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城镇地籍测绘范文

时间:2023-10-09 10:53:57

序论:在您撰写城镇地籍测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城镇地籍测绘

第1篇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籍测量;影响;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测绘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也得到了的广泛地应用,同时对其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我国早期的测量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如今城镇工作生活的需求,所以必须依照先前技术,经过不断的完善,研发出符合我国当代城镇要求的新测绘方法。我国当代测绘技术不仅能为地籍测量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还可以建立强大的地籍数据库,能够方便资料的详查和系统的土地登记。使其相应的工作效率能够更好的提高。我们在以下的文章中,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的意义及测量技术模式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一、地籍测量的意义分析

地籍测量工作是为了完成城镇的规划建设所采取的一项探测技术,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对土地境界、土地所属权等多项内容的准确划分,通过在完成这项测量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有效的反映出这个地区的土地地质情况、土地发展状况、土地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状况等,通过测量工作开展我们能够提前做好该城镇的发展和建设计划,确保其建设规划符合城镇土地发展要求。

通常开展土地地籍测量工作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能够为国家做好土地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信息,通过了解城镇土地管理和规划发展现状,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发展计划,有利于做好国家土地管理工作。其次,测绘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城镇土地开发状况,对于各个地区的地质情况通过及时的地图更新和记录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控,保护我们的不受侵犯。最后,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获取对于城镇开展现代化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建筑商能够直接利用已经获取的资源数据开展建设规划和建设工作,节省了建筑资源,提高了建筑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于国家而言,加速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化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的推动我国城镇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建设。

二、城镇地籍测量应用模式的分析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阶段,所以,国家在对城镇地籍测量技术也进行了全面投入与建设发展的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我国的地籍测量技术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那么在当前的发展条件下,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地籍管理体系和数据库建设,确保我国的地籍测量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保证所获取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地籍测量最大的要求,就是地籍测量的精度,那么在开展地籍测量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改革其不适应的测量发展模式,不断的变更发展模式,使得其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可以将地籍测量模式进行划分,比如包括一些GPRS定位测量、数字化测量和扫描等,通过对其进行不同模式的划分,使得不同的测绘技术能够很好的应用于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下,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

(一)数字测绘技术测量模式

通过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产业,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绘制成像,这是当前数字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也是现代测绘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数字测绘可以得到野外基础地形图以及野外基础地籍图,这些数据资料为我国的国土管理、房产开发以及城市建设和水利电力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信息。而在地籍测量中,地籍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会直接受到测量模式的影响,不同的测量模式采集到的地籍数据会直接影响地籍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的好坏。而数字测绘则会为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提供可靠标准的数据。另外,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相对较好,那么就可以多方面的供许多部门使用,无需重复测量,这也节约了测绘投入。需要注意的是,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测量的质量需要以科学化的流程作为保障,并且还需要注意测量工具的使用与搭配。另外在这举例说明,根据某区域数字地籍图的编辑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利用数字测绘技术,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可以把Microstation生成的图形文件引入MAPGIS后,再加入地籍要素。然后再由MAPGIS软件生成图形交换文件*.EBF文件、*.EBP文件、*.ATT文件和*.NOT文件。最后执行入库前的数据检查,若无错误则可以入库。当直接应用MAPGIS软件成图时,则需调用该软件的“编辑外业文件”功能,来编辑*.EBF文件和*.EBP文件,再执行“入库数据检杳”和“数据入库”功能.这样就律立了她籍管理信息系统。可见图表

地籍数字化成图软件成图工作流程图

(二)GPS 测量模式

这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测绘方法及测绘技术,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完成地籍测绘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定位追踪仪器来开展地籍测绘,那么在测绘过程中,GPS定位测量方式表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其具有实时性、全球性等特点,在地籍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进行定位和测绘工作开展,通过利用动态差分法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同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地籍信息,对于完善城镇的土地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降低测量误差,避免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浪费资源。动态差分法在完成测绘过程中,当前一种是利用接收机接受信号,然后将接收到信号进转化,再传输到绘图软件中,将其地质情况完整的测绘出来,第二种就是接收机、全站仪、微电脑以及绘图软件组成,这种系统配备比较齐全,同时能够进行任意比例的地籍测绘工作开展,在完成测绘工作时,能够提高测绘的精确度,但是相对程序复杂一点,那么在完成地籍测绘过程时,需要根据地质情况选择适合的地籍测绘。

(三)遥感测量模式

遥控感应式地籍测绘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的地籍测绘方式,在当前的城镇地籍测绘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利用,由于其高效率的测绘工作开展,明显的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地籍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在航空摄影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将航空采集到的相片作为数据收集对象进一步提供更加直观、具体的地理信息,然后经过绘图软件处理后,就可以确保测绘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对于测绘工作的开展,相比于传统的测绘方式,提高了工作开展的安全效率,不需要进行实地测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测绘技术。

四、地籍测绘技术的影响

数字国土,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项政策,其必须应用到当代城镇测绘技术中,并且联系地籍信息系统,三者关系密切。现代地籍测绘主要负责提供数据,而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则是为了能够有效的管理土地资源,为地籍测绘成果的共享提供一个平台,通过存放在系统中的土地属性、分布以及相关的图形信息,将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在各个级别上提供相应的应用分析基础。利用空间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人们可以将数据库中的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数字国土不仅仅包括广泛的信息还有涉及范围较大的数据资源,其最重要的数据便是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图以及相关的影像资料,而数字国土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以地籍测绘结果作为基础,通过现代地籍信息系统以及地籍测绘建立起数据清晰的数字国土。

结束语:

现如今,测绘技术与地籍测量的紧密结合,为地籍工作降低了难度,大大提高了精确性,这为土地建设工作和土地普查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现代测绘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手工测绘理念,从而自发形成了目前最高效的一套数字化测绘方案。同时,由于我国城镇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应用中,还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新课题, 谋求新发展,促进新技术,有力地推动地籍测量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莉. 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130.

[2]刘沙明. 地籍测量中测绘技术的应用简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3,17:224.

第2篇

关键词:地籍测绘;相关技术;

引言: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告诉发展,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也有了提高技术手段的要求如何更加准确的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如何更加有效的对城市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等成为现在城市建设的关键,而地籍测绘正是为国家更好的进行规划提供基础资料的方式。地籍测绘为了能够给城市的规划提供更加正确、精准的数据信息,在技术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极坐标测绘法和正交测绘法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GPS定位测绘技术、RS遥感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测绘技术以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出现,它们通过互相协作使城市在建设规划上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精准和实时的数据信息。

一、我国地籍测绘的重要性

就地籍测绘而言,它首先是一项政府行为,但同时它也一种法律行为。因此我国必须建立起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地籍测绘能够有效的实施。地籍测绘是作为一个机构而存在的,我国最高级的地籍测绘管理机构是国务院测绘的行政主管部门,它有很多方面的职责,主要是制定一些方针政策还有技术标准,一些管理资格的认证和质量监督问题。同时,和国务院的上地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制定规划和测绘,并具体的组织实施活动等等。我国的省级人民政府都有测绘机构存在,它的职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地籍测绘方针和任务进行工作。如今,地籍在保证税收方面,还有产权方面己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在更大的方面,也可以认为是公共管理和保障。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使之可以在这个系统里面自由的交换信息,所以它也是在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双重推动下形成的空间定位系统。

二、 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 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 “准地籍测量”。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a.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b.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3)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人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市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三、地籍测量的测绘技术

(1)数字测绘技术测量模式

通过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产业,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绘制成像,这是当前数字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也是现代测绘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数字测绘可以得到野外基础地形图以及野外基础地籍图,这些数据资料为我国的国土管理、房产开发以及城市建设和水利电力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信息。而在地籍测量中,地籍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会直接受到测量模式的影响,不同的测量模式采集到的地籍数据会直接影响地籍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的好坏。而数字测绘则会为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提供可靠标准的数据。另外,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相对较好,那么就可以多方面的供许多部门使用,无需重复测量,这也节约了测绘投入。需要注意的是,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测量的质量需要以科学化的流程作为保障,并且还需要注意测量工具的使用与搭配。另外在这举例说明,根据某区域数字地籍图的编辑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利用数字测绘技术,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可以把Microstation生成的图形文件引入MAPGIS后,再加入地籍要素。然后再由MAPGIS软件生成图形交换文件*.EBF文件、*.EBP文件、*.ATT文件和*.NOT文件。最后执行入库前的数据检查,若无错误则可以入库。当直接应用MAPGIS软件成图时,则需调用该软件的“编辑外业文件”功能,来编辑*.EBF文件和*.EBP文件,再执行“入库数据检杳”和“数据入库”功能.这样就律立了她籍管理信息系统。

(2)静态GPS技术测量

利用GPS定位技术,确定观测站之间相对位置。它主要由GPS接收设备的软件和硬件来决定。控制测量主要使用HD8200X静态机,采取的是静态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模式。该模式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中海达HD8200X静态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端点,根据基线长度和要求的精度,按HD8200X静态机外业的要求同步观测四颗以上的卫星数时段,时段从30min至几个小时不等。基线测量的精度可达±(5mm+1×10-6D),D为基线长度,以公里计。采取这种作业模式所观测的独立基线边,应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以利于观测成果的检核,增强网的强度,提高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全站仪和掌上电脑的搭配

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地籍测绘时可以使用蓝牙传输数据,同时在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可以利用全站仪的前端采集部分。近些年来随着体积小、携带便捷的平板掌上电脑的普及,使得地理测绘的智能化和电子化进程逐步加快。运用掌上电脑进行地籍测量的时候,不但可以将数据多格式的呈现出来,而且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在进行测量的时候还能够实现自由测站的功能。和其他技术相比这一技术所需的经费较少,操作方法简单,还能够实现现场同步生成图像,所以得到了较大的推广。但是,这种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不十分的完善,对于使用时出现的问题相关的操作人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保证测绘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

结束语

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它是城镇地籍调查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测绘的管理,特别是人员的管理上,要不断的发挥人员创造性,它是测绘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同时在进行地基测绘时要不断的提高质量,它可以说是地籍测绘的生命,如果数据上出现了问题,那么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我们既要认可近些年来我国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喜人进步,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我们的测量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第3篇

城镇地籍调查是我国自上而下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基本工作和职责。而地籍图作为城镇地籍调查的重要依据和技术资料,它的测绘工作在地籍调查的全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占有非同一般的地位。作者通过对资料的总结和分析,结合自身在这项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地籍图测绘方法。

关键词:地籍调查;地籍图;界址点

近几年来,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已逐渐进入将健全与完善土地市场作为核心内容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将土地融入市场的范畴,如果它的归属权不清晰、地理位置、边界以及土地面积不准确,就会大大降低各种地籍资料的可信度,进而导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管理土地资产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凭证和依据。城镇地籍调查是土地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和预前性很强的工作。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针对怎么提高地籍图的测绘速度,怎么充分高效地利用现有成果资料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地籍图测绘方法。

1、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是地籍图测绘工作的开始工作,同时也是整个地籍调查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保证。针对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工作以及对平面控制点的选择方面,一定要重视城镇当前存在控制点的效果,并紧密联系国家或者城市坐标系。在对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上,精度一定要达到测定界址点的要求和标准;在设计的密度方面要达到测区内部对地籍细节测量的要求;在点位的设置上一方面要符合测图的需求和标准,另一方面还能够与附近的界址点保持良好的通视效果。

2、地籍宗地边长的勘测丈量与界址点的测定

对宗地草图的勘测,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勘丈。针对面积不大的宗地,要使用已经检验过的钢尺对界址边进行丈量。并且对每个尺段读数二次,取两数的平均数作为相应界址的边长;在对界址边进行勘丈、对界址点进行确定过程中,要注意对界址点的栓距进行注记,以表明界址点的具置、跟附近地物的相关关系与条件距离,方便以后在进行测绘或者装绘地籍图的时候,能够适当地将界址点及界址边当作绘制界址点、界址边附近相应地物的控制点和控制线。这个要求以及工作流程,在时候出现界址标志损失,需要重新恢复的时候显得特别重要

3、测绘地籍图、装绘地籍图的方法

相比地形图的测绘过程,地籍图的测绘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地形图的测绘通常情况下布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视野开阔的控制点和图根点上,方便在进行设站的时候能够尽量控制最大的范围。然而实际上,在这类控制点或者图根点上设置站点时对于规定范围内无法测量的地物要素,通常是通过皮尺进行调绘,或者通过平板仪支导线来对其测绘的。所以在这些地区进行测绘时就会存在很大的误差,甚至会出现一定的错误。如果直接通过地形图来充当地籍原图,就会很大程度影响地籍调查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如何通过现有的地形图促进地籍图测绘速度的提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高效实用的作业方案。其过程表述如下:

(1)首先,要将已经获得的各级导线点、图根点以及界址点坐标绘制在在1 :500或者1:1000比例的薄膜上面,然后将宗地的相应界址边连接起来,并利用已经勘丈过的界址边长对其进行检查,通过这个途径,就能保证对宗地形状的真实反应。

(2)假如地籍图的图幅内是新建的区域或者地形地物较大变化的地域时,可以通过界址点和界址边当作相应宗地的临界控制线,然后根据地籍要素和控制线的联系制定出相邻宗地边界内的地籍条件和要素;而对于大多数宗地就没有必要设置站点,这种做法可以极大提高地籍图的测绘速度,保证地籍图的准确绘制。

(3)如果调查范围存在或者部分存在地形图,就可以将已经绘制好的控制点、图根点与界址点坐标的薄膜,放置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根据宗地的草图上多注记的界址点、界址边界和地物的相关关系以及条件距离。进行透绘操作时,还要特别注意宗地边界部分的地籍要素,还有宗地内的其他要素等。重要的是,进行透绘的时候还要主义检查地形图的变形,发现并纠正地形图上的错误。

4)地籍图的测绘和检验

当作完上述工作,或者完成对某个街坊区域的工作后,将薄膜图放置在一个小平板上,对存在问题的界址点以及界址边与相邻地物的位置关系进行实地检查,这个过程可以不设站点。一般情况下,界址点与界址边跟相邻地物的位置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界址点存在于一些特殊位置或明显的地物,比如墙角或者房角。这个时候检查界址点有没有与地物相吻合,在地物上的相对位置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准确地表现出宗地界址边上地物的归属与特性。(2)当实际界址点与明显地物不相符时,需要对界址点到其周围地物的平面距离进行丈量,以检测与图是有没有不一致。(3)针对设置在空阔地方的界址点,要对界址点到其周围明显地物的平面距离进行丈量,以检测与测图是否相一致。(4)当界址点、界址边周围出现新增加地物的时候,要将界址点及界址边作为新的控制点和控制线,进行相应的地物的绘测。(5)实际情况中以及拆除了的地物要从图上及时地删除,对新增加的地物要进行补测。要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关系的描述分析中,务必要注重界址点和界址边与其附近地物的相关关系。

第4篇

关键词:地籍调查;地籍图;界址点

近几年来,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已逐渐进入将健全与完善土地市场作为核心内容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将土地融入市场的范畴,如果它的归属权不清晰、地理位置、边界以及土地面积不准确,就会大大降低各种地籍资料的可信度,进而导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管理土地资产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凭证和依据。城镇地籍调查是土地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和预前性很强的工作。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针对怎么提高地籍图的测绘速度,怎么充分高效地利用现有成果资料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地籍图测绘方法。

一、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是地籍图测绘工作的开始工作,同时也是整个地籍调查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保证。针对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工作以及对平面控制点的选择方面,一定要重视城镇当前存在控制点的效果,并紧密联系国家或者城市坐标系。在对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上,精度一定要达到测定界址点的要求和标准;在设计的密度方面要达到测区内部对地籍细节测量的要求;在点位的设置上一方面要符合测图的需求和标准,另一方面还能够与附近的界址点保持良好的通视效果。

二、地籍宗地边长的勘测丈量与界址点的测定

对宗地草图的勘测,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勘丈。针对面积不大的宗地,要使用已经检验过的钢尺对界址边进行丈量。并且对每个尺段读数二次,取两数的平均数作为相应界址的边长;在对界址边进行勘丈、对界址点进行确定过程中,要注意对界址点的栓距进行注记,以表明界址点的具置、跟附近地物的相关关系与条件距离,方便以后在进行测绘或者装绘地籍图的时候,能够适当地将界址点及界址边当作绘制界址点、界址边附近相应地物的控制点和控制线。这个要求以及工作流程,在时候出现界址标志损失,需要重新恢复的时候显得特别重要

三、测绘地籍图、装绘地籍图的方法

相比地形图的测绘过程,地籍图的测绘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地形图的测绘通常情况下布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视野开阔的控制点和图根点上,方便在进行设站的时候能够尽量控制最大的范围。然而实际上,在这类控制点或者图根点上设置站点时对于规定范围内无法测量的地物要素,通常是通过皮尺进行调绘,或者通过平板仪支导线来对其测绘的。所以在这些地区进行测绘时就会存在很大的误差,甚至会出现一定的错误。如果直接通过地形图来充当地籍原图,就会很大程度影响地籍调查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如何通过现有的地形图促进地籍图测绘速度的提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高效实用的作业方案。其过程表述如下:

1.要将已经获得的各级导线点、图根点以及界址点坐标绘制在在1 :500或者1:1000比例的薄膜上面,然后将宗地的相应界址边连接起来,并利用已经勘丈过的界址边长对其进行检查,通过这个途径,就能保证对宗地形状的真实反应。

2.假如地籍图的图幅内是新建的区域或者地形地物较大变化的地域时,可以通过界址点和界址边当作相应宗地的临界控制线,然后根据地籍要素和控制线的联系制定出相邻宗地边界内的地籍条件和要素;而对于大多数宗地就没有必要设置站点,这种做法可以极大提高地籍图的测绘速度,保证地籍图的准确绘制。

3.如果调查范围存在或者部分存在地形图,就可以将已经绘制好的控制点、图根点与界址点坐标的薄膜,放置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根据宗地的草图上多注记的界址点、界址边界和地物的相关关系以及条件距离。进行透绘操作时,还要特别注意宗地边界部分的地籍要素,还有宗地内的其他要素等。重要的是,进行透绘的时候还要主义检查地形图的变形,发现并纠正地形图上的错误。

4.地籍图的测绘和检验。当作完上述工作,或者完成对某个街坊区域的工作后,将薄膜图放置在一个小平板上,对存在问题的界址点以及界址边与相邻地物的位置关系进行实地检查,这个过程可以不设站点。一般情况下,界址点与界址边跟相邻地物的位置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界址点存在于一些特殊位置或明显的地物,比如墙角或者房角。这个时候检查界址点有没有与地物相吻合,在地物上的相对位置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准确地表现出宗地界址边上地物的归属与特性。

(2)当实际界址点与明显地物不相符时,需要对界址点到其周围地物的平面距离进行丈量,以检测与图是有没有不一致。

(3)针对设置在空阔地方的界址点,要对界址点到其周围明显地物的平面距离进行丈量,以检测与测图是否相一致。

第5篇

[关键字] 地籍要素 地籍测绘 测绘技术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1-53-3

0 引 言

地籍测绘的内容包括地籍建立或地籍修测中的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地籍测绘的目的是获取和表述不动产的权属、位置、形状、数量等有关信息,为不动产产权管理、税收、规划、市政、环境保护、统计等多种用途提供定位系统和基础资料。

1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cadastrN control survey)是指在地籍测绘前期工作中,为满足地籍基础控制和测制地籍图之需,以地籍区或地籍子区为范围,以国家等级点为基础,按规范要求而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等方法,测定基本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的过程。当前,数字测图工作主要是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的测绘,随之控制测量部分主要是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1.1 图根点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即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为了限制误差的累积和传播,保证测图和施工的精度及速度,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进行整个测区的控制测量,再进行碎部测量。控制测量的实质就是测量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1)其等级划分条件:导线平均边长、测角精度要求、测边精度要求、三角形角度闭合差、起始边相对中误差。

(2)其测量方法

1)导线测量:用于在狭长地带、山区以及道桥工程中建立平面控制网,测定导线边长及相邻导线边的导线转折角 。

2)小三角测量:用于在丘陵或山区测图所建立的控制网测量,测量各三角形的所有内角及基线长度。

3)交会定点:加密控制点常用方法(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及侧方交会法等)

1.2 图根点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即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图根控制测量主要是在测区高级控制点密度满足不了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需求时,适当加密布设而成。图根点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划分:

(1)国家水准网:分一、二、三、四等,一、二等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建立,三、四等水准网可直接为地形测图及工程建设提供高程控制点。

(2)城市高程控制网:分二、三、四级三个等级

(3)小地区高程控制网:以国家或城市等级水准点为基础,建立单一水准路线或水准网。

2 地籍图测绘要素

地籍图是明确宗地与宗地之间的关系、宏观管理土地的重要工具,同时它也是地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要素包括:各级行政界线、宗地界址点和界址线、地籍号、土地的坐落、面积、用途和等级、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等。地物地形要素包括:界标物、建筑物、道路、水系、地貌、土壤植被、其他地物。

2.1界址点测量

进行界址点测量时首先应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再根据收集到的土地权属资料和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在工作地图上标出界址点位置及宗地用地范围、权利人和姓名,并在图上统一编制界址点点号和宗地号,注记出与地籍调查表中相一致的实量边长,然后制作界址边长限差表,根据实量边长与坐标反算边长之差来反应界址点的观测精度。

界址点在实地调查确定后,应全部进行实地测量。界址点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角度测半测回并作2C差校正,距离测一测回。仪器在每个测站工作时都必须用控制点或之前测量的界址点加以检核。

界址点、界址线按权属调查确定的位置测绘。界址包括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街坊界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在地籍图上界址点用直径0.8mm的红色小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 的红线表示, 与宗地界址线重合的其他界线, 在地籍图上可跳跃注记; 集体土地所有权者注记在集土地所有权界线内。

2.2建筑物(房屋)测绘

房屋及其建构筑物测绘应以外墙基为准, 悬空建筑(水上房屋、飘楼、骑楼、柱廊等) 按其外轮廓测绘并注明房屋结构与层数,临时性的建筑物可舍去。房屋及其建构筑物轮廓凹凸在实地小于0.2m,简单房屋小于0.3m时可以用直线直接连接房屋内部天井应区分表示,并注记"天井"二字,悬空建筑用虚线表示。同一房屋有不同层数、不同结构性质的都应分别表示。

2.3独立地物测绘

独立地物一般有对应的地物符号,如露天构筑物、固定粮仓、公共设施、广场、空地等绘出其用地范围界线,内置相应符号。建成区内街道两旁以宗地界址线为边线。对于没有统一符号的,可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取舍。电力线、通讯线及一般架空管线不表示,但占地塔位的高压线及其塔位应表示。大面积绿地、街心公园、园地等应表示。零星植被、街旁行树及单位内小绿地等可不表示。

2.4 道路和水系测绘

道路要标出技术等级,标注铺面材料,如砼、沥、砾、砖等。道路及道路桥梁交叉处、公共场所内的大花圃应测绘。道路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站台、桥梁、大的涵洞和隧道的出入口应表示,铁路路轨密集时可适当取舍。铁路、公路两侧用地界线已有权属调查成果的, 应予实测。公路按路肩测绘, 街道按渠边石施测;无渠边石的不测绘街道线, 内部道路按实际界线测绘。道路的路堤路堑用相应符号表示。

表示河流、沟渠的拐弯点应准确绘出,沿河沿渠的陡坎应表示出来。宽度大于0.5米的沟渠用双线依比例表示,宽度小于0.5米的以单线表示。同时还应区分一般沟渠与有堤岸沟渠,河流、水库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堤、坝等应表示。

2.5地貌地类测绘

对于各种天然形成与人工修筑的高0.5米以上,长5米以上的坡、坎以相应的符号表示,1米以上的田埂用双线表示,1米以下的田埂以0,2mm的单线表示。.图上占地面积大于符号尺寸时应绘出用地范围线,内置相应符号或注记。公园内一般的碑、亭、塔等可不表示。对于宗地较小的住宅用地, 可以省略不注记, 其它各类用地码一律不得省略。道路用地, 包括分割街坊的道路和街坊内的道、巷、通道的宗地, 都应按《全国土地分类》体系的规定要求注记其相应的地类码。

2.6管线与桓栅测绘

管线的拐弯点应准确测绘,对于1万伏以上的电力线必须测绘,其他电杆可不表示。围墙、栅栏、栏杆一般应测绘外线,当房屋搭在围墙上时,宜将围墙表示完整。

2.7注记

图廓线、坐标格网线的展绘及坐标注记。埋石的各级控制点位的展绘及点名或点号注记。图廓外测图比例尺的注记。

平坦地区不表示地貌,起伏大地区应适当注记高程地理名称注记。平坦地区不表示地貌,起伏大地区应适当注记高程。

3相关精度指标要求

地籍图的精度应优于相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地籍图上坐标点的最大展点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其他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4mm。

城镇地区城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郊区地籍图的比例尺般采用1:2000,复杂地区或特殊需要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采用1:500。地籍测绘应采用国家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采用独立坐标系时均应和国家坐标系联测。

3.1 图根点平面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地籍调查是查清每宗地的权属、界址、位置、面积和用途, 完成城镇土地的初始登记, 为管理和开发土地提供一套完整的、合法的、科学的、现实的、可靠的地籍资料。地籍图测绘要求全野外数字化实测,成图比例尺为1∶500 地形图。地籍测量和地形测量同时进行, 但应突出如下地籍要素测量:界址点、线以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 行政区域和地籍区、地籍子区的界线; 地类界和保护区的界线; 基本地籍图、宗地图、各类面积计算、汇总和统计。其成果经审核批准, 并依法登记后将具有法律效力。

(1) 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临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

(2) 宗地内外与界址边相邻的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

(3) 相邻界址点坐标反算边长与勘丈边长之差一类小于等于10cm, 二类小于等于15cm 。

3.2 图根点高程测量精度指标

在每一个测站进行设置后对后视点返测一次,进行测站及误差限检核,进而取往返观测的平均坐标来计算测站点的坐标,以提高精度。然后按照测站点往返测坐标均值及后视点坐标重新设置方位角进行前视点坐标测量。

测量控制网一般具有精度高、点位密集、使用频繁和更新周期短等特点。它是通过大量的GPS点或水准点来实现的,具体包括;二、三、四等水准网点。数字测图时,测站点的点位精度,相对于附近图根点的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6。如表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指标。

3.3 界址点测量精度指标

界址点的精度分三级,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土地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和规划的长远需要而定。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获得的界址点坐标,一旦履行确权手续,就成为确定土地权属主用地界址线的准确依据之一。见下图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第6篇

关键词:城镇地籍测量RTK基准站观测误差精度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GPS RTK技术

1.1 GPS RTK技术概述

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 RTK)测量技术,也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

1.2 GPS RTK技术工作原理

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 GPS 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流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1.3实时动态(RTK)定位测量系统的构成

实时动态定位测量系统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卫星信号接收系统。在实时动态定位测量系统中,应至少包含两台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准站和流动站上。当基准站同时为多用户服务时,应采用双频 GPS 接收机。

(2)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数据发射装置与流动站数据接收装置组成,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性设备。

(3)软件解算系统。实时动态定位测量的软件解算系统对于保障实时动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与可靠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 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图根控制测量,二是碎部测量。

2.1RTK图根控制测量

各种传统的控制测量大多采用边角网、导线网的方法施测,这些方法要求点间通视,不仅不利于图根点位置的选取,而且图根点的精度分布也不均匀,在外业时不了解精度如何。RTK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布网方案,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RTK控制测量的速度快,并能实时了解定位精度,因此人们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外,其他控制测量均采用RTK形式。

2.2RTK碎部测量

RTK进行地籍测量中碎部测量时可以不进行图根控制测量而直接根据分布在测区内的一些基准点进行各碎部点的测量。安置好基准站并输入必要的已知数据(基准点坐标、参考点坐标等)后即可进行碎部测量。一般在较为空旷的地区,地形地物较少或地物较为简单的地区用RTK直接进行碎部测量。

3 RTK使用步骤

3.1基准站的设置

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上,将GPS接收机与GPS天线连接好,电台主机与电台天线连接好,电台与GPS接收机连接好,最后用电缆将电台与电瓶连接起来。在主菜单中选择配置,在配置中对坐标系统、单位进行设定,然后退回主菜单。在主菜单中选择“配置测量形式Trimble RTK基准站选项”,对基准站和无线电进行设置。设置完毕后启动基准站接收机,输入基准站点名、天线高及天线高的测量位置,最后要测量“此处”坐标,再按F1开始键,控制器显示基准站已启动、切断接收机和控制器的连接,这时如果电台屏幕上“Tram”闪烁说明启动成功,可以断开连接。

3.2流动站的设置

在流动站的设置时测量类型选择RTK,记录设备选择控制器,天线高输入为实际天线高,设置完后回车确认,退回Trimble RTK子菜单,流动站无线电选择内置式,另外流动站无线电的频率必须与基准站的频率一致。然后退回主菜单选择“测量测量形式Trimble RTK测量点”然后输入要测点的点名,在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观测控制点、地形点、快速点还是校正点,观测次数也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根据需要可选择3s、30、180s等,等到流动站初始化完成、RTK由浮动变为固定后就可以进行测量了。

3.3开始测量

当上面的都设置好之后,就可以开始测量了,根据需要不同可以选择测量点(Measure points)、连续的碎部点等,Trimble仪器可以一边进行点校正一边进行测量。

4RTK实时动态测量在地籍测量中可靠性分析

4.1 RTK 定位精度的分析

我们选择了一地区的界址点进行实时动态测量,同时为了验证RTK接收机的定位精度,测量采用RTK接收机1+1配置,即一台参考站与一台流动站。试验方法采用双基站法检验,其中只列6个点较差,全网25点均进行比较,其平面最大较差ΔXmax=27mm,ΔYmax=20mm,ΔHmax=21mm,计算其平均较差 ΔX=19mm,ΔY=13mmΔH=18mm,进一步计算其平面最弱点中误差为±15mm,高程最弱中误差为±13mm,因此可见RTK实时测量的精度与静态观测精度是相当的。高程精度与四等直接水准匹配。

4.2 面积量算及其精度分析

面积量算是从面状地物的变化边界的起点开始,沿边界移动天线至终点,终止当前文件的记录,形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然后利用RTK软件来求其面积。

面积精度分析的方法为通过GPS测量图斑与变更调查图斑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为分档面积中误差。实时RTK测量无论从其相对精度与绝对精度都有保证,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加以推广应用。

5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局限性和改进措施

5.1优势

RTK测量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

(1)定位精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

(2)观测时间短,减少人力费用。

(3)可以实时测量点位坐标,实现数据自动记录,减少外业工作量,又便于内业数据处理。

5.2局限性

RTK技术有着一定局限性,使得其在应用中受到限制,主要表现为:

(1) 用户需要架设本地的参考站;

(2) 误差随距离增长;

(3)误差增长使流动站和参考站距离受到限制(

(4)可靠性和可行性随距离降低。

5.3 改进措施

移动站在测量时,圆水准气泡须严格居中,使RTK得到固定解。同时借助静态GPS和全站仪检测一定数量测区内的控制点,以便及时发现粗差点。基准点应选在地势较高且交通方便,天空较为开阔,远离高建筑物,有利于卫星信号的接收和数据链发射的位置。为防止数据链的丢失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基准站远离GPS信号的发射物、远离高压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台等干扰源。不断研发、升级新的配套数据处理软件(CASS) ,为内业高效处理数据提供平台和保障;为数字地籍建库服务,实现数据源共享。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 统(Continuou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 缩 写 为CORS,为用户中心提供CORS数据链服务,用户子系统的接收机完成定位。

参考文献

[1]乔仰文,赵长胜.GPS卫星定位原理及其在测绘中的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第7篇

关键词:GPS技术;地籍测绘;技术设计;控制网;精度

中图分类号:P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部门依法展开了土地调查、地籍测绘等工作,为了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工作过程中使用了GPS技术。所谓GPS技术,即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定位与导航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由于GPS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不仅灵活性、高精度等优点得到更好完善,并且测绘精度、速度和经济效益都大大优于其他常规的测绘技术与方法,已逐渐成为城镇地籍测绘工作中的主要技术方法。

1 静态GPS技术测量方法

利用GPS定位技术,确定观测站之间相对位置。它主要由GPS接收设备的软件和硬件来决定。控制测量主要使用HD8200X静态机,采取的是静态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模式。该模式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中海达HD8200X静态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端点,根据基线长度和要求的精度,按HD8200X静态机外业的要求同步观测四颗以上的卫星数时段,时段从30min至几个小时不等。基线测量的精度可达±(5mm+1×10-6D),D为基线长度,以公里计。采取这种作业模式所观测的独立基线边,应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以利于观测成果的检核,增强网的强度,提高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2 GPS网的技术设计

GPS网的技术设计是GPS测量工作实施的第一步,其主要内容包括精度指标的确定,GPS网的图形设计和GPS网的基准设计。

2.1 测量的精度标准

在GPS网总体设计中,精度指标是比较重要的参数,它的数值将直接影响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数据的处理,以及作业的时间和经费。对GPS网的精度要求,主要取决于GPS网的用途。精度指标通常均以GPS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误差来表示,其形式为

mR=δD+pp×D

其中:mR为GPS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误差(mm);δD为与接收设备有关的常量误差(mm);pp为比例误差(ppm);D为相邻点间的距离(km)。

根据GPS网的不同用途,其精度可划分为表1所列的五类标准。

表1 不同级别GPS网的精度标准

2.2 GPS网的图形设计

根据GPS测量的不同用途和GPS网图形设计的一般原则,GPS网的独立观测边均应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图形的基本形式包括三角形网、环形网和星形网。

三角网的三角形边由独立观测边组成。几何图形几何结构强,具有良好的自检能力,能够有效地发现观测成果的粗差,以保障网的可靠性。同时,经平差后网中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分布均匀。但其观测工作量较大,尤其当接收机的数量较少时,将使观测工作的总时间大为延长,因此,通常只有当网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较高,接收机数目在三台以上时,才单独采用这种图形(如图1所示)。

图1 三角形网

环形网是由若干含有多条独立观测边的闭合环所组成的网,这种网形与经典测量中的导线网相似,图形的结构比三角形稍差。环形网的优点是观测工作量较小,且具有较好的自检性和可靠性,其缺点主要是,非直接观测的基线边(或间接边)精度较直接观测边低,相邻点间的基线精度分布不均匀(如图2所示)。

图2 环形网

星形网的几何图形简单,但其直接观测边之间,一般不构成闭合图形(如图3所示),所以其检验与发现粗差的能力较差。但这种网的主要优点是观测中通常只需要两台GPS接收机,作业简单。因此,在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等快速作业模式中,大多采用这种网形。它广泛用于工程放样、边界测量、地籍测量和碎部测量等。

图3 星形网

2.3 GPS网的基准设计

在全球定位系统中,卫星主要被视作位置为已知的高空观测目标。所以,为了确定接收机的位置,GPS卫星的瞬时位置通常归化到统一的地球坐标系统。现在全球定位系统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统,是一个精确的全球大地坐标系统。而我国的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是1954北京坐标系及1980西安坐标系。通常在工程测量中,还往往采用独立的施工坐标系。因此,在GPS测量中必须确定地区性坐标系与全球坐标系的大地测量基准之差,并进行两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

3 GPS控制网的布设

3.1 GPS平面控制

研究区附近有国土局、房管局2000年施测的D级GPS控制点,经勘查这些点点位保存完好,外业检查这些点点位精度良好。作为本研究区的首级控制,在整个科学城2研究区内均匀地进行E级GPS点布设(平均边长为2000m),共埋设30个E级GPS点,编号为E00151~E00180;E级GPS点均埋设永久性标石,采用混凝土现场灌制标石或水泥路面刻字标志:标心采用规格统一的Ф12mm,长8cm的不锈钢标志,标志顶部刻有“+”标记,作为测量距离与坐标的中心位置。E级GPS网观测使用经检查合格的中海达GPS接收机,外业每时段采集数据超过50min,要记录开关机时间、仪器高等相关测站信息,GPS网平差计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时,按下述内容及要求进行检核计算。

1)同步环检核

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时,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见表2。同步时段中的多边形同步环,可不重复检核。

表2 限差等级

2)异步环检核

在整个GPS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W应满足:

其中:Wx,Wy,Wz为坐标分量闭合差;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δ为相应级别的精度(其计算公式为: ;a、b为仪器精度;d为相邻点间平均边长)。

3)复测边检核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n为复测基线边数;δ为相应级别的精度)。

3.2.2 布设一级导线与图根

在E级控制网基础上,地形变化较大地区加密一级导线及图根导线点,再加以GPSRTK图根点,以满足测图的要求。

1)水平角采用方向法观测,一级导线观测三测回,图根导线观测一测回,支点左右角观测一测回;垂直角采用中丝照准法观测,一级导线观测二测回,图根导线观测一测回;斜距采用对向测量,一级导线观测二测回,图根导线观测一测回,支点采用二次棱镜高法各观测垂直角和斜距一测回。

2)一级导线观部分采用GPS方法进行测量,观测时间为45min,GPS平差计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GPSRTK图根点采用二次测量,取其坐标平均值。

3)本研究区的边角网观测记录采用手工记录,经初步计算和检查后,选用清华山维NasewV3.0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数据输入格式选用HSZ格式,斜距输入,平差选用一次迭代、单次平差。

3.2 精度统计

坐标平差的各项技术指标统计见表3、表4。

表3 GPS一级导线网精度

表4 精度检查结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静态GPS卫星技术作为地籍测量中一种测绘技术,具有诸多的优点,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城镇地籍测量的误差,而且也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PS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会不断深入,静态GPS测量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前景也会更加广阔,在城市测绘工作中也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