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5:33:01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化学标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化学新课标 新增知识点 高考学生答题情况 高中化学教学
全日制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普通初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工厂,对广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具有深刻的影响。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习惯、严谨的办事风格、独立自主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化学新课标新增知识点加入高考后学生的适应状况,以及它给高中教学带来的启示。
一、化学新课标新增知识点加进高考后学生的答题情况
(一)对于“盖斯定律”的出错点的分析。
1.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不到位
以某地理科综合高考试题为例,通过对试卷的抽样分析,发现有接近71%的学生没有答对试卷中考察“盖斯定理”的考题。在71%的学生中,近一半的人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有偏差。
2.吸热和放热的概念界定不清晰
以同年同地的理科高考综合试题为例,通过对试卷的抽样分析,发现上文提及的近71%的错答学生中有48%的学生只知道放热时H为负值就能够轻易得出答案,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对于吸热和放热反应的概念混淆不清。
(二)对于“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分析。
以某地的理科综合高考试题为例,题目的考点包含考生对于pH的基本认识、对溶度积常数概念的理解程度等。从题目中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出题人没有就概念的理解给学生设过多的陷阱,是一个十分基本的计算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结果有些出人意料。题目的平均分甚至没有达到该题总分的1/4,超过75%的学生得了零分。这反映出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这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到位,还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强调该知识点的重要性,随时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
二、高考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化学老师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过程教学,教学生学习方法。
高考中大部分题目都是将书本知识结合客观实际,并不是单一地将知识点孤立考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化学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对象,老师要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课程用阶梯递进的方式层层推进,一步步加深课程难度,让学生慢慢适应。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独立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根本上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树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化学中的探究性试题本身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由于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题模式,反而能客观反映学生平时的积累情况。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一部分从课堂上老师的授课中获得,还有一部分通过课堂之外的其他渠道获得。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所以胆大心细的学生在探究性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因此,老师要致力于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关注生活点滴,从生活中寻找化学知识,同时也灵活地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三)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高考试题中化学实验研究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倡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学习。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的常规化学实验,让他们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规范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成果,互助学习,共同进步。这些自主探究性实验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深刻记住了实验中的细节,将来可以将实验成果运用于试题的解答中。
(四)严抓主干知识,突出学习中的主要矛盾。
高中化学学习的起点要低,不能开始就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使得化学学习停滞不前。老师课上要着重强调基础主干知识,确保主干知识的得分率。在高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占了大部分,简而言之,基础知识是整张试卷的得分保障。老师要在保证学生都掌握了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注重课后习题的讲解,挖掘出新课程标准教材中考试的主要题型,逐个击破,提高学生的得分几率。
(五)增加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比例。
化学探究性试题的情景多是从生活实际中得来的。这就表示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要同时兼顾学术性和时代性。化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运用于生活中。化学学科与社会相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化学、社会和学生三个因素和谐相融,达到强化知识的整体功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化学新课标中新增加的部分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好,这为化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化学中新增知识点对高考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出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帮助老师就此现象对教学活动的改进办法。化学这门基础性的学科只要掌握了方式方法,则学习起来并不像学生想象的那样困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化学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魅力;鼓励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廖元锡.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落实情况
在高中教育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情感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的因素往往是一种隐性因素,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高中教学的课堂中到处充斥着“应试教学”和“填鸭式教学”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往往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传授,更忽视了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的评价。为了了解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现状,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来进行了解。
1、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
选择我市10所普通高中100位高中教师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形式,对教师所理解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分,回收89份,回收率为90%。
2、调查结果
2.1 教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调查的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系的认识都正确,但是,选项4的比例仅有60.7%,从这一方面可以说明有60.7%的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表层,也有一些教师(21.3%)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在下一阶段,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受调查的教师对于化学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认识较为理想,但是2和3的选项相对较低,这就说明,受调查的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理解还有一些偏差。
2.2 教师对化学教学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
从表3和表4中的数据能够看出,大多数受调查的化学教师对于化学实验、化学史、化学元素、活动课、新授课中都蕴含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但是对于复习课、化学计算、讲评课、习题课等比例的选择较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多数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还有一些偏差。实际上,在化学的授课过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的侧重点有着一些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这一点。
在现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更加善于使用正面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宣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但是对于反面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却并没有进行应有的宣传,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未将化学学科看做自然学科的中心学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师对于化学教学价值观认识的偏差。
3、讨论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现阶段下,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因此,从这一层面而言,新课改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在细节方面,一些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还有一些偏差,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新课改执行的时间相对较短,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层次,并未对其进行一种深层次的研究,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此外,在一些教师的潜意识当中,并未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入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中,虽然这并不会影响的学习成绩,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塑造。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应试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备课时将主要的精力放置在学生学习分数的提高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未来阶段下,教师需要在备课中融入学生的发展,从而全面的发挥出学生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化学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大多数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已经有了正确的影响,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作祟,化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为此,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纷,薛春兰.中学化学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途径[期刊论文].化学教育 2011,06(02)
[2]相佃国.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情况的调查[期刊论文].化学教育 2012,02(0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培养目标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本文将以Patrick R?Moran的语言―文化教学理论为框架,简要分析我国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并就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策略提些建议。
二、Patrick R.Moran的语言―文化教学理论
Patrick R.Moran是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著名学者。Moran从文化教学的角度,对文化的界定、语言与文化的关联及如何加强学习者的“文化体验”等提出了独到的理论见解。本文简要介绍如下。
(一)文化的“五要素说”。
Moran提出了文化五要素说,即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观念、文化社群和文化个体。这五个要素的关系是互动的,图示为:
Moran用“文化冰山”(the iceberg of culture)表述文化五要素的不同:文化观念大部分是隐性的,只有少部分是显性的;而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社群和文化个体则都是显性的。语言课程中的文化教学只能是对文化冰山显性部分的教学,但在跨文化交往中,我们更需要注意“文化冰山”下的隐性部分。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联。
Moran认为语言是文化“五要素”的整合体,并用图表分析文化学习中语言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联
用于学习文化的语言
(三)文化教学中的“文化体验”。
Moran进一步提出“文化体验”(the cultural experience)的概念,他认为“文化体验就是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碰撞”。“文化体验”包括五个方面,即文化内涵(the cultural content)、学生参与这一内容的活动(the activities in which students engage in content)、预期或实现的结果(the outcomes that are intended or achieved)、参与文化体验的教师和学生(teacher and learners),以及师生关系的实质(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teacher develops with students)。在文化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授文化知识(cultural knowings),还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循环”(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实现积极的“文化体验”。“文化体验”包括文化知识四个要素的互动:
理解内容:文化信息(knowing about――cultural information)
理解方法:文化实践(knowing how――cultural practices)
理解原因:文化观念(knowing why――cultural perspectives)
自我意识:文化自知(knowing oneself――self awareness)
三、高中英语课程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英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状况分析如下。
(一)教师不够重视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师对什么是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技能的关系、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等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师对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二)教师不重视文化教学目标。
李丽洁(2009:67)的调查结果表明,“教材资源在使用中缺乏相应的文化导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跨文化目标弱化现象严重”。文化教学目标的缺失,使得英语学习成为一种静态的语言知识的叠加,这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及其他语言目标的实现。
(三)课堂文化教学手段不够充分。
课堂是英语文化教学的主阵地。然而,课堂上,教师无法及时敏锐地捕捉教学过程中方方面面的文化因素,充实文化教学内容。同时,教师未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体验文化、反思文化。
(四)学生文化知识匮乏。
周秋琴(2009:119)针对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结果认为:学生在西方节日里盲目跟风的现象,反映了大多数人只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些表面肤浅的东西,对其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的认识。
四、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下文将结合Moran的语言―文化教学理论,对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提出许建议。
(一)挖掘教材文化要素,增强学生文化体验。
深挖英语教材中的文化“五要素”(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观念、文化社群和文化个体),指导学生对比、发现汉语和英语语言结构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英汉词汇的内涵往往不同,其联想意义差异很大。
如:“阴”、“阳”、“寒”和“上火”等概念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理,然而,西方人对此是一头雾水。此外,一些颜色词汇也可体现中外文化的异同,例如:
2.在语法教学中了解文化。
在介绍某些句法结构时,要同时介绍其使用的意境和交际功能。如:
附加疑问句:Lovely day,isn’t it?实际上这是无疑而问,是英美人引起话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Why don’t you do something?形式上为疑问句,却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用问句形式提出的请求,表示有礼貌的请求。
3.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文化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下面以“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教学为例,分析如何把Moran的语言―文化教学理论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从文化认知内容层面看,阅读前,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头脑风暴”、讨论等方式,介绍马克?吐温的生平、代表作品及轶闻趣事,让学生了解有关美国人民的历史、社会状况和道德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戏剧中的舞台说明,让学生获取有关文化“五要素”的语言信息,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样可以营造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展开。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解读人物台词、动作、神态及情节等,从而让学生能够体悟剧中人物对亨利的态度变化,学会描述体会剧中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
从文化认知方式层面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百万英镑》的视频,模仿剧中人物语言,小组表演戏剧及改写剧本,让学生感知剧中人物的复杂情感,体悟戏剧折射出的社会百态。
从文化认知原因层面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对亨利态度变化的原因,深挖剧中人物的态度、信仰与价值观,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残酷现实,透射资本主义社会的悲哀。
从文化认知自我层面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就“Money is not everything.”这一话题进行辩论,激励学生积极反思自我,丰富自己情感世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二)明确文化教学中师生的角色。
在文化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与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1.参与阶段:学生活动是操作、仪式、对话、角色扮演、表演、戏剧、模拟及实地体验;教师是示范者和教练。
2.描述阶段:学生活动是真实材料、教学材料、体验及个人记录;教师是资料来源、信息资料提供者、判断者和启发者。
3.阐释阶段:学生活动是文化分析、研究性实践活动及实地体验;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研究者。
4.反应阶段:学生活动是反思、聚焦交谈及聚焦写作;教师是倾听者、目击者和合作学习者。
(三)丰富学生体验文化的方式与途径。
1.拓宽学生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
指导学生订阅英语报刊,阅读富含英美文化的新闻、文章和各类文化小故事,积累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自觉性。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节目,了解西方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利用英语教学网站拓宽英语素材,感受英语文化。
2.搭建学生体验文化的舞台。
指导学生在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组织英语晚会,举办英语知识讲座、英语知识竞赛、英语知识宣传廊、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文化,培养英语文化意识。
3.创设学生探究文化的平台。
教师可开设校本课程,利用《语言与文化》、《英语学习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研究》、《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等材料,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概貌,让学生理解中外文化总体的异同。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英美文化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选择课题,如:“英汉语在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中外文化中的时间观念”等,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并展示研究成果。这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小组化教学法;高中化学;目标和任务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教育部门多次强调,要将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中化学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小组化教学应运而生,随着这种方法应用程度和范围的不断加深,其教学效果也在逐渐突显,但是小组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仍然需要作出进一步改进和调整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化教学方法应用探究
1.同组成员间的共同合作来完成小组化教学
通过同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实施教学,可以是以教师指定的方式来完成小组划分,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结合来完成小组划分,当小组划分结束之后,各小组根据不同成员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特点,为其安排各自任务,然后各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完成各自任务的方式,使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能够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开展小组学习。为了高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小组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每一个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要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结构进行重申和强调。在小组成员自足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旁给予积极的指导,当学习任务完成后,每一个小组必须向教师汇报学习成果,针对其汇报的内容,教师和其他小组可以进行适当地补充、质疑和更正,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知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同组成员间通过相互竞争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种模式下,需要化学教师指定分组,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将那些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划分到一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竞争的实际效用,分组结束之后,教师要根据每一组的整体水平,为其安排特定的教学任务。如为学生设计各类题目,之后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来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中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分别对每一小组进行测验,使教师对各个成绩段的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摸底了解,在竞争的影响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这种小组化教学方式,可以使那些平时不太活跃的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这有趣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小组化教学法实际意义及应用原则探析
在小组学习中,每名同学都会被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针对各自的任务,每一名学生都必须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在这一思考学生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学生还可以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对彼此的观点相互借鉴,然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来攻克某一难题,进而不断培养彼此间的信任,不断提升小组凝聚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组化教学中,首先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教师为每一组学生安排的任务要科学合理,过于繁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太没有挑战性又会使学生产生自负的心理。其次,教师要积极发挥其指导作用,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旁协助,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能够给予一定的指导。再者,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虽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指导,但是,学生依然是课堂的主体,要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高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小组化教学效果策略探究
1.灵活应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化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必须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确立小组化教学中学生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确定学生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向和探究方向。在准备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媒体或渠道,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化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搜索,然后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提取,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这某些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的小组化教学方案。而且,教师要培养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突况都有可能出现,教师必须要能够灵活应对这些问题,通过采取适当的方式,使课堂活动回归到正确的方向。
2.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小组化教学效果,每一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具体而言,教师首先应该进行有目的地分组,当小组划分完毕之后,每一名学生都要有明确的任务。为了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在分组之前教师必须开展全面地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特点以及性格特点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在分组过程中,这些都是教师划分小组的重要依据。如在学生能力方面,大致可分为动手能力方面的高低和平时成绩的优劣;在平时成绩方面,应充分考虑每一组优等生、学困生以及中等水平的学生的比例,通过合理地分组,使优等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使优等生可以对学困生进行学习帮助。通过合理的分组,要使每一个小组的任务都尽可能完成,而且要力争做到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学生的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男女比例等因素考虑在内,为每一名学生设立学习目标,使组员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提高。
五、结语
小组化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和突破,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能够严格遵循小组化教学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每一次课都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所有的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开展。
参考文献:
1.赵静.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10(07).
2.丁丽如.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有效帮扶初中英语学困生[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11).
3.罗伦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关键词:小组化教学法;高中化学;目标和任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92-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教育部门多次强调,要将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中化学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小组化教学应运而生,随着这种方法应用程度和范围的不断加深,其教学效果也在逐渐突显,但是小组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仍然需要作出进一步改进和调整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化教学方法应用探究
1、同组成员间的共同合作来完成小组化教学。通过同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实施教学,可以是以教师指定的方式来完成小组划分,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结合来完成小组划分,当小组划分结束之后,各小组根据不同成员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特点,为其安排各自任务,然后各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完成各自任务的方式,使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能够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开展小组学习。为了高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小组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每一个小组进行资助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要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结构进行重申和强调。在小组成员自足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旁给予积极的指导,当学习任务完成后,每一个小组必须向教师汇报学习成果,针对其汇报的内容,教师和其它小组可以进行适当地补充、质疑和更正,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知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同组成员间通过相互竞争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模式下,需要化学教师指定分组,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将那些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划分到一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竞争的实际效用,分组结束之后,教师要根据每一组的整体水品,为其安排特定的教学任务,如为学生设计各类题目,之后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来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中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分别对每一小组进行测验,使教师对各个成绩段的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摸底了解,在竞争的影响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这种小组化教学方式,可以使那些平时不太活跃的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这有趣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3、小组化教学法实际意义及应用原则探析。在小组学习中,每名同学都会被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针对各自的任务,每一名学生都必须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在这一思考学生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学生还可以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对彼此的观点相互借鉴,然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来攻克某一难题,进而不断培养彼此间的信任,不断提升小组凝聚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组化教学中,首先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教师为每一组学生安排的任务要科学合理,过于繁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太没有挑战性优惠使学生产生自负的心理。其次,教师要积极发挥其指导作用,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旁协助,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能够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意见。再者,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虽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指导,但是,学生依然是课堂的主体,要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小组化教学效果策略探究
1、准备,灵活应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化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必须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确立小组化教学中,学生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确定学生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向和探究方向。在准备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媒体或渠道,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化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搜索,然后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提取,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这某些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的小组化教学方案。而且,教师要培养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突况都有可能出现,教师必须要能够灵活应对这些问题,通过采取适当的方式,使课堂活动回归到正确的方向。
2、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小组化教学效果,每一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具体而言,教师首先应该进行有目的地分组,当小组划分完毕之后,每一名学生都要有明确的任务。为了确保分组的的科学性,在分组之前教师必须开展全面地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特点以及性格特点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在分组过程中,这些都是教师划分小组的重要依据。如在学生能力方面,大致可分为动手能力方面的高低和平时成绩的优劣,在平时成绩方面,应充分考虑每一组优等生,差生以及中等水平的学生的比例,通过合理的分组,使优等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使优等生可以对等生进行学习帮助,通过合理的分组,要使每一个小组的任务都尽可能完成,而且要力争做到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学生的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男女比例等因素考虑在内,为每一名学生设立学习目标,使组员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每一名学生都获得提高。
小组化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和突破,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能够严责遵循小组化教学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每一次课都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所有的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开展。
参考文献:
[1] 赵 静.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7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一、引言
高中教育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学任务繁重且内容复杂,高中教育中经常出现课程紧张、教学枯燥且方法单一等情况。在这样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开始推行课程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高中化学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且课程内容多为实验,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高中化学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育特点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主要表现为知识渐序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分析高中化学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编排存在明显的渐序性特点。与以前高中化学教材相比,新的教学知识点内容衔接更加紧密,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此外,改革后的教材内容更加注重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学生更加容易学习与掌握知识点;其次,高中化学课堂教育还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教学中涉及许多化学实验,因此其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一定的开放性。
三、高中化学教育现状
(一)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高中化学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但实际中存在教学方式与学生接收效果相脱节的情况。首先,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陈旧,造成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化学学科具备一定特点,部分教师不能适当安排实验课程,有时天天实验课,让学生产生疲劳感;最后,一些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式过于刻板,课堂氛围严肃,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师整合能力不足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增加复习课堂,有效整合化学知识。但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整合化学知识时,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将课堂化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或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步骤与学生情况脱离。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措施
(一)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对于高中生来说,即将面临高考,学习枯燥,压力大,而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刚好可以在繁忙中调节学生枯燥的学习和生活,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同时它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应该将化学实验课程重点利用,在加强学生直观体验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比如,在学习钠与水化学反应过程中,钠是漂浮在水面上融成闪亮光点,四处游动,产生白色的火花,同时酚酞溶液变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变化,帮助他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小心提示,从趣味性方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性能力和思维。
(二)引入生活因素,活跃课堂氛围
高中化学知识中的概念就是化学概念,其反映化学事物、化学性质及化学性质等本质属性。所有概念都可以分成内涵与外延两部分,前者指的是事物特有属性,后者则是适用的一切范围,两者成反比状态,也就是内涵越广,外延越小。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因素。例如,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在新课导入前准备一段憨豆先生洗衣服的视频,并思考洗衣服失败的原因,激起学生上课兴趣,通过举例引出分类法。大量举例让学生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师:大家平时洗衣服时是怎么分类的?生:颜色深浅;布料性质;内衣外衣……师:为什么分类结果不一样?生:分类标准有差别。这时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垃圾回收、超市货架等,总结日常生活中分类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点在化学学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有效整合化学复习题
化学复习过程中需要整合归纳各知识点,教学中化学教师也应该总结教学内容。例如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可以分类归纳化学知识点,依据各知识点特点详细划分习题。知识点分类结束后总结教学工作进展,反复推敲。可以通过填空题训练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夯实基础。记忆时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全面理解知识点,通过理解训练加强记忆。通过复习题系统整合,发挥习题训练的作用。例如:现代汽车安全程度越来越高,安全气囊作为保障驾驶员安全的重要装置,在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汽车剧烈碰撞后,安全气囊内迅速充满气体保护驾驶员,气囊内化学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反应后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75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D)A.反应生成标况下N242.0LB.反应中KNO3被氧化的量为0.25molC.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25molD.N原子被氧化的物质的量3.75mol解析:此项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电荷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判断出反应中的N2不是单纯的氧化或还原产物,而是两者的综合。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反应后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75mol,可以计算出N2体积为44.8L,因此判断A选项错误;参与反应的KNO3被还原而不是被氧化,直接判断B选项错误;借助方程式计算出反应中16molN2转移10mol电子,结合已知条件得出生成N2为2mol,转移的电子量为1.25mol,C选项正确;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出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4mol,有30mol的氮原子物质的量参与氧化反应,其物质的量为3.75mol。D选项正确。最后判断出此题目为多项选择,正确答案为C、D两项。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思维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塑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创新性思考,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在课堂上发表自己观点与看法,不断进行创新性思考。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推进高中化学教育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丽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习题课高效课堂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11.
[2]赵国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62.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成为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有很大部分,教师一味在课堂上讲解,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和空间,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教学质量一直处在较低状态。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看法。
一、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时代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使国际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大,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国际竞争中成了热议话题。新背景课程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是为了改变当前陈旧和老套的教学方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化学人才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同时,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也是为了扭转和改变自古以来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教师的独白和填鸭式教育。传统教学模式下,总是教师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学习主体变得很被动,从而使学生无法将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都发挥出来,所以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点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新型教学体制下更好地学习,不断提高和发现自己,增强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和自觉地学习,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达到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的理想状态。
二、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1.合理有效地备课。
备课是授课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备课质量好坏直接关系教师课堂进度及教学效率高低,良好的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想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有效备课。首先,教师要明白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并确定教学内容,之后再结合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完整流畅的教学流程等,怎样导入新课题,怎样讲解重点等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还应该准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题,注意设计与学生互动的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另外教师还应该领导学生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回顾,并对该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做到温故而知新。同时,教师还应该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况准备解决方案,例如:个别学生提出的较尖锐的问题等;备课工作完成之后,教师还应该进行课前模拟,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完善。有效的备课是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不仅保证课堂稳定进度,而且提高教学效率。
2.重视学生学习方式。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关键还是学习方式。正如物理学上功的消耗,不同运动模式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功是不同的,化学学习同样如此。因此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应转变传统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主,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将有效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一方面不仅需要高中化学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首先,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作为基础,很难探索出大部分学生学习规律及化学知识规律,很多缺乏经验的教师就是照本宣科,甚至有的教师基本依靠教辅资料,一旦没有教辅完全无法讲完一堂课。其次,创新思维是必不可少的,高中化学知识是许多优秀化学家实践得出的理论,其科学性是经得住现实考验的,如果将这些既定且晦涩的知识使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需要教师通过创新思维进行有效引导,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
3.挖掘化学课程特点,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每节化学课都离不开实验,有的时候我们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通过展示实验代替。其实这样做大大抹杀了化学实验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化学学科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多地挖掘化学课程的特点――实验性强,并由此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注意力。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各学科学习压力比较大,如何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有个饱满的精神状态、注意力集中起来?是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化学课堂上可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用较难的问题促进他们思考,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用难度系数低的问题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学习,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4.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课程的探究性。
目前,各学科教学存在同一个缺点就是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学生不知道学这门课程的实用价值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考试或得高分吗”?这是好多高中生共同的疑问。其实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多应用,只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将化学知识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有教育学家指出:学生要想学好一门课程,必须经过整合、分析、运用、总结这些过程,才能将知识活学活用。化学教学中最缺乏的就是“运用”的过程。专家所指的“运用”不是单纯的习题训练,更多的是指与生活实践相关联,在实践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化学知识。要想做到这点,对于化学来说并不难。化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讲解化学知识,让学生看到化学知识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是十分实用的知识技能。这样一来便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精神,促进他们积极地思考、学习。
时展催生着教育制度和教学理念改革,我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要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打造高效课堂,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融入教学中,将有效教育理念真正落实于教学实践中,积极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高效课堂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保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兴华.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学周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