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54:07
序论:在您撰写掌外课外阅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外阅读 三步策略 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50
英语阅读教学属于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且不能仅限于课内阅读,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技巧,通过英语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网络,建构完善的知识与能力框架,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一、从易到难,图文并茂
第一步是坚持从易到难,图文并茂,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小学生年龄小,单词、短语和英语语法储备少,在课外阅读时,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易到难,选取故事、童话类的图文并茂的英语课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与道理。结合学生个性差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般选取精简、有幽默感的故事、童话、笑话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起来阅读,通过猜想、分析、观看,之后查阅资料,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教师推荐给学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10册,其中《寓言故事精选》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学生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书配合起来阅读,提升阅读质量。关于《The monkey in the lion’s skin》这个寓言故事,学生积累英语词汇not at all、close to、try it on、look like、run away等。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将书中图文结合起来,了解故事的大意,并记录重点词句,之后反思与总结,得出这则寓言的中心思想“画虎不成反类犬”,也告诉人们要有真材实料。借助幽默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探寻乐趣。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讨
第二步是加强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展开阅读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第二步是阅读中的合作交流阶段。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合作交流、互助探究能够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发现与解决问题,并且交流知识、思想,促进共同提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学习,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取适当学习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先阅读,在阅读中总结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其次展开合作交流与讨论,把握阅读材料,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例如,选取《轻松英语名作欣赏》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套素材包含了20册,都是英文经典名著,符合学生阅读视角。《Hansel and Gretel》这则故事,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展开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展开角色扮演。这则故事可以分割为几个小游戏,学生互助合作,深入理解故事后,展开趣味游戏,表现出兄妹勇敢战胜女巫的智慧与机智。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第三步是促进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写作、交流能力。小学生词汇量少,他们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时会觉得存在很大困难,通过选取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的英语阅读材料,还需要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一是结合图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猜词技巧;二是找出核心句子,记录下重点词句、短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三是拓展多元知识,在课外阅读时将英语知识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视野,展开思考,收获丰富的知识;四是读写结合,在阅读时创新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英文小故事。
例如,译林版五年级《The first day at school》、《after school》这两个单元的学习,都是关于学校的相关内容,为拓展学生思维与知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100篇(5年级)》中的“A holiday from school?”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在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重点的字词句和不认识的单词、短语,学生记录下twins、save up、sneeze、headache等,并着重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Tommy tried to find excuses for not going to shool because?Tommy spent most of his time at?When did he go to school?He did not tell his teacher about the twins because?结合这几个问题,深入学习和领悟这个小故事,并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写下自己的小故事或创编小故事,与同学交流。通过掌握课外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学生成长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理念的更新并不等于行为的跟进,当前的课外阅读开展,依然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
1、部分家长、老师观念落后、忽视阅读。
2、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足,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3、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收效甚微。
二、改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措施
1、转变观念,明确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转变家长、教师的观念,真正给孩子减负,为孩子营造好的读书氛围,;还要转变学生的观念,向他们阐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2、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家长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3、加强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理念的更新并不等于行为的跟进,当前的课外阅读开展,依然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
1、部分家长、老师观念落后、忽视阅读。
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成绩良好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给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集;52%的家长认为学生课外阅读对学生帮助不大;有12%的家长认为多读课外书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只有26%的家长有意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学校,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广博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使其个性健康发展。可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却长期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2、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足,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甚至可以说是很淡,有一小部分同学根本没有阅读的兴趣,虽然已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但几乎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课外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图书虽多,但优秀的、真正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并不多,尤其是电子图书更是少之又少,这是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不少学生认为:“电视里的信息多的是,政治的,科学的,文学的,体育的,艺术的,哪样没有?通过看电视,就能获取信息,开阔眼界,何必还要读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时间浪费在电视和电脑网络游戏上,缺乏阅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3、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收效甚微。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也不懂得如何去读精、读透一本书。而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也没很好地进行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只要看到学生捧着书,怎么去读,是不是读出效果来则往往不关心。这样一来,学生不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即使是认真读过几本书,也往往是囫囵吞枣,收效甚微。
四、改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措施
1、转变观念,明确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转变家长的观念,可借助家长会,请有关专家给家长们做报告,介绍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影响;也可通过电话、网络视频、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之转变观念,重视阅读,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孩子课余时间不再沉迷于电视动画片和网络游戏。
2、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家长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①多方筹集,为学生提供可读之书。
现在有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是较宽裕的,学生手头上有一定数额的零用钱,鼓励学生购买书报;学校开放图书室,学校的图书室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场所和教育资源库,合理使用图书室的图书,建立和健全使用制度和借书制度;号召学生自愿捐书,很多人都有“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心态,因此,老师可号召学生自愿、踊跃为学校、为班级捐赠书报,充实学校的图书室,组建班级的图书角,建立书报交流、轮阅制度,实行资源共享,营造读书氛围,通过以上途径,为学生提供可读之书。
②要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
谁不想成功?谁不想成才?我们要抓住学生这种的心理,向他们讲述一些作家、名人通过读书走向成功、成才的故事,激发他们读书看报的欲望。也可以请班上或学校里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介绍他们的读书经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读书看报能拓宽知识视野,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进而产生强烈的课外阅读的动机。
③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般来说,有爱读书的老师才有爱读书的学生。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势必影响其学生,对小学生来说,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因此,要求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有兴趣。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读书看报的体会,讲述读书看报中所得的趣闻轶事等。营造出这样一种浓浓的书香氛围,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将会起到“和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④要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
“养在深闺无人识”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同样,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得了成果而无人知晓,久而久之也会降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兴趣也会随之而大减,直至消失。相反,如果经常举办一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活动,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继续阅读的信心,而且能帮助学生把这种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
3、加强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兴趣,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课外阅读是人生成功的风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也不下百次谈到了阅读。无论是名人名言的谆谆教导,还是现实社会的真正需要,读书都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让我们切实为学生开辟出一块课外阅读更广阔的自由成长的新天地,真正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广博知识,有学习能力的优秀人才。
构建“争章式”课外阅读框架
关键词释义 课外阅读: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即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开展阅读文本或阅读资源的活动。自组织指能够从环境吸收能量和信息,以补偿自然的不足,无须外部指示便使系统要素产生共同行为,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低级程度到高级程度复杂组织的开放系统。这种系统动力来自于他对外的开发性和内部的生命的自组织机制。提出“复杂性科学”的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把生命的自组织特征概括为如下公式:“自主的――通过环境――反复进行的――组织活动”。近年来,自组织理论逐渐被运用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课外阅读活动作为人自身构建活动,同样具有高度的自组织性。把它运用于课外阅读主要依据有:一是把发展人的自组织功能作为课外阅读的重要目标和价值追求;二是把人的生命的自组织特征作为实现课外阅读的动力机制,即以人生命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自为性、自控性、自省性的成长规律来设计和实施课外阅读,更有利于推动学生的自主阅读。争章式即在阅读过程中,采取“边阅读,边考核,边获(颁)章”的形式,激发、鼓励学生自主地、连续不断地开展课外阅读。争章既是贯穿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激励载体,也是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争章”激励机制,让学生自觉、自主、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构建“争章”阅读框架 在国家和地方的全民阅读指导思想下,根据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的要求,结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方案。本校按照年级阅读素养目标体系设置“争章”名称和具体目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每个等级都根据课外阅读的阅读素养目标要求,以阅读量、阅读成果、阅读水平为设章、定章标准。
自主参与,阅读“争章”
自主定章 自主定章即学生自己确定“需要‘争章’的名称与达标要求”。受学生自主能力影响,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校要依据“阅读书目与阅读要求”给学生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争章名称和达标要求一览表”。让学生在老师、家长或同学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定章”。
自主制章 自主制章即学生自己在老师、家长或同学的指导下,明确了自己“争章”的名称与达标要求,将它命名,并将达标要求具体化为3条、5条或8条阅读目标。
自主争章 自主争章即学生自己明确了自己“争章”的名称与达标要求,并按照具体化争章要求或阅读目标,自己进行阅读实践。按照自我的阅读习惯,确立自己的阅读时间,运用自己的阅读方法,开展阅读活动。边阅读,边留有阅读记录。这些记录可以是书本批注,可以是读书笔记,可以是读书记录卡或是读书体会等等。这些阅读记录将成为评章考核的重要依据。
自主评章 自主评章即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结果,判定自己已经达到或超过“争章”的要求,即可以开展自我评价,各项指标成绩良好的情况下就可以自己给自己评判。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实际效果,我们规定学生“自我评章”还要经过同学和老师的认证。老师和学生认证的依据主要是根据“争章”达标要求和本人阅读过程中的阅读记录,采取“听陈述――看记录――提问题――批建议”的程序基于认定。学生认证的必须是老师指定的经过大家公认的“资格生”,且不低于3名同学,老师即是本班的语文老师或是学校开展专项阅读的教师。
自主颁章 自主颁章即学生依据老师或学生的认证确已达标的,自己给自己“颁章”,即在自己的“争章手册”上盖上一枚相应的“图章”(每个班级都有一套学校事先准备好的)。有时候学校和班级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体评章”与“集体颁章”,除了增强学生的阅读荣誉感之外,还有利于推进阅读活动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定期评选“阅读明星”
其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讲,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
作为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全体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着想,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取得收成……”所以语文老师的首要责任就是要让孩子喜欢阅读。
读书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在小学低年级读书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的孩子,年龄越大学习就会越吃力,因为阅读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如果老师和家长不注意引领他们,他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枯燥、充满艰辛,从顽童到腹有诗书的巨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孩子在低年级体味到阅读的乐趣,就能爱上阅读,而且“爱一辈子”,一生都能在书的海洋中寻找到幸福与温暖。而如果在低年级识字量、阅读量太少,无法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此时此刻没有“爱上”,以后的“引导”只能是事倍功半。课外阅读的缺失,也会使学生缺少了一份学习语文的乐趣,一种在书香的浸泡中才能散发的书卷味,一种在对优秀读物的感悟欣赏同化中自然成长的舒展。
其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措施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进行课外阅读不是语文课额外的任务,而是分内事。
“课外阅读”也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高效教学之门。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在150万字左右(还不包括需要背诵的160首诗文),而我们的六年十二册语文课本才30多万字,是“课标”要求的1/5。缺少阅读积累的语文教学,只能用大量的作业去填补先天的不足,勉强将质量“扶上”高分的台阶,其结果使学生在考试后极度放松,更加厌学。大量的优秀读物进入学校、进入课程,使学生的语文积累增强,所谓厚积薄发,饱满的阅读量使学生整个学习基础得到了加强,学生不光语文成绩好,其他学科也因此受益多多。这是被许多专家论证过、又被许多老师实践过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其三,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体验并享受职业快乐的唯一途径
语文教师工作量大、作业多,是学校里最辛苦的群体。一个又一个初为人师者由轻声细语变为声嘶力竭,在几年几十年的“磨练”中失去了耐心,也失去了“爱学生”的能力。很多老师经常因为学生不写作业、不会做题而责骂他们,以致“惩罚”屡禁不止。如果能找到一个让每一个学生都爱学习、会学习的办法,我们绝对都是慈爱的老师。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课外阅读也是学生自我教育、提高综合素养、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优秀的儿童 “课外读物”是医治学生浮躁、无聊的良药。孩子爱上了阅读,很快会变得的乖巧、沉静。爱阅读的学生不仅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奇特,善于模仿,感悟能力很强,而且行为习惯好,处处给人一种“有教养”的感觉。
有阅读习惯的班级,课间课前总是静悄悄的,同学们安静地读书、作业,再也不屑于追逐打闹、声嘶力竭这些“低级趣味”的游戏了。语文课堂总会熠熠生辉,学生信息量大,眼界开阔,动辄引经据典,而且习作笔下生花,让老师常常在惊喜中获得意外收获,做老师的成就感和快乐时时温暖着身心。
其四,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推动因素
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学习天地,也带着老师一起走上了读书之路。很多阅读班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是学生带着我成长。”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加的信息量,老师不得不重新拿起久违的书本,或者上网学习,这是很多阅读班老师当初不曾想到的。师生的共同成长让很多阅读老师找回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幸福感,体验到了“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关键词】家长、课外阅读、读书氛围、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99-02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直接向别人学习的经验也是有限的,通过读书间接向别人学习则是趋于无穷的;正因为如此,高尔基才发出这样的呼吁:“热爱书籍吧,书籍能帮助你们生活。”基于阅读对人的重要影响,作为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应该如何辅导孩子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工作。
1
努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个家庭里,父母闲暇之余手捧一本书或读或沉思,那么孩子在这个漂满书香的氛围中一定对书情有独钟。所以,我们在家孩子创设一个爱读书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父母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小书架,摆上孩子自己的图书,例如童话传说、儿童画报、名著等。一旦有了自己的书架,孩子就会愿意在自己的书架下停留更长的时间。能够拥有自己藏书的孩子在以后有可能成为一辈子热爱图书的人。
其次,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室内的安静,如果客厅开着电视,一定要把音量开小一点儿,还要把孩子的房门关上,保证孩子在安静、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认真地读书。
2 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喜欢不同题材的图书。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开始萌发对文学书籍的阅读兴趣;初中以后开始对报纸、杂志产生兴趣,也有的孩子对自然科学书籍产生兴趣。因此,父母要是能帮助孩子选择各种各样的好书,就能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丰富知识,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科普读物、报告文学、杂文、名著,甚至杂志、报纸都是孩子阅读的好材料。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孩子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14~16岁孩子的阅读倾向于思维、发明、论证、推理及人物传记类图书。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材料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并对具体的图书种类加以鉴别和选择。
总之,为孩子介绍好书一定要重内容,不要只重图书的装帧或其他一些外在的因素。我们家长在陪孩子去书店选择书籍时,可以用心观察孩子对什么书感兴趣。比如:小学生富于幻想、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喜欢看童话、故事、神话、科幻、侦探……家长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见,买一本他最喜欢的书籍。然后鼓励孩子把整本书看完,在孩子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多关注、多与孩子交流读书的心得。当孩子读完这本书后,他就会有一种收获感、成就感。。
3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孩子积极阅读的意识倾向。有阅读兴趣的孩子往往会集中精神阅读书籍。但是,阅读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孩子通过不断的阅读逐渐形成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给孩子介绍书籍时先描述其中吸引人之处,或者和孩子一起收藏书籍等。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应该从孩子最喜欢的书籍人手。比如,有些孩子比较喜欢科普读物,父母就可以先让孩子阅读科普书籍,让孩子在其中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科普书籍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从教科书中去汲取知识,以弥补这一欠缺。
有些父母为了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往往只讲一半,正当孩子对这个故事入迷的时候,父母就停止了,然后递给孩子一本书,对孩子说:“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里,你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吗?自己看书吧。”于是,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不捧起了书本。
4 和孩子一起阅读
要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父母最好能够和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营造读书的气氛,让孩子愿意跟随父母阅读,而且父母能够提前看看孩子要看的书,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孩子阅读的目的性。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这样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父母可从孩子可塑性、模仿性强的特点出发,着力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古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家庭中,必然要受到家人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希望孩子爱读书、知勤奋,当家长的只有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着力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方可对孩子产生有效的影响。
父母们不妨每天晚上或节假日里,读一些书、报或当孩子安静的时候,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将比一味地督促、强制有效很多。
5 教给孩子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有许多方法,父母应该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5.1精读和略读
精读和略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比较注重理解与领会,要求孩子善于分析相关内容。在精读的过程当中,父母可要求孩子大声朗读,而且要求孩子不可少读一个字,不可多读一个字,不可错读一个字,也不可颠倒字词的次序。这对孩子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当然,父母一定要表示出对孩子朗读的欣赏,鼓励孩子多多朗读。
略读则注重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某些关键部分。对于孩子要学习的科目,应该运用精读的方法,反复钻研文章;其他的书籍则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让孩子扩大知识面就行了。
5.2边读边记忆
可以有选择性地为孩子挑选一些古文或古诗词来背诵,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书最好是加注释的,比较通俗的。如果孩子能够背诵下来,对他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类经典的句子也许孩子一时无法理解,但是,他记住以后就可以反复品味。
6 教孩子边读书边记笔记。
一、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阅读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场合与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大致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
(一)以教材为本,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人教版教材突出的特点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单元前面有一段导语,对学生的学习起了引领的作用。比如,小学三年上册的“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分别由《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和《语文园地八》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么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班的课外阅读也确定了主题――爱。一周以后的汇报会,学生们纷纷介绍了自己的阅读成果,其中一位学生介绍《我的老师》这本书,她声情并茂地为大家朗诵:“我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帮我开了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现在我的面前,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而有价值。”这个学生读完后,向大家介绍了海伦凯勒和沙利文老师的一些情况,然后说:“沙利文老师太伟大了,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她的爱,但是我知道,其实我们班老师对我们的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我感谢我的李老师。”这次课外阅读活动非常成功,让每个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受到了感动、情感在阅读中得到了宣泄。
(二)营造读书氛围,开展活动激趣
《孔子家语》里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在一个充满书香的教室里,不爱读书的学生也变得爱读起书来。我班教室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架,原来有不少书,我和学生们又从家里带来了好多书,负责管理图书的学生将书进行分类摆放。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也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有的学生在家不爱看,到了学校,看到别人的书反倒看了起来。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也是营造读书氛围的好方法。我班每周五下午开展一节读书交流活动。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向大家介绍自己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通过介绍,不仅让大家知道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的名字及简要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交流读书经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及胆量。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书阅读,也可以在班级书架上借阅,下周活动时间再归还,这不仅能激发每一个人读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花较少的钱读较多的书,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指导阅读方法
(一)多种方法进行阅读
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就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一般的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和浏览。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和书刊,要仔细地研究,及时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浏览――有些文章,不需深钻细研,只需要知道个大概内容即可;或者只需从中选择一些有用的资料而已。另外,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二)运用迁移规律,沟通课内外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三)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内容包括摘抄和感悟两个部分。摘抄的内容指的是文中精美的词语、感受最深的地方……也可让学生在感触最深处进行圈点勾划,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就会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写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的感悟部分。写读书笔记是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良好的习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及时评价反思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关注阅读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反馈、改进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终结性评价关注阅读结果,有利于对阅读成果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2.阅读的质和量相结合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有些学生单纯为了追求自己阅读的量多,在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引导好学生保量更要保质。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阅读理念;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一、要更新阅读理念,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基于新的阅读理念,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课外阅读,注重阅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树立自主性的阅读无处不在的意识,自觉地把课外阅读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只有让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接触有益的报刊文集,才能让学生在主体活动中逐渐地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形成言语能力。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主动积极健康的氛围。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可以尝试让学生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学生都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课后我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所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
二、要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内容的引导
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于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恰当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做有心人,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落实主导地位,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比较阅读正是连接课内外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学中,教师立足课本,有意识的引进有关的课外知识、名家名篇,进行对比阅读,这样既可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触觉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初步获得课外阅读的方向。
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教师又要成为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启发引导,及时点拨,调动学生的情绪,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中学教学课程改革呈现出多样性、综合化的趋势,语文学科也不能囿于一科,应该沟通其他学科,来不断补充完善自身,追求“大语文教育”的境界。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科学并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最忌教师既不指导,也不检查,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读的做法。教师在方法上要给予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如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特别要强调“手到”的习惯。“手到”是指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的圈圈画画,对读物中的佳句、名段、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创造的快乐,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学法。阅读,有精读和略读两种基本形式。需要教师做出各自不同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说:“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的养成,能够自由阅读。”课外阅读只要遵循精读和略读的原则的前提下,读法完全可以因人而异,灵活自助。例如,“浏览法——读书时大量看书目、内容提要,了解书的概况;略读法——观书之大略,目的是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精读法——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认真阅读,对描写精彩、意蕴深刻的部分,更要细细品味。
再次,要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个别阅读可以充分体现个性,随机性强;小组阅读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有利于互相沟通,激发竞争意识,促进小组成员的整体提高。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语文学习的本源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而仅仅靠慢嚼细咽几十篇课文,无异于“源不深而求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阅读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能拓宽视野,在语文学习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并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