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54:07
序论:在您撰写老年病科护理特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与年轻人相比较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都在不断地退化,各种生殖器官都变得非常的脆弱且抵抗力越来越低。所以照顾老年病患是一个衡量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水平以及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尺,是对该医院医护人员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老年病科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推行了很多的措施,比如老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及疏导等等。
一、老年病科护理简述
1.1、老年病患的相关特点
由于老年病患的身体组织和各种生殖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越来越衰弱。视力越来越差,听力也在减退,行动变得缓慢。这就导致了医护人员在照顾老年病患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意外问题。老年人有时也会因为生活中的各种人生经历使得他们渴望得到关注和基本的一些医疗保证,希望有个美满的家庭而变得敏感。护理人员应该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他们,让他们有一定的归属感。
1.2、老年病科常见的安全隐患
在老年病科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最常见的安全隐患有如下几点:
(1)老年人的年龄偏大,各种活动对他们来说很吃力且反应迟钝,所以很容易发生跌倒等问题。(2)有些老年人不想给家人及朋友造成很多的麻烦,所以当他们面对有些问题时总是觉得没什么大事,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老年病患在病情恶化后才就医,这对医护人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3 ) 老人由于皮下的脂肪减少,萎缩,皮下的毛细血管减少,造成了皮肤的一些功能降低,这就造成了老年人很多的营养无法供给。(4) 有些老人总是认为自己没有生病以及病情没有多严重,又因为护理人员的粗心大意,看护不仔细以及和老人交流不多宣传不到位,使得老人发生一些意外。(5)有些老年病患总是不恰当的控制自己的饮食从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这些安全隐患往往不会引起家属、病患以及医护人员的重视。就会造成很多严重性问题。所以对这些问题的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提高老年病科护理质量
2.1、抓好老人病患的安全工作
在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病患存在着医疗安全和生活上的安全等重要问题。所以护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检查医疗的设备质量,将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有效保证医疗上安全的同时还得考虑到老年人的一些身体问题。比如:他们动作缓慢,容易跌倒,平衡感也越来越差还有的老年病患处在瘫痪的状态并且无人照料。为了让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发生,当有老年病患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该对这些病患进行详尽的登记,再将相关的问题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在老年病患入院后每天按时检查老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杜绝不安全的各种因素,保证老年病患的安全生活,让家属放心。
2.2、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
当老年病患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该将医院的环境等相关问题详细的介绍给老人,让老人能安心的住下来。给每位老人讲解关于老年病科科室相关专业技术、特色技术、医疗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联系方式让他们知道医护人员随时都守候在他们身边。尽量满足老年病患的需求,在他们住院期间每天给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尽量解决他们在医疗期间的各种问题减少他们的顾虑,让他们在住院时就像在家里一样。
他们住院期间还得根据他们的身体状态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营养套餐,满足他们的营养需要,严格限制他们的不规律饮食习惯。做好健康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自信阳光、勇敢的面对老年疾病以及对待疾病是不能不在乎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害怕,不能悲观失望,要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问题并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3、搞好老年病科科室的团结工作
在照顾老年病患的时候还得让老人看到医护人员的团结精神。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的。只有大家的心都用在老年病科的建设中才能让这个团队不断地壮大。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纪律,将每个工作都落到实处。因为护理工作是一个整体,每个工作项目都存在这必然的联系。如果那个环节出现了错误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对待病患时应该做到一样对待,不能看自己的心情办事。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努力创造一个充满爱,和谐友好的工作环境。
三、总结
在对待老年病患时要注意和病患及家属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取得家属及病患的信任。在照顾老年病患时要有耐心,要针对性的做好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咨询。要随时注意老年病患要防患因为疏漏而造成的各种意外。不断地提高老年病科护理的质量,是老年人能保持愉悦的心态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秉姝. 老年人的骨折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06)
[2] 张乐溪.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J]. 中外医疗. 2011(18)
[3] 王哲. 浅谈老年病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0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98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老年病科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推出以心理疏导,康复指导为主体的主体化服务,努力营造以患者利益和需求为核心的人文环境。创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收到了显著效果,提高了老年病科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2月创建老年病科,有床位46张,收治患者600余人,医务人员30余名。
方法:⑴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护理队伍很高的整体素质和精湛的技术是确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护士的操作技术如果不过关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会给患者带来不信任和不满意,也就谈不上和谐的护患关系,因此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爱心和奉献精神。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医疗护理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提供扎实,过硬的技术服务,使患者和护理人员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
⑵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理纠纷:履行告知义务,落实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当班护士作好入院介绍,如管床医生和护士,护士长,病区环境,陪伴探视制度,安全制度和注意事项,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①介绍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②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③进行休息,饮食,活动指导。④讲明用药的目的,用法,给药时间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⑤告知患者每天的医疗费用并即时给予查询。⑥告知患者及家属处理医疗的纠纷的有关程序。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1天告诉其病情现状,指导患者巩固疗效及防止病情复发的注意事项,并发送温馨卡,据患者病情在卡上填写康复锻炼,休息,生活,应注意的问题。来院复查的时间,药物用法及要求,科室联系电话等,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及自我护理方法,出院后定期随访,提供全程护理服务。
⑶遵守规范制度,严格依法施护:修订和完善护理常规,对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新仪器,在使用前指定护理操作常规及护理程序,并要求护理人员会背和掌握。使护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护理操作有章可循。加强检点监控,每个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随时抽查各项护理常规制度执行情况,护士长和质控员每周进行护理质量,自查自纠,每个月进行1次护理质量讲评。对存在的安全及纠纷隐患及时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加强监控。①重点人物,如工作两年以下的护士。②重点时段,如中午、夜间、双休日、节假日、交接班时。③重点制度:如交接班制度三查七对制,岗位责任制。④重点患者:如危重患者,急诊患者,病情反复的人,有纠纷倾向的患者等。
⑷注重心理护理,实现有效沟通:因为各种的原因,老年患者角色的突变,极大地影响疾病的康复进展。这时,护理人员一句亲切的问候,微笑的面容和适当的心理咨询或具体的健康指导,都会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使老年人从心理上得到慰藉,增加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聊天不仅可以获取患者的信息资料,还可以把健康教育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入其中,此外,教患者学会自我护理,掌握自护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帮助患者实现自我价值,这有助于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充分体现自身-心理-社会和统一的整体护理特色。
结 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了,2006年12月~2007年8月连续8个月院调查纯满意度100%,无一投诉患者,名列全院第1。既提高了护理质量,又提高了科室的知名度,护士的职业荣誉感也增强了,在医院树立下了好的口碑。
构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重,下移,重点前移,逐步平衡城、乡老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质量,使城乡社区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怠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北京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使城乡居民享有安全、适宜、方便、有效、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可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和养老需求。有利于首都老年人享受晚年幸福与健康,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期望健康寿命与生活质量,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型,有利于推进首都老年健康服务的社会化进程。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建立老年医疗服务体系,能够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迎合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要求,顺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潮流,是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和看病乱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构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重心下移,重点前移,逐步平衡城、乡老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质量,使城乡社区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 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 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 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
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急性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环境优美背靠台山的“市肺”
台山市石花老人颐养护理中心坐落于台城石花山脚(原市干部疗养院内),毗邻石花水库和石花文化广场,环境优美。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身在其中凉爽沁人心脾。石花老人颐养护理中心所处的位置真正是闹市藏幽,俨然是一块稀有的绿翡翠。从中心走出来不到2分钟就可抵达台城繁华地段。入则进入自然,出则抵达闹市,这是该中心有别于一般养老院的地理位置优势。
进入石花老人颐养护理中心,院内的玉兰花香气袭人,一碧如洗的天空下,有一座设计新颖、楼高6层的建筑,它便是石花养老颐养护理中心。该楼占地面积达1.5万多平方米,中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每层楼面积逾2千平方米,地面铺着高级胶地板。有单人房和双人房共100间,每间房均设置有卫生间,房间安装有冷暖空调、热水器、电视机、电话和监护系统等现代设施。中心内设有各种康乐功能区,精神与物质兼具。
整合优质资源创新颐养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4亿,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市人民医院紧贴社会发展的脉博,整合本院的医疗资源,为属下的石花分院的发展找准了发展的方向:办一个以老年病科为依托、以全院医疗资源为大后盾的颐养护理中心。创建颐养护理中心既为社会分忧、为家庭分担,又助儿女尽孝,此举很快得到我市旅港实业家、慈善家李伯荣先生的热忱支持。他捐巨资为这项宏伟的事业垒好巢。
石花老人颐养护理中心全力打造一个全优环境与全优服务,务求为老人与老人子女提供一个无忧的服务。这里最大的特色是高于一般养老院的“养”,除了有优越的食住娱条件外,中心最大的精髓在于专业的“养心”与“养身”。在这里,每天有资深的老年病专科医生查房,老人患病会得到老年病科医务人员及时的诊治和人民医院大院里专科医务人员的会诊;护理人员均经过中等以上护理专业教育并取得学历,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服务素质,不但每天照料老人生活起居,而且还释心照料老人的心理健康。离石花养老颐养护理中心不远处有一幢装修一新的5层楼,它便是老人病科,住在中心的老人如果有病,是一般性的疾病将被转到老人病科去治疗,若是重病将被转到市人民医院的专科去进行专门治疗。
“为社会分忧,替儿女照顾老人”是台山市石花老人颐养护理中心的开办宗旨。本中心竭诚为老人们创建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颐养天年的乐园,为国内外儿女照顾老人,乐尽孝道,使他们全心打拼,共享天伦。
关键词:中医特色;细节服务;老年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6-0079-02
我国逐步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使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2010年,本院老年病科增加并调整了原有的护理服务工作方式,细化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15日~2011年3月15日本科入院患者972例,其中男588例,女384例;卧床患者57例,生活不能自理患者213例;年龄80岁232例,平均年龄76岁。
2 方法
21 强化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在精细化管理的时代,细节服务是护士的服务真情在服务过程中的自然流露,是对患者生命关爱和健康关爱的体现[1]。基础护理工作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之一[2]。针对大部分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特点,本科开展了为老年患者洗头、擦浴、中药泡脚、剪指(趾)甲、剃胡须等细节服务,并增设日重点:责任护士按照要求为患者进行生活护理,每天定时翻身、叩背、擦浴、更衣、洗漱等;增设周重点:每周卫生日重点落实为患者洗头、剪指(趾)甲、剃胡须等。当护士每天精心地为患者剪指甲、剃胡须、冲洗会阴、口腔护理等这些也许连家属都没想到或不愿做的事情时,患者感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从心里感到舒适和温馨,既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疾病康复的信心,又能体现出服务的专业性。
22 突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 细节服务是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护理操作在某个细节上出现失误,就会让患者不满意。如果有医院或科室在某个细节上做不好,相反本科室做好了,就可以赢得患者的认可。为了提高患者满意度,突出
中医特色,促进疾病的康复,本科还采用传统医学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减轻病痛,如艾灸、火罐、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灌肠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操作并制定流程、操作标准逐一培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凸显中医医院护理专业特色。
23 积极宣传食药同源 本科向患者宣传中医知识,如中药的作用、副作用,中药的煎法:煎药的时间和火候、煎药的器皿,服药期间应注意饮食和药物的相互作用。中医有“药食相配,食借其力,药助食威”的说法,指的是不同药理的食物有不同的效性,相应的食物配有相应的药物,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向患者讲解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饮食护理,使饮食和药物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如外感风热者,可进食辛凉解表的饮食;外感风寒致体温升高,可用辛温解表的饮食;肝肾阴虚可进食滋阴食物;脾肾阳虚可进食温补饮食。
24 个性化情志护理 早在《内经》中就提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等七情所伤之说,老年人由于肝血渐衰,易为七情所伤,加之慢性病多,病程长,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脾气暴躁等情况。对思虑过度的老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等脾气受损的表现,我们应用情志调护方法,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对于脾气暴躁的老年患者,主要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所致,工作中耐心安慰、劝导,给患者多一个微笑,多一个称呼,主动和患者打招呼、聊家常,拉近和患者的关系。通过护士的一言一行,患者渐渐感觉到了大家庭的温暖,病房里充满了患者的欢声笑语。
25 生活起居护理 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虚弱,腠理卫外不固,要求病室环境温湿度合适,本科把阳虚者床位安置在温暖向阳的病房,阴虚者床位安置在凉爽清静的房间;在春秋之季,天气由寒转暖,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指导老年患者早起床,广步于庭,使阳气更加充沛;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万物都潜藏于内,阳气不至发泄,指导老年患者早卧晚起床;平常注意避风寒,慎起居,谨防感受外邪,在身体条件好的时候适当活动,以舒经活血,流畅血液,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6 健康教育 本科把健康教育重点放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首先教会患者调摄情志,中医认为七情致病,影响相应的脏腑,使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发病或病情加重,《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存,病安从来。可见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进食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忌食辛辣、肥甘味重之品,忌暴饮暴食,戒烟戒酒等措施有利于身体健康。其次,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打太极、散步、爬山、慢跑 、游泳等措施对扶正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疾病发生后,则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或再发,这就是既病防变。
3 小结
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医院护理专业的特色体现,是细节服务的重点,是护士协助患者实现生存、生理需求的又一种技术和技能。对老年患者而言,能采用传统医学为其提供既简单、方便、又安全、没有创伤、无痛苦且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服务,受到老年患者的喜爱。
参考文献:
[1]何志成,郑南南注重医疗服务细节管理[J].中华医学管理杂志,2006,22(11):753
广州市土地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辖11个区,全市常住人口约1336.82万人,户籍人口约840.60万人。广州市集中了大量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为广东省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医疗中心,拥有多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集中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省人民医院心血管专科、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等全国一流的医学专科,每年吸引来自省内外和港澳、东南亚地区的大量需求者。
截至2014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749家,其中医院224家(公立医院15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245家,拥有医疗床位7.70万张,全市卫生人员14.8万人,卫生技术人员12.1万人,全市总诊疗人次1.38亿人次,住院人次253万人次,预计2014年全市卫生总费用715.40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5496.60元。
二、已开展的工作
(一)制定出台鼓励支持养老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的通知》(穗府办[2013]30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办法的通知》(穗府办[2013]27号)文件精神,我市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在内设置独立的医院或护理院;规模较小的可按标准开设医务室;周边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的养老机构,可以通过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为老年人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奠定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我市坚持政府为主导,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6个,实现街道全覆盖,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提供医疗照护支持奠定基础。一是为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我委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实施《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方案》,将老年人列入重点人群,引导更多居民到基层就诊。各区均成立了组织架构,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工作方案,并积极推进。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2个,占中心总数的81%。二是按照《广州市社区卫生家庭病床服务管理规范(试行)》要求,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有需要的老年人设置家庭病床。2014年,全市共建家庭病床4785张,医生巡诊49342人次、家庭出诊15253人次
,护士巡诊68524人次、家庭出诊24852人次。三是密切配合民政部门,鼓励各区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开设家庭病床的方式与区侨颐园养老院实现医养结合,以定点服务的方式与社区养老(长者饭堂)相结合,定期派员上门开展健康教育和管理。萝岗区联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居家养老示范中心推行社工+医生+康复师的服务模式,根据长者身体特性设立独立的健康小屋和康复理疗室,对长者整体情况进行统筹管理。广州市养老协会、天河区珠吉街养老院今年6月在珠吉街举办“医护养三模式经验推广会”,对该运作模式予以肯定,将适时推广珠吉街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支持医疗机构提高老年服务能力。一是支持老年专科医疗机构和老年病科、临终关怀等相关科室建设。截至2014年底,广州市共有63家医疗机构开设了临终关怀科,46家医疗机构开设了老年病专业,438家医疗机构开设了康复医学专业。有广州市老人院医院、广州友好医院2家老年专科医院,广州友好医院护理院、广州天河珠吉护理院2家护理院,可以为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二是加强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实施2013-2015年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培训项目,选取了1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作为康复治疗师培训医院,对全市118名基层医疗机构康复人员(包括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开展了为期12周的康复医疗技术培训,力争到2015年底完成在岗康复治疗师的全员培训工作。继续重点推进康复医疗体系双向转诊试点工作,逐步建立上下级康复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和相对固定的转诊关系,实现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力不足,人才缺乏。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人力、人才匮乏的困境,尤其是全科医生不足,工作强度非常大。全科医生待遇偏低,职称晋升困难,社会地位不高,导致人才容易流失。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也非常紧缺,成为养老机构、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
(二)尚未理顺医疗保险定点工作,部分“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服务内容、家庭医生式服务项目没有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是相关服务发展受限的原因之一。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置护理院、医务室等医疗机构,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二是鼓励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部分一级医院,与邻近的养老机构进行有机衔接,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三是继续加强医疗机构老年病科、临终关怀、康复医学等相关科室建设,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支持医疗机构开办老年护理中心、老年养护院等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