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54:07
序论:在您撰写人事档案个人托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模式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其提供利用与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许多宝贵的经验,得到了社会良好的反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这使得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在管理体制、管理的方式方法、材料构成、提供利用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在新形势下,为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就必须对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1 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模式的含义
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其具体含义有以下四点:一是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二是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具有复杂性;三是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具有多样性;四是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具有开放性。
2 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模式的意义
在我国,户籍和人事档案极大地制约了人才的流动。若一个人想要调到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各方面的专长特点的单位或者地方工作。原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就会对其跳槽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原工作单位的领导如果不同意他调走,他的户口与人事档案便不可以转走,那么,即使这个人不顾及这些仍然执意要离开原单位,他在家庭、工作、住房、婚姻等方面还是会遇到许多的麻烦。但如果建立了开放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每个人都是社会人而不只是单位人,社会化的人才机构对每一个人的人事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并与人事制度、户籍制度等协调运行,这样一来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3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模式
3.1把分散多头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管理
一直以来,分散多头的人事档案管理产生了许多的弊端,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一是要改变各级部门都管理人事档案的陈旧的管理体制,实施相对集中的统一管理体制,既能够节约人力物力,从而提升管理水平,防止各单位、部门之间互相踢皮球,又有利于提升利用的效率以及达到现代化、规范化的人事档案管理。二是应当建立与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全员聘任制、人事制、干部转岗分流的人事政策等现代人事政策制度相符合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而不单单是干部档案管理制度。三是由于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独立于我国的档案系统,但其又是档案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应当把人事档案管理切实纳入到我国的档案事业系统里面来,接受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虽然人事档案和其它的专门档案一样,有其特殊性,但其毕竟属于档案的范畴,具有档案的共性,因此,国家的档案政策法律法规对人事档案管理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3.2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对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旧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开放式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人事档案开放式社会化管理模式,包括人事事务所、人事档案文件托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社会的第三方机构与相应的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实质是人事档案工作的所有环节,从单位档案室转移到第三方组织,目的是要实现人事与公共管理的人事档案。例如,人事档案就可以保存在特殊的人事档案托管中心,仲裁工作和人事认定就可以交给人事事务所处理,人才的流动和开发则由特殊的人才交流中心来进行。本文主要讨论人事档案文件托管中心的管理方法以及人事制度。
3.2.1 人事档案文件托管中心
作为开放式社会化人事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文件托管中心的建立可以很好地推进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计划经济下陈旧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其人事档案由用人单位管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是可行的。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这在当时是可行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各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之后,人员调动越来越频繁,社会的流动人口增多,以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并不能继续满足现实的需要:此外,为了解决人事档案管理过于分散的问题,也应该成立一个集中的人事档案托管机构。鉴于此,有人提议成立国家人事档案中心,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基础上,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某些地区设立各级国家人事档案托管中心,集中管理该区域内的人事档案。这个提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现实实行起来并不容易,仍需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建立人事档案文件托管中心,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打破限制了人才流动的枷锁,推动人员流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达到双赢的局面。人事档案文件托管中心的主要职责与任务是:确保人事档案质量、保证人事档案被合法使用以及按规定提供和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施等。对于各事业单位委托的人事档案,在保证其信息安全与质量的条件下,积极配合该单位的人才引进战略,促进人才的流动;而对于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则应协调好其各人才服务中心以及其他类似机构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双方联系机制,不断继续收集与完善其人事档案信息,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而另一方面不得私自提升其托管的费用,以为社会服务的良好态度管理好每个文件。
3.2.2 人事制度
人事制度是把人员使用和人事关系管理二者分离开来的一种管理制度,包括人事档案交给第三方机构来管理。通过人事的方法,把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从而基本上解决了个人人事档案管理依附于用人单位的问题,防止个人私自携带档案与用人单位私自扣留档案的现象。人事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人事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服务的一个重要的转变。如中国科学院推行人事制度,打破了人才的壁垒,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在这以前,中科院和很多单位一样,人事档案由其自身的人事管理部门管理,限制了人员的流动,导致用人方式的僵化。随后其实施了人事,专门委托中科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来管理职工的人事档案,此后,30多名新进入网络中心的应届毕业生的人事档案都已经放在了这个人才交流中心,目前,中科院已全部推行了合同聘用制,每年引进了大量的各类人才,依靠其有效的激励措施与管理机制留住了人才,而其他无编制的科研人员的流动更是十分频繁,但是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仍然仅仅有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依据其经费状况与科研项目的阶段性需求来慎重用人,形成科研人员数量的动态变化,为中科院形成了良好的人才竞争环境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促进了知识的创新。除了中科院外,我国还有很多事业单位也采取了人事制度,比如中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等院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事业单位采用这种方式来管理其人事档案,开展人事工作,这一制度也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崭新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赵泽芳.试论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J].办公司业务,2011(03)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是公有,人是“单位的人”,通过单位进行自己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单位管理约束一个人的重要手段,就是管理、控制他的人事档案,依据上面的资料记载,决定其工作岗位及待遇。过去几十年,人事档案在中国是一个人的历史记载、资历证明记载,是一个人踏人社会工作岗位的“准人证”。
大学生的人事档案是其成长过程中的真实记载,下面我想就大学生在非国有单位就业时人事档案出现的几种情况以及如何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
一、大学生在非国有单位就业时人事档案的几种情况
按国家规定:目前我国只有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才有人事档案保管权,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多种体制经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这些单位按国家规定没有人事档案保管权,而这些非国有单位如果聘用大学生的话,只能把他们的人事档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并向他们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这笔管理费用有的是非国有单位交纳,有的是大学生自己交纳。有的非国有单位为了节省一笔费用,根本就不去管理大学生的人事档案的来龙去脉;而在非国有单位工作的大学生由于刚刚参加工作,人事档案意识薄弱,再加上非国有单位“重能力、轻档案”,于是遗弃人事档案的现象经常出现。据某咨询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约有80%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根本不关心员工的人事档案,而在乎员工的外在形象和潜在的工作能力。据统计,广州市人事档案托管中心聚集了2000年以来遗弃的档案多达7000多份。
根据资料统计分析,目前大学生在非国有单位就业时人事档案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从国有单位跳槽后,自己开办公司、下海经商或从事自由职业的,人事档案从单位调出后就不再加以理会;二是大学生在非国有单位工作,由于单位不能接受人事档案,而自己一时也用不着,于是放弃档案;三是由于没有找到工作或选择到非户口所在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往往不到有关部门办理档案移交手续,于是出现遗弃档案现象,而且第三类人群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大,已成为“死档”的最大原因。
二、对应管理措施
社会学专家普遍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事档案的功能确实会相应淡化,“人档分离”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针对中国目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广州市人事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人事档案对于一个人来说并非可有可无,因为它作为记录个人经历的文件材料,仍然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大学生将要面对的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等有关证明都会用到档案。因此,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提醒大学生一定要“善待”自己的人事档案,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从思想上重视人事档案。一方面,大学生自己不管在何地、何单位,从事何种职业,要从思想上重视人事档案保管的连续性;另一方面,非国有企业也不能忽视大学生的人事档案。在没有人事档案保管权的情况下,应该积极与当地的人才市场或人事档案托管中心办理人事档案挂靠手续,使学生有一个安定放心的工作环境。
(二)应及时到托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大学生到不具备人事托管权的非国有单位就业时,应及时将自己的人事档案托管到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并定期跟人才中心保持联系。
(三)对于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如果没有申请待业的,人事档案将回转到生源所在地的人事部门,毕业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当地人事部门报到,办理人事档案的相关手续,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放弃档案”。
三、加快人事档案电子化管理步伐
一、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短板”突显
人事档案收存了人员履历、鉴定(考评)记录、政治历史、党(团)关系等个人信息,以及奖惩情况、任免(职)、工资收入等私密信息,以权威文件材料的方式记录员工个人成长、思想发展的过往,能体现当事人家庭背景、从事专业、个人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情况。简而言之,人事档案是个人信息的储存库,概括地反映当事人经历全貌。基于人才流动频次加快、方式愈加多样化等现实,以传统人工方式对人事档案实行管理的“短板”越来越突显。以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为例,截至目前,受托管档案高达19万份,且每年新增档案均在30%以上。量的迅猛增加,进一步带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软件系统更新滞后于硬件设施建设
当前,经批准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绝大多数为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经长期运营发展,与人事档案总量相匹配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能满足正常需要,但是在软件配套设施、系统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系21世纪初期配置,近十年来,人事档案数呈几何倍级增长,使用的管理服务系统却没有及时升级,出现原始档案信息不能加入管理系统,信息查询需要“两条腿走路”,档案信息更新不及时,系统外远程查询、受理无法实现等情况。由此带来诸多管理服务中的不便,导致优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不能到位。
2.信息化程度不高制约服务水准提升
随着上世纪末高校持续“扩招”,高校毕业生总量近年剧增,处在“择业期”的大中专毕业生个人人事档案,除少量能跟随本人进入有自主管理人事档案的用人单位,绝大多数人事档案都进入工作地或居住地所在的人才服务机构。这批高学历、高素质档案托管人使用网络的频次非常强,大多都习惯使用网络处理个人有关事宜。而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需要办理的事项只能往返于人才机构和居住地之间,既给机构前台受理窗口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也给档案托管当事人增加了较大的办理成本。
3.办理不便捷造成人事档案资源浪费
长期以来,广大流动人员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对我国人事制度及人事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加之档案事务办理程序、服务通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导致当事人对个人档案不关心、不重视。这也是人才服务机构每年都出现相当数量的“死档”、“无人档”的关键原因。另一方面,一部分民营企业对员工档案不重视,没有认识到通过档案了解员工相关情况从而达到甄别、选用员工的这一便捷渠道,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员工人事档案利用率低,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档案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加快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途径
档案资源对企业、社会、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传统档案管理与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同时,随着受托管档案数量的剧增,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好档案资源成为各级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的必然选择。要建立起一个融档案保护与档案信息处理于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一个有限开放性档案管理系统,把档案信息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便于企业更快捷方便寻找合适人才。
1.加大资金投入,开发一整套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随着流动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每年累积增多,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库存人事档案数量成倍增加,现行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档案管理所需,且人事档案信息多而杂,建立一整套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这套系统既要包括内部管理系统,又包括远程使用、服务系统。内部管理系统将档案原有的基础数据重新导入,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使之拥有一个大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让常规性查阅利用、统计、调取等实现自动化,替代现行人事档案管理繁琐的入库查询、效率低下的人工调取等,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等。远程管理系统应将存档人员档案基本信息上传至网络服务后台,流动人员凭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进入网络服务界面即可实时查询,有效提高效率和质量。从长远来看,通过一次性资金投入、借助专业技术力量,开发建设市场化人事管理系统,将获得比投入更大、更有效的产出,实现远程服务和资源共享。
2.加强培训力度,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技能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只是基本,要实现长期稳定的管理服务预期,更需要拥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
人事档案管理操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具备操作并使用管理系统和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和提升,需要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创造更多的培训交流机会,使管理人员提升自我业务水平和能力。同时,管理人员也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能够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配合信息化建设步伐作出能力调整,有意识地加强自身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技术和业务能力,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事档案 托管
独立学院已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属于民办性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职工采用聘用制的用人机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2006]101号):“各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管理民办高校教师的人事档案。”独立学院教职工人事档案绝大多数托管在学院所在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独立学院人事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尚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这里面既有独立学院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
为使人事档案更好地为独立学院规划、预测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准确的信息,为考察、任用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维护和保障教职工的个人权利提供法律凭据,笔者根据多年在人事部门工作的经历,提出一些看法和措施。
一、独立学院人事档案中存在的问题
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独立学院普遍办学历史短,工作重点是学科建设、学风建设等教学工作,教职工人事档案建设目前还是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没有引起学院足够的重视,没有把档案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人员、经费、管理还不十分到位,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独立学院人事部门没有完善的归档制度和章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部门又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制约机制,使得人事档案的收集、归档、保存等制度得不到落实,不能适应独立学院对人才队伍的考察选拔、规划预测、开发利用等工作的需要。
2.人事档案材料记载不连续、缺乏完整性
独立学院聘用的大多数是青年教职工,有些教职工毕业后到外企、私企等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单位工作了几年,由于这些企业本身人事档案意识就非常的薄弱,存在“人档分离”的现象,没有对职工相关材料进行归档,造成了档案里没有对其毕业后工作的工龄、业绩、职务、职称等经历进行延续的记载,无法体现其工作业绩和技能水平,致使其到学院工作后工资福利待遇、职务聘任或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3.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收集、鉴定等日常管理不到位
独立学院人事部门一般不配备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人事档案的鉴别特别是档案价值的鉴别缺乏专业的档案知识,致使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归档,不该归档的却归档,导致人事档案比较混乱,材料缺失或不够准确。
独立学院广大教职工对人事档案归档内容、管理范围更是缺乏了解,不会主动向人事部门提供个人材料,导致符合归档范围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不全,常造成教职工在校工作期间形成诸如年度考核、职务提拔材料、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材料、工资调整材料、后续教育取得的学历学位材料、入党材料、科研成果、著作、论文、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等体现个人经历和水平的重要人事信息档案材料缺失。由于收集、归档工作不扎实,反映教职工教学工作、科研成就和个人专业特点的原始材料不全或遗失,将导致教职工部分历史经历产生空白的严重后果。
4.独立学院(托管单位)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单位)之间的矛盾
独立学院(托管单位)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单位)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空间上的距离使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其一,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沟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是人事档案的管理机构,应对独立学院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但由于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单位之间的联系非常少,缺乏协调沟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被动地等待独立学院上交档案,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材料移交制度。独立学院有许多应当及时归档的材料比如学历的变化等,往往不能及时归档,甚至不能保证一年归一次档,不利于人事档案的及时更新。
其二,档案管理与利用产生矛盾。由于空间的距离和档案管理技术的落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无法为独立学院提供及时、方便的档案利用。人事档案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目前开展人事档案的服务只限于收集、整理、保管、转递、开具档案证明等,并且是原始的手工管理,对信息的查询依旧是人工查找档案实体,没有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独立学院需要利用教职工档案时,凭单位联系函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部门办理,远距离的、频繁的来回查询,对学院来说既低效又花太多的精力。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只是被动的存档管理,不能对委托的独立学院提供主动的、个性化的服务,在人才选拔、培养、开发及预测上无法为独立学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1.独立学院人事档案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独立学院领导要重视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是人才开发的重要资源,是个人经历、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职务、职称等方面的真实再现,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在独立学院发展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独立学院要做好教职工人事档案工作,可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情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细则》、《关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暂行规定》及《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出适应独立学院特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合理的、规范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这样人事档案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就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既维护了档案工作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又让独立学院的人事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
2.加强人事档案宣传力度,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独立学院人事部门应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把加强档案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学院刊物、网站等多种媒体对教职工进行档案知识的宣传,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了解人事档案制度及条例,了解哪些材料应归档,使教职工自觉地配合人事部门及时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经过不断的宣传教育,使档案意识深入教职工心中,化为自觉的行为,为人事档案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使档案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3.加强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人事档案工作需要依靠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做好。笔者从事多年的独立学院人事档案工作,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从来没有联系过独立学院,没有就档案工作进行过交流、讨论,只是坐等独立学院上交档案。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每年应定期联系,召开工作会议,就人事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把档案工作做好。
4.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档案事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就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独立学院的人事档案托管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所以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必须包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独立学院二支队伍。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专业队伍建设,必须高起点、高要求。这支队伍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精通档案学知识,熟悉档案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树立全心全意为独立学院档案托管人员服务的思想。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懂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专业人员。
另一支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人事部门档案管理人员。首先,独立学院应充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在人员配备上,最好配有专职的档案人员。即使是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应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精力放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其次,应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才能保证档案收集、整理的质量。
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地深入到各独立学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做好业务指导工作,一方面使独立学院档案归档工作做到正确、完整、规范;另一方面,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指导的过程中会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第三方面,这给双方提供了一个思想沟通、工作协商、信息反馈的平台,通过双方的互动协作把档案工作做得更好。
5.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独立学院在人事管理工作中随时需要查阅、利用教职工档案信息,以便对教职工作出及时、正确的评价。若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仍然使用传统的服务方式,需要独立学院派人前来查阅档案,则费力费时,很难满足独立学院人事管理的需要,这也使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受到限制。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把传统纸质的人事档案,制作成数字化的人事档案信息库,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独立学院可以通过网络对人事档案信息库进行及时更新、查阅,实现远距离地对人事档案信息库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省时省力,这样可极大提高人事档案利用价值。因此,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发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库,将是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杜玉兰.论人才流动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新问题与对策[J].北京档案,2012(6):36-37
[2]马世仙.独立学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完善[J].商品与质量,2012(s3):65
一、毕业生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档案
现在,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国家公务员的选拔等都要审查档案,并以其记载的相关资讯作为甄选人力资源的重要证据。另外,如办理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出具各种相关证明等也都需要人事档案。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毕业生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其档案可免费由学校保存两年,有些同学就误以为既然学校免费保存,就无须再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托管了。其实,学校保存的只是你的“学籍档案”,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你的人事档案,如你的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相关事宜都是由学籍档案转换成人事档案后才能进行的。按国家政策规定,大中专毕业生毕业(以报道证人社部门签署日期为准)一年后,即可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批准转正定级;本科毕业生毕业工作一年(以报道日期计)、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工作满三年可申报初级职称,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由此可见,学校保存的学籍档案只是“存放”,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充分认识毕业生“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区别及联系
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档案,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记录了高考成绩、在校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在校期间表现和奖惩情况等。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由学籍档案转换而来,是指毕业生毕业后,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道证,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这时学籍档案正式成为人事档案,它是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委托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订就业协议,然后履行相关毕业程序并取得报到证后,才得以实现。
三、毕业生就业后档案、户口如何转移
毕业生的档案由学校按其就业的单位或生源地,发机要交通专递到各地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个别高校由学生本人自带档案的办法是错误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有权拒绝接收此类档案。毕业生的户口由学校派出所按报到证上标明的就业单位迁移。就业报到证、升学的录取通知书是毕业生档案转出的凭证。报到单位开到哪里,户口、档案就转到哪里,没有工作单位的签发到毕业生生源地。单位没收到档案,则需要毕业生向各学院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查询,看档案发到什么地方去了,只要发的是机要交通专递,都有详细的地址和接收人,一般都能查到详细情况。
四、毕业生的档案应如何托管
按国家政策规定,组织、人事部门或其所属的各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才有资格保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后的人事档案,毕业生考取公务员的,其档案应由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各种私营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中外合资、独资企业都无权管理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一般由委托的各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托管。毕业生也可以以个人名义委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托管人事关系。另外,各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省人力资源、市人力资源、各区人力资源等,它们的区别只是所属部门不同,其他无任何区别。哪些毕业生的档案适合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托管呢?主要是那些不想回本地而想将户口落在学校所在地的毕业生、准备考研的毕业生、还无法确定能否在现单位长期干下去的毕业生,以上这些毕业生都可选择将自己的档案人事关系放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托管。对那些申请出国(出境)的学生户口和档案,由毕业生联系本地人力资源市场或者其他地方落实接收户口、档案,签订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保卫部办理户口转出手续,到学院办理档案转寄手续。户口、档案的转入手续由学生自己负责。
五、毕业生档案托管的内容及享有的服务
毕业生办理档案托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以保存人事档案关系为主的人事,包括档案管理、婚育管理、出具人事证明等;(2)以社会保险为主的,主要包括为单位和个人代办养老、失业、医疗、住房公积金等保险;(3)为毕业生办理党员转正、职称评定等手续;(4)办理出国手续;(5)毕业生可以随时流动,省内改变单位,出省就业办理调动手续等有关内容。只要办理了人事档案,就会享有毕业生的转正定级、档案工资的晋级、职称晋升申报、办理落户手续、出具省份证明、落户证明、购房工龄证明、计划生育证明、出国政审等,并可以享有代收代缴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服务。
关键词:人才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人才档案是指企业劳动、人事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人才的依据。人才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人才档案管理在日常工作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一、剖视河源市人才档案管理问题
目前在我市人才档案托管中心存放人才档案数以万计,有很多各单位的、有在外务工的大学生档案等等,通过长期的管理工作,分析归纳总结我市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问以下四个点典型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困扰全国各地的人事档案管理。第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所有单位来说,基本上不产生单位效益和业绩,很多人及单位只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只不过是管理文书,只需要妥善保管、整理好、分类好、不外泄,满足人事调动或者外界的查档、调档就可以啦,这种观念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作用,是非常不正确。第二、档案内容完整性问题:人事档案是每个人基本情况的说明书和记录,要能够反应一个人的整体情况,达到见档如见人,可是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非常多人的档案内容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更新,档案内容非常至少,出现了时间的真空,没有利用和参考价值;这种现象最多出现在外务工大学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直接打回本市进行人事托管,很多档案几乎只有大学毕业前的所有档案,毕业后的档案几乎没有,很多档案就是死档案。第三、档案信息化程度较低,非常影响管理的效应;人事档案由于存在一定的保密性,在大部分地方,人事档案都没有配备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搜索。故非常多地级市或者县区,如果需要查询档案必须到现场进行确认查询,否则无法调用人事档案。第四、有部分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混乱,认为搞经济建设是硬任务、硬指标,而档案工作可有可无,部分分管领导没有落实,使档案工作处于松驰状态。有的虽然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不严,档案收集难、利用难、编研难等现象十分突出。执行不严,不规范、人员不到位、职责不明确、任务不落实,而且不少档案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档案管理混乱无序,导致其它干部或闲杂人员可以进入档案室查找资料和借阅档案,借出和归还档案不执行借还手续,借了不还时而发生,导致档案资料丢失不知去向;甚至还有个别人借此机会在档案资料上做文章,私自涂改文字或数据,严重损害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利用价值;部分虽然建立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但由于执行不力,还没有很好的开展有效的、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浅谈河源市人才档案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辞职辞退人员工作身份认定;
2,出具政审等相关证明材料;
3,出具申请办理计划生育指标证明;
4,集体户口挂靠和户口迁入迁出;
5,转正定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评;
6,为单位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加盖主管部门印章;
7,代缴社会统筹保险,退休手续办理;
8,人事关系转接,人事档案整理存放;
9,党员组织关系接转;
10,人员素质测评;
11,其他人事业务和人事管理工作.
双方责任及义务
1,甲乙双方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履行本协议规定的各项条款.
2,甲乙在服务期间要向乙方通报,解释国家的有关人事制度和政策规定.
3,乙方应及时向甲方提供人事档案托管所需的有关证明和材料,包括:
(1)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及变更情况.
(2)托管人员的人事关系,档案及聘用(劳动)合同或协议.
(3)按档案管理规定必须存入档案材料.
(4)办理其他人事业务所需的资料.
4,甲方若不按本协议书的规定办理人事业务,乙方有权拒绝付费或要求甲方退款.
5,乙方若不按本协议的规定交纳人事档案管理费,甲方有权停止对乙方的人事业务服务.
服务费及标准
1,双方必须明确人事档案管理费的缴费形式(单位,个人).人事档案托管协议书已经签订,乙方需缴纳一定数额的人事档案管理费,以后每年结算一次.
2,人事业务委托的各项收费均按国家,省,市规定的标准收取.
其他事宜
1,乙方对委托管理的人员解除聘用合同或协议,应在15日内持有关证明,办理该人员档案转存或调出手续.
2,乙方因停业破产改制分立合并等原因被注销营业执照,应在1个月内办理解除本协议手续,并妥善处理委托人员人事关系和档案.
3,本协议一式2份,甲乙双方各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4,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由甲乙双方签订补充条款,补充条款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补充条款:
甲方代表(盖章) 乙方代表(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