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的基本治疗方式范文

时间:2023-10-07 15:44:45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的基本治疗方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医的基本治疗方式

第1篇

关键词:中医正骨;尺桡骨双折;治疗效果;探讨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44-01

尺桡骨双骨折在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多见,通常是由间接暴力或是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后手臂局部地方可能会出现肢体畸形、疼痛、前臂翻转障碍、水肿等不良现象。传统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病患产生的最大难题是,怎样处理复位中断端产生旋转、成角与固定后再移位现象,对青少年来说,中医手法复位是最有效也是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创伤、骨折部位愈合快,并且不会产生感染。文章回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病患的临床基本资料与治疗效果,现将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到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病患5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中医组与对照组,中医组中的25例病患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4到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5±1.6)岁;对照组中的25例病患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在3到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1.4)岁。对比这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等临床基本资料,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有比较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手术复位治疗方式,为中医组中的病患提供中医正骨治疗方式。中医组在治疗时主要使用正骨三步法治疗,也就是旋转拨伸,折顶回旋和夹挤分骨法,夹板固定三种方法。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等。

1.3 判定疗效结果

治愈:骨折的解剖复位或是接近解剖复位,骨折处产生连续性骨痂,生理功能完全恢复或是基本恢复;有效:骨折复位超过1/3,对线效果良好,前臂最多可旋转45°;无效:骨折部位产生畸形,愈合效果不明显,生理功能受阻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计算机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患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表示计量数据,用t值检验计数数据,用卡方对两组病患的各种对比情况进行检验,P

2 结果

从表1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医组中病患的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P

2.2 对比两组病患的住院时间与治愈时间 详情见表2。

2.3 并发症

中医组与实验组在治疗双折尺桡骨病患时,由于治疗方法的不同,因此产生并发症的人数也不同,对照组并发症6例,中医组中的病患没有产生并发症,全部被治愈,对比两组病患产生的并发症,P

3 讨论

尺桡骨双骨折一般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中,往往没有异样的手术指征,近几年,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然而手术的操作原则是用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的治理效果,因此在对青少年尺桡骨双骨折病患进行治疗时尽量不要使用手术治疗方式,避免因手术感染影响青少年骨骼生长。因为,前臂受到骨折的部位较浅,所以应用中医正骨手法较为容易,同时患者都是青少年,使用手术方法难免会留下疤痕,这将对病患就业、生理、生活、心理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减轻病患的经济压力。由于病患自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治疗方式尽量不要选择手术治疗。

因为尺桡骨双骨折的发生时间短、距离地面高、创伤发展快,因此其具有的特点主要为:①都是在尺桡骨下端产生骨折;②骨折产生位移的类型都是背侧位移,同时产生程度不同的尺桡骨偏移情况;③相较于前臂双骨折现象,重叠位移更为严重,受骨折部位都是短斜型骨折或是横断骨折,严重时还会产生尺侧开放性裂口,一些病患还会产生同侧踝骨骨折。

综上所述,对尺桡骨双骨折病患使用前臂旋前恢复治疗,在进行旋前位手法治疗时,旋前两侧肌肉与骨间膜保持在一种放松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整复时产生的不必要阻力,另外由于暴力冲撞袭击较大使前臂滑板产生骨折,因此肿胀的产生程度往往较为严重,对旋前臂使用手法治疗能有效促进折顶稳定作用,为治疗加大 成功机会。对尺桡骨双骨折病患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时,要将骨折远处的牵引力融入到整复全程操作中,牵引力在整个整复中的力量变化是,折顶前的力量要大些,折顶操作中的力量要适量降低,等病患感觉到骨折远近端的骨折 相接触后再反折,并且将骨折远端的牵引力加大,在整个整复操作中,尽量一次完成。

参考文献:

[1] 李国帅,朱晓东,马云,王炳南,张志海,等.中医治疗尺桡骨骨折的治疗效果[J].中国骨伤,2011,16(09):165-167.

第2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支气管哮喘; 缓解期;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7-0039-02

doi:10.14033/ki.cfmr.2016.27.019

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的多发病之一就是支气管哮喘,这种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正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所以全世界都应该对支气管哮喘的有效防治给予高度重视[1]。支气管哮喘可以被分成三种,分别是: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以及慢性持续期,其中在缓解期采取有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能够预防和降低支气管哮喘临床发作概率。利用中医药辨证施治基本原则完成各环节调治工作,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对缓解期哮喘的有效治疗十分有利,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并且降低支气管哮喘临床发作程度。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产生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达到相关诊断标准,同时排除精神异常者和合并全身严重疾病患者。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8~70岁,平均(49.5±4.6)岁,病程为1~5年,平均(2.6±0.8)年;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7~69岁,平均(48.3±3.9)岁,病程为1~7年,平均(3.1±1.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有解痉及抗炎等基础治疗手段[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手段。如果是肺虚型患者,就应该实施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治疗基本方为:白术10 g、黄芪15 g、防风9 g。采取水煎方式处理药物,患者每天服用1剂。如果是脾虚型患者,就应该实施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治疗基本方为:法半夏10 g、陈皮10 g、党参12 g、茯苓12 g、白术12 g、甘草3 g。采取水煎方式处理药物,患者每天服用1剂。如果是肾虚型患者,应该实施金匮肾气丸治疗。治疗基本方为:牡丹皮10 g、泽泻10 g、附子10 g、山萸肉10 g、熟地黄12 g、茯苓12 g、桂枝6 g及山药15 g。采取水煎方式处理药物,患者每天服用1剂。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哮喘症状体征具体量化积分[3]。基本治愈: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且积分减少不低于95%;显效:各种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低于70%,同时在95%以下;有效:各种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有所改善,积分减少不低于30%,同时在70%以下;无效:各种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没有改变,并且积分减少低于30%。其中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502,P

2.2 两组哮喘症状体征具体量化积分对比

接受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哮喘症状体征具体量化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哮喘症状体征具体量化积分为(3.25±1.55)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的(4.83±2.9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气道慢性炎症主要疾病之一就是支气管哮喘,其是由不同细胞(包括气道上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等)与各种细胞组分参与的一种疾病[4]。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哮喘疾病的产生,其中哮喘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过敏体质和所处外界环境带来的影响,哮喘病因及具体发病机制依然不是非常清楚。对于传统西医治疗方式来说,其主要通过控制急性发作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虽然目前治疗药物以及治疗方法均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可是依然无法显著降低哮喘疾病复发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超过40%的哮喘患者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和不重视哮喘缓解期的及时有效治疗有关。同时,因为哮喘气道炎症相关学说的构建导致糖皮质激素变成了临床防治哮喘疾病的第一线药物,可是如果用量过大或者是长时间使用这种药物,就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或者是出现药物抵抗症状,最终使得患者依从性降低。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能够减少激素实际使用量,有效减短患者的病程,降低哮喘发作概率,将西医治疗方式及中医治疗方式所具有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站在中医角度上看,哮喘病理基础就是宿痰伏肺,会由于劳倦、外邪、饮食等因素的影响而触发,使得肺气宣降功能降低[5]。长时间反复发作,同时寒痰伤、痰热耗灼机体肺肾之阴以及脾肾之阳将会耗伤正气,等到缓解期的时候会产生肺脾肾等虚弱症状。如果肺虚卫外不固,并且脾虚积湿生痰及肾虚摄纳失常,就会对肺气之升降造成影响,使得哮喘非常容易受外邪诱发,出现反复发作及缠绵难愈等各种慢性特征。所以,重视缓解期的有效治疗,能够减轻并且降低哮喘发作概率。此外,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也倡导应该在缓解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治疗哮喘疾病。

本组研究中,以12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接受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手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观察组哮喘症状体征具体量化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唐立伟,冯蕊,许国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714-1715.

[2]易兴亮.中西医结合与传统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5,27(1):47-49.

[3]董丽萍,党小伟,张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9):1563-1565.

[4]房体静,冉宝兴,严宏彬,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3,20(9):48-50.

[5]江剑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患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6):131-132.

第3篇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甘露醇;中风;中脏腑;中医辨证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45

中风中脏腑是指由脏腑器官病变引起的中风, 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昏迷, 中风中脏腑疾病患者在治疗后常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 对其生活质量和生命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安宫牛黄丸具有良好的醒脑开窍、镇静止痉的作用, 可以有效针对中风中脏腑的大部分病症[1, 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6日~2016年2月26日于本院就诊的50例中风中脏腑患者, 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 各25例。中医组男13例, 女12例;年龄最大70岁, 最小48岁, 平均年龄(59.7±6.5)岁;病程50 min~8 d, 平均病程(2.5±2.0)d。西医组男15例, 女10例;年龄最大75岁, 最小56岁, 平均年龄(64.5±7.3)岁;病程1.5 h~6 d, 平均病程(1.8±1.5)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西医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病症急性期要保持治疗环境和患者的安静, 减少不必要的挪动, 保持吸氧和通气, 避免患者因难以自主呼吸而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通道通畅, 查看患者呼吸道内有无痰液堵塞, 对于咳痰不能自理的患者, 需要进行吸痰处理。病发48 h内不予进食, 一般采用鼻饲方式进行营养吸收;以冰帽亚低温方式进行治疗, 维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泌尿道感染问题、压疮等, 加强对急性溃疡以及中枢性高热情况的预防和监测, 针对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脑细胞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方式, 使用浓度为20%的甘露醇125 ml进行静脉滴注, 每间隔8 h进行1次, 持续滴注治疗3~7 d左右。

中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使用安宫牛黄丸保留灌肠治疗方式, 具体操作为:安宫牛黄丸(哈尔滨同一堂制药厂), 2~3粒/次, 使用38~40℃的无菌温开水调制成药水, 每2~3粒药丸调制50 ml, 将一次性插管插入患者, 采用右侧卧位姿势进行灌肠, 插入深度约为10 cm, 缓慢灌入, 药液保留时间需在1 h以上, 2次/h。

1. 3 疗效评定标准[3]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计分>24分;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计分增加>10分;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计分>4分者;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计分增加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中医组基本痊愈2例(8%), 显效10例(40%), 有效9例(36%), 无效2例(8%), 恶化2例(8%), 总有效率为84%;西医组基本痊愈1例(4%), 显效7例(28%), 有效6例(24%), 无效6例(24%), 恶化5例(20%), 总有效率为56%;中医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长期高血压病史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中、老年人, 素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虚血癖等证候, 临床可见神志昏迷、肢体强痉、大小便闭, 兼有烦躁不宁、气粗口臭、脉弦滑数等, 或见神志昏蒙、腑胀痞满、喉间呢呢连声、舌苔黄厚、脉象弦滑[4]。对于中风中脏腑疾病的治疗, 在传统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方式的基础之上增加安宫牛黄丸保留灌肠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并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患者未来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中医组基本痊愈2例(8%), 显效10例(40%), 有效9例(36%), 无效2例(8%), 恶化2例(8%), 总有效率为84%;西医组基本痊愈1例(4%), 显效7例(28%), 有效6例(24%), 无效6例(24%), 恶化5例(20%), 总有效率为56%;中医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于中风中脏腑疾病的治疗, 在传统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方式的基础之上, 增加安宫牛黄丸保留灌肠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并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患者未来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茆文莉.安宫牛黄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优先出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3):202-203.

[2] 厍宇, 郜峦.安宫牛黄丸在中风阳闭证中的应用.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323-324.

[3] 石景洋, 唐学敏.安宫牛黄丸治疗中枢性高热37例临床观察. 辽宁中医杂志, 2012(4):485-486.

第4篇

摘 要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变现以及治疗方式。方法:对收治的67例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治疗,94%的患者年龄46~57岁,除去一般的治疗方式外还可配合中医的治疗方式。结果:对于病症较轻的患者一般治疗方式基本都能起效,针对病情配合中医治疗调理,55例患者中87%的患者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都得到较好的治疗。结论: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除了消除情绪上的异常之外,中西医配合是比较好的治疗方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针对性的中医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治疗 调理 临床效果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治疗 调理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4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46

对近1年来接受治疗的67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及观察,现汇报如下。

对近1年来接受治疗的67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及观察,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对67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年龄36~61岁,有63例患者年龄46~57岁,占了总数的94%;据调查,患者均在12±2岁来月经初潮;有4例为早发性绝经,7例为晚发性绝经;未婚女性有5例,无妊娠史的3例,患者中妊娠次数最多的达到4次;病史:4例患有过子宫肌瘤,6例有宫外孕史,11例有过不同程度的妇科问题,均得到有效治愈,手术治愈8例;9例有吸烟习惯。

对67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年龄36~61岁,有63例患者年龄46~57岁,占了总数的94%;据调查,患者均在12±2岁来月经初潮;有4例为早发性绝经,7例为晚发性绝经;未婚女性有5例,无妊娠史的3例,患者中妊娠次数最多的达到4次;病史:4例患有过子宫肌瘤,6例有宫外孕史,11例有过不同程度的妇科问题,均得到有效治愈,手术治愈8例;9例有吸烟习惯。

临床症状: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是比较复杂多样的,大致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疲惫无力,精神不济,有的还会有关节疼痛或是肌肉酸痛的症状,更甚者会有四肢麻木,有蚁行感等;②月经上的变化:月经间歇性周期逐渐的延长,月经量也渐少,直至停经36例(53.7%);相反的,经期时间延长,周期变得不规律,月经量也现增多的趋势,有患者还会出现断断续续、逐渐至停止的症状22例(32.8%);但也有出现突然停经的现象6例(8.9%)。③体内循环的症状:12例出现胸闷、心悸,38例有局部潮红、燥热,10例患者出现血压不稳定情况。④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等43例(64.1%),头痛、脑胀9例(13.4%),焦虑失眠等26例(38.8%),有些患者甚至出现眼花,眩晕以及健忘等症状。

临床症状: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是比较复杂多样的,大致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疲惫无力,精神不济,有的还会有关节疼痛或是肌肉酸痛的症状,更甚者会有四肢麻木,有蚁行感等;②月经上的变化:月经间歇性周期逐渐的延长,月经量也渐少,直至停经36例(53.7%);相反的,经期时间延长,周期变得不规律,月经量也现增多的趋势,有患者还会出现断断续续、逐渐至停止的症状22例(32.8%);但也有出现突然停经的现象6例(8.9%)。③体内循环的症状:12例出现胸闷、心悸,38例有局部潮红、燥热,10例患者出现血压不稳定情况。④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等43例(64.1%),头痛、脑胀9例(13.4%),焦虑失眠等26例(38.8%),有些患者甚至出现眼花,眩晕以及健忘等症状。

治疗方法:医院根据患者的个人病况、身体状况等采取以下的治疗方式有针对的进行治疗:⑴一般治疗方式:针对那些有头痛、焦虑失眠、急躁易怒等的患者,主要给予心理上的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渐渐消除心理上的异常情绪,及对于病情的顾虑,医护人员及其家人应当多多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及鼓励,让患者适当的进行身体的锻炼,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减轻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的病症,但对于一些程度较重的患者医生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安定,量约4±1.5mg,2次/日,或15±5mg的谷维素,3次/日,有需要的还可以配合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及维生素E等药物一起使用,辅助患者安定情绪,调节神经功能等。⑵中医治疗: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还可采用中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①脾肾阳虚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浑身酸软,本组此型21例(31.3%),可用白术、陈皮、获等、党参、补骨脂、仙灵脾、山药、杜仲、鹿角胶等。18例患者出现好转。②肝肾阴虚的患者,本组34例(50.7%),临床多表现为潮热出汗、月经紊乱、烦躁不安、失眠头痛等,可选用山萸肉、沙参、何首乌、生熟地、玉竹、旱莲草、白芍等用于滋肝养肾。对于一些出现突出症状的患者可有针对性的用药,例如头重眩晕者,可采用钩藤散,心慌不安者可服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待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即可转而服用补脾、肝、肾药物巩固调理。30例患者症状有所缓解。

治疗方法:医院根据患者的个人病况、身体状况等采取以下的治疗方式有针对的进行治疗:⑴一般治疗方式:针对那些有头痛、焦虑失眠、急躁易怒等的患者,主要给予心理上的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渐渐消除心理上的异常情绪,及对于病情的顾虑,医护人员及其家人应当多多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及鼓励,让患者适当的进行身体的锻炼,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减轻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的病症,但对于一些程度较重的患者医生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安定,量约4±1.5mg,2次/日,或15±5mg的谷维素,3次/日,有需要的还可以配合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及维生素E等药物一起使用,辅助患者安定情绪,调节神经功能等。⑵中医治疗: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还可采用中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①脾肾阳虚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浑身酸软,本组此型21例(31.3%),可用白术、陈皮、获等、党参、补骨脂、仙灵脾、山药、杜仲、鹿角胶等。18例患者出现好转。②肝肾阴虚的患者,本组34例(50.7%),临床多表现为潮热出汗、月经紊乱、烦躁不安、失眠头痛等,可选用山萸肉、沙参、何首乌、生熟地、玉竹、旱莲草、白芍等用于滋肝养肾。对于一些出现突出症状的患者可有针对性的用药,例如头重眩晕者,可采用钩藤散,心慌不安者可服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待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即可转而服用补脾、肝、肾药物巩固调理。30例患者症状有所缓解。

结 果

结 果

一般的治疗方式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治愈率较高,配合适当的安定药物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情绪异常症状,如焦躁不安、失眠易怒、轻微头痛等。此外,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调节患者的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都有显著效果,此两类共55例患者中,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及护理48例患者,即87%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好转,效果显著。

一般的治疗方式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治愈率较高,配合适当的安定药物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情绪异常症状,如焦躁不安、失眠易怒、轻微头痛等。此外,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调节患者的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都有显著效果,此两类共55例患者中,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及护理48例患者,即87%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好转,效果显著。

讨 论

讨 论

更年期的妇女症状的轻重,除和雌激素分泌减少的速度与程度有关外,还和个体体质、健康状态、社会环境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密切关系。在67例患者中,年龄46~57岁,占总数的94%,临床调查表明,患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仍以月经变化,情绪异常最为突出,在治疗时侧重中西医结合和心理治疗,而少用激素。因为心理治疗可使患者了解更年期正常生理过程,清除恐惧和优虑,减轻临床症状。中医认为本证属虚证。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分为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分别用补火生土,温肾扶脾和壮水治火,滋养肝肾而达到治标和治本的目的。妇女一旦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患者最好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以免贻误时机引出其他疾病,采取积极预防,中西结合,突出中医药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更年期的妇女症状的轻重,除和雌激素分泌减少的速度与程度有关外,还和个体体质、健康状态、社会环境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密切关系。在67例患者中,年龄46~57岁,占总数的94%,临床调查表明,患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仍以月经变化,情绪异常最为突出,在治疗时侧重中西医结合和心理治疗,而少用激素。因为心理治疗可使患者了解更年期正常生理过程,清除恐惧和优虑,减轻临床症状。中医认为本证属虚证。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分为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分别用补火生土,温肾扶脾和壮水治火,滋养肝肾而达到治标和治本的目的。妇女一旦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患者最好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以免贻误时机引出其他疾病,采取积极预防,中西结合,突出中医药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许小凤.更年期综合征心肾失济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相关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1 许小凤.更年期综合征心肾失济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相关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2 蔡良良.天癸更年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3.

2 蔡良良.天癸更年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3.

3 刘丽英.更宁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

3 刘丽英.更宁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

4 马晓蕾.针刺背俞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4 马晓蕾.针刺背俞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5 冯利,陈惠铮.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及探索[J].中医药信息,1999,3.

5 冯利,陈惠铮.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及探索[J].中医药信息,1999,3.

6 张启莲.坎离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6 张启莲.坎离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7 黎氏水.绝经前后诸证诊疗思路与对策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7 黎氏水.绝经前后诸证诊疗思路与对策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8 邓子华.益妇宁软胶囊提取工艺与成型工艺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

第5篇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5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流感爆发出现了比较庞大的患病人数,对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压力,流感疫情发生的情况下,经过具体的分析研究,逐渐发现这种病毒基因对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成效,对收治住院的1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和用西药奥司他韦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情况加以对比,中药治疗下的患者症状并使得退热时间缩减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成效,由于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容易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爆发,需要致力于将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经验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接收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100例,并且随机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两个部分内容,每组各50例。中医组包含有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26.92±12.79)岁。西医组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24.92±11.40)岁。两组性别和年龄中的差异止无统计学意义的。

1.2 治疗方法 中医组的治疗主要参照《诊疗方案》,并且针对患者的二聚体情况进行调整,其中主要包含的症状类型包括风热犯卫型和热毒袭肺型,其中风热犯卫型患者浑身乏力,周身酸痛,咽喉会有不适感,无汗。其主要治法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疏风清热。对风热犯卫型患者基本用药是用桑菊饮加减其他药物的方法:其中包含的成分主要有桑叶、、桔梗、连翘和车前草等中药成分各10克,同时需要牛蒡子、薏苡仁各15克,还含有淡竹叶和薄荷以及生甘草各6克,芦根30克,白茅根20克,将这些重要成分加以配比而形成基本的治疗药方。其次是热毒袭肺型主要表现为患者咳痰呈现黄或白的现象,咽红咽痛,目赤。对这一症状的治疗基本方药是将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其他成分药物的方式:其中金银花和桔梗各15克,连翘和淡竹叶以及杏仁各10克,荆芥6克,生石膏30克,生石膏使用前需要进行煎制,还需要添加知母10g,薏苡仁15g,生甘草10g等进行配比用药。加减应用的主要方法是当患者的症状中具有便溏的现象时就可以在本来就具有的药剂中加藿香和法半夏适量剂量;患者如果伴有便秘的情况就需要在药剂中加入生大黄。这些药物的服用方式主要是煎服法,主要是水煎服,每天2剂,疗程是5d。

西医组的治疗方式主要是给患者服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每次75mg,每天两次,疗程同样为5d。

1.3 疗效判定 经过治疗患者发热缓解的现象比较明显,患者的腋温已经在7.3℃以下,而这种现象能够保持24h或以上,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 对中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可行性研究主要使用SPSS16.0的方式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可以使用x-±s得方式加以描述。每组治疗前的患者情况和治疗之后的患者情况都需要进行样本的配对和采集。经过研究其结果显示P

2.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具体对比,两组的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甲型H1N1流感发病比较快,人群很容易就会受到感染,同时其传染速度是比较快的,西医治疗主要采用W司他韦药物治疗,但是长期的药物使用容易导致患者耐药性现象的出现,容易限制药物治疗的疗效通过必要的实验研究和具体的临床观察,中医药的治疗方式已经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方面的成绩逐渐凸显,明确了重要在流感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甲型H1N1流感在早期正盛的时候,更加适宜采用以辛凉清解和宣肺透邪的方式,以比较快的速度对病毒进行驱邪外出。甲型H1N1流感和发病地域、季节变化以及人的体质差异有关,临床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经过研究可以证明在中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中,桑菊饮和银翘散等中医药物在退热方面的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和西药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趋同现象,而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确实是更加明显的。中医治疗的方式对甲型H1N1流感治疗而言,对人整体抗病功能增加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同时重视对人体的整体机能状态加以有效调整,促使治疗能够得到显著的结果。本研究的病例总体病情处于比较轻微的阶段,选择桑菊饮加减的治疗方法和以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来清肺解毒等两种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邱雨晨.甲型H1N1流感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概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2]王宇芳,过建春,王薇薇,石伟珍,施军平,陈学奇,王真.中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09):2483-2485.

第6篇

EBM是一门遵循证据的科学,核心是医务人员审慎地、深思熟虑地、准确而明智地运用目前临床研究中得到最新最好的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制定出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2-3]。是“以人为本”及个体优化治疗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和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循证医学已悄然与经验医学转换了角色,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要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医教学必须先行,这也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实践的必然趋势。

2传统中医肝病内科教学方式的缺陷

近年中医肝病内科本科临床教学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但核心教学方式仍处于经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囿于教科书、医学刊物的研究报告和教师个人的经验等。表现在:①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写、更新周期严重滞后,教学内容落后于临床实践的发展。②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多为填鸭灌输式。学生被动,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对学生缺乏独立的临床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③倚重于课本理论知识,培养目标模糊,不与时俱进,偏重于知识经验型人才培养。④临床工作强调的是医疗实践与临床经验的紧密结合,疗效是检验临床工作是否有效的至高标准。倘若一贯地强调经验医学,就会出现如今的一些弊端:一是使一些理论上有效而实际疗效不佳或有害的治疗方案继续使用,而可能犯南辕北辙的错误;二是可能阻碍真正有效的新疗法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3实施EBM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EBM的基本理念已广为接受,但要将EBM的理念贯彻于日常的临床教学中尚需时日,原因有:①教师知识更新滞后,EBM最新成果均以网络上英文版为主,这就要求教师主动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学习能力,积极参加相关培训。②学生应从理论课开始,重视学习EBM理念,掌握其要点。这就要求从学校层面强调教师和学生加强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以解决以上问题。

3.1基于教师的要求

限制实施一个目标的因素往往不是方法和手段,而是态度和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EBM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中医学本科生在继承祖国医学精髓基础上,主动地获取最新最佳的临床证据,培养良好地自我继续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主动运用EBM的理念、方法,主动更新医学知识,将最佳的研究证据有意识地贯彻于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英文阅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EBM的新知识、新证据、新进展,才能给予学生更好地讲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书本中的中医肝病内科知识为主,内容固化单一,资源少。教师要不断地强化自身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加强收集、评估和利用证据进行决策能力的培训。从而在新证据出现时能够及时更新及补充中医肝病内科EBM知识。

3.2基于学生的要求

EBM实践是在全面掌握传统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到临床实践的跨越。EBM不能取代扎实的临床资料收集、临床技能及临床经验等临床基础。只有掌握了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后才能充分利用好EBM知识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医本科生在学习中医肝病内科理论课时,也应转变目前的学习观念。建议带着要掌握的知识点(问题)去学习,围绕知识点产生的原因,发展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解决方法的优势评价这一思路进行。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施治的实践精髓,要求中医本科生注重中医基本技能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立足于获取综合第一手资料。临床实习和见习中多接触患者,广涉于四诊、辨证、治法、遣药、医嘱、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各个具体的实践中寻找证据及解决方案。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这一学习手段,充分运用医学数据库收集最新的研究文献,在实践中体会EBM的涵义,根据最新的证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科学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案。这也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3.3EBM在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教授完理论课,中医本科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此时带教老师可用具体的临床病例按照脉、因、证、治、理、法、方药之顺序,结合现代医学提出临床病例讨论题,应用EBM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核心在于利用证据进行实践,重点在于“用”字,具体可按国际通用的PICO模式。P(Population/Participants)特定的患病人群。以鼓胀(肝硬化失代偿期)为例,我们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鼓胀并发的门脉高压症能否用中医治疗,何时介入中药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这是EBM第一步,提出具体的临床问题。而学会提出问题是运用EBM技能之第一步。而问题一定是有实质意义的,感兴趣的,排除繁杂无用的因素,明确目的和方向。I(Intervention)干预。针对第一步提出的问题,采取怎样的干预(治疗方案)。如采用怎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或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案等,如就门脉高压症而言,在中医药全程介入治疗前提下,是采用门-奇断流术,还是门-体断流术,或是TIPS术等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后,就会检索相关的临床资料,找寻具体问题的有力证据。C(Control/comparator)是对照组或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每一疾病诊断明确后,治疗方法有多种,治如中医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的治疗方案。每一种方案都有其利弊。这就要求医生作出一个正确的比较及抉择。从良莠不齐的方案中进行科学评价,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医疗条件,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但不能因为节省费用而牺牲患者的安全,从而得出最佳的治疗措施。O(Outcome)治疗结局。如对于鼓胀患者而言,合适的治疗方案执行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效寿命、死亡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怎样。遵循EBM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系统评价。EBM有较完整的评价体系。要遵循EBM原则,严格评价证据的有效真实性。以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为临床疗效评价的“金标准”。其次为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而以个例报道、专家个人意见等级别较低。具体而言,还是以鼓胀为例,掌握了鼓胀的有关中西医的基础知识前提下,根据具体病例提出具体问题,再根据所掌握的EBM原理和方法检索有关鼓胀的最新的中西医诊治知识,遵循EBM原则,评价所获取的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重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甄别出对具体患者而言最合适的证据为临床作出决策。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分析,确定学生的优缺点,渐渐学会用EBM理念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

第7篇

【摘要】 目的中医药防治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疗效肯定,但因治则及选方用药尚未达成国内统一共识,难以推广应用。该研究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旨在通过专家咨询,初步统一其中医治则及基本组方,以供临床加减应用。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向全国20位资深中医专家发送问卷调查,从慢性肾衰竭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方式、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的基本治则、组方等方面进行咨询。结果在慢性肾衰竭的慢性并发症中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中医药疗效肯定。通过专家咨询,肾性贫血的治则主要采用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泻浊排毒,基本方组成:北芪、当归、党参、熟地、何首乌、菟丝子、白术、枸杞、阿胶、仙灵脾、白芍、紫河车。肾性营养不良的治则主要采用维护胃气,健脾温肾泻浊,补益气血;基本方为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山萸肉、淮山药、太子参、丹参、枸杞、仙灵脾。结论该研究初步得出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的治则用药专家共识,有利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为充分发挥中医治疗慢性复杂性疾病的特色及优势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慢性肾衰; 肾性贫血; 肾性营养不良; 专家咨询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其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往往涉及到多个系统的损伤。多系统合并症的存在是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其中,肾性贫血及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竭的严重并发症,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复方α-酮酸分别是治疗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有效药物,但由于这些药物价格昂贵,目前在我国尚难普及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已有多年经验,临床上疗效肯定。但目前涉及到的中医治法治则混杂多样,所用药物亦不能统一,使得中医治疗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方法难以大范围推广实施,难以为西医医生所应用。通过对前期相关文献回顾,我们提取了各家治疗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中医治则及选方用药,采用了专家咨询法,对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中医治则、用药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力求形成基本治则和基本方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现将咨询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问卷来源及形式第一轮咨询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慢性肾衰慢性合并症的治疗方式、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中医治则治法。第二轮咨询问卷内容包括:肾性贫血的选方用药、肾性营养不良的选方用药。主要是以选择题、问答题等方式供专家选择或回答。第二轮咨询选方用药的备选答案均来自前期文献研究。

1.2 咨询专家的选择

1.2.1 专家要求从事本专科工作的年份在10年以上(含10年);正高级职称或肾病学术带头人或《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认可的名老中医;遴选专家覆盖全国五大区域(东南西北中)。

1.2.2 专家数量专家数量为20名。

1.3 咨询方式通过信函的方式,将专家咨询问卷寄出,并电话通知各位专家注意查收。回收问卷,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分别于2008-12和2009-02在全国范围内发出专家问卷20份,地区包括北京、上海、江苏、陕西、黑龙江、天津、四川、湖北、浙江、广东、广西、安徽。回收有效问卷20份,回收率100%。

2.2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2.2.1 治疗方式在慢性肾衰竭常见慢性并发症中,专家认为目前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的主要为肾性营养不良、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75%专家认为可采用单纯中医或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方式。肾性贫血:30%专家认为可采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方式。

2.2.2 肾性营养不良的中医治则总结:经统计,45%的专家同意单纯顾护胃气的治疗法则。另有专家提出温肾泻浊(6位),补益气血(2位)。

2.2.3 肾性贫血的中医治则总结:综合20位专家的意见,肾性贫血的中医治则可为温肾健脾,补益气血,填精,活血化瘀,泻浊排毒。

2.3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2.3.1 肾性营养不良选方用药通过前期文献研究,我们初步得出目前用于治疗肾性营养不良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木香、生地、熟地、山茱萸、土茯苓、羊藿、丹参、炙甘草、淮山药、肉苁蓉、白豆蔻、大黄、当归、龙眼肉、女贞子、阿胶、仙灵脾、巴戟天、杜仲、紫河车、枸杞子、穿山龙、泽兰、远志、桃仁、桂枝、附子、泽泻、春砂仁。根据专家选用频率的大小,我们选取了选用频率超过50%的中药: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山萸肉、淮山药、太子参、丹参、枸杞、仙灵脾等11味药,拟定为基本方。其中药功效主要涉及补益气血、健脾补肾。见图1。

2.3.2 肾性贫血选方用药通过前期文献研究,我们初步得出目前用于治疗肾性营养不良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党参、北芪、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红参、丹参、赤芍、红花、大黄、当归、补骨脂、鹿角胶、陈皮、六月雪、茯苓、白术、何首乌、白芍、龟板胶、熟地、紫河车、川芎、杜仲、巴戟天、肉苁蓉、灵磁石、黄精、太子参、羊藿、半夏、竹茹、土茯苓、阿胶、穿山甲、王不留行、地龙。根据专家选用频率的大小,我们选取了选用频率超过50%的中药:北芪、当归、党参、熟地、何首乌、菟丝子、白术、枸杞、阿胶、仙灵脾、白芍、紫河车12味中药,拟定为基本方。其中药功效主要涉及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填精。见图2。图1 肾性营养不良用药频数图图2 肾性贫血用药频数图

3 总结及讨论

3.1 专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是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为更可靠地收集专家意见的一种直观预测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匿名方式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由预测、评价领导小组对每一轮意见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一位专家,供专家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反复,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结论或方案 。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为特色的中医药“经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探讨和研究获得专家经验的方法学是中医药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因此应用专家咨询法提取专家经验具有客观性。目前,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研究报道较多,其治则及选方用药均为各家经验,较难形成统一共识而予以推广。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法的目的在于利用专家的意见,使中医治疗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治则治法、选方用药在国内达到一定程度的统一,以更广泛地推行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和肾性营养不良的特色,使西医医生能易于掌握应用。

3.2 肾性贫血目前现代医学认为肾性贫血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肾脏产生的EPO(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因而补充EPO是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措施。但是EPO价格相对较高,使用过程中存在使患者血压升高、增加癫痫发作风险、促进透析通路血栓形成、高钾血症发生率升高等副作用,甚至仍有部分患者即使使用EPO,肾性贫血仍未纠正。祖国医学认为肾性贫血,可归入“虚劳、关格、血虚”等范畴,中医药在协助纠正肾性贫血,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对EPO的反应性方面疗效甚优,当代中医临床专家对肾性贫血有其独特的认识及相应的治疗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由于治则治法、选方用药的多样性,难以形成统一共识,以供临床推广实施,因此,我们采用了专家咨询的方式,力求达到初步统一,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肾性贫血的特色及优势。通过第一轮的专家咨询,我们初步得出肾性贫血的中医治则:温肾健脾,补益气血,填精,活血化瘀,泻浊排毒。在第二轮的专家咨询中,我们从相关文献报道中抽取出各家治疗肾性贫血经验方的药物供专家选择,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将所用药物按频数大小重新排列。最后我们选择了选用频率超过50%的药物,作为中医治疗肾性贫血的基本方组成,以供参考加减应用。其中药功效主要涉及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填精,基本与第一轮专家咨询的结果相符合。因此,通过专家咨询,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肾性贫血病位主要在肾、脾,病机主要为脾肾两虚,瘀毒互结,治则主要采用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泻浊排毒。基本方组成:北芪、当归、党参、熟地、何首乌、菟丝子、白术、枸杞、阿胶、仙灵脾、白芍、紫河车。

3.3 肾性营养不良肾性营养不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患者死亡的强烈预测因子[1]。目前,西医对肾性营养不良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复方α酮酸补充必须氨基酸。但由于该药物价格昂贵,难以普遍应用。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病人脾胃薄弱,肾精匮乏,吸收之水谷精微不能满足正常人体机能需要,则易发为营养不良。从目前有关中医治疗的肾性营养不良文献报道来看,医家多采用维护胃气、补益脾肾、泻浊排毒的治法并取得一定疗效,但选方用药均以采用经验方为主,较难推广运用。通过第一轮的专家咨询,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肾性营养不良的中医基本治法为维护胃气,健脾温肾泻浊,补益气血。在第二轮专家咨询中,我们采用频数分析方法,确定中医治疗肾性营养不良的基本方为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山萸肉、淮山药、太子参、丹参、枸杞、仙灵脾,其中药功效亦与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相符。

4 展望

中医药防治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已取得了肯定疗效。通过本研究,初步形成了中医药防治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的基本治则和基本组方,有利于中医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推广应用。目前临床实践中多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少应用单纯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纯中医治疗的介入点尚不明确。而专家咨询在此方面的意见亦难以统一,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更多的文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