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44:53
序论:在您撰写能源管理知识培训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馆员 科研 培训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55-02
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从2006年开始至2009年相继审批了近一百所高职院校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建设,并在2009年至2011年完成了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验收工作。相应的,各省市为了配合国家重视高职高专教育的步伐,也相继推出了各种省或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性高职院校的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得到国家和所在省的大力扶持,其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办学规模也不断提高,办学能力也不断得到增强。
通过这轮发展,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以前的图书流通部门逐步转变为整个学院的信息集散地。其图书馆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开始慢慢转变,原来的图书流通工作开始逐步弱化为图书馆馆员众多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其他环节开始增多,如参考咨询、科研服务、检索培训等。同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作为整个学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学院也提出了针对性的科研要求,但由于历史原因,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科研能力参差不齐,而且整体科研水平偏低,这与整个学院的发展是不相匹配的。要提升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科研能力,我们就必须对馆员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1 现状
现在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在职培训主要是行业协会、高职院校以及各级行政机构组织的培训,培训内容基本上比较狭隘,要么是实务操作如图书馆学会举办的培训班,要么是理论性培训如高职院校组织的入岗培训,要么是考试培训如人事局举办的职称英语、计算机培训。本来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培训数量就不多,而且这些培训多以教学、理论讲解等形式进行,但真正触及到馆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就更为少见。而且很多这种培训时间短,缺乏周期性,有很多培训还是为了培训而培训,因此,造成很多专业培训变成走过场,馆员参加培训了也成了负担和任务,从而即使参加了专业培训也没有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水平。
目前图书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图书馆理论和现状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许多图书馆理论理念与实践经验,馆员们不能满足于过去所学的理论和已有的工作经验,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馆员必须将这些知识理论及实际现象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从而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理顺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而这就要求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必须加强专业培训。
2 对策
专业培训应该根据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所处的图书馆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将馆员已有知识结构与工作经验逐步转化为整合业界新理论、新方法的理论思考,进而提高馆员们的科研思考能力,使馆员将这种思考能力运用于实际工作,从而提升服务水平和自己的科研能力。基于这些考虑,专业培训过程中,应以建构以行业协会、高职院校和馆员自主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期达到专业培训的能动性和客观性合,使馆员在专业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上达到融会贯通。
2.1 行业协会培训
目前图书馆类的行业协会主要有全国性的如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等,全省性的如省图书馆学会、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等,市级的如地方图书馆学会等。各个行业协会每年都会举办若干场培训,如中国图书馆学会及其下的4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和8个分支机构,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下的7个工作组,各省市图书馆学会及其下的专业委员会,各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下的专业委员会每年都会开展各种行业培训,新入馆的馆员培训、老馆员的业务知识培训、骨干馆员的知识体系优化培训、各图书馆馆长管理水平培训等等,种类繁多。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存在,许多想接受培训的馆员没有获得培训信息和参加的机会,而另外许多受训馆员是被动地被安排参加培训。
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因此,行业协会的专业培训也应该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要结合接受培训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能动性,加强行业协会与接受培训的馆员之间的良性沟通,使培训的主题、时间、地点等的安排贴近接受培训馆员的实际需求,而且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内容实用,培训反馈有效,专业培训工作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行业协会在组织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进行培训时可以建构以下模式:
(1)调研。在组织培训之前,行业协会应确立培训的层次是什么级别,培训的对象是哪些馆员等因素,然后针对这个层次和对象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充分了解培训对象的特点、需求和限制性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目标。
(2)规划。根据调研制定的培训目标,将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培训规划,建构有针对性的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并配以针对性的宣传。
(3)实施。按照规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兼顾接受培训的馆员的个体差异设置弹性培训,同时,在实施中也要加入部分考核成份,从而督促接受培训的馆员认真学习。
(4)反馈。培训结束后依然加强与接受培训的馆员的沟通,及时了解培训效果和反应。若培训效果显著,起到正能量作用,尽量将此次培训常态化,从而扩大培训的受益面。
2.2 高职院校培训
每个高职院校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其必有超过其他普通高职院校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势必会在其图书馆馆员身上进行全部或部分展示。而这些优势在馆员身上展现就必须对馆员进行相关培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对馆员进行培训,如人事部门可以对新进馆员进行思想行为上的培训,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对馆员的科研情况进行培训,图书馆可以对馆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行为进行相关培训。
高职院校在组织自己内部图书馆馆员进行培训时可以建构以下模式:
(1)目标。在学院内部设置对图书馆馆员的考核目标,对担任每种职务/职称的馆员都配以相应的考核目标,然后将考核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成可参加外部培训获得、可参加学院自己培训获得和馆员自己学习获得的具体任务。
(2)规划。针对考核目标细分中可通过参加学院培训通过的任务部分设置专门的培训,将这些培训纳入到整个学院的整体培训计划中,并且使之常态化。
(3)实施并考核。根据规划来组织相应的培训,并将考核融入到实施中来,从而避免培训的走过场,使接受培训的馆员也切身体会到自身的提高。
2.3 馆员自主培训
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培训的主体是馆员自已,馆员自己的内在需求是馆员寻求发展的最大动力。对自己专业结构最了解的人也是馆员自己,图书馆馆员进行自主培训时可以建构以下模式:
(1)观念。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因为馆员的素质正在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已经开始成为馆员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理念。
(2)参与。首先深入了解学院考核要求,积极参与学院的培训,从而达到学院的考核要求,其次多渠道、多方位获取行业协会培训信息,积极申请、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最后审视自己的专业结构缺陷,积极自学弥补。
(3)监督。定期对自身进行监督与检查,对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进行总结,总之,示范性院校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培训必须结合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的实际情况,结合示范性院校图书馆各自的差异及馆员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激发馆员的学习热情,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将培训和科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
3 结语
专业培训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将行业协会、高职院校与馆员三者有机结合,并进行长期有效的培训才能达到提升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科研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相关人群;急救知识;技能;考核
院前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急救,是指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对伤病员进行现场急救处理。一般来说,院前急救主要有医师、护士以及司机等主要成员,由此组成的急救小组是急救的核心,而心肺复苏急救更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工作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衡量着急救的水平[1]。同时,院前急救也是急救链中的重要环节,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病时,能否第一时间予以科学救治,是这场生死之战的决胜关键。我国由于院前急救起步较晚,一些相关医学专业人员的急救理论和技术操作素质尚属于低水平,普通老百姓也因受教育程度、地理环境、年龄层次的不同掌握急救知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此次调查研究就是在对相关人群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后,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来提高群众、相关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院前急救水平和能力,从而达到自救互救的效果和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意抽选暨阳社区居民20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居民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0例,专科学历30例,高中学历20例,初中及以下学历30例,平均年龄38.8岁。实验组100例居民中男性38例,女性62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8例,专科学历40例,高中学历2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7例,平均年龄34岁。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
1.2方法 2014年1月10日分别对社区居民和医学院校的两组人员(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天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上午8∶00~11∶00,下午2∶00~4∶00,共12学时。培训内容:从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入手,循序渐进:①与急救医疗机构联系的方法(如何拨打120电话);②初级心肺复苏技术: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③创伤四大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④常见意外伤害如气管异物、溺水、触电、烧烫伤等的急救常识。实验组北苑社区居民和医学院校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后逐一进行了考核打分登记,对照组中没有。实验组的人员在2014年5月和9月还进行了一次相同内容的培训考核打分,对照组人员没有参加培训。在2014年12月对两组人群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大测验,大摸底。
1.3结论 实验组人员急救知识测验平均得分81.5分,而对照组人员平均得分60.8分,结果显示:只有对相关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不定期进行多次培训考核打分,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并学以致用。
2 分析相关人群掌握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不足的原因
2.1群众对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意识不够 有很多群众认为救护伤员是医护人员的事,与己无关。部分社区居民认为学习急救知识难度大,即使掌握了也不能保证救活被救者,而且还有可能承担实施操作带来的后果,因此不愿学,学了也不愿去“救”。
2.2医护师资力量不够 目前我国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模式,专业、高水准急救医护人员较少,且都是兼职培训的志愿,大部分都在单位一线参加“倒班”,没有建立专门的医护师资人员和队伍。
2.3培训方法和内容有待加强 目前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较少涉及如其它中毒、中暑、灾害事故、常见急症的家庭急救等知识,培训内容与方法相对单一片面。
2.4国家对院前急救事业重视不够 现在全国普遍存在急救人员配备少,抢救设备数量不够,监护型救护车少,经费投入不足,使之应急工作能力跟不上需求,造成我国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较低。
3 讨论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急救意识 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群众、相关人群急救知识培训工作,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通过报刊、杂志、宣传栏、发放自救互救常识手册等,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营造全社会支持急救普及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3.2加强院前急救技术培训制度化,完善机制 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出台相关人群院前急救培训和复训制度,并将培训成绩与特殊人群的岗位入职、升职挂钩。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设立专款专用制度。完善的制度对提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意义重大[2]。
3.3建立培训基地,完善培训器材 依托院校、红十会、急救中心等建立培训基地,添置相关急救教学器材,为落实培训制度提供保障。
3.4建立统一可行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 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培训模式[3-4]。尝试将复训落实在一些相关人群如:警察、司机、消防人员、老师、救生员、导游等人群。
3.5改进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教材 完善和修订急救知识培训教材,内容要全面,以便科学、规范地做好培训工作。适当简化培训方法,因人施教,使非专业人员易于接受、理解、记忆,增加受训人员学习兴趣,降低培训难度,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3.6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施救 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急救法规,通过法律保护公民拥有急救的权利与义务,每个公民都可以义务参与救护工作。法律还应对急救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范围给予相应规定。同时将急救法规内容纳入急救知识培训中,增强施救者的法律意识,避免因惧怕承担责任而放弃施救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宗毅,刘风.开展院前心肺复苏培训的必要性及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11):321-322.
[2]向英陆洲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现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4,27(6):94-96.
工作重点:重点做好能源监察基础性工作;大力开展能源监察宣传和培训工作;着力对全市落后变压器淘汰情况和重点用能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着力对中心城区范围内宾馆、酒店开展一次温控专项检查;着力对我市“十一五”期间节能技改项目实施企业开展节能专项检查。
一、做好能源监察基础性工作,打下工作基础
1、建立重点用能企业用能情况台账。把建立重点用能企业用能情况台账当作推进能源监察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全市重点用能企业名单,落实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收集和掌握企业用能信息,初步建立重点用能单位用能情况的纸质版台账和电子版台账。
2、建立能源监察管理制度。根据《省行政程序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创建省经信委系统“规范行政执法示范单位”活动,制定全市能源监察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能源监察执法文书格式、能源监察工作程序、能源监察工作规范、企业能源管理情况报送制度和企业能源管理工作要求等。
二、加强能源监察宣传和培训,逐步建立工作体系和平台
1、加强能源监察宣传工作。一是积极参与2012年“节能宣传活动周”活动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并以此为契机,加大能源监察宣传力度。二是创办《能源监察》,(不定期)对能源工作形势、能源监察工作动态、国家新出台的节能政策法规、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先进节能企业工作经验等内容和成果进行广泛宣传。三是借助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全市能源监察工作,扩大能源监察工作影响力,提高广大市民节能意识。
2、加强能源监察培训工作。今年着力组织三次培训,通过培训,普及能源管理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构建全市能源监察工作体系和平台,形成全市能源监察工作合力。一是组织好各县市区能源监察大队和重点用能企业参加省经信委3月份举办的能源管理知识培训。二是举办全市能源监察机构执法人员培训班,宣传贯彻节能法律、法规,学习能源监察业务知识。三是举办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培训班,学习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填写和企业能源管理知识等。
三、开展能源监察执法,逐步推开能源监察工作
温亚震的开场白很简单,在青岛举办的首期全国能源管理师培训班上,作为能源管理师培训项目开发机构职业经理研究中心的主任,温亚震直言不讳。“说到底,就是为了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特别提出,重点耗能企业要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对未完成节能目标责任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
引入能源管理师培训,最终建立高水平的中国能源管理师和能源审计师培养体系,成为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新的需求。专家指出,高效能源工程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这个决定性因素在《方案》中就体现在能源管理师制度上。
据了解,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落实该项制度:青岛市国资委自6月26日起,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能源管理师培训;7月2日,扬州市经贸委宣布,该市今年将向高耗能企业派驻能源审计管理师,督促企业节能减排;上海也提出,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设立能源管理机构和专门岗位,引进能源管理师职称。
“全国能源管理师项目的启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
温亚震表示,主管部门及各企业必须像抓环境评估一样对新上企业的能源利用方案进行评定和把关,像抓财务审计一样对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年度审计,并配套能源价格奖惩政策激励企业不断提高能源效率管理水平――这是解决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节能降耗的必由之路。
《经济》:怎样定义能源管理师?
温亚震:企业能源管理师应当是企业中能源管理的核心人物、决策人物和主要管理者,是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他们要熟知能源与能效管理知识,正确解读和合理运用政策,做好能源计量、统计和监测管理工作,借鉴成功经验组织节能规划和实施。
《经济》:能源管理师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温亚震:在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上,我们参考了国外的先进经验,按照工业制造业、能源企业、建筑及房地产业、城市公共事业四大类进行划分。同时,来自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科技部的能源管理专家对国家能源政策、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和企业责任做系统的讲解。
企业能源管理师培训后,将参加统一组织的评价考核。考核通过后,将颁发《企业能源管理师证书》,并将纳入企业人才库进行管理。
《经济》:今后企业能源管理师培训如何在全国展开?
温亚震:我们计划先在国资委系统开始,推广企业能源管理师培训评价制度,并逐步在全国企业中展开。国资委管理的企业大多是大型企业,同时也是能耗大户,是我们节能减排的重点。首先在他们当中推广企业能源管理师培训评价制度,是为其他企业树立标杆。
4月16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在吴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启动。在氯碱行业面临内外需求不足等困难的情况下,昊华宇航决定启动该项目,对于企业降低能耗、控制成本、保护环境、提高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和理念上的变革。能源管理体系是从能源管理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企业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模式,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企业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节能监测、能效对标、内部审核、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控制目标。
据了解,昊华宇航公司是氯碱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去年12月份,该公司投资建设的能源管理中心正式投运。该系统利用现代化通讯、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通过能源计划、能源监控、能源统计、能源消耗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对企业的电、蒸汽、水等能源介质进口总管进行计量,对内部能源状况进行监控,达到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消耗环节等系统的优化,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项目投运后,年可节约标煤20709吨,新增利润931万元。今年一季度,在产品售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吴华宇航通过最佳实践增加收益5400余万元。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研究部主任幺恩琳女士表示,下一步氯碱行业的节能点在管理,用能源量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减排是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办法,因此氯碱行业全面实现能源体系建设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芩女士讲解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内容和实施措施。她谈到,今后一年,昊华宇航公司将经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四个阶段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二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能源管理现状评审;能源管理知识、标准培训;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制定等,帮助企业梳理现有能源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建立企业内部持续改进机制,使得能源管理工作能够有标准、有依据、有检查、有整改、有落实。
昊华宇航公司是氯碱行业第二家推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企业,也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首家启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企业。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相互渗透可以通过“单元教学模式”和“四结合”的方法来实现。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两者的相互渗透是目的。“单元教学模式”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这一模式和方法为教育学教学的改革、学生教育素质的提高、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两全”。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键在教师,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高素质的教师如何培养出来。以培养未来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师范院校。应在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师范生素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尤其是高师院校所特有的教育类课程应发挥其突出的优势。但从目前的教学及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看,教育学作为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没有在培养师范生的师范素质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学的教学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大多数学生学习教育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素质教育思想观念并未完全确立,教育教学能力差。出现这种情况与我们目前的教学有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的不紧密。教学方法陈旧。内容与方法脱节。为了使教育学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教育理论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5年前。笔者把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相互渗透作为研究课题。就如何在师专公共教育学课中既向学生传授现代教育思想。又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改变教育学课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深人的探讨。目的是从理论上探索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结合点:在实践上探索提高教育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益。这一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结合点—“单元教学模式”.通过教育学课,在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和技能训练、知识和能力、理论与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师范院校的学生通过这座桥梁,可以达到做一个合格教师的目的。这是该成果的现实意义,至于它对未来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其意义恐伯更为深远。
二、探索实践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单元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据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结合师范专科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从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教育教学技能这一目的出发。实践和探索出了“单元教学”模式。“单元”是指一个教学单元。小到一堂课。大到教育学的一个子理论体系,都可以视之为一个单元。在进行单元教学时,采用“四结合”,即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见习相结合;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声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学生正确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与教育能力、技能的形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达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目的。一般地说、这一方法操作的基本程式为:灵活式讲授—思考式自学—观摩式见习—专题式讨论—创造式作业。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教育学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养成教育机智都有现实意义和较为深远的影响。
灵活式讲授一反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根据不同内容采用提要式、引导式、答疑式等方式讲授。或先叙述案例再讲授理论,或先讲授观点,再进行启发式讲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人脑人心,帮助学生形成素质教育观即现代社会教育功能观、青少年身心协调发展观、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正确的师生观、教育改革观、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和正确的育人观等。在课堂组织上,或带着问题深人实践,或对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答疑,使教学内容变得灵活而不呆板,鲜活而不枯燥。
在思考式自学这一环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针对教学内容,或向学生推荐书籍和报刊上相关文章、或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提供一种教育现象,要求学生在自学时用自己掌握的前沿理论加以分析。以此丰富学习内容,开阔眼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既能掌握又能探化、既能联系实际又能有自己的理解。
观摩式见习主要是配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中学去观摩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分析解剖一堂课,分析得失,总结、认识内容与本质、现象与规律之间的关系;见习后,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见习的目的在于使所学的理论形象化,教学内容具体化。
概括教学内容中有代表性的间题,组织学生专题讨论,鼓励学生对当前教育改革、教育教学实际、某些教育教学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这些讨论围绕教学内容,又远远超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不但可以深人理解教学内容,面且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活跃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一个阶段性内容完成之后,让学生完成创造性作业。所谓创造性作业,就是运用所学的理论模拟教育教学工作,如观摩式见习之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还要模拟教学过程,根据初中的教材写模拟教案;根据所写的教案进行10分钟的说课;支持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等。备课的教案要求规范化,但允许有创新。当着全班同学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上好一堂课,要求在讲授、提间、启发等方面力避俗套,必须有所创新。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教育观点,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具有敏锐的教育观察力,丰富的教育想象力,填密的教育思考力,良好的教育创造力,以及灵活的教育机智,形成教育教学技能。这些作业不是抄一遍书,凑几页字,而是从认识到实际,从理论到实践,是对学生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教育理论掌握与否的检验,它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对理论掌握和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创造性作业较好的完成,说明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相互渗透的成功。
在这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两者的相互渗透是目的,“单元教学模式“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四结合”是使用这一方法的形式。如思考式自学就运用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观摩式见习运用了校内教学与校外见习相结合等等。没有方法,目的无法达到。同样,没有可操作的形式,再好的方法也只能是镜花水月。可行的方法和可操作的形式,使目的的实现成为了可能和必然。
三、理论具有的意义
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相互渗透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了“单元教学模式”和“四结合“的教学方法,找到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两者的结合点,其意义:
1.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独创性。“单元教学模式”和“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相互渗透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理论意义。
一、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煤炭企业通过构建与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改进能源绩效,从而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具体体现在:通过建立法律法规、先进节能技术的收集渠道,并将其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使企业能够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通过节能目标管理与考核,以及构建员工建议奖励机制,形成全体员工自觉推进节能工作的氛围,激发出企业持续改进原动力;通过监视测量、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发现自我改进的空间,持续改进节能工作。有助于强化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企业的能源绩效、减少与能源相关的环境问题。
二、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能源管理体系遵循的是系统的管理原理,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的实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1]。能源管理体系针对企业用能全过程(购入与贮存、加工与转换、输送与分配、终端使用)以及运营全过程(生产运营、管理运营、生活运营),并充分考虑新产品与过程的设计,识别企业能源评审中的节能机会,制定适用于企业的节能方案。
能源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的管理系统。从其建立、运行一直到持续改进的整个过程都需要遵循PDCA循环管理模式[2]。即:能源的策划阶段(Plan)、策划的实施与运行阶段(Do)、对实施情况的检查与纠正阶段(Check)、后期的持续改进阶段(Action)。PDCA思想的核心与实质就是在完成今天工作的同时,开发明天的工作。以这种思想为前提,建立起来的能源管理体系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与系统性。所以,PDCA循环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以螺旋的形式不断上升的循环。
能源管理体系的主线内容包括:(1)能源因素;(2)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3)能源目标与指标;(4)能源管理方案;(5)运行控制;(6)应急准备与响应;(7)监视、测量与评价;(8)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结果、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确定将直接应用于目标指标的制定,进而由目标指标制定出管理方案,明确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目的是控制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使这些活动在规定的条件下处于受控状态;通过监视、测量与评价,检查落实完成和遵守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采取预防措施[3]。
三、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通过对企业的深入调研,进行初始能源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制定或改进企业的能源方针,找出其中能源因素,对其加以控制,确定能源目标和指标,并制定能源管理方案;最终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
(一)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领导小组
煤炭企业按要求成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和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决策及协调工作,确定各部门能源管理体系负责人和内审员。为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有序开展工作,要求必须制定能源管理体系推进工作计划,明确体系建立的内容和各部门职责与任务,企业全员参与。企业需对各部门体系负责人和内审员开展标准宣贯和培训,使部门体系负责人和内审员全面了解和掌握能源管理体系内涵、建立、实施和改进体系的方法与过程,同时要求各内审员在本部门宣传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做好体系培训台账。
(二)初始能源评审与能源管理体系策划
初始能源评审是煤炭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即根据历史数据及现场观察情况,调查企业的性质、规模、能源使用情况和生产工艺过程,一般包括能源管理调查和能源技术调查,确定企业目前的用能种类、能耗指标实际水平、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状况等,从而发现明显的能源浪费环节,提出短期内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最终确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方法和过程。
进行初始能源评审,形成初始能源评审报告。在此基础上,梳理企业能源管理制度,确定企业能源方针,建立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能源指标,创建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并经最高管理者代表批准实施。
四、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改进
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是长期持续过程,为了保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企业必须提供专业人员、节能设施设备、能源计量监测装备及充足的资金等;还应对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节能意识;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中,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及时沟通,保证信息共享,还要进行检查与纠正,即各部门要加强运作力度,努力发挥体系的各项功能,对管理程序中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日常运行监视、测量与评价。当实际的绩效指标与设定值有较大差距时,要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并分析确定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最后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应重新评估,当纠正预防措施需要修改体系文件时,应做到闭环管理,最终保证体系的合理运行。
五、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一般是在体系运行5个月左右进行,煤炭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内审安排在生产淡季或设备检修期。煤炭企业按照审核准则、范围、和方法等,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内审。内部审核的重点是把过去做的工作和准则进行核对,来判定相符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是煤炭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总结评审,检查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执行、监测等状况,评价企业能源管理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结合性和实施情况,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