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5:33:14
序论:在您撰写国民经济学原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民族主义;自由主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拓展到民族国家之外,经济活动的主体从个人发展到民族国家与跨国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政治与经济互动关系已经不再是民族国家之内的问题,而是一种国际的政治经济现象。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构成了国际政治经济学。
传统意义的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从一般的政治经济学中发展而来,都是力求探讨社会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并吸纳一般政治经济学的众多理论与研究方法。但国际政治经济学所关注范围更大,“尽管不是完全地,(但)主要是集中于国际行为体(国家、全球公司、国际组织、社会运动等等)间的活动”①。国际政治经济学又不完全拘泥于国际与国内的界限,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家内部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也可能影响到国际间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也对国家内部的政治与经济产生作用。但国际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行为主体主要是民族国家体系内的国家等国际行为体而不是个人,因此,国际政治经济学有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政治经济学的特殊性。
国际政治经济学融合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众多内容,但它不是两者的简单结合,而是在两者基础上的新综合。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国际经济学与国际政治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国际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但其中的政治、经济因素不同于国际政治或经济中的纯国际政治或经济因素,还包括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因素,甚至是文化的因素。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自60年代末出现后,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这一学科的交叉性,它的理论来源的多样化,研究的角度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最新的发展还包括文化因素)相混合,其理论分类较为多样。但目前最为人们广泛引用的是吉尔平的分类,即:民族主义(也称重商主义、现实主义或国家主义)、自由主义(也称全球主义)和①。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部分,吉尔平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分类应该说是以国际关系理论分类为基础的,与国际关系理论主流分类相一致②,具有相对的包容性。但其自身由于研究内容不完全等同于以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关系理论,因而这一分类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一、民族主义理论传统及其当代代表
1 理论渊源。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民族主义理论是诸流派中最具历史传统的理论。从政治经济学上,它可以追朔到16世纪以来的重商主义思想,在政治思想上,它源于修昔底斯、马基雅维里等人确立的政治现实主义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和已有很好文章论及③,这里不再赘述)。另外,韦伯的国家社会学中的许多思想也是民族主义理论重要来源之一。重商主义传统 古典重商主义是最早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进行研究的思潮和向当权者提供的政策建议。古典重商主义者如博丹、柯尔培、托马斯·孟等人的思想本质正如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所归纳的那样,是使所有经济活动服从于当权者的国家利益④。古典重商主义者吸收了如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等人的思想,认为正式的权威如果不能节制自我利益的追求,其结果将是残酷的“天然状态”。因此,必须用公共权威来使个人利益转化为普遍利益⑤。古典重商主义是顺应建立现代世俗国家要求的。因而在欧洲新型民族国家初创的一百年间它得到了普遍采纳。但由于它对财富认识上的缺限和在实践中的矛盾性。到了18世纪,受亚当·斯密等人严厉批判;加之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霸主,一时重商主义似乎失去了昔日的光采。
19世纪初前后,重商主义思想又以一种经过改造的面貌出现。汉密尔顿和李斯特是代表。两人都主要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论述贸易保护主义的必要性的。汉密尔顿把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年轻美利坚的生存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强调经济活动的布局与国家的生存息息相关。为此国家必须要“拥有一切必需的供应品”①。这种“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思想的雏形不久又影响了李斯特。李斯特不仅从政治还从经济上较科学地阐述了其重商主义思想。首先他认为自由主义论点是一种静态和短视的学说,忽视了长期的和动态的比较优势和经济利益。其次,李斯特认为自由主义者漠视了国家具有不同于个人这样的经济主体的利益特殊性,国家所处的现实环境和它的历史发展程度决定了国家间的对外经济政策也不可能也不应该一致②。汉密尔顿和李斯特及其以后重商主义思想在西方学术界(主要是经济学)并不占主导地位,但在国家的决策者中却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后起的工业国。
经济学家维纳对重商主义这种带有强烈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理论总结如下:财富对国家来说是实力的基础,不论为了防卫还是为了侵略;实力是国家获取财富并使之成为必要和有价值的手段;财富和实力是国家的两个根本目标,从长远看两者是统一的,但在某些时机为了长远的经济繁荣,国家有必要作出某种经济牺牲③。韦伯的国家社会学对国际政治经济民族主义理论的影响 韦伯的国家社会学中也体现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尽管韦伯不否认市场的效能和社会阶级的力量,但国家在韦伯思考的政治经济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他认为政治与经济存在着互动关系,在领土范围内合法强制手段的垄断使那些当权者具有对敌对社会力量的明显优势;所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既能支配市场又能控制社会阶级,而现代国家的发展依赖于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不能脱离国家而存在,国家产生于市场,经济过程又不能远离社会与政治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两者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的具体结合④。韦伯的政治经济思想与以往的重商主义在两个方面是相似的,第一,认为民族主义是经济活动的推动力量,经济国际化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强化与外化;第二,把经济活动放入到一个社会和政治是某种限制性或决定性因素和环境中来分析的。另外,韦伯的“理性”现代官僚的概念对国家经济利益的决定对后来的民族主义理论微观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学民族主义理论的特点和代表。
特点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民族主义理论虽继承了16世纪以来的重商主义传统和政治现实主义传统。但当今民族主义理论的根基是已经演进的并更加系统化的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他们认为国家对权力与财富的执着追求来源于人的政治动物本性(这一观点最早来自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摩根索在其《国家间政治》中把它作为国际权力斗争的最终决定因素)或者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哈斯是较早论证了这一点的,后来沃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中将此作为国际政治结构理论基础)。因此,民族主义论者强调国际关系的动力来自于这种国家的政治动物本能或国际政治的独特结构,这也自然地反映到国家经济关系之中。所以,他们认为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政治环境和政治结构决定经济关系,或更简单地说是政治决定经济。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民族主义论者是从以下三个假设来思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第一,民族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主要行为者和分析对象。主权国家是其行为的最高判断权威;其他行为者服从于主权国家,它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基础受制于国家权威。同样,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也服从这一法则。第二,民族国家是权力最大化的追求者。权力对国家来说既是目的又是实现其他目的手段。这是国家的政治动物本性或国际政治结构的自决定的。第三,民族国家是理性。以成本 收益法则行事,但这种收益不是绝对收益而是相对收益。因此,由于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国家之间对权力与财富的追求不是平行的和相等的,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是一种互为消长的“零和游戏”,具有相互冲突性①。此外,民族主义论者还认为国际权力分配格局是决定国际经济关系形式和状态的因素。由于民族主义论者以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的基础来思考国际经济,他们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前途大多是持悲观态度的,强调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现状维护和管理。
在民族主义理论中有两种研究角度。一种强调国际关系权力分配格局或国际政治结构是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础,它与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的联系较为密切,是一种宏观的研究;其理论核心是所谓的“霸权稳定论”②。这种研究具有浓厚的实证主义和历史循环论的特点。另一种重视国内的官僚制度、政治体制、政治特征和利益分配关系对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它的一些研究方法受一般政治学和行政学中的理论影响,如被称为“官僚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受到两方面理论的影响,一是韦伯的“理性”现代官僚概念,二是美国组织理论中“非理性”官僚概念③。后一种研究可称为微观研究。这两种研究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只是各有侧重,宏观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国内政治因素作用,微观研究中也是以国际政治结构为前提的。宏观理论的主要代表有吉尔平、克拉斯纳等,微观理论的代表有克岑斯坦、艾文斯等。由于微观理论多从国内政治特点来分析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往往带有比较政治经济学成分。
代表作品 在宏观理论中,吉尔平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堪称宏观国际政治经济学民族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在此书中,吉尔平从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则出发,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循环过程,国际权力政治的现实决定了国家间在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总是追求“相对领先”,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经济强国必然要利用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要求获得政治上相应的权力,而衰微的强国必然利用旧的制度权力竭力阻止新兴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上的崛起,维持其原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这种新旧势力的较量最终可能是战争,结果是建立新的权力分配格局和新国际经济体制,这种现象周而复始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④。
在微观理论中,克岑斯坦的《权力与充裕之间》是较有影响的一本书。书中通过对6个工业化国家国内结构的解释来试图弥补宏观理论过多注重国际和跨国因素而较少触及国内因素的缺限。克岑斯坦认为在面对世界经济的共同挑战中,民族国家的内部结构是产生不同反映的主要原因,离开这一因素,就不能理解国际相互依存与政治战略的关系,国际环境和国内结构共同作用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对外政策,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如霸权衰落时,国内的政治结构在决定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上显得尤为突出①。
二、自由主义理论渊源与当代代表
1 理论渊源。
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国际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经济解释。它是从经济的角度解释国家间合作可能性和必要性。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凯恩斯的政治经济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 自由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鼻祖当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理性出发,认为以绝对成本差异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在不受政治因素的干扰下将最终导致个人和社会效率的提高、福利的最大化和社会的和谐,从而增进国家的实力和国家间的和平。因此,自由贸易是人类理性的最佳选择,经济不应该受政治机器的干预②。在亚当·斯密之后,李嘉图、穆勒等人发展并改进了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李嘉图以相对成本法则来代替绝对成本法则,这使自由贸易理论更适用于一般的条件,更具普遍性。其次,亚当·斯密的理论在研究方法上是哲学的和整体性的,把政治经济学放在一个道义的和历史的背景下,而李嘉图把理论注意力缩小,但使理论更具说服力,把经济问题和政治与社会问题更明显地分开并提出更为精炼的解释;虽然亚当·斯密的研究主体是个体,但李嘉图比亚当·斯密更明确地为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建立了方法论个体主义(methodologicalindividualism)的基础,使之可以应用于各种条件下的个体,如国内经济中个人、集团和国际经济中的民族国家经济,并为后来的经济学一直所沿用。
尽管古典政治经济学没有在其理论中用其自由经济理论来详细阐述国际政治经济的关系,但从其理论的内在涵义中可以看出其国际政治经济观:经济自由主义相信贸易与经济合作是和平的源泉,因为分工贸易下的国家间经济关系是一种“双赢”的游戏,并由此产生了一种国家间相互依存的互惠权利,有助于巩固国家间的合作关系,从而对国际间的政治和平与稳定起促进作用③。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影响 凯恩斯与马克思一样,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与消费存在着失衡,并且这种失衡是市场力量所不能解决的,必须依靠政治力量。这不仅在国内政治经济中有着重要意义,对国际政治经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凯恩斯又一次把“纯经济学”带回了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凯恩斯认为,优先考虑充分就业在一个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既受国际经济的影响又影响国际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方法之一是扩大出口,但各国都以扩大出口来解决就业问题就又回到了重商主义的道路。如何解决竞争与国际和平这一矛盾,凯恩斯在反思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各国在贸易上采取“以邻为壑”政策所造成的政治经济恶果后,提出了以国际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凯恩斯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从某种意义上引入了经济宏观管理和协调的思想,他认为在无政府的国际结构下,建立类似政府在国内经济中所起作用的国际制度是在竞争中促进合作有效途径。这一思想对70年代以来的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特别是相互依存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
2 当代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特点及其代表。
特点 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在思维上与国际关系中的理性主义思想是一致的。一般都承认国际无政府状态,但他们更重视与这一状态并存的还有有序的国际交往;强调国际关系中各国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和共同规范对国际社会存在所具有的聚合作用和由此带来的和谐性。因为这是人的内在的理性本质使然,人的这种内在理性本质使人能按照自然的法则,在合理保存和造福自我的同时发挥其固有的群体秉性①。自由主义理论正是从经济上阐述这一思想的,其核心是比较优势法则。自由主义理论按照这一法则,认为国家间的经济交往的加深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总体上对民族国家的“自治”有着一定的削弱作用;并且国家间经济相互交往的加深在利益上造成的“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状态可以促使各国在经济竞争中寻求政策的协调,良化竞争,而不是回到重商主义的“以邻为壑”的相互残杀之中。这种协调可以用一定的制度加以保证和促进,如当今世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等。因此,自由主义者在国家与市场的矛盾关系问题上,更多地倾向于市场的力量,认为国际经济交往与相互依存关系的存在可以改造传统的权力政治特性或消融国际政治的冲突性,发展国家间的经济交往是实现世界永久和平的重要途径。这种经济决定政治或改造政治的观点是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最重要的本质。
自由主义理论也是从三个基本假设出发的。第一,个人是政治经济学分析的主要出发点和行为角色,尽管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占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最终要归结到个人。第二,个人是理性的和功利(而不是权力)最大化的追求者。因为个人这种功利是主观自我满足的最高价值水平,是“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弊相较取其轻”的选择的绝对利益的增加,而不是民族主义者的相对利益的领先。第三,个体间的这种利益机会成本间的选择是促进彼此间合作的重要手段,因为这种条件下的经济交往不再是一种“你得我失”的“零和游戏”,而是一种“双赢”的互利。另外,自由主义论者尽管认为国家力量在经济生活中应越少越好,否则会干扰市场的作用和回报,但也主张国家提供某些“公共商品”来为维护市场的自由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或阻止市场失败②。因此,自由主义论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是持乐观态度。因为,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国家的利益认定不是现实主义者的权力增加,经济交往的结果是彼此经济和福利的增进,进而对国际关系的和谐有积极的作用。
自由主义理论内部在具体的研究上也有一些特点。一种是宏观的自由主义观点,强调世界经济的发展对国际政治的改造作用。在宏观理论中有极端主义的观点,认为民族国家在世界经济一体过程中已经让位于市场,国家主权受到了一些巨治结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正在逐步过时,并将其权力转让给更能适应新的国际环境的跨国组织,声称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使经济消融政治已不可避免①。但更占主流的是吸收国际政治现实主义思想的相互依存理论。另一种是微观理论,它把研究的侧重点放在了国际经济关系对国内政治的改造上,注重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发展对国家内部政治关系的作用上。这种研究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比较政治经济研究的色彩。但与宏观理论(应该说宏观理论中也有对国内政治的分析,但研究的重点是国际政治特征)相比,影响力较小。
自由主义理论与其他两个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不同的是,它更多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不象民族主义和理论主要以历史—哲学的研究方法为主。
主要代表著作 自由主义理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相互依存理论。这一领域进行最早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他于60年代末所写的《相互依存的经济学:大西洋共同体的经济政策》是依存理论最早作品,并使相互依存这一概念普及化。库珀在此书中认为技术进步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经济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传统的比较成本的差异似乎正在消失,贸易利益明显地来自竞争优势;而且全球经济一体化可能阻止了世界市场的均衡,在常规的周期内,未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较之以往可能更加频繁,而且规模更大,鉴于此,库珀采纳了凯恩斯的经济合作思想,提出国际政策协调是在依存世界中唯一能实现各国经济目标的途径,重商主义既会引发失败的竞争又为目前的国际制度所限制②。但他和凯恩斯一样,较少考量国际政治条件是否能促进还是阻碍国际协调,只是假设各国领导应从功利“理性”出发摒弃自私政策,进行政策的协调。
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在70年代中期推出的《权力与相互依存》是相互依存理论中最具影响作品之一。他们认为当今世界相互依存的现实已经使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解释部分失效,应该用一种新的、更全面的理论来补充或替代现实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就是他们称之为“复杂相互依存理论”的理论。这是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自由主义理论,但却深入地分析了相互依存的现实对国际权力政治的改造。在书中,奈和基欧汉认为现实主义理论的三大假设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已经不再绝对化了。因此,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传统的一元化领导不可能有效,需要国家间多层次政策协调,使各国特别是弱国都认同国际制度的合法性③。奈与基欧汉此书可以说是自由主义理论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对后来的相互依存理论研究起了极大的影响。但它也存在这两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南北关系中的合作基本涉及很少;第二,国际制度的建立和维护论述不够充分。80年代中期由基欧汉所写的《霸权之后》,就是对国际制度的建立和维护进行进一步深入论证的专著。此书是较典型地采用科学研究方法,用博奕理论论证了自私者之间从理性出发也可以在竞争中的进行合作,并认为合作的程度取决于制度的功能①。同样这一著作对南北关系也关注很少。
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其当代的研究
1 经典作家的政治经济学观。
以政治经济学对国际关系进行研究一直是国际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一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尽管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与经典作家在一些观点上有所不同,但唯物史观作为这一流派研究的理论指南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而且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分析得出的一些重要结论如剩余价值理论也一直是当代国际政治学研究中重要基础。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的理论 尽管马克思没有对国际层面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进行过系统的表述,但他的思想中也具有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成分。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对剩余价值的无限制追求,其造成的社会政治结果是:社会再生产的不断破坏和贫困人口的加剧。另外,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是外向扩展性的,随着商品和资本的输出,资本主义在改造世界面貌的同时也带来了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不对称的依赖关系和全球性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统治,并且促进了世界性的阶级联系和发展了世界性阶级对抗的政治结构,这种阶级结构关系使马克思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推翻资本主义,而且这种革命的物质条件也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准备好了。
列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列宁的政治经济学观应该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它是在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并结合了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现状建立起来的,其中吸收了罗莎·卢森堡、希法亭和布哈林等人的的政治经济观。列宁的理论集中地体现在《帝国主义论》这部著作中。在的基础上,列宁从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五大政治经济特征出发论证了其对外政治经济扩张的必然性,认为由于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在国际上或暂时进行妥协或进行争夺经济资源的战争;无产阶级可以在战争中从最薄弱的资本主义环节夺权,进而实现世界性革命的成功。因为资本主义社会这时不论从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社会生活中已经腐朽和没落。列宁的理论在很长时期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研究的主导理论。
2 战后政治经济学研究②。
特点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尽管与经典作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不同见解,但在一些最基本的观点上仍然与经典作家保持着一致。如:认为资本主义创造了财富的两极分化,并且否认个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必然的导致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这样自由主义的观点,相信资本主义体系作为一个具有内在冲突的体系应该也必然地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因此,尽管在革命的道路和方式问题上有一定的分歧,但国际政治经济学否定旧制度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合理性,要改造这一体系,建立新体系的革命性没有变化。从具体上讲,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以下几点体现自己的特色:
第一,大多数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仍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上,占主导地位仍是经济决定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上,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本质决定了资本的扩张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格局,这种经济格局又决定着世界的政治面貌。第二,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认为政治经济学的主体和分析单位是阶级,或者资本和劳动。中心与外围的世界经济结构划分就表现了国际阶级划分色彩。第三,他们认为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阶级的行为是为了本阶级物质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第四,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本质决定了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不可能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而且在经济成果上必然“你得我失”,因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是“零和”的①。
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集中反映在三个领域:一是对第三世界的贫困和持续不发达的研究;二是对全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的研究;三是对不断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工人运动命运的研究②。第一方面是以“依附理论”为主要特征,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既有第三世界的一些学者,也有一些西方的持观政治经济学学者;第二方面是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理论和西方者的“葛兰西学派”为代表。第三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工人的权利和对资本流动的反应与斗争策略的研究。最后这一内容的研究不如前二个方面研究有世界范围的影响(所以下面不做介绍)。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基本上是以宏观为主,除“依附理论”和西方工人运动研究中有些对具体国家和地区的个案研究外,绝大多数都是侧重整体研究。
代表性观点 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输出并没有导致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的加快,是“依附理论”研究的起点。1957年保罗·巴兰在其《增长政治经济学》中首先提出这一问题,并认为:资本从亚非拉地区榨取剩余价值后,并没有把剩余价值用于开发第三世界,而是返回到发达国家,从而造成这些地区的发展停滞③。在这位“依附论之父”的观点基础上,其他学者后来进一步提出各种“依附理论”④。其中现在较有影响是卡多佐的理论。70年代起,随着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针对这一现象,卡多佐认为: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所谓的“历史结构”条件时,即外来资本、本国资本和本国的政治统治处于一种相互有利的关系状态下,外来资本引入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不同于早期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而是一种联系性的依附发展(associated depen dentdevelopment)①。
摘要:科学发展观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加强对国土资源的保护,促进国土地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国土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现实中,我们在保护国土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新形势下,民生问题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探索加强国土资源保护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国土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协调
大家都知道,国土资源是涉及面比较广的一个工作,利益群体广泛,每个部门都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着想,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最终目的来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国国土资源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比如,保护难度增加,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进行有关土地方面的交易要不断的加以规范,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办事的效率。新形势、新任务,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耕地保护
要想保持农村农民不断的增产增收,必须稳定和保持好耕地面积,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农村耕地的规模和水平,依靠集约化的技术手段,使有限的面积发挥最大的效用。作为政府部门,要统筹协调,把耕地保护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要能够把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相互配合,促进耕地保护的科学化发展水平。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人员了解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牢固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基本国策的相关观念,自觉的遵法守纪。二是要合理配置耕地面积与非耕地面积。对于非耕地面积范围,要进行相关的绿化,使其尽最大可能发挥耕地面积的相关功能。三是要加强耕涉及的经济结构内容调整。在耕地的用地范围上,国土资源的有关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行统筹,不限制经济发展的模式,要能够让耕地所有人放开手脚进行发展,合理配置耕资源,提高耕的用地效率,增加耕地使用人的经济收入。
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注意国土资源中土地流转的科学化
当前,部分地方为了一味的追究GDP各项指标的上涨,不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在国有土地资源的保护当中,更多的表现在土地资源被擅自改变用途,且属违规操作,光天化日之下损坏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导致当地百姓怨声连连,不但没有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反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土地流转的科学化,必须坚持在总量进行控制,土地流转上要进行严格的管控,依法依规办事,严禁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尤其是要注意限制将农用耕地性质的土地转变为经济开发的土地。但也不是说全部死搬硬套,一个标准。也应该把土地推向市场,由市场来决定土地的流转类型,但要保持土地性质的维护。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合理的流转。另外,还要制定出相关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妥善处理好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的推进土地流转的科学化水平。
三、国土资源规划中要时刻牢记集约化用地
有许多地方,在进行国土资源规划中,为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牺牲土地为代价,盲目的进行增加用地计划以及规划指标等,结果使土地的效用发挥不是很明显。实际上,我们必须在土地集约化经营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地能够真正发挥效用。首先是要优化土地使用规划内容。对于确定下来的规划内容,要能够坚决予以贯彻落实,不要反复对其进行更改,避免流于形式。其次是要建立科学的土地补偿制度。对于土地本身来讲,要想在促进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效用,集约化的经营是必须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损害个别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要能够及时的予以补偿,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还要注意对浪费土地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集约化经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把集约化的方法手段运用其中,才能推进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真正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四、简化审批程序,使国土资源的管理更加民主、透明
社会矛盾的激化,往往都是由于政务不够公开。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工作进行阳光化操作,要使国土资源的管理更加的民主、透明。尤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一个很小的纠纷,很可能会在网上形成一个群体性的事件,进而导致社会不和谐。因此,要能够把大事化小,将各种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逐一排查,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这个过程的关键就是要在更加注重民主、透明。另外,我们要简化行政审批的程序,创设一个较好的舆论空间,促进本地区投商引资工作的良性发展,使外商进来得,并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使其不愿走。
五、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制
作为华尔街通讯社所评的“中国十大经济学家”之一,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李稻葵,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屡屡成真。
“大部分经济学家预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在6.79%左右,这一数字是否也符合您的预判?”借第六届武汉城市发展论坛召开之际,《支点》记者向李稻葵抛出这一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处在周期性恢复中,我预测一季度GDP将会比去年第四季度的6.8%更高。”李稻葵说。果不其然,十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一季度GDP初步核算为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中国这轮经济结构调整是否已经到位?在这个关键时刻,楼市下一轮调控走向何方?带着这些疑问,《支点》记者与李稻葵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拐点尚未出现
《支点》:中国经济实现强劲增长的态势是否已经出现?
李稻葵: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研究经济回暖背后的原因。
第一个因素,是政府引导、市场自发调节的去产能措施开始发力。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了上游产品的价格回升。
第二个因素是全球经济正在回暖。去年美国经济增速是1.6%,英国是2.2%,俄罗斯、巴西、南非去年也出现了正增长。尽管出口在中国经济的比重已从过去的30%下降到现在的13%,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回升也会带动出口增长和经济回暖。
第三是从2015年下半年延续至去年10月的房地产火爆行情,特别是去年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增速高达6.5%。
可以看出,经济回暖在相当程度上是周期性因素所带来的短期现象。因此,不能说这轮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到位,也不能说已经迎来了拐点。
《支点》:您如何看待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武汉的发展机遇?
李稻葵:中国经济区域分层化现象非常激烈,一些传统资源类城市经济遇冷,而武汉、合肥、长沙、南京、厦门等成为热门区域。
人口、气候条件、交通区位优势是推动区域格局变化的三大关键性因素,武汉恰逢三大利好,发展前景极为可观。
消除“癌细胞”
《支点》:这轮经济回暖中,还有哪些下行风险值得注意?
李稻葵:现阶段货币存量居高不下导致了资金外流,并将进一步导致汇率下跌、人民币贬值。如果货币持有者对中国投资前景看淡,就会兑换外币、出境投资,导致人民币贬值。因此,2017年中国必须打赢的硬仗,是管住资本账户、严防资金外流。
《支点》:撤出宽松货币政策时刻是否来临?撤出存在哪些难点?
李稻葵:货币政策调整,一定要跟经济、金融环境同步。要谈清楚这一问题,就要先对当前金融环境进行客观分析。
目前中国潜在的一个金融风险,是大量金融资源通过相关投资平台,投到一些“不见得有高投资回报率的长期性项目”上。
举个例子,我去过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该省几乎每个县区都建立了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欠下了大量债务。但如今,这些园区入驻率普遍不高,难以盈利。于是只能“贷新还旧”,将风险掩盖起来。
在我看来,这类项目就是经济体中的“癌细胞”,它们会长期占有大量信贷资源,导致企业贷款尤其中小企业J款严重不足。而对金融机构而言,这些有政府资源进行担保的项目却是稳定的利润来源。这一背景下,宽松货币政策就类似于投入超量养分,在“癌细胞”抢夺营养的情况下,优质项目也能得到足够的金融供给。
在经济出现下滑时,这种货币政策有其必要性。但经过多年宽松货币政策后,目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撤出。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精准地推进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借力国家财政、省级财政,对大量存在潜在金融风险的项目,进行债务重组甚至关停,或者将债务进行股权化,实现货币政策的平稳过渡。
《支点》:通货膨胀是否也是货币政策亟需调整的重要因素?
李稻葵:不一定。首先,目前中国总体上各类产业产能过剩,通胀问题处于温和状态。
其次,通胀统计数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但当前老百姓开销中,农产品占比并不大,通胀对于居民生活冲击已经比若干年前低得多。
再次,现在老百姓真正关心的不是农产品价格,而是房价。一定程度的通胀,反而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二线城市商业地产用地过多
《支点》:很多人认为,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房地产大量泡沫的出现。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李稻葵: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通胀只是房价上涨的客观环境,并非核心问题。如果真的是通胀导致,那股市价格为什么没有上涨呢?
其次,房地产行业是否存在泡沫,还要取决于后续经济增长能不能跟上,房租能不能跟上,可支配收入能不能跟上。
如果可支配收入继续像今天一样能跑赢GDP,房租能跟GDP同步保持增长,目前这个房价水平会逐步坐实。但如果房价继续像过去那样保持两位数上涨,那么,房产泡沫就可能变成威胁中国经济的最大资产泡沫。
《支点》:您曾谈到一二线城市房价高涨的问题,主要在于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导致这种不匹配的原因是什么?
李稻葵:根本问题体现在调控方式上。只要房价高于既定标准就应该增加土地供给,反之,房价稳定,则减少土地供给。目前一二线城市把太多的用地供给了商业地产,导致住宅地产供给不足。
背后原因很简单――盖房子的好处是能获得高额土地出让费,但是,同样的土地用来建设办公楼、招商引资,能吸引更多企业,创造更多GDP,所以土地供给就更倾向于商业地产。
举个例子,因房价上涨太快,北京五道口地区被我们戏称“宇宙中心”。除学区因素外,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五道口过去15年来很少有住宅土地供给。这种现象在未来可能会发生转变。
《支点》:对一二线城市房价调控以及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您有何建议?
李稻葵 :一二线城市房价调控需要“双管齐下”。
一方面,一些短期产业政策必须到位。限购或调整对二套房、三套房的信贷政策还是必须的。
另一方面,需要持续增加住房供给。重庆模式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政府在土地供给方面“随行就市”,用土地供给多寡来控制土地价格。
对于三四线城市,我的建议是由政府通过发债或出让其他资产的方式,去持有购买一部分住宅性库存进行出租,让空置物业发挥作用。
注册制不可轻易推出
《支点》: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资本市场将出现怎样的变化?
李稻葵:目前,经济企稳,但股市价格却较低。我预测,这两三年股市股指会恢复较快,未来大股会上升、小股会下调。
这一过程中,建议政府建立较大规模的资本市场稳定基金。如果指数跌到市盈率8倍以下,稳定基金就应果断入市。有了这种决心,股市就会稳定下来。接下来,该破产的企业破产,该重组的企业重组,不会影响全局。
《支点》:您怎么看待整个新股发行的节奏以及注册制的问题?
李稻葵:注册制就像取消高考,不可轻易推出。
取消高考,很多学生家长可能是很高兴的,因为大学的门打开了。如果大学生进去以后不好好学习怎么办呢?我们的对策是,每一门功课必须严格监考,防止作弊,一旦不及格马上责令退学,这才是注册制核心所在。
但如果监管跟不上,前门放开以后,后门堵不上怎么办?所以注册制推出必须谨慎。如果真要推,建议新企业新办法、旧企业旧办法,对按注册制上市的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一旦出问题就马上退市,这才是赢得股民信任的关键。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民营医院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32-01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in Two Grade Hospital Nursing Teaching
Tian XiaohongChen Lei
(Deyang Fifth People's Hospital,Sichuan ,Deyang, 618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CP) in two grade hospital nursing teaching. Methods 110 interns are divided into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pathway group. The traditional group take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pathway group take CP teaching metho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given at last.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pathway group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group (P
[Keywords] Clinical pathway; Private hospital; Nursing teaching
护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能力、实现知识技能转化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护理教学的总体效果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普外科专业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质量效益型的管理模式[1],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临床路径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尝试将临床路径(CP)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临床教学之中,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临床教学的效果。2010年7月我们将CP引入普外科护理实践教学,并与传统带教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近2年内在普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110名护生, 按照实习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传统组和路径组(2009年7月-2010年2月为传统组,2010年7月- 2011 年2月为路径组),传统组53名,路径组57名,实习时间4 周。两组护生学历层次、教育经历、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由资历相同的临床护理教师进行带教与指导,具有可比性。1.2 研究方法 传统组沿用传统实习带教法,为护生进行入科介绍、各班老师带教,跟班不跟人,教学内容按实纲制订。路径组采用CP教学,实施组长负责制的专人带教,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1 制定临床教学路径 为保证临床教学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护士长组织各带教老师,针对大纲要求及护生不同实习阶段的知识需求,结合专科特点,制定“教学路径表”。路径表由教学时间、内容、方式、效果评价等部分组成,每周末进行效果评价。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周: 1)介绍环境、人员、工作流程及相关制度; 2)讲解职业安全与防护;3)初步学习注射、无菌技术、吸氧、灌肠等基础技能操作;4)初步学习手术区备皮、各种引流、 胃肠减压及换药室管理等基本技能;5)学习普外科常见病围手术期护理与健康教育。第二周:1)独立完成各种注射、灌肠、导尿及各种引流护理等;2)逐步掌握应用护理程序对创伤急救、急性腹膜炎、甲状腺、乳腺、腹外疝、肝胆等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3)掌握独立接待新入院病人,学习规范书写护理文书;4)跟随医生查房。第三周:1)护理实践能力考核:即护生挑选具有代表性病例,从人院至出院等对病人实施全程整体护理实践,将健康教育贯穿在护理实践的每个环节,并完成整体护理病历,带教老师随时检查指导;2)业务讲座;3)护理查房。第四周:1)继续完成护理实践能力考核,及时发现并处理变异问题;2)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3)评价整体教学情况,修正并完善教学路径。
1.2.2 实施方法 护生入科后带教老师发放教学路径表,并详细讲解路径内容及学习目标。实习期间老师依据教学路径进行实践教学,并在路径表上做好记录。护生根据路径内容提前预习、针对问题查阅资料。每周末评估教学效果,如出现变异及时分析原因,修改并完善教学路径,直至达到教学目标。
1.2.3 综合评价 出科前对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能力、对带教方式满意程度3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实习结束前对护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测评,两项平均成绩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一般,80分以下为差;将第3-4 周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实践并完成护理病历作为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出科前ld发放问卷,调查护生对实践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
1.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护生综合能力测评以及对老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测评比较分别见表1、表2。
表1 两组护生综合能力测评情况比较( n =110 )
表2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 n =110 )
3 讨论
3.1 CP规范了教学流程,明确了教学目标 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教学时,带教老师按照路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时间性、循序渐进地、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2]。一方面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使护生预先明确整个教学内容,促使提前预习、查阅资料、收集素材,纠正了传统带教中盲目的教与被动的学。
3.2 教学内容系统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围绕教学路径安排教学内容特别强调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能力考核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断评价教学效果基础上及时、恰当地修改教学路径,保证了教学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先进性,有利于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表1)实施CP 教学后,路径组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临床实践等综合能力测评明显优于传统组(P
3.3 促进师生沟通,调动学习积极性 CP教学要求师生按照教学路径完成学习计划,并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价,促使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及时沟通,不但密切了师生关系,还调动了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本研究也证实了(表2)护生对CP教学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实习带教(P
3.4 保证带教管理的有效性 由于教学内容及时间明确并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中,便于进行教学效果测评,通过测试可获得护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也可以对老师带教能力进行评价,优化了带教过程[3]。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应用实现了带教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学生和老师均能受益,有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及优化教学资源配置[4]。
综上所述,CP教学有利于护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可以提高带教质量和带教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认为路径教学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宁志,郭爱勇,陈飞等.医院质量管理的临床路径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39-140.
[2] 戴晓天,杨和平,胡建林等.呼吸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医学教育研究,2002,15(1):40-41.
【关键词】民办 经济管理 实践 教学
前言
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环境是机会与威胁并存,就我国目前的民办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在教学中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地位并不十分明显,传统的理念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接受实践训练,从而不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达不到以市场为主导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宗旨。在我国经济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加强专业性的实践性教学,并积极投入资金力度,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强化实践性教学,摒弃陈规、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拓展新路,努力开创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的新局面。
一、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认清其办学的宗旨和方向问题,才能为院校的发展前景作出好的判断。众所周知,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实践也是培养人才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自主能力的重要意义,就必须充分了解其发展趋势和改革创新的作用所在,摒弃传统教学中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的应用这一错误的观念,突出实际教学特色,立在加强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为社会人才的输送做出贡献。
随着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本本科院校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逐渐放在具有责任感,良好职业操守和能力的重点上。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院校输送的人才是是可以短期内适应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其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观念和道德,要有良好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要有熟练的实际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品质,只有具备了全部的特点,才能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就应该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方式,突出实践性教学在整个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实践性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就成为研究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基础。
二、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首先,在我国民办本科院校中要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实践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并以实现人才培养为导向,运用符合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融入其中,有机的学实践中。实践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不同的民办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情况也有所差距,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明确各实践环节和活动的具体目标,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自身的专业状况调整教学方法。民办本科院校应本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原则,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自我完善机理,构建开放式管理、高效能运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次,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在民本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方面的教学,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对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与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通过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落实质量管理的宗旨,完善管理文件,加强监督和考核,来不断的规范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教学。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介入,搭建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当然,实践教学也应该注重教材的应用和选择,高质量的教材,才能保证教学的基础质量,并逐步实现教学实践强化。
另外,建立与实践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也是十分必要的。大部分民办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设有实验室,但实际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凤毛麟角。目前的多数教学体系中,软硬件设施的滞后投入,也给实践教学应用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此方面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教学的。
总之,提升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立足于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实践教学理念的引进,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培训和学校培养计划的修订,寻找实践教学的突破点,做好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
结束语
在目前我国整个教学系统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改革。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不可能实际提高,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就业竞争力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普遍设立的热门专业,但是这些院校此类学科的教学管理经验极其匮乏。所以通过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开展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2、《国富论》作者是亚当·斯密。
3、《人口原理》作者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4、《政治经济学概论》作者是让·巴蒂斯特·萨伊。
5、《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作者是大卫·李嘉图。
6、《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作者是西蒙·德·西斯蒙。
7、《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作者是弗里德利希·李斯特。
8、《政治经济学原理》作者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9、《资本论》作者是卡尔·马克思。
10、《政治经济学理论》作者是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11、《国民经济学原理》作者是卡尔·门格尔。
1、财务管理主要学的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管理会计、经济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证券投资与期货、高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公司财务案例分析、审计学、项目评估和税法等。
2、财务管理学是研究如何通过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提高资金效益的一门经营管理学科。它是以经济学原理和经济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组织生产力和处理生产关系的有关问题,对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总结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