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5:33:24
序论:在您撰写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基础教学 实训校本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历史久、涉及面广、技术更新迅速的专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地方经济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提升,可职业教育的滞后性和薄弱性往往使得高职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初期不能迅速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事实上,许多高职校都普遍存在这个问题,目前也尚未找出很好的解决办法。为了缓解这一在专业教学中日益突出的矛盾,让企业满意,许多高职校纷纷开始探索如何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和实操性,其中开展专业基础教学和实训校本化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1.开展校本研究,促进校企合作
借着这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东风,我院对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由各企业单位分别填写了企业调研表,这些新鲜、详实的资料无不昭示着企业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样专业能力和态度的技术工人,更提醒职业院校:企业对电信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求时时在变,这种变化与市场经济的进步紧密相连,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已经落后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的校本研究如果不能跟上这个步伐,就变得毫无意义。
2.开发校本课程,加强专业基础教育
校本研究与校本课程及其开发之间是包容的关系,校本课程是校本研究的对象,校本课程开发可看成是校本研究的一种形式或类型。统一课程突出的是地区的共性和统一要求,无法充分考虑区域或各个学校的个性和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只有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才能满足不同区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需要。
除了普通文化课程以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另一类课程是旨在发展个体技术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这就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必须遵循的原则。高职院校应该在教学中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基本能力的培养,改变因强调技能而忽视专业基础教育的现状。
有了校本课程,就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补充,校本教材除了要能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的情况,反映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也应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强化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伴随着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开发的就是实训场所的建设。需要指出的是,实训基地不仅仅是一些硬件和场地,而应当是在理念主导下的物质的综合。只有有了优质的课程体系,然后按照这一课程体系的实施要求来建设实训中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
3.进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从理论到实践”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的主要支柱,这种逻辑不仅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个结构中,而且存在于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这一逻辑,教师总希望学生在进行实践之前先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可实际情况是,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前提下,多数学生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
随着新的专业教学标准的逐步开展和深入,新课改也遇到了许多障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学校教育者还不能有效地把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教学要求、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如果没有学校教育者素质的提升,新课改的前景将难以想象。因此,如何有效地把新课改的目标、理念、要求转化为学校教育者自觉自为的行为,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就显得非常重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校本培训,是保证新课改顺利推进的一个关键。
师资队伍的校本培训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组织骨干教师参与教学标准的开发制定,继而参与新教材的编写和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的实践,再结对校内一般专业教师,通过一至两轮的循环,带动整个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二是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专业技术的开发和实践,在企业中找到自身技能水平的不足,自觉要求提高教学水平;三是采用校本课程设计的模式,选取实用性强的课题,在教学开发中提升教师的实际设计和工作能力。
4.强化校本管理,建立实效机制
据有关统计,我国已有658种教育模式,并且数量不断增加。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的浮躁现象,他认为这是教育患有浮肿病和多动症的表现。
从校本研究结果的评价来看,学校科研管理在以下方面需要改进:一是要改进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中对研究成果的认定,扩大研究成果认定的范围;二是要注重过程考察,将有无过程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三是要注重校本研究的效果,并对效果作全面的分析;四是要为校本研究创造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尊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主动性与创新精神;五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对校本研究给予鼓励支持。通过这些措施,校本研究成为学校教师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常抓常新的制度,成为推进学校实施专业建设的一种动力。
从以上分析和实践来看,有理由相信,只要结合教师、学校、企业三方的力量和智慧,电信专业基础教学及实训校本化的研究是充满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在目前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要巩固电信专业的专业基础教学,提升技能教学的实用水平,采用以企业为方向、以项目为结构、以教师为主体、以管理为依托的专业基础教学及实训校本化的方式来完善和丰富电气专业教学,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结合现状,针对目前我们所需要的一些电子信息工程培养目标,就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弊端,提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体系重新调整与优化,为了构建一个更好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平台,目的为在各个院校能够培养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员的产品开发设计能力。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提出了院校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一、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领域发展非常迅速。由于国家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我们把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列入到提纲,并且重点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模式下,社会非常迫切的需要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的人才,而且各个各个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也给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路
1.明确培养专业和人才发展的目的
各高校在设置一些专业课程内容和构建丰富的课堂体系中,应该特别注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要重视学校所能利用到的各种资源一起来自不同层次的学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通过原有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重新调整和规划而构建的一门新颖专业。通过对社会发展调查,结合实际我们得出了学校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整体优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各个课程内容,我们在单科轻重整合方面应该加大力度进行调整。综合课程方面的内容,构建一个知识点足,内容丰富的一个课程体系。对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课本内容的相互联系,还要避免改革后书本知识点重复机率过大。整合课本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个更加完整的基本理论链,让他们对基础东西有一个广泛了解。
3.重点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中,学校应该把所做的实验验、学习、和安排的课本内容结合为一体,采用层层提高的办法,使得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同时进行,而且还要注意课内外互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空暇时间多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创新能力。在构建新课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中应该重点体现能力本位理论,强化专业方向,体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在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方面,各个高校还应该注意到学生就业范围,针对性的开设一些就业方面有关的技能培训。
三、优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注重实践
1.重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职业和各个工作岗位、能力相互统一起来。围绕把培养目标设定为电子信专业人才,以理论知识够用作为他们的基本原则原则,不能够单纯追求书本上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成性,更重要的是还要突出学生该专业方面应用能力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选出与电子信息方面有关的专业,形成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还要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来设置部分课程和精选一些重点内容。
2.加强与电子信息专业有关的技能训练
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内容要能够反映专业培养目标所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也需要符合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技能。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这一改革思路,职业素质课程设置了一些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素质课程、学生素质能力提升课程和校本素质课程群,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知识能力。
3.增强学生专业适应性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单一教学模式,学生的专业划分更细,理论知识不够丰富,缺乏创新意识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新时代的需要。为了加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能力,扩大学生知识层面的素养,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可以更系统的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几个主干学科类的的基础知识点和基本理论,改变原有教学内容过度狭隘,专业理论不齐全的倾向,构建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平台,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四、结语立足于社会的需求,了解社会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紧紧靠牢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整体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和重点改革实践体系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出更具特色的专业,还能够使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通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Specialty Major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alysis
Huang Zhiwei
(Union Colleg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000,China)
Abstract: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s based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heory-based,engineering background,to develop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for the target course.In this paper,specialty major construction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 explore a brief analysis,designed to work with peers to achieve the common objective to improve.
Keywords: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pecialty major construction;Talent training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办学特色的确定原则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理工科专业,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大部分理工科院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那么,是不是每个理工科院校开设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都是一样的呢?或者说是不是每个院校开设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都是相同的呢?很显然,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究其原因就是:第一,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身而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知识非常广泛的宽口径专业,其中各个侧面的专业知识应用的领域都有自身的侧重点;第二从学生而言:在大学短短的几年时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内所有的课程知识。学生不可能毫无重点目标地进行胡子眉毛一把抓式的学习,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其结果也只能是广种薄收,无法突出的具有优势专业,也就无法在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坐标;第三,从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院校而言,每个院校师资的专业优势不一样,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每个领域不可能都具备优势,只能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教科研实力比较强;第四,从各个地方的需求来说,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侧重的领域也不相同;第五;从时展的不同需求来说:随着时展,其社会的需求重点也不同,课程特色确定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因此,笔者认为,每个院校在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办学特色的时候,应从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一是根据院校自身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科研实力优势确定专业特色;二是根据不同地区对电子信息工程中人才需求的侧重点来考虑专业特色;三是在确定特色专业的同时,第二作为一个宽口径专业,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面比较广,每个学校不可能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各个领域都有优势,只可能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教学科研力量比较强,应开设必备的电子信息工程的公共基础知识课程,在转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办出专业特色;四是根据时展,专业特色的确定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根据特色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培养研究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专业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一是注重与应用型为主,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二是注重与市场发展相结合,注重在经典的基础上与时代前沿相结合;三是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应以专业研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例如,中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结合科研背景,以产品内部结构形态特征信息的提取、处理、识别及恶劣工作环境下光电告警技术为特色,增设了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系统设计、统计信号分析、微弱信号分析和模式识别等专业选修课程,逐渐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多物理场信息处理、无损检测和车辆电子学等多个专业方向;四是强化专业思维方法和工程实践训练,必须坚持开设“科学实验、数学、计算机、英语”四门课程。例如针对学生编程能力较弱的问题,某大学在二年级时专门增设了编程设计实践周,强化学生的计算编程能力进行强。在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随机信号分析、DSP原理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中,把硬件实与软件相结合,坚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学生专业思维方法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突出专业特色
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重点搞好实践能力的培养。电子信息专业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特色也应与实践为主,即以实验教学为主。一是改革实验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验证性实验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取舍,尽量以设计性、综合应用性、开发性的实验为主;二是根据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进行选择性的实验,可以将实验教学分为三大类:必做、选做和自拟实验。第一类必做类为每个学生必须做的,第二类供学生在完成必做类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第三类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爱好和自愿进行自由安排,但操作方案和过程需要有专业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和帮助;三是实施循序渐进,从单一电路到系统电路设计的教学模式。在实验内容上既保证基本实验内容又加强学生自我发挥的内容;在电路实验上既保证硬件实现,又加强EDA实验;在专业课的实验中,注重与实际科研项目相结合进行实验,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得到更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某院校电子工程专业注重专业特色的实践,在“传感器认知及应用技能训练”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13个任务设计和实验以及3次现场参观学习,广泛采用六步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和参观学习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及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依托重点实验室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本着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制定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实施办法,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融于教学之中。在专业课的讲授上,许多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科研项目相结合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得到了更强的感性认识。在课程设计上,可将科研项目中用到的技术运用于课程设计中。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指导教师可将科研项目模块化,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锻炼。
总之,我们应加强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分析,突出特色专业的亮点,创新工作方法,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实力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正明,成立,刘超.电子信息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从目前看来,对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来说,培养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创新型人才是其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之一。随着当前计算机水平的大幅度攀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过硬的计算机技能,才能为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融入社会。不可否认的是,人才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是推动民族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永恒动力。正因为如此,如何培育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困扰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引人深思。
1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不容置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和注重的是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第一,掌握和了解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大幅度提升英语的阅读能力,力争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有所突破性成绩,从而进一步满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宽口径高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第二,系统、全面地学习和了解电子、计算机和通信学科的基础知识,深入学习和掌握信息系统和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注重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第三,注重和强调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训练,具备相关方面领域的设计研发能力。第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求知精神和创新精神,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科研能力。更进一步说,相当一部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经过一系列专门系统的培养之后,既能选择继续深造求学,又能选择在电子科学、电子信息和信息科学等领域从事相应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2 培养方案的设计
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较为细致地探讨和解析之后,接下来,我们针对培养方案的设计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目标,希望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工作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对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较为合理地调整和改进,只有对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系统、有序的修订,才能最大限度地完善和改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和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趋势,才能进一步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应该及时、系统、全面地梳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对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地重构。这个顺序依次是: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群,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章节。一般来说,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断进行强化相关方面的知识,不断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巩固。
3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面探讨和解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前提下,我们对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接下来,我们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意见,注重和强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三个角度进行全面、系统、深化地改革,希望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第一,教学内容改革。毫无疑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性和现实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应用型高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是采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只有培养应用型高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革主要体现在:注重和强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大幅度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及时了解前沿理论知识;不断增加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构建电子信息实践教学体系;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等等。第二,教学方法改革。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强调和明确电子信息技术的整体结构和框架,促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第三,教学手段改革。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充分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在展现教学课件的基础上,制作动感十足的电子教案,才能将电子信息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4 结语
总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看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知识体系和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更新。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雷同的比较多,没有进一步明确区分具体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笼统的进行教学,无法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体系。本文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探讨之后,对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了较为细致地阐述,接着,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看法,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等等,希望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鹏飞,李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硬件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2012(02).
[2]何光普,周大鹏,张九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CE”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J].科教导刊,2011(07).
(广东白云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摘要:人才培养应适应时展的要求,为了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电子信息类应用技术型人才,广东白云学院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3+1”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规格要求、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设置与企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等几个方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构。
关键词 :CDIO;“3+1”;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工程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02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03—03
基金项目:广东白云学院教研教改项目。
收稿日期:2014—10—07
作者简介:龙诺春(1964— ),男,湖南邵阳人。广东白云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技术。
余丽红(1985— ),女,湖北咸阳人。广东白云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处理。
林春景(1963— ),男,福建普田人。广东白云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工程科学技术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结构体系变得越来越庞大,同时,时代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新形式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我国高校来看,“985”高校和“211”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人才培养定位清晰,但大多数地方高校定位模糊,大多采用“985”高校和“211”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一些地方高校办学条件的不到位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人才要求,导致出现生产一线人才紧缺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形成了用人难和就业难的两难局面。
广东白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3+1”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
一、CDIO教育理念与“3+1”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CDIO教育理念。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行)工程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愿景、一个教学大纲和12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CDIO的愿景是利用现代工业环境,以真实的产品或系统为载体,培养具有深厚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工程能力的高素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CDIO的教学大纲反映了这个时代世界工程教育发展目标的主流要求,对工程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以逐级分别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具体化、可观测的目标体系。[1]CDIO的12条标准分别考察专业培养理念、课程计划的制订、设计实验和实践场所、教与学的方法、教师提高以及考核和评估等最根本的、体现CDIO工程教育特色的要求。[2]
CDIO工程教育理念主要面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它以现代工程实际为背景环境,以工程项目产品或系统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包括改良)乃至废弃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技术知识获取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和系统掌控能力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3+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3+1”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采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模式,在学校内进行三年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一年的实践教学,进行工程能力和职业能力训练,两个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创新能力、系统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3]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人才培养应达到的目标和规格,即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实现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而构建的教学过程和运行机制,即以什么方式方法培养人才。因此,我们研究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就要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然后构建与培养目标相符合的教学过程和运行机制。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关键。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地方区域优势,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地方,面向一线,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广东白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立足广东,面向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行业一线,培养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能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前提,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厚基础、重素质;另一方面,要突出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即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本专业领域相关学科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方法,具有专业知识基本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3.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熟悉电子工程项目和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流程,具有掌控和管理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一般方法,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本能力。
5.熟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修养和素质修养,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广东白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构。
(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电子信息工程是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门工程学科于一体的专业,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泛。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应根据专业特点确立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广东白云学院的定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理念,基础学科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设置,相关主干学科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以“能力为本”为原则设置,以“3+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共由五大模块组成: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法律与德育、语言与写作、体育与心身健康、形势与政策、职业与修养等方面的课程。
2.自然科学知识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
3.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4.专业技术知识课程。广东白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分电子工程和嵌入式系统两个方向。专业技术知识课程按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设置。专业课程有电子工艺、感测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电子工程方向有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与应用、EDA技术与应用、微波技术与天线等课程。嵌入式系统方向有计算机操作系统、嵌入式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等课程。
5.公选平台课程。主要包括文学、经济、管理、艺术类方面的基本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课程和自然科学知识课程属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同时,为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科基础知识课程是专业技术知识课程学习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专业技术知识课程按专业方向进行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公选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对工程项目和系统的掌控能力。同时,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根据课程性质要求设置必修课、限选课和公选课,选修课程主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特征和行业需求表明工程性和实践性是本专业的主要特点,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4]在构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律。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课程实验与应用综合训练两个教学环节。大多数课程有实验教学环节,实验学时按总分时的25%~50%分配,有些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课程实验按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三个层次进行设置,重点是设计性、综合性内容教学。课程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应用综合训练主要是对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安排在适当的时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应用综合训练按训练项目和开发项目分类。训练项目主要有电工实训、电子线路CAD训练、程序设计综合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专业能力;开发项目主要有模拟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电子工程方向)、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嵌入式系统方向),培养学生的小应用系统设计与系统调试等基本能力。
(三)专业课外活动教学项目设置。课外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专业应设置大学生课外活动项目,让学生在课外环境下通过各种项目训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知识结构,拓展成才空间,促进其个性的发展。课外活动教学项目的设置应使实践与理论相统一,赋予课外活动项目一定的学术含量和科技含量,同时,还应做到课外与课内相贯通,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既要考虑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活动项目,又要考虑到充分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开展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融合。课外活动教学项目以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可以从语言沟通和交际能力、知识拓展和整合能力、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规划运作和操控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五个方面构建。
(四)企业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企业实践教学是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企业实践教学体现了在现代工程实际环境下,以产品或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做中学”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同时,也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共同育人的“3+1”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完成本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基本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在企业现场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企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快速、有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对新技术、新业务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5]通过企业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弥补校内教学的不足,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根据综合素质和技能构成,企业实践教学包括:行业、企业调研,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学习,职业品德教育,生产(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六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毕业设计(论文)应按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内容进行选题,真题真做。
为满足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广东白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根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3+1”人才培养模式,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要求、能力要求等方面分析、研究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CDIO 理念的“3+1”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参考文献]
[1]徐武雄,钟东.基于CDIO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
[2]顾佩华,陆小华.以设计为导向的 EIP-CDIO 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3).
[3]周晓辉,何汉武.地方工科院校“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实施机制改革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技术的重要突破,推动了以光纤传感、光纤传输、光盘信息存储与显示、光计算以及光信息处理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了光学和电子学及其他相应学科(数学、物理、材料等)之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边缘的研究领域。光电子学一经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光电子学及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的产生、传输、调制、放大、频率转换和检测以及光信息存储和处理等。因此,可以这么说,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科是微电子学和光学,光电子学则是由电子学和光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电子技术是光频段的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光电子技术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涉及光电子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理论,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学科,其技术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处理等高新技术光电信息产业。同时,随着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其中的信息获取手段对光电子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加快了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从而诞生了很多边缘学科,比如生物光子学、光医学等。综上所述,可见光电子技术在现代信息产业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不仅是光学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也应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来开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光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光度学基本知识、光辐射传播、光束调制与解调、光辐射探测技术等。其中,光度学基本知识是最基础的内容,包括:电磁波波谱、辐射度学、光度学、热辐射基本定律、激光原理、典型激光器等。光辐射传播包括:光辐射的电磁理论、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电光晶体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声光晶体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磁光晶体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光纤波导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光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等。光度学基本知识和光辐射传播这两个基础内容可以说是光电子技术课程基础中的基础,而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比较抽象,为了便于该专业学生对光电知识的接受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有必要多花时间重点讲解这部分的知识点,同时在制作PPT教案时尽可能使用图片或动画描述一些原理性的知识。
比如:在讲解激光是如何产生的时候,可制作动画描述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受激辐射的原理;在讲解激光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可制作多色图片对激光在各种光学谐振腔中的受激放大过程进行描述;在介绍各种典型的激光器时,最好收集到它们的实物照片进行讲解;在讲解光波在各种光学晶体中的传播特性与规律时,最好能制作三维立体的图片描述光学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特性,相应的公式表达尽量简洁化,然后结合动画描述光波在其中传播时所发生的变化。光束的调制、扫描和解调技术的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光束调制的基本原理、电光调制技术、声光调制技术、磁光调制技术、直接调制技术、光束机械扫描技术、光束电光扫描技术、光束声光扫描技术、空间光调制器等。这些知识点的理论基础都是“光辐射在光学晶体中的传播规律和特性”。其中光束调制的基本原理移植了微电子学中微波调制中的很多概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易于理解,但是光束调制和扫描的实现技术中,除了需要使用各种光学晶体以外,还需要使用半波片、全波片、起偏器、检偏器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完成光束的调制和扫描。这些光学器件对于没有光学工程基础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应该通过动画或图片等手段形象地描绘线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等基本光学概念,并借用相关的光学参考资料对这些光学器件的功能和原理进行简单介绍。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刻理解光束的调制、扫描、解调等技术。光辐射探测技术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电探测的物理效应、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参数、光电探测器的噪声、光电导探测器—光敏电阻、PN结光伏探测器的工作模式、硅光探测器、光电二极管、光热探测器、直接光电探测系统、光频外差探测的基本原理等。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半导体器件理论基础知识,而光电子器件本身也属于半导体器件,因此学生只要掌握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就很容易理解各种光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该部分所介绍的各种光电半导体器件很可能会在学生将来从事信息产业技术的相关工作中用到,也可能会在将来某些学生跨到光电信息或光学工程相关专业进一步深造时从事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时用到,比如:PN结光伏探测器、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都会经常用到。因此,建议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除了结合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相关光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外,最好能够给学生展示光电子器件的实物,以便给学生一些感官认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子技术课程的系统方面的知识点包括:光电成像系统、光电显示系统等。
其中,光电成像系统的基本器件是电荷耦合摄像器件(CCD),CMOS摄像器件和电荷注入器件(CID)。目前,CCD摄像器件的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主要包括线阵CCD和面阵CCD等,其原理基础仍然是光电半导体器件和两相或三相电极电路的结合。因此,教学中应结合脉冲数字电路知识重点讲解CCD的原理和特点。光电成像系统的内容包括:系统基本结构、基本参数、红外成像系统、红外成像中的信号处理及综合特性等。其中红外成像系统涉及很多应用光学方面的知识,这对没有应用光学基础知识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属于光学工程专业学生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这部分内容简单介绍即可。而红外成像中的信号处理都涉及电子电路方面的知识,属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范畴,这部分内容可以重点讲解。光电显示系统包括阴极射线管原理、液晶显示原理、等离子体显示原理、电致发光显示原理及多色激光显示原理等,其中前三类显示技术的应用已很广泛和成熟,可以重点讲解,而后两类显示技术比较前沿,可以简单介绍,以便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当今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子技术课程应用方面的内容包括:光纤通信、激光雷达、激光制导、红外遥感、红外跟踪制导、光纤传感技术等。这些应用技术可以分别举一个相应的实际应用系统进行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光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激发他们对这门技术的兴趣。#p#分页标题#e#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而言,毕竟培养的学生不属于光学工程或光电子技术领域的人才,而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有很多属于本专业的实验课程及课程设计,笔者认为光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应根据该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将来他们最可能需要的工程能力而设置。在该课程中,各种光电子器件和原理、功能及应用最易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理解,而且也是电子信息工程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因此,笔者建议开设一些光电子器件的相关实验课。由于光电子技术课程的总学时设置为48学时,所以建议理论教学为40学时,8学时为实验教学(共4个实验)。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发展现状 保证措施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083-01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从20世纪20~90年代,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地发展,并在生活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下,我们不能只满足眼下,更要对其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国际的标准严苛要求自我,让其更好更快地发展。
1 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及其现代化技术的作用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内容更加广泛,电话信号处理、手机声音、图像传递、网络数据传递、信息数据传递等都需要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相关联。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时代的推动者,对社会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电子信息工程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要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及新产品技术的开发,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2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缺乏创新,作为朝阳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十五”期间曾属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子信息产业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现在仍然以高速增长的态势发展。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这项技术现在已广泛被实践,且我们也真正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可我国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子信息工程和技术的发展体系,大部分的先进技术还是直接引进先进国家的成果,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上处于被动低位,而无创新性可言,长此以往,反而会阻碍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也无主导优势可言。
技术人才匮乏也是我国电子信息的一大弊端,电子信息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而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起步较晚,所以在先天条件比不上欧美国家的同时,教学资源也是借鉴于西方,而说起对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更是近期才逐渐被人们重视。
缺少良好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市场存在很多假冒伪劣的电子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盗版商品贩卖等一系列现象存在,在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下,正当商家尚且没有竞争力,而在国际上更是如此。
3 电子信息化的现代化进程保证措施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随着电子信息工程对我国经济的带动,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在我们这一代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3.1 增加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国产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推动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大型骨干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增强企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导中小软件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和联合发展,提高软件行业国际合作水平。
3.2 推进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下,特别是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抓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加快调整的机遇,立足自主创新,强化国际合作,统筹资源、环保、市场、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实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推陈出新才是电子信息企业的生存之计。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信息企业就应该加强和设备制造企业的合作,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增强国内发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技术研发及制造能力,以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
3.3 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想使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好的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而人才要想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发展的环境。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并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3.4 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要想使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以促进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发展。应该加大投资力度,不断的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并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基金,以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引导移动通信产业跨越式发展、数字电视、电影推广、互联网的应用及软件信息服务等工程的开发,以促进产业自主创新及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却也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应用技术,在国家的带领下,我们要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重视,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化,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