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英语要求范文

时间:2023-10-08 10:21:27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英语要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学英语要求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改革

论文摘 要:200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大学英语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在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中,改革的实施还在于深入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及各校的具体情况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建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开发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切实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任重而道远。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列为“质量工程”四项工作中的第二项。教育部决定采取三项措施,大力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一、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改革;二、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三、进一步改革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同年2月,在全国确立了180所高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要求,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2007年7月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本文通过对《课程要求》的解读,从一线的教学实践出发,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方面对大学英语改革的开展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课程要求》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其有几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其中听说优先,读写兼顾。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对听说有实用技能,并有所侧重,具体而言,教学中要从内容、教学时间增加听说技能的训练;第二,大学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为目的,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第三,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能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培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要求》中的目标要求,实质上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即由“读写为主,以应试教育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变为“以听说实用技能为主,素质教育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所谓思想指导行动,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才会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的不断显现。

二、教学资源的开发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应注重“英语综合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据调研,目前市场上的大学英语教材虽然种类繁多,大多都比较重视“英语综合技能训练”,即听说读写方面的内容,也以课文为背景加入了背景文化的介绍,但对于学习策略培训的内容还是极为缺乏,单独的学习策略培训的专著也很少,这使教师在学习策略培训方面感到迷茫。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策略的培训与指导,学习策略培训的教材缺乏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的障碍。根据这样的情况,出版商与高校应大力合作,共同开发出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选修课教材,以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的需要,高校管理部门也应在相应的教材开发上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

三、课程体系的建立

《课程要求》要求各校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面授课程以外,更应注重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是学校管理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以综合英语一统天下的观念,打破大学英语教师与英语专业英语教师的界线,消除开专业选修课,大学英语教师就意味着下岗的顾虑,而是要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逐渐消除大学英语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界限,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大学英语教师根据大学英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出如“英语电影赏析”、“英美报刊选读”、“英语演讲与口才”“英语写作”等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英语选修课程。另外,还要积极探索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鉴于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往往有学习形式较为松散,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较高,建立对计算机、网络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监督、监控系统便是关键。也就是说,通过相关系统、监控录像等辅助设备将计算机、网络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并由教师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反馈,而且作为形成性评估的一个方面算入学生期评成绩;教师对计算机、网络英语学习的指导与监控需要全额计入教师工作量。以此来提高学生和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实际上要比分级教学更科学合理),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创造条件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

四、教学环境的建设

无论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环境的建设。这里所说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教学设施、设备;“软”环境—主要指师资力量;还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1)教学“硬”环境的建设。要建设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的环境,首先是在硬件设备上要有所保证。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多媒体教室、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系统、自主学习中心,使大学英语教学真正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使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2)教学“软”环境的建设。教师也是教学环境的必要组织部分,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建设还应该着力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课程要求》也明确提出“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保证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要适应《课程要求》开出更多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在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学习策略培训方面加大培训力度。而且,要还要让教师充分掌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技术,使计算机、网络设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的营造。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环境的建设还在于课内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环境的相互配合,即丰富多彩的额外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戏剧等比赛、活动,也是教学环境的一部分,是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益的补充,能给学生更广阔的提高、训练和展示自己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舞台,其实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别样的呈现形式。为了更好地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应安排相关的管理组织部门,对活动的开展给予资金上、技术上、师资上、政策上的支持,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教学环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环境的全面建设与提高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环节。

五、教学评估的改革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学评估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过程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各校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这种过程性评估在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中尤为重要。终结性评估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即使作为一种定量测试手段,这种考试也应以评估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为主。但是,这种考试不应以学生所获得的读写译考试成绩来代替或平衡听说成绩,反之亦然(《课程要求,2007》)。

大学英语教学因为受应试教育,特别是四六级考试指挥棒作用的影响,长期以来还是以终结性评估为主。在理论上,大多数教师和学者都肯定形成性评估对于正确评价、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的作用,但因为形成性评价的过程的较为复杂,工作量大,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形成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被简单化成了平时出勤率的统计、作业成绩和教师印象分。良好的形成性评估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形成性评估体系,借助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简化其评估过程,减少教师工作量是当务之急。另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有机结合,还需要教学管理部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工作上的理解、技术上的帮助,以促成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的切实有效地实施。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在一线教学的真正实施,需要教学管理部门、领导、教师、学生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切实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致力于良好的大学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学资源的开发、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评估的改革。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指导下;管理者、学者、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大学英语教学不久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呼唤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外语界,2005,(6).

[2]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外语界,2005,(2).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论证报告”摘要[N].fltrp.com/newsdetail.

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改革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列为“质量工程”四项工作中的第二项。教育部决定采取三项措施,大力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一、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改革;二、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三、进一步改革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同年2月,在全国确立了180所高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要求,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2007年7月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本文通过对《课程要求》的解读,从一线的教学实践出发,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方面对大学英语改革的开展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课程要求》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其有几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其中听说优先,读写兼顾。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对听说有实用技能,并有所侧重,具体而言,教学中要从内容、教学时间增加听说技能的训练;第二,大学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为目的,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第三,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能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培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要求》中的目标要求,实质上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即由“读写为主,以应试教育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变为“以听说实用技能为主,素质教育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所谓思想指导行动,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才会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的不断显现。

二、教学资源的开发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应注重“英语综合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据调研,目前市场上的大学英语教材虽然种类繁多,大多都比较重视“英语综合技能训练”,即听说读写方面的内容,也以课文为背景加入了背景文化的介绍,但对于学习策略培训的内容还是极为缺乏,单独的学习策略培训的专著也很少,这使教师在学习策略培训方面感到迷茫。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策略的培训与指导,学习策略培训的教材缺乏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的障碍。根据这样的情况,出版商与高校应大力合作,共同开发出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选修课教材,以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的需要,高校管理部门也应在相应的教材开发上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

三、课程体系的建立

《课程要求》要求各校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面授课程以外,更应注重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是学校管理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以综合英语一统天下的观念,打破大学英语教师与英语专业英语教师的界线,消除开专业选修课,大学英语教师就意味着下岗的顾虑,而是要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逐渐消除大学英语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界限,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大学英语教师根据大学英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出如“英语电影赏析”、“英美报刊选读”、“英语演讲与口才”“英语写作”等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英语选修课程。另外,还要积极探索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鉴于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往往有学习形式较为松散,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较高,建立对计算机、网络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监督、监控系统便是关键。也就是说,通过相关系统、监控录像等辅助设备将计算机、网络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并由教师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反馈,而且作为形成性评估的一个方面算入学生期评成绩;教师对计算机、网络英语学习的指导与监控需要全额计入教师工作量。以此来提高学生和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实际上要比分级教学更科学合理),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创造条件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

四、教学环境的建设

无论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环境的建设。这里所说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教学设施、设备;“软”环境―主要指师资力量;还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1)教学“硬”环境的建设。要建设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的环境,首先是在硬件设备上要有所保证。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多媒体教室、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系统、自主学习中心,使大学英语教学真正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使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2)教学“软”环境的建设。教师也是教学环境的必要组织部分,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建设还应该着力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课程要求》也明确提出“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保证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要适应《课程要求》开出更多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在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学习策略培训方面加大培训力度。而且,要还要让教师充分掌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技术,使计算机、网络设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的营造。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环境的建设还在于课内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环境的相互配合,即丰富多彩的额外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戏剧等比赛、活动,也是教学环境的一部分,是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益的补充,能给学生更广阔的提高、训练和展示自己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舞台,其实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别样的呈现形式。为了更好地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应安排相关的管理组织部门,对活动的开展给予资金上、技术上、师资上、政策上的支持,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教学环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环境的全面建设与提高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环节。

五、教学评估的改革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学评估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过程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各校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这种过程性评估在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中尤为重要。终结性评估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即使作为一种定量测试手段,这种考试也应以评估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为主。但是,这种考试不应以学生所获得的读写译考试成绩来代替或平衡听说成绩,反之亦然(《课程要求,2007》)。

大学英语教学因为受应试教育,特别是四六级考试指挥棒作用的影响,长期以来还是以终结性评估为主。在理论上,大多数教师和学者都肯定形成性评估对于正确评价、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的作用,但因为形成性评价的过程的较为复杂,工作量大,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形成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被简单化成了平时出勤率的统计、作业成绩和教师印象分。良好的形成性评估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形成性评估体系,借助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简化其评估过程,减少教师工作量是当务之急。另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有机结合,还需要教学管理部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工作上的理解、技术上的帮助,以促成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的切实有效地实施。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在一线教学的真正实施,需要教学管理部门、领导、教师、学生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切实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致力于良好的大学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学资源的开发、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评估的改革。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指导下;管理者、学者、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大学英语教学不久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呼唤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外语界,2005,(6).

[2]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外语界,2005,(2).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论证报告”摘要[N].省略/newsdetail.

第3篇

【关键词】分科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师 角色 EAP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15-02

一 分科英语教学的内涵和教学内容

分科英语教学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学科专业新知识以提高英语水平,体现了外语的工具性。重在培养及提升学习者专业学术讲座听记、专业文献阅读、个人陈述演示、参与学术讨论交流、学术资料搜集和学术论文撰写等各方面的技能。

分科英语教学在过去的实践中往往被学生和教师误认为是双语教学或是专业英语,这可归因于这三种英语教学所具有的共性,即它们都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教授学科知识的。然而这一共性与通用英语教学(EGP)有本质的区别,分科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或专业英语不同,我们需要厘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和目的都是学科内容,英语只是作为教学的媒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课程设计的重点;专业英语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科语言,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以协助学习者熟悉该领域的专业词汇、句法、篇章结构和表述方式等,以便更好地利用英语来学习特定的学科;分科英语注重的是与学术相关的技能提升,处于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两者的中点,内容偏向一般的学科知识,比起专业英语具有更大的宽泛性,不及专业英语的深入全面系统。

分科英语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三种分类:一是泛分为两大类,即文科和理科;二是一个学科为一门分科英语教学课程,比如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工学、农学;三是再细分到一级学科,比如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但即使分到很细的学科上,内容也必须宽泛。标准有两条:一是语言教师能教,无须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专门培训;二是能为某个学科下面的各个方向的学生所普遍接受。

二 分科英语教学的导向――学术英语(EAP)

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是英语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ESP包含学术英语(EAP)和行业英语(EOP),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为学术活动提供语言支撑。EAP又可再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

以行业英语为导向的分科英语教学主要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欧美高校本科非母语的英语教学均为学术英语,在近年中国EGP向ESP教学转型的大背景下,以学术英语(EAP)为导向的分科英语教学对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学业追求、素质提升、就业需求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分科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CBI教学法

CBI教学法起源于加拿大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其理论的核心是:如果语言教学能以某个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将外语学习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率往往会大大提高。

Stryker & Leaver认为当语言作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媒介时,最理想、最接近于母语学习的二语学习条件便产生了,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内容学习,尤其是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内容,有助大幅提升可理解的输入量;(2)对内容的关注有效降低形式学习的焦虑感;(3)改善学习者的倦怠状况、激发利用英语“表达”专业的兴趣;(4)提高语言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即进行高层次的学术认知活动。Cummins认为一个人的语言水平由“人际交流基本技能”与“认知学术语言能力”组成。当学习者具备了中等的语言水平,仍然重复低层次的语言技能训练,其语言能力也将停滞不前。把英语教学与学习者的学科专业学习相结合,着重较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英语水平才能有跨步式的提高。

四 分科英语教学的承担者――大学英语教师

名称一样的课程如计算机英语,其性质可以是分科英语,也可以是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ESP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许多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的人员翻译或混淆等同于专业英语,然而专业英语与ESP实则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在服务目的及教学侧重点上都不尽相同。前者为学科研究的范畴,后者为教学途径的范畴;前者以专业词汇和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表达方式为中心,后者以学习者为中心。

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和目的也都是学科内容,英语只是作为教学的媒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课程设计的重点。教学该由谁来承担取决于它们各自的教学目的,双语教学是由专业教师教的;专业英语既可以是专业教师也可以是英语教师教,但分科英语必须由英语教师来承担,在此之前达到EAP教师多重角色的要求则是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为之努力的。

五 分科英语教师的多重角色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分科英语教学仍然是语言教学,教师除了作为教学的承担者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扮演课程的设计者、教材的提供者以及合作者、研究者和评估者等多种角色,各个角色对大学英语教师有着具体的要求。

1.分科英语教学对作为课程承担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第一,掌握相关专业范围一定的学科知识。分科英语教学必须与一定的专业内容相联系,但对于大多数只有英语语言文学学术背景的大学英语教师而言,短期内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显然是不现实也不必要的,因为分科英语教学的重点是交流策略和技能而非内容,然而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教师则不能较好地进行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相关专业范围内基础、宽泛的学科知识。

第二,掌握课堂处理专业知识的策略。教师课堂处理专业知识的策略基本可以分为五类,即目的语言参照和母语参照、形象生动化、师生与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关注语言知识。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目的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掌握一定的EAP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EAP作为英语语言共核之外的变体,具备一些特征性、不同于通用英语教学的规律和理论基础,比如需求分析、体裁分析理论等。这是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补充的重要知识。

第四,能意识到学习者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虽然教师自身不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但对于学习者已掌握的专业知识需要有所了解,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将语言与内容有效关联,如果两者差距过大,学习者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差距过小,学习者不易产生成就感。

2.分科英语教学对作为课程设计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调整课程设计、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教师都需要把需求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中心点。设计应遵循真实性、主体性和开放性三大原则。

需求分析即找出学习者当前水平与预期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需求分析包含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又主要分为学习情境分析和目标情境分析。学习情境分析指学习者当下的目的语水平、学习条件、个人期望、学习策略等。目标情境分析指课程终止时学习者在目标工作情境当中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能力。

3.分科英语教学对作为教材提供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各个学校在专业设置、学生水平、教师水平、学生需求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引进国外或非本校现成的分科英语教材固然可以省时省力,但也可能出现适应性欠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以上现状编写适合的分科英语教材,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周平认为,教学材料选择应符合真实性、合适性、广泛性和兼容性四条标准。

4.分科英语教学对作为合作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分科英语教学教师时刻遵循的原则,教师不再是知识输入者,而是以学习者的合作者身份参与到真实语言情景的实践学习之中,参与分析讨论,给予及时隐性的启发和引导。

教学中应摈弃忽视了学习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析语法及翻译等进行讲解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式。可以实践运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BL),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不再是听众而是参与者,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记忆而是主动的思考。也可采用任务教学法(TBL),学习者需要应用语言知识和学术交流技能完成一系列任务,而不是对语法或词汇反复学习记忆。

5.分科英语教学对作为研究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研究者的含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自身成为研究性学者,大学英语教师长期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忽略了科研,也导致科研水平普遍不高;二是对分科英语教学进行行动研究和反思,通过行动研究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教师的知识和方法,改变提高教师的信念,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分科英语教学框架的构建。

6.分科英语教学对作为评估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评估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课程进行评估,看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设目标,通常采用测试、问卷、访谈、讨论等方式。评估的间隔通常为课程的第一周、期中、期末和目标语境实际应用中。二是对学习者进行评估,除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之外,还要求教师设计定位性测试、成就性测试和能力测试。三是对教师自身的评估。教师在分析测试与评估的结果后调整和完善未来的教学。

六 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师为达到以上各要求而进行提升,将对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的改善、合作精神的培养、处理学科专业知识策略研究等方面将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平.ESP 教师处理学科专业知识的策略研究―基于提高课程《商务英语阅读》教学[D].重庆大学,2011

第4篇

关键词:课程;评估;测试;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232-02

一、引言

课程是语言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为教师提供了系统的计划与框架结构。课程的发展包括以下方面:需求分析、教学大纲、目标发展、教学方法和语言评估(Richards,2001)。

而评估是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以作为有效途径提高学习者的课堂参与,还可以最大程度帮助学习者从本课程中获益(Nation& Macalister,2010,p107)。选择评估作为切入点来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有两点原因:首先,中国长期以来都有应试教育的传统,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课本知识而不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Lam,2002)。其次,英语教学中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例如,此《课程要求》强调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评估,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方面往往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二、评估的定义及分类

评估可以用来“辨别学生的强项与弱项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选择安排学生进入教学课程,以及决定他们是否可以通过一门课程”(Bachman & Palmer,2010,p21)。Ur(1996)将评估形式分为两大类:最常用也最重要的是测试;另一种是课堂评估,具有多种形式,比如:教师评估、自我评估,学习档案等等。大多数情况下,测试和评估可以互换来指代相似的活动。但评估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是用来监控记录学生表现的定性方法,比如观察、课题研究等(Brindley,2001,p137)。测试只是评估的一种形式,是指教师与学生采用的特定的步骤来衡量语言能力。《课程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鼓励在英语教学中采取不同形式的评估,比如同伴评估、学习数据的收集、采访、会议等等。

此外,一个良好的评估应该强调三个设计原则:可靠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第一,可信的测试应该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并且有清晰的指示与提问。第二,有效的测试是用于衡量它应该考查的内容,具有两种检查方式: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前者会直接影响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测试的反应。而后者主要用来分析测试并且衡量测试内容是否体现了测试要求。第三,实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比如时间、花费等都属于这一范畴(Nation & Macalister,2010)。这三个标准是专家和教师设计测试试题的基础。

三、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

1.形成性评估。一个学期中,学校和教师会根据课程和教学目标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评估课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课堂语言评估,它与课堂教学任务相似但是目的不同(Bachman &Palmer,2010),是一种学习观察,用来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行为(Nation & Macalister,2010)。《课程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鼓励当地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多种形式的评估,尤其是提倡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评估,以此来有效地满足英语学习的特殊需求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achman &Palmer(2010)把评估分为内隐性和外显性两种模式。内隐性模式下,学习者通常不会意识到自己在被评估。基于这种模式,可以在课堂组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新单词。外显性模式下,老师会明确指出活动用于评估,它可以用于形成性和终结性目的。

Fulcher & Davidson(2007)还提到了合作在学习情景评估中的重要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合作在考试中是不被允许的,甚至被当作是作弊的行为,学生们需要独立完成试题。当然,若测试的形式是小组演示,那么合作是受到支持的。

同伴和自我评估是另一种重要的评估方式。它要求学习者掌握评估的相关知识,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花适当的时间来介绍这方面的内容,笔者有时候会要求学生同伴之间或者自己修改作文和翻译作业,这可以帮助培养评估意识,有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来完善作业答案(Harris,1997)。

最后,文档资料这种评估形式也值得一提,它可以有效地支持整个学习过程(Rea-Dickins,2000)。但是,这种形式的评估并没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大学英语课堂一个班级通常有六十多位学生,每个教师要教授两个以上的班级。因此,文档资料的检查对于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工程。但是,笔者依旧会鼓励学生归纳总结考试或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有时候也会要求学生写学习反思报告,这些其实是对于此种评估方式的一种尝试。

2.终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在整个评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之前的中国课程教学要求中。当然,它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旧是最重要的形式。根据《课程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考试和水平考试,旨在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而且这些考试的重心应该是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就属于这一范畴。对于教师来说,期末测试是检验学生一学期所学的最主要途径。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往往在期末总评中占据很大比例,甚至直接决定该生是否能够顺利通过这门课程。

此处以大学英语四级(下文简称为四级)为例来分析这种评估方式。四级考试虽然不像高考那么重要,但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仍旧把它作为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全国性英语考试。根据相关教育部门和大学的政策,它的通过与否可能与学位证书的获取挂钩。

这个考试属于成绩测验,是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大纲以及课本知识来设计,旨在了解学生在大学中的英语水平以及培养其英语综合能力。Brown(1995)指出,成绩对于任何一个语言课程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其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获得较高程度的语言知识。

基于评估目的,测试可以分为两种:标准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基于某一特点标准来衡量学习者的表现;常模参照测验主要用于判断学习者在所测团体中排列的位置(Brindley,2001)。根据大学英语四六级委员会的解释,四级考试是常模参照测验。而常模参照测验的中心就是为了测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以及每个学生的表现与其他学生成绩之间的联系(Brown,1995,p114)。这一点符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目标,即考查所有在校大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四、建议

《课程要求》是根据课程的理论知识制定的一份较为完善的指导性文件,并且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详细的信息与例子。在评估部分,它强调了形成性评估的重要性,并鼓励把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但是,把《课程要求》与教学实际相比较之后,仍旧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尽管《课程要求》鼓励教师在课堂强调听说训练,但是广大教师依旧没有把口语部分放入平时的学期测试中。此外,尽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设有口语部分,但是它的分值并不算入总分,并且该口语测试是选择性的。如果这样的考查方式不改变,那么课堂教学方法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善,学生需求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它也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目标对于口语及听力的具体要求。同时,学生只会关心他们的成绩和等级,而忽视英语学习的实际意义:语言学习的真正需求以及改善方法(Black,Harrison,Le,Marshall & William,2003)。

因此,评估部分应该把口语明确纳入学校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范围,测试方式可以采取面试或者使用专门的口语测试软件。

第二,评估不仅仅是体现在课程标准中更需要去实际执行(Kelly,2009)。尽管终结性评估在《课程要求》中并非中心部分,但是实际情况却不然。由于大学四、六级考试的压力,学生会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讲解和分析四、六级做题技巧与方法。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课堂讨论与口语练习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与期末考试和四、六级考试无关。一些学生只关心期末考试的考试范围而完全忽略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其他实用技能知识。Kelly(2009,p149)认为,外部的测试会让教师因为考试而教学,这一想法甚至会左右学校所采用的课程标准。

笔者认为,《课程要求》需要加入具体信息来指导形成性评估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这有利于帮助教师修改教材、改善上课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考试为中心”的固有想法,让其认识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此外,学校可以开设课外辅导课程来帮助有需要的学生为相关英语考试做准备。

第5篇

2 0 0 4 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课程要求》的颁布和实施,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课程要求》的实施,大学英语教师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必将发生变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对自身的挑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更新自己的能力结构,以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一、对《课程要求》的认识《课程要求》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里所指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指英语语言知识、英语应用技能(听说读写)、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言产出的技能实践;(2 )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要求》除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外,特别强调应大量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促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这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3 )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要求》对大学生英语水平提出了三个层次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同时《课程要求》提出除开设英语基础课外,还应开设英语选修课程,即能力提高课程,包括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4 )测试、评估方式变化。《课程要求》重视教学评估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除了终结性评估以外,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估。纵观《课程要求》,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手段,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它进一步提出了“应用能力”和“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等新概念。培养目标的调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个性化学习要求、测试和评估方式的变化,对原有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及组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结构体系。

二、《课程要求》下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结构的构建目前,国内对英语教师的能力结构的研究是以教法、学法的研究以及外语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和素养来展开的,涉及到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动态发展方面的研究并不很多,随着《课程要求》的实施和推广,大学英语教师被赋予了新的角色,伴随着角色的转变,其能力结构必将发生变化。笔者认为,《课程要求》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结构应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包括使用英语的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具体体现在更新教学理念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掌握语言和文化能力、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发展和科研等方面的能力。

1 . 更新教学理念能力。外语教学理念主要包括对外语语言的认识、对语言学习的认识和对教学的认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的人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挑战不仅是对学校教学模式、课程、教材等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对已经习惯的、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挑战。这种挑战迫使大学英语教师不得不积极思考,重新为自己进行定位,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使之与信息化教学环境相适应。教学理念要从原来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到研究学生如何自主学习上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转变的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教会学生如何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等。因此,不断掌握新方法、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已成为新时代对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2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为了实施《课程要求》,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国各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断言,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将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结构探讨文/ 李 雄 李 春中占主导地位。面对这种趋势,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熟悉并掌握C A I 技术,具备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能力和课件制作能力。同时,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自己,努力学习在线课程,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了解有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国内外专家进行咨询和磋商,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学习任务的布置。

3 . 掌握语言和文化能力。为完成《课程要求》提出的培养目标,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应具有很强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必须精通语言知识和有准确而流利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便于交际和互动。其次,为了应对开设语言应用类课程、能力提高课程和语言文化课程,大学英语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学能力。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开设此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造成师资匮乏。因此,必须熟悉并掌握英、美国家文化习俗和文学包括其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提高语言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准确、流利、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4 . 教学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教师的创作智慧与能力的就是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的“看家本领”。如何进行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设计,如何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统一地、协调地安排,如何用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的思想与方法来促进与改进教学,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急待发展的一种新能力。首先,在教学设计的观念与方向上,强调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强调突出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换言之,教学设计要考虑学习者的需求与特点,改变以往只注重“教”而忽视“学”的局面。其次,从教学设计的策略上,强调运用系统观和整合的思想,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对其间关系进行协调的、整合的把握,强调问题解决策略。

最后,从教学设计的方法上,注重对学习者的分析,强调师生之间关系和角色的重新定位,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强调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学习者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从宏观上看,这种能力包括实施课程计划、整体教学计划和具体教学计划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保持课程计划、糙体教学计划和具体教学计划一致性的能力;实施教学过程中的随机处理策略等。从微观上看,它包括言语表达能力(如询问方法、交谈方法、母语和英语的使用策略、学生话语失误处理策略、课堂交际英语的系统掌握等)非言语表达能力(如教具的有效使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形体和课堂表演技能等)互动能力(如师生间互动模式的养成、互动模式的转换与变化、真实交际中的互动技术等)。

第6篇

关键词 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 适应期 衔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English and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onvergence

Study under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ZHANG Liy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exchange in the social life of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How to help freshmen adapt to college life and successfully enter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stat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learning and university freshmen learning situation,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make convergence work.

Key words teaching requirement; college English; adaptation period; convergence

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指导,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仍然以应试为主,长期忽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要争取在大学仅有的两年英语学习中,抓紧时间、提高效率、突出成绩。而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成果,首先就要过好大学与高中教学的“衔接关”。本文着重分析高中与大学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并探讨顺利实现衔接工作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 关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转变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出于教学目的的差异,大学英语的教学与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阶段的教学截然不同。不仅仅是教学理念的不同,首当其冲的就是授课方式的差异。多数的高三阶段,课堂除了听力训练外,多是汉语教学。再经过高考后暑假的放松,大多数新生对大学英语的全英语授课方式表现出巨大的不适应。因此,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个清楚的预判。既可以通过一套科学的摸底试卷,也可以通过课前的访谈以及课堂上细致的观察来获得。如果课堂上多数学生明显反映出听不懂,跟不上的状态,教师就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选择基础词汇,以及增加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关键处加以反复,给予学生适应和补充的机会。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据此要求,很多高校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以及语音室,为学校的网络教学,自主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大学英语教学也多以多媒体的形式开展,有效扩充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手段。但我们也不应忽视多媒体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弊端。由于利用了教学软件,教学内容固定,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场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顺序。并且,由于教学容量大,速度快,部分基础欠缺的学生会出现“跟不上,吃不着”的情况。也有不少学生仍沿用传统的学习方法,他们会发现听的时候很精彩,却抓不住重点,内容一翻而过,最后黑板上什么都没有,笔记上也没留下什么。其实,教师都可以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总之,教无定法。具体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要基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清楚了解。

此外,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多是开展大班教学。面对五六十个甚至更多的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要想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如不开展分层教学则很难实现。对于分层教学的方法,相关讨论多从课堂教学的手段入手。在此,笔者想着重讨论下与课堂分层教学相关的其它辅助学习手段。首先,笔者认为,如不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则分层教学的效果不易衡量,学生由于很难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会过多地产生挫折感,以致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解决这样问题,可以借助“阶段测试”的手段来检测前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使结果更加科学有效,测试内容应尽量回避学生之前的语言综合素质,让学生的每一步付出都能得到肯定,并让基础不好的学生看到实现短期目标的可能性。对于学生的分层考核的结果也应纳入最后评价中,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由于班级内学生情况复杂,学习水平差距大的情况,笔者建议参考国外高校的教育模式,在校内建立“助教机制”。助教可以是英语教师,也可以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小组成员会面。根据小组成员的需求灵活安排活动内容,可以是学习困难辅导,也可以是文学作品欣赏等活动。作为助教的学生因此可以获得学分,并能获得充分锻炼多方面能力的机会。通过对小组活动,助教可以很容易发现每个成员的学习特点及弱点,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并在活动中实现查漏补缺。这种做法可以有效解决目前高校班额过大,教师人手不足,以及教师跟学生接触时间过少的问题,并能真正实现对部分学生“开小灶”补课,缩小学生水平差距,以及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等目的。通过师生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阶段的最终目标。

2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高校有着教材的自主选择权,在目前普遍流行的十几套大学英语教材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难易适当的教材。但由于生源的复杂情况,很难说哪一套教材是跟高中阶段的教材真正接轨的。在笔者接触的几套教材中,经常遇到某个知识点学生早已是烂熟于胸的,或出现过难的词汇或句子结构,让还处在过渡期的学生顿感茫然和困难。此外目前的教材,除了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外,都有意识地引入了部分语法知识的练习。但是由于缺乏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导致了语法知识的练习和讲解零散、片面,缺乏系统性。既不能实现对高中阶段语法知识的总结和巩固,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在大学阶段对语法的掌握能力。其后果是当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篇章时无法深入理解,对于长、难句的翻译也不尽如人意,写作中“中式表达”则层出不穷。

针对高校英语教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在深悉本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所使用的教材大胆开刀,摒弃不适合本班学生的内容,补充学生急需的,喜欢的内容。根据各校和各专业的特点,甚至可以开发校本教材。在学生掌握语言能力,培养人文知识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吸收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及表达。当英语与所学专业结合后,学生可以更加明确外语学习与今后自己将从事的职业的关系,也可以通过阅读外文的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针对基础不理想的学生,适当补充难度略低的教学材料也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手段。比如,可以把补充教学内容当作这部分学生的阶段性目标,由于更接近于学生的学习实际,这个短期目标更容易达成,就更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终实现逐步提高。

3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持续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可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同时指出,除了目前比较通行的终结性评估以外,还应开展形成性评估。所谓形成性评估是指在教学进行中开展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实时监控,对于学生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都予以记录和评价,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由此可见,打破传统的“一站式”评价体系,建立全方面的评价标准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形成性评价确实能有效地监督和评价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对其学习过程是个有力的促进手段。结合附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后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进步状况。不过客观来看,具体操作费时费力,且由于学生自我评价的主观性及随意性较强,要想评价结果科学准确,就应该借助主观加客观,人工加计算机等多种监控手段。

针对这个问题,衔接阶段可为学生设定多个评价点,即阶段性目标,当学生在逐步靠近每个阶段性目标的时候都能感到自己的进步,并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把主观评价和客观考核结合起来。评价时不但要考虑到该学生在全班学生中所处的位置,也应该纵向考虑,即科学评价学生在阶段目标中所取得的进步。这就要求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此基础上评价其学习过程。此外,考评的方式也要多种多样。比如考试与活动参与按一定比重结合起来。积极参与活动可以获得积分,活动中表现出色可以获得加分。在为自己一次次挣分的努力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而个人的评价还可以跟小组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成绩会影响到全组的得分,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认真对待每次活动和考核,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全组的荣誉而战。同时,为了能让本组获得更好的成绩,小组成员也会自觉行动起来,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不难看出,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实非易事。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学情外,还要立足于本校的硬件手段,借助计算机辅助系统来实现。笔者呼吁更多的学者专家能在此方面拿出建设性意见。

针对目前英语教学的困境与改革的呼声,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亟待提高,而如何实现大学英语与中学的有效衔接,如何帮助大学新生尽快渡过这个适应期是每个面对大学新生的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必将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各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外语课程研究中心“基础教育外语课程研究第三批科研项目‘新课标下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编号JCWYKC201306)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人文性工具性后续课程结合网络自主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中曾明确指出,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是目前的首要任务。科学的教学理念往往比做法更重要,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能带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深化改革是根本出路。21世纪,知识经济与全球一体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使中国成为全球有力的竞争者,高等教育只有不断地改革与创新,积极应对新形势所带来的各种变化与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就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如何把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学生心中真正想要的,使其终身受益的,高质量、多样化的优质课程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统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曾提到,大学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有些人仅仅根据重点中学毕业生的外语能力误以为大部分的高中毕业生已经掌握了英语这个工具。其实不然,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受高考的制约,通常重视阅读,兼顾听说,语言水平也仅仅处于基础阶段。即使能掌握高考的词汇要求,但是要他们读懂复杂的长篇英文材料、听懂演讲还存在很大困难。中西方文化差别很大,而且在中国,英语尚未成为工作语言,没有语言环境,这也对学生学习并使用英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英语是高中英语的拓展、延续和提高,主要表现为文本的抽象性,语法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词汇的丰富性等。要求学生能理解复杂文章中的具体或抽象的主题内容,能自如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并不感到紧张,能清楚地对时事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21 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具备较好的外语能力,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外语教育。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需要不断的加强和改进。在强调英语工具性的同时,也要重视它的人文性。它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应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文明、思维方式,熟悉中外文化差异,学习如何以西方接受的方式介绍中国文化,更好地应对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挑战。有些人将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简单地理解为增开英美文学等文学课程,其实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

二、开设基于内容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内容教学法主要以某一学科领域的主要知识为依托,通过该领域真实的英语语料的使用来学习英语,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语言语料学习英语。1986年,莫翰提出内容教学法以来,很多国家都以该教学法为指导,形成多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社会效果。该教学法侧重于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某学科的学科内容和兴趣结合在一起,通过使用真实的教学素材,将学生带入生活,重视内容的针对性及英语学习的目标性,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容易,有趣,更有意义。20世纪90年代,内容教学法被引入中国,在专门用途英语领域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国外语言学家曾这样总结,内容本位语言课程可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知识去处理其他专业领域内复杂的并达到大学水平的材料。因而,将内容教学法与专门用途英语理论相结合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出发点。

鉴于此,大学英语应该进行内容改革,采用以内容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模式,压缩部分基础英语授课学时,开设相应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英语课程和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一般学术英语课程。将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学专业时可以实践英语,同时在学英语时也能轻松学习专业,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使其成为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三、纸质版教材与电子版教材结合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像ipad, 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英语教材也应该具有电子形式,这样更方便学生随时查阅以及携带,但是又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纸质版教材,因而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更具有时代感,而且内容更加丰富,可以随时进行更新替换,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四、采用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012年,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发起了“digital shift”项目。该项目要求给学生提供完善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因而,将所有的课程资源挂在网上供学生灵活学习和使用,同时进行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近几年,国际上出现了许多优质的免费在线课程―MOOCs,为我国建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很明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地点,进行自主学习并参与讨论。但是这种网络授课模式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因而根据我国的教学现状,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全过程录制下来挂在网上供学生自主点播,并提供给学生一些辅助的教学资源,这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完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自主学习有效结合的授课形式可以优势互补,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特点。同时,学校要继续采用分级教学,这样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蒋艳,马武林.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二)――学生需求分析[J].外语电力教学,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