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的基础形式范文

时间:2023-10-07 15:44:49

序论:在您撰写工程的基础形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程的基础形式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性工程;问题分析;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要提升项目的整体品质,就必须要从房屋楼宇施工项目中的根本性项目建筑品质掌控开展。建筑物施工项目过程中的根本性项目建筑品质主要是两部分内容:(1)项目自身的品质,主要就是顾客所需要的像主体构造稳固、施工根基的稳固和通风采光等建筑;(2)建筑的管制品质,主要是项目建筑工作者的措施水准以及完善水平。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准的持续提升,人们对施工项目品质的需要也在提升,所以房屋楼宇施工项目中的根本性项目建筑品质管制也越来越繁琐。所以,有关组织机构在对房屋施工项目开展监管督促以及管制时,就要以这些根本性项目建筑品质为前提,在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汇总经验同时积极开展管制形式的改革,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国内房屋施工项目业的建筑品质。

目前的建筑不断的朝着高层化以及大规模化进步,此时对于基础项目的规定也开始越来越严格,所以桩基项目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又以钻孔灌注桩最为普遍;在基坑工程中无论板式还是重力式支护体系,均应用各类灌注桩、搅拌桩、粉喷桩、旋喷桩、地下连续墙等;在处理软基础时,也会经常应用到砂桩、碎石桩、夯扩桩、高压喷射、振冲等。很多全新的设备和措施等开始出现在建设工作中,成为了基础项目中经常使用的措施。最近几年基建的发展趋势是:后压浆技术;多分支盘技术(多次扩孔混凝土灌注桩);干钻(旋挖)成孔技术;异型孔;新设备。

2 基础性工程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混凝土材质的构成建筑物的各个要素中经常会形成缝隙是房屋施工项目中经常会遇到的品质问题,主要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1)因为在建筑过程中没有把枕木放置在垂直的线上,所以导致构件形成缝隙;(2)因为是混凝土的材质,所以水分流失快,致使构件表面因为水分流失产生形状的改变,形成缝隙。

2.2 结构漏水

房屋施工项目出现渗漏的地方大多在屋檐、变形位置、山墙。出现渗漏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因为温度发生改变致使防水结构形成损坏;(2)由于建筑工人在细节的建筑上没有处理到位。

2.3 施工材料质量低劣

建筑材料达不到标准有两个方面的因素:(1)在策划阶段,就没有把使用材料需要的措施注释清楚;(2)在选择材料时,追求低成本选择质量不达标的材料。

2.4 通风孔道堵塞

通风管道阻塞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建筑时没有根据图纸开展,致使建筑品质不达标,在建筑中形成的杂质都在管道中没有进行清理,导致通风管道的阻塞。

经过以上的解析,能够清楚,不管在房屋施工项目中产生什么故障遇到什么问题形成的因素有很多种,不过从整体来讲还是因为根本性项目建筑品质掌控工作没做好、管制工作者的安全管理意识不高、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的。

3 防治措施

3.1 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规范

要想把房屋施工项目的品质工作掌控好,就先要建立健全改革根本性项目建筑品质管制标准,例如,建筑品质责任制以及故障报告处置责任制,并且还要把这些机制贯彻到基础上,让它在监管督促根本性工作中发挥最大的功能。

3.1.1 施工质量责任制。在根本性项目建筑中,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他不仅是实施者还是组织者;不仅是被掌控的目标还是掌控的目标;不仅是品质的保证还是项目事故以及不达标商品的根源。所以,整体的品质掌控作业要以人为核心,确定参加到建筑中各个人员的权利以及职责,施行建筑品质责任制。

3.1.2 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在根本性项目建筑中,避免不了会因为物料、半成品、构造不达标的构件或者策划过失、建筑措施不正确而造成的项目品质不达标甚至出现故障的现象,建筑机构要立即进行处置,防止因为小事故带来更严重的损害,这也正是施行事故报告责任制发挥到的功能。

3.2 要不断的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能否真正的发挥作用是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能否真正进行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下,从工程施工的基本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

3.3 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参加到建筑过程中的工作人员素质的好坏对建筑品质的优劣起着决定性因素,但是现在很多建筑机构的建筑以及技术工作者职业道德不高,很多人都不清楚怎么建筑如何建筑就开始上岗,甚至在建筑中时常出现建筑和图纸不一样的情况,这给建筑品质的掌控带来本就不应该出现的事故。所以,想要把建筑品质搞好就应该对聘请的建筑工作者职业素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实施素质教育。

3.4 确保施工所使用材料的质量

对施工材料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建筑构件和施工设备等的质量,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严把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和使用关,以此确保基础性工程的质量。

3.4.1 严把材料采购关。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各种违规销售的手段层出不穷,回扣、提成等对材料采购人员的诱惑力极大。因此,在采购员的委任上,应选择那些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并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材料鉴定水平,以便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

3.4.2 严把材料检测关。现阶段的建材市场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材料送检制度,即使是对于那些具有正规质量保证书的材料也要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便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而对于那些质量保证书不齐的产品,则应追查到底,确保“三无产品”和不合格材料不进入施工现场。

3.4.3 严把材料使用关。合理的利用建筑材料也是建造出品质优良项目的关键。所以,在建筑前就先准备好盛放材料的仓库、运输材料的道路等。在建筑中要按照实际建筑情况选择适宜的材料,减少材料浪费的情况。并且,还要定期对建筑中使用到的仪器。设施进行养护和维修,进而确保项目品质。

3.5 优化施工方式

所谓优化施工方式,就是增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想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采取符合施工要求的质量标准、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一般来说,虽然采取先进的工艺会带来较高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但同时也会提高项目投资。因此,在选择施工工艺的时候,要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从而实现对施工工艺的合理优化。

4 结束语

言而总之,要想搞好施工项目的品质,不能单纯的光从规章制度的制订、材料的利用还有建筑工作者素质的提升方面来讲,还需要管制工作者在实际监控中整理经验、进行配合,才能够把这项作业做到最好,进而在掌控房屋施工项目品质的掌控中能够发挥更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张铟,郭诗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3]汪黎明.华东工程质量监督理论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杜清卫.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0(6),290-292.

[5]陈坚毅.浅析建筑工程质量与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协论坛,2008(5),161-163.

第2篇

【关键词】基础;施工技术

通常状况下,根据受力以及材料的性能与特点,一般基础有刚性与柔性之分;依据构造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条形基础、独立柱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等。本文主要对柔性基础做简单的技术探讨与论述。

1、柔性基础常见的质量问题

(1)钢筋位移

导致位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混凝土的振捣中对钢筋有碰撞,建筑完成后没有对碰触的部分进行相应的修复,从而引起柱筋与墙筋的位置发生变化与位移。

(2)钢筋骨架的尺寸比设计设计的要小,不符合设计要求与标准

尺寸选择错误可能是由于施工时箍筋没有按内包尺寸计算和购置,或者是在对钢筋进行相应的加工时将尺寸做小了。

(3 )钢筋搭接质量问题

所谓的搭接不符合标注,质量有问题,同时,接头部分夹杂焊接头时也会影响到搭接质量。

2、常见柔性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一般的,刚性基础的大小受到刚性角的影响与限制,要想得到相对较大的基础宽度,就要相应的增加埋入的深度,增加深度首先就会造成材料的消耗以及较多的挖方数量,这必然给施工的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混凝土的基础底部设置一定数量的受力钢筋,利用这些钢筋可以承受弯矩,这就不会太受刚性角的限制,因此钢筋混凝土也属于柔性基础。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更加节省,能够节省一部分的施工材料以及挖土工程量。常用的柔性基础包括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杯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

2.1、独立柱基础的施工要点

常见独立柱基础形式有矩形、阶梯型、锥形等。独立柱基础的施工要点如下:

2.1.1、清理及垫层浇筑

完成对地基的验槽工作后,对表面的尘土等进行清理,并保证无积水,此时要马上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在振捣中必须保证密实,表面必须保持平整,绝对不能基土造成晾晒。

2.1.2、钢筋绑扎

垫层的混凝土浇筑以后,一旦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 MPa 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成 45 ° 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 50 mm 处绑扎第一道箍筋,距基础顶 50 mm 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随后对剩余的箍筋进行绑扎,以防止插筋变形走样,两道地位筋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即使进行更换。捆绑完成后,后底面以及侧面要设置专门的搁置保护层,也就是塑料的垫块,其厚度要达到设计厚度,垫板之间的距离最好控制在1 000 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避免常见的露筋弊病与问题。并且要特别注重对钢筋成品的养护与保护,不能对其造成任何撞击,以免位移的出现。

2.1.3、支设模板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大于 30 ° 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置透气及振捣孔;坡度小于等于 30 °时,利用钢丝网(间距 300 mm)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架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绑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2.1.4、清理

对模板内的木屑以及泥土等杂物进行细致的清理,并对模板进行湿润处理。将缝隙与孔洞填实补严。

2.1.5、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期间,最好是封层浇筑与处理,中间停顿的时间最好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间应该限制在两个小时之内,要确保钢筋的位置标准,必须要先浇筑50 mm~100 mm 厚混凝土对钢筋进行位置固定。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筑,每浇完一台阶停顿半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以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

2.1.6、混凝土养护

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要在十二小时之内进行覆盖保护和湿润处理,通常状况下,常温的养护最少也要保证7天左右,对于特种的混凝土最少养护两个礼拜。

2.1.7、模板拆除

如果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棱角不因没有模板支撑而变化,此时便能够对侧面的模板进行拆除处理,首先在拆除之前要有专业的人员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达标,拆除时要规范施工,避免造成混凝土棱角的损坏。

2.2 条形基础的施工要点

常见条形基础形式有锥形板式、锥形梁板式、矩形梁板式等。条形基础的施工要点与独立柱基础十分近似。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以下几点:

(1)当基础高度在 900 mm 以内时,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在 T 字形、L 形与“十”字交接处的钢筋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设置。(3)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螺栓、预留孔洞和管道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

2.3 杯形基础的施工要点

(1)将基础十字控制线引到基槽下,做好控制桩,并核实其准确性。(2)垫层混凝土振捣密实,表面抹平。(3)利用控制桩放施工控制线、基础边线到垫层表面,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无误后,绑扎基础钢筋。(4)自下往上支设杯基第一层、第二层外侧模板并加固,外侧模板一般用钢模现场拼制。(5)支设杯芯模板,杯芯模板一般用木模拼制,并在外侧刷隔离剂或用 0.5 mm 厚薄铁板满包,四角做成小圆角。杯芯模打Φ20 mm、间距 500 mm 小孔,利于排除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气泡。6)模板矫正,并整体加固;办理钢筋隐检、模板预检手续。(7)施工时应先浇筑杯底混凝土,注意在杯底一般有50 mm 厚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应仔细留出。(8)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须防止杯芯模板向上浮或向四周偏移,注意控制坍落度(最好控制在 70 mm~90 mm)及浇筑下料速度,在混凝土浇筑到高于上层侧模50 mm左右时,稍作停顿,于混凝土初凝前,接着在杯芯四周对称均匀下料振捣。特别注意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在混凝土分层时须把握好初凝时间,保证基础的整体性。(9)杯芯模板拆除,视气温情况。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模板分体拆除或用撬棍撬动杯芯模,用倒链拔出,须注意拆模时间,以免破坏杯口混凝土,并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

3、结束语

总之,建筑物基础对于建筑物来说具有关键且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所以要尽量防止基础建筑出现问题,所以在施工中必须谨慎细致,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要求与规定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安达径治.基础工程机械和施工技术的发展[J].国外地址勘探技术.1997(10)

[2]刘霜菊.浅谈房屋建筑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华章.2011(05)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条式基础;箱形基础;构造;施工

条式基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条形基础,它是基础长度比宽度大的一种特别的基础形式如果按照其上下部分可以将其分成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式基础,条式基础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抗弯抗变形能力以及抗剪的能力,所以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在竖向荷载相对较大,同时地基承载力也相对较弱的基础工程当中,箱形基础是混混凝土底板、顶板和侧墙及内隔板构成的一个结构,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抵抗较为严重的不均匀沉降,所以其也比较适合使用在软土地基上面积不是很大,或者是上部结构分布比较松散的基础结构当中。

1 建筑基础工程中条式基础的构造与施工特点

1.1 构造

首先是条式基础边缘的高度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得到十分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其高度应该控制在200mm左右,阶梯形式的基础每一个台阶的高度都应该控制在300到500毫米之间。其次是建筑工程的地基厚度通常都会设置在100毫米左右,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强度等级为C10的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建筑施工中基础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应该处在C15之上,底板位置受力钢筋的直径一定要在8mm之上,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邻底受力钢筋之间的间距必须要在200mm之内。此外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严格的根据当前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去确定插筋锚固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地基结构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建筑基础工程条式基础的施工特点

在工程建设得到时候,基础自身的承载力、刚度以及变形承受能力将会对建筑自身的承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的过彻骨中一定要对其特点予以全面的掌握和了解,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在对基坑进行施工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完成验槽环节,同时还应该把局部出现的全岩土层做彻底的清理和开挖,之后对灰土层或者是砂砾层进行回填和夯实处理,直到基底处于平整的状态,此外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将浮土或者是杂物进行彻底的清理。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的一点就是要在成槽质量验收和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对地基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地基土出现严重的振动或者是变形和沉降现象,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土层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得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非常有效的保证。在地基强度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之后就可以在地基的弹线上进行探险和支模施工。在铺设钢筋网片的时候,在其底部位置应该采用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完全一致的水泥砂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和水平。最后一点就是在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正式开始之前一定要对模板上方的垃圾和浮灰进行全面的清理,如果模板上方已经出现了大片的锈迹还可以采取各种除锈的手段对其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切实的保证钢筋的清洁性和干燥性。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还要对模板进行养护和润湿处理,这样局可以更好的保证模板自身的强度不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一旦有了保证,建筑工程自身的强度和稳定性也就得到了非常好的保障。

另外在分层进行阶梯形基础混凝土浇筑中,每一台阶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之后应该稍停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之后再继续下一台阶的混凝土浇筑。同时在初步完成阶梯形基础混凝土浇筑之后,需要进行上层台阶混凝土浇筑,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下层台阶混凝土浇筑中出现混凝土溢出现象,以及防止上层台阶根部出现质量问题。然后磨平台阶表面上鼓起、气泡等不平整的部位,从而保证台阶表面的平整性,而对于建筑工程锥形基础来说,其斜面部分的模板支设作业应该在分层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且采用定位机将模板和浇筑的混凝土压紧、压实,进而防止模板出现浮土、积水等不良现象,从而确保钢筋混凝土锥形基础的整体承载力、具有足够的刚度与强度,保证建筑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使用性能。

2 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型形基础的构造与施工要点

2.1 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在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型基础的构造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箱形基础。为了防止建筑工程的基础出现较大程度的倾斜现象,应高确保箱形基础在平面布置上的对称性,以此减少基础荷载的偏心距,而且要求基础荷载的偏心距不宜高于基础底板面积抵抗矩与基础底面积之比;其次,箱形基础的高度一般在建筑物高度的1/8-1/12之间取值,且箱型基础的高度不宜低于其长度的1/18;此外,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的厚度应该满足建筑物柱、墙的冲切验算要求。,对于底板、顶板厚度的计算和确定应该根据其实际受力情况,具体地讲在建筑基础工程中基础底板的厚度一般在内隔墙间距的1/10-18/之间取值,而基础的顶板厚度取值范围一般是在20cm-40cm。且要求建筑内隔墙的厚度不宜低于20cm,其外墙厚度不宜低于25cm。最后,箱行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2 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形基础的施工特点

建筑基础工程中箱形基础的施工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做好箱形基础施工的准备工作,先勘察施工现场的地基土质情况、水位地质条件淮确掌握全面的地基工程信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地基基底标高、基础轴线尺寸,同时需要在完成基槽(基坑)之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和水泥配合比,制定可行性高、科学合理的地基施工方案;第二还应该严格控制和监督水泥、水、砂石与外加剂、钢筋、添加剂、隔离剂等等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施工工具和机械的配套和准确到位,同时对钢筋材料在投入使用之前应该采取防腐除锈的措施,确保钢表面的清洁。而使用的水应该是自来水或者不含有害物质的纯净水,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应该确保水泥材料的质量。选购具有防渗能力墙、粘性度大等优点的优质水泥材料在合适的水泥比的基础上再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水性隔离剂、甲基硅树脂等,从而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结束语

在当今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条式基础和箱形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同时,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更大,这两种基础形式可以很好的提升地基自身的承载力,同时也使得建筑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了更为强大的保证,同时采用这两种基础形式还能十分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价和投资,为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建筑物 类型 柔性 基础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柔性基础:

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较小时,基础底面B必须加宽,如果仍采用混凝土材料做基础,势必加大基础的深度,这样很不经济。如果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应力,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这时,基础宽度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故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非刚性基础或柔性基础。

2房屋建筑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问题

2.1独立柱基础的施工

常见独立柱基础形式有矩形、阶梯形、锥形等。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得积水,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垫层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0mm 处绑扎第一道箍筋,距基础顶50mm 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不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土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 10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同时注意对钢筋成品的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造成钢筋移位。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大于3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置透气及振捣孔;坡度小于等于30°时,利用钢丝网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架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绑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浇筑,问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0~l00mm 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筑,每浇完一台阶停顿半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以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 12h 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 昼夜,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 昼夜。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到损坏时方可拆除,拆模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拆除时采用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用大锤砸或撬棍乱撬,以免造成混凝土棱角破坏。

2.2、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是柔性基础的又一重要类型,它的施工要点与独立柱基础非常的相似,在此不再累述。除此之外,对其之间的差异性部分作以简要论述。以下几点施工中需要加以注意:

(1)当基础高度在900mm 以内时,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

(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在L形、T字形交接处的钢筋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设置;

(3)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支架、模板、螺栓、管道、预留孔洞等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走动、变形或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对模板进行修整,采取加固措施,然后再继续浇筑。

2.3、杯形基础

(1)将基础十字控制线引到基槽下,做好控制桩,并核实其准确性;

(2)垫层混凝土振捣密实,表面抹平;

(3)利用控制桩放施工控制线、基础边线到垫层表面,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无误后,绑扎基础钢筋;

(4)自下往上支设杯基第一层、第二层外侧模板并加固,外侧模板一般用钢模现场拼制;

(5)模板矫正,并整体加固;办理钢筋隐检、模板预检手续;

(6)施工时应先浇筑杯底混凝土,注意在杯底一般有50mm 厚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应仔细留出;

(7)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须防止杯芯模板向上浮或向四周偏移,注意控制坍落度及浇筑下料速度,于混凝土初凝前,接着在杯芯四周对称均匀下料振捣。

2.4、筏形基础

(1)根据在防水保护层弹好的钢筋位置线,先铺钢筋网片的长向钢筋,后铺短向钢筋,钢筋接头尽量焊接或机械连接,要求接头在同一截面相互错开50 %,同一根钢筋在35 d(d 为钢筋直径)或500 mm 的长度内不得有两个接头,然后根据图纸设计要求依次绑扎局部加强筋。

(2)绑扎地梁钢筋。在放平的梁下层水平主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呈梅花形交错绑扎,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沿地梁水平筋交错布置绑扎。地梁在槽上预先绑扎后,根据已画好的梁的位置线用塔吊直接吊装就位,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

(3)根据放好的柱和墙置线,将暗柱和墙体插筋绑扎就位,并和底板钢筋点焊固定,要求接头均错开50 %,根据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要求时,甩出底板面的长度大于等于45 d,暗柱绑扎两道箍筋,墙体绑扎一道水平筋。

(4)垫保护层。底板下垫块保护层为35 mm,梁柱主筋保护层为25 mm,外墙迎水面为35 mm,外墙内侧及内墙均为15 mm,保护层垫块间距为600 mm,梅花形布置。

(5)砖胎模砌筑前,待垫层混凝土达到25 %设计强度后,先在垫层面上将砌砖线放出,比基础底板外轮廓大40 mm,砌筑时要求拉直线,采用一顺一丁“三一”砌筑方法,转角处或接口处留出接槎口,墙体要求垂直。砖模内侧、墙顶面抹15 mm厚的水泥砂浆并压光,同时阴阳角做成圆弧形。

(6)模板要求板面平整、尺寸准确、接缝严密;模板组装好后进行编号,安装时用塔吊将模板初步就位,然后根据位置线加水平和斜向支撑进行加固。并调整模板位置,使模板的垂直度、刚度、截面尺度符合要求。

2.5、箱形基础

(1)该基础的首要工序就是对基坑进行开挖,开挖前要对基坑开挖的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这是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需要。基坑开挖由于对地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开挖前要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避免对基坑邻近建筑物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或破坏。

(2)在对箱形基础进行施工时,对不同部位要进行连续性施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根据施工的相关技术标准,顶板及内外墙的支模、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施工工艺可分次进行,但要保持施工的连续性。

(3)回填土,箱形基础施工完毕,及时进行回填土,尽可能的缩短基坑暴露时间,做好排水工作并保持基坑内的干燥状态,逐层对其进行回填并夯实。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基础对于建筑物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预防常见的质量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要做到细致,认真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重要性

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也是重要的生态和资源工程建设,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具有情况复杂、人员和资金流动性大、材料与结构技术要求严格等特点。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必须做好技术应用、细节处理和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基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承受着复杂的荷载,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水利水电基础的质量没有达到相关方面的要求,就会直接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最终导致险情的发生。和一般的工程项目比较,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工艺要繁琐很多,设计也较多,为了有效地减少工程施工中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一定要将基础处理工作做到位,并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的勘察。另外,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往往都是在枯水期施工的,相对说,施工的工期比较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在机械设备的选择方面还需要确保其性能的稳定性。

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行业之一,对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所以,在实际建设施工中,为了满足更高的质量要求,必须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加以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人员的素质及提高施工操作水平,依据实际施工环境需要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进而从根本上保障其质量,尤其是保障基础施工作业的合理性,必须完全按照要求进行建设施工。

3 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因素

3.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稳定性

地基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地基受地质环境的制约,有着极其不稳定的特点,所以针对地基施工要掌握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地质的特性,采取不同技术加以处理,这样不仅仅可以有效降低其破坏力,更能整体上保障其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渗漏

地基渗透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主要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因空隙过大而出现的一种问题。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为了有效防止渗漏现象的发生,就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预防。渗漏及管涌现象的出现不仅仅会影响施工进度,更会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3.3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作用

基础沉降受其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地质性质以及工程结构的变化。防止沉降现象的发生,从某种角度来讲,沉降现象一旦发生不仅仅会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更加会因基础沉降而导致地震现象的发生,给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重要损失。

4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4.1 锚固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不免会遇到施工难度相对比较大的施工环境,尤其是针对山区作业施工更好选择好相应地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其施工质量。锚固技术就是针对相对比较复杂的施工作业环境而采取的一种施工作业技术,它能有效的依据山区地形、地质状况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施工设计,且能起到很好的加固效果,对抗稳定性以及抗滑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4.2 预应力管桩的应用

预应力管桩主要由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两部分组成,这两种预应力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都起到了不同地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预应力管桩施工作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出现的沉降等现象均采用震动法、射水法或是静压法、锤击法等进行处理,这几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可以依据施工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下面就常用的静压法及锤击法进行详细的分析,静压法主要是通过桩机来加大其预应力管桩的压力,将管桩压到地面以下,达到作业要求。锤击法主要是针对水利水电建设质量要求选择使用,一般情况下,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相对较高,所以这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3 水泥土的应用

水泥土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材料,对其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其进行合理配比,达到施工作业的规定要求方可进行施工作业。水泥土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加固地基的稳定性,避免地基因施工作业而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通常情况下,对水泥土灌浆深度均在50厘米左右,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可以有效地保证其地基的稳定性,更能提升整个地基的承受力。同时,水泥土与土壤质量、密度及掺和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因此,在水泥土搅拌前要认真分析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比,从而保证其质量。

4.4 软土处理技术

针对软土施工而言,它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作业施工,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置换法对其进行处理。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且节约成本,如灰土等材料的使用就是不错的选择。其次,可以采用重锤夯实法对其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履带机起重机进行吊锤,压实其软土。最后,也可以采取排水法进行加固处理。这种方法主要采用人工形式对其进行表层土的排水作业,将积水排出,达到压实的效果。

5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展望

虽然基础处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基础处理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所以在实际工程作业施工中也必须加强施工材料、施工机械等方面的质量监督检查。如水泥浆凝固、成槽工艺、防水施工作业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与审查。此外,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从长远来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远目标,必须注重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保证其质量,更要满足长久利益发展的战略目标。

6 结束语

从上文分析得知,基础处理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基础处理技术影响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正所谓“根基不稳,地动山摇”。所以,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加强基础处理技术的质量管理,提高相关作业人员的施工工艺水平,以及控制好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核心作业,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其质量,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缩短周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达到经济、高效、安全的目的提供可靠地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占涛,叶盛茂.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探析[J].门窗,2013,9.

[2]徐伟.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22.

第6篇

1土木工程基础中复合地基技术的运用

在土木工程中,尤其是在大型建筑物中,地基是一个建筑物的最为基本的构造。如果地基不稳的话上部建筑就谈不上安全性了。现代的建筑物的地基主要问题有强度和稳定性上的问题、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地基失稳的问题、地基的渗透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技术人员经过不断的探索,将新的技术和材料应用其中。针对不同的土地情况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加固地基的技术可分为置换、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灌入固化物、加筋和冷、热处理等方式。在介绍复合地基原理时可以知道复合地基技术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改良地基的物理性能,这种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的计算方式与原天然地基或浅基础相同。除此之外另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便为部分或整体的进行置换。通过置换为更加坚固结实的基础物来增强其地基的强度。具体方法主要有振冲置换法、强夯置换法、砂石桩置换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钢筋混凝土桩混合地基法、挤密砂石桩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其利与弊。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经济且实用的方法。当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要根据天然地基是否满足最基本的承载力的需要来选择具体的地基的类型,是否用原来的天然地基,还是要经过人工进行加强以使得这种人工地基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就要根据实际情形来选择与运用。这三种最为基础的地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差别。最重要的是对于荷载的传递路线上有所不同。如浅基础是将荷载直接传递给地基土地;而桩基础顾名思义就是先传递给桩然后再传递给地基土地;最后的复合地基则结合了浅基础和桩基础的传力途径,一部分直接传递给地基土地,另一部分则通过桩来向下进行传递。由此可见,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还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完善相关技术。

2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根据上述的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三中地基便为浅基础,桩基础还有就是复合地基了。而采用复合地基能有效的改良地基承载力等优势,且结合了浅基础与桩基础的双重优势,还可以更加的适应环境。但是就现在而言复合地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一些不能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复合地基计算的理论、复合地基的形式、工艺、质量检测方面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将复合地基技术的原理不断的完善。随着复合地基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地基出现了多种类型,如渣土桩技术、夯实水泥土桩技术、冲锤成孔碎石桩技术、强夯置换碎石墩技术等。这些技术发展都很快。除此之外还有低强度桩施工工艺也在不停的得到了突破。除了在技术上不断的突破,在使用材料上也有所发展。一些新型材料得到应用,使得新材料更加适应新时期对环境的要求,节约环保已成为当代的主题。总之,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有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要想使该技术不断的适应新要求,还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探索与完善。综上所述,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以其良好的经济效应与效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现实环境的复杂性且复合地基技术的一些理论还不完全成熟,仍就需要技术人员将该理论不断探索及完善,以使其经济效果达到最佳。将理论不断的应用于实践,以实践来检验真理,并以实践来不断的发展真理。将复合地基技术的理论结合工程实践,相信在近几年我国该项技术会有所突破。

作者:刘坤 姚忠岭 孙砥夫 单位:内蒙古煤田地质局

第7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手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工程建设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最终的质量,只有控制好地基基础的施工,才能使我国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本文将会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一、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就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往往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解决。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才能切实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2、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地基基础施工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目前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塌方问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仅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同的土层时,施工方如果不去根据不同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由此引发塌方问题。或者是因为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当,在应该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基缺乏足够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如果不能解决好地下水的问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地基的基础缺乏足够的保护,或者是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就可能会造成地基进水,这样就不仅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同时对于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保证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对于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2.3地基建设中的管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管理方的疏忽也可能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管理疏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二、地基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

工程建设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与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保证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综合考虑影响地基基础建设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来找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除此之外,要想保证地基基础建设的质量,技术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地基基础施工有如下几点技术规范。

1、桩基施工技术

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桩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的得到改善和进步,在地基建设施工中,桩基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分为现浇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三种基本的形式。

在这三种基本的桩基建设形式中,现浇灌注桩因为其具有承载力大、适应范围广、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等技术优势而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青睐,在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中现浇灌注桩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其成桩工艺主要是采用带有护壁套筒的钻机,在实际的施工中由泥浆护壁,通过水下来浇灌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推广和应用桩基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

相比较而言,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因为存在着振动、噪声和挤土效应等缺点,其在具体的施工中使用量已经逐步减少,并且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普通的混凝土桩已经开始逐步的被预应力管桩所取代。而钢桩的造价非常高,绝非一般的工程建筑所需要的,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为检验桩基承载力,除静载试验外,用计算机控制的桩基动测技术已在工程中应用。

我国的工程地基建设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随着我国的桩基动力检测技术软、硬件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正在这方面的技术上努力的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已经编制完善了"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高应变动力试桩法规程"和"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等相关的技术标准,这对于提高和控制地基建设的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地基加固技术

在过去的工程地基建设中,我国传统的地基加固由于技术单一而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套完善的地基加固技术系统。首先就是压密固结加固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工地上,通过采取强夯、降水压密、真空预压、堆截预压、吹填早地等等措施来加固地基。其次就是加筋体复合地基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普遍性,对于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加固处理的方法可以通过砂桩、碎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等方法来实现。最后就是换填垫层法,通过砂石垫层、灰土垫层等措施来实现,但是其使用的范围比较小,不适宜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3、深基础施工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深基础施工逐步得到发展。所谓深基坑技术,就是通过其侧向支撑由桩墙和内撑组成复合的桩撑体系,这种深基础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

4、智能优化处理

针对工程质量而依然,技术处理、施工技术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处理地基工程时,施工人员需掌握地质勘查资料,在施工时,比较分析地质状况,若发现地址报告与地基施工技术不相符,需及时向甲方单位汇报,实施施工技术优化。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针对建筑施工,施工技术日趋复杂,在组织施工过程中,邀请专家评审方案,避免工程出现不必要事故,最小化施工风险。

三、结论

地基基础的施工对于工程建设来讲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要充分的重视地基基础的施工。当前我国的地基基础施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坚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地基基础施工的技术,对地基基础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海宏.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分析的研究进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王恒林.福建沿海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基本特性及处理方法[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