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范文

时间:2023-10-09 10:54:09

序论:在您撰写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第1篇

一、抓好“三基”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所谓“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及其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三基”教学,如在讲授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推理论证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基础知识中蕴含的基本方法、基本规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应用公式、定理解答一些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从而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

另外,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知识与能力的纽带,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它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数学知识的教学与教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数学知识的教学重在理解记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重在思辩操作,必须注重从教材中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并将其渗透在知识教学活动过程中。

二、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面向全体学生, 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大纲中规定的必学内容的教学要求),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等不尽相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首先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观察、记忆和思维特点以及学习状况,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坚持在每节课内有针对性地辅导几名学生,创造条件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学习困难较大的要特别给予关心,教学中注意分层提问,分层指导,课内练习,课外作业分层布置;质量检测分层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对于学生来说,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道题都是新的,学习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若经常遭受学习挫折,会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鼓励、点拨引导。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有时是通过一句话,有时是靠投以信任的目光,有时是通过一个手势或微微一笑等适宜的言谈举止。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堂上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对此,备课时,要考虑为他们准备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每节课内都比别人多学一点。此外,还可以通过讲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与途径,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长期反复实践以及应用所形成的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学习行为,即预习、听课、复习、总结、作业等各个环节的点滴抓起,严恪要求,持之以恒,做到日积月累,由少到多,由点到面,逐步培养。例如,学生听课时,每节课教师都尽可能地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学生专心致志、不懂就问,杜绝似是而菲,得过且过的习惯。教师要长期坚持督促检查。经过多次重复和训练,使其养成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总而言之.只有通过教师主动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加以培养,才能确保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三、强化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第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292-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但由于认识上的问题,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片面的从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动课程设计等方面理解素质教育。更有甚者,以为“文化课+劳动技术课=素质教育”还有的认为“素质教育是学生减负、也是学生特长、培养能力、轻松教学……”凡此种种,结果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对最重要的课堂教学的研讨,从而对教育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主要是因为:其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抓住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就抓住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一条基本途径。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素质教育理解成削弱课堂教育,课堂教学毕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场所;其二,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和否定课堂教学的知识教育功能。拓宽和深化知识教育是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强健所必不可少的,无知必然无能,贫乏必然平庸。问题是我们受传统教学论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把知识的存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把课堂教学仅仅看作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点”的教育,而且教师在课堂上以学习者全部智慧和知识的源泉自居,是替学生拿出现成真理的“讲坛圣人”。因而在根本上扼杀了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笔者同意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的观点:“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是教改的一场攻坚战。它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教师必须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即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和谐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教师教材和教学大纲而展开的,而不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思考。课堂教学的形式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未能充分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未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动性,未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个性教育,只重知识传授而未能注重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发挥的是引导和导向作用,教师、教材、大纲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而开展教学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主动思考、观察、理解,而非被动听讲。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探求知识,更应培养其能力和个性才能的发展。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多样化、灵活化,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则是这一“主渠道”发挥作用的关键。换句话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因此,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走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的道路,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只满足于上课传授“知识点”而不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能很好履行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组织者的职责。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意志本身,既是教育学生的内容,也是教育学生的手段,教师若失去了这些,也就基本失去了教育学生的手段。所以,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特别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当前,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于一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越来越依赖于教育教学科研。具体说来,教师开展素质教育教学研究,应主要做到:

一、增强研究意识

教师要善于把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地纳入研究的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许多教师并非没有研究能力,只是缺乏研究的意识。而一个教师若无研究意识,便不会有新的发现,也不会产生独到的见解,更不会有大胆的创新。

二、掌握理论武器,提高思维水平

教师要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探寻规律,反过来将研究成果运用并指导教学实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加速机制”。

三、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教育动态

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首先要做到勤读书,因为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积淀的过程。但学习并不仅仅是读书,学习理论光读书是不够的,还要思考。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同时,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不断获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

四、勇于探索,勤于总结

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评价机制 优化课堂

这么多年以来,农村的素质教育始终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原因何在?如何在农村现有的条件下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拙见。

1.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

1.1 评价机制限制,师资缺乏。评价学校、教师、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造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被动局面。

1.2 教师素质低。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①教师的职业道德低下。②落后的教育观念,沉睡的创新意识。③较低的专业素质。④消极的职业态度障碍:厌教、厌学、厌思、厌管。

1.3 领导意识淡薄,教学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缺乏图书资料,缺乏器材,缺乏实践学习基地。

1.4 教育经费不足。义务教育是免费教育,所以学校不能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但是学校公用经费不足,办学条件的提高受到限制。

2.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2.1 转变评价机制,使评价机制多元化。评价机制是学校、教师平时教学的指挥棒。评价一所学校不能光以成绩为主,要多方面评价,不能只看升学率,只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样势必使学校在平时的教学中仅仅以教学成绩为中心,只应付考试,在教学中只培养考试机器。

2.2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①充实农村师资,特别是音体美等专业教师。至少每所农村小学要有一名音乐教师、一名美术教师、一名体育教师,做到教师专职。

②针对农村信息闭塞的弱点,千方百计转变教育领导及教师的教育观念,让老师把准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③针对骨干教师、特长教师缺乏的现状,应充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④抓好全员培训,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结构和智能结构。

2.3 以课堂为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最大特征是让学生自主化。所谓“自主化”,简单地说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作主、自主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③重视使用现有教学媒体资源。

第4篇

1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自身素质是关键

素质教育的提高关键在于老师,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通过提高课堂效率 “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要想教好一门课,教师只具备该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去对待某一学科知识。教学中既给学生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又开拓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勤于思考,使各种知识相互联系,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及时掌握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追求教学的最大效益。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有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担当起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2改革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2.1认清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利影响。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四个基本要素组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讲什么就记什么把学生当成存知识的“软盘”,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毫无主动性,更无创造性。这显然不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智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此可见,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2.2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培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证明,在教师精心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能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知识,积极的练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3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斗争,用于提高的意识,彻底改变学生只当“听众”的角色。听过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到共识,从而完全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3优化课堂结构,切实把握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 素质教育 实施 误区 出路 研究

素质教育,又叫创新教育,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种代表。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人的素质结构体系的要求,还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等都是人的素质结构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国家教委早在1997年就已经了《关于当前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的若干意见》,最近几年来,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的各种统计情况来说,中小学素质教育在推行过程中显现的误区也越来越明显。只有纠正了这些误区,寻找到正确的出路,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才能越来越好。

一、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误区

1.素质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对象。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认为素质教育无关政府、社会与家庭,而是学校与教师自己的事。这是素质教育明显的误区,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它不仅会被大环境制约,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国务院副总理也曾指出,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大环境的力量。这个大环境在包括学校与教员的同时,还包括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等。

2.搞课外活动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目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另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多实施课外活动。所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开始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这种做法虽然确实能够培养学生的特长,但实际上却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误解。素质教育不仅包括课外活动,还包括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的运行体系。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中的重心,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素质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很多中小学的家长和学生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方方面面都要学,而且学得科目越多越好,误以为素质教育就是通才教育。事实上,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对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进行培养。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通才教育的观点是对素质教育要求与宗旨的扭曲,这样只会把学生的个性扼杀掉。

二、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1.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和投资

国家应该进一步通过媒体、报纸等加强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虽然教育总是关乎学校与教师,但家长和社会各界都有责任为教育出一份力,不能把素质教育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要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强大的财政支撑是必须的。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来看,还是从我国的经济实力来说,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投资来改变我国的教育现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对投资渠道进行拓宽,对全面办教育进行提倡,只有全社会都关注起来,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小学素质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2.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素质教育虽然看重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但课堂教育始终是核心和基础,是对人才进行培养最主要的渠道。中小学素质教育应该牢记这一点,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改革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进行启发式和探究性以及研究性教学,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不能完全搞课外活动,但在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适当地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3.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中小学素质教育必须放弃“通才教育”的追求,但也不能走向教育的狭隘一面。所以,中小学必须开展各种类型的课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喜好与追求;在进行主要的专业教育的同时,穿去一些通识理论;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有统计性地开设各种类型的课程,在学习好必须学习的课程之外,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真正为社会培养出专业与个性都很鲜明的人才。

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各种误区,只有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和正确展开,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并从国际竞争的严峻现实出发,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提高青少年学生素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给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国际的竞争;高素质人才;创造性的发挥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素质人才的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优势。中国有3亿多名青少年学生,其素质的提高,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什么是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虽然与人的遗传及胎儿期发育不无关系,但更是后天教育和实践的产物。认为,人的素质是以往全部活动的客观结果,也是以后活动的主体条件。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构成了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党的十六大把人的素质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素质是人才的根本。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人的实践需要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现代化建设需要人的求实精神、开拓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人的创造力、应变力、竞争力。人的这种主体性、这种精神、这种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的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培养,就是人的素质培养。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人的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人的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有潜力的因素。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引进资金,也可以引进管理方法,唯独不能引进的就是人的素质。不少发展中国家都走过弯路,以为落后是因为技术、设备的落后,于是大量引进技术和设备。结果由于人的素质没有跟上,同样的技术设备、同样的方法,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人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际竞争的严峻现实出发,深刻认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然而课堂教学恰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好坏还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每一名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只是去讲 、去教,更应该组织学生去学、去实践、去动手应用。保证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一种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的开放型课堂教学。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革课堂教学中,只教知识的陈旧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学目的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层次上,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才是现代教育的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一定的技能,同时也要注意向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要有机地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在各科教学中加以实施。通过美育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使他们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促进各育的发展,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 改进教学方法把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伦理道德,人的品质养成是第一位的,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还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待人处事的态度和人生的境界。古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探讨:“止谤莫如修身。”(《中论·虚通》)止谤是针对别人,修身是针对自己。评定一个人,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自己的内在修养展现给别人的印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书经》)宽容和大度难为,确实大德,自古皆以为然。“饵之下,必有死鱼。”(《经略》)贪欲乃修身大敌,拒绝香饵的诱惑比自身的苦修更为艰难。“富贵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才是做人应有的风骨。“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修身养性,提高自身境界,让自己如水般淡雅。德是做人之本,一个人的理想、道德、情操都要通过德育教育来完成,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必须具备起码的社会公德,而且社会文明程度与公民道德水准相辅相成,公民道德水准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要求公民的道德水准越高。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什么呢?是教育工作者的言行,是育人的环境和氛围。有些学校挖空心思的搞一些德育教育活动,而且视之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失之偏颇。德育教育活动不是不可以搞,但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成系列,切忌多而杂。真正教育主渠道是教者的以身作则,教育工作者是受教育者的榜样、楷模,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而且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而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自身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这就是最好的德育教育,这就是实实在在地实施素质教育,所以说素质教育不是渴望不可及的,而就在我们身边。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也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学生每天有7-8小时生活在校园里,校园的环境、氛围时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三、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以前搞应试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现在实施素质教育,有的人总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全盘否定应试教育。这是不现实的。实施素质教育,智育仍然是最主要的方面,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的全部任务中比例最大,花精力最多的也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班级授课制将是很长时期内最好的教学方式。不过,在智育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变以卷面分数衡量学生为以综合素质衡量学生。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启发性教学方法。

强调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并不否定第二课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功效。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的个性素质,发挥个人优势,形成个人特长创造了良好契机。又因为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实践性强,将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便于促使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同时,第二课堂活动也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再认识的有机过程,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四、建立和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立和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以创造一个合理评价、公平竞争,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良好环境。首先要特别重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思想是行为的指南,要通过组织学习、讨论等方式,使教师对素质教育达成共识,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同时,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系统。评价是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育实践的无形指挥棒。评价对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导向作用。没有正确的评价,很难有正确的实践。

对于中小学,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就是提高学校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综合因素。学生素质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取决于学校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教师队伍素质、管理人员素质、教育教学条件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的强弱,是学校能否不断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的基本影响因素。因此,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学校自身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要以“能力为核心”,制定教师素质标准和教师基本功体系,使得教师成为一专多能、教育理论素质好、敬业精神强的教育教学专家,以胜任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需要。要按照不同阶段学生素质培养规格,配置教学仪器、设施设备,尤其是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配置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创设素质教育所需的各种教育教学条件,为学生的素质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学校领导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提高学校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上来,认真研究这种能力的现状,研究如何通过能力的提高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学校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已所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张开想像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

[参考文献]

第7篇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强竞争的信息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小学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并未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1.思想观念的影响

当今,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读书无用,即读了大学不一定找到好工作,不读书一样可以找工作,在农村地区,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的思想难以脱胎换骨,计划生育观念淡薄,超生严重,留守儿童普遍,家长没精力管理子女,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在学校想学就学,不想学拉倒,稍有疏忽,就干脆回家,迎来的将是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解。另一种倾向是把考试升学当作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我国历来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从隋唐时代实行科举制度以来,都是把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法宝,这种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另外,从社会就业来看,当前,中学毕业生还缺少适应就业需要的一技之长,导致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升学,才能使子女就业,于是,将老师和学生推向应试教育,这样就严重束缚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再加上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换汤不换药,教学的成效最终还得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所以,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旧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2.传统教学模式的困扰

以书本为中心,传授文化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其影响是深远的。站在形势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传统教法有其弊端:教学功能单一,它一般是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传授知识为主,教师的主要精力在于讲授教材,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往往使一些思想敏捷、基础好的学生早已听懂,无事可干,而那些思维迟缓、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却没听懂就讲过去了。素质教育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它是顺应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积极的,它与传统教法的出发点不同,它是把以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开发智力为主。在教学观念上倡导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强调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强调既抓好课内教育,又要抓好课外教育,注意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教育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众所周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手段,家长和社会也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对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只要升学率高,考试成绩好,学校就成为名校,教师的声望也随之提高,成为名师,优质生源蜂涌而至,名校越办越好,领导对名校刮目相看,在各种利益分配时,无不向名校倾斜。农村中小学在生源大战中,必然处于劣势,因留不住优质生源而越办越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目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由于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督导评估办法,多数学校依然在使用应试教育的评估方法,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教师的荣辱得失完全系于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这一把硬尺子,统考、排名次之风依然盛行,使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热潮难以降温。如果以分定优劣的传统评价观不改变,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教师们也只能把分数奉为圭臬,埋头苦干,永远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4.落后的教育设施的阻碍

教育是前瞻性的事业,它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设施一定要赶上教育的发展要求,那种仅靠几本教学书籍,几支粉笔培养人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让人担忧,近年来,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的配置状况较前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现有设施的有效利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5.教师素质的制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高低对素质教育会产生直接影响。按理说,教师的人选就应该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地位不高,受人歧视,教师行业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没有挑选的余地。

二、农村(山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根据农村教育现状,针对农村学校师资素质相对较弱,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等实际,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探索自己的实施途径,迈出坚定的步伐。

l.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社会是大前提,家庭教育很重要,学校是关键。而学校能否起好关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

2.以课堂为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关键,课堂是主渠道。体现素质教育的课怎样上,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认真思考并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现在有些课看上去有了启发提问、大量练习、游戏活动、学具操作,显得热热闹闹,但还是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一套框框运行,实质上并没有跳出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了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应努力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