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金融资产业务模式范文

时间:2023-10-07 15:45:08

序论:在您撰写金融资产业务模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金融资产业务模式

第1篇

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运行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伴随着我国利率化资产管理市场的不断深化,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模式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其改革也适应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市场经济体制金融管理的市场需求。许多新型的资产管理模式的出现,为经融机构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一、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的内涵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的行为。资产管理可以定义为机构投资者所收集的资产,被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实际过程。金融机构利用自身在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借助专业能力和手段进行资产管理,使之保值、增值,保证资产收益的最大化,资产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信托关系。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有三种:为单一客户办理定向资产管理服务,为多个客户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特定目的办理专项资产管理服务[1]。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不断改革发展,大大提高了市场经济资金的活跃度,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资金管理的最大额度,提高了金融机构的信用额度,促进了我国金融机构的飞速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自身优势,促进资金在社会和金融市场上的有效流通和运用。

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和企业的资金存量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资金持有者积极寻求有效地投资渠道,以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获得更多财富,而我国金融投资市场的不断完善,为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挑战,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重视资金管理业务模式的开展和创新。

(1)资产管理业务模式面临的市场机遇

目前,我国高度重视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因此推出了一系列有助于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国家强调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功能的发挥,监管机构开始重视投资者结构的完善和产品结构的规范,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的各项内容都进行了规范,为整个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创新和行业合作建立了制度保障。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下,国家高度重视资本市场虚拟经济服务功能的发挥,这为金融机构的资金管理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发展机遇,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都积极创新资金管理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多样的特色服务,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自身的收益和发展。此外,我国金融机构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发展,国外先进资产管理模式的引进,都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推动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2]。

(2)资产管理业务模式面临的发展挑战

我国金融机构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资产管理方面的挑战,严重阻碍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就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宏观金融政策有待完善,对于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缺乏专业认识,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特色不突出,在客户营销、资产管理和投资运作等方面尚未形成品牌特色,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方式和手段不够丰富,服务类型单一,业务受到监管、市场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停滞,这些都限制了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储备工作没有做好,缺少风险控制的经验,再加上同行业金融竞争的日趋激烈,都是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改革和创新所面对的现状和挑战,与国外先进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相比,我国在市场、人才、行业熟练程度、优质客户积累等方面都严重不足,金融机构在规范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我国对基金、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关注,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分割局面被打破,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期货、私募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始全面介入资产管理领域,开展竞争,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相互交叉,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和监管制度,而业务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不可少,改变传统的资产管理手段和方式,逐步形成自身的服务特色,在金融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取达到共赢的局面,提高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整体水平,推动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1)创新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之下,各大金融机构必须调整战略,积极面对市场竞争,加强不同资产管理者的参与合作意识,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持续发展。建立跨系统的资产管理业务联动平台,统一不同公司的数据信息成为进行有效资产管理业务的强有力的工具。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不同金融机构要突破传统,将数据以及决策信息进行跨系统整合,充分融合资产管理业务信息,发挥特长优势,统筹各方资源,不断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学习与合作,进而促进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与时俱进,适应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局面。从资产管理的手段来看,面向企业、市场的服务型票据资产管理业务有望成为未来重点,金融机构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针对客户的实际需求,积极进行多种票据资产管理业务。随着票据业务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熟悉并使用票据作为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的重要工具[3]。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已日益成熟,其应用应经得到广泛普及,为众多金融人士所接受,也确实为金融业的发展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的来源特点和经营宗旨是适当采取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将负债的安全性要求、流动性要求、收益性要求、风险承受能力及偿还期限放在首位,根据负债的要求特点进行资产的最优配置,让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业务模式既能灵活地捕捉投资机会,又有利于节省交易成本。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模式观念,积极创新,开拓丰富多样的资产管理业务手段,推动我国金融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2)加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监督管理

加强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和监督是金融机构创新以及适应我国经济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应放在首位,积极培育熟悉跨领域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人才,加强人才培训,引进先进的资产管理经验和业务模式,做好投资者教育,只有投资者的受教育程度提升了,整体资产管理环境才能够有效地得到改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宏观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构建有利于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改革创新的监督环境,为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提供更多的监管激励和更为严格的监督与规范,创新金融监管方式,提高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标准,严格规范管理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提高运作效率,使我国金融资产管理更加成熟,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2篇

关键词:金融租赁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

虽然受目前我国金融管制的形式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制约,我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水平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较低,但由于资产证券化可提升金融租赁的融资速度,将其应用于金融租赁行业,仍可以解决金融租赁企业筹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其资产风险防范能力,所以应以积极的视角看待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1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分析

1.1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出现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分析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即金融租赁主体公司将大量用途、性能、租期等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甚至完全一致,具备生成较稳定且规模较大的现金流可能的租赁资产进行有机集合和结构完整,使其转化成金融市场中具有流通性证券的过程,金融租赁主体公司可以引进资产证券化,主要是因为,金融租赁在股东背景、资金成本等方面均较理想,使其基础资产方面优势明显,而且在担保服务的作用下,基础资产现金流的稳定性明显提升,使资本风险明显降低,随着近年来我国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投资环境得到了法律规范,为金融市场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了条件[1]。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首先,在资金利率和同业拆借资金成本不断增加,而融资期限不断缩减的市场条件下,金融租赁在成本方面的优势被逐渐削弱,而银行贷款和金融债券发行均存在弊端,使金融租赁企业不得不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资产证券化;其次,虽然相关规定中明确商务部和银监会主管的金融租赁企业的资本杠杆分别为10倍和12.5倍,但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受到资本金的制约,而将租赁资产进行真实出售不仅可以实现其出表和资金快速回笼,而且在扩大金融租赁业务覆盖范围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所以金融租赁企业在发展中也必然会选择资产证券化。

1.2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重点

在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出租人有权向承租人收取合约中规定的租金,而且具有对承租人担保债务偿还能力所用的租赁设备的所有权,而出租人的前一种权利受SPV管理,后一种权利由出租人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金融租赁企业和客户建立稳定的关系,并减少融资成本,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排除出租人破产的可能,使投资人面临一定的风险,因为如果第三方在物权方面被侵害,其有权对承租人和租赁设备的所有人提讼,所以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物权管理方面[2]。其次,租赁资产不仅已经覆盖现代大部分行业,而且在进行还款期限设定、还款方式选择等方面可以结合双方的需求进行协商,这直接导致租赁合同具有非标准化特征;在业务流程的实际落实和业务风险控制方式多样的作用下,这种非标准化特征被进一步强化,这直接导致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调查难以被规范,使资产证券化发展受到制约,所以改善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开展的非标准化特征也是其重点方面。

1.3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分析

2008年~2015年,我国金融租赁公司售后回租的比例分别为84.75%、77.63%、64.94%、65.26%、75.66%、83.7%、82.6%、89.4%,随着售后回租比例的不断提升,承租人所要承担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如果承租人不具备及时付款的能力,将直接打击金融资产证券化;其次,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状态的下滑,各行业进行的直接租赁也面临着严重的信用风险,据资料显示我国2015年部分行业的租赁违约现象已经超过20%,这与租赁资产未全面准确的登记有密切关系,使融资租赁公司不得不面临直接租赁模式下的信用风险[3]。再次,在我国逐步开展营改增财政政策后,融资租赁行业原本的基础资产所有权逐渐向特殊目的载体转移,此时应向租借的当事人提供增值税发票,但截至目前其并不具有提供增值税发票的权利,这使我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在深化的过程中不得不面临营改增环境的制约。除此之外,在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不强、评级结果公信力不足、第三方信用评价公司在此方面经验较少的经济和社会信用环境下,我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大[4]。结合远东租赁事件、交银租赁案例、汇元一期租赁案例等可以发现,目前我国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内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均进行了资产证券化的探索。最后,结合大量租赁案件的经过和结果可以发现,我国要实现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深化发展,需要对我国的资产池资产条件进行明确,使资产的选择、模式的选择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这要求我国现阶段积极建立中央优先权登记系统、统一的交易服务平台、完善相关法律和税收政策、提升相应的信用评级公信力。

2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分析

2.1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的运行机理

2014年12月,我国证监会提出对企业资产证券化实施“事后备案+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将事前行政审批取消,而且使管理人的范围逐渐向子公司扩展,这使我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环境更加宽松,现阶段我国存在出售回租、转租赁、融资租赁等金融租赁业务种类,在各种业务模式开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机理。

2.1.1配置资源的机理

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主要考虑非证券化环境中投资人并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资金需求群体的相关信息,而且受自身专业知识、信息掌握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其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判断和经营能力分析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极端性,这直接导致投资者只能按照自身对市场的了解和可以接触的最大市场范围进行投资行为的判断和操作,这直接导致投资者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闲置资金未被利用,使资金的利用率和利润空间极大缩减[5]。另外,部分金融租赁企业虽然具有较稳定的现金供应,但在短期资金长期被占用的过程中,会使其资金成本投入不断增加,加大其经营实际压力,此时需要通过配置资源使投资人和承租人之间建立较稳定的关系,并有意识的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以此提升参与资产证券化主体的合法收益[6]。例如在资源配置的作用下,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主动性、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规模均会明显提升,而SPC管理机构也可以通过LBC的发行,获取相应的利润,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流动效率提升,进而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实现更好的发展,各类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得到扩展,这对其提升市场风险的适应能力和防治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可见在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开展的过程中,通过资源配置机理可以更好地保证参与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主体的经济收益,推动其进一步深化。

2.1.2组合资产的机理

组合资产机理实际上就是在保留每笔资产自身特点的同时形成资产池的过程,这直接决定构成资产池的各部分资产都有其特殊性,可以使其自身存在的风险受到一定的控制,并使各部分资产的收益以整合的形式存在,为资产证券化的实现提供动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组合资产机理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向市场投资者出售,在出售的过程中,组合资产机理将被视为有价证券[7]。由于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在流动性、标准化等方面特征显著,将其应用与金融租赁行业中,对提升租赁设备流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使原有的债务关系和债权形式的流动性和转让性得到强化,可见组合资产机理在业务模式中的应用,实际上是对原本债务和债权关系的破坏和充足,使原本混乱的风险收益关系得到有效地分离和整合,这对提升配置的科学性和定价的准确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进一步保证相关主体的收益。

2.1.3隔离风险的机理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实际上就是金融租赁企业的融资过程,所以在进行的过程中,金融租赁企业要对风险隔离、资金流剥离、信用等级提升等方面高度关注,受资产证券化对可预期现金高度依赖的影响,在对资产收益进行分割重组的过程中,要对其整体资产池中具有某方面相似性的资产进行剥离和重组,从而形成所需要的基础资产,可见隔离风险机制在业务模式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升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等主体对资产风险的抵制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推动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实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2.2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的案例说明

为对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笔者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在甲金融租赁公司与乙承租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时,乙的总公司丙公司提供了担保服务,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租金总额和租赁期分别为9亿元和2年,以半年/次等额支付的方式完成租金回收,租赁利率为6.9%,为保证自身利益,甲公司向丁证券公司提出了申请,请其担任计划管理人。可见在此次金融租赁资产化的过程中,丁公司具有向甲公司购买基础资产的权利,甲公司可以向乙公司提出所有权益的相关权利,而乙公司要按照合同向甲公司定期供应租赁资金,在乙公司的供款能力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丙公司要通过担保款向甲公司继续供应租赁资金。在对各方主体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发售方案的设计,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的三种机理以及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在设计完成后要对各品种的发行利率进行反复确定,保证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3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是突破金融租赁企业目前发展困境的有效手段,但现阶段我国相关法律环境建设、具体事务操作等方面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均存在较大差距,这要求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在开展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基础资产、注重租赁物权管理、强调增信措施、履行税费缴纳义务,并提升发行定价和交易定价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作者:刘艺超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洲源.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牛佳.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3]张伟.我国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筹资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4]高仕伟.银行保理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D].天津大学,2012.

[5]严彬.中国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模式设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

第3篇

关键词:金融 租赁 资产证券化

1我国金融租赁租赁行业发展现状

1.1我国租赁行业发展迅速,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我国的民航、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移动通讯业基本都是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引进国外飞机、汽车和设备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租赁行业发展情况尚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发达国家,企业固定资产特别是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的相当比例是通过租赁获得的。融资租赁在某些国家还具有折旧抵税的作用,因此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以美国为例,其租赁市场渗透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对于某些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和巴西等,租赁市场渗透率也很高,普遍也在15%以上。而我国虽然租赁额呈上升趋势,但截止到2009年末租赁市场渗透率仅为5.02%,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政策法律、法规日益健全

主要体现在四大支柱(法律、监管、会计准则、税收)方面。法律上的典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它包含了租赁和融资租赁两个独立的列名合同章节。最高人民法院还了《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正在起草合同法租赁章节的司法解释;监管方面的政策文件主要体现在融资租赁公司,特别是金融租赁公司主要有《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以及系列相关的监管政策文件和正在起草的《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会计准则的典型政策有《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税收方面的典型政策是关于技术改造中使用租赁可以将租赁期间缩短不低于三年的规定。但由于目前国内的信用体系不健全,有关租赁行业及其他的涉足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租赁业务的开展,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对租赁行业的不够重视,支持力度较少也影响国内租赁业务更迅速地发展。

2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

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其未来现金流可预测的资产(如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贷款、企业应收款等)组建成资产池,以资产池所产生之现金流作为偿付基础,通过风险隔离、现金流重组和信用升级,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的结构性融资行为。ABS投资者获得资产池未来产生的现金流,最初拥有资产池的原始权益人通过ABS出售资产从而获得现金。一般而言,证券的购买者是个人投资者、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 3租赁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模式

3.1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租赁资产证券化,是指金融租赁的主体金融租赁公司集合一系列用途、性能、租期相同或相近,并可以产生大规模稳定的现金流的租赁资产(租赁债权),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3.2租赁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理

3.2.1隔离风险机理。本质上讲,租赁资产证券化是金融租赁公司以可预期的现金流为支持而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金流剥离、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构成了租赁资产证券化操作的核心。由于资产证券化是以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因此可预期的现金流是进行证券化的先决条件。通过资产的重新组合,实现资产收益的重新分割和重组,将符合租赁资产证券化现金流要求的资产从金融租赁公司的全部资产中“剥离”出来,形成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该基础资产的范围可能不仅限于一家企业的资产,而且可以将许多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资产组合为一个证券化资产池。隔离风险机制是金融资产证券化交易所必要的技术,它使金融租赁公司或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的资产风险、破产风险等与证券化交易隔离开来,标的资产的风险不会“传递”给租赁资产支持证券的持有者。

3.2.2组合资产机理。是指依据大数定律,将具有共同特征的租赁资产汇集成资产池,虽然并不消除每笔租赁资产的个性特征,但资产池所提供的租赁资产多样性可以抑制单笔租赁资产风险,整合总体收益。组合资产机理是租赁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基础。在租赁资产证券化运作过程中,通过汇集大量已经存在的租赁债权,进行结构性重组,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出售给市场上的投资者。租赁资产证券化具有标准化、流动性强等优点,它的出现改变了设备租赁流动性差、较为固定的借贷特性。由此可以看出,租赁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本质是将固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换为可转让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过程。组合资产机理在租赁资产证券化运作过程中,不仅体现在对债权、债务关系的重新组合、分割,而且实质上是对债权、债务关系中所包含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重新配置更为有效,从而使各参与方均受益。

3.2.3配置资源机理。是指将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实现多方共赢。配置资源机理是租赁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推动力。在非证券化的情况下,投资者因缺少关于资金需求者的信息,不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只好把投资对象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导致资金闲置。另一方面,拥有稳定现金流量的租赁资产的金融租赁公司却无法解决短期资金长期占用的问题。资金配置的特性客观上要求构建联结资金供给和需求两大主体的途径。配置为资金的供求双方提供了巧妙的联结途径,有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就金融租赁公司而言,可以通过租赁资产证券化,实现租赁资产的“真实出售”,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改善自有资本结构,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就证券化特设机构SPV而言,可以通过收购租赁资产,发行LBS,从中获利;就投资者而言,可以获得新的投资选择机会和稳定且较高收益。而承销、评级、担保等市场中介机构愿意参与租赁资产证券化运作也可以扩大业务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3.3租赁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模式(假设案例) 假设某金融租赁公司A就一批生产设备(即租赁物件)与某承租企业B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由承租企业B的母公司C提供租赁合同项下连带责任担保。假设该租赁项目要素如下:租金总额人民币8.05亿元;租赁期限3年;租金回收方式等额支付、每半年支付一次;租赁利率:7%,当央行调高法定基准利率时出租方有权调高租赁利率。A租赁公司聘请某证券公司D作为计划管理人:

(1)租赁资产证券化各参与机构主要职责:① D设立专项计划,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发售收益凭证募集资金。②专项计划设立后,D用募集资金向原始权益人A购买基础资产:A所拥有的融资租赁合同项下,因将租赁物件出租给B而对B所享有的相关权益的请求权,包括但不限于对租金、担保款项、违约赔偿金、违约时剩余租赁物的请求权及相关附属权益;A应作为计划服务机构在计划存续期间提供租赁款回收等相关服务。③B按融资租赁合同约定将应付租赁款按期划入A的收款账户,当B不能按约定履约时,C将担保款项划入外贸租赁收款账户;A即时将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入划入专项计划专用账户;在兑付日,专项计划向受益凭证持有人支付本金和预期收益。④其他各方:监管、托管银行分别为专项计划提供资金监管和托管服务;律师、评级机构、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为专项计划提供专业服务;担保机构为专项计划提供无条件的连带责任保证。

(2)发售方案设计:发行六档不同期限、不同利率的优先级受益凭证和一档次级受益凭证。 优先级受益凭证概况: ①规模:总规模为80,500万元,分为六个品种,各品种规模分别为12,800万元、13,000万元、13,300万元、13,500万元、13,800万元、14,100万元。 ②期限:各品种分别为0.5年、1年、1.5年、2年、2.5年、3年。 ③发行利率:各品种分别为3.30%、3.50%、3.70%、3.90%、4.10%、4.30%。该利率仅供参考,发行时需要根据届时市场情况确定。 ④支付方式:各品种均为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 次级受益凭证概况:

三年期,规模为3200万元,由原始权益人全额认购,且在专项计划存续期间不得转让。专项计划存续期间次级受益凭证持有人不受偿,专项计划存续期满在支付完毕优先级受益凭证预期支付额后,剩余金额将全部支付予次级受益凭证持有人。

参考文献:

[1] 赵静.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07(05).

[2] 戴娟.我国租赁公司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模式.浙江金融.2004(1-2).

[3] 徐飞,陈洁.金融租赁债权证券化研究.上海管理科学.2003(01).

第4篇

关键词:金融租赁;资产证化;业务模式;研究分析

前言:金融租赁资产证化最早出现于国外,且随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2000年世界租赁年报所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1998年全美租赁资产证化达到了351亿美元左右,且在1999年1月至8月期间达到了308亿美元左右。由此可见,金融租赁资产证化的发展在国外已处相对成熟的水平,而我国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租赁公司的运作模式与丰富经验,促进我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化的发展。

1.金融租赁的相关介绍

1.1金融租赁的基本内容

所谓“金融租赁”指的是由承租人选择所需的相关设备,而设备的购置的则是由租赁公司即出租人负责,再由租赁公司交付给承租人进行使用与操作,且承租人需要按照租约定期交纳一定的租金。需要注意的是,承租人与出租人均不能中途毁约金融租赁合同的相关规定。承租人在租赁期满后可以选择续租或者退租租赁设备,抑或是将产权转移给其他的承租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租赁方式多用于成套、大型设备的出租与使用。就目前来说,各国对金融租赁的性质与定义有着不同的规定与提法,在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中,金融租赁指的是出租人将资产所有权的报酬与风险转移给承租人;在我国的相关规定中,金融租赁指的是出租人通过购买承租人所选的设备,将其出租给承租人,并在一定的期限内收取相关的费用,具有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总而言之,金融租赁具有以融物替代融资,且融资与融物密切联系的特点,其直接目的是融通资金,其租赁对象是技术设备等动产,是以企业(经济法人)作为承租人,其金融色彩非常浓厚。

1.2金融租赁的基本特征

(1)金融租赁因涉及三方当事人,即除了涉及到出租方与承租方间的租赁关系,也涉及到出租房与供货方间的供应关系,使得签订的经济合同必须确保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且在特殊的情况下需另外签订其他的合同。

(2)供货商与租赁物的选择权与责任归承租人所有,即金融租赁的供货商、生产厂以及设备的选定均由承租方负责,而出租方仅需依据承租方的相关要求进行出资。由此,租赁设备在技术、数量、规格以及质量上的验收与检定为承租人管理。

(3)切记分离租赁设备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即确保租赁设备的所有权在租赁的合同期内属出租人所有。如果承租人想要使用租赁设备,就需要在合同期内交付相应的租金。

(4)金融租赁是融物与融资相结合的交易,在融通资金中起主要作用。

(5)因金融租赁作为一种信用方式,需要承租人按照合同上的约定,将租金进行分期的支付,以偿付本息,确保出租人能够在租赁期届满的时候收回其购买租赁设备所用的价款与租期内应得的利润与利息。

(6)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金融租赁合同不可随意撤销。

(7)承租人需要负责租赁期内的设备过时风险、保险、维修以及保养等。

(8)在租赁期满后,租赁设备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退租、留购、续租等。

1.3金融租赁的业务品种

(1)出售回租

出售回租指的是承租人可向出租人出售自有物件,与出租人签订相应的租赁合同并明确各项规定,然后将出售的物件再从出租人处租回。该业务可以做成经营租赁回租与融资租赁回租这两种,且分别具有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的特点与功能,适用于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却急需现金的承租人。

(2)转租赁

转租赁是指转租人需要依据最终承租人对租赁设备的选取,从原始出租人处租入设备,并转租给最终承租人进行使用。转租赁可以有效控制资产负债率,降低承租企业的债务风险。

(3)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租赁设备由承租人选取,再由出租人进行出资购买设备,然后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人。需要注意的是,租赁设备的所有权在租赁期内归出租人所有,使用权则归承租人所有。另外,承租人在租赁期内需要按期支付租金,且折旧是由承租人计提;在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以选择留购设备。融资租赁可以有效解决承租人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且可以与其他的金融工作进行综合运作。

2.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现状

2.1发展空间

我国移动通讯业、城市出租汽车业、民航等采用的融资租赁方式都是在引进国外设备、汽车、飞机后发展起来的。与国外相比,我国租赁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举例来说,美国租赁市场的渗透率可维持在30%,而我国截止到2009年末的租赁市场渗透率为5.02%左右。因此,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空间较大。

2.2政策法律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信用体系仍不够健全,使得租赁行业与其他涉足行业的法规法律并不完善,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租赁业务的正常开展。另外,国家的相关部门也未充分重视租赁行业,使得租赁行业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少,并由此对其业务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3.金融租赁资产证化的交易结构

资产证化指的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可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资产组建成资产池,例如企业应收款、信用卡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并将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当作偿付基础,利用信用升级、现金流重组与风险隔离等,在资本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结构性融资行为。资产支持证的投资者可以获得资产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生的现金流,且资产池最初的权益人也可以通过资产支持证来出售资产,获得现金。在通常情况下,证券购买者是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个人投资者等。

4.金融租赁资产证化的业务模式

4.1租赁资产证化运作的机理

(1)配置资源机理

资源机理的配置在租赁资产证化的运作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将各种资源优化重组,从而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具体来说,投资者在非证化情况下缺乏资金需求者的有效信息,且对其财务状况与经营能力的了解并不透彻,因而只能将投资对象局限于小范围内,造成资金闲置的问题;再者,一些金融租赁公司的现金流量虽然相对稳定,但无法解决短期资金的产期占用问题。配置资源机理则可以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联结的途径,使资金的利用效率与配置得到一定的提高,使多方的参与者获得帮助与收益。就投资者来说,能够获得新的选择机会,其收益较高且更为稳定;就证化特设机构SPV来说,可以借助收购租赁资产,来发行LBS,并从中获利;就金融租赁公司来说,可以通过租赁资产证化,使资产的流动性得到一定的提高,并对自有的资本结构作相应的改善,从而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的管理。此外,一些担保、评级、承销等市场中介机构如愿参与到运作中去,也可使业务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从而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2)组合资产机理

资产机理的组合需要依据大数定律进行,即通过选取具备共同特征的一些租赁资产,并将其汇集成一个大的资产池,但并不消除每笔资产的特征或者个性等。因此,资产池中资产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能够有效抑制单笔资产存在的风险性,且可以对总体的收益作有效的整合。作为租赁资产证化的运作基础,组合资产机理能够以有价证形式出售给市场投资者。另外,租赁资产证化具有流动性强、标准化等优势,可以使设备租赁流动性较差等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租赁资产证化的运作本质是把固定的债权与债务关系转换成可转让债务、债权关系,而组合资产机理应用在租赁资产证化的运作过程中,可以实现重新组合、分割债务与债权关系,并对债务、债权关系中的风险与收益作一定的重组与分离,从而使其配置与定价更为有效,也使各参与方的受益得到保障。

(3)隔离风险机理

从本质上来说,租赁资产证化是指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可预期现金流发行证,实现融资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租赁资产证化的操作核心是信用增级、风险隔离与现金流剥离。因资产证化是靠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支持,使得可预期现金流成为证化进行的先决条件。为实现资产收益的重组与重新分割,需要重新组合资产,即在金融租赁公司全部的资产中,将与租赁资产证化现金流要求相符的资产进行剥离,从而形成租赁资产证化的基础资产。总而言之,隔离风险机制作为金融资产证化交易不必可少的技术之一,可以有效隔离证化交易与资产证化发起人或金融租赁公司的破产风险、资产风险等。

4.2假设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假设某金融租赁公司A为了一批生产设备与某承租企业B签订了融资租赁合同,并由承租企业B的母公司C来提供租赁合同项下的连带责任担保。租金总额假设为8.05亿人民币,租赁期假设为3年,而租金的回收方式则是每半年支付一次,等额支付,且租赁利率为7%。此外,租赁公司A聘请了某证公司D作计划管理人。

(1)分析各参与机构的主要职责

当D设立了专项计划后,可向合格机构的投资者发售受益凭证的募集资金,即向原始权益人A购买基础资产。而A因将租赁物件出租给B,具有对B所有权益的请求权,例如违约赔偿金、担保款项、租金、违约时的剩余租赁物请求权以及相关附属的权益等。另外,B需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的相关约定,按期将租赁款划入A的账户。在B不能履约的时候,C需要把担保款项划入外贸的租赁收款账户。

(2)设计发售方案

发行6档不同利率、期限的一档次级受益凭证与优先级受益凭证,其中次级受益凭证为3年期,其规模为3200万元,是由原始的权益人作全额认购,且于专项计划存续期内不得转让他人;专项计划存续期间的次级受益凭证持有人不受偿,且在存续期满支付完毕优先级受益凭证的预期支付额后,余下的金额需全部支付给次级受益凭证的持有人。

优先级受益凭证的总规模是80,500万元,且分为6个品种,分别是14,100万元、13,800万元、13,500万元、13,300万元、13,000万元以及12,800万元;各品种的期限分别为3年、25年、2年、15年、1年与05年;各品种的发行利率分别为430%、410%、390%、370%、350%、330%(该利率仅作参考,在实际发行时需依据届时的市场实际情况而定);各品种的支付方式均为每半年付息1次,且到期1次还本。

5.结语

所谓租赁资产证化指的是金融租赁的主体公司通过集合一系列租期、性能、用途相近或相同,且可以产生相对稳定、大规模现金流的租赁资产,进行结构性重组,使其转换成能够在金融市场上流动和出售的证的过程。租赁资产证化在国外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所以我国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基本模式与丰富经验,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研究出一个相对合适的业务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服务与帮助。(作者单位: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珂.论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模式[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4):3-4.

[2]戴娟.我国租赁公司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模式[J].浙江金融,2004,(1):58-60.

[3]吴云,何建敏.租赁资产证券化及其定价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8):61-63.

第5篇

2012年的证券金融行业产品创新研讨会,基本确立了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发展方向,即由传统的货币类结构性产品、证券类产品向以期货、证券、债券、贵金属为核心的期现结合产品发展。而从上述相关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界定、投资范围的比较可以看出,期货公司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业务可以投资所有金融产品,是金融领域资产管理业务的“最高牌照”,这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期货公司合作开发新的资产管理产品打开了制度的空间。

1政策与监管导向带来的发展机遇

2010年,国家强调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功能的发挥,监管机构开始注重投资者结构的完善和产品结构的规范,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2011年强调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发挥,在信托产品创新、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基金特定资产管理、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与创新;2012年进一步强调与落实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发挥的措施,在金融机构可以参与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等办法颁布实施的基础上,于8月6日颁布实施了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这为整个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和行业合作打开了制度上的障碍,为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创新发展机遇。

2“转方式、调结构”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国家强调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发挥,这为金融机构为产业客户、产品客户提供以风险管理和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创新与发展机遇。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针对性、差异化的资产管理业务;证券公司可以为企业和产品客户提供投资收益类资产管理业务;期货公司可以为产业客户提供基于风险管理、市值管理、期现结合的避险产品等差异化的资产管理业务,也可为产品客户提供基于收益的特色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定位

自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颁布实施开始,已有首批18家期货公司获得资产管理业务资格,标志着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的开始。那么如何发挥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优势,实现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机构与期货公司的深度战略融合,创新资产管理业务,明确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定位,促进新型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

1资产管理业务应有的定位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是为客户提供以收益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可以投资各类金融工具的全方位的资产管理业务,既可以面向单一客户,也可以面向特定多个客户进行资产管理业务。特别是在国家强调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发挥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发展定位。在传统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定位于向客户提供证券类、货币类结构性产品服务的基础上,应将资产管理业务定位于服务高端个人客户的以投资收益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新型资产管理业务,重在风险的规避与经营。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应定位于服务特定产品客户的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期现结合的新型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应定位于为产业客户提供基于投融资、定价、风险管理、并购整合等全方位的新型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应定位于服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产品、策略、投融资、股份托管、价值经营等综合性资产管理业务。

2资产管理业务的操作模式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在传统资产管理业务操作模式的基础上,应紧密结合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实践,构建基于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业务运行模式。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与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相结合,针对产业链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缺风险管理、缺专业人才等现实问题,为相关需求企业提供基于期现结合的一揽子综合资产管理服务业务。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与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相结合,在为产业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的基础上,通过资产管理业务为企业提供基于期货和现货咨询和实战操作的全方位资产管理服务。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在传统资产管理业务的基础上,引入期货套期保值、套利和趋势投资交易策略,构建期现结合型衍生理财产品的资产管理服务,推动金融衍生理财产品市场的创新发展。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应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为上市公司提供基于投融资、风险管理、市值管理、并购整合、企业托管、股权托管等全方位的资产管理业务服务。

资产管理业务的实现模式

金融机构在确定资产管理业务市场定位和操作模式的基础上,应搭建统一共享的资产管理业务平台,以实现渠道的拓展、资源的共享、规模的扩展和效益的突破。具体包括:

1构建统一的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是金融机构构建集研发、产品、咨询、营销、服务、管理、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资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具体包括基础数据库、应用数据库、专家数据库和产品资料使用管理库等。其特点是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统一的全文检索应用、统一的储存与管理、统一的数据与产品展示平台、统一的研究服务模板的管理等。

2构建产品咨询、服务平台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为各类客户提品与服务支撑的“知识管理平台”和提供“营销、咨询、服务、产品推送”等为核心的“投资顾问营销管理平台”。实现产品、策略的营销、咨询、服务、推介等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展示产品、咨询、服务、在线咨询、客户管理等集合化功能。

3构建产品集群化展示平台模块

根据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定位和所服务投资者的需求,结合产品创新、咨询、营销、服务的需要,可以将金融机构的产品集群化展示功能设计为期货、银行、信托、证券、期货、基金等大类资产管理产品,实现服务产品标准化提升工作效率和品牌形象的目的、精准定制服务提升服务准确度和高效性、增值服务收费提升服务价值和客户忠诚度、动态产品提升客户的选择空间和营销效率等。

4VIP终端设计模块

对金融机构可能拓展的各渠道客户实现推送服务的手段是VIP终端,可以选择账号与密码结合登陆的模式,也可以选择捆绑电脑的模式。VIP终端分为机构版和个人版,按照客户的权限级别分享相应的产品与服务。VIP终端具有产品集群化展示、智能化交易、需求咨询、在线咨询、产品推送、营销等多种功能,既满足一对一产品推送服务功能又能实现在线咨询与营销还能实现智能化交易等,是服务既定客户和开发服务潜在客户的最佳载体。

5创新营销、咨询、服务运行模式

在实现VIP终端安装的基础上,对内实现总部产品咨询、营销、服务、管理、考核的支撑,分支机构咨询、营销、服务拓展模式的确立,实现模式是通过总部管理平台实时进行的;对客户实现一对一咨询、营销、服务、管理等综合服务功能,是通过VIP终端的安装、产品的展示、专项服务项目的推介与路演、意向客户的深度沟通、调研与服务项目的签订、针对性产品与策略的设计、制度与业务流程的构建、策略的实施与绩效评价、方案的优化与持续服务等实现的。

第6篇

关键字: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机构;比较分析

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概况

本节首先界定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范围,紧接着梳理各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概况,最后基于我国现有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形成了一个较为宏观、系统的认识。

(一)资产管理业务的界定

目前,关于资产管理仍未有统一的法定概念,得以普遍接受的概念是指合理管理资产,使其实现保值增值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既包括对自己的资产实施直接管理,又包括通过资产管理机构实施间接管理。本文所研究的资产管理是指资产持有者委托并授权资产管理者对其资产进行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等目的一系列金融活动。

(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资产管理规模保持着稳定上升趋势。自2005年以来,我国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其中2011年和2012年高达40%以上。高速的增长速度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国民财富的快速积累,与此同时,高涨的CPI迫使居民重视自身的资产管理需求。基金公司由于最早涉足资产管理业务,因此早期一直占据最大市场份额,而商业银行和信托机构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资产管理的市场定位分析

本节就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定位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首先由于监管当局对不同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所规定的准入门滥不同,直接决定了机构的资金来源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目标客户的定位,而客户的不同特征和机构的条件差异又会最终影响其业务的营销模式。

(一)投资者准入门揽分析

我国监管部门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针对不同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为投资者设置了不同的准入门槛,主要体现于资金份额和投资者人数这两大门槛。就投资资金来看,私人银行行业的门槛最高,而公募基金的门槛最低,其他机构,如保险、银行理财以及各大券商的门槛也相对较低。

(二)资产管理的资产来源分析

资产管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即机构和个人。机构方面主要有共同基金、对冲基金、QFII等盈利机构,同时也包括其他非盈利机构,如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以及住房公积金等。从开放式基金上看,其资金主要来自与个人,因此在不同时期其份额波动较大,相比而言,机构的资金虽然规模较小,但其来源更为稳定。

(二)资产管理的客户群体分析

由于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资产管理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资产管理业务市场进行细分。本文基于现金需求、风险特征以及管理资产规模方面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发现高端收入阶层客户的管理资产规模较大,对现金的流动性需求较低,而且风险偏好处于中等水平。相比而言,中低端收入阶层客户的管理资产规模较小,对流动性的需求较高,风险偏好较低。

(三)资产管理的营销模式分析

资产管理的营销模式主要有三类:直销模式、代销模式、指教+代销模式。直销模式是指金融机构通过简化甚至避开中间环节,直接与客户达成协议,从而减低中间环节所带来的营销费用。代销模式是指资产管理机构通过其他中间机构,获取客户信息,进而获得投资者的管理资金,其好处是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资源,实现规模效应。

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战略分析

鉴于不同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当中的比较优势来提升整个社会的资产管理业务的竞争效益。除此之外,各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基础上,寻求与其他机构合作共赢。

(一)银行与非银行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合作策略

银行机构与非银行机构彼此的业务优势不同,两者合作更能发挥优势劣势互补。具体而言,银行机构在资金的募集和客户的资源方面优势较大,而非银行机构,如基金公司,信托机构在资金运用方面更为灵活,投资范围也更为广泛。两者合作正好弥补双方的比较优势。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策略

非银行机构之间的合作基础在于资产管理业务的协同效益。具体而言,资产管理机构在尽可能宽的服务范围内为投资者提供更大便利性,其投资管理服务趋于多元化,最终实现资源共享。鉴于非银行之间的资产管理业务替代效应较强,因此非银行之间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属于竞争性合作。未来深入合作的领域主要包括营销网络资源共享和研究资源共享两大方面。

参考文献:

[1]陈飞飞. 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D].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2]巴曙松,陈华良等. 201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王聪、于蓉. 美国金融中介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及启示 [J]. 金融研究, 2005, (7): 118-125

第7篇

一、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范畴的界定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不仅组织结构发展缓慢,相关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由于资产管理涉及领域众多,且内容复杂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因此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法律概念。理论界认为资产管理指一切对资产实施管理,以实现资产保值或增值的活动。这则定义中不仅包括了资产持有者直接对资产进行管理的行为,还包括了资金持有者借助资金管理机构对其进行委托或授权代为进行资金管理,而实现的资产保值或增值的金融活动。当前资产管理手段主要方式为间接管理,即委托或授权金融机构管理。金融股机构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即为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机构在代为管理的过程中,便可发挥自身人力优势、资源优势、投资技能,来帮助委托人将所管理的资产投入到适合的金融工具中,来获取利润实现资产增值或保值。但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委托人要自己承担将资产委托出去的风险和投资风险。通常在资产管理业务中参与方有资产托管人、资产受托人、资产委托人三方。资产托管人的职能是负责对资产受托人委的资产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保障资产运行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避免资产委托人造成经济损失。资产受托人指负责资产管理和运行方,其职能是实现资产增值和保值。资产委托人是资金委托者。金融机构在利用受托资产进行投资时资金来自外部,因此不占用自有资本,风险也主要由委托人承担,这是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特征。但不同类型资产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及业务开展模式有着较大差异,所以承受的风险程度也不同。

二、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比较

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但依然保持着稳定增长趋势,从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来看,基本保持了年均增长百分之二十速度。由于不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市场定位不同、营销模式不同、投资领域不同、资产运营方式不同,所以增长比存在较大差异。从金融机构对投资者资产准入标准就可以看出不同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定位。准入标准由低到高分别是:基金、保险、银行、证券、信托。不同资金准入标准影响着资金来源和流向,以及业务运行方式。运行方式的不同决定着收益模式和收益的大小。在准入标准中基金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最低一千元,无客户数量限制,特定业务单笔金额三百万,委托人个数不得超过二百人,三百万以上的业务则无人数限制。证券机构的限定性资产管理业务标准是单个客户净资产不得低于五万,非限定则不得低于十万,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则不得低于一百万。信托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中单一信托投资金额要求一百万,且最近三年个人收入超过二十万,金融资产总计超过一百万,并能够提供相关证明。银行资产管理中的个人理财业务标准,三万到五万不等。准入标准的不同,资金来源也就不同,总体渠道可分为:机构和个人两大类。一般情况下信托和证券机构的业务来源多为其他组织机构。而银行和基金以及保险机构则多来自个人。不同资金来源业务目的也有所不同,信托和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定位明确,追求高端市场以及高净资产回报。保险和基金则以低收入阶层为主要客户,以小投资为主,投资收益相对较小,但风险小,市场灵活性较高。不同模式的资产管理业务,有着不同优势,在资产管理中必须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