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风建设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10-07 15:45:10

序论:在您撰写学风建设的思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风建设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危机;班风;学风

一、班风与学风之间的关系班风是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领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学风从狭义上来说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学风”则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可见,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高校管理者却把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混为一谈,有些辅导员只抓学风,有些班主任只抓班风,两者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串联,因此,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总是顾此失彼。

从班级管理的效果来看,学风好班风就好吗?反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班风的形成不是局限于个人的风尚,而是班级集体风貌的体现。但是,班主任的风格却对班风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就像班级帆船的舵手,他掌握着全班的航向。一个沉静、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的班主任带出来的班级肯定是踏实肯干、务实进取的,反之,一个外向、活泼、善于交际和沟通的班主任带出来的班级一定是开朗好动、班风活跃的班级。

班风好的班级学风不一定好,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班级的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寝室氛围活跃,与班主任和年轻教师常以“哥”“姐”相称。但是,大部分同学学习就是不务实、不努力;整个班级除了课外活动积极以外,没有其他的共同目标能够让班集体很好地凝聚起来。良好的班风没有化作良好的学风,没有培养起班集体学习的热情。

同样,学风好的班级班风不一定好。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班级每个同学都在闷头学习,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但是,整个班级显得死气沉沉,没有一点团结融洽的班集体的氛围,同学之间关系除了竞争还是竞争,寝室文化沉闷、矛盾突出。班级同学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也较高。学风好不但没有促进班风和激励同学,反而成了班级一种无形的包袱。

二、开展好班风、学风建设的关键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风气、作风的总和。对外,它是班集体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说到底,班级文化建设才是班风建设之根本。因为一个班集体只有有了整体的文化底蕴才能凝聚起班级每个成员的兴趣和积极性,为班集体的目标和个人的成长贡献力量。怎么抓班集体的文化建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①让班级每个成员树立班集体观念。通过开展优良学风班评比、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演讲比赛、合唱比赛、辩论比赛、职业技能竞赛、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等活动,让每一个班级都全员参与,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激起班级成员的班集体观念和意识。②打造强有力的班干部集体。做到班干部的选择,品行第一,组织第二。只有班干部集体地努力和带头,班集体的文化基础才会牢固,班级成员的集体观念才会长久。③发挥榜样的作用。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在班级里树立榜样和典型。善于观察和挖掘每一位同学所取得的进步,并将每一个细小进步在班级里进行宣传。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在成长中的收获和所获得的肯定,以自己身为班集体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学风建设抓制度建设是根本。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建设要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以教风带学风,发挥学风建设“定海神针”作用。学风的基础是教风,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主体,对班级学风建设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一个严把出勤率、踏实备课、要求严格的老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②以考风促学风,发挥考风建设“尚方宝剑”作用。考风建设的关键是深化考试方式改革,制订科学、合理的考试管理办法,规范考试的程序。只有抓好考风建设这把“尚方宝剑”,才能有效发挥其威慑作用,促进学风的根本好转。③以课外科技为抓手,发挥第二课堂“磁铁效应”。很多班级学风不好往往是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死板、生硬,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独立学院要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主要抓手,把对课堂不感兴趣的同学积极拉入到课外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中来,有效增强课外科技竞赛的“磁铁效应”。

第2篇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20—01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和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如何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

从学校方面来说,必须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包括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考风考纪制度、奖学金评定和学籍管理制度等。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相关的制度一经建立,在执行中就应该公正、公平、公开,以警示那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思进取或我行我素的教师和学生,使学校的管理落到实处。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教学的计划、安排、内容、方法等诸多因素,还要从制度上去落实与管理。

二、要重建校园文化环境,突出“育人功能”

一个校园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和精神就是一种文化。校园内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塑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了一个校园的文化沉淀和底蕴。校园文化渗透在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导向、熏陶、约束、激励和凝聚等方面的作用,不仅对学习、生活和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一个学校前进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教师教风不正,教学马马虎虎,课程设置和内容陈旧枯燥,学生便很难提起兴趣学习,因此,学风问题的客观根源在于教师和管理。师德建设是教风建设和管理的核心,广大教师要树立以德育人的意识,本着“厚德、笃学”的原则,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和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熏陶学生,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影响学生,使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积极探索教、学、研结合的途径,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

四、要激励学生良性竞争,树立优秀学生楷模

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自我认识的培养,从思想上认清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感知、想象、思考和操作,真正消化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同时把学风建设与学生评优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在学校、年级、班级和宿舍之间开展学风建设和学习交流,树立典型和榜样,以发挥群体效应、活跃学习氛围,在学生中广泛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五、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结合

第3篇

(一)通过领导开班动员,开展入学教育、集中学习等形式,强调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员树立“三风”:刻苦的学风、团结的班风、严谨的作风;尽快完成“三个转变”;做到“六个自觉”:自觉参加党支部的活动、自觉参加学员论坛等;并严格执行“七个不准”:不准用公款相互宴请、互赠礼品等要求。促进学员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发挥班委会、组长的带头作用,使其发挥“鲶鱼效应”,推动整个团队树立良好班风。第三是把握好“法、理、情”三个维度,做到严之有法、严之有理、严之有情。严之有法,就是健全制度,有法可依,实施规范化管理。严之有理,就是要按照中央对干部培训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严之有情,就是实施人本管理,注重自律与他律结合、刚性管理的柔性表达结合,在与学员“三同”:同听课、同交流、同调研中交心,为学员服好务,用情聚力。

(二)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树学风。良好学风的核心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结合点在哪里?就是要解决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开班前要求每位参训学员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最希望深化理解的思想理论问题;一个是最能反映本行业或本单位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提出问题。我们把学员带来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提出解决途径。有些问题通过设计相关课程进行讲解,答疑解惑;有些问题安排小组专题研讨,全班交流,开拓思路;有些问题组织学员通过论坛方式,辩论交锋,碰撞思想火花;有些问题组织学员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开展调研,向基层干部、向农民群众寻找答案。同时,在培训中,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现场体验等方式,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员,突出学员主体作用,贯穿于整个培训环节,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知行统一、学用结合的过程。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学习培训,提高了学员以敏锐眼光和宽广视野观察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捕捉问题、以辩证的态度对待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推动和促成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强了综合素养,提高了工作能力。

(三)量化考核促学风。近两年来,处级干部任职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有关要求,强化对学员的考核。理论单元学完后,实行百分制闭卷考试,重点考察学员对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精髓和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力单元学完后,借鉴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面试的方法,以半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考核,划分优、良、合格三个等次,重点考察学员对所学相关内容的理解认识和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运用思路,让学员在实战训练中提升能力。“三农”单元学完后,聘请部系统3名专家对每位学员深入基层锻炼撰写的调研报告进行盲审,也划分优、良、合格三个等次,重点考核学员对所学理论的应用,对“三农”情况的了解和对问题分析研究情况以及提出对策建议的参考价值。通过构建多维量化考核机制,把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软任务”量化为可供考核的“硬指标”,强化学习效果,解决干部培训中存在的“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使学员产生压力感、紧迫感,形成勤学善思、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我们在学风建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学风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一是学员认识需进一步深化。一些学员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学习热情,对培训学习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学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当成任务、当成负担,装装门面、摆摆样子,不是自觉地学习,而是被动地学习;有的信奉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比理论更重要、更管用,对理论和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以为然;有的是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敷衍了事,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二是学员学习兴趣需进一步激发。一些表面现象看来是学员没兴趣,不爱学,其深层次问题在于培训方式方法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虽然某些培训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在主体班次经过实践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但从总体上说,许多培训方式方法还出与尝试阶段,未能广泛推广。一些班次受培训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时间还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满堂灌、一刀切”仍然存在。三是教员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来说,学院教员教研能力不强。当前部系统党员干部整体学历层次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社会阅历等有了明显提高,这对学院教育质量提出挑战,为培训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学院教员受行政工作羁绊,知识更新相对缓慢。而且培训班次大多要求中央党校等高水平师资,平台的缺乏导致年青教师上讲台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学院还未能形成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的良性互动局面。四是教员师德、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员直接面对学员,既是培训管理流程执行者,又是学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监督者,教员工作态度是否端正、工作方式方法是否得当,是学风建设能否落实的重要保证。在培训过程中,教员经常会遇到某些学员在部里担任领导职务,拥有一定权力,如果教员不敢管理、不愿管理,就会影响培训的严肃性,进而影响培训的成效。其深层次问题还是教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和严谨的治学品德,其职业道德、工作作风需要改进。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需要进一步发扬。学院培训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空对空”、“两张皮”现象。一些外聘教员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进行授课;一些学院教员不研究现实问题,找不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进行引导;一些学员知行不一,不深入理论核心要义,更不会用科学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六是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学院在培训班次教学管理流程方面建立一整套较为规范的管理程序,但还未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员管理制度,把学员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都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并将各项制度有机衔接,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制度体系。七是干部培训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学院在对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考核内容笼统一刀切,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受到严重影响,难以全面反映党员干部培训真实情况;如存在一些培训班次将培训评估过程当做培训执行后的例行程序,缺乏有效的评估策略,有时甚至只是在培训后使用问卷简单调查下学员的反映,缺乏培训事中评估难以对培训进程进行修正;缺乏培训事后调研,没有跟踪掌握学员的培训效果。

三、加强学风建设制度化的思考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依法治国,加强作风建设总体要求,我们要把学风建设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常抓不懈。

(一)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引导学员把对学风建设的政治认同与心理认同相结合,把学风建设相关规章制度的外在约束与注重触动和激发学员学习的内生动力相结合,让学员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在学习中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学习中提升思想境界,汲取精神滋养。

(二)在把握党校教学规律上下功夫。根据党校班教学目标要求和学员学习特点,深入研究如何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让学员从中寻到“根”,从思想中学到“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把到“脉”,形成解决“三农”现实问题的理论支撑和指导方法。

第4篇

学风即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面貌。优良的学风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是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也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和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努力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我校的学风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学则行远,习如自然”。下面以这一学风为例,来探讨学风建设问题。

一、学则行远: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

“学则行远”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要实现远大目标,就从近处出发;要想攀登高峰,就得从低处起步。从学校来说,就是要求学生既要眼界高远、目标远大,又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做不到志存高远的学生,就不会脚踏实地从事艰苦细致的学习活动;相反,一个不能脚踏实地地对待学习的学生,也肯定是一个做不到志存高远的人。可见,学则行远是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的统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学则行远呢?

1.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

笔者看到那些特别厌学的学生就感到痛心,他们似乎什么课都不想上,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什么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缺乏热情。厌学的学生存在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懒。观察发现,厌学的学生其懒惰程度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懒得做家务,懒得做值日,懒得做操,懒得唱歌,懒得做作业,懒得听课,懒得思考,有的甚至懒得拿起笔、懒得打开课本、懒得在课本上把重点内容划一划。二是虚。现在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充裕,有的可以说很充裕,但精神生活比较空虚,有的可以说极端空虚。三是迷。一些学生价值观模糊不清,迷失了人生的正确方向,缺乏崇高的理想,缺乏远大的志向,缺乏高昂的志气,缺乏高雅的志趣,缺乏高尚的追求。正是这种“懒”“虚”“迷”,造成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淡化或弱化。要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在改变学生的“懒”“虚”“迷”等方面狠下工夫。一要强化劳动教育,增强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彻底改变学生懒惰的毛病。二要强化精神培育。精神空虚需要精神生活去充实。如何充实精神生活?那就是引导学生去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缺乏真正的阅读,缺乏抓住理智和心灵的阅读,缺乏激发出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思索的阅读,缺乏迫使自己审视和细察复杂的人心和深思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阅读,是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朱永新教授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可见,没有真正的阅读,学生的心灵必定是一片沙漠,学生的精神必定空虚。强化精神培育,就要从强化学生的阅读开始。三要强化价值观教育。要借助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端正人生态度,树立人生理想,确立人生志向,明确学习目的,实现人生价值。

2.开展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悟提升

现在,有多少学校在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校内活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就是一些学校现状的生动写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本该开展的校内活动被取消,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作业还是作业,除了考试还是考试,本该快乐幸福的校园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何谈志存高远?现在的学生,有多少真正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平时天天从家里走进学校,再从学校返回家中,除了应试,还是应试;双休日、节假日,不是在家学习,就是在家看电视、玩电脑,要么就是出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社会实践活动的欠缺,使他们欠缺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欠缺了实际生活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欠缺了社会责任感,欠缺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欠缺了生活的欢乐和动力,也就欠缺了人生的志向和目标。可见,学校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各种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提升,逐步使自己成为志存高远的人。

3.树立行为的标杆,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模仿力非常强的中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会更大。因此,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就需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一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和感染学生;二是通过革命传统教育,用革命前辈为真理、为正义、为自由、为解放而奋勇拼搏乃至英勇献身的事迹,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三是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模范人物,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四是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为理想而辛勤工作的教师、为理想而勤奋学习的学生的事例,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标杆。

4.从身边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完成学习任务

中学生往往存在学习浮躁、不踏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三分钟热度等毛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充分利用时间,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玩游戏上面;二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能精力不集中,不能懒得思考、懒得合作、懒得举手;三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不能无缘无故不完成作业,不能轻视巩固练习的作用。

二、习如自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如自然”源自《颜氏家训》:“少知砥砺,习若自然”。意思是说,知道磨砺自己,习惯成自然。从学校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呼吸一样自然。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习如自然呢?

1.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在,许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被动地听课,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被动地完成作业。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一是营造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就会逐渐主动起来;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主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对学生多鼓励、对表扬,使其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增强其主动学习的动力。

2.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一些学生上课不喜欢思考,不喜欢回答问题,也不喜欢质疑,更不喜欢探究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甚至是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有独特价值的问题;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现有结论,大胆进行质疑问难;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3.引导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学习的习惯

有的中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后,如果没有作业,也就不学习了;或者是很快写完作业了,也不学习了。这样做是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要求的,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的习惯,不管有没有作业,都要学习。如果有作业,就要完成作业,如果没有作业,要么复习,要么预习,不能让时间白白流失了。

4.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知识是容易遗忘的,并且新学的知识更容易遗忘,而克服遗忘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复习巩固。一些学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知识学过之后,就不去主动复习、巩固。结果,几天之后、一周之后,所学知识就忘记得差不多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这样做的一个前提是,各科教师要科学布置作业,尽量减少作业量,尽量为学生留出除了作业之外的复习巩固时间。否则,学生即使想复习巩固也没有时间。

5.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远远没有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长期固守课本,死读书、读书死,结果是要么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要么视野狭窄,见识短浅;要么继承有余,创新不足,难以成为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坚持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节假日更要坚持课外阅读。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特别是加强对学困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促使学生爱上课外阅读,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引导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现在,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日益普及,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搜集渠道。但是一些学生没有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即使有条件使用网络也懒得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善于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利用网络保留资料。

7.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这些常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是“常规”要求,但是许多学生也没有做到。例如,课前两分钟入静,即坐在座位上,保持安静状态,等待上课。但是一些学生就没有养成入静的习惯,不在自己的座位上,而是在教室里、走廊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再如,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一些学生要么不举手就发言,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要么会也不举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如,遵守课堂纪律,不交头接耳,不随便说话。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上课不专心,管不住自己的口,或窃窃私语,或大声说话,或左顾右盼。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对课堂常规常抓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下去。如此,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一定能养成。

8.引导学生养成制定目标、排除干扰的习惯

成功的学习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地执行目标。有的学生,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目标,整天东一头、西一头,要么该预习的内容忘了预习,要么该复习的内容没有及时复习,甚至该完成的作业都忘了完成;也有的学生,虽然制定了学习目标,但是一遇到干扰,例如迷恋电视、痴迷游戏等,就改变了甚至放弃了原来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制定目标、排除干扰的习惯,督促学生制定和执行目标,监督和检查学生目标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意志力,提高学生排除学习干扰的能力。

9.引导学生养成接纳、欣赏教师的习惯

第5篇

1.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

笔者看到那些特别厌学的学生就感到痛心,他们似乎什么课都不想上,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什么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缺乏热情。厌学的学生存在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懒。观察发现,厌学的学生其懒惰程度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懒得做家务,懒得做值日,懒得做操,懒得唱歌,懒得做作业,懒得听课,懒得思考,有的甚至懒得拿起笔、懒得打开课本、懒得在课本上把重点内容划一划。二是虚。现在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充裕,有的可以说很充裕,但精神生活比较空虚,有的可以说极端空虚。三是迷。一些学生价值观模糊不清,迷失了人生的正确方向,缺乏崇高的理想,缺乏远大的志向,缺乏高昂的志气,缺乏高雅的志趣,缺乏高尚的追求。正是这种“懒“”虚“”迷”,造成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淡化或弱化。要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在改变学生的“懒”“虚”“迷”等方面狠下工夫。一要强化劳动教育,增强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彻底改变学生懒惰的毛病。二要强化精神培育。精神空虚需要精神生活去充实。如何充实精神生活?那就是引导学生去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缺乏真正的阅读,缺乏抓住理智和心灵的阅读,缺乏激发出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思索的阅读,缺乏迫使自己审视和细察复杂的人心和深思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阅读,是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朱永新教授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可见,没有真正的阅读,学生的心灵必定是一片沙漠,学生的精神必定空虚。强化精神培育,就要从强化学生的阅读开始。三要强化价值观教育。要借助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端正人生态度,树立人生理想,确立人生志向,明确学习目的,实现人生价值。

2.开展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悟提升

现在,有多少学校在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校内活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就是一些学校现状的生动写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本该开展的校内活动被取消,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作业还是作业,除了考试还是考试,本该快乐幸福的校园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何谈志存高远?现在的学生,有多少真正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平时天天从家里走进学校,再从学校返回家中,除了应试,还是应试;双休日、节假日,不是在家学习,就是在家看电视、玩电脑,要么就是出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社会实践活动的欠缺,使他们欠缺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欠缺了实际生活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欠缺了社会责任感,欠缺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欠缺了生活的欢乐和动力,也就欠缺了人生的志向和目标。可见,学校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各种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提升,逐步使自己成为志存高远的人。

3.树立行为的标杆,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模仿力非常强的中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会更大。因此,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就需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一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和感染学生;二是通过革命传统教育,用革命前辈为真理、为正义、为自由、为解放而奋勇拼搏乃至英勇献身的事迹,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三是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模范人物,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四是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为理想而辛勤工作的教师、为理想而勤奋学习的学生的事例,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标杆。

4.从身边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完成学习任务

中学生往往存在学习浮躁、不踏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三分钟热度等毛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充分利用时间,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玩游戏上面;二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能精力不集中,不能懒得思考、懒得合作、懒得举手;三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不能无缘无故不完成作业,不能轻视巩固练习的作用。

二、习如自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如自然”源自《颜氏家训》:“少知砥砺,习若自然”。意思是说,知道磨砺自己,习惯成自然。从学校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呼吸一样自然。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习如自然呢?

1.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在,许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被动地听课,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被动地完成作业。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一是营造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就会逐渐主动起来;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主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对学生多鼓励、对表扬,使其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增强其主动学习的动力。

2.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一些学生上课不喜欢思考,不喜欢回答问题,也不喜欢质疑,更不喜欢探究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甚至是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有独特价值的问题;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现有结论,大胆进行质疑问难;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3.引导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学习的习惯

有的中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后,如果没有作业,也就不学习了;或者是很快写完作业了,也不学习了。这样做是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要求的,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的习惯,不管有没有作业,都要学习。如果有作业,就要完成作业,如果没有作业,要么复习,要么预习,不能让时间白白流失了。

4.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知识是容易遗忘的,并且新学的知识更容易遗忘,而克服遗忘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复习巩固。一些学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知识学过之后,就不去主动复习、巩固。结果,几天之后、一周之后,所学知识就忘记得差不多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这样做的一个前提是,各科教师要科学布置作业,尽量减少作业量,尽量为学生留出除了作业之外的复习巩固时间。否则,学生即使想复习巩固也没有时间。

5.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远远没有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长期固守课本,死读书、读书死,结果是要么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要么视野狭窄,见识短浅;要么继承有余,创新不足,难以成为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坚持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节假日更要坚持课外阅读。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特别是加强对学困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促使学生爱上课外阅读,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引导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现在,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日益普及,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搜集渠道。但是一些学生没有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即使有条件使用网络也懒得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善于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利用网络保留资料。

7.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这些常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是“常规”要求,但是许多学生也没有做到。例如,课前两分钟入静,即坐在座位上,保持安静状态,等待上课。但是一些学生就没有养成入静的习惯,不在自己的座位上,而是在教室里、走廊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再如,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一些学生要么不举手就发言,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要么会也不举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如,遵守课堂纪律,不交头接耳,不随便说话。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上课不专心,管不住自己的口,或窃窃私语,或大声说话,或左顾右盼。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对课堂常规常抓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下去。如此,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一定能养成。

8.引导学生养成制定目标、排除干扰的习惯

成功的学习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地执行目标。有的学生,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目标,整天东一头、西一头,要么该预习的内容忘了预习,要么该复习的内容没有及时复习,甚至该完成的作业都忘了完成;也有的学生,虽然制定了学习目标,但是一遇到干扰,例如迷恋电视、痴迷游戏等,就改变了甚至放弃了原来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制定目标、排除干扰的习惯,督促学生制定和执行目标,监督和检查学生目标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意志力,提高学生排除学习干扰的能力。

9.引导学生养成接纳、欣赏教师的习惯

第6篇

【关键词】 学风结构 原因 机制 对策

学风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结构。从其渊源来说,《说文解字》释“学”为“觉悟”,即以学校来启人觉悟的意思,换言之,学风就是启人觉悟的行为和方式。班风是学风的基本载体,班集体的风气如何、班集体的凝聚力如何,是直接关系到学风好坏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了班级建设,学风建设才能得到更快提高;舍风是学风的基点,宿舍是学生各种活动相对自由的空间,是比较直白的检验一个学校学风好坏的标准;教风也是学风,而且是学风建设的前导。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要使学风有根本性的好转,教师是关键,没有好的教风,学风建设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学质量就没有保证。学风的落脚点是育人之风,良好的学风可以使学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并通过每个学生的自省、慎独、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求取的行为,使我们民族精神与智慧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一、学风的现状

第一,在课堂上,上课迟到的现象在学生中是比较多的,有个别的同学迟到似乎已经成习惯,既不窘迫,也不紧张,老师没抓住就算运气。如果抓住了,也会有好友递上请假条,谎称生病或者有事。至于课堂纪律,上课铃响了仍然闹闹嚷嚷、不关闭通讯工具、看其他无关的书籍。

第二,在课外,抄袭作业的问题也非常让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抄袭作业的经历。这些学生把太多的学习时间都花在了“花前月下”,看小说、写书信也占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使获取的知识量大打折扣,难以应付考试。

第三,近年来,有部分教师不甘现状,开始各谋“副业”,通过外出教学、做兼职等方式赚外快。上课时或照本宣科、或漫无边际地谈天论地,结果“鼓了自己的钱袋,荒了学生的课堂”;还有的教师忙于报考硕士、博士,不能完全进入工作角色,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

第四,浮躁之风有蔓延之势。大学校园的学子们只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就想“指点江上,激扬文字”;作为教师来说,因学术方向不明确,在科研文章上只求数量的完成,高质量高规格的文章比较少。

二、学风问题的原因

第一,“三观”问题在学风上的折射。表面看来,学风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不良的现象上,实际上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的误区,也有思想认识和心态的问题,还有道德文明和心理素质问题。

第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迟到、旷课、不遵守纪律、抄袭等现象表明的是一种厌学情绪,但若进一步深究,则反映出这些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为在上大学以前,学习目标比较单一:小学-----中学-----大学,而上了大学以后则比较茫然,不知何去何从,所以学习自然缺乏内在动力。

第三,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近视短期的利益驱动也是重要因素。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利益的“短平快”已立竿见影的侵透在象牙塔中,是造成学风浮躁的直接原因。

第四,教学观念和手段滞后于时展的形式。由于网络的大量普及,“知识爆炸”已有目共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由于是网络世界的主力军,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比老师还要多。教师如果不注意收取新信息,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可能是陈旧或已经过时的,教师正在丧失“授业”的优势。

三、建立良好的学风的机制和对策

从机制来看:

第一,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仅单方面地依靠学生思想工作和教育管理是不够的,需要进行综合治理和全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

第二,学风建设还需要学校硬件软件环境的同步建设,需要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教风的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进、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进一步创新等等。

第三,必须建立一定的规范和机制,如校、院(系)学风建设内容与职责的基本规范,辅导员、班主任学风建设职责基本规范,党团组织和教学班级学风建设职责基本规范等。

从对策来说:

第一,健康向上的学风的形成与教师的良好教风直接密切相关。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要鼓励教师发扬高度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的现代师生关系,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以良好的学风促进教风发展,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生动局面。

第二,要抓好课堂这个学风主阵地建设。不能只是传授给学生思维方法和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违纪情况,控制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倡适当探索,采用启发式、探讨式、参与式等新颖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要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因素。一般说来,学习动机=学习的需要+学习的诱因。学习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学生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学习的诱因是指要有某种能激发学习需要的因素,是学习需要从潜在的状态转为活跃状态;同时要有满足需要的条件,如一定的外部环境等。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来自个体、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方面,要在综合分析以上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其中积极、有效的因素,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驱动力,即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就是要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满足学习需要的各种外部条件,以此激发学习动机。

第四,建立优良的校园文化。以学风为核心的校风和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它是看不见的规范,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优良学风的熏陶,使每位学生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操守,懂得承担责任,遵守纪律,从而为其一生起到导航和保护的作用,因此建设优良学风对一个学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五,形成良好的学风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人全方位的一起努力:

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精神面貌鼓舞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与学生父母加强交流和沟通;

三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处理挫折和人际矛盾的能力;

四是建立各种富有特色的社团。

通过学生社团组织这种形式,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以及针对学生个性、才情的差异性,构建适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实际工作。只要我们长期不懈,优良的学风就会在我们手中建成,明天的校园将会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1] 张振平.浅论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07).

[2] 王香.高校学风建设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3,(4)

[3] 安文铸.学校管理辞典[Z].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风、学风建设;思考

一直以来关于高职院校的教风、学风建设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焦点,在各类高职院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怎样做好教风、学风建设更是尤为重要。一所高职院校要想在众多的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标杆,只有在具有优良教风的同时更要有浓重的学风,并将其建设成为特有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否能够成为人才,教风、学风建设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风、学风现状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急剧扩招,管理力度不与之匹配,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的盛行,对我们的教风、学风建设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教风松散

当今的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工作不敬业,经常不在状态,没有关心学生的意识,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具体表现在“上课经常性的迟到、早退、随意性的调停课或让其他老师代课,严重影响了教学次序。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些老师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将其和一般职业相提并论,没有主动钻研的精神,更谈不上边教边学了。备课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了无新意,更有甚者经常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完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视频。还有些老师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注重仪容仪表,奇装异服、言行粗俗,缺失了教师这个职业应有的教仪端庄的形象。

(二)学风松懈

高职院校的学生从从初级教育走进高等教育,对所学专业缺乏一个客观的认识,没有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目标,在校园环境中没有危机感,不再像原来的学习中预习、复习、做作业、阅读参考书籍、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仅仅满足于考试及格的一种状态。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学习纪律松散,自由散漫,上课不准时,迟到、早退、旷课、玩手机等现象屡禁不止,在学习上自由散漫,没有学习之心,作业靠抄、考试靠猜、考试违纪现象严重,有些学生是没有掌握到学习的方法,只知道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不知道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没有主动学习,积极提问的学习技能。

二、加强高职院校教风建设

(一)明确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优化教风建设

不管是哪所高职院校,教学工作都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多领导都是亲抓教学,合理增加教学投入,努力提升办学条件,尽量将教师待遇的提升、职称、工资等多方面问题落到实处,给广大老师提供一个具有浓厚学术氛围、崇尚科学、严谨教学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确保教学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与此同时,鼓励较之积极承担教学任务,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或者副教授,将学科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上富于激情,使得教师教学更有激情和责任心,真正的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教风建设工作中重点工作应该为师德建设,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使得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坚持自身严格执教的道德底线,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辅导、考试、阅卷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兢兢业业,为学生服务。使得学生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被教师所鞭策,高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最终教学相长,带动教风的发展。

(二)增强年轻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要想形成良好的教风,需要教师拥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但是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占的比例较大,要想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年轻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培训,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强调教师这个职业的职业理想,使得尽快的进入自己的角色,同时以教师为主体,竭力推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发展,整个学校才会发展和提升。高职院校要给年轻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老教师带新教师,将年轻教师的素养提高落到实处。

(三)不断强化教学的过程管理,完善教学制度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从严执教,科学的进行管理则是教风建设的充分条件。高职院校在对各项教学工作制度的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师从思想、道德、政治、品行等各方面行为进行统一的规范,以便于更好的发挥教学制度的作用,使得教风建设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一)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促进学风建设

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首要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目标是非常可悲的。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智力的提升也是有限的。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要想形成良好的学生,根本上还是确定于学生。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风建设来开展,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具体到确定自身的学习目标和长远的发展目标,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一位有追求和社会竞争力的人才。

(二)用制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

高职院校良好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就是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在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的各种管理制度,达到推进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具体可以从门禁制度的严格落实、多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争取将教育效果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三)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建设良好学风的根本措施就是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从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多利用现代的科学手段为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作者:钱惠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丽萍,孙仕萍,龚咏梅.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黑河学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