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22 12:56:41

序论:在您撰写校风建设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校风建设论文

第1篇

要想形成良好的“三风”,需要院校各部门、各院系的统筹协作和师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但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或多或少都存在部门之间、院系之间、部门与院系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这也是导致“三风”建设无法在深层次开展的直接原因。并且,有些部门领导对“三风”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导致“三风”建设无法持续推进,有的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来保障和巩固“三风”建设成果[1]。

2“三风”建设的方法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三风”建设对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重要意义。第一,“三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三风”对师生的行为和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提升校职工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继而去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三风”建设关系到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良好的“三风”有利于老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增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与提高。第三,“三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良好的“三风”有利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创造力、积极性和凝聚力,使得他们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不断地提高学校法的科研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2.2练好内功、提高素质第一,领导要注意自身政策水平、管理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这个组织系统中,领导干部身处高位,影响着“三风“建设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指挥、协调着学校的科研、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活动。第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职业操守,坚持服务学生的情怀,不断地强化在专业的领域的学术修养,修生养性,成为一个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立德修身的垂范,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公德上都成为学生的典范。第三,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品德言行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学风教育,鼓励学生在学识和技术上大胆专研,为他们学习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2.3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三风”建设,组建“三风”建设小组,制定总纲领,校长任组长,负责整体的组织和指挥,而各部门、各院系制定的计划方案,经建设小组研究通过后,再进行具体的实施。其次,各部门、各院系在实施计划方案时,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其他部门的合作,根据“三风”建设的总纲领,积极主动地向其他部门学习、相互促进,既要完成自身的目标和任务,也要注意部门和院系之间的合作,使自己成为“三风”建设的拼图[2];最后,部门、院系之间工种的中心是其制定的计划方案能在师生间得到顺利的实施,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增强师生在建设“三风”时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三风”的建设的主力军。

2.4建章立制、巩固实效针对“三风”出现的问题,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第一,根据院校的具体情况对对规章制度进行删减和增定,尽量使各种章程合理规范;第二,建立强有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奖罚明确,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一视同仁;第三,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树立先进的典型,促进师生拼搏进取精神的形成;第四,把“三风”建设纳入到院校部门职能、教职工岗位职责和学生操行的评定中,不断细化考评规则,增强考评的操作性,保证公平公正。

第2篇

一是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学生自控能力较弱,上课吃东西、玩手机;有的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校期间存在“混日子”、“得过且过”心理,加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考试企图依靠作弊蒙混过关,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有的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弃。这些都是影响学校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二是学校综合设施不完善。目前,由于历史原因,我院校舍面积较小,教室、体育场等教学配套设施较为陈旧,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学生宿舍拥挤,没有空调、独立卫生间,住宿条件和其他高校相比差距较大。个别心理较为脆弱的学生容易受这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将不满情绪转为对大学生活的失望,在学习上容易厌倦,稍有不顺就想放弃。三是个别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不合理。目前,学院在一些课程的设置上不够科学,不能全面满足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尤其是获取实践经验的需求;个别教师在教学上不注重方式方法,没有引导学生理解所学专业知识的内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强。我院对学院学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娱乐和体育活动、竞赛比较多,而专业竞赛、学术活动比较少;专业课程比较多,但与课程相关的讲座比较少,而且形式单一。五是学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从体制机制上来看,学院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不足,有效性不高;对学生的惩处力度不够,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的处分重视度不高;教学部门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理念的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化,彼此之间的配合默契度,对工作的细节处理不到位,对“全员育人”的理念体现还不够充分。

二、大专院校学风建设工作实践探索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分析总结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将学风建设与教育、管理、服务、育人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到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要采取规范流程、细化工作、扩大宣传、正确引导等措施,在全校开展学风建设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分阶段执行全年学风建设工作

一是执行学风建设准备阶段,从新生入学开始至军训结束,重点在于新生的入学教育、班级建设,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二是执行强化、检查学风阶段,从新生正式上课至第一学期结束,以教学周为单位分为五个步骤,每一步都有具体的工作要求和重点检查项目,旨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执行巩固学风建设成果阶段,从第二学期开始,以教学周为单位,分四个步骤执行。分别为: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同时结合评优评奖等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四是执行总结交流、推进学风建设阶段,在一学年结束之前,组织召开各类经验交流会,探讨工作成效及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工作。以上四个阶段的学风建设执行过程及具体内容见下表:

(二)多渠道开展学风建设宣传工作

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有机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逐渐形成校园、班级和宿舍三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学风建设宣传阵地。首先,校园文化宣传阵地的作用在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和勤奋学习在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系列专业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以及学习方法座谈会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校团委鼓励建设以专业为导向的学生社团,开展和学业有关的竞赛活动,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强化专业宣传教育,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其次,班级是学风建设的基本单元,创建优良学风班是学校学风建设工程的着力点。建议为各个班级安排固定晚自修教室,落实晚自修制度,加强监督检查,通过教室板报、宣传栏展示班级建设成果,使之成为班级之间交流学习的平台。最后,宿舍文化建设是学风建设工作中敏感而又重要的地带,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可以由学生组织承担对宿舍安全和卫生检察监督和评比的任务,以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宿舍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结合“大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开展“优秀宿舍”和“优秀个人”的评比活动,把学生宿舍建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窗口。

(三)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方式

大学辅导员(班主任)应当具备较高的教育管理水平,同时性格开朗、思路开阔活跃,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能真诚关爱学生,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目前,大专院校普遍面临师资力量短缺、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时间精力受限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方式,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设立辅导员(班主任)连任制。对于人数较少的专业,可以由一名辅导员(班主任)负责该专业三个年级全部班级的管理工作。这种带班模式虽然班多、人数多,但是学生专业相同,所面临的问题也具有相似性,同时由于有共同的辅导员(班主任),各年级的学生之间沟通较为便利,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择业就业等方面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大量信息和有效帮助,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辅导员(班主任)在这方面的工作量,便于其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班级整体管理和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上。经过实践证明,辅导员(班主任)并没有因带班数量和人数的增加而降低工作质量,反而和学生的沟通更加顺畅,管理工作得心应手。另外,可以实行“学生辅导员”模式。对于人数多、班级多的专业,可以为新生班级配备同专业高年级“学生辅导员”,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学生辅导员需要经过严格筛选,选聘的学生不仅要求责任心强、有耐心,还要求在工作、学习等各方面表现优秀,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具有说服力。学生辅导员工作可以涉及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环境、协调宿舍关系、专业学习辅导等方面,他们和班级学生年龄相仿,生活圈子接近,比较容易相互理解,在专业学习上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在生活中也可成为学生鲜活的榜样。同时,担任学生辅导员的高年级学生的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调能力等都可以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经过实践可以看出,这种模式不仅能在细节上弥补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某些方面的不足,还能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学生管理工作做好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的进程。

(四)改革“三业”教育方案

第3篇

从字面上理解,学风即学习的风气;具体来讲,学风既包括学生的求学与研学之风,教师的教学与治学之风,教管人员的督学与管学之风,还包括校领导的办学与导学之风。学风建设系统,具有“整体”“、内生”和“综合”三个基本的特征。“整体”是指在分析系统各种相互关系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学生学风与教师教风的各种外部因素和内在关系的不协调问题。对于一个学校建设来说,面对学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利益集团的情况就需要从整体上去协调彼此间的关系。在学风建设上,“内生”常被认为是一个学校的内部动力、潜力及创造力,如生源质量、学习环境、教师的水平与知识转化力等。“综合”是指学风建设的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的组合,而不是单个要素的简单累加。这种组合是在对线性的与非线性的、确定的与随机的等各种关系的经过层次、时序、空间与时空组合等的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内聚力、外力、增量、减量的综合考虑,而学风建设是影响其各种要素的关系“总矢量”。学风建设研究的对象非常复杂,要求对组成学风建设的各事物之间互相作用、联系及制约的本质特征进行合理解析,在更高层次上定量分析出它的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高级的定性分析,最终将其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和规律综合出来。

二、学风建设的特点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质就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行政人员督学、辅导员导学等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这些子系统都是复杂系统,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学风建设系统也是一类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使得学风建设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一)由于学风建设本身具有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难以对系统目标进行具体描述和确定,在系统的管理与控制以及评价与决策过程中被迫使用多个准则,而这些准则有时还存在相互冲突;

(二)学风建设涉及各种彼此关联的因素,系统结构复杂多变,导致用传统的建模方法来建立其数学模型与求解也十分困难;

(三)传统的方法、技术和理论,包括定量分析工具的使用在对学风建设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中会遇到困难;

(四)学风建设问题涉及面广,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模型进行研究;

(五)通过系统综合,把知识、经验、模型、数据等进行集成,才能解决学风建设发展中的复杂问题,而许多信息和数据是很难得到的。在学风建设研究中,应重视这些特点,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学风建设具有一般复杂系统的共同特征,即综合性、系统性和动态性,而“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就是其研究方法。学风建设系统的研究不仅需要利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并且要结合人的经验和智慧,同时强调综合、整体、系统地考虑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协调发展。

三、学风建设的研究思路

系统分析与评价过程分为3个阶段,首先对高校学风建设系统的目标、约束条件、系统结构和机理等进行描述,然后对学风建设的状态、趋势和能力等进行评价,最后对学风建设的条件、潜力及优势与限制进行分析;管理与决策过程就是依据上阶段分析的结果制订方案和策略,按照方案和策略对学风建设进行实施与管理,整个过程循环往复,具体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学风建设系统的描述、评价以及管理和决策等。信息产生和管理过程:学风建设各子系统及其演化进程中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管理等。学风建设评价过程:建立高校学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学风建设的现状和水平,预测学风建设的趋势、潜力和能力,并找出制约因素,为学风建设战略规划提供决策。系统协调、优化和决策过程:对学风建设各子系统内部彼此之间以及学风建设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构建学风建设系统的协调机制,促进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实现整个学风建设系统的整体优化。信息反馈机制:通过现状评价和实证分析,对未来系统的行为进行实时调整,形成各子系统内部和整个学风建设系统的反馈机制,以经济、法律、行政和教育等为调节手段,使系统按目标发展。

四、结论

第4篇

学风是学生在校期间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的外部反映,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说,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于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

1学习动机偏低

很多同学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了,而新的目标尚未确立。如果简单以就业为目标,企业并不把学业成绩的好坏作为唯一的参考,这样在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变得迷茫,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学习纪律松懈

目前有些在校大学生学习作风拖沓,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下课玩游戏。平时得过且过,期末突击复习,只求及格,不求甚解。甚至个别同学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冒险作弊。

3专业思想淡薄,热衷各种社会活动

受不良社会风气,以及部分高年级同学对专业的消极态度的影响,一些同学认为“学校开的专业课程对未来没有用”,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考取各种证书上。也有的同学片面地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锻炼能力”,从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各种社会活动或兼职中,结果没增强能力,反倒荒废了学业。

二大学生学业规划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1学业生涯规划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法国著名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曾指出,学习应该是个人从生到死一生中继续着的过程,离开学校客观的教育,人自发的,个体的求知、求真才是最重要的。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老化周期加速,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不管多么现代化,也会在5~10年之后,出现知识过时的问题。就目前我国的教育时间来看,学生在校时间,至少完成义务教育,再到大学毕业,通常应该是9~16年,然后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与终身学习相一致的,我们提倡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在大学,做好学业规划,才有利于今后工作中安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2学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

在学业生涯中,学业目标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大学生从大一开始认清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在4年内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业规划使大学生“进校就想出门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业规划不断调整,逐渐形成对自己优势和劣势的清楚认识,随着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大学生越来越有成就感,思维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进而更有信心、勇气。当同学们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知识的获得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学习能力也就随之逐渐提升,学习视野不断扩大,狭义的学习转变为广义的学习。一份有效的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够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的的个性物质、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3学业规划有助于端正、浓郁学校的学习风气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大学是年轻人价值观形成与知识储备的重要时期,很多大一新生把大学过于理想化,在摆脱了家长束缚后,开始放任自己,不思进取。通过制定学业生涯规划促使大学生重新认识大学生活,合理规划大学时间,制定学业生涯规划。如果学生能够制定自己的学业规划,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会随之增加,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的学生身影就会增多,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从而有效地改善学校的学习风气。

4学业规划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为求职就业创造条件:许多学生缺乏规划职业生涯理念,对自己的发展计划没有明确认识,也不能准确定位。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相继和交叉的关系。要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首先要从学业着手,根据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就为职业的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依据。学业规划要求以本专业为依托,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设计学业生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加自身就业竞争能力。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促进高等院校学风建设优化

1形成良好的学风高等院校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学校、老师、学生本人三位一体的努力,而且学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就学校层面而言,应该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1加强学风建设,首先加强教风建设

教风是学风的基础,没有好的教学质量,无法引领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学校既是教学单位又是科研单位,一些教师因为忙于课题、科研,放松了对教学的投入,课下不认真备课,课上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丧失了对专业课程的兴趣,进而失去探索求知的兴趣;另外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日常学习管理,学与不学一个样,复习与不复习一个样,考核方式单一,加上对学生考试作弊、旷课处理不及时、不公平,使学生学习功利化思想严重,也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1.2建立健全学业指导服务机构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辅导员老师还不完全具备辅导学、咨询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加上辅导员人员配备少,不能很好地向学生提供学业辅导,更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和咨询指导。因此,我们认为首先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队伍。这支队伍的教师要愿意接触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通过长期与学生相处,比较了解学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贴切和人性化的辅导。

1.3建立学业指导制度

拥有了学业指导的专家队伍,专业指导的机构,还要建立学业指导的制度,以制度保障学业规划的开展和实施。有条件的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学生学业规划指导课,有些学校从大一开始建立了“导师责任制”,由一名教授负责几名学生的生活、学习指导,鼓励本科学生跟导师、做课题、进实验室,这些方式成为了学生学业规划的催化剂。没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也要定期举办一些学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邀请校外知名人士及成功的校友回校与大学生座谈,为其解决学业生涯规划中的各种问题,指引学生正确规划人生。

2从学生层面学业规划

2.1重视学生规划,丰富学业规划内涵

假如对“上大学”“上好大学”“上清华大学”这3个目标而言,一个高中生做的学业规划是完成不同的目标,目标越明确,计划越严紧,成功率越高。大学阶段作为就业的一个选择过程,明显不同于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学业规划,不单单是学业成绩的要求,而且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学习、专业实践、其他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如表达能力、团队精神、身体素质等。所以大学生做学业规划,首先是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和定位,有助于学生了解专业、知道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时间,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学习结果,而不单单以分数或硬性指标作为衡量的标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养成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

2.2循序渐进,学业规划贯穿大学生涯始终

第5篇

1.1学风建设没有深入实践

学校的学风建设构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虽然学校在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但是,采取的实际工作比较少,学校的学风建设并没有落实到实践工作环节中去。学校学风建设缺乏系统性、以及实践性。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只停留在学校建设的规划书面上,并没有深入实际。

1.2学风建设呈现浮躁化

学校学风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但是,学风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在学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学风建设工作流于表面化,工作并没有深入实际。学风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不当,方法落后,呈现出浮躁的特点。

1.3学风建设具有历史延承性

学校学风是在学校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校文化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规范、引导学习发展的作用。学风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中,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不懈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在功利化的影响下,学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使学校的学风建设面临着重重的危机。

2导致学校学风建设现状的原因

导致目前我国学校学风建设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方面,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可观原因,同时还有社会历史原因。

2.1主观方面

加强学校学风建设,首先在思想要给予高度重视。学风建设首先体现在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老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条件。在进行教育活动中,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怀。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并不是从学生出发,忽略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进行素质教育空有口号,但是并没有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2.2客观方面

加强院校的学风建设,要建立起十分完善的学校奖惩机制,对于有突出共享的要进行奖励,对于在学校学风建设中,严重影响学校学风建设的个人要进行一定的惩罚。在很多院校中奖惩机制建立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同时,在学校只注重课程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发展。这样就很容易使学风建设流于表面化。

2.3社会历史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经济建设进行的。长期以往,导致了功利主义在社会中的盛行。这种功利化的思想也对我国高校教育产生了严重影响,在这种社会背景中进行学校学风建设,难免出现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表现。我们知道学风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但是,在市场环境的影响,学校学风建设难免会出现流于表面的现象,这反映出了现代的学校教育出现了浮躁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

3当前院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对策

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是实现高校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需要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文化历史背景及结合具体的实际需要,对学校学风进行建设。努力培养军校学员为国奉献的爱国精神,同时要使学员认识到国防建设的中性,以及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在学校学风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立标准,强规范,建机制。

3.1学风建设中要加强两个主体的建设

首先,要提高执教者的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建设。老师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对学员素质的养成具有直接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此而言,在院校中形成良好的学风,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水平。以身作则,摒弃娇气、骄气、邪气,树立正直、善良、厚道的形象,弘扬师德,提倡奉献精神,以无形的力量树立有形的榜样,以师德带动学风养成。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了学院的水平,因此需要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不断提升教育的实际教学水平,必须是教员又十分过硬的专业素质。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教员要以身作则,带动学校良好学风的建设。其次,要加强受教育主体的专业素质能力。院校学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培养的学生思想政治要过关,要拥护党的领导。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学风建设。其次,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才能体现所学知识的价值。同时时间也是对教学活动的延续,是提高学员知识的掌握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加教学环节中实践性教学的比重,重视技能培训,提高可操作性。

3.2在学风建设中要注重隐性学风环境的营造

一要规范课堂行为规范课堂行为主要是从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出发的。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组织教学,明确教学的目的以及教学目标,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方式。而是受教育主体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遵照课堂纪律,配合教员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二要严肃考风考纪由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学员学习不认真,在考试的时候存在侥幸心理,考试的过程中作弊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要规范考试纪律。加强对考试作弊学员的惩罚力度。

3.3加强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学风建设首先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完善的监督督导机制,对教员的教学进行及时监督,对教学质量、教学结果进行监督,确保教学质量。其次,要建立奖惩机制,细化学院的考评标准。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对表现突出的学员进行奖励。参加活动不积极,甚至冷嘲热讽的学员要加以批评,进行思想教育,必要的时候给予其记过或退学处分。

4结语

第6篇

学生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接受教育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知识的武装变得优秀。每个孩子都具有各自的特长和缺点,如何按照每个孩子的不同资质进行教学将是学生能否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关键,但是家长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而是用金钱引诱学生多学,支付巨额择校费将学生送到最好的学校,甚至请学生的任课教师吃饭等。学生家长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但是这样的做法助长了教师的个人不良作风和学校的不良风气,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完全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家长的行贿让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功利心逐渐增强,长此以往就会让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态度产生改变,认为只有给钱他才会关心学生,由此一来学生就不能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这种作风终究会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不良影响。

二、学校的教育环境方面

1.校长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起决定作用

在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获得专业知识的进步和道德修养的指导,而以校长对于本校教师的领导又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受教育情况。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要管理的不仅是教职员工还需要管理好学校的各种建设。领导的公平公正的管理教师,教师的不良作风就会受到遏制,为了评职称升职加薪等目的进行行贿受贿、以及尔虞我诈的行为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当然,领导自身的修养也不能忽视,领导作为学校的领头羊必须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端正作风,踏实工作,这样才能起到模范作用;学校是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校领导对于学校场所的管理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有益的氛围之下学生更能融入学习和生活。一个好的学校可能离不开德才兼备行事公道的校长,但是一个办学比较差的学校却一定和一个品德低下的校长有关。

2.学校管理制度和学习制度

学校的建设从狭义上讲就是学校校园各个场所的建设,但是广义上还包括各种管理制度和准则的建设,而且两者的位置没有孰轻孰重,都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现如今很多的学校都没有那么重视学校的制度建设,其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学校过于重视传统的应试教育,因为评判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一个学校的教学状况主要是靠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所以,虽然我们强调素质教育,还是有一部分学校以教学质量为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其次,就是师德师风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或者完善起来,很多对于教师作风的规定只是一些道德方面的监督,少有被严格的规章制度明令禁止;最后,就是在教职员工和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时候处理不当,更多的时候都是放之任之,没有给予公平公正的惩处或者奖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的工作就难以得到正常的开展,更谈不上师德师风的建设了。

3.学习师德师风的机制

师德师风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约束层面,还要学校落实到纲要纪律制度中去,将师德师风作为一项比较严肃的工作定时的开展,及时地总结和评比。这样以来,师德师风的就会受到真正的重视,不仅有利于学校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还有利于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尽可能的避免有损校风和教师风范的人和事出现。

4.教师工作检查、评价制度

学校一般都会建立一个制度专门对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评价,但是在很多的学校,这样的监督制度根本不够不完善。例如,有的老师在讲课期间还会接打电话,上课前没有及时赶到课堂,甚至对打骂学生、体罚学生等。这些问题从小的方面讲是影响学生学习,从大的方面讲这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名声和信誉。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定目标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任务中务必要将师德师风的建设和管理作为重点。为了长期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学校领导需要成立一个小组,建立一个比较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并按照这个制度对教师进行检查和评估。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师风师德建设中去,按时地交上相应的承若书和报告,接受学校领导的监督。当然,学生家长也要和学校一起,共同监督教师的师风师德,而且每个班级都可以选择几位家长组成加长委员会,主要对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有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都将被记录在案以供今后学校进行评优晋级考核重要参考。

(二)强化管理,实施工程树师德

1.抓班子,带动师德转变。学校进行班子成员的作风建设主要目的就是要为学校的教职员工树立一个师德榜样,班子的任务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带头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起到表率作用,班子成员的行为准则都会比较高,而且每个学期都接受作风评议的测评。而这种无记名式的测评正是领导班子的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

2.抓学习,强化师德认知。每学期都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系列文件。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教师需要进行教育法、心理学、道德规章制度和学校的各种工作细则等的学习。加强这些和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的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7篇

1.社会环境因素。一是当今多元文化对高校学风产生消极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种先进文化大量涌进为我所用,但随之而来的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辨别是非对错,以致他们在思想认识和意识形态上出现了混乱和偏差,引起了部分学生质疑大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从而丧失学习动力。二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因素显现。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部分教育者和学生呈现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校园中滋生,大家一味追逐物质享受,学习的目标被涂上功利的色彩,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实用知识感兴趣的功利和投机色彩的学风,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三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在中国,学生奉行的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模式。抹杀了个体兴趣和个体需要,滋长了厌学情绪,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变成了漫无目的的简单重复,缺乏生机和发展。四是就业形势的错误导向性。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期,一些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这样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无限化,扩大到学生家庭的整体社会关系的竞争,造成了“成绩好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成绩差照样找到好工作”现象,致使高校学习风气受到了影响。此外,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使得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中生打工工资比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工资高的现象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学校环境因素。一是学校办学理念存在偏差。教育的“产业化”趋势使得部分高校过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忽视高等教育规律,而以企业管理模式来办学,盲目扩招增收,办学仅瞄准招生和就业升学率两个方面,而不重视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环节。二是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缺乏科学的学生指导管理机制,对学生学习管理、成长发展和学业预警存在工作盲区,在学风建设上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三是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固然大多数教师是“德才兼备”,但有些教师不良的行为也会影响到高校的学风。部分教师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具体表现在: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态度敷衍,随意性调停课,学生作业批改潦草,监考管理不严等。更有些教师利用学生评奖、评优、入党、考试等索取好处,。四是校园硬件设施落后。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滞后,校园环境不能使学生心情舒畅。

3.学生个体因素。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些同学认为上大学仅仅是为混张文凭,大学学习就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有些学生盲目从众,选择考研或考各种资格证,忽视对自己需要学习的课程研究。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现在的大学生均是“90后”独生子女,自律意识较差,不珍惜大学学习时光,贪图享乐。三是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我国在初高中阶段没有实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在高考之后的专业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往往在家长或者亲人的推荐下选择学校或所学专业,学生个体毫无兴趣。四是朋辈的负面影响。在高校中,一些学生往往受到高年级师哥师姐的朋辈负面影响,都对学风建设起着消极的作用。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探析

1.找准高校学风建设有效切入点。首先要创新理念,明确学风建设的任务。我国的高校学风应传承五千年来优秀文化传统,吸取国际上先进的文化成果,树立多元人才质量观。我国的学风建设要更新理念,适应中国的特殊国情,对现有一些不适宜的理念要废弃。特别是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观念转变为教师、学生同为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内在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风建设水平。其次要创新内容,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在信息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大学生在思想和文化诉求等方面都有新的需求,必须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创新学风建设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风建设,以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在学风建设中创新开展素质拓展工作,整合现有的教学实习、创业就业和校内社团组织等资源,建立一套模块化、系统性、动态化的素质拓展体系,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学风认识。建立一套动态大学生生涯预警体系,及时针对每位学生近期远期目标实施评估,让学生在动态评估中树立能力为主的评价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点带面,带动学风建设向良性方向发展。创新学风建设的奖励表彰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奖励体系,既要重视拔尖同学的引领作用,也要注重多元个性人员的提高,让人人在学风建设中都有成就感。最后要创新方法,提升学风建设的成效。变单一学风建设方式为创新各类学生社团建设,以社团建设为依托,通过学生自娱自乐的自组织举办学术类、科技类和文艺类等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强化学风建设工作。创新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的网络服务学风建设,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晒晒”教师成功的不寻常经历,引领大学生进行学术科研和实践锻炼探索,引领学风建设的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对学风形成有效制约,在刚性制度督导的同时,需要人性化地实施动态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