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区治理方法论范文

时间:2023-10-07 15:45:03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治理方法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区治理方法论

第1篇

关键词:进度控制;科技管理创新;四新技术;鲁班奖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1-0053-04

1工程概况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由同济大学管理学院上海科瑞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实行项目管理。

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施工总承包)与中国远大幕墙公司(承包钢结构、幕墙)、霍高文建筑系统有限公司(铝锰镁合金板双曲屋面)通力合作,携手共创辉煌。

本项目为“争创鲁班奖”工程,工程位于无锡新区的中心,形体特殊和复杂多变,梅花形钢结构奇葩绽放,大悬臂飞檐,形成刚柔相济的造型,整个建筑十分时尚,处处透析出现代气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

科技交流中心下部结构为混凝土结构,上部屋盖为钢结构,屋面形状为无锡市的市花――梅花(图1),整个屋面曲面是由多个曲面方程形成的曲面,钢屋盖支撑在混凝土结构柱上;梅花形体屋盖最大直径128m,屋盖投影面积约8000m2。梅花的五个花瓣为壳面。相邻花瓣之间的曲面比较平缓,大小不一的花瓣,高低交错、相对独立,又互相偎依、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和谐结合。

2工程项目管理策划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管理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建设工程的项目策划与实施后的有效管理是项目建设成功的前提(图2)。

2.1树立综合协调的管理观念

(1)项目进度管理是从全局出发,以项目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项目范围、成本、质量等各专项管理的协调、统一为内容,所开展的综合性的管理过程。因此,开展项目进度管理就要有项目各要素及各专项管理,进行综合协调的观念。进度、质量与投资三个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的矛盾,既要进度快,又要投资省、质量好(图3)。

(2)进度控制是一项全面的、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承包商和业主、监理、设计人员及材料设备供应商都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进度控制的目标,要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好各方的关系。

2.2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理论

(1)进度是指工程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以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表达。进度控制将工程项目任务、工期、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指标,能全面反映项目的实施状况。

(2)进度控制是指在限定的工期内,以事先拟定的合理且经济的工程进度计划为依据,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纠正,形成反复循环的动态控制过程。

2.3进度目标控制实行全方位控制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中,坚持执行进度计划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但是,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很难事先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估计;因此,进度控制工作大量的是在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中完成。

2.3.1业主进度质量控制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意味着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转换,工程进度控制与政治经济关系显得更加密切。

(1)加强党政建设推动进度控制。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党政干部政德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及领导作用,而且对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由于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党委在工程计划实施过程中,始终把党政建设与项目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管理体系。工程管理人员深入开展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说法自律意识的拒腐防变能力,从细微之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群众中树立了党政干部清正廉洁的形象,有效地推动科技交流中心工程建设,保证了工程进度质量控制。

(2)业主合理确定工期、合理标价定标。业主对工程项目工期能给出一个正确合理要求工期,招投标过程中能摆正投标标价与工期关系,充分考虑到工期缩短将对工程造价、工程质量的影响,标价压得太低,使进度控制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工程进度和安全质量一直处于受控状态。

(3)构建科学管理创新理念调整工程管理结构打造优质工程。在无锡新区这块热土上,任何承包商要想打造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不仅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更需要科学管理创新。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工程调整管理机构,现代化管理要求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由间接管理为主转向直接管理为主的“一元化”管理新模式。原来的管理模式:甲方工程建设部1管理公司2监理公司3总承包公司4分包公司施工队。现改为直线管理机构:成立鲁班奖工程建设管理委员会(甲方工程建设部、管理公司、监理公司、总承包公司四家合为一体)(质量、进度、安全控制领导小组,)施工队(承包商)。

四家合为一体的机构编制创新管理,充分发挥能人的作用,工作起来非常方便,减少烦琐的管理程序,加强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2.3.2加强人性化管理,加快工程进度,打造优质工程鲁班奖工程建设管理委员会创办“精心策划、高标准施工,争创鲁班奖工程”周刊,紧紧围绕争创鲁班奖工程目标的实现,开辟了科学管理创新打造优质工程,科技创新争片创“鲁班奖”栏目,向员工传递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鼓舞了员工士气,扩大了同济大学管理学院上海科瑞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知明度,周刊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保证了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目标的实现 。

2.3.3加强企业间横向联合,拓宽创新之路,加快工程建设上海互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王建国是工程建筑、防水堵漏施工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引进先进的防水堵漏技术、设备,不断完善防水堵漏施工工艺、以及高效封堵技术的创新、专业治理各种渗漏、尤其对大体积砼裂缝漏水、沉降伸缩缝漏水堵漏、有多年的成功处理经验、具备高难度防水堵漏的能力,施工业绩遍布长江三角洲。

工程建设在具体实施阶段各种质量安全隐患较多,风险不单一出现,而是相互影响、交叉耦合。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地下室工程,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7663O,最长的砼长墙131m×6m×0.3m,另设三个汽车通道,工程中出现沉降伸缩缝渗漏、结构体龟裂渗漏以及蜂巢现象也是难免的;尤其是汽车通道与主楼沉降伸缩缝渗漏通病(图4)。下面叙述与分析:

(1)风险分析。地下建筑结构的渗漏较多集中于采用钢框橡胶止水带防水的沉降缝处。对此,许多施工单位仅采用压力注浆等刚性堵漏措施,效果很不理想(图5)。

(2)地质情况的特殊性:软弱性弱性土层,夏、秋季太湖河畔地下水位高,冬季太湖河畔地下水位低,水位高低的变化,通道容易产生位移和沉降缝处渗漏。

(3)设计风险:设计对基础条件认识不足,主楼是桩基础,而汽车通道是软土浅基础,基础容易出现沉降不均。

(4)施工风险:施工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与技术措施及止水材料的控制不到位,造成施工风险。

2.3.4通道与主楼基础的类型和构造分析根据“位移反分析法的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理论:地下工程区别于地面工程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存在初始地应力场,岩体赋存于这种应力场中处于平衡状态,基础施工、通道开挖十分困难,引起对围岩的扰动使得围岩应力场发生重分布。

无论是二维地应力场分析还是三维地应力分析,自重应力场数学计算模型都是侧面(或侧边)为水平向约束、垂直向自由,底部边界为水平向自由、垂直向约束,内部介质作用着铅垂向的体积力。二维地应力场分析中的自重应力场数学计算模型(图6)。

在二维地应力场分析中,地质构造应力场模拟为:在加载的侧面边界上施加梯形分布(即均匀分布和适量的三角形分布压力的叠加)水平向压力(图7)。

在三维地应力场分析中,地质构造应力场模拟采用两种形式:一是模拟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和次压应力情况,即对两个水平主应力的模拟;另一是模拟构造应力场的一般应力状态情况,即对两个正应力分量和一个剪应力分量的模拟。

2.3.5沉降伸缩缝抗渗漏设计与施工设计: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多年的实践经验,通道基础与主楼基础均应采用相同类型和构造的基础,基础设计要考虑到基础的类型、构造和地下水高低的差异关系,通道与主楼如采用不同类型和构造基础,如同停靠在码头上的船只,伴随着水位变化时升时降,容易产生沉降不均匀和通道基础位移,沉降伸缩缝设计、施工稍有不慎,将会引起沉降伸缩缝渗漏。施工:上海互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王建国根据以上情况,立即做出相应部署,对汽车通道与主楼车库用特制分离式防水板将面板连接,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地下室工程沉降裂缝渗漏现象。实践证明,多年后沉降伸缩缝未发现渗漏现象,堵漏效果很好。企业间横向联合,拓宽创新之路,私营老板王建国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质量第一、业主至上”的宗旨,打造优质工程,加快工程进度,深受业主欢迎。

2.4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加快工程进度

霍高文建筑系统有限公司积极推广使用“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加快工程进度。

铝锰镁合金板在双曲屋面的应用(图8)。

2.4.1工程概述铝镁锰合金围护系统是基于直立锁边防水原理设计的特殊金属围护系统。这种系统主要针对满足大跨度,复杂双曲屋面及墙面的保温,隔热,吸音及美观的要求而研发的围护系统。可运用于各类建筑。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梅花形体屋面钢结构工程,造型独特,俯瞰优雅的曲线,完美而又顺畅,体现建筑艺术的特色。

工程金属屋面由多个区域形状各异的屋面组成,用虹吸排水天沟连接各区域屋面。1相邻花瓣之间用导流槽连接。2索穹顶与花瓣区中间设置16.4英尺宽圆形光环带(玻璃透光顶篷),圆形光环带两侧设置两道环形虹吸排水天沟(图9)。

2.4.2金属屋面板安装难点工程主体金属屋面板安装关键程序为:铝合金扇形屋面板、收边泛水板、不锈钢虹吸排水天沟和上檐口封边泛水板安装等。

2.4.3屋面整体性好,防水效果卓越Kalzip直立锁边屋面板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整体性好,在同一排水面上,屋面板的长度方向无搭接,而传统压型钢板一般中间有较多纵向搭接,容易因搭接长度和密封胶老化的问题,或因毛细作用而造成渗水,Kal-Zip围护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隐患。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以其泄流量大、管材少、节约建筑空间等优点,防水效果卓越。

2.4.4自动压型机现场面板压型,加快工程进度工程使用扇弯屋面板。本工程霍高文建筑系统有限公司提供一台进口的(德国研发)自动压型设备,屋面板在现场进行现场压型。这样处理的优点是根据屋面的实际尺寸确定面板的长度,同时不受屋面板运输长度的限制。方便了现场施工,加快了安装进度。满足了现场安装需要,使安装后的屋面曲线更加自然、流畅。

2.4.5不锈钢虹吸排水天沟安装(1)采用HDPE管道的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斗与不锈钢板天沟(檐沟)焊接连接,天沟材料为2.0mm厚不锈钢板(图9)。(2)虹吸排水天沟搭接焊。天沟焊接前将切割口打磨干净,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焊接,焊条型号根据母材确定,直径采用φ2mm,焊缝一遍成形。

2.4.6kalzip屋面板安装

(1)放线:“T”码(固定座)安装利用全站仪精确放样,和理论坐标点进行对比及时修正误差,使得安装质量得以保证。同时安装屋面板时,伸入虹吸排水天沟的长度以略大于设计为宜,便于现场剪裁。

(2)就位:板抬到安装位置,先对板端控制,然后将搭接边压入前一块板的搭接边,扣好压实。

(3)锁边:面板位置调整好后进行锁边。要求锁过的肋边连续、平整,不能出现扭曲和裂口。在锁边机锁边的过程中,前方1m范围内必须使搭接边接合紧密,当天就位的面板必须完成锁边,防止大风及其他外部荷载导致的面板移位。

(4)板边修剪:修剪檐口和天沟处的板边,修剪后应保证屋面板伸入天沟的长度与设计的尺寸一致,防止雨水吹入屋面夹层中。

(5)折边:折边的原则为水流入天沟处折边向下,折边时不可用力过猛,应均匀用力,折边的角度应保持一致。最后安装檐口处面板下的泡沫塑料密封堵头。

2.4.7收边泛水安装精细化,打造优质工程

(1)底泛水安装。泛水分为两种,一种是压在屋面板下面的,称为底泛水;一种是压在屋面板上面的,称为面泛水。天沟两侧的泛水为底泛水,必须在屋面板安装前安装。底泛水的搭接长度、铆钉数量和位置严格按设计施工。泛水搭接前先用干布擦拭泛水搭接处,目的是除去水和灰尘,保证硅胶的可靠粘接。要求打出的硅胶均匀、连续,厚度合适。

(2)面泛水安装。屋面四周的收边泛水均为面泛水,其施工方法与底泛水相同,但要在面泛水安装的同时安装泡沫塑料封条,要求封条不能歪斜,与屋面板和泛水接合紧密,这样才能防止风将雨水吹进板内。

(3)泛水焊接。焊接前,先将焊接处清理干净,焊接设备选用日本松下氩弧焊机,选用进口铝硅焊条,焊条型号为φ2.4mm×900mmR4043。焊接要领:运条要稳;送风要匀;运条速度与送风大小要匹配。

泛水为1mm厚铝板,焊接受热时很易产生较大变形,为了减小其焊接变形,在铝板与泛水及泛水与泛水焊接部位的正下方,安装沿焊缝通长Z型支撑。Z型支撑位置必须准确,如有较大偏差则起不到减小焊接变形的作用。

焊缝外观要求:焊波均匀、焊缝光滑流畅、焊缝宽度适宜、无焊渣。

瘤、无咬边;焊缝内在质量:无夹渣、无裂纹、无气孔。铝焊缝防水是本工程屋面防水的关键,因此应加强对焊缝质量的控制(图10)。

小结:霍高文建筑系统有限公司在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工程上充分体现出其公司设计及安装的先进水平,展现了Kalzip屋面系统在双曲屋面的应用。科技管理创新,积极推广使用“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工期比预定计划提前28天完成,质量达到优质标准,为争创鲁班奖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3结语

无锡太湖国际高科技园区交流中心工程由于业主、项目管理团队、施工单位共创进度、质量控制目标,形成综合管理体系,各显其能,配合默契,打造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受到无锡市政府、无锡市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多次表彰。

第2篇

第一,共同缔造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厦门模式”。会议认为,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一方面,它继承了优良传统,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另一方面,它契合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蕴含着丰富的治理内核,为我国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是治理在厦门的创新实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厦门模式”。

第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试点成果集中体现了社会治理体系创新。会议认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坚持“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是社会治理、生态治理、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的探索实践。在主旨实质上,是在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实施路径上,通过发动社会参与,理顺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关系;在工作方法上,有效运用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在目标追求上,致力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牢社会基础。

第三,对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实践提出了建议。专家指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要有更高的目标、更加民主化规范化的制度机制、更加可持续地探索实践,特别要在社会治理、生态治理、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等方面创造更多经验,造福于厦门人民,力争上升到更高的制度层面,为全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第3篇

社区义工是指公民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在社区等公共场所或相关社会福利机构中提供自愿服务的活动。社区义工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区义工逐渐制度化、专业化、系统化。并把社区义工与公民的成才就业挂钩,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切入点,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成为西方国家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成为西方公民自觉的行动指标。

社区义工的理念、形式、评价方式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效果的有效途径。社区义工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服务社会、培养道德品格的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理念具有一致性;社区义工的形式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形式具有创新性,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参与主体覆盖面问题;社区义工的评价方式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本体意义,能够突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效果。

(一)社区义工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理念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社区义工的理念也是要求公民在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公民的道德品格。如以义工精神闻名于世的美国,美国把社区义工当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美国大学大力提倡社区义工,把是否参加社区义工作为大学录取的重要参考指标,社区义工成为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标志。美国大学强调通过实践经验来刺激学生的学术成长,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看看自己究竟能为社会提供什么服务,或者面对社会的需求和挑战,自己还缺少什么本事和素质。甚至于美国大学把是否参与社区义工看成是衡量精英分子的准则,看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参与基层社会的生活,有多大的现实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通过社区义工发现社会,培养使命感,强化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正如美国耶鲁大学在解释耶鲁为什么能培养出许多总统和政治家时说的:“这里有最高水平的精英的教育,又有一个最贫困破落的城市,美国的一切社会问题都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是一般的象牙塔所无法相比的。”[1]因此社区义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在理念上是相同的,社区义工能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

(二)社区义工的形式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形式具有创新性,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参与主体的覆盖面问题

社区义工是西方国家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是西方国家社会服务的文化象征,在西方国家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以美国的大学为例,在2006年,有330万16~24岁的在校美国大学生参与了义工活动,相当于美国适龄大学生的30.2%,在25岁以上的人口中,受过大学教育的美国青年参与义工的占了46%,而同年龄层未受过大学教育的美国青年参与义工的仅有21%,还不到受大学教育的美国青年参与义工活动的一半。[2]因此社区义工在美国大学有着广泛的参与性,学生参与的覆盖面相当广泛,这对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参与主体的覆盖面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有利于解决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参与覆盖面不够广泛的问题。同时社区义工的形式也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也可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提供可供借鉴的方式。西方国家的社区义工服务范围广泛,涵盖了教育、环保、心理咨询、养老、宣传、社区教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如英国的社区服务志愿人员(CSV)计划,该计划专门为16~35岁的志愿服务者参加活动,要求所有的志愿人员都要直接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帮助无家可归者、年老体弱者、犯罪的青少年以及精神和生理不健全者。工作场所包括学校、医院、监狱等社区。再如加拿大的“卡蒂马维克”计划,其宗旨是帮助17~20岁的加拿大青年的个人成长;为加拿大社区提供各种服务;加强大众的环境意识;以及让加拿大青年更深人地了解自己的国家。活动形式包括旅行和服务、过集体家庭生活并承担家庭社会义务、学习实际工作技能等。以及通过在他们为社区提供服务时与各种不同的人一起工作,最后实现上述目标。[3]西方国家这种宽范围、有计划的社区义工服务不仅在参与覆盖面上提供了保证,而且还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社会效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借鉴性。

(三)社区义工的评价方式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本体意义,突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论水平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从本体意义的角度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坚持“人的内在尺度、物的尺度、历史尺度、美的尺度的统一,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政治性与伦理性的统一,是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也是多样性与一致性的统一。”[4]在评价原则上应坚持发展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质性评价、参与互动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原则,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社区义工在评价方式上符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本体意义,能够突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效果。西方国家在社区义工的评价上充分坚持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社区义工注重人的价值尺度的定性评价和过程评价,把有没有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作为衡量精英人才的准则,因为西方国家认为有无偿奉献精神的人往往社会责任感会更强,更能与他人合作。同时又注重了定量评价和结果评价,美国大学在其入学考试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在中学阶段是否参加了社区义工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美国一些大学把参与社区义工到一定时间给予折合成学分。对于特别突出的大学生则授予美国最高的社区服务奖“总统义工奖”,以此来鼓励大学生参与社区义工。

社区义工的理念、形式、评价以及社会效应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它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笔者以所在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为典型个案,就社区义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机制建设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转变观念,全员动员,营造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义工的氛围

社区义工是国外主要的志愿服务形式,在国内也有不断普及的趋势。但整体而言,社区义工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没有把社区义工作为主要的社会实践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全员动员,营造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义工的氛围。笔者所在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社区义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形式,通过校报宣传介绍国外社区义工发展情况引导大学生参与社区义工。每年在大学新生中定期召开大学生社区义工启动仪式,通过全员动员的方式鼓励大学生参与社区义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领导和教师主动参与社区义工,通过教师的率先榜样带动大学生参与社区义工。从而在全院营造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义工的氛围。

(二)重视制度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社区义工保障体系

重视社区义工的制度建设,为规范大学生社区义工管理,学院相继制定了《大学生社区义工管理条例》和《大学生社区义工实施方案及学分评定办法》,明确社区义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形式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组织实施和基本管理模式,确定大学生社区义工的内容、申报程序、学分评定和工作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以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院党委副书记为组长,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学工部、教务部、后勤部、各二级教学部门学工负责人组成的大学生社区义工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全院的社区义工工作,建立了高效的大学生社区义工保障体系。

(三)明确主题,合理分类,确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适应的社区义工活动内容

社区义工是一个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的志愿服务项目,内容涵盖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假如组织不当,极易造成管理的失范。笔者所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确认社区义工的服务内容,以明确社区义工的实践主题,建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社区义工活动内容。具体把社区义工分为校内社区服务项目和校外社区服务项目。校内社区服务以培养大学生的劳动品质为主题,通过理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5]其服务内容包括公寓小区公共场所清洁卫生、校园包干区清洁卫生、机房图书馆等公共服务区域清洁卫生、各类文化活动后勤服务、相关比赛后勤服务、相关接待前期准备工作、校园日常保卫巡逻助理、校园秩序维护等。校外社区服务以了解社会、奉献社会为主题,实现理论教育与专业实践、服务社会相结合。服务内容包括作为外语院校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义务外语教育教学服务、配合相关部门参加大型活动的演出及后勤服务、校外社区环保、心理咨询、养老、宣传、社区教化等。

(四)注重教学评价,构建社区义工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教学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学院注重社区义工的教学评价,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构建社区义工教学评价体系。确认社区义工的学分,大学期间完成40小时以上的社区义工,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1个学分,完不成规定学分的,该门课程将不能结业,根据教学安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重修。明确社区义工的认可审核程序,参加社区义工服务的学生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提出申请,社区义工结束后,学生填写《大学生社区义工服务记录卡》,获得相关服务部门的鉴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根据学生的社区义工服务记录卡计算学分。确立社区义工作为评选各类先进的重要依据。学院把社区义工服务学时作为学生评选各类先进、奖学金、助学金、党员发展的重要依据,作为评定集体荣誉的重要指标。

参 考 文 献

[1][2]培养精英要从做义工开始[N].新京报,2006-10-29.

[3]国外志愿服务简介[EB/OL].深圳龙岗义工网yg.lg.省略/info/info2.asp.

第4篇

质性方法论与比较政治

质性研究方法的过时观点及其发展

洞察和陷阱——质性研究中的选择偏误

比较的必要性——量化政治学中的理论证实

研究设计、证伪及质性—量化研究分野

量化方法在质性研究中的接入——以选择偏误为例

政治科学中质性与量化分析的沟通

政治科学中研究设计的重要性

两种文化的故事——社会科学中的量化与质性研究

测量的效度——质性与量化研究的共同标准

两种研究文化是否蕴涵两种科学范式

社会分析中的鸭兔图——两种文化的故事

方法论的多元主义——回应布拉迪和埃尔曼

比较政治学中的概念误构

对概念、定义和模式的进一步考察

极权主义、模式癖与从错误中学习

概念延展新论:比较研究范畴之调整

民主与二分法:一个概念选择的实用主义路径

比较研究中的民主概念等级

中国古代君主与“民贵君轻”观念

略论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周思敬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基本理论问题论略

中国传统政治知识研究评述

现代氛围中的政治技术和政治技术化

《在民主与法治之间》评介

党内民主的发展趋势及必须坚持的原则

论的人民民利思想郭根山

共和政体与当代中国共和制实践的基本特色

促进社会和谐的逻辑与路径李新生

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从“分管”到“辅佐”:中国副职问题研究朱光磊

近年来国内政府官员问责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行政问责的体系构建与制度保障

论区域一体化下的区域间政府合作——动因、模式及展望

新时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政治功能分析纪德尚

社区建设中的物品供给:制度困境及其对策

政治博客现象及其公共治理

韩非奉献给君主的根本治国方略

西方多元文化主义争论、内在逻辑及其局限

中国传统民本文化的现代价值曹德本

生态政治:老子生生和谐的政治价值情怀李承

论公共管理类型——公共管理横向体系分析

试论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价值

使类型学更有效:概念形成、测量与精确分析

方法论上的罗夏墨迹测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中的迥异解释

论比较政治学的发展方向——一项对主要学术期刊的分析

公正观与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社会公正的实现

第5篇

[关键词]社区概念 社区治理 社区文化 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34-01

一社区概念的界定

目前国内学者大多从社会学角度对社区概念进行界定,多强调地域性的概念,通过与社会、国家、城市、社会群体等不同概念的对比中得出社区的含义,“更多的社会学家是从一定地域社会关系结构的角度,或者从社区的功能与地域空间相结合的角度社区下定义”。

一种观点从社区与社会对比的角度诠释社区概念,“在方法论上,社会是一个一般的概念,它的性质是无法使用实证资料来论证的”,“研究者只能做出范围较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社区研究,从社区研究中取得实证资料来论证社区的性质并进而推出社会的性质”。这种定义方法将社区作为社会的特例,是从哲学角度对社区进行的界定。它比较重视社区、社会的对比,并对这两种经常被人们搞混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基本厘清了社区、社会的含义;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是用对比的方式告诉了人们社区不同于社会,而缺乏从自身出发的论证,没有明确指出社区应该包含的基本要素,因而无从说明社区的本质。

另一种观点是从社区与国家、城市及社会共同体的对比关系中对社区加以解释。该观点认为国家“始终是和不可侵犯的要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社区是“早在私有制产生之前人类就有了自己的共同体方式”,社区要表达的是“居住在同一社群、同一地方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模式”,因而从本质上或者是产生历史上,社区和国家都是截然不同的。当论述社区和城市的关系时,“城市是人类劳动分工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而社区“既可坐落于农村又可坐落于城市,二者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与社会群体的对比关系中,作该观点认为社会群体是“由一定社会交往关系联结起来的人类集体生活共同体”,血缘、地缘、业缘起纽带作用,而社区则是“地域特色鲜明的社会共同体”,其中加入了地域性的要素。

二社区管理体制

首先是社区管理主体。在定位社区管理主体方面,国内外学者的基本观点一致,大家普遍认为社区管理涉及多个主体,“社区建设离不开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努力”。但对于如何确定不同管理主体尤其是政府作用时,学者们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在只是在建立社区服务体系的初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承担培育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政策支持的责任,并利用自身的权威性和号召力发挥主导性作用。这种观点主要是基于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的现状而提出来的,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但并未对各治理主体之间关系明确定位,只是着眼于当前状况而未有长远目光。另一种观点认为,社区服务组织者是基层社区组织,是社区服务中主要的依托力量。因为这些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社区,最贴近社区人民群众,最了解社区的基本状况,最了解社区居民及其他成员的需求”。这种观点实际上充分肯定了社区基层组织在社区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从社区治理角度指出了基层组织在提供服务方面的优越性,并认为政府只是起到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的作用,是“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的体现。

三社区文化建设

(一)社区文化概念

由于理论界对社区文化研究角度不同,对社区文化内涵的界定也不相同。有人认为“社区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人们所创造、孕育、形成的人文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有人认为“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区域当中,人们各方面的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

(二)社区文化的作用

在对于社区文化作用的探讨上,学术界的观点基本一致。有人认为社区文化有益于营造“社区精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并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有人从更大的层面提出了社区文化建设有益于“完善城市功能,树立城市品牌,打造城市特色”;有人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促进社区自治的发展,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培养居民的自治意识,增强居民的团体意识;也有人认为培养社区文化可以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社区风尚,也有益于社会环境的安定。总体来说,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首先在于社区自身的稳定、团结、和谐,还可以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从整个城市乃至社会层面上都有良好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学贤.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14 页.

[2] 黎熙元等.社区建设―理念实践与模式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6,第5 页.

[3] 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第32页;第32 页;33页.

[4] 代明,袁莎莎.国内外城市社区服务研究综述[J] .城市问题,2010(11):25.

[5] 沈千帆.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第40页.

[6] 高占祥.论社区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7] 龚贻洲.论社区文化及其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9).

[8] 刘庆龙等.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9] 李吉国.浅谈社区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J].理论学习,2002(12):33.

第6篇

关键词:准公共产品;公共池塘资源;治理;农村社区公共产品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284-04

传统上对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及治理①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界定(私有)产权基础上市场化供给方向发展。近年来,虽然逐渐注意到了多元化供给的重要性,但是囿于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局限,在把握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产权属性和结合我国农村社会因素研究上仍显不足,没有能真正解决农民偏好显示的问题。另外,由于对治理问题研究的缺乏,在实践中出现了大量公共产品的浪费及闲置的现象,农村公共事业没有得到可持续发展。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完善了准公共产品理论,结合社会资本因素的集体行动及制度供给理论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及治理新的视角。

本文首先介绍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及其对准公共产品的完善,其次简要回顾目前国内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借鉴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提出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治理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内容及方向。

一、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与准公共产品理论的完善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Pure Public Goods)和准公共产品(Quasi Public Goods)。纯公共品是严格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此外,纯公共产品还具有非分割性,它的消费是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由众多的消费者共同享用的,如国防就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大多数公共产品为准公共产品,这类产品通常只具备上述两个特性的一个,而另一个则表现为不充分。一般认为,准公共产品包括“俱乐部产品(Club Goods)”和“公共资源(产品)”②两大类。前者如教育、卫生等,后者如公共矿山、渔场等。布坎南(1965)提出了拥挤成本的概念来区分“纯公共产品”与“非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他认为,不存在纯公共物品到纯私人物品的泾渭分明的界限,俱乐部产品是可以适应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产品之间的连续体上的任意一点,只要排他机制的成本低于获取的收益,通过某些技术设计或制度设置就能够实现公共物品消费的排他性,从而能够以私人的、自愿的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在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物品之间架起了桥梁”[1]。后来的学者对俱乐部产品的供给、定价及成员的数量等方面加以深入的研究,但在集体行动形成及公共产品治理方面没能展开研究。

哈丁(1968)提出“公地悲剧”,使得公共资源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公地悲剧”指“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被锁进一个强迫他无限增加其牲畜量的系统里。在一个相信公地自由使用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涌入追求的结果是注定毁灭。公地自由使用带来了所有人的毁灭。”[2]“公地悲剧”反映了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和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危害,再加上传统的集体行动理论没能解决“集体行动困境”,因此,对解决“公地悲剧”问题,要么建立私人产权,要么交与政府管理。由于人们对政府管理公共资源似乎注定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与近乎疯狂的寻租行为深信不疑,因此,经济学家们(尤其产权经济学家)异口同声的政策建议是“建立私人产权”。但是,后来有学者对此提出了批评。如Quiggin(1988)[3]和Swaney(1990)[4]等人认为,哈丁以后的许多人虽然把公共产权(Common Property)看作由一群所有者拥有、每个人可以自由使用,但这与开放性资源(Open-Access)含义几乎相同,而现实经济中的公共产权却并非如此。开放性资源(或自由准入)指任何人都可以不被限制地开发使用的资源;而公共产权指一群所有者或使用者共同分享资源的各项(使用)权利,它限制谁使用、何时和怎样使用,通过一定的社会控制机制赋予权利和实施义务。容易引起“公地悲剧”的仅仅是“开放性资源”。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中译本,2000)的公共池塘资源①自主治理理论使得公共资源问题研究得到迅猛发展,完善了准公共产品理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的中心内容是研究“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形态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5]其内容包括:(1)集体行动理论。奥斯特罗姆认为传统的集体行动理论只是一些使用假设的特殊模型,而非一般理论。当特定环境接近于模型的原有假设时,这些模型可以成功地预测人们所采取的策略及其结果,但是,当现实环境超出了假设范围,它们就无法预测结果了。传统模型的前提假设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之间沟通困难或者无沟通;二是个人无改变规则的能力。这适用于一些大规模的公共事物治理,因为个体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常是彼此独立行动、缺乏沟通以及个体改变现有结构需要高成本,但是对于彼此十分了解、经常沟通并且建立了信任和依赖感的小规模的公共事物治理并不适用。(2)自主治理的制度供给、可信承诺、互相监督。奥斯特罗姆在多中心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理性个人策略选择的4个内部变量: 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部规范和贴现率。她认为,在一个自主治理的群体当中,解决制度供给、可信承诺、互相监督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综合使用政府、市场以及社区自主治理等多种类型的制度安排,这有利于增加信息、改变激励、加强监督和规则的服从。(3)社会资本理论。她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互动模式的共享知识,理解,规范,规则和期望,个人组成的群体利用这种模式来完成经常性活动。” [6]她认为,能否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不仅在于个人和制度本身,还取决于双方联系的媒介――社会资本。在奥斯特罗姆看来,当成员面对集体行动困境时,仅有意识形态和习俗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规则体系、制度这些形式的社会资本的有效运作,否则搭便车或机会主义行为难以避免。

二、国内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治理研究简述

我国学界对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林万龙(2002)把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定义为:“在乡或村的范围内提供为乡村社区农民(或其中一部分)所消费的带有公共产品性质(消费和收益难以完全排他)的产品或服务,包括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技术信息服务和农村基础教育等[7]。李建(2007)认为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就是指在一定的农村区域内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8]。王书军(2008)把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界定为在乡村范围内消费和收益难以完全排他的并和农民生产和生活直接利益攸关的,并为农民集体参与分享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9]。尽管表述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属准公共产品范畴,但除具有一般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小聚居为主,因此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在供给上具有分散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活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各地农村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相应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上呈现多样性与层次性。另外,在农村社区范围内,人数相对有限、成员相对稳定,是个”熟人社会“,同一社区的居民在公共产品的需求和受益方面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同质性。

国内对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研究,一般是借鉴主流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在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在供给(包括主体、筹资方式、规模、结构、机制和效应)、需求(需求层次、偏好显示、参与意愿、影响因素以及考虑到需求的供给效率)和供给与体制关系(财政体制与供给、地方治理体制与供给)等方面都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总体思路是除少量具备纯公共产品性质的农村公共产品可以完全由政府提供外,大量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都可以通过市场化(或私有化)的方式来解决。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是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产权问题,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产权模糊不清不能为多元化供给或治理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农民对社区公共产品需求偏好显示问题仍然没能有效解决;三是没能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特殊性进行研究。

从供给(尤其是筹资)角度来研究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固然重要,但是这种静态的视角也会对管理、维护、监督和制度供给等问题有所忽略,难以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随着公共资源治理理论的引进,以及对西方企业治理理论的借鉴,近年来有学者逐渐从治理角度来研究农村社区公共产品问题,也注意到了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多元化治理特别是由农民自主治理的重要性,对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政府(集权)治理、市场治理、公私合营(PPP)②和自主治理都有相应的研究,在促进农民自主治理的基础上多元化治理上基本取得一致的意见。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民组成自治组织进行自主治理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二是我国农村社会特殊性问题仍然没能有效地纳入理论分析的范围。

三、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与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治理的研究

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与公共池塘资源同属准公共产品范畴。为弥补当前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治理研究的不足,我们需要借鉴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探讨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包括自主治理在内的多元化治理,以促进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理性农民假设与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产权属性。这是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治理研究的理论前提。(1)关于农民是否理性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如果从方法论意义上来看,理性农民的假设是恰当的,它是保证理论逻辑推理上的“内在一致性”的基础。如果一个理论假设过于符合现实,就难以保证理论逻辑推理上的“内在一致性”,甚至难以建立相应的理论。至于理论在经验检验上“外在在一致性”问题,可以引入更多的限制性条件(比如把量化的社会资本因素作为理论模型的变量),从而使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2)关于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产权属性。绝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公共产权难以排他而无法解决外部性及“搭便车”问题,因而需要界定公共产品的(私有)产权以实现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或治理)。正如前文所述,有学者对此提出批评,公共产权不见得就是那么没有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明确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公共产权属性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公共产品公共产权与其他形式产权混合并存的可行性及实现方式。这是农民自主治理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基础。

2.社会资本与农民集体行动的形成。社会资本原本是社会学和公共政策学的理论,经阿罗(Arrow)、斯蒂格利茨(Stiglitz)、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等人引入到经济学中来。中国各地农村的社会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可以用社会资本作为反映各地农村实际的变量引入理论分析中来。在操作上,可以对某个农村社区按照与组织联系(与参与社团比较接近) 、集体行动、参与公共事务、社会支持、社会凝聚力、归属感、信任和互惠等维度[10]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典型地区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数据,测量评估社会资本状况。在取得社会资本数据的基础上,内化为博弈或计量模型的变量进行模型分析,使得对农民集体行动形成的模型分析与实际更加符合。

3.农民对社区公共产品自主治理的经验研究。大量的经验研究是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治理是否具备较强解释力的关键。我们可以对国内外成功及失败的治理案例分析,归纳有效治理的若干原则、条件与方式。目前国内学者主要的案例研究是在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治理方面,可以对相关案例用奥斯特罗姆的8项原则进行检验。①另外,可以对我国目前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进行的村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运用不同理论分析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本质上是强制性制度本身的问题)。根本是要变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为农民的自主治理。

4.农民组成自治组织对社区公共产品自主治理的制度研究。农民自主治理包含农民如何组成自治组织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制度变迁问题。借鉴诺思及奥斯特罗姆等人的理论,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农民自主治理的诱因: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市场方式和社会方式供给的缺失和剩余索取权的获得。第二,推动农民自主治理的主体:理性农民及乡村精英的作用;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作用。第三,社会资本在农民自主治理形成中的作用:减少”搭便车“现象及对农民组成自治组织的激励作用。第四,农民自治组织的形式:探讨法人型或挂靠在具有法人性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自治组织的可能性。第五,农民自主治理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其一,预期收益。包括:(1)影响因素:占用者人数、公共产品规模、市场条件、体制环境、所使用的现行规则、所提出的规则等;(2)收益范围:对获得剩余索取权、规模效应、风险的降低及对公共产品的管理与维护效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其二,预期成本。包括(1)学习、规划、设计成本及量化评估;(2)实施成本及量化评估;(3)监督成本及量化评估。

参考文献:

[1] James M. Buchanan, 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 Economica, New Series, Vol. 32, No. 125.(Feb, 1965):1-14.

[2] Hardin. Garrett.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Science 162(1968):124-148.

[3] Quiggin. John. Private and Common Property Rights in the Economics the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Vol.XXII,No.4(Dec,1988):1071-1087.

[4] Swaney. James. A Common property, reciprocity, and community [J].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Vol.24, No. 2(June,1990):451-462.

[5]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9-12.

[6]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67-173.

[7] 林万龙.乡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制度外筹资:历史、现状及改革[J].中国农村经济,2002,(7):27-35.

[8] 李建.农村公共品三维复合属性的新考察[J].改革,2007,(6):69-72.

[9] 王书军.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及困境缓解:剖析河北一个村庄[J].改革,2008,(1):148-153.

[10] 桂勇,黄荣贵.社区社会资本测量:一项基于经验数据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8,(3):56-60.

Research on the public pond resource self-governance theory and the rural community public goods governance in our country

HUANG Yong-xin,LI Juan

(Economy college,Capital national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00,China)

第7篇

META认为:2003年,大多数的组织仍然采用相互独立的知识管理和人力管理战略。到2004年,为了提高生产力,组织将知识管理和人力管理融合成一个以绩效和创新为目标的整体。到2007,由于工作场所设计、各种电子设备的连接以及移动计算技术的进步,知识工作者将经常工作于传统的办公室范围之外。

从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种种原因(如激励创新和信息共享等),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组织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知识管理在很多业务和技术决策人员眼中仍然是个模糊的概念。成功的实践者称赞知识管理在客户关系、业务变革、流程效率以及全面改善绩效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知识管理变得越来越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学术性),它的拥护者们经常推动知识管理和其他战略项目、关键业务(如CRM)相结合N颐欠⑾终庵帧坝位鳌狈绞娇梢栽銮靠尚哦龋??皇蔷哂姓绞醪忝娴挠跋臁H绻?狈σ欢ǖ钠笠抵卫砗拖低撤椒ǎ?庵痔乩?缘闹?豆芾斫?嵩斐筛好嬗跋欤??液苣驯Vね蹲适找媛剩≧OI)。到2006年,全球前2000的组织中有三分之二将会制定出长期的知识管理治理制度。2007年,知识管理将越来越多地围绕人力资本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战略展开。我们接下来列举一些成功的知识管理项目最佳实践。

与组织目标进行战略性的结合。对知识管理的一种常见的抱怨就是它过分的强调学术意义上的“知识”,而跟特定的业务成果脱节。最佳实践的组织可以保证知识管理战略尽可能的满足企业和业务部门的目标(如增加收入和市场占有率等)。一个常犯的错误是强迫所有的业务部门适应企业层次的需求。这种方法在那些需要足够灵活度来保证市场领先地位的多层次组织中将会产生问题。组织需要一些企业层次的知识管理目标,但是知识管理战略必须保证企业在作为一个整体运营的同时,允许分支机构在各自的业务领域采用知识管理解决方案来满足特殊情况的需要。

领导、承诺和社区。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个新的CXO头衔——知识主管(CKO)。尽管很多组织和部门(如政府)在这个职位上有些成功应用,我们认为CKO在这些组织中更像是项目经理。CKO的角色可以这样定义:它是负责协调各个业务部门中多个知识管理项目的“原动力”。我们经常发现成功的知识管理战略深受组织中多个层次的领导的影响。知识管理不能成为“管理法令”,而应当是员工自己的选择。我们发现社区层次的领导者是那些自发站出来影响局部行动的人。领导链(如高层领导、管理者、部门主管和项目负责人)之间的向上、向下和横向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它有利于明确目标和评估标准、克服政治壁垒,以及优先考虑知识管理相关活动——特别是知识管理费用投资(例如包装内容、提供领域专家等)。为了实现组织承诺,知识管理必须是一个循环递归的过程:其影响应当被参与知识管理的人看到和感觉到,同时这些人又必须改变他们的行为(例如避免知识囤积)来产生这样的影响。

与人力资本管理结合。或许最容易被忽略的知识管理最佳实践的方面是与人力资本管理的逐步集成。人和流程问题占了知识管理成功因素的80%(另外20%是技术)。组织需要有正确配套的的薪酬制度、激励制度、技能和能力管理框架、接班人计划以及绩效管理制度来持续的改变员工行为。人力管理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反馈能力,用来监督知识管理目标的实现。

企业级治理,局部化执行。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实现多种手段的治理。PMO的职责是集中进行交流、培训、确定项目的顺序和优先级、定义及重用最佳实践,协调资源和资金分配。CKO应该领导项目管理办公室。知识管理PMO应该仅作为一个办公室实体而存在,直到高层领导认识到知识管理方法和实践已经制度化。此后,企业可以建立知识管理中心来进行治理。局部化执行以及强烈的所有权意识对于保持流程和社区建设的核心地位至关重要。事实上,自底向下的影响往往使得知识管理效益能够被感觉到,而自顶向下的管理(如PMO)可以使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目标相适应。

普遍适用的方法和实践。知识管理战略的另外一个宗旨是在整个组织内应用最佳实践。这需要从某些特定的业务中抽象出可以用于其它业务流程的普遍的方法和实践。这种活动正是PMO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因为在PMO,业务专家、项目负责人可以和其他专家(如教学设计者、流程方法论研究者)一起工作并设计方法和实践。

以流程为中心。关注流程意味着重用最佳实践。流程通过定义合理的范围(例如与信息、协作和专家技能需求的集成)和确定衡量成功的标准(如流程例外处理及其结果)使知识管理变得切实可行。另外,流程通过定义位置、设备、人员和技术等使得知识管理项目在范围和规模上具有可管理性。对流程的考虑还使得知识管理成为其它业务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CRM项目可能包含知识管理项目来改善销售自动化)。

实践社区(COP)。实践社区在政府知识管理方面取得了成功(如将最佳实践社会化)。那些具有公益性质的组织成员(如教师、军人、公务员、医护人员、科学家等)主要通过参加社区内信息、技能等的交换来实现他们的职业使命。成功的社区需要由正式的管理机构指导,而当员工加入进来时就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另外,社区还可以通过调研和其它一些策略(如评估观点或建议)来提供高效的管理手段。

度量。在知识管理方法中定义和嵌入关键绩效指标的组织更有可能优化流程和知识管理实践。将这些度量指标组合成一个整体来管理(如企业记分卡),就使得知识管理战略和业务改进联系起来。这是维持知识管理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知识管理流程。优秀的组织认可并且投资于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必要的支持活动(如分类、元数据、内容包装、领域专家的培训和指导、在线学习、专家技能自动化系统等)。这些活动通常被看作是附加活动,但实际上它们应当被看成给流程提供操作性支持的重要活动(度量可以测定这些附加价值)。

知识管理基础设施。不是某一种技术,而是多种技术(如门户、内容管理、协同工作、学习管理系统等)的组合才能保证知识管理的成功。将这些技术组织成一个连接人员、流程和信息的基于服务的模型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很少有企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