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范文

时间:2023-10-08 15:33:13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1篇

1.1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匮乏

十多年来,各类中医护理学基础或中医护理学教材发展迅速,通过搜索引擎及联合书目查询系统等方法可检索出近60本教材,已经基本适合和满足高职、本科等多个层次的教学需要。但由于中医学及中医护理学起源于中国,国外没有相应的课程,无法像其他专业课程一样直接引用原版教材,双语教材编写的难度较大,因此截止到2009年,国内尚无该课程的双语教材出版。

1.2中医护理学双语教学的需要

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更需要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育部在2001年的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推进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或进行双语教学的要求。近年来,高等中医药院校为促进中医国际化开展了多种学科的中医双语教学,中医护理学也紧跟中医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国内一些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院不仅开设了护理的涉外专业方向,而且也在中医护理相关课程中设置了双语教学,旨在培养既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又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且能承担中医护理国际交流的人才。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语教学,而双语教材是实现双语教学的基础,因此编写合适的双语教材对有效实施双语教学至关重要。

1.3中医护理学国际交流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当今世界范围内中医药热潮的涌动,中医已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护理学科也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陆续有国外院校来国内中医院校护理学院洽谈并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项目。以我学院为例,2011年以来我院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多所大学护理学院开始洽谈中医护理培训的项目。虽然中医护理学科的国际化交流逐渐增多,但东西方地域、文化和语言等差异还是严重的妨碍了中医护理的国际交流和推广。为了适应国内外对中医护理人才和中医护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加快中医护理国际化进程,培养出具有对外交流能力的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护理人才,编制一本既适合国内护理专业所用又同时兼顾涉外专业及国际交流的双语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2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的编写思路

2.1编写人员由多学科背景专家组成

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的编写不仅考虑了国内中医护理学教学的需要,也考虑了外籍学生学习需求的特点,并借鉴了国内外现有中医英文版教材编写的经验与教训。一方面由国内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循证医学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编者编写中英文稿,以保证教材学术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并突出内容的实用性与适应性;另一方面又邀请母语是英语的外聘海外护理专家参与审译,对国内医学和中医学英语专家的翻译稿进行语言的润色和修饰,确保英语的原味性和可读性,尽可能做到学术水平与本土化两方面的兼顾,以推出高质量的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

2.2编写内容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该课程自身的特色和国内外学生的学习特点,编写者通过多次会议商讨,确定教材的编写大纲和编写内容。编写内容的组织、章节设置、字数分配、知识点的强弱程度、整本教材的系统层次等方面,在参考国内出版的同类优秀教材及《中医护理学基础》双语教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了编写者多年来对本课程教学经验,最终确定了教材的编写框架和内容。为了切实适合国内教学和针对国外学生的短期培训班的教学需要,本教材在内容的取舍及深广度的把握方面遵循如下原则:力求知识结构科学实用、整体优化、内容简洁够用、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和实用性。因此,本教材由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部分组成,具体内容涵盖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基础理论概述、经络腧穴概述、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一般护理、传统中医护理技术、中医自我调护以及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

2.2.1精炼“中医基础理论”内容

鉴于中医基础理论对国外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大,而国内学生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已学习该部分内容。因此,该部分内容的选择以“必需、够用”为度,仅介绍最能体现中医理论特点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在文字的编写上删繁就简,尽量减少陈述,力求精炼。

2.2.2增加“中医自我调护”和“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内容

中医护理学科的中医特色主要体现在慢性病管理中融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与方法和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的“简、便、廉、验、效”的优势。本教材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未病先防、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养生、康复、保健和防治中的优势。因此,教材中加入了“中医自我调护”和“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的内容。“中医自我调护”涉及口腔、颜面、头发、眼睛、耳部、鼻部、颈椎、手足、胸背腰腹等部位的调护。“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精选了国内外常见、且能体现中医护理防治优势的8种病症,包括感冒、不寐、胃痛、便秘、痛经等。

2.2.3加强“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内容

中医护理有一套不同于现代护理的独特护理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与优势。常用技术包括针刺、灸法、拔罐、刮痧、熏洗、贴药、敷药、热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离子导入、推拿、穴位按压、穴位注射疗法等内容。在以往的对外交流中,发现国外来访者对中医护理技术兴趣浓厚,希望有机会学习并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加强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内容的编写对推动中医护理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国外来访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可程度及技术自身的可操作性,本教材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和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包括穴位按压、推拿法、艾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热熨法和熏洗法。

2.3创新版式,增加可读性

有研究发现,学生更乐于接受配有图示,并附文字说明的教材。本教材借鉴原版教材多配以彩色图片的特点,更注重图文并茂,增加了插图量、调整了教材页面设计,使教材更加生动而直观,增加教材的可读性,以适应外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

2.4体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第2篇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护理是中医药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点,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如何把中医护理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防治、养生、康复中的作用,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是中医护理工作者的使命。下面针对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如下:

1中医护理的特点

中医护理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运用辨证施护的思想和方法,根据临床所见病症,针对不同症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患者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等信息,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问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并确立患者的症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1.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国医药学理念的精髓,也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主要特点。中医护理理论始终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而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认为人体与其外界环境之间也必需相适应构成统一的整体,不然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1.1.1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起主要作用,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局部病变,同时还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如心开窍开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与护理口舌糜烂。它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灵枢·终始》)等,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与护理的原则。

1.1.2人和自然界是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六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

1.2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特点和精华,所谓辨证,就是充分运用中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和察觉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的过程,通过分析、综合、识别和辨清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及其生理、心理的需要和反应,从而达到发现和了解某种性质的“证”的目的,以便作出健康诊断。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2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

2.1整体观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在对患者的护养上强调整体辨证施护的观念,并且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并舒畅情志,合理的饮食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因而掌握护理整体观念是使患者得到全面、系统、适当护理的保证。中医护理学选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全身的情况,通过综合分析、判断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脏腑经络的变化,对患者健康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后制定护理措施。中医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整体辨证施护特色。例如同样是发热的患者,外感发热邪气只在卫分,治疗上采取解表,护理上需避风保暖,服药后加盖衣被,取微汗降温;而中暑导致的发热邪气已入气营,高热、口渴等症状突出,此时护理上应采取及时降温,如头部置冰袋或冰帽,或进行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并注意通风,让患者适当进食一些西瓜汁之类的食物以清凉解暑。由此可见整体辨证施护是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措施,更是中医护理的一大特色。

2.2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运用整体观、辨证观的理论指导护理工作。临床上遇到胃痛的患者,护理上要根据各种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寒邪侵袭所致的胃痛,治疗上以散寒止痛为原则,护理上可采取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若因为受精神刺激,情志不舒而导致的胃痛,在治疗上则应疏肝理气止痛,护理上应做好移情、疏导、相制等工作,要开导患者调节好自身的情志。胃为燥土,其性喜润恶燥,因而酒精、辛辣及肥甘厚味之品过度,均能生热化燥伤胃而引起病变,在饮食上需嘱患者少食多餐,禁酒忌辣,注意调摄。在实施辨证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能够有计划地、系统地为患者进行护理,根据常见疾病种类的主要症状,采用中医食疗、情志、服药、养生、康复等制定护理措施,其诊断目标及措施要体现中医特色,综合进行为患者进行护理。

第3篇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中医护理管理;服务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护理经验和技能。如《内经》中早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等摄生、治疗、饮食生活方面的护理论点。所谓“三分治,七分养”,明确指出了护理在疾病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居的地位[1]。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02-01

1 理论基础

1.1 系统理论:护理程序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把护理活动纳入有计划、有顺序、有目的的系统活动中。它是建立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基础上的。系统中的要素有患者、责任护士及其他有关人员、各种仪器设备、药品、护理文件、各种资料、规章制度。输入的内容为护理对象原来的健康状况,通过估计、计划、实施的转换过程,输出经护理后护理对象的健康状况,最后评价护理效果,以决定护理活动终止或修订后继续进行。

1.2 人的基本需要理论:人的基本需要理论为护理学提供理论依据,在执行护理程序时,护理人员应善于应用此理论来估计患者的健康状况,估计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整体需求,并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列出护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信息交流理论:信息交流理论用于护理程序的各个阶段。护理人员应利用交流的各种技巧接近患者、了解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积极参与信息的输出,及时掌握患者的动态,及时把信息输入护理程序,达到正确的实施护理。

1.4 解决问题方法论:是护理程序运转过程中使用的方法的理论依据,护理人员通过信息交流,了解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预定目标,就必须应用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护理程序的转换过程就是解决问题方法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 中医的护理原则

中医的护理原则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基础上的,是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以及治疗原则制定的。常用的护理原则如下。

2.1 扶正祛邪

所渭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益的方法。如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病人分别采用补气、补阳、补阴、补m的护理方法;情志可影响病情,对情绪波动较大的病人,需加强精神护理,使其气机调畅,气血平和,以利于扶植正气;同时还要动静结合,急性病期要静卧休息以培植正气,减少耗损,恢复期应视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调节气机,扶助正气。

所谓祛邪即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如外感表证者.宜用发汗解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消食导滞或吐法。疾病过程的发生发展及表现形式,是由正邪双方斗争力量的消长决定的,扶止祛邪原则在临床护理具体运用时,要注意扶正不留邪和祛邪不伤正[2]。

2.2 标本缓急

本和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说明病证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从正邪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从病因和症状来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是本,新病、继发病为标。在复杂多变的病症中,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护理上必须了解疾病的全过程,综合进行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标本缓急,配合治疗,并运用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或标本同护原则指导护理。

2.3 正护与反护

根据中医“正治”与“反治”的治疗原则,护理也要符合这一要求。(1)正护又称“逆护”,它是采取与疾病性质相逆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一种方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例如,对寒证要做好保暖防寒,室温宜高。予温热饮料和热性食物,并可采用热敷、艾灸等。热证病人则给予清凉饮料,采用酒精擦浴或凉水浴。减少衣被。(2)反护义称“从护”,它是采用从表面看与疾病所表现的证候相一致的护理方法,如“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从表面上看是一派热象,而里寒则为本质。护理应针对疾病的本质,给以热性饮料及温性食物、保暖等护理措施。

3 人性化管理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3.1 病情观察

中医观察病情具有独特之处,多从四诊入手。(1)望诊望神、色、形、态、舌、口腔、皮肤的变化。(2)问诊问病因、病史、症状、寒热、虚实、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3)闻诊闻说话、哭闹声音及二便、口腔、身体气味有无异常。(4)切诊切脉搏、触腹部、观察小儿指纹等。做到“知常达变”,辨证施护。观察要求细致、及时、准确,掌握疾病发展规律,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地对症处理。

3.2 七情护理

七情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重要精神因素。《素问》中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脾、恐伤肾。”“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了“悲胜怒,喜胜悲,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的情志相胜治病法则。对病人的精神护理、心理护理,应当根据上述法则和疾病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以消除病因,预防疾病的发展、传变与复发[3]。

3.3 中药护理

应掌握好中药的分类、特点、药物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禁忌和药物的管理要求,护士应熟悉中药的各种服用方法、温度和时间,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情转化而有所差异;要熟悉中药的煎法、汤剂的管理和服后护理以及饮食禁忌等。

3.4 饮食护理

中医学对饮食调养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饮食以时,饥饱得中的原则。强调饮食定时定量,不要过于丰富和暴饮暴食,否则会加重胃肠负担,乃至损伤胃肠。食疗重于药疗,食养重于药养,这是历代医书所倡导的治病原则。饮食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十分重要。饮食护理得当,可起到扶正祛邪、恢复健康的作用;饮食调理不当,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对慢性消化道疾病的病人要少食多餐;对高热病人应禁止油腻饮食,给予半流质食物;对积食病人要节制饮食;肺结核、痔瘘病人,严禁辛辣烟酒;水肿病人禁盐或少盐饮食;泄泻、黄疸、高血压病忌油腻;寒性病忌食生冷瓜果;温热病忌食刺激性食物;服蜂蜜时忌葱,服天冬时忌鲤鱼;服荆芥时忌鱼蟹,服白术时忌桃、李、大蒜;服补药时忌萝卜及碱类食物。总之,疾病的变化、疗程之长短、瘥后是否复发都和饮食有关[4]。

3.5 辨证分型护理

即把一种病通过辨证分析分成若干不同的型(或阶段),然后按不同的型(或阶段)给予不同护理。如将外感温热病分成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四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疾病特点,辨证施护。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熟悉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实施疾病的分型护理,使疾病痊愈[5]。

4 结论

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对发展医学,保障人民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中医病房的护理管理者必须明确中医护理的观点和原则,以调动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为病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爱玲.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体会[J]. 当代医学,2013,26:23.

[2] 刘玉玲. 人性化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3,27:102-103.

[3] 王海燕. 加强人性化管理理念,提高护理管理技巧[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6:458-459.

第4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特色

1 以整体观念护理患者

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治疗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脏腑、经络、肌肉、皮、关、津液等都有着相互协调、互为借用、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人的生理随季节不同而变化,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变化对人的身体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界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功能和活动。中医人体内部协调的远景重新重视人体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这种整体性出发点是考虑到人体对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患者都是管理过程中的整体观念。中医管理的角度,是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本患者存在或潜在健康问题,通过辩证机会给予患者整体的全方位的护理和管理。

2 病情观察

人体脏腑的表里关系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不过有一点,它始终是归其所属主体表。任何疾病的局部症状反映脏腑经络、脏腑的功能,通过营养失调,也反映表体经络。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患者观察时,观察患者外在的变化来把握其内在的情况,通过患者的表情、语言、气氛的变化,还有习性的变更,由此了解患者脏腑的虚实和气体的兴衰,但人是很复杂的生物体,体内构造千变万化,因此我们得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结合现代知识的病全面观察,仔细分析它的动态变化,但是患者超微细身体变化都会反应出身体的状况,所以只有时刻把握患者的常态,理性分析再加上优质的护理管理才能有效的使其身体得以痊愈。

3 辨证施护

现在我们谈谈中医护理的另一特色--辩证施护,按照中医理论,通过就诊观察病变过程中和对各种症状的综合分析可以辨别疾病的原因的病位、病因和病情的严重性从而确立各种合适的护理方法。中医如脏腑、经络、肌肉、等都是需要细心呵护的,护理工作中根据疾病的多样性,中医护理也会变得错综复杂,某医护人员通过冷、热、虚、实和阳光为证。并在护理工作中,找到了一些确凿的证据来源,也通过了仔细的观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我们掌握除了应该学会辩证方法和管理原则外,还应密切观察错综复杂的各症。患者系统化了,护理工作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特色护理,加速促进患者的康复。

4 以三因制宜护理患者

患者治疗的条件,根据气候变化,患者年龄差异,各地区地理环境和患者体质的差异等为治疗原则,确立中医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也一样适宜的原则作为管理指导。夏季里炽热的天气,散发出来的热浪,这会使表皮变得很疏松,人体极易出汗,秋冬季气候寒冷中患者的皮肤就很僵硬,一个外感流鼻涕的患者护理中的气候因环境不同。夏季护理中患者酗酒了,就会使疾病或者伤口蔓延,恢复缓慢,从而使得护理效率变得低下等;在秋冬季就要把药剂热服,秋季服药极易使得患者身体发痒,也会引发老年患者脏腑功能下降,因此中医护理必须注意其药品药剂的保温。生活护理,患者刚刚康复身体还是容易受到损伤,所以生活护理也是很关键的一步,避免旧病复燃。

5 膳食指导

食物是维持身体基本运行,基本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人体健康和病情的恢复是犹为重要的,因此,对食物的选择也成了中医护理相对关键的一步。根据患者的体质还有患病情况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健康的、加速恢复病情的食物。首先,根据病患者自身情况,鼓励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这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补充自身能量加速恢复病情。食物即是能量,能量不够了就会使人没有精神、抵抗力下降,这其实就是旧病复燃的一大原因。同时饮食需要从脏腑进行调整,挑选一些适合自己脏腑吸收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够补充好自己体内所需的能量,还能更好的从内在养好自己的脏腑,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另外,饮食还需根据患者自身具体的体质属性来定。例如:阴虚的患者切不可急性大补,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吸收不了的能量得不到消耗,会停留在患者体内徘徊,这就像大家所说的:憋出病来。相反,阳性的患者需要摄入的能量较大,如若没有一定的能量来支撑身体,会使人精神萎靡。综上所述,膳食指导已然成为了中医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情志护理

撇开上述的药物和食物结合护理,情志护理也是增加护理效率和患者康复效率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心情好的时候比心情差的时候恢复效率高至少15%。人往往会有种种情绪,喜、怒、哀、乐,被人吓一跳也是情绪之一,但是这种情绪对患者来说并不算好的情绪,患者往往都是很虚弱的,经不住吓,他们不能像平时一样承受住次次惊吓,特别是老年患者,被吓一跳也有可能后果不堪设想。记住,大多数患者生病都不会有一个好的心情,打多都会烦躁,恐惧不安,这时我们的医护人员需要跟他们“吃颗定心丸”,即给患者做一次甚至多次的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恐惧和不安;或者还可以跟患者谈笑风生,使他们有一个好的心情,避免烦躁带来的护理效率下降,这些都是我们中医护理的特色所在。总之,护理人员良好的护理态度,语言和心动安慰会是患者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祖国的医学治疗和护理治疗也是极其的丰富,身为护理工作人员的我们,也要为中医护理特点和优势尽一份绵薄之力,努力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今后工作中还需不断讨论和总结如何发挥我们中医护理的特色,如何使患者更快的恢徒】怠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门诊护士 辨证施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322

辨证施护措施

中医护理理论原则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的,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祖国医学通过数千年的实践总结而形成的一整套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而这些特色运用到整体护理中有着独到之处。我们结合中医理论的特点和护理原则,通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运用八纲辨证进行分析判断以确定疾病病因、性质、病位,为辨证施护制订措施。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做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门诊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基本病情,进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中医门诊护士次询工作特点

我院日均门诊量2 000人次,门诊咨询台3名,护士负责为患者提供分诊、健康宣教等各种咨询工作。

在门诊咨询工作中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分诊指导,减少病人有病乱投医的盲目性,合理分流病人,同时给予病人必要的健康教育。推动整体护理运行与发展。

对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强的特点,门诊护士不能只是机械地指示路标,而是变被动为主动,热情接待患者,介绍医院中医特色,不厌其烦,减少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为中医护士在门诊咨询工作中要熟练掌握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护理资料,为辨证提供依据,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将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实施护理评估,制定护理目标,需要与患者合作才能实现,合理分诊,给患者节省时间。

加强与患者沟通,掌握关键信息,结合中医理论,望一眼,观察患者面色、神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辨证施护时注意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及专病专护

同病异护:同为痹症,痛痹患者出现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痛处皮肤不红的腰腿痛,指导患者去骨科就诊;着痹患者出现肢体关节疼痛,手足沉重,活动不便,一侧肢体麻木,指导患者去神经内科就诊;热痹患者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不能屈伸,指导患者去风湿内科就诊。同为腹痛,门诊护士咨询时要询问患者痛点位置、性质,上腹胀痛,伴有嗳气、恶心等症状,指导患者去消化内科就诊;脐以下腹部剧痛伴发热,多为急腹症,指导患者去急诊外科就诊;小腹两侧隐痛的成年女性患者,指导患者去妇科就诊。

异病同护:我院骨科中医治疗具有特色,分为创伤、脊柱、关节、推拿等科,同时骨关节镜科还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微创技术,对于不同病种患者,门诊护士要善于分析,正确分诊到各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肿胀疼痛,门诊护士指导患者家属优先挂号,去急诊创伤骨科就诊,并告知患者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颈腰背部酸痛,活动受限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指导患者去脊柱骨科就诊;膝关节疼痛,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指导患者去骨关节科就诊;膝关节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指导患者去关节镜科就诊。针对各科病人多,门诊护士指导患者初诊时尽量先挂普通号,做完各项检查后,复诊时再挂专家号,保证患者及时就医。

专病专护:《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谐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压力大,患者出现情绪抑郁,心神不宁,多属情志病乃气机郁滞引起的一类病证。指导患者去抑郁门诊就诊。门诊护士在咨询工作中运用调节情志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善解人意,热情大方,消除患者就诊顾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疾病。

讨 论

随着科技发展,对护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门诊护士只需起咨询角色,给患者提供适当支持,卫生教育和建议。中医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要保持健康长寿,就得懂得自然界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就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导致气机逆乱或真精耗竭而疾病生。在季节变换时,门诊护士应指导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管收缩诱发疾病;哮喘患者春季减少外出,避免沙尘、花粉诱发哮喘发作。患病初期,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门诊护士在咨询工作中适当给与患者饮食指导,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如口腔溃疡,中医从整体护理角度进行护理,“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即通过舌窍于外界相连,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寒凉食物,如鸭、西瓜、梨、藕、绿豆、白萝卜等,忌辛辣食物。

第6篇

关键词:高职;中医护理学;教材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56-02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中医学的传承关键在于临床实际应用。做好高职中医护理的“教、学、做”,掌握技能操作,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学之重。笔者认为,首先教材的选择举足轻重,既要让学生了解传统医学的精髓,还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掌握技能的热情。编写教材以及进行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不必考虑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适应性。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掌握中医学的特点

中医护理教材首先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突出中医学的特点。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用中医护理技术对病人及健康人实施调护,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病痛为目的。可以参照现代医学理论,但绝不能强搬硬套。中医概念要清晰、条理要分明。中医护理是以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以藏象理论为中心,以功能现象为特征,辨证研究人体的功能现象。

真正让高职学生了解传统中医护理,就必须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还要认真了解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史,体会到岐黄之术是我们祖先千百年来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当然,在临床上实施中医护理术也是对现代护理的补充。

以整体护理为纲要,

以点带面分解实施

中医护理学应该体现出整体观念理论,要以整体护理为纲要,结合自然界变化规律,建立人体脏腑有机一体的理念,杜绝“一症一护”的狭窄思维。脱离整体施护的单一护理不是中医护理学的精髓。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孕育着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的理念。整体护理体现在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多方面。

整体护理,既重视人体内在生理、病理的特点,又重视邪气与正气的关系;既重视疾病在临床征候表现中的辨证施护,又重视针对疾病本身特有的病因辨证地求因施护的特点。不仅注重局部病变,更强调从心理、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调护。

以基础护理为准则,

完善急救手法措施

高职护理课程都是以基础护理课程为奠基,延伸到临床各专科护理。然而,医学护理学种类繁多,临床分科护理则有各自的特点,但都建立在基础护理之上,以基础护理为准则,把基础护理的原理、方法贯穿于临床各科护理之中。像护理职业道德、护理原则、护理规范等。中医护理学是在基础护理学的基础上,完善护理中的应急手法、护理手段,采取像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特色治疗护理措施,弥补现代医学护理的缺遗,使几千年传统护理方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

在急诊中,运用针灸、推拿等措施,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如针刺开窍醒神、针麻手术、手法捋筋整骨、刮痧放血泻火解毒等。再如康复过程中惯用的推拿手法,帮助病人调整气息、平衡气血阴阳、缓解病痛、恢复体力,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护理方法。通过运用有特色的中医护理方法,既弘扬了中医古老的岐黄之术,使之造福于人类,又弥补了现代医学护理的不足,古为今用,中西合璧。

以传统护理为特色,

实施传统护理手法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是辨证施护,以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理论指导,关注因人、因地、因时的护理准则,根据临床各科的特殊病人,实施传统护理手法。

中医护理学不同于现代医学护理,但并不冲突。二者相互为用、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各尽其能。如骨伤科的康复推拿护理;中风病人后期的针灸康复;中药保留灌肠缓解腹胀、腹痛以及毒素的排泄代谢;妇科常用的中药离子导入。再如传统的刮痧法、放血法、熏洗法、拔罐法、冷敷法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方便、实用、有奇效,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中医护理学重点在于技能操作。只有具有熟练的技巧,临床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因此,理论与技能操作学时以1∶1为合适,只有多动手才能熟中生巧,尤其是针灸、推拿等,应经常训练、反复钻研、不断探索操作规律。

以强化技能培训为

重点,修正教材编写思路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除了掌握基础常识外,主要是对中医专科护理技能的培训。中医护理技术像针灸、刮痧、拔罐、推拿、药熏等种类繁多。多年来,这些技能只有中医师掌握,护理人员仅做配合。古往今来,中医临床医护是不分开的,因此,医护分家的体制不适合中医临床的需要。

高职中医临床护理学员必须掌握、应用传统的护理治疗技能技术,发挥传统中医的特色,更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所以,培训高职中医护理学员的传统技能,必须打破医护分家的西方医学模式,真正让中医护理人员配合中医临床医生,共同解决治疗、康复、保健及愈后的问题。

学习中医护理技能,要以实际操作为主,手法练习应贯穿在学习过程始终。像针刺手法练习、推拿手法练习、刮痧拔罐工具的选择应用、中药透入操作、中药熏洗方法等等。教材中除了理论讲述外还要配合课件的应用,以增强直观印象。教师的演示操作与学生的操作练习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实际,使高职护理学员缩短学习与实践的距离,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人员。

《中医护理学》教材具体应分为两大模块:一为中医常识,包括传统医学的发展及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传统医学的精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炎黄子孙的荣誉感。只有了解掌握了中医理论基础,才能应用和指导临床实践。二为技能培训练习。以演示、观摩、操作练习为主,让高职中医护理学员真正掌握中医传统的技能技巧,服务于临床应用。

课程的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

笔者在《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先后研读读了几个版本的《中医护理学》教材,感觉在讲授时都很不适应,为什么不适应呢?笔者认为,首先,教材的格局较乱,既有中医印象,又有西医痕迹;既有基础护理内容,有掺杂着临床护理知识;只有个别病案的护理,缺少整体护理的常识;基础护理理论要求太多(像护理道德、护理准则、护理规范等),技能护理操作太少(像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具体练习)。其次,教材与《大纲》相脱节,高职护理学员将面临着国家“执业护士考试”,而考试大纲内容是其重点。再次,课时分配缺少实用性,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的学时比例失调,还是安排为1∶1为佳。基础护理课内容也不应出现在专科护理学中,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中医护理学》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材,培养高职学生中医护理的技能技巧。以实际、实用出发,按照中医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传承传统医学的精华,使中医护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为护理工作拓宽思路,充实临床护理业务。

参考文献:

[1]张春明.老年中医保健[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9.

[2]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郭靠山.中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金玉忠,李云端.中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姚军汉.中医护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周萍.中医基本常识与针灸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7]奚中和,俞大祥.中医学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第7篇

中医护理理论原则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的,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祖国医学通过数千年的实践总结而形成的一整套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而这些特色运用到整体护理中有着独到之处。我们结合中医理论的特点和护理原则,通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运用八纲辨证进行分析判断以确定疾病病因、性质、病位,为辨证施护制订措施。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做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门诊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基本病情,进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中医门诊护士次询工作特点

我院日均门诊量2 000人次,门诊咨询台3名,护士负责为患者提供分诊、健康宣教等各种咨询工作。

在门诊咨询工作中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分诊指导,减少病人有病乱投医的盲目性,合理分流病人,同时给予病人必要的健康教育。推动整体护理运行与发展。

对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强的特点,门诊护士不能只是机械地指示路标,而是变被动为主动,热情接待患者,介绍医院中医特色,不厌其烦,减少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为中医护士在门诊咨询工作中要熟练掌握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护理资料,为辨证提供依据,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将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实施护理评估,制定护理目标,需要与患者合作才能实现,合理分诊,给患者节省时间。

加强与患者沟通,掌握关键信息,结合中医理论,望一眼,观察患者面色、神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辨证施护时注意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及专病专护

同病异护:同为痹症,痛痹患者出现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痛处皮肤不红的腰腿痛,指导患者去骨科就诊;着痹患者出现肢体关节疼痛,手足沉重,活动不便,一侧肢体麻木,指导患者去神经内科就诊;热痹患者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不能屈伸,指导患者去风湿内科就诊。同为腹痛,门诊护士咨询时要询问患者痛点位置、性质,上腹胀痛,伴有嗳气、恶心等症状,指导患者去消化内科就诊;脐以下腹部剧痛伴发热,多为急腹症,指导患者去急诊外科就诊;小腹两侧隐痛的成年女性患者,指导患者去妇科就诊。

异病同护:我院骨科中医治疗具有特色,分为创伤、脊柱、关节、推拿等科,同时骨关节镜科还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微创技术,对于不同病种患者,门诊护士要善于分析,正确分诊到各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肿胀疼痛,门诊护士指导患者家属优先挂号,去急诊创伤骨科就诊,并告知患者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颈腰背部酸痛,活动受限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指导患者去脊柱骨科就诊;膝关节疼痛,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指导患者去骨关节科就诊;膝关节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指导患者去关节镜科就诊。针对各科病人多,门诊护士指导患者初诊时尽量先挂普通号,做完各项检查后,复诊时再挂专家号,保证患者及时就医。

专病专护:《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谐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压力大,患者出现情绪抑郁,心神不宁,多属情志病乃气机郁滞引起的一类病证。指导患者去抑郁门诊就诊。门诊护士在咨询工作中运用调节情志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善解人意,热情大方,消除患者就诊顾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疾病。

讨 论

随着科技发展,对护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门诊护士只需起咨询角色,给患者提供适当支持,卫生教育和建议。中医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要保持健康长寿,就得懂得自然界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就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导致气机逆乱或真精耗竭而疾病生。在季节变换时,门诊护士应指导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管收缩诱发疾病;哮喘患者春季减少外出,避免沙尘、花粉诱发哮喘发作。患病初期,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门诊护士在咨询工作中适当给与患者饮食指导,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如口腔溃疡,中医从整体护理角度进行护理,“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即通过舌窍于外界相连,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寒凉食物,如鸭、西瓜、梨、藕、绿豆、白萝卜等,忌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