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07 15:44:55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药的基本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医药的基本知识

第1篇

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具有以敬业精神为指导、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新型教师。我作为《建筑材料》课程的专业课教师,我的理解是拥有作为“教师”的教学示范素质和作为“师傅”的劳动技能素质。我就《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谈谈对“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特点、课程特征、教学方法

1.中职学生的特点

现在职高学生年龄偏小,心理和思想还很不成熟,自控力、自学能力差,缺乏自信心、自尊心。学习上普遍较懒,没有学习的压力,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图安逸,缺乏吃苦精神,喜欢直观的东西,不爱动脑钻研,对于学习成绩没有荣誉感,不及格也不觉得丢面子。生活上衣食无忧,长期把主要精力放在上网聊天、玩电子游戏、打扑克、下象棋、谈恋爱等方面。针对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的特点,在教学时要考虑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能让中职生接受和理解,并能掌握所教知识。

2.《建筑材料》的课程特征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涉及建筑材料的性质和建筑材料的应用两方面,具有概念多、叙述性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技术性能、建筑材料的保管知识和使用方法及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具有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和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检验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能正确与合理地使用建筑材料,同时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教学方法能力的提高也是中职“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对于中职专业课教学法,我的理解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以促成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学习的一切方法的总称,教学方法的应用涉及教学的目标、内容、对象、媒体、环境等教学要素。所以,《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的专业教学。

二、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基本功

教师要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和体系,备课时,一定要明确每堂课讲授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提些什么问题、布置什么作业,如何板书等等,都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加强课程内容间彼此的联系,使学生学了该内容后,能联想到其他的内容;学到后面内容时,能回忆起前面的知识,由于前后内容的彼此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理解,也加强了记忆。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及实施、教学反馈分析、教学效果评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科学研究等等。教师能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器械,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目的。

《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教师由传统的教学转向行动导向的教学,即理论知识应少而精,以够用为原则,以实践和实验任务为主导,加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的比重,加强技能性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及合理使用材料的能力、材料质量鉴定能力、材料技术性能检测能力,使学生符合试验检测岗位的要求,实现零距离就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能跟上时展步伐。

三、教师应该具有实践的本领、指导实践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建筑材料》教学时要切实处理好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应该重点突出应用教学,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操作、实验、实践,训练他们的基本技能。

1.教师要具有实践本领

包括建筑识图和建筑材料检测与管理两个方面。建筑识图方面要能正确识读建筑总平面图,正确识读建筑施工图(平、立、剖、构造节点详图),用CAD画图。建筑材料检测与管理方面要掌握水泥、钢材等材料的性能、特点,材料取样和试件制作,砂、石、水泥、钢材、外加剂、砌块质量验收,材料检测。

2.教师要具有指导实践的能力

《建筑材料》实践的能力一般包括试验准备、试验操作、试验结果、试验报告等,实践教学要考察试验的全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试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考核的内容包括:能否认真准备、熟悉试验操作要求,能否在试验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得出结论,能否独立整理资料并完成试验报告。评价方式分为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最后结果由三方面综合评定。这样能考核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知识的能力、从其他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

教师在实践指导方法上应该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由学生自己来安排实验内容、步骤、方法等。这样学生的兴趣便大大提高,注意力明显集中,实践气氛活跃,学生能认真准备,积极投入实践各个环境中。

第2篇

【关键词】精心讲授;启发; 举一反三

知识是学问,讲授知识也是学问。只有知识而不善于讲授,不算是好的教师。讲授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教师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和任教能力的综合显示。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还要提倡精心讲授。

所谓精心讲授,概括地说,就是讲精华,高质量地讲授。“精讲”的反面是“滥讲”。不应以讲授量的多少,来衡量是否为精讲,宜多则多,宜少则少;也不应以是否有重复,来衡量精讲。真理不怕重复,只怕单调的重复。正确的作法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精讲”是目中有人的讲授。如果只有知识的讲授,而无情感的交流,搞灌输式,一言堂,其结果必然是死气沉沉,自然谈不上精彩。

课堂上,教师好像是“导游”。一次课包含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尚未涉足的“花园”。教师要讲清“风光特色”“历史沿革”“观览要点”。领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更不是抱着学生走。启发他们自己去欣赏、去领会、去思考。学生要跟上“导游”的脚步,但不是亦步亦趋。教师要积极引导,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思考,发扬主动精神。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进行双方的思想交流。我们习惯地把这种交流叫做“相互靠拢”,先是教师向学生靠拢,然后引导学生向教师靠拢,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精讲”的核心是启发。朱熹说:“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就是阐明事理,引起对方的思考而有所领悟。启发,既是教学原则,又是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的精髓。

有位外国学者说:“平庸的教师在叙述,好的教师在讲解,更好的教师在示范,优秀的教师在启发。”

启发,有丰富的内涵:首先要开启学生的心理,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鼓舞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交给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启发比灌输难得多。灌输可以目中无人,不用调动人的积极性;启发则要目中有人,千方百计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通常的做法是:

1.循循善诱,引人入胜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就是求知而未真知,“悱”就是想说而说不出。努力营造学生“求知”、“想说”的氛围。讲课,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心,讲清课程的意义,有的放矢地排除思想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位外国教育家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重视情感的因素,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课程的规律,把新课程同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必要时还可引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和历史典故。没有情趣的教学,不能算是好的教学。课程内容乏味时,不妨设计几个“兴趣点”,讲得风趣些。当然,这里所说的风趣,应当是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的、积极健康的。

2.留有余地,举一反三

讲课不应当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讲得太细,也不讲得太满,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余地,使他们处于跃跃欲试的亢奋状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这里所谓的“一”,是典型,是最能清楚揭示事物本质的内容。

典型问题要讲深、讲活。“一”与“三”的关系,通常也不象桌子的一个角与其它三个角的关系那样简单,要做具体地分析。“举一”要“少而精”“反三”要“多而活”。“举一”是为了“反三”“反三”是在“举一”指导下的科学训练。“反三”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过程。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如果掌握了典型的“少”,又能触类旁通,得到的将会很多。

所谓典型,并不限于理论问题,思想方法、分析方法、公式推导、试验方法和实作技能,也各有自己的典型。引导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分析和发现典型。对全课程的各种典型问题要有通盘考虑,做出适当安排,防止过分集中,避免重复和遗漏。

有人强调当堂课解决问题,笼统地要求“讲深讲透”。把“嚼碎的馍”喂给学生,未必就是正确的方法。

3.设疑释疑,错落有致

古人说,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英国人也有类似的谚语:一个成功的教师,会让学生皱起眉头)。就是说,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是诱人的,也是逼人的;问题的分析是服人的;问题的解决,又使人喜悦和振奋。在课堂讲授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问题上。从不同侧面,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有起有伏,错落有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令人心悦诚服,避免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启发式不是简单的“问答式”。有的问题可以问而不答,有的可以自问自答,有的可以现在问以后答。

课堂上,一般是在提出问题之后,就着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动脑、动手,使他们“跳一跳,摘得到”。经过自己思考而领会的知识,自然更觉亲切和深刻。提倡一题多解,并且分析各种解法的特点和利弊。有些问题可以打破课堂的界限,留在课后让学生自己解决;有些问题可以打破课程的界限,引导学生跨学科地思考。

错误对人的教育,往往比正面的教育更深刻。可以在学生容易忽略或混淆的地方,不动声色地设置一些错误,或将学生出现过的错误汇集起来,让学生自己分析,引起学生的重视,从中受到教益。

4.综合比较,结成网络

在比较中认识事物,往往更全面,更深刻。通过综合比较,分析事物的规律和特点,找出知识的纵横联系,使分散的、零星的知识,变成系统的、概括的知识,结成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知识需要整合,只有整合的知识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经验表明,“网络知识”比“线条知识”更便于理解、记忆和应用。

大家知道,几何学可以区分为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而三角学只有平面三角,有没有对应的“立体三角”呢?实际上,借助辅助球面研究空间直线相互关系的球面三角,就是“立体三角”。通过这样的对比,可能对球面三角的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小结。教师应做必要的小结示范,或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或是在学生完成小结后教师讲评。

5.激励上进,鼓励创新

结合课程内容,讲解本学科的发展,讲述我国在这个领域的成就,介绍发展动向,推荐重要文献,探讨存在问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自己的思想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鼓励学生攀登高峰。既会传授知识,又会激励学生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大家知道,陈景润正是在沈元老师的激励下,走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并取得举世闻名的成就。

讲授有法,又无常法。同做任何事情一样,100个人就可能有100种做法。同样的课程,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讲法;同一教师,不同的班次又有不同的讲法。上述各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又是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的优劣通常不取决于方法本身,而取决于运用的效果。只有反复构思,反复酝酿,才能在讲课时从容镇定,举重若轻,挥洒自如。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分旁;基本要求

1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主要内容

财务会计管理最主要的一项工作组织原则,就是对存在于财务组织中的不相容职务实行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是指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集中一人办理容易产生漏洞和弊端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职务。

不相容职务分离其核心在于实现牵制、制衡。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要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是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不相容岗位是指涉及经济业务的岗位不能交叉,不能重叠,不能由同一人担任,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体系。无论何种企业,从经济业务活动的处理上,不相容职务大体不外分为以下类型: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会计记录职务、财产保管职务、稽核检查职务。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必须按照不相容分离的要求,合理设计相关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内部牵制、内部制衡机制。

2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实施要求

控制不相容职务的方法,就是从组织设计以及职务安排上进行分离,将不相容职务分别安排给不同人员、甚至不同部门,以形成一个可以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相互核查的业务机制。具体如下。

2.1 授权批准职务与业务经办职务分离

比如,有权决定材料采购的人员不能兼任采购员。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见过很多既是单位的供应科长又同时去亲自采购的现象。曾有实例反映,某企业物资部门主管同时也兼任采购员,利用职务之便,购买其亲属开办企业所生产的质次价高产品,从中获取高额利益。这就是利用了不相容职务未进行分离所带来的内部控制缺陷,从而谋取私利的典型案例。

2.2 业务经办职务与稽核检查职务分离

例如:现金出纳、会计与稽核职务相分离,采购员与库管员职务相分离,库管员与盘点稽核人员职务相分离等。这样可以做到出纳、会计、采购、保管等业务执行人员都受到应有的监督。同时也应使稽核、审计人员处于相对客观、独立、超脱的地位,保证监督质量。业务经办职务与稽核检查职务分离,会使得经办人员相对有所顾忌,督促他们更加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正常工开展。 转贴于  2.3 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

企业必须要将业务执行和记录职务分离,不应该让员工自己记录自己经办的业务。比如:企业的会计绝对不能兼任销售人员,对自己的销售行为进行会计账务处理;企业的会计也绝对不能兼任采购员,对自己的采购行为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如果不进行职务分离,业务执行的过程和结果就缺乏了在记录时所应该进行的复核和确认。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最基本的要求。

2.4 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

会计和出纳相分离就是一个最基本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全国各地关于会计兼出纳而发生的贪污、挪用案件发生过很多起,这一方面是个别单位领导不重视,没有配备应有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故意减少内部控制环节来谋取私利的可能。

2.5 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分离

企业财产物资的保管职务应该与实物核对和财务盘存职务相分离。如果一个企业的材料采购员既负责材料采购又负责入库保管,那么这样身兼数职的行为,就有可能给经办人员创造舞弊的机会,缺乏内部牵制和监督,形成职务犯罪的隐患,给企业造成损失。

3 完善控制环境是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实施的保证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93-01

2010年10月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洪泽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逐步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问题。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在实施层面上,存在实施不平衡、政策执行不完整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村卫生室,因为财政补助村级经费难核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影响少数原来高收入乡村医生既得利益等诸多因素,导致部分村卫生室目前没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而村卫生室恰恰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主体,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就意味着“小病在村看”的目标不能实现,农民群众对此很有意见,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是在采购层面上,存在规格不齐全、选择性采购药品的问题。因为目前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采购,全省药品统一采购平台的基本药物有6000多种规格,而市级采购平台只选取了其中1000多种规格,存在规格不全和选择性采购,药品采购选择余地太小,导致难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日常多元化采购需求。

三是在管理层面上,存在配送不到位、影响日常医疗服务的问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一个新兴制度,在执行上需要实施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协助主体-药品生产配送企业的共同发力。但是,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药品配送企业在服务上不够成熟、不够规范,存在着配送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甚至是有的药品品种、规格不齐全,不能100%的完成配送任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医疗服务工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项目,是党委政府着力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落实、全力搞好,努力惠及百姓。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地医改办要组织人员成立工作组,积极深入、克服困难,认真调研、过细工作,迅速做好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助经费核定工作,制定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财政经费补助办法和考核方案,并及时足额下拨补助经费;同时做好乡村医生思想工作,引导他们树立大局意识、发扬奉献精神,积极支持、主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第5篇

[关键词]基本技能操作;医学检验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郜乐乐(1980—),女,河南洛南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办公室主任,中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检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3-0363-02[收稿日期]2020-03-16

医学检验(medicallaboratoryscience,MLS)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医学检验专业和医学技术检验专业是培养具有医学检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太一样,医学检验专业更侧重于医学理论的培养,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侧重于检验技术操作的培养。实际上,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学生以后的就业市场方向会更偏向于技术操作类,国家教育局在2013年将医学检验专业更改形成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个改变改变也从侧面印证了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来说在临床上操作技术的重要性。

通过对医院检验科室的走访调查发现,我们在学校中的教学内容与临床有着严重脱节的现象,我们学生掌握的或者熟悉的操作在临床上却无甚用处;我们学生不会或者不熟练的临床上是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的,故到了工作岗位只能重新学习,这就导致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与医院无缝对接,需要很长的适应与再学习期。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书本更新速度较慢

很多教材上的实验题目和实验方法是延续旧的或者已经被淘汰的实验方法,若学生按照教学大纲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在此,往往会收到事倍而无功的效果,会产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在临床上用不上的挫败感。比如免疫学检验技术中人工免医院的制备,扩散实验中制板打孔,微生物检验中各种染液的制备,各种培养基的制备等等,虽然是要求掌握的实验,但是我们认为不需要花大量课时去准备去学习,因为这些实验更偏重于科研而非临床,对于高职检验技术专业来说应该属于了解而非掌握的内容。对于这样一些实验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或者简单地模拟实验来操作就可以了。

二、临床上检验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

我们走访了几家涵盖不同等级的医院,发现虽然所用设备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医院来说,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操作已是常态,人工参与度被降至很低;或者是实验方法大大改良,更加快速更加准确的实验方法大面积的用于临床。

三、实验设计不合理

也许是考虑到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详细的学习该课程,我们的课本里面的实验也是庞杂无比,面面俱到,但是有句话叫做全部都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分工都是越来越细,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对于我们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一样的,高等职业类的教育内容并不是越全面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精准我们的定位,精准我们的就业岗位,要分清主次,才会让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对医院的走访以及对学生实习反馈的总结我们发现,应该适量减少或者删除一些老旧实验及一些重点偏向科研的实验,应该大大提高基本操作在实验中的比重。

对于基本操作来说,本身它具有难度小、枯燥、不能呈现有趣的实验结果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等劣势,这就会造成师生都对其不重视,往往会采用稍微练习一下就可以了的心态来学习,但这样做是本末倒置的。

下面我们以“微量加样枪的使用”和“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与保护”这两个基本操作实验为例来说明。第一个是免疫学上的基本操作,第二个是微生物学上的基本操作,许多学生往往认为它们很简单很容易操作,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但是实际临床上在往往会出现由于细节不注意或加样枪的型号差别导致的加样量错误往往会对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或者显微镜操作不当污染镜头或压坏病人标本片的情况。

鉴于这样的情况,我院做出如下调整:对于“微量加样枪的使用”实验,首先安排4~6个学时来练习和考试相关内容,并制定考试操作细则(见表1),要求每个学生100%掌握;其次购买市场上不同型号的微量加样器让学生反复熟悉和练习;对于“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与保护”这个实验根据实际情况改良书本原有实验方法并制定考试操作细则(见说明书),通过这个改革并临床实践后得到了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非常好的反馈。

类似这样的基础操作我们总结了包括静脉采血,末梢采血,推片,血沉,各种培养箱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离心机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划线接种,染色,乙型肝炎检测(ELISA法),血型实验,交叉配血等20种左右,这些实验在临床上仍旧需要部分的手工操作,并且都是医学实验里最最基本的操作,是应该熟练掌握和应用的。

第6篇

关键词:基本医药制度 问题 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6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78-01

现我国已于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基本医药制度,目的是为了减轻群众医药负担,以提高群众的实惠,然而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而针对此类问题,要求我国广大医院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意见与办法,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贯彻与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现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总结包括如下:

1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价格较高。以省为单位的部分地区在进行采购药物时往往高于实施国家基本医药制度前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原采购价格。而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①基层医疗机构所采用的原始药品的购药渠道较为多元化,且购药途径较为灵活,款项调转的速度较快,使得药品生产的企业单位能够接受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药品[2]。②因基层医院所使用的药物均较普遍,很少使用质量层次较高的药品,而生产质量层次较高的药物主要由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所生产,因此,其销售的价格也就偏高。

1.2 财政补偿渠道不明确。目前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来进行药物的价格补偿,分别为政府财政补助,医疗业务的额外收入,以及药品加成收入,而在前两者无法满足财政补偿的需求时,药品的加成收入即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补偿渠道。而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基本医药制度前的利润通常在46%至60%之间,而实施“零差价”后,虽减轻了群众的用药负担,但同时也切断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机制,造成了较大的收支缺口[3]。

1.3 无法满足用药需求。我国目前虽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了大部分医药配备,但仍无法完全基层人民对药物的需求,多反应中药品种类单一。其中部分慢性疾病习惯用药、手术急救药品等数量及种类较少,品种受到了限制,导致部分患者因无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而选择在大医院就医,这就阻碍了基本医药制度的实施。

1.4 配送延迟致影响配药。基本药物制度中有关药物招标采购及配送原则实施以来,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反应,部分药品企业在配送药物的过程中尚不及时,失常拖延配送日期,或出现药品缺乏无法及时生产的现象,或高估了自身的配送能力,也因所需送药的地区较远,未能合理安排配送时间,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药不及时,从而耽误了患者的救治工作。

1.5 监管不到位。除上述问题外,基本药物的监管工作同样存在某些弊端,对于药物安全风险未能做到完全评估,以此增加了药品监管的危险系数,无法确保用药质量。据调查数据显示[4],部分基层医院长期间未对基本药物检测结果进行公开透明化,这就导致了患者对于药品的质量未能得到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在药物使用的环节上,缺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跟踪与调查。

2 医药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降低药物采购价格。要求药品生产厂家以及基层医院能够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采购与出售机制,能够做到按照药物剂量与类型进行合理估价,保证进药的货源单一,尽可能的参与省内药物的统一采购工作,以此减低药品价格,从各个方面保障了基层群众能够使用到价格合理的药物,为自身带来实惠。

2.2 完善政府补偿机制。从上述分析可知,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多因政府补偿不足而出现药品加成,从中获利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能够从多方面实行可靠有效的补偿机制,如多种渠道补偿、以奖代补等方式,并能够根据本地区现况做出正确评估,以此减少药品加成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作用,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2.3 加强药物基本管理。我国在实施基本医药制度时,制定原则为每三年对基本药物的目录进行一次动态调整。但据目前基层医院反应,所制定的3年周期有些过长,多数患者仍无法得到药品的充分需求。现为了能够为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用药实惠,减轻其负担,需根据该地区的疾病统计类型,进行药物增补工作,并对其进行妥善管理,以此确保群众受益[5]。

2.4 完善基本药物的配送制度。基本药物的配送制度是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药物生产企业能够对自身的配送能力进行正确评估,制定物流意识较强,配送速度较快的配送流程,并强化配送监管工作,能够做好统一配送及其他配套措施的衔接问题,并能够对于偏远的地区及时配送,加快救治进程。

2.5 加强药物监管工作。药品监管部门应该能够做到加强对药品生产厂家的监管工作,对于药品检测过程中严格处理,对于违规操作的生产厂家进行及时出发,从源头控制好药品的质量,并向有关部门进行及时的反馈,从根本上杜绝药物危害事件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用药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文彬,李跃平.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12(08):741-742

[2] 胡善联.基本药物政策的难点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13(04):852-853

[3] 张新平,郑双江,田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9(06):752-754

第7篇

研究目的及意义: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 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 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 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 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 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 施蒂纳与尼采

3. 施蒂纳与阿多诺

4. 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2002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2004年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2002年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01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00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谭培文《唯物主义如何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