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45:09
序论:在您撰写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我国绝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农村基层,如果突然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造成农村基层大面积传染,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因此有必要重视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为农村基层群众提供综合预防保健以及基本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是乡镇卫生院,同时乡镇卫生院还负责行使区域内部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如果乡镇卫生院的职能作用被削弱,一旦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很难及时得到预防和有效控制。因此,要想搞好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关键点在于农村,而要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防治质量,应当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乡镇卫生院。同时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应当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2 现阶段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有待改进
乡镇卫生院领导大多年龄比较大,知识结构比较陈旧,不能及时更新,不少人已退休却还在工作岗位。但是,很多乡镇卫生院并没有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仍然采用的是“大锅饭”的方法,导致卫生院职工上不上班都一样,干多干少都一样,甚至还有医院工作人员私自收费,收受贿赂,不仅对医院声誉造成极大损害,而且也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干扰。
2.2 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在全民医疗卫生投入水平比较低。同时最近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导致大部分卫生经费配置在城市,而农村基层只能获得很少的卫生医疗费用。资金投入如此有限,势必导致资金分配存在功利化趋势,即重视医疗而轻视预防,眼光短浅,不够长远,只重视经济收入,而轻视社会效益。很多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收入,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日常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下去,特别是近年来个别地区工资被下放到乡镇财政后,不能按时发放,严重打击了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3 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乡镇卫生院因为隶属关系发生变动,使得目前的乡镇卫生院充斥着大量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少县市这个比例甚至达到了1/3以上。同时,当前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大多是学徒和卫校学习的毕业生,很少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事部门即便是分配下去,不少都是由于条件问题而选择跳槽了。所以当前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状况较差。医生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诊断方法为患者看病,几乎不开展化验、B超和放射等各项检查,正因为这样,群众只要有些疑难病症,就会直接到县级医疗机构看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乡镇卫生院收益水平不断下降。
2.4 管理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经济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不得不为了生计问题而到处奔波,也就很难行使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不少村镇医生大多资质不过关,同时上级卫生行政与监管部门工作乏力,致使广大群众无法承担因违规加价而使得医药费用大大增加,这也是因病致贫或返贫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这在有的偏远贫困地区表现得十分明显。
3 如何加快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改革
3.1 加快体制建设,搞活用人机制
在现有乡镇撤并工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乡镇卫生院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原则上应当确保每个乡镇只建有一所卫生院,对于其他的卫生院要对其进行保值增值,进而作出资产评估,以租赁、转让甚至并购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重组,并加大社会力量的动员力度,推动卫生医疗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一般而言,由地方政府负责兴办乡镇卫生院,那么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自身职责对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等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应当加快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并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实行院长选拔任用制,并在院长任期内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考核审计,还要确保院长待遇得到有效落实。加大乡镇卫生院运行模式创新,采取全员聘任制度,加强绩效工资考核,并实行奖优罚劣制,从而使用人机制充满生机与活力,要求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是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促进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水平提升。
3.2 加强政府投入和配套设施建设
当前,我国很多乡镇卫生院都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致使年久失修,相关设施不能及时得到更新,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省政府而言,不仅要加快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还应当建立健全配套设施,加强资金投入,提高卫生事业经费水平,确保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使人员、设备与房屋配套。在对相关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时,应当具有超前意识,但要顾及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状况而大兴土木,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应当不断加大相关资源整合力度,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对卫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3 提高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基层卫生防治质量提升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水平,就必须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专业卫生医疗队伍。因此,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应当把自身队伍建设提到议程上来,从而让其更好地胜任农村卫生工作。对于年纪较轻、进修意愿强烈的人员,应当对其加强鼓励和引导,让其继续接受医学学历再教育,待其毕业再返回原工作岗位;对于年纪较大、有一定学历的人员,可以实行全员培训,但要突出重点,注重培训的时效性,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让他们参加进修和深造,促进其自身业务水平提升。而对于那些从事专业卫生技术岗的非专业人員,应当有计划性地进行清退处理,对于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要对其进行分流,并在乡镇卫生院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减员增效和分流人员当做一项重要事项来抓。另外,高等院校还应推出农村医务人员学制教育,面向全社会招收初高中毕业生,让他们在高校接受3~5年的系统化教育,待其毕业就将其分配到农村基层医疗队伍中去。
3.4 强化管理职能,加快服务网络完善
为了促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必须采取预防为主和防治相互结合的方针,提高对重大疫情以及突发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快建设好面向大众化、成本低廉高效的,并以乡镇卫生院为核心的防疫网络。同时乡镇卫生院应当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上,切勿本末倒置,而朝着医院模式方向进行发展。此外,还要加大对重大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力度,防止传染病、职业病等疾病蔓延,并努力做好各种慢性病症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对于整合完成的乡镇卫生院而言,应当本着“群众利益皆大事”的理念,着力提高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并会同党政部门做好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加强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知识普及,让广大农民尽快改掉封建陋习,养成卫生良好地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3.5 加快完善制度建设,倡导伦理道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人人需要遵守的规矩,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也是如此。首先,应当建立健全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完善考勤制度,实行24 h值班制和门诊登记制度等,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还应制定相应地预案,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及时作出反应的制度体系,即便是真的爆发危机,也能快速进行回应,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还应以患者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患者,努力为患者提供方便和服务,始终本着救死扶伤的医者态度,为广大基层农民群众带去福音。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不仅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自身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证,更关乎国家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水平,还应加快体制建设,搞活用人机制;加强政府投入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基层卫生防治质量提升;强化管理职能,加快服务网络完善;还应加快完善制度建设,倡导伦理道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以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黄艳玲.浅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8):676-677.
[2] 李华.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医学信息,2015,28(7):23-24.
关键词:基层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满意度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对于健康卫生重视度也在不断增强,对于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基层医院作为与民众联系度最为紧密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日渐凸显其重要性,其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基层医院是公共卫生管理[1]中,重视患者满意度也就成了必然要求。作为基层医院,不应满足已有的满意度,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具体环节和各种因素的重视度也应该不断提升。患者特征不同,层次不同,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基层医院需要根据这些不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开辟符合患者要求的特殊服务方式,这也是公共卫生部门发展的必然趋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6月-2013年5月在基层医院获得公共卫生服务者中400例为本次调查问卷研究对象,其中男219例,女181例,年龄分布为12-75岁,年龄平均为(42.713.8)岁。就性别、年龄、文化层次、医疗基础信息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调查问卷377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361份,有效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0.25%,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医护人员能力与素质以及医疗费用三大指标进行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分,1-2分为非常不满意,3-4分为不满意,5-6分为尚可,7-8分为满意,9-10分为非常满意。
2.结果
2.1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
详见表1。
表1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
2.2医护人员能力与素质满意度
详见表2。
表2医护人员能力与素质满意度(%)
2.3医疗费用满意度
详见表3。
表3医疗费用满意度(%)
3.讨论
卫生系统是指能够产生健康行为,并作为奋斗目标的组织、机构或者资源。衡量卫生系统的5个指标是人群总健康水平,不同群体健康水平,卫生系统总反应性,卫生系统中不同群体的反应性,不同群体医疗费用承担状况。这5个指标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公共卫生行业的现状。目前,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中占据着主体地位的公共卫生部门。从发展速度上来看,我国公共卫生服务行业正在整体上升期,在这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必然会存在着很多问题,公众对于公共卫生部门的不满和质疑也是一直存在着的。因此提升公共卫生部门服务质量,改变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现状,满足公众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不同需求就成了公共卫生部门寻求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据研究表明,公众对于公共卫生服务部门的不满和质疑主要源于公共卫生部门的优劣势、几乎和威胁。在国家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类管理以前,公共卫生行业的主体是公立医院,目前,仍以政府主导的非营利性公立医院为行业主体。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可以享受财政部门给予的财政补贴,包括公共卫生部门发展建设费用,重点学科的研究经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而且一般是当地医疗行业的中心,并承担着职工基本医保工作,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具有非常大的无形资产。有优势就会有劣势,公共卫生服务部门的劣势在于运转效率不高,产权制度不甚清晰,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僵化,政府干预过多,运营成本过大等,这就导致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在适应市场经济方面非常困难。因此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优化公共卫生服务部门的服务、提高公众对于公共卫生部门的满意度就显得迫在眉睫。
作为与基层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基层医院,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监督并报告疾病疫情、流行病以及传染病,对如小儿麻痹症、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预防接种工作,以及对公众普及健康卫生知识等,是保证群众身体健康和预防相关疾病的重要公共卫生部门。但是在实际中,仍有一部分群众,在患病过后选择去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这说明在群众眼中,基层医院存在医疗资源不足、医务人员素质不够过硬等问题。因此,基层医院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提出能够有效改善本院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措施,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基层医院在公共卫生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制度上存在一定缺陷,如制定制度过程中缺乏实际检测设备,不能按时汇报相关工作进展,对群众没能及时公开相关制度内容,处理方法僵化不灵活,这些加大了基层医院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难度;(2)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及管理者应积极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基层医院的管理者存在着的一定断层问题,如入职时缺乏相关培训,相关知识面过窄等,导致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无法高效运行,而且公共卫生管理优秀人才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有效解决一些医疗卫生事故;(3)基层医院公共卫生管理者无法准确认识和判断突发性公共卫生事故的严重后果,导致传染病和疫情仍在一些地方存在,当地群众发病率和疾病复发率也在不断提升,进而造成群众的生命健康无法的得到切实有效保障的不良后果,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基层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常见问题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解决:(1)对基层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因为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对于基层医院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完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的公开透明度,可以促进基层公共卫生突发事故得到更好的解决,提升对基层群众健康安全的保障度;(2)提升基层医院公共卫生管理者自身能力和素养,能够对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进行查缺补漏,完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提升公众对公共卫生管理者的满意度;(3)提高健康卫生知识的推广力度,提出新的宣传手段。由于基层医院与群众联系紧密,因此对群众的卫生健康知识进行普及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邀请医疗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或者通过公共网络、报刊、电视、繁华路段宣传栏等媒体形式,对卫生健康知识进行宣传,促进群众对卫生健康重要性意识的增强,促使公众对健康卫生知识获得深入详细的了解;(4)加强医疗单位及医学院之间的卫生学术交流,了解国内外同行业优秀公共卫生管理经验和案例,可以促进基层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更见完善,提升基层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基层医院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基层医院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有效解决措施,提升公众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姗,张连帅,郑小华.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补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5):6-7.
[2]杨清春.公共卫生部门公众满意度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程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田进城,何景忠.社区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健康必读,2013,12(4):620.
【关键词】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公共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发挥承担疾病预防及保健等一些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管理[1], 本文就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新模式探讨分析。
1 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功能
1. 1 将公共卫生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 实现公共卫生在社区服务的发展目标是政府履行的公共卫生职责, 维护居民健康公平, 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有效手段。所以, 发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 首先需要明确公共卫生服务的性质, 将纳入我国卫生发展体系。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框架, 基层公共卫生不能局限于预防与保健, 还要具有拓展功能。
1. 2 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要明确服务项目, 要有合理的人员及设备配置, 同时能够有效地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也能体现出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2]。
1. 3 明确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和职责, 社区将成为公共卫生的操作层, 上级部门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层和操作层。
1. 4 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准入制度, 规范基层公共卫生管理, 包括机构的设置、场地、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构成等一些准入制度, 加大人员的建设。
1. 5 加强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管理, 体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建立完善的群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3]。
1. 6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承担传染病、精神卫生、慢性病和居民健康体检单管理等一些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 也是承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工作。
2 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
2. 1 居民能够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及卫生保健, 就是一些常见病能够在社区看, 这样就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也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2. 2 居民至少已经使用基本卫生保健和第一级转诊设施。所有人在可能的范围之内积极参加自己和家庭的保健工作, 而且能够参加社区的卫生活动。
2. 3 公共卫生服务每年将60岁以上老年人纳入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内容, 每年给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及健康教育。
2. 4 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是居民得到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 也是保障居民健康权利;这就是说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人人享有相同的平等权利[4]。
2. 5 公共卫生服务每年按项目向居民提供免费的项目, 根据各地的条件可以在国家统一的项目上增加服务项目。
2. 6 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 政府部门要在各个环节加以配合及其支持, 使居民无后顾之忧。
3 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建设
3. 1 对于我国现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设施, 要加大投入建设, 尤其是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各种福利待遇。
3. 2 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投入, 使公共服务能够正常的运营, 尤其是对那些免费项目要得到保障。
3. 3 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医护, 医院进行相关业务的学习培训, 这样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 也可以根据需要招聘一些医务人员来补充队伍建设, 使我国的公共卫生更上一层楼[5]。
4 小结
近几年我国公共卫生的建设及投入有明显的进步, 表明我国基层卫生服务已经均等化, 表现出我国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完善化, 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改革的重要见证。
参考文献
[1] 董军. 卫生事业管理学 . 科学出版社 , 2009:9.
[2] 陈林.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研究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4):8.
[3] 袁. 新医改环境下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山东大学, 2012(12):3.
[4] 娄二朋 .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中的政府职责. 河南大学, 2010(5):1.
关键词: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分析
伴随今年来我国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卫生计生事业,我国不仅出台全新的医改方案,而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基层公共卫生档案对基层公共卫生活动信息予以详细记录,其记录着公共卫生日常工作的一手宝贵资料。由此,本文对当前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方案进行探索。
1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将本科室工作人员的权责予以区分,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进而导致档案管理机构设置的杂乱、管理的分散[1]。此外,由于医院采用将各部门的档案进行分开管理的方式,造成医院信息资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的缺乏,还会给基层公共卫生档案查找以及网络化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
1.2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对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以及高效性均造成重大影响,但目前我国多数医院选择采用非专业出身的档案管理人员,此类管理人员的理论和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其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被动性和管理模式的呆板性。
1.3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资料的整理主要是第二年第一季度整理前一年的档案资料,在较为拮据的储存空间内保存收集的资料,在导致档案信息保存不全的同时,可能导致档案信息删除后无法恢复等情况出现。信息化的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未能够得到良好的落实。
1.4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就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而言,其强调档案资源的保密性,因此,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服务对象限制在职能科室和本系统[2]。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服务单一对象,不仅导致基层公共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而且导致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落后与陈旧。
2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强化措施
2.1管理模式的完善 科学且完善的基层公共卫生档案资源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为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还能够为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品质提供保障[3]。①可设立专门负责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不但要求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人员重视档案管理工作,②需要合理分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既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又要有档案系统技术人员,进而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以及档案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保障。
2.2管理制度的创新 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医院管理制度,实行有效且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还能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4]。制定出适合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完善体系,包括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档案管理工作的定时指导以及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三个主要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为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并完善相关考核和培训制度。实际工作时,首先应该选取具有多年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构建带头工作小组,而小组内部需要储备一名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指导人员;通过广泛收集各科室意见的方式,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管理制度,以促进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达到规范化和科学化,其主要目的在于为基层公共卫生档案资料连续性及完整性提供切实保障。
2.3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由于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以及制度化的高标准体统工程,不同于各门类档案管理的简单化集中性管理[5]。针对目前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中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不仅需要重视档案管理组织人员的业务培训,而且需要强化人员的管理意识。此外,可以通过引进相关的考核晋升制度的方式,实现调动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的目的。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首先需要得到相关领导的支持下,其后以开会强调或者突击检查等方式快速提升全体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主要是因为全体人员完全熟悉档案管理工作后有助于形成规范化的档案收集工作。
2.4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完善的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需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即利用现代化设备对档案进行管理,可以在实现减少档案储存空间的同时节省管理工作中的资源消耗,继而有效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6]。①采用多样化的储存方式,为有效避免出现储存空间不足、查找困难、共享性差等情况的出现,可采用电子文件的方式进行管理,将其储存在硬盘或者磁盘内;②采用网络化管理方式,网络时代促进网络化的发展,其主要在人事档案网络化、病例档案网络化以及文书管理网络化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网络化管理。
3结论
传统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不专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以及档案管理模式落后等方面的不足。针对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及引进现代化技术四方面对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和改革,可有效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的整体水平及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小微,董惠楠.公共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的创新[J].兰台内外,2014,5(5):69.
[2]周小微.简述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创新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22):211.
[3]王凌.我国基层卫生发展状况和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26):187-188.
[4]丁志详.浅谈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J].才智,2013,13(06):26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3.020
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是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是基层公共卫生药品管理的监督阵地,亦是基层公共卫生药品储备流通的主要场地,更是基层药剂人员日常工作的惟一场所。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管理是一个动态长效的管理过程,针对当前门诊药房存在的现实状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促进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双效发展。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基层公共卫生药房必备的特殊药品管理——疫苗的全面供应和安全质量显得尤其重要[1]。作为公共卫生保障事业,各级政府以“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依据,围绕“优质卫生保健全覆盖工程”的指标,应加大內外协调监管力度,投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实施各项具体管理对策,相辅相成促进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发展。
现状与问题
随着城市新区的发展,社区入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基层公共卫生药房的基础承载在逐步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基层预防门诊的需求,但还存在着以下现状与问题。
药房基础设施:基层门诊药房的实际场地只有30平米左右,室内建造布局尚不规范,桌椅设施较为简陋,內部环境单调陈旧,空气闭塞通风不够,基础办公条件落后,地处城乡交界区域偶尔停电致冷链失控,冰箱卫生状况欠佳。因药房场地、环境的设计不规范,产生诸多不便与疫苗的单一欠缺,导致家长到预防门诊药房取药时会产生一些置疑,对药品质量与效价也会产生一些猜测,客观上造成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也影响了门诊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
专业药剂人员:一般都是临时聘请药学专业的中专毕业生,较年轻还没有基层实践工作经验,缺乏公共卫生预防专业知识。刚刚上岗勉强胜任,就要独自一人应对处理药房的全面工作。因为缺乏全面知识,经常出现开错价、发错药的现象;因为临聘人员工资、待遇较低的现实问题,思想情绪极不稳定,经常想辞职跳槽,这些现象在药房工作中都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药房管理制度:药房管理制度的执行直接产生工作效率,而工作效率的高低又直接影响了药房工作效益。作为门诊药房管理必须执行的有一、二类疫苗的管理制度,还包括特殊狂犬病疫苗的管理制度,而且还有疫苗出入库时的“三查七对”制度,冰箱冷链系统管理,疫苗有效期制度,疫苗不良反应处置制度等。因药房管理制度的流走形式和无人监管,势必导致两人核对制度空如行文,具体疫苗的种类和数目也处于模糊状态。
网络计算机: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缺乏网络计算机的应用[2]。目前门诊药房处方的划价还是手写,核对处方时还要用计算器进行校对核实。这些既属于简单繁琐的手工操作,又容易产生非技术性的人为差错,更使整日药房工作陷于低效耗时的机械时代。特别是划价错误导致的医患纠纷也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根源。网络信息的应用落后直接导致各项工作的延后迟缓,从源头上就严重地影响了基层各项工作快速开展。
药事管理委员会:作为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上级管理,目前的药事管理制度执行仅流于形式,一直以来都缺乏上级正规药事组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专业人员、经费管理、制度执行、目标要求、任务达标等都处于无组织监管,不但不利于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基础工作开展,而且不利于基层药房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门诊药房长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发展。
投入、协调、服务、监督、完善
针对目前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所出现的实际问题:管理体制相对缺乏滞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等,已妨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影响了公共卫生事业正常的发展,阻碍了公共卫生事业前行的脚步。作为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应从以下5个方面投入、协调、服务、监管、完善。
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基础设施和室內布局规范合理,才有利于公共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加大基层门诊药房所需疫苗的购进力度,增加疫苗的品种和数量;加大所辖区域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愿意主动投入到预防接种的积极防病中来;加大药剂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临聘人员参照与正式技术工一样的工资待遇,使他们稳定思想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加大计算机系统管理药品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进行划价已是其他卫生机构日常基本工作状态,既能减轻繁琐的手工操作手续,又能准确无误地执行药品核算,还能提升基层门诊药房的网络信息化能力。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上级政府要建立各级部门协调机制:加大电视、报纸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为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疫苗保驾护航;疫苗采购专款专用,统一由上级组织招投标,充分保障并监督企业生产疫苗的安全;供电部门要全力保证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供电能力,时时保障冰箱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药剂专业人员专岗专用,缺乏后再协调教委从药学专业的大中专院校选拔优秀毕业生来基层门诊药房见习、实习,提前做好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队伍的试用、组建;每年定期培训,锻炼成为基层公共卫生药房的多面手,逐步建设一支药剂人员专业技术队伍;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剂人员既是参与者、咨询者、监督者、管理者[3]。
加强药房科学化管理力度:药剂人员要紧跟当今时代脚步,把封闭式经验管理逐步向开放式科学化管理转变[4],具体落实到疫苗入库、验收、发放、应用的每个环节都需遵照法律、法规、制度、规程执行,且受到药房管理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保证做到日清月结,坚决杜绝差错事故。以质量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以发展求效益,从而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发展得到绝对保障。
发挥监督指导能力:尽快建立上级管理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监督指导基层药房工作。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包括:认真负责严把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疫苗入库关,保证有效期、质量、品种、数量;加强基层药剂人员的短期培训和长期再教育,更新当前用药观念和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制定并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法则,积极有效应对日常的实践工作;加强基层药剂人员的补充与调剂,坚持做到两人同时核对制度,完善日常基础操作规程;应用网络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具体指导,使基层药房管理工作成为一项系统而全面的长期工作。
完善档案制度管理:督促指导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建立档案管理工作。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工程,其真实地记录了门诊药房日常工作活动的具体情况,为药房管理的工作提供了重要事实依据。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管理工作、药剂人员的各项执行都应每天完整记录在案。
综上所述,在对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管理对策中,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应该尽快协调机制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基础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药剂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应该全年365天执行制度到位,做到安全生产无差错事故;成为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技术部门[5];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提升整体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确保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民生安定稳定,全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孝锋.门诊药房管理探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
2 王海华.医院药房管理及发展的初步探讨.基层医学论坛,2009,13.
3 张斌,金鑫.医院药事管理思考.医院管理杂志,2011,7(9).
基层和公共卫生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国以来,由于人们在理论上把卫生事业看成纯粹的福利事业,是非生产领域,加之政府对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投入不足,多数基层和公共卫生院都处于自收自支的情况,认为基层和公共卫生院不必实行财务管理,不需进行经济核算,所以财务管理工作就摆在了次要的地位,不受人们重视,至使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日趋松懈,漏洞百出,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务人员分工不明,职责不清
根据我国《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各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出纳岗位的职责也有明确的分工规定。但在目前基层和公共卫生院中,出纳、会计人员多系业务人员兼职,且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且各财务人员岗位之间分工不明,职责不清。
会计基本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内部财务监督职能完全丧失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合法性、可靠性和正确性。我们对部分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原始凭证进行了抽查,发现白纸发票满天飞,如:水费、电费、捐赠及部分劳务和购物发票等。
2、记账凭证填制内容不全。首先是会计科目内容不全,例如:往来账务有一级科目无明细科目(或二级科目)等。其次是附件张数、会计主管、审核、制单等签字不全。
3、各项债权债务管理混乱。我们知道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涉及到本单位与其他单位或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单位自身的资金周转,影响着单位的业务活动,对单位的经济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基层和公共卫生院在相当一部分债权债务中,达5年以上已成为死账、呆账的占70%以上,有的甚至出现债务出红字(即多付账款)的怪现象。
相关职能部门对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
目前对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外部监督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例如:各地各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会计人员中无证上岗的占了近半数之多,但却长期没有任何职能单位问津。一个县级医疗单位,几乎每年都会接受审计、财政、税务、物价、纪检等多个职能部门的督查和处罚。但一个基层和公共卫生院可能几年都不会见到一次这样的督查。虽然基层和公共卫生院底子薄、效益差、缴不出罚款,有的职能部门是“不忍光顾”,但真正从提高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效益,促进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发展入手,以业务指导为主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督查工作,肯定是大有必要。
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是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水平要求很严、很高的单位,医院的主营业务收入也就是医疗及药品业务收入,把医技工作摆在医院工作的重点是无可非议的。但与此反差太大的就是财务管理工作,往往被当成“后勤”工作列入一边,不受重视。有的医院甚至连院务会的管理成员中,也没有单位财务主管的一席之地。仅靠盲目单纯地抓收入,就造成医院业务收入年年递增,但却负债累累,包袱越背越重。同时,有的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院长“重医务轻财务”的思想影响下,长期无法发挥财务人员的管理作用。
如何加强基层和公共卫生院财务管理
(1)实行记帐
根据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现状,按照《会计法》的规定,每个基层配备一名以上有资质的专业会计人员,显然是不现实的。为对基层和公共卫生院无专业会计、财务管理较混乱等问题,我们可按照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规定,成立县卫生局记账中心,在坚持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三权”、“四责”不变的前提下,基层和公共卫生院及其分院的财务收支由县卫生局记账管理中心下派核算组记账。
“三权”、“四责”不变,即:资金所有权不变(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资金所有权仍归各基层和公共卫生院所有),使用权不变(各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资金来源仍归各基层和公共卫生院使用)和资金审批权不变(原各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资金收支业务和审批权仍归各基层和公共卫生院领导审批);坚持资产管理责任不变(各卫生院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管理责任仍归各基层和公共卫生院)、债权债务管理责任不变(各卫生院的债权仍由各卫生院享有,各卫生院的债务仍由各卫生院承担并消化)、财务收支平衡责任不变(各基层和公共卫生院应努力做到当年财务收支平衡并有盈余)、会计主体责任不变(基层和公共卫生院在医院业务活动中对外应承担的法律、经济责任主体仍是各基层和公共卫生院)。
(2)加强财务人员素质教育
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应采取“内外结合、内辅外导”的方式。一方面,由财政部门采用强制性的管理,对计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会计后续教育培训,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业务及相关财经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得到系统的培训;另一方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财务主管科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下到基层,对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财务管理进行实地辅导,帮助他们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改进。
(3)提高基层和公共卫生院院长财务管理意识
1、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各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签订财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分配工作、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并严格奖惩规定。
2、 启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对基层和公共卫生院院长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把基层和公共卫生院的经济效益指标作为基层和公共卫生院院长任期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任期内有重大经济责任的院长,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决不纵容姑息。
(4)规范医疗票据管理
1、建立健全医院有价证券、收款票据管理制度。加强对发票的审批、购买、保管等管理制度,任何发票只限于财务科有收费职能的岗位领用,实现岗位分离,分工负责并相互牵制。
2、规范操作程序,正确使用票据、医院的各类有价证券、收款票据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按收款性质和内容使用,按票据种类,使用人员分别建立领用登记本,对已开完的票据要及时核对严格销号,防止舞弊现象发生。
3、定期审核加强监查医院要对定期有价证券、收款票据的管理进行内部审计,强化监督管理,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来约束和规范票据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票据安全无损。
(5)加强财务管理为重点,提升新农合服务能力
(一)全面规范定点医院财务管理。县内定点医院财务一律统收统支,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分别全额入账,实行银行帐户管理。统一使用财政监制的正规票据,票面金额与帐面金额必须相符,严禁弄虚作假,从源头上堵塞漏洞,确保基金安全。
(二)进一步加强财务核查。县合管中心应制定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督查,对财务管理混乱的单位,取消新农合定点或向卫生局建议免去院长职务。
(三)进一步加强财务核查。
卫生应急是指通过采取监测、预测、预警、现场处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保障和善后处理等措施,及时对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因素进行预防和对已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制。如何搞好卫生应急工作管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样也是基层医院面临的新课题。几年来,我院探索出一种能适应新形势的基层医院应急管理模式,现将我院卫生应急工作报告如下:
1 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构
1.1医院指定预防保健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并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由院长牵头并任组长,小组下设立应急机动队和医疗救援应急机动队,预防控制专家指导组、病原学检测专家指导组、后勤保障组等,明确各组职责。
1.2把卫生应急工作纳入医院年终工作计划、总结,每年至少召开医院办公会议,研究部署卫生应急工作,有记录可查。
2 机动队人员配备
组建两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要求身体强壮,多专业,高年制专家组成。组建两支医疗救援应急机动队,要求身体强壮,多专业,中、青年多专业专家组成。
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大力度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首诊负责制度,卫生应急值班报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不明原因疾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会诊制度,卫生应急物资管理台帐制度,使其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4 组织培训
4.1由应急办年初制定出培训计划,安排培训老师,发放培训通知,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院医务人员、应急队成员学习培训应急理论知识,适时组织应急演练,并不定期下科室进行抽查,以巩固应急相关知识。
4.2培训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新发、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及措施等等。
5 掌握应急工作动态
应急办要掌握应急动态,对突发的重大传染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自然灾害(水灾、冰灾、雪灾、地震、高温等),事故灾难(火灾、电击伤、车祸等),并对引起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及时掌握并做出判断,制定出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及救援应急预案,并加以规范,不断更新。
6 加强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测
我院有规范设置的感染性疾病科,独立设置,内部结构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规范开展预检分诊工作,分诊人员做好发热及不明原因肺炎等病例监测、排查工作,登记项目做到尽量详细,病例可追踪到位;感染性疾病预检分诊室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设施;明确医院重症病例转院制度,对需要转出的病人,在转院过程中应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等风险情况,等病情稳定过后,经家属签字后才能转院,且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由本院120救护车接送病人,转院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
7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
7.1应急物资包括应急抢救药品、器械;医疗检验检测试剂;应急防护、消毒物品等。
7.2应急办要建立动态应急物质储备台帐,随时掌握各种应急物资的使用情况。
7.3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相关科室根据需要向应急办提出应急物资申请,医院领导审批同意后,应急办负责统一领取、发放工作;事件处置结束后,各科室对领用的防护服、防护眼罩、消毒器械等可反复使用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后交应急办库房统一保管,以备下次使用;各科室对一次性口罩、消毒液等低值易耗品,未用完且数量较少的留本科室使用。
7.4严防积压浪费,并每季度对应急物资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核对,对低于基本量时,要及时建议医院购买补充,做到账物相符。
8 加强疫情监测上报工作
8.1应急办制定出合理的疫情上报流程。
8.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检验、样本采集等工作。
8.3医院配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电脑,选择一名懂电脑、业务精的工作人员负责监测上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