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5:33:10
序论:在您撰写社会规则意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国内外研究者通常把社会规则划分为三个不同的范畴:道德规则、习俗规则和谨慎规则。大量的西方学者和中国同仁的研究显示,儿童对社会规则的认知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3~5岁的儿童对道德规则的认识、对社会习俗的认知虽然存在差异,但却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年幼儿童尤其是较小的儿童有服从权威的倾向性,表现出服从权威、避免惩罚的他律倾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够区分更多的社会规则事件,对规则概念的理解也随之进一步深化,对规则遵守和执行逐渐从他律转向自律,从而内化为自身行动。[2]
第二,儿童对社会规则的知识是在其实际社会交往中建构出来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对于不同规则违背的归因上看,在道德归因判断中,儿童对成人违规给出了较多的无关理由,表明儿童不太能够理解成人违背道德规则;在习俗归因判断中,儿童在解释同伴违规时给出了更多的笼统性理由,说明儿童对同伴违反习俗的认识要差一些。[3]
对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应加大游戏在童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利用儿童对游戏的喜爱,促使儿童道德、意志的发展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加之任何游戏都具有规则性,这就使得游戏的规则性为儿童社会规则意识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幼儿园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儿童的社会规则意识和增强儿童的社会规则认知就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二、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儿童社会规则,提高儿童社会规则的认知
社会规则认知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儿童对社会规则认知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幼儿园游戏规则的作用,在游戏中通过教师的权威、儿童同伴的影响和集体力量的约束等对儿童的意志、个性、情感、兴趣和社会规则的认知进行培养和提升。
(一)通过教师权威和游戏的需要来制定游戏规则
游戏具有规则性,儿童游戏规则分为内隐的游戏规则和外显的游戏规则。内隐的游戏规则表现为“游戏内在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它是在游戏过程中得以体现的。而外显的游戏规则是指为了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游戏开始前由游戏指导者或游戏者向“所有游戏人”宣布的,是人人可以眼见和直接认知的。无论是内隐的游戏规则还是外显的游戏规则,为了整个游戏能够顺利进行,在游戏前制定游戏规则是首要环节。
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年龄较小、处于他律阶段的儿童的道德规则是由权威制定、存在于自身之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由他律转向自律。[4] 因此,在儿童游戏开始前,需要借助于权威(其中包括教师对游戏的规定、违反游戏规则的惩罚以及破坏游戏规则的隔离等)和儿童集体的力量(大家商议、个别提议、共同制定、共同同意、共同遵守、集体裁决等)来制定游戏规则。比如,在角色游戏、装扮游戏中,约定俗成的“母亲”戴花头巾抱孩子等一系列的习俗规则就不应该让男孩子来做;而在体育游戏和智力游戏中,宣布的输赢的奖励或惩罚都要执行。因此,通过制定游戏规则从道德、习俗和谨慎三个不同的范畴来形成儿童的社会规则认知,从而达到提高和培养其社会规则意识的目的。
(二)通过教师坚持、儿童同伴和集体影响来执行游戏规则
在游戏进行中,执行预先制定的规则是游戏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坚持不懈地要求儿童执行游戏规则,同时利用同伴和集体的影响坚持执行已经定下的规则,是游戏中的重要环节。
1.适应游戏规则
适应游戏规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游戏刚开始时,对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或道德认知能力不够的儿童,特别在道德规则和习俗规则方面执行起来有可能不遵守;二是规则对于游戏本身是非常完善的,但是在儿童游戏中,因为外界因素或者是儿童意志发展自律性、自制力差的原因,造成儿童对游戏规则执行困难或者不能完全执行。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解释、强调游戏规则,或者通过表扬、批评、直接纠正,或者重新设置游戏情境,并利用道德手段约束来执行游戏规则,进而达到影响多数儿童的行为,重新执行规则完成游戏。如在角色游戏中,儿童扮演的餐厅炊事员、服务员既要服从管理又要热情待客,还要遵守餐厅规定,注意食品卫生等。在游戏中,一旦某个儿童在游戏中的活动违犯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教师和同伴的纠正和指教,那么,儿童在不知不觉地在遵守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其行为的坚持性获得发展,意志力得到增强,从而获得遵守和提高社会化规则的意识和认知。
2.调适游戏规则
在游戏中预先制定的规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不适合的情况,比如规则不够完善、规则不适合儿童的年龄、在游戏中需要修改规则等。对此,教师要重新制定和马上修改不利于游戏的开展的部分规则,在修改规则时应该以不破坏游戏进行为原则,坚持执行已经制定的规则,巧妙地利用预订规则时没有涉及的空隙,使游戏顺利完成后再修改完善规则。
(三)通过合作协商、妥协让步以达成共识来调整游戏规则
【关键词】规则 意识 生活
一、增加班级“社会”氛围
班级中的一日生活在小、中班我们极力的营造出一个家的氛围,那么到了大班我们就可以逐渐的增加公共规则,把它营造出一个“社会”的氛围。首先,在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中,我们加大力度强化与社会活动相关的各种意识,如时间意识、关爱意识、护理意识、沟通意识、倾听意识、合作意识、节约意识、文明礼仪、等待意识等,让幼儿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了解和遵守这些与他人共同生活的公共意识;另一方面我们有选择性的加大社会性区域活动,比如医院、餐厅、超市、银行等,通过这些缩小的社会,培养幼儿的生活和交往能力,将自己的社会规则有意识的去尝试运用,并体验得到的社会认同感;最后,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从社会角度出发,每周进行一次社会活动课程体验,比如:《公园郊游喽》、《保护公共环境》、《爷爷的生日》、《参加宴会》等,从多个角度来引发幼儿的社会体验和感悟。
二、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1.巧用标志法
大班幼儿已经对公共标志有了较明确的认识,所以在班级公共区域,如厕所、洗手池、饮水区、区域规则处、卧室、电源开关、门把手、应急通道等处,我们都粘贴上一些简洁、提示性强的标志,如请安静、小心有电、请耐心等待、小心热水等,能使用生活中正规标志的,在大班下学期也逐渐更换成了正规标志,使幼儿园生活与现实生活逐渐接轨;在家中,家长也同样把一些标识带到家里,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轻轻关门、请安静等一些与班级相同的标识贴在家中的显眼位置。家园结合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幼儿逐渐的从被提醒变成主动遵守,从主动遵守变成提醒他人遵守。
2.目标定位法。
物品类:把班级和家中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毛巾挂在架子上,脱下的衣服叠好后放在衣柜中,每种玩具、每本书固定放一个位置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和家中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了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
时间点位:培养幼儿有时间观念,按时到园;做事不拖拖拉拉,有良好地起床和睡眠习惯。
3.榜样激励法。
树立个别典型,比如“礼仪小使者”、“守时小明星”等,改变单一说教形式,采用正面典型的教育方法,让幼儿激励幼儿。同时在家中家长也可以选择一名家庭成员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并将榜样逐渐转移到幼儿身上,其他成员来模仿榜样的好做法,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又激发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
三、家园配合社会实践
再逼真的环境和游戏也比不上真的生活情境,所以利用周末让家长们带幼儿外出社会实践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选择社会实践时,也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点,比如:
1.带幼儿去超市、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体验学习和模仿运用简单的社会的交往方式与工作人员交往,感受公共场所的文明氛围。
2.带幼儿坐公交车,了解等车、上车、投币、下车等一系列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规则秩序。
3.在公共环境中,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4.扩展人际交往的范围,与社区中不同职业场所的人员的尝试交往,锻炼幼儿逐步学习面对不同的对象,如何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
四、教师、家长处处以身作则
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成人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一份坚持的守则。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驱使,每天或多或少都会有幼儿出现不守规则的现象发生。这时就需要我们冷静地从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找原因,切记不要急着批评幼儿。在此方面,我认为成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在班级还是在家中,成人都要处处以身作则。
2.在安排规则事项时,我们应当全神贯注地组织,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3.在活动中教师若发现有违规则的事,应明确、亲切地告知当事幼儿,以作提醒,不伤幼儿自尊的同时及时纠正。在家中也是一样,不要等到事发后,过了一段时间再提,警示作用会降低甚至没有。
4.向幼儿叙述规则时,方法要干脆利落,语言要简单明了。
5.班内的几位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规则要求要一致,不要让幼儿感觉无所适从。
总而言之,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家园共同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每一个参与的成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11.
【摘要】幼儿行为规则教育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行为规则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而且还是一切社会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抓好幼儿期的规则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实践发现,社区环境是影响幼儿道德素质和社会行为规则的关键。社区环境离幼儿最近,是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运用社区环境来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意识是非常贴切的。文章从感受和体验规则、学习和理解规则、掌握和巩固规则、遵守和应用规则四个方面来阐述怎样运用社区环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意识。
关键词 社区环境;幼儿;规则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121-02
规则意识培养应该是人的底线教育,遵守规则是人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社会交往中保证平等、诚信、交往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人养成好的道德意识、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良好开端。也就是说,要想培养出幼儿好的道德意识,就必须先培养出好的规则意识。古人云:“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致开花结果。”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才能使他们终生受益,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社区环境是影响幼儿道德素质和对社会行为规则遵守与否的关键,那么,怎样利用社区环境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呢?
一、走进社区,感受和体验规则
社会行为规则的培养是社会领域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目标,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社会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幼儿年龄小、模仿力强,对各种行为都带有具体形象性,当他们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不由自主地学会了其中的一些行为和习惯。相反,不论你怎么教,抽象的教学效果都不如他们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和感受的效果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所以,教师要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让社区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让他们感受到规则的存在,萌发幼儿的规则意识。如《参观超市》、《参观小学》、《热闹的马路》、《参观银行》、《参观农贸市场》等,这些活动都很直观、形象地让幼儿感受到许多规则的存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教育很实用,也很具有感染力,能够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互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教学形式,平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社区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环境和幼儿进行互动,让他们体验规则,使之在玩中感受社会规则的存在,从而萌发幼儿的规则意识。例如,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在小区里与花草、喷泉拍拍照,体验社区环境的美;秋天带领幼儿捡树叶,在草地上打打滚,玩玩游戏;和小区里的爷爷奶奶玩一玩健身器械;到超市去买一买东西;参观小学时和小学的哥哥姐姐玩一玩,等等。这些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使他们感到轻松、快乐,感受到平等,感受到尊重、感受到秩序,等等。由此,使他们在玩中发现其乐趣和美,喜欢社区的环境,促使他们乐意到社区玩。在快乐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购物排队等规则,感受和体验规则的存在。同时,还提问幼儿思考:社区的环境为什么这么美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实践证明,这种通过互动,让幼儿参与活动、体验规则的方式进行规则意识教育,幼儿更易接受、易消化。
二、把课堂搬进社区,学习和理解规则
蒙台梭利通过科学观察、验证,发现了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幼儿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善的潜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社会教育应该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要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教师还应尽量把课堂转移到社区环境中,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来学习和理解规则。
社区环境中有许多鲜活的情境,如:社区超市。当幼儿刚进入超市时就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就给了他们一种愉快的心情;幼儿们随着和谐的音乐声看看这、看看那,激发了他们交流的愿望;超市里有许多好看、好玩、好吃的物品,无不吸引他们的心;漂亮的营业员阿姨看到幼儿都能主动地笑脸相迎、逗逗孩子、询问孩子的需要等;买好物品的人们都能主动、自觉、整齐地排队、有序付款;营业员阿姨把物品装好并微笑送走每一位客人,等等。超市里无论是从人到物还是到整个环境,都能给幼儿一个健康、和谐、关爱、支持的良好氛围,在超市购物付款时,他们没有教师的提醒也能够自觉地和大人一样依次排队付款。
在社区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发现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幼儿学习规则。例如,笔者在带领幼儿去超市购物时,调皮大王张某某买的东西最多,只见他抱着一包将要掉的东西往收银台跑去,但这时收银台排队的人较多。于是,他利用自己个子矮的优势从人的缝隙中跑到收银台前,后面排队的叔叔故意问他:“小朋友怎么不排队呀?”他说:“因为我的东西要掉了呀!”引起大家捧腹大笑。收银台的阿姨告诉他:“叔叔是先来的,先来的要排在前面,你是后来的当然要排到后面去了。”他不听阿姨的劝告,耍赖地说:“我的东西掉啦,掉到地上啦。”最后,营业员还是让他先付款了。当时,笔者就让小朋友们对张某某的行为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和总结,张某某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其他幼儿也理解了为什么要排队,从而进一步认识了规则。
三、把社区搬进课堂,掌握和巩固规则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不仅给幼儿创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而且幼儿还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给幼儿提供了更多合作交往、解决问题的机会。
当幼儿已经能够认识到规则时,如果不去进一步地掌握和巩固练习,那将会前功尽弃。因此,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巩固规则,给他们生活、学习、游戏等带来诸多益处和愉悦,就应该让他们经常接触规则。但天天带幼儿进入社区、逛超市那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想达到掌握和巩固规则的目的,只有把社区搬到课堂中来,把规则搬到幼儿喜爱的区域活动中。如: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了天天超市、娃娃银行、话吧、书报厅、邮局、医院等区域游戏,这些活动都很实用。游戏中,幼儿把角色的每一个行为都模仿得淋漓尽致,扮演得形象逼真,满足了幼儿好奇、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使他们在模仿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同时,幼儿在玩中无形地运用着规则,达到了巩固规则的目的。
区域活动是幼儿活动的“小天地”,在活动时,笔者充分听取幼儿的意见,鼓励幼儿自觉参与环境创设,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进一步巩固规则意识。如:创设“天天超市”,幼儿们自觉把家中的废旧物品如饮料瓶、饼干盒、牛奶箱等带到班中,自己选择摆放地点,他们共同讨论、商讨进入超市的规则。在游戏过程中,他们知道,集体中不能像家里那样随心所欲,必须受到集体规则的约束,并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进行游戏。他们不断地补充物品,不断地完善游戏规则。现在的“超市”可真像是活灵活现的社区超市了,这些“小鬼们”天天玩得不亦乐乎,“超市”成了他们的挚爱。
规则意识的培养只有亲身经历规则情境,让幼儿多次尝试有规则、没有规则或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沮丧、失望,他们才会知道规则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才会知道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逐步产生对规则的尊重感和认同感,加深对规则的认识,巩固规则意识。
四、再次走进社区,遵守和应用规则
本刊讯9月19日上午9点,北京新侨饭店,北京市档案局局长陈乐人向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档案报,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首都之窗网站,北京档案杂志及中国档案杂志等在京的10多家新闻媒体公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此次新闻会是由北京市档案局和北京市发改委共同举办的。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的重点是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抓手,以档案工作全面快速发展为核心,以为首都经济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为此,北京将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程和档案馆建筑建设工程,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数据库项目、电子文件实时采集数据库示范项目、数字档案馆项目和市档案馆扩建工程、部分区县档案馆新建工程。北京将继续加强奥运档案工作,同时,积极举办档案展览,出版档案书籍,投入奥运文化建设。
北京市发改委官员表示,《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为“十一五”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瞻性方向。规划是用来约束政府行为的,使社会公众更好地监督政府未来五年的工作。通过新闻媒体集中,对新闻点的挖掘,让社会公众了解档案事业,了解档案工作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因此,《规划》形成后,要进一步重视对《规划》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抓好《规划》的实施,重点抓好《规划》中的项目实施工作。
(本刊记者 王天泉)
重庆将建政府重大决策档案
最近,重庆市市长王鸿举签发第189号政府令,公布实施《重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政府办公厅(室)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形成政府重大决策档案。政府重大决策档案,包括政府重大决策会议纪要、会议专项记录、本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的报送材料,以及决策过程中涉及执行评估、督促检查、公众监督和反馈修正等有关材料。”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还作了补充规定:“按照《档案法》和《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决策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决策档案完整、真实。”有关人士认为,建立政府重大决策档案,是政府决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规范政府决策行为,强化决策责任,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重庆市档案局 陈 辉)
联动
青岛市档案局与市总工会携手开展文档查阅和政策咨询联动服务。今后凡在市档案馆文档服务中心查阅档案文件的利用者,如有涉及职工权益问题,均可现场通过网络视频向市总工会的咨询服务人员提出政策咨询。同时,青岛市档案局与市总工会将根据群众的需求,定期在文档服务中心开展政策咨询服务及相关辅导。为加强对政策咨询联动服务的组织管理,青岛市档案局与市总工会联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确保文档查阅和政策咨询联动服务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青岛市档案局)
对“不作为”说不
宁夏吴忠市档案局为了严肃机关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能,对全局工作人员“不作为”实施督查登记制度。该局专门成立了局工作人员“不作为”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好具体工作。督查时采取局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检查及局馆领导不定期抽查、个人举报等方法进行,由督查工作承办人及时作出记录,每季度填写一次监督检查登记表。
“不作为”包括:一、违反作息制度。即迟到、早退、擅自离岗、旷工、请假不履行正常手续等。二、上班不作为。即闲聊、串门、室内卫生差、做与职责无关事项的事情。三、完成工作任务情况不好。即撰写信息、新闻报道稿任务完成情况、临时任务完成情况、完成任务态度不好质量不高。四、履行职责差。即业务指导、收集整理、执法检查、收集利用、馆库工作差。五、服务质量差。即服务不周到、推诿扯皮、态度冷漠等。六、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不好。
我们发现在中国,不是通过一个界定给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什么界定呢?说明哪种利益是正当的,是受法律保护的,哪种利益是不正当的,不应该被法律保护的。有了这些说明-这些说明就是各种各样的法律文件,当一个纠纷发生的时候,大家马上就去找那些标准,根据那些标准去判断谁的利益是正当的。这些标准、这些利益,都在一个统一性的法律条文里。这就是法制社会,就是说这任何一种行为都有标准,这些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当发生纠纷的时候,我们不过是看这些标准和行为之间的差别,然后根据标准去判断你的行为是不是符合规定,究竟是应不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当有若干个不同的标准和规则在这个社会上存在,具体到哪一件事情上使用哪一种呢?必须根据权力,传统,和集体行动的规则来确定。
在一个法律衡量的模式里面,法律成为衡量的标准,但是在一个政治竞争的模式里面,就不一样了。前者偏重法律的一致性规则,后者判断的标准是看人多、人少,人数多的那方的利益和价值,它不是用一个中立的标准去衡量纠纷,而法律模式对所有不同利益、不同观点有一个衡量标准。在政治竞争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是政治的,而在法律模式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衡量是法律的。
在政治竞争的模式里面规则是有选择的,他不断地经过同意或默许或者是展示力量来选择。所有这些规则都要根据人的利益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法制社会,在政治的过程中已经被确立,合法化,不容改变,不会受到利益变更的影响。法律是超越于高于个人的,是用统一衡量框架去衡量不同的利益的。我们要认识到这种不同以及利益的分化,然后去利用各种正面的,抑制负面的。怎么利用它的正面的作用呢?比如说政治系统的作用是保持一种合力,某一个原则代表性是不一样,所以它可以保证代表性和活力,因为时间久了就会僵化。它的正面作用是保持活力和保证代表性,总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更多的人在政治市场中选择的是公正的,合理的。同时注意它的负面作用,如不能允许利益在立法、执法过程中随时起作用的话,而是要把政治市场和法律市场分开,就要让他们去发扬自己的正面作用。
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人类不确定的时候,人的期待不确定,人类的行为后果也是不确定的,如果说一切东西都是没有规则,都是根据新的利益变化而随时变化的,没有一个人的期待是稳定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个时候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来告诉他,这些标准必须是稳定的,如果是不断地根据利益变化,竞争不断充斥在整个过程中的话,没有一个人知道应该怎么做。人类的行为经常要受到约束,如市场经济中的合约,都是为了约束行为。但是如果说,我们所处的模式完全是一个政治竞争的模式,它完全服从于政治竞争,它跟随利益的变化而变化,人类没有办法通过文明的创造来控制自己,那么人类没有办法有明确的确定性,那么他的活动就会嘎然而止。
关键词:菏泽市;土地储备;社会效益
Abstract: the heze land reserve center since its inception in 2002, by the city government of unified purchase land and the land reserve center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unified reserves, and according to the plan of land supply will land to the society regularly unified supply. In-02, since ten years'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land reserve planning heze since produces soci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Keywords: heze city; Land reserve; Social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地储备规划社会效益是指土地储备规划的实施,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也就是说,不仅获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增长,也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获得社会整体效益的提高。
本文主要从菏泽实施土地储备规划以后对社会所产生的直接效益来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土地市场、城市规划及其结构、耕地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影响。经调查分析,菏泽实施土地储备规划后实现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内在要求之一,提高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首先,由于土地储备规划避免了用地者与土地持有者二者之间的直接接触,所以避免了其中的交易不规范等问题,使土地的真正价值和高效的利用方式得到了保障。
其次,土地储备机构依法收购、储备、规划存量土地,定期向社会公布所储备土地的区位、数量、等级、规划用途,以及当年计划拟供出让土地的区位、数量、等级、规划用途等,这种土地储备和信息服务功能不但可以协助政府规范土地市场,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土地储备机构通过透明化的运作模式,将经营性用地全部纳入招标、拍卖、挂牌等正式的土地出让系统,不但有效的杜绝了土地隐型市场和灰色交易,而且通过对增量和存量土地的双重控制,实现了政府通过土地供应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政府通过这种科学的土地供应计划,可以有效地调控土地供应的数量和节奏,保持土地出让的平稳持续发展,有效控制土地价格的波动,提高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2、对协调储备经营性用地与非经营性用地有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菏泽目前的土地储备目的已不仅仅只局限于以前的资金筹集、解决居民住宅问题等,而是把储备非经营性用地作为重点。在二者储备的目的上,非经营性土地的储备主要用于市政设施和城市公共物品的建设;经营性用地的储备则是为了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通过这种土地储备规划,使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用地的协调储备得到了保障。这样,不但保证了城市交通、绿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用地,同时,由于土地储备在城市发展方向上的引导性,而且缓解了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提高了人均居住面积。从以上两方面来看,菏泽市土地储备规划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3、通过改善供应结构的促进,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在当前历史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储备,然后进入市场的城市土地,土地价格会取决于政府所投入土地的实际费用和土地的使用性质,一般前者占的比重要大于后者。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为保障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需要的用地,可以实行低价出让。一方面,政府要控制高档商品住宅的建设规模,又要保持住宅房地产供应体系中普通商品住宅的主体地位,这是国家政策倾向性的需要,也是社会平稳发展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政府要利用土地出让合同附加条件等方式,控制住宅开发建设的标准,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商开发普通商品住宅,以不断增加中等价位商品住宅供给。基于以上要求,菏泽市政府通过土地储备的方式,适当增加住房供给的土地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菏泽房价及调整了菏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为部分居民提供了可负担的住房,解决了部分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4、依托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有序增长
由于历史原因,菏泽市城市建成区土地空间利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用地比例失调、空间布局混乱等方面。分析其中原因可以知:菏泽市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定位与传统体制下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存在不协调的现象。随着新观念的引入,近年来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开始实行改革,城市的发展理念也逐步转变,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也逐渐优化,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改变存在阻力,尤其是旧城改造(如沿八一西街的西城改造区)、中心商业区复兴(如东方红大街改造项目)、内城工业外迁等工作,受到人口密度大、部分土地产权混乱等因素的制约,进程较为缓慢。
由于存在矛盾和困难,所以在进行土地储备的过程中,尤其制定储备规划后,实行规划优先政策,统一集中前期开发和土地整理,由此城市规划相关政策可得以落实,土地利用结构也可得以优化。土地实行收购储备后,政府掌握了土地资源,就可按城市规划与功能要求,出让拍卖土地,以促进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避免无序开发中的人为浪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也会由储备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得以较快发展。
菏泽市土地储备规划可以将近期储备与远期储备结合起来,以落实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将近期储备作为经济效益保证,为进一步土地储备打下经济基础;远期储备着重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使城市化建设更加有理、有序,实现菏泽市的可持续发展。
5、避免耕地破坏,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菏泽市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是传统的精细耕作地区,也是国家重要的产粮基地,保护耕地成为菏泽市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城市存量土地匮乏,用地单位控制着仅有的存量土地,新用地需求主要通过征用农地来满足。因此,导致郊区农耕用地的大量征用,导致良田数量急剧减少。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城市周边可供征用的农地十分有限。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尤其作为农田保护区的菏泽市,如何走集约化和可持续的道路,成为菏泽市政府部门必须解决的难题。必须严格土地储备制度,遏制城市快速扩张的趋势,并积极开发和利用城市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菏泽作为山东城市化程度不高,但发展较快的区域,切实进行存量土地的挖潜,有计划的开发利用增量用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增强土地供应的计划性,促进闲置、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超过出让期等土地的开发利用,无疑有助于促使城市土地供应实现由“增量供给为主”向“存量调节为主”转变,从而缓解城市建设对城市郊区农用地的需求压力,最终保障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王静.农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刘明皓.土地储备经济分析:[博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8
关键词:贵州;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今天,我们为人处事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是否有责任意识。人类社会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承担着对社会的责任。90后大学生作为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接班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有无社会责任意识直接关系到个人前途的发展,关系到家庭的兴旺,民族的未来。因此,责任意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4]。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内涵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员,在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中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以及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而产生的一种心理。
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个人意识。对自己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否有负责的心理,是否有通过日常生活的锻炼和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社会人的欲望。二是他人意识。个人的行为和言论,与他人的行为和言论是否有一定的联系。三是国家意识[1]。个人的理想与抱负,是否与国家的前途是否有一定的联系。
责任意识弱的大学生,难以发挥他应有的社会潜能,在实践活动中难以受纪律的约束,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种懒散的、消极的行为。而责任意识强的大学生,会自觉遵守各种纪律条款,能够很好的掌控个人的专业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优速发展,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种勤奋的、积极的行为。
二、贵州省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
目前,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的主要成员,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成为了社会热点关注话题。从文献查阅获悉,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大部分是比较强的。他们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对国家的发展也抱有积极的信心和希望,能够正确的定位自己,勇于承担和履行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与全国相比,贵州省处于经济,教育,社会意识形态等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省内高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总体呈现为淡薄的现状。六盘水师范学院是贵州省内的一所二本地方院校,生源基本覆盖全省各个地州市,少部分学生来源省外部分城市。从统计学意义上讲,该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可代表贵州省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根据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行为和态度,笔者总结出了贵州省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几条显著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责任意识的缺失性。大学生对“责任”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层次,对于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以及所需要采取的行为基本无知。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学生高考录取分数线普遍比较低,受自身能力和精力的限制,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行为懒散。不爱动不爱思考。部分学生的表现更为突出。例如,“禁止考试作弊”是所有高校三令五申的考试规定,然而部分学生偏偏熟视无睹,不遵守考试章程,在考试过程中携带小纸条,手机拍题等非正常的考试行为,破坏了考试的目的,对同学公平考试不负责,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负责。某专业2010级的本科生张某,在《》期末考试过程中夹带小抄,被监考教师发现,意图冲撞监考教师,认为监考教师遏止他考试行为是影响他的课程考试,破坏了他的考试心情。最终,这位同学因对他人无责任意识而导致个人毕业时未能取得学位证书。某某专业2011级的本科生李某,经常无故旷课,长期宅在宿舍上网,不做毕业论文设计,面对部门领导亲临宿舍谈心,依然避而不见。毕业时,未能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然而,李某心生怨恨,认为部门领导故意刁难,不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意欲持刀冲撞部门和短信威胁教师。最终李某因其责任意识淡薄而接受他应该的惩罚。这些实例说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不强,甚至没有。
2.责任意识的滞后性。刚进大学的学生,思想观念停留在家庭教育中备受宠爱、对父母亲朋关心少、向父母享乐要求多的孩子,还停留在中小学的教育环境中备受关爱的学生。他们将这种被关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感恩和付出。可是,失去了被关爱,他们就会感到孤寂,感到世态炎凉,未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人,是群体环境中的一员。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责任意识明显比低年级的学生的责任意识要强。他们学习欲望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旷课较少,补考的学生较少,部分学生还有参加升学考试的意愿。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团队,积极的加入青年协会、加入共青团和加入党派组织,知道工作需要通力合作。据调查,某专业2013级学生全班60人,大一期末考试,竟有31人次参加补考;大二期末考试,有24人次参加补考;大三期末考试,仅有11人次参加补考。这些数据说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具有滞后性。
参考文献:
[1]丁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农业大学.2007
[2]张艳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14,12(6)
[3]李滔.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与培育对策[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12(36)
[4]李会萍.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
[5]李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