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44:49
序论:在您撰写会计服务贸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引言
国际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国际商业通用的语言,会计服务是国际贸易组织相关规范中的服务贸易的重要角色,会计服务同时是经济自由化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中担任着先行者的作用。所以,会计服务作为最早开放的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在服务贸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现代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很多跨国企业,相应的会计的发展也需要进行国际化,本文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探讨,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对国际化的会计行业相关准则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对会计服务贸易发展动向的分析,为我国的会计服务贸易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供对策。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会计服务市场的新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增强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以前的贸易的发展集中在丰富的商品在各国之间的流动,然而现阶段的世界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商品的竞争不断增加。跨国公司为了减低成本以及提高不同国家劳动力的利用率,在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分公司和子公司,促使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会计作为资本的主要计量方式,其服务于贸易自由化的能力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念一经美国提出后,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念就被视作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世界贸易、金融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同时新的经济活动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方法对会计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其对模式、方法、领域和规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创新。
第一,会计服务产业化在国际会计服务领域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增加了经济活动在国际间的活跃度,尤其是在跨国的公司间的发展、工业知识产权的交易、项目投资、兼并与收购的经济行为以及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资本运作,相应的推动了国际化的会计服务行业迅速发展,其业务领域涉及审计、管理咨询和评估等等。例如,美国在1998年的会计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分别为12和20亿美元,一年的时间就为美国贡献了8亿美元的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在国际化贸易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国际化的会计俯卧贸易的发展会更加迅猛,尤其是发达国家,其会计服务贸易的出口额能够以更高的增长速度为其带来更大的服务贸易顺差。
第二,大型会计事务所的全球化趋势。包括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世界各国的会计服务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几乎最多。在国际间的贸易中,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的审计业务都交给了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来处理,尤其在美国,其比例甚至高达90%以上。而且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四个都把总部建设在美国,却不影响其涉及其他国家的业务,且其他国家的业务收入来源占了一半以上。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很多国家和相关城市都会建立分所,目前普华永道所涉及的国家超过150个,而分支机构则高达1590个,德勤所涉及的国家超过147个,而分支架构则高达783个。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的设立情况也十分迅速,截至目前至少有几十家与外资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相继的成立,设立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共设立了48个分所,在我国的著名的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迅速增加到23家,共成立了30个代表机构,另外一些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会吸收一些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扩大发展。综上所述,在经济和金融较发达的国家和城市都会设立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来满足会计贸易服务的需求。
第三,会计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在增加。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世界贸易组织中仅有一半的成员国对会计服务贸易行业做出了开放的承诺,但是这仅仅一半的成员国带来的会计服务贸易收入却不容小视,几乎占据了所有收入份额。而我国的开放之路要追溯到1993年,当时我国做出了开放会计服务贸易市场的决定和举措,开始了循序渐进的开放之路。
第四,会计事务所的多元化发展。以国际贸易发达的国家设立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趋势来看,为了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为了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各个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正在逐渐改变发展战略,在传统的审计服务的基础上,把发展方向定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专业性的服务方式,推动知识的多元化、密集化的业务发展。根据相关调查,对比美国一百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和管理咨询服务业务收入所占比例发现,一百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收入、税务业务收入和管理咨询服务业务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30%、23%和47%,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收入、税务业务收入和管理咨询业务收入所占比例分别为30%、19%和51%。说明会计师事务所中的管理咨询业务收入比例几乎占总收入的一半,由此可见,以管理咨询为主要业务的会计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形式。
三、影响会计服务自由化程度的因素
《服务贸易总协定》是诸多影响会计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中意义较为深远的因素之一,其规定对成员国的具体的义务和承诺,并且在成员国对义务和承诺给予肯定时才产生效力。以《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的关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标准来对成员国递交的约定计划书进行判定。所以,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是影响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的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准入。市场准入问题主要涉及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成员国的会计服务贸易提供者的进入其他成员国提供服务的标准。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了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等四种模式在会计服务贸易领域的准入标准,其中商业存在的模式是最主要的影响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方式。其具体表象形式是:一方成员国的会计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国的领土范围内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机构,并为另一成员国的会计服务消费者提供会计服务。
实际上,有关市场准入方面的规定形成了会计服务贸易的壁垒,其形式主要是商业存在准入。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一方成员国在另一方设立的商业存在的准入形式包括设立代表处、分公司、公司以及以同所在地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的新的机构等;另一方面,一方成员国以商业存在的形式在另一方成员国中派驻的人员的职业资格、职业道德、执业年限以及居留年限等资质限制的规定。
第二,国民待遇。国民待遇是市场准入后所产生的主要待遇问题。国民待遇问题的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两方成员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另一方面是两房成员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
WTO评估了服务贸易多边谈判的结果,研究表明会计服务贸易的限制还是很大的,其中“无限制”的商业存在形式的国民待遇的比例仅仅不足一半,大多数都存在限制,而“不作承诺”的现象则十分少见。而我国对国民待遇的壁垒相对较低。
世界贸易组织的各个成员国在规定各自的服务贸易活动相关标准时,关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都做出了单一具体的和两者兼有的相关限制。有关商业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限制主要包括执业机构组织形式、投入资本以及执业人员的相关资质、资格等等。所以,目前会计服务贸易开放的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可以分为高度开放成员国、中度开放成员国和低度开放成员国三类。高度开放成员国是指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上没有限制的成员国;中度开放成员国是指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上的限制不会对会计服务产生不利影响;低度开放成员国是指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上的限制较多的成员国。通过对开放度的划分和理解,可以判断,我国虽然CPA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但是我国的开放程度已经达到了高度开放,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四、会计服务自由化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得出结论,国际贸易组织不仅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促进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崛起发挥了关键作用。会计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成员国的开放程度推动了会计服务贸易的国际化发展,否则会计业务的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同必然导致所编制的财务报表在全球范围内难以流通,使得不同国家对报表的理解困难、缺乏对比性,同时提高了流通成本。
第一,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是程序最公开、公平、公正且独立、完善、详尽的准则。凭借着其权威性被很多国家所借鉴和采用。
第二,会计服务自由化对国际化的推动。虽然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是非常详尽的,但是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美国承认其制定的会计准则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国家。但是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特别是在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促进下。第一,美国作为政治地位高、经济实力雄厚以及拥有最大资本市场的赢家,其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所以不同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缺乏可比性,导致成本上升。第二,美国会计事务所的会计服务贸易的分支机构布世界各地,不同的会计准则导致审计成本增加。所以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仅能够减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会计贸易服务创造更多的利益。虽然美国对于自己制定的会计准则“情有独钟”,但是为了其长期稳定的发展,同时欧盟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认可的态度也能够说明国际财务报告的权威性,美国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世界两大经济剧透的重要地位和带头作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势在必行。同时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能够推动中外合作公司和国际化的会计机构的发展和设立,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五、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会计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推动了国际化的发展,者意味着我国的会计将与发达国家的会计齐肩并进,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完善我国会计发展环境。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经济活动的发展更加符合国际上的规定和标准,我国会计行业的相关准则也会合理借鉴和采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既与国际相接轨,又能大幅度提高我国会计行业的管理水平,为我国的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我国会计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会计市场的国际化意味着更多了境外机构的进入,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模式、雄厚的资金都是我国难以比拟的,因此国内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水平也相差较大,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因此,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努力学习发达国家事务所的管理模式、先进技术、专业能力,在减低成本的同时,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竞争力。
第三,刺激我国会计市场需求。贸易国际化带来的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为我国的外资涌入带来了一波新,会计相关产业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也同时涌现了一些新的会计服务产品。
第四,对我国会计专业人员的要求。会计行业的国际化给会计人员带来了新的专业素质上的要求,在原有要求的基础上,还需精通外语,熟练掌握国际会计的相关处理和准则,增强职业道德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李本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服务自由化[J].法学,2004,(1).
[3]周明.会计师事务所吹响“走出去”号角[J].中国证券报,2007,(5).
(一)规模经济优势。多宁在其文献中提出跨国公司比本国公司在提供服务和产品上可以实现它们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信息或业务成本高效率。会计公司的合并通常被归结于公司追求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经济。合并后的会计公司能够在地域覆盖和产业专门化方面相互促进,同时为国际会计公司提供跨国服务取得范围经济性和交易成本经济性,而合并后的范围经济性的取得来源于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研发活动。
(二)人力资源优势。国际会计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一般比国内会计公司更有优势。引入人力资本这一高级生产要素来解释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是对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发展,能部分解释发达国家在金融、保险、咨询、会计、通讯、计算机软件等服务业部门的比较优势,也能部分解释当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要素增加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动态性问题。外国会计公司为了在我国迅速扩大业务量,一般会以高薪、出国培训、良好的工作环境、先进的技术方法等条件吸引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中一批高素质的执业人员,从而导致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的流失。国外会计师事务所从人才结构、人才引进模式、员工的培养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都比国内会计公司有明显优势。
(三)声誉优势。克莱格认为,国际会计公司比本土会计公司拥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可能是良好的声誉。他认为,第一,客户更愿意选择他们熟悉的会计公司为其提供会计服务,因为不同国家的审计师和审计准则所提供的审计质量确实是不同的,或者是聘用其他审计师的成本相对于审计质量而言太高了。对于在国际资金供应国设立公司总部的国际会计公司而言,国际资金供应国的投资者对他们的会计公司比较了解,愿意信任他们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第二,在发达经济地区,当会计公司的客户不断增长,或当它们首次需要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拓展业务时,它们比较倾向于聘请大型会计公司,因为由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出示的审计报告能够增加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认可度。
二、我国会计服务贸易现状
(一)形势不容乐观
1、国外对华会计服务的压力。会计市场全面开放后。国际会计机构将凭借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先进的会计审计技术、强大的国际背景和能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优势,抢占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国内那些规模小、业务单一、防范风险能力差的会计服务机构将面临破产的风险。从近期情况看,在我国几乎所有重要的商业城市都有“国际四大”(指普华永道、永安、毕马威和德勤)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代表处。其业务收入水平不仅处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的前列,而且我国所有境外融资的公司及境内融资的大公司均是他们的客户。
2、我国会计服务贸易进出口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一方面国内市场被抢占。世界排名前20位的会计公司基本上都已在我国开办了组织形式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他们在我国的会计市场中一直占据着“龙头老大”的地位,他们有着雄厚的资本、良好的信誉、完善的体制、高素质的人员和广阔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国外市场没有启动。不仅在发达国家因“审计技术”落后的原因使得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不被认可,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因“国际声誉差”等原因导致市场被抢走。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本行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资本的有效流动和企业对国外市场的拓展进程。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会计公司差距很大
1、规模小,缺乏竞争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只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虽然数量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执业经验,但从整体上来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突出问题。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年统计,目前我国有会计师事务所5,600多家,注册会计师7万余人。年均业务收入在300万~14,000万元之间。而目前世界排名前十位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公司,其专业从业人员为10,623~146,000人不等,年业务收入大多在11亿~153亿美元之间。由此可见,无论从执业人员数量还是业务收入方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执业质量尚待提高。在我国,目前转制后的事务所90%以上是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且注册资本大多是30万元。在当今会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当局,在利益的驱动下,以降低执业质量,争取执业数量来提高经济效益。他们抱着一种能赚则赚,能捞则捞,反正事发之后所承担民事责任是以注册资本为限的思想,从而使执业质量、审计质量受着严重威胁。在服务范围上,中国会计服务行业仍以传统审计和会计业务为主,新兴业务收入与总业务收入的比例偏小,这是必须尽快加以改变的现状。
三、对我国会计服务贸易的启示
(一)深化会计师事务所改革,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1、通过“合并”、“联合”扩大会计事务所规模。面对加入WTO,特别是国外事务所的进入,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可盲目乐观。我们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纽带,有步骤地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合并、联合,实现优化组台,规模发展,尽快组建一批规模大、素质高、专业分工细、办公条件好、社会信誉高、可以与国际会计公司抗衡和竞争的中国自己的会计事务所,建立服务功能强大、内部管理严格、执业水准较高、地域布局合理的事务所服务网络。走规模经营之路,发展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增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为会计师事务所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扩大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和执业领域,走多元化经营之路。从国际会计市场来看,传统的会计和审计服务业务占“四大”会计公司业务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传统的咨询服务业务收入的比重迅速提高。这就迫切要求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要有开拓未来市场的远见,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结构,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市场份额,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质量,改变以往单纯的审计业务,转向会计、审计、税务、管理咨询、网络服务并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会计市场上有所作为,在提高传统审计业务质量、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开拓新业务,必须积极向咨询服务和服务领域拓展,实行业务多样化经营战略。
(二)增强品牌意识。正确选择可比的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对其价值观念和公司营销战略、风险防范、基础建设、人才资源发展等问题进行对比研究,以指导公司建设与发展;选择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合作或成为其在中国的成员所;利用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的财源、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公司执业质量和公信力,树立新的市场营销观念,引进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先进的市场营销和管理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创立自我知名品牌。
(三)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增加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并支持会计师事务所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项目。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对有潜力的人员更应加紧进行国际经济、法律和外语培训,使他们尽快通过外国注册会计师考试。选派人员到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和锻炼,有计划培养和造就大批中国的博士生、硕士生,以不断壮大中国注册会计师队伍。
2、应积极拓宽高级会计人才引进渠道。除了注意国内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外,还应积极实行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学子以及在国外知名会计公司工作、获得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高级人才回国发展事业,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为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应积极储备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保护、内部审计、保险精算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才,形成人才层次复合化、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为未来多元化服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已获得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中国公民,采取相关科目免试政策,使其尽快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并鼓励、扶持他们在国内兴办会计师事务所。
一、打造经济升级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夯实优化开放环境的经济基础
建设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将宁夏的服务业打造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品牌化、规模化、网络化的高端服务业,将宁夏的物流也打造成为高效化与规模化的现代物流业,将沿黄城市带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领先的智慧城市带。从而使宁夏的现代服务业能覆盖周边蒙西、陇东、陕北地区以及中国其他穆斯林地区,辐射人口达到2000万。
二、推动投资服务便利化
(一)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取消、下放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企业设立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完成商事登记单一窗口全程电子化、社会信用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善综合执法、企业年度报告公示、经营异常名录等制度。建立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2.完善产业准入和企业管理制度。借鉴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产业准入制度,支持民间资本按国家有关规定进入垄断行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二)创新投资促进机制
推动投资项目核准制度改革,减少前置审批,增加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推行公私合作(PPP)等融资模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推动中阿双向投资合作,探索实践“两国双园”合作模式,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共建境内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国―海合会合作产业园、中国―阿曼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中阿贸易投资便利化示范区。
(三)建立和完善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1.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版)的基础上制定《宁夏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投向我区优势产业、重点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产业。
2制定解决外籍人员在宁期间住房、保险、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的具体措施,鼓励、吸引各类人才来宁工作。
3.制定鼓励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宁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居民优先使用宁夏产品,推动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
4.增加外商投资企业人员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委员的比例,拓宽企业参政议政渠道。
(四)创新人才引进与管理机制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依托自治区“海外引才百人计划”、“国内引才312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推行“人才+项目+平台”的人力资源引进模式,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规范柔性引才机制,吸引海内外人才来宁创新创业。
2.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赴境外和国内发达省市培训,拓宽工作视野,提升能力水平。健全完善支持企业培养人才机制,以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技术创新、课题攻关等为重点,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三、推动贸易服务便利化
(一)建设丝绸之路大通关机制
1.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宁夏电子口岸建设,建立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边防、海事等多部门的“一卡通”公共办公平台和沟通协调机制,共享通关信息。提升通关效率,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通关体制,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在海关报关、检验检疫、出口退税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建设进境肉类指定口岸和进境种苗、水果指定口岸,争取建设药品、水产品、粮食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指定口岸。
2.加强对外通关合作。落实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机制。加强与天津、阿拉山口、策克、乌力吉等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实行一体化通关模式。推动宁夏主要口岸与境外口岸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升宁夏现有口岸级别,创造条件增设一类口岸。
(二)创新对外贸易促进机制
加强对外贸易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通过专业展览、品牌推介、新闻会等方式,宣传推广宁夏特色产品和品牌,支持宁夏企业在境外设立产品展示中心、专卖店、现场服务中心等营销平台。
(三)架起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
新时期,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应发挥独特的人文优势,架构起通过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区交流的桥梁; 并在人文交往的过程中达到“以文促经”、“以文促旅”、“以文促能”、“以文招商” 等作用, 架构起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的纽带。
(四)要提高通关服务能力。
按照建设“大通关”的要求,创新优化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完善银川、惠农、中宁陆路口岸功能,加快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建设,实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①。
(五)进一步完善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1.加大对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部门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和流程,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2.加大对各园区规划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园区按照规划尽快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履行承诺,保证为企业生产、经营、生活提供必备条件,增强投资者信心。
3.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是定期召开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联谊会,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交流沟通搭建平台。二是组织召开外商投资企业政策说明会,及时向企业宣传、解读外汇、金融、产业、对外贸易、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三是组织外商投资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洽谈会,增强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四是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网站,及时向企业政策、投资、市场、人才供求等信息。
一、北京科技型服务贸易的特点
第一,服务贸易在我国内地城市名列前茅,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基地,但科技型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落后。北京经济总量不到全国的5%,货物贸易也只是全国的10%,但服务贸易优势非常突出。根据国际收支表,北京服务贸易收支累计913.8亿美元;其中收入533亿美元,支出380.8亿美元,顺差152.2亿美元。2006年1至10月,北京地区服务贸易结售汇总额达到212.5亿美元,其中结汇145亿美元,售汇67.5亿美元,顺差77.5亿美元,预计全年服务贸易结售汇总额有望达到260亿美元。技术贸易发展迅速是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的又一特点。北京企业技术出口合同认定登记累计21.8亿美元,技术进口合同认定登记累计46.4亿美元。2005年全国的服务贸易为1582亿美元,其中北京291.7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是18.3%。其中,通讯、广告、影视等服务贸易的结汇水平,在全国比例中均超过了50%。
第二,科技型服务贸易尽管增速很快,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知识密集、科教发达是北京的最大优势。这几年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贸易增长较快。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服务贸易占主导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领域有金融保险服务、国际运输、国际旅游、商业以及为驻京外国公司代表处、驻华使馆等提供服务,以上四类服务占北京服务贸易比重高达80%以上。服务贸易在金融、保险、通信、数据处理、咨询和广告等国际服务市场具备广阔前景的行业比重仍然较小,发展相对滞后,在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服务领域,北京服务贸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第三,国际技术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北京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云集的地区,发展国际技术贸易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公报(2004)》提供的数据,2004年北京国际技术贸易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突出表现在:(1)技术出口持续走强。进口技术1615项,成交额21.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37%。技术引进主要来自德国、美国和芬兰等39个国家和地区。为实施A至G内容而进口的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等,专利技术的许可或转让是引进的主要方式。国有企业引进技术较为活跃,居首位。国有企业引进技术664项,成交额1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09%,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50.1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跃居第二。(2)技术出口显著增长。出口技术370项;成交额39.06元,增长2倍。技术出口主要流向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内资机构为技术出口的主体。内资机构出口技术286项,成交额24.2亿美元,增长1倍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9%。技术服务为出口的主要形式。技术服务合同142项,成交额22.21亿元,增长1倍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87%。技术开发居第二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出口能力有所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出口技术182项,成交额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46.5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6.64%。(3)软件出口居全国各省市前列。2004年软件出口首次突破2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64.62%。
二、几点建议
第一,明确把发展科技型服务业作为产业政策的立足点,鼓励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国际服务贸易加速作用,丰富服务业的业态和经营方式,强化服务贸易核心产业的优势。
第二,在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科技型服务业出口适当优惠或倾斜。继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以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计算机软件产品为主的企业应重点给予扶持。目前北京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关键是如何落实,并适当加大税收优惠的力度。建议建立技术出口发展基金。可考虑市政府每年从地方财政收入中拨出1%左右,设立技术出口发展基金,扶植重点的技术出口产业。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技术出口风险基金,建立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和融资体系。实行税收返还政策。建议在国家现行退税率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软件产品和技术贸易的输出,再由市财政补贴退税2个百分点。
【关键词】十二五;新疆;国际旅游服务贸易
引言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将加快推进形成国内外游客通过新疆“西进东出”和“东进西出”的新格局。加快发展新疆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不仅是发挥新疆的本身优势,而且对新疆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新疆旅游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5~2010整理而得。
根据表1可以得出,新疆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在2010年达到了历史新高,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06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了43.5%,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6888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了40.8%,增长幅度相比历年提高了很多。2010年以前,新疆的入境旅游人数在2008年以前还是逐步缓慢增长的,无论是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还是国际旅行社个数增长幅度都不大。其中入境旅游人数1995年到2000年5年内才增长了25.8%,2006年到2007年人数增长了20.9%,2008和2009的两年却均为负增长。分析2008年和2009年两年人数下降的原因,很明显是受了2008年开始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入疆旅游人数有所下降,而2009年发生的“七五”事件也给新疆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带来重创。2010年新疆旅游业的大幅增长,原因是由于新疆实现了安全稳定、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大大提升了新疆的形象和影响力,游客入疆旅游的顾虑消除了,取得这一成绩说明新疆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潜力是巨大的。
二、新疆发展国际旅游旅游服务贸易的有利条件
(一)新疆的地理环境奇特,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天山以北的北疆和天山以南的南疆地区都极具地理特色。新疆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旅游资源共有68种,而新疆就有56种,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全疆共有景点一千一百余处,居全国首位。
(二)新疆具有极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新疆境内居住着4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聚居的新疆具有中国别处无法比拟的风土人情。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豪放豁达的哈萨克族、气质雄浑沉郁的蒙古族、擅长骑射的锡伯族、神秘的东乡族、为数较少的俄罗斯族等独特的生活习俗、、文化娱乐形式、集市贸易风格构了成天山南北的特色,是吸引国外游客的一大特色。
(三)新疆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新疆作为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旅游通道、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正在加速形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树立新疆理念、创造新疆效率将成为新疆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新疆的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首先是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新疆目前拥有12个机场,其中乌鲁木齐机场一成为中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使国外游客入疆旅游更为便利。其次,新疆的铁路建设也有了较大发展.新疆的公路也已经四通八达,全区所有县市都已经通了公路,为外国游客前往新疆各处观光旅游提供了条件。
三、新疆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占全国总量偏小。虽然新疆的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长,但所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比重却一直很低,与北京等国内旅游胜地还有较大差距。
从表2可以得出,2006-2009年新疆自治区旅游外汇收入平均占全国比重仅为0.35%左右,占全国比重最高的2010年也仅仅为1.4%。可见,与新疆所拥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环境相比,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的总量很低。这一状况与新疆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的旅游业所具有的潜力远远不符。
(二)服务的国际标准化程度较低。优质高效国际标准化的服务是保证旅游者方便、顺利地完成其旅游行为并形成多次消费的保证。当前新疆在大力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同时却并未重视对旅游软环境的建设,而仅依靠“天赋”的旅游自然资源是无法适应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化需求的。
(三)新疆各个地区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极不平衡。参照2009年的数据,乌鲁木齐的国际旅游为8915万美元,占全疆国际旅游收入的65.2%,是所占比重最大的地区。而最少的昌吉回族自治州仅3万美元,占了还不到新疆国际旅游收入的0.022%。而拥有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的阿勒泰地区国际旅游收入也只有131万美元,也不到新疆全部的1%。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2010),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0)
对客源市场开拓不够,主要客源市场游客占全国比重过低。表3表明,来新疆旅游的主要游客地区来源是亚洲、欧洲,来疆的欧洲游客占全国的3.4%,而来新疆旅游的亚洲游客平均占全国的0.89%。更者,作为重要客源市场之一的北美洲游客总人数很少,占全国的百分比也只有0.73%。这说明新疆对亚洲和北美洲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还远远不够,很多方面工作还存在不足,以新疆所具有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特色,应该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新疆旅游。
四、对新疆在十二五时期加快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政府在支持新疆旅游业发展的主导作用。政府给予更多的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对新疆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十二五”时期要实现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旅游产业无疑是重要的一部分。政府通过各种措施继续保持新疆的稳定团结。
(二)提高服务水平,努力达到高级国际服务标准水平。通过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旅游企业行为,坚决防止服务设施不符合标准、经营服务不规范、价格欺诈、恶性竞争等现象的发生。 (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5页)
(三)平衡新疆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对新疆各区的经济发展都有积极作用。新疆每个地区都独具特色旅游特色,可以通过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相关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宣传和给予优惠吸引游客逐步实现当地旅游业得发展。
(四)开拓新的客源市场。从表3可知客源主要来源于亚洲和欧洲,金融危机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恢复增长,国外入境旅游人数必定会增加。但是从历年数据来看,欧美游客特别是北美游客入疆旅游人数还是不多。欧美市场作为主要的新的主要客源输出国,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还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政府应通过加强宣传新疆特色的旅游品牌,给予一定的消费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来华欧美游客来新疆旅游。
参考文献:
[1]新疆统计年鉴[K].(2005-2010).
[2]刘敏,刘爱利.金融危机对北京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
[3]杨薇.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11).
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第一大服务贸易国家,而且保持巨额顺差,美国绝对不可能轻易放弃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优势地位。所以,无论从战略方向上讲,从规模影响上讲,还是从实际利益上讲,“再工业化”都不会影响美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更不会影响世界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四个“超过”的态势将长期存在,服务贸易将长期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服务贸易将继续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保障就业的重要力量受到各国广泛重视。
一、世界服务领域新变革对我国服务贸易产生深刻影响
服务要素在全球经济贸易领域的作用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领域变革向纵深发展,这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 制造业服务化的变革,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确立了重要方向
全球制造业投入的服务要素比重在增加,产出的服务价值比重也在提高。制造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以IBM、GE等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许多制造企业将重心向提供核心服务转移,甚至完成了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向价值链高端升级,在正在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提出)中占据有利地位,抢抓发展机遇。而且,我国制造业基础雄厚,发展生产业具有其他发展中国家难有的后发优势。
(二) 服务业信息化的变革,为我国新兴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使服务交易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得以蓬勃发展。近几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抓住了全球服务业转移的机遇,发展势头迅猛,而且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比重逐渐提升,反映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正向产业链高端业务拓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创造了新的服务需求。服务业信息化也推动家政、餐饮、住宿等商贸服务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有的家政网络服务平台已开始借助云计算、物联网运营,网上订餐、订票、订房成为消费时尚。
(三) 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化的趋势,为我国服务贸易高效发展塑造了功能载体
随着城市经济功能由生产中心向服务中心转变,现代服务业集聚趋势日渐明显,在我国呈现同样特征:一是依托原有工业园区发展研发、设计、物流等生产业,形成园内生产业集聚,为制造业提供支撑;二是依托城市区域功能,发展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如北京的金融街,上海的北外滩航运服务区,以及各地涌现出的许多特色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三是依托城市总体规划,打造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型经济城市。有专家研究称,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发展呈现“缓慢发展—加速上升—缓慢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城市化率超过57%以后,服务业上升速度将明显加快,巴西、墨西哥、日本、韩国等国服务业的发展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未来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城市或城市群总体功能的提升,以充分发挥服务业的产业集聚优势,确立竞争优势。
(四)服务消费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为扩大内需、推动增长创造了内生动力
在发达国家,服务消费已经是私人消费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11年突破5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我国已经进入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期。餐饮、旅游、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社会化养老等服务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服务消费已经成为扩大内需、推动增长的重要动力。
据统计,2012年我国全年服务进出口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额将超过46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基本达到《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1%的增长目标。
二、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新机遇与新动力
(一)立足新阶段,抓住服务业发展面临历史性转变的机遇
“十二五”初期有三个“超过”的发展态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第一个“超过”:我国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于2011年首次超过了制造业;第二个“超过”:我国城镇化率于2011年首次超过50%,城市服务消费的市场基础不断扩大;第三个“超过”:我国服务业劳动就业人数在2011年首次超过农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同时,2001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超过7%,我国早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这表明,我国不仅处于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同时也进入了迈向服务经济的关键过渡期。三次产业加快融合、协调发展的趋势日益突出,服务要素在农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专家预测,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将首次超过工业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届时我国服务业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今年5月28日,总理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演讲,明确指出“中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面临历史性的机遇,即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二)把握新机遇,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促进服务贸易新发展
许多专家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行过深入研究,对世界各国在服务领域的补贴情况也作了一些了解和分析。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将服务贸易补贴作为增强本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手段,通过税收优惠、直接补贴、优惠贷款等补贴形式,在金融、运输、旅游、商业、文化娱乐和视听等诸多服务领域确立了一定竞争优势。当前,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贸易补贴的定义、范围以及纪律尚在谈判之中。
如何抢抓机遇,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贸易财税鼓励政策在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破题的现实问题,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同时考虑周全。第一,我们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实施财税鼓励政策要在国际法框架下谨慎实施,同时要密切关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既要保证政策师出有名,避免授人以柄,而且还要注意“抓小辫”、“攒炮弹”,积累足够的谈判筹码。第二,财税鼓励政策如何设计、如何落地也非常值得研究。目前正在实施的服务外包财税优惠政策,将于2013年底到期,我们正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抓紧研究提出新一轮优惠政策,避免优惠政策退出带来服务外包行业的大起大落。第三,财税优惠政策影响面广,杠杆放大作用明显,要注重保护和鼓励中小企业,避免扭曲国内市场。
(三)增创新动力,坚持服务领域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
我国服务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必须有效提升发展效率,这离不开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改革创新是内生动力。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依靠市场主体的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服务业效率;同时也要重视“驱动创新”,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
扩大开放是外生动力,我国服务业还不乏开放的空间。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一方面可以换取其他国家、其他领域更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我国企业在市场条件下的竞争,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发展效率。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调发展,与外资、外经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将为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支撑,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
三、加快培育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新优势
(一)统筹利用各部门政策资源,推动服务贸易管理水平提升
2007年,商务部牵头成立了由34个相关部委职能司局参加的“服务贸易跨部门联系机制”,在制订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和开展服务贸易促进活动方面协调开展了大量工作。当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统筹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和标准化,提高技术贸易、文化贸易、服务外包和会展业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水平,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并把加快出台《服务贸易促进条例》等内容作为重要工作,加大服务贸易的协调力度。
《服务贸易促进条例》将统筹各个服务行业的政策法规,明确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划分,集成统筹各种促进措施,为服务贸易促进提供统一的原则和方针,从法律层面保障服务贸易发展。商务部早在3年前就启动了《服务贸易促进条例》的可行性课题研究,并完成了起草工作和部门意见征求程序。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服务贸易促进条例》短期内出台的难度相当大,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现在立法资源十分有限,尤其是促进类的法规很难排上国务院法制办的立法计划;二是全国各地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目前出台促进条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达成共识;三是世界各国确实还没有这方面的立法实践,我们是第一个探索这方面立法的国家。所以,我们有一个不太成熟的建议:服务贸易发达的省市,比如说上海市,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率先研究出台地方性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法规,为国家出台《服务贸易促进条例》积累经验。
(二)统筹发挥财政税收政策效用,推动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集成创新
一是强化现有政策支持。要延续现有服务外包扶持政策,加强文化贸易、技术贸易等重点服务领域的资金扶持力度,着力培育服务贸易的市场主体。
二是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要研究设立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建立指导目录,确立若干需要巩固优势或优先发展的服务贸易领域,利用财政资金对这些领域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扶持,重点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等环节。
三是要研究出台服务出口退税政策。营业税不存在出口退税问题,但改征增值税后,就面临着出口退税问题。我国大多数现代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地位,若继续实施服务含税出口的政策,与其他对服务业征收增值税的国家相比,我国现代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就会更加艰难。对服务业实行服务出口退税,不仅直接有利于提高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还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目前,“营改增”试点正在稳步推进,已经从上海市铺开到其他10个省市,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主动探索开展服务出口退(免)税工作,也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三)统筹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推动提升创新示范载体水平
目前,服务贸易功能性示范载体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已有11个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11年,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01.1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219亿美元,占全国总量分别为92.3%和91.9%。2011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排名前5位的省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服务进出口合计已达3322亿美元,占全国比重已经达77%,服务贸易在东部沿海的积聚态势非常明显。3322亿美元的规模,已经超过服务进出口世界排名第5的国家(日本),也就是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龙头在东部,而且非常强大,当然同时也反映出中西部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集聚作用,实施错位发展,科学布局,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创新示范载体层次,在部分领域、部分地区率先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第一层次是服务贸易综合创新示范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程度较高、服务业体系完善的国际性大型城市,结合CEPA、ECFA等我周边自贸区关于服务贸易的安排,重点推进服务贸易税制改革、服务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统计企业直报等全局贸易政策试点,发挥服务贸易综合示范作用。第二层次是服务贸易功能性创新示范区。结合现有产业布局、城市功能配套,利用已经形成集聚的开发区、高新区或者海关特殊监管区,通过叠加功能开展合作,重点推进金融、会展、物流、会计、旅游等领域服务贸易的发展,研究培育若干区域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第三层次是服务贸易创新示范企业或示范项目。可选取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或项目进行扶持,发挥示范效应。
(四)统筹发挥促进体系效用,推动促进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完善服务贸易展会布局。紧紧把握世界会展中心东移的趋势,抓好战略布局和行业规范,把我国打造成为亚太乃至世界的会展中心。在服务贸易领域,我们要发挥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作为综合型服务贸易展会的龙头辐射作用,建设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创办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易会,继续办好深圳文博会、大连软交会等重点行业展会,合作办好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洽谈会、中韩技术贸易展等境外展会,推进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二是拓展“中国服务”品牌的境外营销渠道。充分利用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和机构作为载体平台,宣传“中国服务、全球共享”的理念。三是提升中介组织建设水平。加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加快建立全国会展业协会、服务外包协会,充分发挥商贸服务业各大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四是加强服务贸易双边促进机制的建设。目前,我国已经与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爱尔兰等四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服务贸易促进协议。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自贸区建设、京交会筹备等工作,促进与新加坡、日本、印度、巴西等其他重点国别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对于加快发展会展服务业要有清醒地认识。会展服务业是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行业,其本身就是为贸易促进服务的行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是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会展服务业也是重要的服务贸易领域,而且汇聚人员流、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带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其他服务贸易领域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目前,西欧和美国是世界会展的两个中心,我国有可能并正在成为全球会展的第三个中心。从会展服务业自身来看,近年来,我国会展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经位居世界前三。据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统计,我国展馆室内展览面积为475.5万平方米,在全球仅次于美国。2010年,我国贸易展会展出净面积1300万平方米,仅次于美国(2330万平方米),高于德国(880万平方米)。从市场吸引力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成为国际会展中心的经济基础。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经济的持续低迷,国际会展中心从欧美向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个趋势,并抓住世界会展中心东移的机遇,做大做强中国的会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
(五)统筹利用服务贸易研究资源,推动服务贸易研究水平大幅提升
摘要: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高。我国国际贸易能在困境中得以发展与快递业的贡献是分不离开的,快递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从2000年开始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尤其是最近几年其发展速度更显著,201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61%。
本文将我国快递业务量和我国国际贸易额作为变量,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了快递服务业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的结论。最后,对快递业务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快递业;国际快递业;国际贸易;回归分析
一、我国快递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国内快递行业连续五年平均增长43.5%,业务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0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仅15亿件。到2013年,快递业务量已上升至92亿件,6年增长了6倍,实现业务收入1440亿元。[1]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大快递公司均看好中国市场。DHL,UPS,FedEx,TNT等国际快递公司陆续与中国企业成立合作合资公司或建立关系,借助其庞大的国际网络、优良的服务功能和成功的经验,不仅为广大的中外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也使这些公司及其国内合作伙伴们获益匪浅。目前,仅四大快递公司己占有中国大陆80%的国际快递服务市场份额。这些公司的业务绝大部分是为中国对外经贸活动服务的国际业务。[2]
综上所述,快递业的发展现状势头猛进,它以全天候、高效为宗旨服务于国际贸易,对促进国际贸易转型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快递业是发展国际贸易的助推器,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
二、快递业务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快递业以其快捷和全面的服务为自身特性,为国际贸易提供基础支撑,对促进贸易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加快了社会经济的流转,激活了国际企业之间的业务沟通,对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引进国外资金、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本节将选择合适的模型和计量方法对快递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可以更加直观的得出相应结论。
通过对1995年到2013年的快递业务量(万件)和进出口总额(亿美元)的分析,可以看出快递业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有直接地影响。为了分析快递业发展水平与我国国际贸易的量化关系,选取快递业务量为变量x,进出口总额为变量Y,建立回归模型,以此分析快递业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利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表一回归分析结果
表一是回归方程的系数以及对回归方程系数的检验结果。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快递业务量和进出口贸易额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模型的判决系数R2=0.761,说明进出口贸易额的大小与快递业务量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快递业务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得出回归分析模型:
Y=0.05x+7964.53
上式可看出,进出口总额对快递业务量的回归系数是0.05,即通过回归模型可以预测:快递业务量每增加一万件,进出口总额增加500万美元。
三、快递服务业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快递业一直维持着一个较快的发展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快递服务业起步晚,所以存在诸如员工素质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大大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接下来将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说明快递业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正面影响:
①快递业务的发展能帮助外贸中小企业更好地服务全球。由于在设备、员工、资本上不具备优势,中小企业很难和大型企业进行抗衡,更不用说与国外企业竞争。随着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将服务任务外包给更有优势的服务提供商,通过外包效应、重组效应和技术促进效应,提高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3]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国际快递企业提供相同的高质量服务。②快递业务的发展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在贸易过程中,双方通过快递实现合同、单证的快速传递,快递大大节约了双方的交易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快递业承担了单据的安全性保证,减少了贸易风险。
负面影响:
①货物通关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国际间的业务往来。通关效率将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周期,特别是对于一些时间敏感性商品,超过最佳使用时间就失去了任何价值。所以,提高通关效率是我国国际快递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加快我国国际贸易的有力保证。②从业人员的素质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从快递从业人员组成来看,由于快递业工作量相对较大,快递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导致我国快递从业人员的年龄普遍较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甚至部分一线城市快递从业人员以下岗工人为主,使得快递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很难得到保障。[4]
四、如何改善快递业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策略分析
(一)快递企业应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完善全面的服务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规范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注意与对外贸易有关标准的连接统一相关行业,对于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是提高竞争力的一大法宝,同时,优质的服务需要高素质的员工,如何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也是快递企业所要思考的问题。[5]
(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对于国际快递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不仅局限于仓储、运输、信息处理等,还涉及到外语、报关等专业性很强的知识。但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从业人员经过短期的培训就匆匆上岗,这对快递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可以在对其自身问题改进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跨国物流公司全球化经营的理念、模式、管理与技术,增强我国国际物流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在新环境下努力实现现代物流的全球化。[6]
(三)政府部门应提供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
快递业产业链地位比较低,尤其是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受制于电子商务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占,却无能为力。而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发展的无序,缺乏规划和引导。快递主管部门应加大引导和管理,帮助快递业上层次、上水平,摆脱无序、盲目的发展阶段。
政府还需要利用自身的外交关系,加强与多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多多借鉴国外物流公司的成熟经验,大力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物流网络,为我国国际贸易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长足发展动力和保障。(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庞彪.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全面开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年,20期:50页
[2]任博华.国际快递巨头在华战略及国内业者的对策[J].物流科技,2011年,11期: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