,通过电子标签唯一标识,并将该信息传送到物流环节中。

(4) 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为仓储与物流配送管理,通过RFID在生产加工及商店供应链中建立可追溯系统.在物流上,货品信息记录在托盘或货品箱的标签上。这样RFID系统能够清楚地获知托盘上货箱甚至单独货品的各自位置、身份、储运历史、目的地、有效期及其它有用信息。RFID系统能够为供应链中的实际货品提供详尽的数据,并在货品与其完整的身份之间建立物理联系,用户可方便地访问这些完全可靠的货品信息.并通过RFID高效的数据采集,可以及时的将仓储物流信息反馈到生产加工,指导生产。

(5)消费管理。在食品进入最终端销售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采用现有的成熟的条码技术。

(6)检疫监控系统。不仅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检验检疫,基于RFID的检疫监控系统还在道口实施使用,并将监控链延伸到超市,监控对象覆盖各类食品。

(7)基础信息服务系统。本系统为统一的资源"食品安全数据信息共享服务网,提供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数据信息共享与服务。主要为各环节的信息查询"食品安全监测分析"事件预防等,并可部署到消费终端如超市。通过最终产品的电子质量安全码扫描,可以查询到所购食品的各供应环节信息,也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问题产品的召回。

3 物联网技术在视频追追溯中的作用

物联网是由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高性能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等多项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信息技术体系。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网络,为实现供应链中的自动化跟踪和追溯提供了基础平台。在物流供应链中对物品进行跟踪和追溯对于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商业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物品相关信息的分析有助于生产控制的有效决策、库存管理、以及销售计划。在物联网构想中,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商品生产商可以实时获取其商品的生产、物流和销售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其生产和供应计划。如果这一构想得以实现,那么所有商品整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过程和关键点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全球供应链的效率将获得极大的提高。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追溯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不仅能够快速、自动、准确地采集各种物品信息,并且能够将信息通过集中数据库和网络技术进行整合,实现统一规划、高效管理、协调运作,从而保证追溯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4 总结

在物联网的基础上,运用无线射频技术对食品供应链进行追溯及溯源管理,系统地记录食品在供应链上各环节的历程。从企业内部来看,可以协助企业有效地监控食品内部的生产过程,准确查找问题源头。从整个供应链来看,可追溯系统使各节点企业权责明晰。基于物联网的追溯管理系统在食品供应链的操作中,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搭建食品追溯查询平台,将基于RFID的食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由理论变成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食品追溯管理系统,推动了食品供应链追溯体系的完善。

第3篇

关键词:专利分析;定量分析;物联网技术;RFID

中图分类号:TN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12-00-03

0 引 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射频识别)技术时最早提出来的[1]。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智能技术成为物联网的基础使能性技术 [2]。

电子产品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是早期国际上典型的物联网概念模型,它的本质就是RFID技术加互联网[3]。由图1可以看出,物联网的技术源头即为RFID技术。

图1 物联网概念演进

RFID技术位于物联网技术架构体系的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读写器、电子标签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4]。

与传统识别方式相比,RFID技术无需直接接触,无需光学可视,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操作方便快捷[5]。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成熟,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安防、物流、零售、电力、金融、环保、医疗等各个行业[6]。RFID技术的应用的广泛性及其潜在的市场价值使得对此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中科技含量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企业的研发活动有重要意义。由于专利成为研发重点和主要的技术保护措施,专利分析也成为国家和企业需要重视的主要事务[7]。

专利情报分析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专利文献中包含的信息通过科学的加工、整理与分析,进行深度挖掘与剖析,形成具有较高技术与商业价值的专利情报,助于分析技术分布态势,掌握技术研发的历史起源、当前状况和未来趋势,从而为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8]。

专利计量分析是指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运用在专利研究中,以探索和挖掘专利文献的结构数量以及变化规律等内在价值的计量方法[9]。计量专利分析需要针对大量的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

专利计量分析可以追踪技术路线演进,洞察行业技术的发展状况,依此来预测技术发展趋势技术活动重点和空白点以及挖掘技术创新机会。可辨认明显或潜在的竞争对手监测竞争环境制定竞争策略,为行业竞争情报分析竞争态势判断和竞争力测度提供重要应用工具[10]。

本文对RFID技术专利申请量趋势、技术产出区域分布、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专利历史法律事件和在华申请人排名分别进行了计量与分析。

1 中国RFID专利申请量趋势分析

由图2可知,我国在RFID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自2002年起RFID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专利数量增长得非常快。这反映出研发团体对该技术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同时该技术在我国是专利保护的热点,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我国近年RFID专利申请量仍然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图2 中国RFID技术历年专利申请量趋势

1997至2001年间我国RFID技术专利出现了一个增长的高峰期,其增长率数值很高,说明RFID技术在该时期发展迅速。同时增长率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专利数量基数相对较小的缘故。2001年至2005年,随着RFID技术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我国该领域专利申请数增长态势迅猛。2006年至2008年专利申请数增长趋势放缓。2009至2011年,随着物联网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RFID专利申请数增长率又迎来了一个小的高峰,而 2012年至2013年,随着该领域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专利申请数增长速度又逐步趋于缓和,说明RFID技术已经逐步成熟。

2 RFID技术国内产出区域分布

由图3可见,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是国内最为主要的技术产出地区。其中广东省的申请量最大,这与广东省RFID相关企业比较多有关。而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研发机构比较集中,这两个地区的专利产出量也比较大。江苏省RFID技术发展速度最快。从全国整体水平看,广东省仍然是国内RFID技术最具竞争实力的地区。

图3 RFID技术主要国内产出区域份额

近几年广东省和上海市RFID技术申请份额逐年下降,北京市保持平稳略有增加。江苏省则发展迅猛,所占份额迅速增加。处于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的增长速度不容小觑,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相吻合。

沿海省份中江苏省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紧随其后的浙江省与山东省份额增长态势良好,福建省天津市份额比例变化则比较平稳。虽然台湾省RFID技术发展较早,但是由于近年来内地各省市RFID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导致所占份额稳中有降。

3 RFID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

图4数据显示,目前我国RFID专利类型中,发明专利数量最多超过9 000件,而实用新型专利只有7 000多件,外观专利较少不到1 000件。我国RFID专利主要集中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上。

图4 RFID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

结合专利法律状态可以看出在我国RFID专利中,有权专利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专利中,发明专利的有效专利比例较低,大约是实用新型专利的1/3。我国法律状态为审中的专利几乎都集中在发明专利中,主要原因是发明专利审核周期长的缘故。同时也说明近期我国RFID专利中发明专利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失效专利中发明专利数量大约是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2倍。

4 RFID专利历史法律事件分析

图5数据为我国RFID专利更为详细的法律历史状态。专利申请被驳回的共558件,驳回率为3%,驳回率较低。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移数量为865件,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数量为162件,共转移转化1 072件,转移转化率为6%,转移转化率较低。实质审查请求生效7 945件,该项只针对发明专利有效,说明我国发专利审查周期较长。结合授权专利数来看,近年来RFID技术专利申请主要为发明专利的申请。

图5 RFID技术专利历史法律事件

5 RFID专利在华申请人排名

图6数据显示,在排名前十的在华申请人中,有7位为企业申请人,其中有4位为外国企业申请人。还有2位为高校申请人,1位为个人申请人。

图6 RFID专利在华主要申请人

排名前三位的均是中国企业,说明在RFID技术方面中国企业是研发和专利保护的主力军。四个外国企业分别为2个日本企业,1个美国企业和1个欧洲企业,说明外国企业十分重视RFID技术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在RFID技术方面外国企业的实力不容小觑。对于亚洲国家而言,日本在RFID技术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同时高校已开始对RFID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6 研究结论

由RFID专利申请量趋势来看我国RFID技术正处于高速成长区,该技术目前是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热点。通过增长率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RFID技术的研究正逐步进入成熟区。

通过RFID技术国内产出区域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RFID技术区域发展不平衡。广东、台湾省起步较早,沿海地区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江苏省发展速度最快,主要原因是2009年国务院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级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江苏省RFID技术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近年来四川省RFID技术发展异军突起,这又与当前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相吻合。因此RFID技术区域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RFID技术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发明专利所占份额超过50%,但是发明有权专利只有实用新型有权专利的1/3,而发明失效专利却是实用新型失效专利的2倍。说明当前我国RFID技术专利水平还有待提高。

通过RFID技术历史法律事件分析,可知我国RFID技术专利转移转化率为6%,这说明我国大部分RFID技术专利未被利用,仍处于“沉睡”状态,产业化水平有待大大加强。同时进一步说明我国RFID专利水平还有待提高。

由RFID专利在华申请人排名可以看出对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的RFID技术各国都非常重视,对于该技术在我国的专利布局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我国目前该技术的研发和专利保护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今后一段时期内这种局面势必会继续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钱志鸿,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5):1023-1026

[2] 孙其博,黎,范春晓,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6):12-21

[3] 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38(11):2590-2599

[4]李泉林,郭龙岩.综述RFID技术及其应用领域[J].RFID技术与应用,2006,1(1):51-62

[5]李顺泉.浅析RFID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标准信息,2007(7):30-34

[6]李彬,陈攀.基于专利数据的RFID技术趋势分析[J].现代情报,2011,31(7):81-84

[7]郭婕婷,肖国华.专利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1):12-14

[8]方曙.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11(8):64-69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IPv6;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1.44

1 物联网

物联网作为泛在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融合一个或几个网络面向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为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高安全地进行传送,这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融合。IPv6为物联网广泛应用铺路,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或者说,是相比互联网有着更多实体终端的应用技术。云技术为物联网提供腾飞的翅膀。

物联网在工作过程中,会将大量的实体终端通过网络进行整合,并进行统一的处理与分配等。在物联网的工作中,所有终端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过于庞大的存储总量无疑是任何一个终端都难以独立消化的。传感器让物联网变得更智能,物联网的最大特点与优势便在于它的"联"上。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呼唤IPv6。2011年2月,IANA宣布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2011年4月,APIC宣布亚太地区可正常分配的IPv4地址池耗尽,另据预计,已分配我国的IPv4地址将在未来两年内基本耗尽,这表明IPv4地址体系已无法为我国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智能家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公共服务、位置服务等众多潜在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产业,已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巨大需求。另一方面,IPv6将带动今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未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从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2 将IPv6技术应用于物联网感知层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让万物相连”,这是物联网发展的美好愿景。然而,目前这一愿景却无法实现,一方面是受到网络、终端和技术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IP地址的短缺。在IPv4地址已经分配完毕的今天,虽然通过地址转换等技术可以暂时缓解短缺难题,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唯有尽快在全球范围内推广IPv6技术,才能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助力其腾飞。只有IPv6能够提供足够的地址资源,满足端到端的通信和管理需求,同时提供地址自动配置功能和移动性管理机制,便于端节点的部署和提供永久在线业务。IPv6是业界公认解决IP地址枯竭问题的“良药”,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形容IPv6:“可以为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分配一个IP地址”。而“物联网”最基本的要求是首先要为每个物体分配一个IP地址,才能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呼唤IPv6。2011年2月,IANA宣布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2011年4月,APIC宣布亚太地区可正常分配的IPv4地址池耗尽,另据预计,已分配我国的IPv4地址将在未来两年内基本耗尽,这表明IPv4地址体系已无法为我国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智能家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公共服务、位置服务等众多潜在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产业,已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巨大需求。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未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从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未来,如果业界能够进一步加快IPv6的推进步伐,那么将呈现出物联网和IPv6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局面。一边是IPv6地址资源的释放让越来越多物与物相连的应用实现,另一边则是为了满足物联网对IP地址的旺盛需求,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推出IPv6的商用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万物相连”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IPv6的支撑下,这必将成为现实。

“2011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大会”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无线技术产业国际盛会,旨在分享和推动无线技术领域技术革新,打造高端信息交互平台,并发掘无线技术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市场机遇。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呼唤IPv6。2011年2月,IANA宣布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2011年4月,APIC宣布亚太地区可正常分配的IPv4地址池耗尽,另据预计,已分配我国的IPv4地址将在未来两年内基本耗尽,这表明IPv4地址体系已无法为我国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智能家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公共服务、位置服务等众多潜在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产业,已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巨大需求。另一方面,IPv6将带动今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未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从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3 结束语

物联网的前景是广阔的,而随着物联网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及未来相关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市场对于物联网行业的预期也会不断提高。IPV6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全球化一个大的趋势发展方向,是现代通信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可以看到,IPV6势在必行,前景是无限光明的。

产业界各方会配合国家的发展的各项路线图积极的行动起来,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以地址过渡为契机,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呼唤IPv6。2011年2月,IANA宣布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2011年4月,APIC宣布亚太地区可正常分配的IPv4地址池耗尽,另据预计,已分配我国的IPv4地址将在未来两年内基本耗尽,这表明IPv4地址体系已无法为我国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智能家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公共服务、位置服务等众多潜在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产业,已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巨大需求。另一方面,IPv6将带动今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未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从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苏云成,宋如敏.实现IPv4向IPv6过渡的双协议栈技术和隧道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0.

[2]王标,潘丽,王卫兵.叶光明推行物联网技术构建远程救护系统中国医院管理,2012,02.

[3]S.KentandR.Atkinson,“RFC2401:SecurityarchitecturefortheInternetProtocol,”Nov.1998.

[4]D.Forsberg,J.K.Malinen,J.T.Malinen.andT.Weckstrm,“Dynamics-HUTMobileIPtechnicaldocument.”Inthesoftwarerelease0.5:Aug.1999.

[5]Liyi.The Application of Secur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Wireless Connected Modein Internet of Things[J].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1.

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进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44

回顾历史,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在大的危机之后,总会有新的行业诞生,引领和支撑经济的复苏、发展,从而带动社会进入新的经济上升周期。20世纪末,一系列新兴市场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诞生了互联网这一新兴行业。而在这次人类历史上数一数二的金融危创余波未了时,在人们热切关注新能源行业发展时,又出现―个新名词和新概念:物联网。物联网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救世主”,尽管仍有一些学术界或者技术精英对这种说法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在试图通过“物联网”走出经济的泥潭。信息产业的每一次跨越都不是技术上的偶然发明,而是国家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1 物联网的国际国内发展情况

在美国,奥巴马就职后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这里的“智慧”实事并非指人类大脑独有的智慧,而是科技智慧、信息智慧。其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各行各业,即把各个领域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张大网,也是所谓的“物联网”,然后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整合,达到“智慧”的目的。当然,欧洲国家也在马不停蹄的研究物联网,2009年6月18日,欧盟提交《物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物联网成为应用领域的重要战略方向。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都十分重视物联网,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我国在“物联网”的发展上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比如《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移动无线通信网等项目都体现了我国对物联网技术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在物联网技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可以说我们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物联网技术仍然不够成熟,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

2 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

IBM在物联网技术领域有着非常大的话语权,一直充当着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先行军。IBM首席执行官Louis V.Gerstner提出一个观点,世界的计算机模式每隔15年将发生一次变革,历史印证了这一点,1965年的大型机到1980年的个人计算机,再到1995年的互联网革命,最后到2010年的物联网技术革命。经过几年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确给了世界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各国对物联网有着深厚的兴趣,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开发与探讨。我国在此方面不甘落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不断推出相关方面的政策,以鼓励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物联网技术大致可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想阶段,也是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人们怀着对物联网的憧憬而探索性发展。第二阶段是技术研发阶段,美国、欧盟作为先行军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资金。此时我国物联网技术开始萌芽,一些标志性的技术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第三阶段是实验阶段,是理论走向应用的阶段,IBM的“智慧地球”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项目。在商用领域我国相关企业也开始了探索,在2009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尝试物联网业务比如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和手机购电业务。第四阶段为推广阶段,就像中国移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建立通信站一样,规模不断扩大,投入资金不断增加。继而各类相关或相邻领域的产品被开发出来,各类产品或服务充斥着这个新诞生的、对人类举足轻重的市场。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3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以往的物体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信息交互。但在物联网中,物体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物体与物体之间是通过网络相互连接的,并且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再局限在一个购物场所,也不是某一个地区,而是扩展到全球范围。如此众多的物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为了对这个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物联网必须借助于智能技术。可是,物联网离我们又有多远呢?其实,实现物联网,技术不是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建立物联网的技术条件,并且有些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物联网的成功应该是从技术应用到产业、打造产业链的过程。物联网正在悄然走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1 安全防范自动化

安全防范领域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城市环境的美化、文明程度的提高,传统的住宅围墙和防盗栅栏已逐步要求取消,但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因此要求有新型的安全防范体系来防止罪案的发生。一个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科学的安全防范的系统。安全防范自动化在住宅安全防范系统的联网中央监控中心,通过建立统一的通信平台和利用管理软件将中央监控设备与各子系统实名联网,由中央监控中心室对安全防范全系统进行集中或者自动化监控与管理,从而实现设备、功能、软件与网络的集成,达到信息共享与集成控制的目的。

3.2 通信应用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必而携带的物品。据国际电信联盟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全球手机用户达46亿,手机普及率超过50%。截至2013年7月底,中国手机用户突破7亿户,是全球使用手机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终端将成为主要联网工具,是未来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种通信技术从平行、独立地发展,逐步走向融合,通过M2M技术提供的统―网络平台,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资源共享。我国政府将M2M相关产业正式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重点扶持项目。

3.3 智能电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对电力的需求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如果一味扩展电网规模而不解决传统电网中存在的电力的流损失大、用电难的动态调控等问题,电网系统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随着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发电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加,电网跟电力市场、用户之间的协调和交换越加紧密,电能质量水平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电网以及控制措施已经难以支持如此多的发展要求。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不一定每个家庭都有互联网,但每户人家都和电网相通。目前全球大约有15亿台电表,近20万千瓦的电线线路,如果将这些电力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就会构成一个超级强大的电力系统物联网,通过这个网络构建“智能电网”,为解决传统电力系统面临的各种难题带来了希望。

3.4 智能交通

ITS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视频检测识别技术、GPS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最终使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智朗化,实现交通运输的集约式发展。智能交通无处不在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智能交通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必然的,智能交通行业已被公认为是物联网产业化发展落到实际应用的最能够取得成功的优先行业之一,必将能够创造出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市场价值。

总之,物联网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实用技术,通过对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将得到巨大的提升,进而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苗杰,胡铮,田辉.泛在网络发展趋势与研究建议[J].通信技术与标准-泛在网专刊,2010,1(157).

[2]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6).

第6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物联网;专业教育;普及教育;网络科普

基金项目:2013年保定市社科基金项目“高等院校物联网教育探究”(项目编号:201301039)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30日

一、简介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Ashton教授提出,是指利用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将所有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以用于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应用广泛,遍布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近年来,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重点之一,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十四点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韩国的IT839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发达国家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积极提升物联网的战略地位,在物联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运用,物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我国于2009年8月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在中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据预测,2020年前全球物联网产值将是因特网的30倍,仅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整体产值将超过5万亿元,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的规模。物联网已经成为政府积极研究与推进的产业,工信部有关人士表示,因各地政府均需开展物联网项目,物联网人才非常缺乏。

二、物联网教育现状

物联网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其所带来的信息产业化革命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了解,但是高等院校物联网教育却非常混乱。一部分学者认为物联网产业虽然已经提升到了国家发展的高度,但也只是属于交叉学科,可利用多学科融合实现,没有必要形成专门的专业。另有持不同观点的学者认为,应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新的专业,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专业结构。

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内多所知名高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和具有战略眼光的个别高等院校都适时地抓住了这个时机,纷纷研究、筹备、申请开设物联网教学,推进在我国高等教学领域的物联网研究。2010年7月9日,教育部公布了新一批大学专业,其中就包括物联网工程。据统计,2010年共有700多所本科院校申报物联网相关专业,最终30所获批;2011年又增加30多所高校。

尽管高等院校开办物联网相关专业的热情高涨,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物联网专业不但课程未形成体系,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实验条件建设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并且,物联网这个早已经诞生并走过17年历程的“旧的新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还远远没有深入人心。我国物联网普及教育水平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只限于政府的相关部门、物联网相关的企业、部分知名院校和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院校、沿海发达地区和为数不多的学者中间。这种物联网教育力度必然导致我国物联网人才教育培训的滞后,导致我国在今后国际间物联网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后劲不足甚至明显下降,进而影响到全国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物联网专业教育

物联网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涉及电子信息、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学科,大量高等院校盲目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目的性和社会导向性都还不是很清晰,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研究上,物联网专业目前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我学院结合专业特色,考虑多年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在进行物联网专业教育时,重点会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平衡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需求之间的关系:物联网属于交叉学科,知识体系还不清晰,边界难以界定,社会对该类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也不甚明确,因此必须谦虚谨慎的开展物联网教育,从社会需求的体系结构和专业技能出发,仔细审定培养计划和方案,使毕业生能和社会接轨;第二,平衡学生书面学习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问题:物联网知识面宽、跨学科广,在构建物联网教学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不能只考虑知识的宽度,还要考虑到专业知识的深度,根据区域定位、行业发展、企业需求来分方向、有重点的培养人才;第三,平衡原有学科与物联网教育的关系:高等院校在进行物联网教育时,不能仅仅追求潮流,要结合原有学科办学基础,充分发挥原有学科办学优势。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原有学科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物联网专业教学。所以,我学院根据未来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整合校内现有的师资和实验设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进了物联网相关教学科目,为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为了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专业知识,我院在发展初期,开展了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相关专业,开设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单片机等课程。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从事物联网网络协议、通信架构、信息安全等方向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工作,也可以在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四、物联网网络科普探究

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是将来国家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动力源泉,除了在高等院校中开展物联网专业教育外,还要大力推进物联网网络科普教育。通过网络科普促进学生主动的去了解物联网,提升广大学生对物联网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联网在身边的应用,从而促使物联网在学生中的推广和普及,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中,从而有效促进各个行业的物联网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科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科普网站的形式对大众进行物联网应用的普及更具有广阔性和灵活性。因此,为大众提供一个具有时效性并能呈现出个性化的物联网网络体验成为对物联网科普体验的一个挑战,同时对提升大众对物联网的认识和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传统的科普模式对物联网普及来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时效性,所以在新一代物联网普及的体验中,需采用一系列物联网体验新形式,如视频纪录片、趣味实验室、交互体验馆、发展时间轴等。

面对高等校园的物联网普及教育,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物联网的网络普及工作:通过建立网站进行了视频纪录片、趣味实验室、交互体验馆、发展时间轴,将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目前发展状况、将来应用前景全面的展现出来,普及给高等院校的广大学生群体,使高校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一)物联网科普认知形式――视频纪录片。视频纪录片,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动态视频的方式对所需内容进行写实记录,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力求以真实事件为落脚点,并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以此增加人们的相应知识,引发其思考。

在物联网科普网站增加视频纪录片的科普形式,主要依赖于现有的物联网知识。首先,整理互联网中现有的物联网技术相关知识的视频,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整理,以“树”图的形式将相应知识视频归类放置。这将极大地增加网站知识划分的清晰度,同时相较于以时间顺序放置相应视频纪录片,“树”图的形式更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分块学习,使其能够轻松找到自己所需知识,并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其次,整理理论知识库中相关零散内容,制作成视频上传,并将其补充到相关模块中。

通过视频纪录片的形式增加学习者对于物联网技术相关知识的视觉认知,可以帮助学习者增加对于视频中相应知识的记忆程度,有效的帮助其培养良好的记忆能力。而相较于一般文字内容,视频纪录片包含了图像、声音、文字等多重内容,能够使学习者大脑的视觉、听觉等中枢都处于记忆的兴奋状态,这样,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就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视频纪录片能够引起学习者对于新知识的兴趣,有效增加其好奇度,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并能够很好地避免传统学习过程中的单一、无趣。

由此可见,视频纪录片的科普形式将有效并极大地促进人们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在物联网技术科普网站中是必要,也是必然包含的。

(二)物联网科普体验形式――趣味实验室。在传统的物联网普及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给予量,而忽视学习者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浇灌式的普及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习者所得知识的宽度及广度,但盲目地增加量,只能让知识如云烟,一瞬即逝,根本无法达到学习的目的。既是物联网科普知识,就应更加注重知识的学习成果,只有真正帮助学习者记住知识,了解其内容及原理,体会其本质,才能使学习者真正记住所学,并将其应用到日后的学习生活中。

在物联网技术科普网站增加趣味实验室的科普形式,主要是通过对一些简单的知识提供一些相应的实验方法、环境与成果,向学习者展示相应知识的应用方法与结果,同时鼓励其亲自动手尝试,在此,可以通过增加学习者在网站中的经验值等方式达到鼓励其参与趣味实验室的目的。此外,趣味实验室还着重于实验的趣味性,所提供的实验在保证对物联网体验的练习与体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与时下热点元素的融合,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三)物联网科普交流形式――交互体验馆。网站的交互性是网站与用户交流互动的关键所在,对于物联网技术科普网站,交互体验更是重中之重。

物联网的交互体验是形式多样的,主要设计为:(1)科普互动游戏,提升公众对科学的兴趣;(2)虚拟现实技术,带给人直观的体验感受;(3)远程观测技术,拉近用户与科学的距离。以此为基础,并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特性,推陈出新,才能够让用户对物联网的体验效果更好。

交互体验馆的设计在物联网技术中最热门、最具前景、最前沿三个方向上开展,让大众在交流与互动中体验物联网技术为生活提供的方便,并在接近真实的体验中学习、理解科普知识。

除此之外,交互体验馆设计是在以下几点基础之上进行的:(1)专业人员对相关技术进行实现。制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交互体验馆的效果,所以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视频、flash、3D动画的制作将交互体验馆的创意发挥到了极致;(2)物联网技术相关内容的正确性。科普网站保证了物联网知识的专业性和正确性,没有出现专业性的错误,给大众传播错误的科普信息,达到了科普工作的基本要求;(3)人性化的设计。交互体验馆以人性化的设计完成物联网技术的宣传,大众在人性化的交互体验中,更加轻松地体验到了物联网技术在生活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四)物联网科普记录形式――发展时间轴。物联网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兴起时间不长,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网站以时间作为轴线,进行物联网知识的普及,以此提出并设计了发展时间轴的概念,为科普知识的记录与传播带来新的色彩。

1、形式的简述。以时间轴为主线,以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大变革时间为分割点,进行重大事件标注,点击查看物联网技术发展详情,为大众带来按时间顺序排列信息技术发展史的全新体验。

2、展现形式。以3D动画+flash形式制作时间轴,炫丽的动画、新颖独特的3D效果,使大众得到全新的感官体验,在这种多层次的体验中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伟人和重大变革实践,体会一种全新的物联网技术科普盛宴。

3、内容的设计形式。发展时间轴汇集了大量物联网技术科普内容,囊括了物联网技术发展史中所有重大事件,将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传播给大众,使大众对物联网技术有一个全面且详细的认识,克服了发展内容与时间上联系的障碍。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物联网网站科普工作将以新的形式展开,如果一直沿袭科普网站的传统形式,则大众在浏览网站的过程中得不到深刻的印象,那么他们的科学素养就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广大科普工作者在新时期的科普工作中应当以创新的形式、开放的内容以及特色的人性化体验来促进大众进入一个全新的科普新环境,全面提升大众对物联网的科学文化素养。

五、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目前发展势头强劲,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受到国家高度重视。虽然物联网产业有着庞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就目前而言物联网还是一个处于研究发展的概念产品,属于交叉学科,在高等院校中物联网教育混乱,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我院根据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融合全校师资力量,在学生中开展了物联网专业教育与物联网普及教育,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应更加用心的探索物联网教育的方法与对策,加大力度在高等院校中进行物联网教育,推进高等院校中物联网教育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红旭,孙玉宝.论物联网在高校的发展前景[J].现代计算机,2011.1.

第7篇

“特种设备物联网”(简称“特联网”)建设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的新制高点,一个运行稳定、安全、有效的“特联网”必将大幅降低特种设备事故风险,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灾害,使特种设备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得力帮手,彻底解决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资源之间越发突出的矛盾,节省大量应付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使城市更加安全高效。

“特联网”关键技术

应用方向和前景

虽然现代特种设备的日常运行与控制大多已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自控制技术,但因其并未按照安全与节能监管的需求进行设计和制造,尚不具备设备运行安全与节能监管方面的特殊和技术能力。这些必须另行提升的技术能力,需要采用专门的技术装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并快速进行自动故障判断、危险预估和预警。有些特种设备的极危险部件,都应当得到自动系统的有效监控。这些专门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网络化、自动化控制系统,成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第三方保障。

物联网技术,也可为现代特种设备技术检验提供帮助,如:科研机构正在研发的埋地压力容器剩余寿命连续监测系统,就可以代替常规检验手段,及时精确地侦测压力容器的剩余使用寿命;应用于电梯和起重机械的第三方监控物联网应用,可随时侦测设备故障和危险,为检验和维护保养提供帮助;采用移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移动压力容器充装与运输过程的全运程监管,为技术检验提供连续可追溯的设备运行过程信息,使检验更方便和精确;锅炉等特种设备的节能监测,早就开始采用现代传感器、通信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该类设备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网络化远程集约监控,进而实现设备群能耗与效率平衡控制提供了更为可行的应用方向。

“特联网”建设的关键技术方法

承压类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和固定压力容器装置)

承压类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和固定压力容器装置)的物联网应用,可突出第三方故障预警:通过在重大危险类承压设备原有的自动化运行控制系统中,加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第三方运行状态监示系统,可有效压缩承压类特种设备应急响应时间,落实应急体制各方责任,优化设备的运行状态。

移动压力容器(汽车罐车)

移动压力容器(汽车罐车)的物联网应用,可突出充装环节控制和运输过程监管:通过在充装站加装第三方门禁、充装管理系统,或者在车辆上加装司乘控制、罐车状态监示与卫星跟踪装置,可实现对移动压力容器的全运程监管,有效规范危险物质运输环节;有效抑制由道路运输事故引发的移动压力容器火灾和罐体泄漏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该系统可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气瓶电子标签技术

在全国多个城市实践多年的气瓶电子标签技术,虽然也是有效的“特联网”应用技术,但在具体实践中已经出现诸如标签丢失和破损更新量巨大等问题。推广受到技术本身的制约,极有必要采用抗破损性更强,更适用于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使用环境的强附着技术加以补充。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委托中国特检协会研制的CRID气瓶标识技术,已经兼具防伪、抗焚烧、打磨等超强环境适应能力,可与原有的电子标签复用,达成最佳管理效果。

危险工业原料管道

北京、上海、南京、沈阳等大型城市,都是我国比较早实现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城市,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城市埋地管网纵横交错,尤其上海、南京、沈阳等城市,重、轻化工业发达,这几个城市用于化工生产的危险工业原料管道总公里数累加起来几乎占全国工业管道的近1/3。另外,近年房地产业发达,大量原有工业用地逐步成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有些废弃的地下管网图纸资料遗失,有些则更是未经处置就已经被覆盖在楼宇和道路甚至地铁隧道下,成为潜在危险源,为安全监管和事故预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研究采用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3D地表雷达进行常规和施工前探测,并开始建立全国性的埋地工业管道动态图形数据库;已经探明的管道,可比照南京、广州等城市做法,建设具有物联网管理功能的埋地管道电子识别标志网,保障建设施工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机电一体化特种设备

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特种设备的“疑似”物联网建设不乏案例,但大多是由传统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攒”接而成,没有抓住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与事故的普遍和关键成因,有些所谓的物联网技术更只是重复了设备本身自有的控制能力,只是机械地通过网络实现了第三方监示,对机电类设备最易出现问题的机械结构失效和崩溃鲜有应对措施。

机械结构失效和损毁是造成重大灾难性事故的罪魁祸首,一个关键部位的地脚螺钉或连接螺栓被拉断,就可导致整个滚梯支撑系统失稳。在此状态下,这些设备自带的安全装置既不可能侦测出故障,更不可能发出预警。针对此类事故,科研机构已经研发出一种基于远距离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低成本金属结构件(可控制螺栓、拉撑、支撑和铰链等结构)监控标签,以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全天候监控系统,目前已经在江苏和北京等地进行系统试验。

“特联网”建设的组织原则

因“特联网”建设涉及特种设备本体的技术改造,质检总局应组织专家与法律界,认真研究并明确其法律关系,在立法上做足功课。

要特别明确,物联网建设是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手段和覆盖范围的延伸;全国必须在国家质检总局领导下,统一规划、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工作平台和规范技术设备。

根据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尤其物联网建设需要巨大资金和高素质人才支持的现实考虑,建议优先在网络资源和资金充裕的北、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建设多个物联网技术发展和示范中心,起到技术辐射和产业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