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54:04
序论:在您撰写儿科护理存在的不足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 要 目的:分析儿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69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内容繁多、压力较大、沟通不当、护理记录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发现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分别占50.72%、43.47%。结论:儿科应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并根据其工作的实际情况,申请新的员工名额,缓解其工作压力,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儿科 病房护理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Relevant factors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of pediatric ward nursing
Zhang Yajuan,Yang Shuiping
Jingyang County Hospital of Shanxi,71370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security problems of pediatric ward nursing,and to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precautionary measure.Methods:69 patients with nursing risk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08 to May 2013.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And the nursing risk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nursing care of numerous content,larger pressure,improper communication, incomplete nursing records.The probability of the incomplete nursing data and the not timely risk informed were high,and they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50.72%,43.47%.Conclusion:The impeccable nursing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taff.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ir work,it can apply for a new employee number,ease the work pressure,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Ward nursing;Influence factor;Precautionary measure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3年5月儿科收治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69例,男40例,女29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年龄(7.01±1.38)岁。
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反馈情况,了解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对其护理风险进行针对性分析,了解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结 果
护理内容繁多、压力较大、沟通不当、护理记录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分别占50.72%、43.47%。见表1。
讨 论
护理风险:对本组69例患者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分别占55.56%、38.09%。本组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作内容繁复:由于儿科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而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容易出现哭闹、不配合临床治疗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②沟通技巧有待提高: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用药治疗期间,未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治疗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不仅增加患者的临床不适感,还可能造成医患纠纷[1]。③专业技术有待提高:医院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新入职的人员由于经验不足,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往往存在操作不熟练的现象。④护理记录不全面:护理记录是记录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资料,不仅能够让其了解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便于日后查阅,对减少医院纠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很多护理人员仍未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存在抄袭、涂改、字迹不清晰、记录数据失真的现象,同时,在护理资料中,往往没有体现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严重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2]。
预防措施:①完善儿科病房的工作制度。工作制度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能够规范其日常工作。因此,儿科应根据日常工作的护理内容,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如输液安全管理、坠床跌倒安全管理、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管理等,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工作内容、护理标准,能够提高其危险防范意识。②严格核对制度。儿科患者较多,且病情具有复杂、变化较快特点,若出现用药错误的现象,很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认真核对用药清单、患者名字等,若要单上存在字迹不清晰的现象,应及时向医生核对,避免出现用药错误的现象。③重视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护理记录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根据日常工作中的实际内容,按照要求进行填写,及时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为医生的治疗提供给依据。提高记录的质量,即记录护理资料期间,首先应保证记录资料的真实性,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填写,保证字迹清晰,无涂改[3]。④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人员是开展临床护理的主体,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对此,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首先,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由于新入职的员工无工作经验,其独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可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带队指导,使其了解日常工作中的内容,并对其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达到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的目的。其次,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儿科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了解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且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手术器械,提高护理质量。最后,完善考核机制。该方式有利于护士长了解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护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有利于提高科室的整体的护理质量。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既往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开展临床护理时,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消除陌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有利于患者家属全面了解临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可以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4]。因此,必须对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进行培训,一方面,有利于其根据患者状况进行针对性护理,提高其配合度,降低工作难度。另一方面,基于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日常护理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家属对治疗危险因素的防范能力。⑥减轻工作压力。儿科的人流量较大,且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治疗期间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以及用药部位等均存在不同,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对此,医院儿科应根据科室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向上级反映,申请新的名额,招聘新的成员,缓解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制定合理的交接班制度,保证其具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减轻工作压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⑦加强病房内护理。工作人员应每天使用消毒水擦拭病房内的陈列物品,并定时开窗通风,提高室内空气洁净度。合理布置病房,可通过在病房内放置小玩具、图书等的形式,降低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提高其适应能力。加高病床栏杆,避免患者在活动、睡觉期间出现坠床风险。
总之,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医患沟通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护理人员应根据日常工作的风险因素,建立健全儿科病房的工作制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根妹,蓝翠珍,钟丽萍.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美容医学,2012,(18):718-719.
2 苏小俊.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优生优育,2013,(4):338-339.
1、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随着医学行业的发展和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各个医院的护理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护理技术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很多的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细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严重影响到护理的质量。目前,针对护理中的细节进行强化管理,已经成为了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就我国现阶段的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人员构成来说,其中有着一定的问题,同时加上仪器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我国医院的护理工作在发展上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由于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以及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同时配备的仪器不足,使得护理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失误,就算是极小的失误,也使得护理的质量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儿科护理中,患儿在病情发作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发病急以及来势凶猛的特点,而且由于患儿身体素质较差,所以很容易引起病变,而患儿本身也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会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为了能够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就需要在展开儿科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素养,并且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可以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
通过具体的实例就可以明确的了解到,要想使得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消除,并能够将护理质量尽可能的提升,就需要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整合细节,进行细节管理的强化,从而使得儿科护理管理更加的完备。
2、加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方法
2.1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细节化,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相较于成人患者来说,儿科患者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在心理素质上,均存在着明显特殊性。儿童在家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就使得儿科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所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有很多。在开展儿科护理工作的时候,最困难的就是需要和患儿的家属达成共识,形成有效的沟通,如果在患儿出现受伤情况和生病问题的时候,家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控制,而不致于手忙脚乱,使得患儿的病情加重。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进行细节管理的宣传和教育,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明确了解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够避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细小的失误,从而可以更好的为患儿提供人性化的护理,使得护理的质量可以得到良好的提升。
另外,针对儿科护理服务的流程进行合理的细节化处理,树立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针对护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变,使得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可以得到有效的强化,尽可能的对护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与家属的护理需求。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其一,将儿科服务流程细节化,提供细节化的服务。护理人员在做好基本的常规服务以后,还要主动的和患者、医患家属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这样就可以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的护理需求,再结合专业化的护理知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沟通不及时而产生彼此之间的矛盾,实现双方的友好互动。
其二,改变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服务的首要对象是“人”,而不是“病”。所以,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要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对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正,不断的完善儿科护理管理。
2.2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儿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到儿科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为了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就需要针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并掌握扎实的专业功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和义务培训,灌输最新的护理理念和知识,保证护理人员技术的稳定,能够及时的应对护理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有着很强的控制能力’其次,还要定期性的组织儿科护理人员学习儿科各种疾病的专业化护理措施,进行定期的考核,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优秀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
2.3将规章制度及护理人员考评制度细节化,建立良好的护理习惯
保证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健全儿科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人员考评制度。所以,要对这两个环节进行细节化管理,以保证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首先,将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并不断的对其进行细化,进而为儿科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提高提供科学系统的依据,确保儿科护理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有计划、有制度的实施。
其次,实行儿科护理动态化监控。在对儿科护理规章制度进行细化的基础上,还需要采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护理质量的动态化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灌输工作人员细节管理的理念,在动态化监控下,及时的发现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
最后,还要对管理制度和儿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检查,用细节化视觉发现工作流程中的不合理之处,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和完善,确保儿科护理工作有序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专业化护理素养,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
(1)儿科护理的概念
所谓儿科护理,通俗易懂的来讲就是对儿科健康问题的监测及治疗,如:儿科哺乳、儿童进食、儿童疾病的防治、儿童健康治疗、儿科监护、患儿护理,此时的患儿可能存在多种方面的疾病,如消化道(包括肠胃的消化与吸收)、呼吸道(呼吸系统的感染)、营养摄入不均或不良、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外来细胞入侵人体,抵抗能力不足)、泌尿系统等。
(2)儿科护理背景
如今,儿科的护理已经越来越受广大人民重视,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增加,父母们更加重视医药质量,已不仅仅局限于价格。然而每年都会有各大医院在毕业之际有较多新护士进行实习等,那么由于较多的护士实践能力不足,或没有较强的专业底蕴,失误便是难免的,但是却直接导致儿童的治疗延误。如对于儿科的夜晚护理是尤为重要的,儿童由于各方面还都没有健全,语言沟通能力也存在障碍,所以护理者必须要给孩子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是核心,其次,对于儿童的疾病治疗,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将会带来很大风险。儿童更需要一个全面、人性化的服务态度。
二、儿科新护士护理存在的问题
(1)新护士专业知识存在欠缺
由于现在本科生人数成倍增长,在医院的实习护士也越来越多,很多医院的门槛较低,对新来的护士并不能有严格的考核,这就使得有专业知识或专业不对口的护士进入。但是对于护理的护理,她们是儿童患者的第一接触体,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甚至还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有的护士还存在责任感不强,没有危机意识的缺陷。
(2)新护士实践能力不足
没有实践的理论不是真正的实践,因此说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对于新护士,在大学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可能在课堂中会有模拟演练等,但远远不是针对真正的患者,所以对于护士心理问题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初入医院接触患者的护士,实践能力不足,即使有扎实的文化素养远远不够,自己要多提高实践能力,切不可马虎。
(3)医院本身的医疗制度不完善
不论社会中的什么企业,想要正常的运行,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若领导没有很好地决策与提议,那么直接导致员工的不注重。对于医院,直接危及人们生命。如对于儿科护理,若没有好的护理,严格的医药审核,正确的医嘱,儿科护理也是不成功的。且对于实习生,必须有专业的审核与培训才可以真正接触患儿,这不仅是对实习生的负责,而且是对患儿的生命重视及父母的期望不负。
(4)医院设备、环境欠佳
医疗设备的好坏程度是医院能否正常运行的核心,是一个医院专业程度的评判标准。没有好的医疗设备,医院即使有再大的面积也只是虚有其表。如医疗设备中有很重要的几个代表:心电图机、呼吸测定仪、内窥镜等诊断设备,病床、吊瓶架、氧气瓶、注射器、心脏除颤起搏等治疗设备。这些设备都常用于儿科治疗,也是最普遍的设备。对于某些较先进的设备,需要医院的自我判断是否该引入或引入多少。
对于儿科病房,环境起主导作用。很多专业医院会选择将儿科病房设为独立间,正是因为儿童心智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没有足够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是患儿,语言表达能力还依然存在很大缺陷,对于护士的护理,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休息环境,其次需要懂得患儿的“内心”。如宝宝在晚上嚎啕大哭,那么就需要了解患儿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必要要对症下药。
三、儿科新护士护理问题的实施对策
(1)医院医疗制度需满足患者的需求
医院的医疗制度不能以自我为核心,需要按照多数患者的提议及需求进行改善。若一套医疗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常常出现患者投诉或不能得到满意的治疗等问题,就需要重新审视,制定一套更为完善的医疗制度。一套合理的医疗制度必须有合理的排班时间、疾病的全面治疗方案、员工的严密审核、各医疗设备的及时更新与引进等方面。只有这样医疗系统才能达到最稳定状态。
(2)新护士的法律意识完善
如今越来越多的实习生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新护士来说,若没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法律意识,将会导致很多不该发生的失误,如护理儿童时擅离职守、对患儿没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按正确的医嘱对患儿进行看管、对患儿的用药不能正确拿取等,这些都是新护士自身的经验不足导致的。医院要加大对新护士的监管力度,若对于新护较多失误,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的培训。
(3)正确了解患儿的信息
我国对于医学模式在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医院只为了治疗速度,不能全面了解患儿的各方面情况,如患儿的家庭情况及日常行为。很多患儿的患病是由于患儿本身的心理疾病引起的,所以对于患儿治疗之前,必须从父母那里得知他的个人生活,以免存在不能对症下药的情况。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问题探讨;策略分析;护理体会
引言
在我国的各项常规门诊中,静脉输液是非常普遍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一般是提供营养或者是急性疾病治疗[1]。在进行静脉输液的工作中,重点是如何一次性成功,尤其在儿童静脉输液工作中,要尽量保证一次性穿透成功。对儿童进行静脉输液的工作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正因为如此,才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静脉输液工作经验和工作素养,最大限度地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从而有效地减少患儿的痛苦[2]。
1儿科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工作存在的问题
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的穿刺过程中,往往情绪比较激动,常常伴随着哭闹、好动等状况,这一问题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也会影响医护人员工作质量的正常发挥,最终导致穿刺失败。所以在儿科门诊中,应该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思考:首先,在患儿的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常常伴随着哭闹等现象,导致实际的工作环境相当嘈杂混乱,而且在输液中,往往存在着查对不严的现象,最终导致护理工作不能够顺利开展[3]。其次,静脉穿刺才是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和需要不断提高的内容。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中,往往采用的是头皮静脉输液,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但是有的医护人员由于静脉穿刺经验不足,工作水平不高,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不能准确地进行静脉穿刺的情况,这也为患儿和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4]。再次,在输液过程中也存在着护理问题。主要是在为患儿进行输液的时间段内,相关医护人员并没有对输液过程进行及时的巡视和管理,甚至还会刻意地回避一些有静脉穿刺障碍的患者。最后,护理工作最为重要的就是有着更高的护理工作素质和专业素养。反观当前的儿科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常常缺失这些必备的素质和素养。有些医护工作人员严重缺乏服务意识,导致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态度恶劣,对患者和家属的一些激烈情绪不能做到体谅和谅解,导致各种纠纷不断[5]。
2儿科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工作问题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儿科门诊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儿科门诊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时,由于环境的混乱和嘈杂使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对一些影响患儿静脉输液顺利实施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总结,从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第一,应该对医护人员加强药理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这样才能将药物污染降到最低[6]。那么,在工作中应该不断地加强对医护人员在药剂的使用量、用途以及不量反应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在药物使用中,要不断地对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及时的查看,从而保证药物的正常使用,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超过药量规定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和医生联系。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无菌要求进行无菌操作,从而避免感染[7]。第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工作素养、专业素质以及服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解决护理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基本技能,不断训练相关医护人员在面对突发性情况时的处置能力,在护理工作中,应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提高工作技能,还应该不断地提高工作素养,使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最终和患者和家属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8]。在为患儿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对患儿进行定时的观察,从而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在进行多次静脉输液穿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患儿和家属的情绪,恰当地安抚好他们的情绪,从而保障后续穿刺的成功[9]。
3小结
静脉输液是儿童进行疾病治疗的最不能绕行的最快捷的治疗方式。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存着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的反思和探讨。儿科门诊患儿的静脉输液过程,涉及了用药、药量等基本的护理知识,还涉及了由于患儿的特殊性和环境问题而导致穿刺失败的客观因素,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地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伟煊,莫迪威,廖友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处方用药调查与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4):246-247.
[2]王娟.细节管理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0):1198-1199.
[3]杨序军.儿科静脉输液中的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9):00014-00014.
[4]李林权.儿科输液流程对提高输液质量效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0):140-141.
[5]阳惠芹.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药,2016(1):00138-00138.
[6]胡海燕,王瑶.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及作用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6(4):31-34.
[7]黄敏.浅谈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0):338-339.
[8]王亮.儿科门诊患者静脉输液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2):27-27.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科是整个医院中护理风险很高的科室,患儿年龄特殊,无家属陪护,从进入新生儿科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所有操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在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都潜伏风险。本文试图通过对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1 新生儿科存在的主要风险
新生儿科存在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象风险,也就是已经显示出来或稍加观察即能发现的风险,此类风险易于及时发现并消除,另一类是潜在风险,也就是不易被人发现或根本无法发现的风险,此类风险相对于外露风险,所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更大。
1.1表象风险
1.1.1 体质风险。新生儿科的患儿都是从刚出生到XX天,正常情况下,最大不会超多XXX,尚不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状况,患儿本身的体质孱弱,患病后身体机能差,使得病情变化迅速。这就对护士的观察能力及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护理的风险。如果护士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况变化,很可能会导致患儿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患儿死亡。
1.1.2 感染风险。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之患儿自身免疫力低下,在当下病房紧张,床位之间间距较小的现状下,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了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护理人员的双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清洁不到位,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消毒不到位,也极易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1.3 损伤风险。由于新生儿科患儿皮肤薄嫩,极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治疗环节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时间一旦没有控制好,严重的可能引起脑损害。
1.2 潜在风险
1.2.1 人员风险。由于新生儿科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劳动强度强、护士工作紧张、压力大、高体力付出,加上过快的人员更新,以及对于新仪器、新设备使用知识的缺乏,使得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不稳定,技术不够,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容易造成患儿发生危险。
1.2.2文书风险。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的文书。书写护理记录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真实地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但由于护理人员人手不足,忙于应付,使得书写记录不全面、不规范,出现漏记或错记的情况,从而影响对患儿的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制定。
2 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风险的存在容易造成工作的失误,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在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必须予以消除。首先必须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消除风险的方法。
2.1 医院及科室的不合理安排。院方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安排不尽合理, 护理人员配置不按床护比例或是岗位安排不明确、不合理等, 使得她们不能兼顾到患儿的各方面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增加。另外管理层危机意识缺乏或管理方法不当,忽视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也直接导致了护理风险的增加。
2.2 护理人员的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护理人员缺少必要的机会和时间去学习新技术、新仪器,同时加上年轻护士工作经验的缺乏,对新生儿生理特点不熟悉,在遇到异常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造成安全隐患。
2.3 夜班过多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由于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少,相比较其他科室而言,夜班更多,过多的夜班导致:①心理负荷过重。护士值夜班基本上是一人,夜间病人病情变化大及其他突发性事件等潜在性因素, 造成护士夜班工作量大、风险高。②强迫性担心。夜班责任重大,总担心事情出错,表现为不自信, 做过的事情重复检查或反复回忆,惟恐出错。③睡眠障碍。频繁的昼夜轮班扰乱了人体生物钟节律, 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体力恢复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 影响日趋明显。
3 风险应对方法及措施
3.1 完善并规范护理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①护士长根据工作量的变化及时合理调配人员,防止护理人员忙中出错。②规范工作职责,修订各班工作流程,制订紧急风险预案等。③及时总结发生的缺陷事件,对每起缺陷事件认真总结,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3.2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强化风险意识。针对临床先进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科室定期组织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全面掌握并熟悉仪器的操作事项。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现有知识加强和巩固、新知识和新业务培训及考核。
3.3 改善新生儿科室的环境。医院由于业务用房有限,新生儿科的病房布局欠合理, 面积有限。应定期对新生儿科病房保持通风, 并对室区的环境质量进行每月一次的检测, 如果发现一项不合格项, 立即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并且定期对科室内的物品进行消毒,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护理风险在护理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患儿的逐年增多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工作的风险也在不断增高, 因此医院应该正确面对护理风险, 定期在新生儿科室内开展护理风险教育, 并且不断地完善护理管理和安全制度, 护理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 积极改善护患关系, 这样必定能不断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 提升护理品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急诊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医疗行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又属于一个高风险、很复杂的行业,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护患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被重视,急诊儿科护理工作比较繁琐,需要护理人员有较高的风险意识、专业素质、沟通能力、责任心,为此尽最大努力降低护理风险,以此为患儿提供及时、安全、高效、实用的护理服务[1]。在为患儿实施护理抢救的过程当中,不能有任何一点疏忽,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很可能会引发事故,给患儿和家属带来痛苦,为了避免以及最大努力降低儿科急诊的护理风险,我院急诊儿科总结护理风险的影响要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儿科急诊科就诊的患儿50例,50例患儿年龄7月-12岁,平均6.73±1.06岁,其中男患儿29例,女患儿21例。所有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各项资料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根据本组50例患儿的病情实施常规护理,严格跟踪督查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所有护理情况,对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记录,对于已经发生纠纷或者事故的事件,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要记录所有可能导致纠纷或者医疗事故的问题。最后要对护理的督查以及所有记录进行汇总研究,以此来明确分析出急诊儿科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因素,根据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尽可能的降低护理风险所导致的的医疗事故。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与操作,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采取χ2检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我院儿科急诊护理的5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儿科急诊护理的安全因素主要有: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弱占到了54.0%,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占到了58.0%,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占到了30.0%,风险意识不强占到了34.0%。由此可见:儿科急诊输液护理的安全因素主要是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弱、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和风险意识不强四个方面。
3讨论
研究分析后我们认为,儿科急诊存在以下风险因素:(1)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弱护患沟通不到位是护理风险因素中的重点,儿科急诊中大部分家长心情迫切的要求急诊服务,对于自己病情及医院就诊呈现缺乏认识,此时若无及时有效地交流、沟通,往往导致家长情绪反应,或者出现护理技术问题时容易诱发医疗纠纷。(2)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尤其是夜间急诊患儿,多为急危重症患儿,病情复杂、变化迅速、转归预见性差,只有护士具备了全面的理论及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并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方可胜任。对于那些不熟悉急诊患儿的抢救程序,无法密切的配合救治,病情观察时对一些重要的具有先兆意义的症状和体征视而不见,无法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变化并报告医生,往往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3)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病情观察的不及时及用药不当是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内容。(4)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弱,护士缺乏对风险识别、评估的能力,意识不强。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后进行管理应对:(1)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提升沟通能力,培养护士的爱心、耐心、同情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加强沟通,并掌握沟通方法、技巧;提升护士自身的应变处置能力,做到抢救工作紧张、熟练、有效。(2)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医院要定期开展关于儿科急诊护理内涵、价值、作用的宣传,让医护人员真正了解到自己的服务态度对患者康复的影响,从而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增强责任心。(3)提高风险意识,增强护士对护理因素的预见及防范能力。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儿科急诊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特性、处理,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讲评,定期召开护理安全教育,分析曾发生过的风险事件,借鉴严重护理差错及护理事件,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意识以及预判及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素品,孙素娟,马素月.儿科护理风险及规避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94.
方法:将在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于我院的儿科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将活动过程中的护理相关工作所需时间或护理存在的漏洞、受到护理儿童以及家属的满意度与进行优质护理之前护理相关工作进行对比,以此分析我院护理工作,找出我院儿科护理存在的不足之处,达成优化护理的效果。
结果:在儿科进行优质护理之后,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相关的活动的时间得到减少,同时失误率也大幅减少,达到了令人更加满意的护理质量(P
结论:在儿科进行优质护理之后,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所需时间和失误率,增进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基础护理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3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77-0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护理的要求也在增加,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护理人员就必须转变传统护理观念,医院也需要改进护理模式[1,2]。所以我院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将活动过程中的护理相关工作所需时间或护理存在的漏洞等方面与进行优质护理之前护理相关工作所需时间或护理存在的漏洞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此促进我院护理工作的发展。在优化儿科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我院儿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儿科部门共设有40张床位,以及儿科护士16人。本次主要对我院儿科基础护理的流程进行研究,其中研究对象包括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工作、检查结果、药物准备及注射等环节。首先需要分析梳理我院儿科护理环节,找到需要改进的环节,并对此进行分析改进。
1.2 优化方法。优化交接班过程:将护士依照她们所负责的床位为基础进行分组,然后以此排出护士交接班表,优化前的排班方法依照时间顺序,依次是早班、下午班、晚班、休息,即APN班,在优化排班后,优化交接班,加强交接班管理[3]。每组护士都会有组长进行管理,同时整理好交接表,做好交接工作。
优化药物准备及注射工作:药物准备工作需要组长向主治医生进行询问后进行准备,同时交接班后需要对所需要的药品进行核对,而液体注射则需要夜间值班护士核对注射液后,在第二天进行药物配制工作。
优化护士护理理念与方法:对护士进行优化儿科基础护理的培训,使得护士在病患儿入院初就对病患儿进行安抚,对儿童的家属进行沟通,缓解家长焦虑不安的心情;同时要求护士及时主动的巡查病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患者病情的变化[4]。
1.3 观察指标[5]。分别对采取优化儿科基础护理流程前后的护理工作所需时间、护理工作存在的失误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对比项目有对儿童进行输液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交接班所需要的时间、药物准备存在的漏洞、检查回报表存在的漏洞和交接工作存在的漏洞。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在儿科进行优质护理之后,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的时间得到减少,同时失误率也大幅减少,患者更加满意,具体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2.1 工作时间对比。优化儿科基础护理之前对儿童进行输液所需要的时间是(40.5±7.8)min,在优化儿科基础护理之后对儿童行输液所需要的时间是(26.5±5.8)min;优化儿科基础护理之前进行交接班所需要的时间是(42.5±5.3)min,在优化儿科基础护理之后进行交接班所需要的时间是(32.6±4.8)min。具体见表1。
2.2 各项工作失误对比。选取我院儿科在采取优化儿科基础护理前后进行药物准备、检查回报表和交接工作等护理流程分别40例,然后对优化前后进行药物准备、检查回报表和交接工作出现的失误进行统计对比,可以发现优化后失误率大幅减少,优化儿科基础护理前,在药物准备、检查回报表和交接工作上分别存在的较多的漏洞,而在优化儿科基础护理后,在药物准备、检查回报表和交接工作上存在的漏洞则很少甚至没有。具体见表2。
3 讨论
通过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我院儿科在优化儿科基础护理流程前后的各项护理环节所需时间以及儿科基础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失误对比,就可以发现,优化儿科基础护理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我院儿科护理质量,优化护理的过程,增进医患的和谐关系。所以我们有必要努力推进儿科创建优化护理的工作,努力达到为病患儿提供更好护理的目的[6-8]。同时,由于优化基础护理在对患者的康复中有较好的效果,对我院护理工作也有很大提高,所以这也为在我院其他科室采取优化基础护理流程提供了借鉴。
本文研究表明优化后输液时间明显减少(T=9.9788,P
综上所述,在儿科进行优质护理之后,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所需时间和失误率,增加了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新风,张红光,吕美英,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疗前沿,2010(16):89~90
[2] 李智英,郑志惠,黄燕梅.流程优化在三聚氰胺中毒儿童筛查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08(11):218-219
[3] 王丽波,林平,李玲.手术流程时间延迟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8):124-126
[4] Badger,F.,Plumridge,G.,Hewison,A. 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Gold Standards Framework on collaboration in end-of-life care in nursing homes.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2,49(5):586-595
[5] 何晓君,金玉梅.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99-101
[6] 张静.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