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学教育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08 10:21:23

序论:在您撰写医学教育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学教育问题

第1篇

1.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2]:不少人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与晋升职称有关。某些已晋升到副高级职称或不再想晋升职称的人员,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够重视,热情不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期间集中学习,突击得学分,一旦晋升后则热情锐减。

1.2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良莠不齐: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以后,出现了各类学习班、培训班、提高班、学术会议等,名目繁多,从各种渠道涌入各医疗单位。有些学习班的内容重复,甚至有的打着继续医学教育的招牌,将学习商业化,教学质量差、学时不够、学分授予管理不严、费用高,使学习班的可信度大大下降,导致医院外派学要三思而行。

1.3经费支出过高:有不少学习班时间短、学分高、收费也高,包括学费、住宿费、差旅费,二三天的学习都要支出近千元。

1.4由于专业限制,一些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困难,我院每年都要邀请几名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来院讲课,这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机会难得,但效果并不理想,参加人员都是强迫学习。有时考虑只安排对口专业人员听课,但又因人员太少,所以科教科从选题上尽量照顾到各个专业,涉及面宽或一些新生的边缘学科,但由于大家从事的专业不同、兴趣不同,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年复一年,医院继续教育的课题内容选择困难,给具体管理者带来一定难度。

1.5由于是基层医院有相当多的在职在岗人员无法离职离岗学习。特别是大多数护理专业、药剂专业人员无法满足送培需求,有很多人学分达不到25学分。

2.继续医学教育对策

由于医院的医疗任务,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容易冲突,医院继续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学术讲座、专业进修、撰写学术论文、远程继续教育等。安排应坚持临床为主、实践为主、自学为主、业余为主。在内容的安排上应突出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2.1医院应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从内容、形式、考核、学分登记及验证等方面制定本院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2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由一名副院长负责,由科教科负责具体工作,并将继教工作纳入医院对科室管理考核。

2.3在医院内举办继续医学项目其好处在于,可利用晚上时间开班,既不影响医院工作,又能保证学习时间,还能节省费用。

2.4每年外派一定的人员学习、进修。这些学习在严格把关、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先由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批准后才可参加,所学内容必须是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和科室急需开展的技术。学习人员学成后要在科室开展工作,进行科内讲座,达到一人受教育全科受益的目的。

2.5参加学术会议、撰写论文是继续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凡参加学术年会和专题学术会者须是交流的论文的第一作者,差旅费、会务费、资料费等这些费用计入科室的成本核算,直接与科室效益挂钩,因此科主任在批准人员外出时,要严格按规定并根据科内的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参加,杜绝经费、人员、时间的浪费。目前医学期刊繁多,发表的论文应是在国内统一号及国际标准刊号的杂志,并给予一定额度奖励。

2.6利用好医生卫星第一频道教学和参加好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频道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继教途径。好医生卫星继教课程具有专业全面,内容新颖等特点;远程学习具有不受人数限制,不受时间限制的优点。由于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繁忙,工作时间不固定,而在接受远程医学教育中,卫生技术人员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自己选择符合工作需要的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主地学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因工作忙不能接受教育的现象,也解决了医院自身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相当多的在职在岗人员如护理专业、药剂专业人员因种种原因无法离职离岗学习、无法送培的难题。网络继续教育的开展,使基层医务工作者能够接受到本领域专家的指导,给许多学习爱好者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

当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师需要终身教育,医学生需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李静等[1]认为,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是2l世纪医学教育的方向。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平低,缺医少药现象比较严重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培养临床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对他们今后能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临床技能,实现我校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级临床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为老区服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的意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哲学思想起源于19世纪,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行为也由传统经验医学模式(以理论知识、前辈的经验和实践为依据)向循证医学模式(以临床证据为基础)转变。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2000年加拿大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教授将其定义修订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与多年临床经验,考虑到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诊疗措施。循证医学模式明显不同于传统经验医学模式,但不是对传统医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传统经验医学模式的补充和发展,其目的是要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当前的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最可靠的证据来剔除无效的、昂贵的和危险的医疗决策或治疗方案,同时提供最新、最佳的证据供医务工作者参考,以满足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和社会医疗保险的迫切要求。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尊重患者的价值和愿望,体现了良好医德的基本要求。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五步:①确定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临床医生在准确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后,运用传统理论知识和经验进行仔细的分析讨论,准确提出确实存在并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②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即针对所提出的临床问题,采用上网、图书馆检索、会议资料和专家通信等多种手段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关系密切的资料,作分析评价用。③评价证据:要求应用流行病学及EBM质量评价标准对收集的相关文献,从证据的的正确性、有用性以及作用的大小和临床实用性等方面作出具体评价,得出确切结论以指导临床决策。④应用最佳的证据,指导临床决策:将经过严格评价而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⑤评价所做的工作:强调要对以上1~4步的实施效力和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教训,以便在下一次实施中加以改进。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在为病患提供最佳照顾的同时,也使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完善和发展。基于循证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认识,1982年McMaster大学首先将循证医学引入医学教育,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顺应医学教育的发展,国内许多教学医院已经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郑宏庭等[2]归纳认为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缺陷与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面:①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循证医学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②从机械学习转变为最优化学习。循证医学强调寻找最佳研究证据,将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评价、综合、应用所得证据,使学生在有限时间与无限知识的矛盾中实现学习的最优化。③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循证医学更注重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将在教学中营造出教、学互动的气氛,彻底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使整个学习过程从获取知识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④从短期学习转变为终身教育。循证医学更适宜终身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从而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接受知识更新的挑战。吴泰相等[3]研究表明,让医学本科生参加循证医学不但促进他们下大功夫去深入学习和掌握所感兴趣的临床专业基础、临床知识和临床科研知识,还培养了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循证医学引入临床医学教学,对培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合格医学人才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08年我国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制订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4]中明确提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应具有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将循证医学引入高等医学教育已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我校在临床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于2008年开设了“循证医学”选修课,临床学院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等教研室相继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开展基于循证思维的教学研究工作,但这项工作一直未能全面推行,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对循证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我校虽然在2008年开设了“循证医学”课程,但只是作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临床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循证思维者少,而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活动者更少。这一方面与我国医学教育长期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重知识传授、重课堂教学、重教科书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关;另一方面是学校对循证医学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太少,许多学生对循证医学基本知识不了解,以致于参加“循证医学”课程选修的学生较少,而在选修这一课程的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为了学分而选修的。教师和学生认识的不足,是导致我校循证医学相关教学活动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

2.2对如何在本科院校进行循证医学教学理解不到位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和进修学习机会增多,学习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方法的渠道越来越丰富,部分教师具备了开展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能力。但除部分临床教师由于临床医疗压力重,没时间去收集和选择循证医学信息资源外,相当一部分教师则“高、大、全”思想较重,一味追求高质量、全面的临床证据,一味机械地照搬硬套,片面地认为目前我院一方面可利用的医学数据库太少,很难获取高质量的文献,而且本地区病人经济条件较差,遵医行为差,即使有好的证据也难以应用。更多的教师则强调本科生基础较薄弱,在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活动困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循证医学用于临床实践者少,而用于教学者更少。#p#分页标题#e#

2.3开展循证医学的教学资源相对缺乏主要体现在师资缺乏,进行“循证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未受过正式、规范的循证医学师资培训,并且人数少,能在工作中全面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更少;此外教师外语水平整体较低,语种单一,学校医学信息库较少,获得高质量全文医学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的能力有限,这也是客观事实。

2.4对学生引导不够就医院而言,医疗工作的核心地位是无疑的,由于临床医疗压力大,临床教学基地的医生(即临床教师)重医疗、轻教学,教学意识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受扩招、考研、社会不良风气等的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布置任务或提出的问题敷衍了事,就是在临床实习的临床医疗专业实习生也不愿深入探索研究,不愿深入临床一线,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对临床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甘愿接受填鸭式的教学,这些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再者现在的学生虽然都比较重视英语的学习,但临床专业英语太乏味,学生多不愿接触,加上缺乏教师的引导,阅读医学英文文献的能力低。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强建设常言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循证医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多渠道宣传循证医学理念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循证医学并进行临床实践。开展循证医学的各种资源应逐步得到完善,具有获取高质量医学信息数据库是开展开展循证医学重要环节。任何一项工作,人力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教师,只有不断加强教师循证医学培训(尤其是师资培训)和引入相关人才,在临床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师资建设是我院临床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医学教育;问题分析

医学是运用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学科,如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都是医学的分类。医学可以治疗人的疾病并促进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的发展也走向了新的发展机遇,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结合给人类的健康问题带来极大的便利,所以医学教育专业相对目前社会发展是一个热门专业。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医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教育专业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随着高校医学教育的关注度增高,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学教学质量的水平。

1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实际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质量问题

1.1重视度不够

在高校医学教学中,对医学课程的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出现课时少,学生很多问题没有充分掌握,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也没能及时的消化,这种现象在目前大多数高校中普遍存在。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并能让学生从课程设置中感受到学校对医学教育的重视。

1.2师资力量不够

好的老师能培养出好的人才,在高校医学教育中,强大的师资队伍有助于高校医学教育的发展。在高校医学教育中,对教学目标设置的不够清晰,导致学校对医学课程设置不稳定,影响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安排是扩充师资力量的基本,有了重视的前提才可以更好的开展医学教育。很多研究医学理论的人多数在有所成就时会选择实际医学操作,而并非在理论上进行一味的教育,导致医学教育的工作者数量较少,学校在开展医学教育课程时缺少一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这就是师资力量不够的一大因素。高校在医学教育中教师力量与学生队伍不成正比,教师即使学校多安排一些课程,也会出现没有教师讲解的时候,教师教导学生医学知识时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经历,也不能很好的开展医学知识,这是目前高校医学教育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且每个人从出生就离不开医学,在越来越需要医学人才的环境中,培养医学队伍是当务之急,这同时也要求各大高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健全的教育体系和完善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有力保障。

2高校开展医学知识讲解和传输的过程中存在填鸭式教学问题

任何教育都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来配合,这样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医学领域的学习也是如此。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础的课程,学生在进入医学教育中,要从理论基础开始,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才能进行下一步深入的学习。随着新教育改革的实施,各大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尝试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医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多高校中还是比较普遍,教师习惯性的对医学知识进行填鸭式教学,给学生灌输医学知识,学生一直承担被动角色。医学是一项非常枯燥且复杂的知识体系,想要真正的成为一名医学领域的佼佼者,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医学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医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医学产生兴趣,主动的去探索医学知识,结合一些生活实际与医学理论相总结,并且要经常看一些课堂以外的教材,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掌握医学知识,而绝对不是教师作为主体在课堂上一味的进行教学传授,这个过程要与学生形成互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对医学知识产生兴趣。一惯的采用填鸭式教学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医学知识不是教师能全部讲解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引导学生,对学生不懂的问题共同探讨和研究,而学生一旦在医学教育中产生依赖性,将影响学生思维的开发,在课堂教学中研发的灌输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同时对思维的创新也有一定的制约,所以高校在开展医学知识讲解和传输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由被动变成主动,让学生自主创新,开放思维去探索复杂的医学知识。

3提升高校医学教学效果的科学性建议

3.1注重医学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高校在开展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医学知识,就要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医学课时,保证教师能够有充足的课时向学生讲解医学知识,并对学生学习到的医学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

3.2提高医学教育的师资力度

对于医学教育来说,创建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求高校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保证了高校充足的教师资源,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提升高校对学生开展医学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3.3不断创新医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医学知识储备,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心。教师还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对相关医学知识进行创新,保证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时候能够全面提升学习效率。

4结语

从目前高校的医学教育现状来看,确实是存在一些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始终占据着教育教学的主导位置,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医学教育的目标不明确等等,这类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医学教育的教学效果。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医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工作以及师资队伍的创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课堂建设模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PathmanDEetal,梅人朗.通过医学教育培养志愿到农村行医的医生[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0,(01):95-96.

[2]李皓桓,张国忠.医学教育中的动机──理论如何指导实践[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0,(03):47-48.

[3]陈刚.592名欧洲医生对医学教育中“临终关怀”教育的评价[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0,(04):36-37.

[4]万茹.深化继续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J].海南医学,2000,(06):92-93.

[5]佟维训.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关于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回顾[J].继续医学教育,2000,(01):32-33.

[6]张爱莉,夏英宗,张燮林,等.上海市继续医学教育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00,(03):56-57.

[7]王定妹,景扬,陈晓勤.实施继续医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00,(03):46-47.

第4篇

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合格已是专业技术人员执业注册、年度考核、技术职称晋升等必备条件。继续医学教育包括国家、省级继续医学项目,发表科研论文,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形式。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通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与举办,推广科技成果,充分带动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

2存在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

卫生技术人员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部分学员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与职称晋升相关,已晋升到高级职称或不再愿意继续晋升职称的部分人员,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热情度较低。另外,基层医院部分在职在岗人员工作繁忙,难以离职离岗学习,无法满足送培需求。

2.2学科发展不均衡

中西部地区老、边、贫地区较多,区域、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基层全科医学的培训更显薄弱;同时,部分新生的边缘学科继续教育项目开展较为困难,学科发展不均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存在偏科现象,难以满足全体人员需要。

2.3体系建设不完善

部分继续医学教育方法稍显陈旧、途径不多,远程、网络教育等先进的继续医学教育手段未被广泛而规范使用;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方式的适宜性、实施的协调性与结果的有效性需要改进;医疗卫生机构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投入不够,教育经费偏低,培训基地与信息化建设滞后,监督管理相对薄弱。

2.4人员配备不充分

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无专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人员或专职人员流动性较大,不熟识相关政策,导致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够规范的现象,如举办时的项目名称与公布的项目名称不完全相符、学分管理与登记制度混乱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经验、知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3发展建议

3.1优化模式,深化改革

集成各类优势资源,构建区域布局合理、专业覆盖广泛,满足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培训需求的继续教育体系。以实际素质能力为基础,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有计划地选派与组织相关专业的人员参加内容鲜明,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战略性与可推广性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逐步实行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加强构筑网络化信息平台,将集中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方便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就地学习;推动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公共平台,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水平。

3.2重点扶持,均衡发展

通过开展有效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素质与服务水平是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均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特别是提高农村、民族地区与偏远地区的教学质量,更好适应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基层特别是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实际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便捷性与有效性,使所有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均能参加适合的继续医学教育。对基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举办给予重点扶持,在政策导向与资金安排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力争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重心下移,提高农村、民族地区与偏远地区的教学质量,提升全体卫生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力。

3.3完善监管,提高效率

适时调整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目标考核、学分授予等具体政策措施;建立培训、质量控制与监管机制,严格对培训的针对性、科学性与有效性监督管理;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法规、政策与管理知识的培训,组织继续医学教育科学研究,支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工作经验,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

3.4保质保量,稳步提升

第5篇

关键词:中医;医学教育;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G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186-02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当前重要的经济体制类型,对不同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经济与教育之间向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不同阶段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种经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等,都会对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我国中医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会受到经济发展状态以及各种经济制度的影响。而面对现实经济条件,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也需要积极探索中医医学教育的有效发展途径。

一、市场经济大环境对中医医学教育的影响

经济与教育之间关系密切,经济环境也会对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具体来看,教育事业肩负着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以更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重任。中医医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之一,在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不同个体在中医医学方面的文化素质和劳动能力以及劳动熟练程度等,从而更好地为各种实际建设任务服务,促进整体建设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也需要提高对各种知识和科技成果的重视程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多种中医理论和资源得到了较大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思想和技术也开始被应用于中医理论和资源的开发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借助系统的中医医学教育来不断促进相应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以更好⒏髦肿钚碌目蒲Ъ际踔识和科技成果等应用到实际的劳动生产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各中医院校则属于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中心,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必然会对中医医学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案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医医学教育存在一定的无法良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我国的中医医学教育历史悠久,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医医学教育也逐渐呈现出一定的滞后现象,无法很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例如,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的情况,相应的专业结构在设置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医药科技发展以及人才市场对不同类型和专业中医药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应的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没有很多好的针对市场以及各种中医药技术等。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医医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进行科学的教育体制建设

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医医学教育,促进中医医学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首先需要积极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建设。针对以往中医医学教育体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不适应现实经济条件的问题,还需要积极地立足中医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逐步制定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针对市场经济的特点,注重对教育评估所具备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予以应用,鼓励不同的中医类院校积极参与到激烈的投入与产出市场竞争之中。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断对中医类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予以“倒逼”,促进其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首先,要做好在教育理念方面的更新。在中医医学教育中,要努力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对中医医学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其提出的各种要求,从而制定完善的多方面对策,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积极的改革和优化。例如,在专业设置方面,在立足国家教委所制定的专业目录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对当前的经济发展状态以及对中医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科学分析,进而以相应的调研和分析结果为基础,依据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一定的自主专业设置,并上报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另外,考虑到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交流频繁,大量人才的流动速度很快,并存在频繁的职业转换现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还要注意适当对专业口径予以拓展,以更好地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为其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的设置方面,要注意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包括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需求情况等。并针对实际情况,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注重教学实践和创业教育以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在中医医学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教育与实际市场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密切观察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态,并积极对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等予以增加。加强中医药相关最新科技知识课程的设置以及建设,并加强中医药教材建设。尤其要注意在教材中对各种最新中医药科技成果予以收录和介绍、反映等,以及时更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帮助其日后更好适合市场环境。另外,加强实践环节,在教学方法和办学模式上要注意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同的中医类院校可以积极建立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而为中医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良好的条件。

另外,加强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首先,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的计划设置、内容更新、方法改革、建设管理等环节,遵循创业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育人,支持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实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全校创新创业氛围,积极构建学校“大创业”格局。其次,加强创新创业项目管理。以项目科学化、规范化运作为原则,加强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计划、创业实践项目等,按照小资金培育、梯次资助、不断推进的机制支持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和师生联合创新创业。另外,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注重创新服务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师生共享学校的省部级开放重点实验室,服务于创新创业重点项目;引导成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校企联合培训机构,聘请校内外专家指导评价各院项目,选拔优秀项目给予基金支持和导师指导,进入校级创新创业孵化实战平台。

(三)对中医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予以改革和创新

以往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在管理体制方面,中医医学教育过程中采用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五统一”体制。在这一体制模式下,相应的招生计划由国家y一颁布。不同中医类院校所使用的地方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也是相同的,此外,还采用学、统一审批专业以及统一办学等模式。这样的管理体制下,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出一定的中医人才,但也容易导致人才培养单一情况的出现,导致相应的中医人才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之后无法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甚至遭到市场的淘汰。为此,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医学教育教学的水平,还需要在宏观控制的前提条件下,积极对中医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予以改革和创新。针对不同中医类院校的实际情况,给予一些学校更多的办学自。打破以往“五统一”的办学模式,鼓励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进行共同集资办学。在具体的办学方式上,可以采取学校与地方、学校与企业等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例如,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合作模式下,学校将作为企业的专业技术支撑单位,双方可以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活动,包括联合培训中医药健康产业需要的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联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课题等。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中医药职业教育新方法、新模式,搭建企业“用人”和院校“育人”之间的桥梁,培养综合素质好的实用型医药人才。另外,也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智力引进工作,在中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临床医疗、临床医技、康复和护理专业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刘红宁,袁杰,陈绍辉,等.市场经济与我国中医药发展[C]//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第23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

[2] 王屹亭,沃红梅,徐玲,等.中医现代化滞后的制度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2,(19).

[3] 郑旭锐,李长秦,董正华,等.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中PBL教学法初探医学教育[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3).

[4] 耿直.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医医学教育问题的思考[J].新疆中医药,2004,(6).

第6篇

关键词:医学 继续教育问题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01

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我国的医学继续教育经过多年发展,日益制度化、规范化[1]。但在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还存在着课程设置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为提高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1 目前医学继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日益更新,医学技术也在迅猛更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更为迫切。但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大部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晋升职称或执业注册挂钩而不得不参加[2]。结果造成这些学员交费上学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学历证书或学分证明,而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了轻松地获得学历证书或“挣”够学分,他们乐于追求只用交费而不用参加学习的“学历班”,而很少考虑工作的实际需要。

另外,有一些开办继续教育的医学院校培养目标不正确,把继续教育当作是学校的一个经济创收点,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社会责任。滥设点、滥招生,在管理上片面强调成人的工作、家庭等外在因素,对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放任自流,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更谈不上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目前的医学继续教育是学校卖文凭,学员买文凭,教与学双方都把继续教育当作一种经济,而不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与提高。这种错误的认识只可能使医学继续教育名存实亡。

1.2 教学模式滞后

目前我国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从取得学分的意义上讲,课堂授课无疑是重要的途径,而对其效果则不应轻易下结论[3]。传统的、灌输式的医学继续教育虽然能在短时期内提高学员的“卷面成绩”,却不能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教学模式滞后,严重影响了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积极性。

1.3 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不同的医学继续教育对象,由于基础和需求不同,他们对医学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是不相同的。职称较高、学历较高的学员对新成果、新进展及医学人文知识的内容项目感兴趣;职称较低、学历较低的人员则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我国医学继续教育在内容设置上基本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复制,仍然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学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只是对以前所学知识复习。学员自身渴望获知的内容较少,没有考虑不同学员工作和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学员对这样的继续教育没有兴趣和积极性,也是影响继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1.4 工学矛盾

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都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工作繁忙,另外,作为成年人,他们又是家庭的主要劳动者,工作和家务使他们缺少相应的时间来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工学矛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级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工学矛盾,学员更希望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来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参加面授或实训,达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1.5 师资需求方面

在继续医学教育师资方面,卫生技术人员最希望参加本专业的高水平专家的指导与学习,切实提高自己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但目前的继续教育师资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校的教授与医疗岗位脱节,不少中老年教师常年得不到进修学习,原来掌握的知识已经过时陈旧,对成人教育的需求、成人学员的心理特点不能够完全掌握,完全按照普通学生对待,所授课程不能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刚开始从教,没有深入过医疗岗位,教学经验不丰富,实践能力甚至不如学员,结果造成学员厌学;第三,大部分学员希望向医院的知名专家学习,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很多专家实践能力较强,但长期不从事教学,无法系统讲授自身的经验,使学员学习如在雾里。

1.6 教材不适合继续教育的实际要求

目前,大部分成人教育教材为普通高等教学的教材翻版,内容相似,缺少成人教育所需的技能型和前沿性,没有考虑成人学员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需求,无法得到学员认可,学员对购买教材具有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学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2 对医学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2.1 提高管理人员、教学组织者和卫生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

为保证医学继续教育真正达到其提高人员素质的作用,需要有关单位认真落实卫生技术人员医学继续教育完成情况与其年度考核、职称聘任、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注册等密切结合的有关规定,引导卫生技术人员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考核,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对医学继续教育的认识,逐步使卫生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生教育,才能终生执业”的观念,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4]。组织医学继续教育的院校应将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对待,纳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树立培养人才的继续教育观,不断探索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而不是经济创收的继续教育观[5],使医学继续教育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目的。

2.2 课程设置的优化

课程设置是继续教育的基础,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同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开设的课程有不同的要求,能够参加适合自身岗位需要的继续医学教育是每位学员的最基本要求。对学员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课程设置上,参加继续教育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注重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知识的扩充。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就应体现对学员能力的强化和提高。基础课可由学员通过多媒体教材或网络平台自学,以“必须,够用”为标准,专业课应多开设与能力相适应的专业选修课,如“专科技能培训”、“新仪器新设备使用与结果分析”等。

2.3 实现医学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现代化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将网络教学与面授有机结合。采用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成人教育的网络办学平台,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由学员自行安排考核时间。网络课程的开通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手段,有利于学员无法到校上课时在家自主学习,缩短在校学习的时间,缓解学生的工学矛盾。传统成人教育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相当匮乏,往往局限于教材,较少有适合成人特点的含有导学、辅导、自测、应用等内容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学资源建设仍需不断加强和完善,这需要继续教育的开办院校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授课教师与课件制作人员相互配合,不断研发适合成人自主学习特点的课件。

2.4 选择合适教材

教材是继续教育教学的依据,也是学员们自学的根本。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要更关注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需要知识的重复,需要的是知识的更新和深入。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内容上要能够体现出最新的信息,在教材的结构上要图文并茂比较清晰,方便学员自学。一本高水平的继续医学教育教材的价值决不仅仅局限于学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时的“即时效应”,更重要的是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后,贯穿于学员整个专业技术行为全过程而发挥的指导作用。因此,学校在选择教材时应多参考学生的意见,由学生集体选择合适的教材,也可由学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适合继续教育的教材。

2.5 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合适的教学模式,但教学模式的发挥程度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教师素质的提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将师德作为首要内容,只有教师将教学作为一种责任而不是捞取报酬的手段,才能保证在教师教学中去主动思考如何提高质量,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二,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应通过轮岗的形式让他们在医疗岗位和教学岗位上双重锻炼,使他们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同步提高;第三,注重老教师的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的交叉、融合,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不断产生,对于毕业多年的老教师而言,学校需要提供机会使他们的知识能够与时代同步发展;第四,医院的兼职教师临床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但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需要学校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成人学员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做到教学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第十三次工作会议纪要[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36):64-65.

[2]岳岭.医务人员开展全方位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J].实用全科医学,2005,3(1):47-48.

[3]严慧萍.对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20):24-25.

[4]尹照玲,宋玉玲,李爱民.加强管理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J].中国医院,2006,10(9):52-53.

第7篇

当前尽管医学发展迅速,但是当前医学领域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医学专业和医学人文之间发展不协调,造成了医学人文素养整体水平低。高职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其人文素养水平对整个医疗队伍的服务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前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水平不能与国家有关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相匹配,所以探讨高职医院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第一,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由医学行业特殊性决定的。作为综合性的科学,医学具有特殊性,首先,医学与人类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医学对人道精神与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合格的医生需要具有精湛的医术与仁爱之心。医生的人文素养需要通过在校医学生的教育实现。其次,部分疾病的发生具有社会性特点,因此,对其治疗同样需要社会性,基于人文社会学科对人类疾病进行治疗,因此,人文科学对于医学的发展以及应用具有支持作用。第二,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就是人文素养教育。人文是医学的一个属性,首先,医学的对象是人,人的属性包括了生物属性、心理属性以及社会实现。在社会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因此,医学的人文属性是由医学人性化决定的,不能独立于人而存在。其次,医学的研究范围是人的健康、疾病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规律,所以,医学研究出发点是人的属性,人文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医学活动对人的生命尊重,对人的生命与生活质量提高给予重视。

二、高职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医学院校对专业技能重视,但是忽视人文教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作为高职院校的有机构成,高职医学院校在基于培养具有操作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方面给予重视,对医学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给予重视,但忽视了对人文素养教育。医学的特点具有人文性特点,对医务人员的要求是具有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通过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医学院校设置人文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为:①随意设置人文课程,人文课程体系的设置伍尔夫整体规划;②部分高职医学院校课程设置方面,思想政治类课程比较多,造成了学生学习压力增加,学生的学习质量不能得到保障;③医学课程设置与人文课程设置没有实现有机结合。医学人文交叉学科是医学综合发展的要求。通过医学人文交叉学科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面;④高职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对教学效果重视不够,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同时,实践型的人文课程设置不足,造出来学生对知识学习理解不深入。

第三,高职医学院校人文任课教师的素质有待于提高。高职医学院校目前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教师的讲授,因此,高素质人文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但是,当前高职医学院校专业化人文学科人才缺乏。大部分高职医学院校从而中专学校升格而来,人文师资缺乏,同时,当前人文教师学历不够,医学人文专业型人才欠缺。任课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欠缺医学人文知识,缺少具有跨学科专业背景的人文教师。

三、高职医学院校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第一,高职医学教育观念要转变,树立新型医学人才培养观念。当前生物医学模式不断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要求转变医学教育观念。新时期高职医学教育领域存在的仅仅对医学专业与技能重视而人文教育忽视的问题给予转变,培训医学生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同时,进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训,确保医学生人才的全面发展。现代医学培训医学专业人才,不但对专业技能提出较高要求,并且对其人文素养要求提高,对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进行构建。对医学人文素养重要性加强宣传,从而使所有教职工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给予重视;通过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现代高职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第二,增强高职医学院校人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人文素养教育目标给予明确,确保高职医生具有理性思维的能力,实现独立四个医学理论与和实践问题;同时,对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关进行培养,对医学生尊重人、爱护人、关怀人的人文情怀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进行培养。对学生人文知识与语言沟通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和病人实现良好沟通,对医患关系进行恰当处理。

第三,加强高职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对高水平师资队伍进行构建。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保障。提高当前高职医学院校人文教师学历层次;对人文教师引进标准提高;优化人文教师年龄结构。高职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文任课教师的在职教育给予重视。与各医学院校加强横向之间的联系,对其他医学院校在设置课程、选用教材、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进行借鉴。结束语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医学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医学中人文关怀还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作为系统工程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基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基本规律,与高职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实际相结合,提高人文教师水平,提高人文教学实效性,从而推动高职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瑜,沈玉洁,段其伟.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