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44:41
序论:在您撰写固定资产管理心得体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由于我中心是差额拔款事业单位,因此固定资产大部分是政府投入购置的,是政府实施公益事业的物质基础。为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2006年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管理原则、体制和任务。国有资产的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地主要问题
1.1管理职能混乱,政出不一 谁采购谁入账,规章制度不一致,造成管理混乱。在我中心,总务后勤部门负责设备入库后的日常管理,设备招标小组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财务部门负责监督在政府网指定公司购置设备,等等。由于我中心没有专门的设备科,由各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管理,容易形成多部门多账目的管理形式,有时甚至难以达到统一管理,做到账物相符、账实相符。
1.2资产分类不统一,造成信息化管理困难 当前我中心的的固定资产管理尚缺乏一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明细分类不清,有按照实物价值进行分类,有按医疗使用和非医疗使用进行分类,固定资产明细分类不清必然造成难以形成全信息化管理。
1.3固定资产清查前清后乱 我中心已经成立50年,固定资产的数量、品种不断增加,虽然每年举行固定资产的盘查清点,但是采取的方式仍然是人工操作,耗时费力误差较大。清点后由于各种原因,实物资产又会出现混乱,成为固定资产清查的难点。
1.4政府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进一步的强化,信息化管理是必然 我中心的资产使用和资源配置目标在"公益化"的指导原则下,通过建立公共卫生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效。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必须改变。
2改革创新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
加强公立体检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有改革创新的理念,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信息化的介入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固定资产管理统一,产权一体化 固定资产管理内容包括:产权统一、登记管理、资产配置、资产统计。理顺产权关系,实现固定资产统一管理,是保证资产安全,资产完整,优化资产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制度和方法。为此各有关单位单位必须设立统一管理组织,加强固定资产全程控制。
2.2信息化管理 公立医疗机构固定资产逐年增加,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高效管理已经发展为必然趋势。信息化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简化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信息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优化固定资产配置和分布,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
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地基础条件,是对单位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分类。分类的依据为国家质检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对应此代码结合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编制固定资产目录,按照类、项、目、节到实物,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
2.3条形码的应用和动态化管理 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技术,条形码可以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型技术,已经在我国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固定资产的条形码技术为每件固定资产提供唯一的编码,应用条形码对固定资产从购入、出库、转移、维修、盘库、报残进行全程管理。
公共卫生单位的固定资产代码与国际代码相对应,便于上级部门的统计与管理。固定资产的清查提高扫描条形码获得资产的流动状态,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2.4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职责明确。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维护等等各个环节进行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转移的动态情况,督促相关科室办理固定资产的动态情况,从价值角度确保帐物相符。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的技术和动态管理。使用部门负责实物管理。
管理统一。所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教育,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采购统一,由采购中心按照相应程序组织采购,入库后进入条形码管理。财务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一个信息化平台上进行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条形码的管理下真正实现帐物相符,帐实相符。
绩效评估。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估,是目前对于公共卫生单位考评的主要财务指标,通过信息化的条形码技术,可以对固定资产的效率进行评估,很好的对于固定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有效地防止资金的浪费,更好的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
总之,公立体检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必须采取改革创新,通过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改革创新,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摆脱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方法,是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地唯一出路[1,2]。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会计 制度 医院 固定资产 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提出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经过努力,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现在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
医院的发展,使得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总数也相应的增加,固定资产总量在医院的整体资产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更好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进行手术治疗、开展医学诊断及科学研究的重要资金保证和支持,同时也是衡量医院的服务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运营规模的重要指标,是保证医院长期、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更为严格和高效的管理,以保证固定资产能够实现增值、保值,继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我国推出了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和新《医院财务制度》,并于2011年的7月1号在全国的医改试点城市试运行,而后于2012年1月1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定义为一般设备单价在1000元及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物资,仍然属于固定资产。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物资基础,它主要包括图书、房屋建筑、一般设备和专业设备及其他的固定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更为直接的、有力的物资和资金、设备保障,是医院实现自身发展和提升的必要支撑。
当前,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了较为科学、有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树立起了良好的医院公共服务形象。但是,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的数量大、种类多、保管难度大的特性,因而,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账实不符、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因而,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三、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起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在根本上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完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制度。建立起专人的固定资产维护和保养制度、实施固定资产的维修报告制度、建立技术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可以有效的完成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二是完善医院的会计制度。医院应该结合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对于本院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建立起更为完善的、适合本院的会计制度,以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保证固定资产得到高效利用。
(二)构建优秀的、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般会由保管员、使用部门负责人、实物部门管理人员、财产会计等负责。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从自身做起,保证工作质量。
首先,在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掌握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中所要求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有序推进。
其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明确岗位责任,做好固定资产的账目核对、检查、调用等工作,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账目核对,从而保证物、账、卡相符合。
(三)实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专门化和责任问责制
医院实行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门化,做到固定资产专人管理。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对于不同来源的资金购置、折旧核算固定资产清理等,都实行专人专管。对于固定资产实行专人专管,能够实现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分散、扯皮管理现状,加强了资产管理的效率。
例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技术部门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财务部门负责物资的分类核算和统计,采购部门负责物资的采购,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框架。
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问责制,则是落实各项管理政策的重要保障。可以实行分级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最低级是由医院的各基层科室负责的,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目,以实现基础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其次,由医院的器械科、总务科、信息科所构建的中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详细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外借及归还情况,作详细的统计和管理。再次,由医院的财务科对固定资产的账目与实物进行全面管理,确保医院账实相符,资产不流失。最高级是由院长、副院长、经济管理专家所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主要负责全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四、结语
总之,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它是实现医院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服务质量的资金支持,是医院获得良好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支持,因而,在新会计制度下,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并通过构建一批高素质的固定资产人才管理制度、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问责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来实现,从而提高医院的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麟.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之我见[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7).
[2]沈二琳.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浅谈[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02).
[3]文孟婵.新《医院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与建议[J].财会月刊,2012(16).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作为医院自身资产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对其进行资产管理力度的加强,以提高医院的资产利用率、确保其完整和安全,并能够发挥其真正作用,实现医院的固定资产能够保值增值。
一、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自身的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普遍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在资产的处置、使用、配置环节上缺少必要的控制审批程序。日常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薄弱,其内部的相关管理机构不够完善,职责不清,人员不到位,使用部门同管理部门脱节,没有完善的约束机制。有很多医院虽然已经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但仅局限于简单的一些静态管理,很多数据都是经过人工录入,并不能满足医院的动态管理的需求。
2.资产存量不明确,账物不符
在其形式上进行分析,医院的设备、总务、财务等相关部门都建有实际的固定资产账目分类。有一些相关职能科室甚至还建立台账,但因其管理水平不够高,各个部门对于其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不到位,帐物、帐帐之间不能够相互衔接,有帐无物,有物无帐的情况频繁发生。例如医院在进行无偿调人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时,经常不能及时入账,有时甚至不入账,存在着帐外资产。还有一些淘汰、报废、毁损等已经失去价值的资产不进行核销手续的办理,对资产进行虚列,对于资产也没有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及时的盘点清查,对于一些流动性的一些固定资产,不能够及时实行专科处理,从而造成医院的资产的丢失和损害等,使其自身资产账和物不符。
3.账目价值失真,核算方法不健全
现行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医院自身的固定资产不能够进行折旧,账面所进行反应的相关固资价值就是其构建医院固资的成本,与其真实的固定资产价值有着很大的差距。医院虽然可以按照相关规定来提取相关修购基金,但是该资金并不是依照实际的固资耗损提取的,其基金难免会有倒挂现象。综上原因使得医院自身的固资账目不断增高,与固资实际的价值差距越来越大。除此之外,医院的相关设备一般都是高新科技技术设备,其更新速度很快,但是医院在进行固资核算的时候不能够根据加速折旧方法,也不能够进行固资减值准备,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的实际账面信息失真。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1.完善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制度
(1)医院根据其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固资管理制度
比如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调出审批制度、报废、报损、管理固资档案制度、清查核对制度等,并根据实际发展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使得固资管理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更加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计监督
医院对于固资产生的实际的经济效益要经常进行检查审计和监督,提高医院固资的运营效益;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的收益率、维修率、完好率、使用率、分布等各个方面及时的进行考核,以预防国有资产出现流失,要保证医院固资的保值增值;并且实现财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使用科室建立“三帐一卡”制度,做到财产管理有卡有帐、财务部门有帐、使用科室有物有卡,从而保证帐实、帐卡、帐帐相符,从而建立起“公务使用登记卡”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在其工作岗位调离时,要先将该卡收回,再办理相关离职手续,以避免固资损坏和丢失的情况。
(3)要完善设备管理相关责任制
明确权限和责任,以确保不能够相容的工作岗位能够实现分离,由设备、总务、财务等相关部门来组建固资管理部门小组,使得各部门都有兼职或者专职人员来进行医院固资的管理,对其责任进行明确,分配至个人。设备科要对设备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维修、保养,并且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财务科要将其科室的相关资产的损毁、维修以及占用情况量化为具体的数据,并根据相关状况进行奖惩。
2.完善固资折旧核算方式
现代的科技发展、产品更新迅速,为了确保其相关医疗设备能够切实满足医院临床的需求,要对其投资成本快速的收回。要按照费用和收费互相配比的原则对医院的医疗设备采用加速折旧法,以此来确保医院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医院可以参考企业的固资折旧方式来进行折旧,并定期对固资进行计提资金减值准备,从而更加有利于反应医院固资真实价值。
3.加强信息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实际管理水平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院也渐渐将计算机管理引进其管理领域。医院可以创建固资信息管理体系,将平时的管理融入管理范围,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将相关流程进一步固化。实现固资由人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的相关转变。
三、总结
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强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和配合,加强对其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更新,并利用先进的网络科技加强其管理的多样性和先进性,从而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更加符合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红伟 邓 军 李 青: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2,(0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措施 会计处理
事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能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各种建筑物、设备、器材等物资资产。这些资产正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解决校舍紧张等问题,许多高校纷纷利用银行贷款投资建设新校区,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除此之外,多种来源共同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固定资产,具有形态多样、种类繁多、数量大、价值高的特点,并且投资越来越庞大。但同时也出现了资产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价值失真、会计核算不当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应切实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改善会计核算方式,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
由于我国高校大部分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由于高等教育考核指标主要为教学、科研方面,不少高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而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情况。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计划、科研任务就行,基本不关注固定资产的效益性。或因不愿承担风险而过多地囿于教学、科研,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效益,使得部分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现象。同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在学校职能部门,而固定资产购建以各学院、部门为主,“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形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与使用相分离。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由于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间的责任不明确,未能有效共享资源,管理效率低下,以致管理不到位,重复投资情况明显,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成为腐败的根源。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在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在高校中同样存在。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高校固定资产主要用于教学、科研及为教学、科研相配套服务。在购入时,直接列入学校当年支出,无需考虑经济回报,不象企业那样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进行补偿。这种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高校为扩大规模,盲目地扩大对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配置时,也只想到拥有,而没考虑如何更好地使用。结果造成:一方面,急需购置必要的资产设备;另一方面,出现大量的资产闲置,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弊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高校固定资产流失状况令人堪忧。首先,是随意改变用途。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其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某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检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让手续,甚至也不收取使用费用,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产投入得不到合理的补偿,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着“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虽然,有些高校设立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也形同虚设,多数依附财务部门帐务基础上的管理,并不能实施帐物核实的对应管理。
(四)国家的投入体制存在问题
国家大包大揽的投入体制,助长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上出现“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在制定增添仪器设备计划时,更是缺乏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缺乏专家论证制度、购前论证关;对于实行项目化管理的资产,没有严格按照项目的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的审核、项目的评估、项目的审批、项目的执行、项目的后期检查评价等程序来操作。而更为严重的是固定资产投入后,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评价、检查、考核机制。
(五)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而在实际操作中,固定资产的界定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固定资产名称不清,价值限额模糊,将部分单价不足的也列为固定资产,或者应列入固定资产的却没入固定资产账,使得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导致虚增净资产。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树立正确思想,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先必须树立正确思想,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强化管理不仅能消除混乱,保证效益,且更能创造效益。因此必须增强管理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从领导到使用者、管理者都必须意识到管理好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严格实施管理制度。实行校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主要负责,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强化管理意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使用效益。
(二)完善健全管理体制,防止高校固定资产流失
规范、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
首先,各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具有权威性、独立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学校监管各级各类资产。财务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进行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财务监督,并进行价值管理与控制;设备、房产、图书馆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及建筑物、行政设备、图书等实物和价值进行归口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应建立资产管理台账,依账放置,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同时,利用计算机按照管理要求建立资产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建立 “统一口径、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果要加以考核,避免闲置、重复购置,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对于报废、损毁的仪器设备,要建立严格的报废制度,对仪器设备的自然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三者综合评定,杜绝固定资产的浪费现象,减少固定资产的损失。
其次,建立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及时掌握资产损盈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相符。同时,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充分发挥财会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固定资产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资资源,必然要求财务对其从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建议在其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
二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了如实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就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既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其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作为发展市场经济重要手段的一种产业,客观上也要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高校就具有现实意义。计算折旧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性能,考虑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从而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
三是突出财会部门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会部门应参与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把好固定资产管理的资金筹集、运用关口,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为高校的决策者们在财务管理上提供决策支持。
三、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上的建设性更新设想
根据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由此可知,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时,所采用的基本计量属性为历史成本,介入其他计量属性为辅助的方式。
高校固定资产大多以发票上标明的金额为主要依据转入固定资产价值入帐。有时对隶属于设备由于分解开票的配件而作为材料支出,此举并不能反映整套设备与仪器的全貌。漏记固定资产成本,甚至有化整为零的情况。这些处理方式对资产核算都是不合理的,不能真实地记录固定资产的真正入帐价值,也并非是历史成本的完全反映。除此之外,笔者建议参照企业核算方式增加以下核算科目:“固定资产折旧”、“固定基金减值准备”。在固定资产下设立二级明细科目:(1)房产,(2)设备仪器,(3)交通工具,(4)低值易耗品等。针对房产可对应设立:“房产增值准备”、“固定基金增值准备”。等等科目,类似企业化管理核算,能使资产负债表反映得更真实。现将列举新增科目的帐务处理如下:
各类固定资产:设备仪器、交通工具、房产、低值易耗品等都可参照企业会计核算采取月计提折旧模式,分录如下:
借:固定基金减值准备xxxxx
贷:固定资产折旧——房产xxxx
——仪器设备xxxx
——交通工具xxxx
——低值易耗品xxxx
低值易耗品,主要针对一些家具及课桌椅板凳的管理核算,笔者认为不应列入固定资产科目更为合理,而作为低值易耗品类似固定资产管理更为合适。因为其数量之多,单价并不高,易破损,管理困难,需要不断修理与补充替换。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可以采取2—5年之间的无殘值摊销方式。分录如下:
借:固定基金减值准备xxxxx
贷:低值易耗品摊销准备xxxx
经过这样革新以后,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均应为备抵后的净值列示,为了使报表使用者能准确了解单位资产变动情况,应在报表附注中表明各项增减固定基金的成因及影响程度。这样处理结果将会使报表使用者得到真实的资产情况,也能更贴切遵循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同时也可以帮助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情况及成新程度,更好地促使各部门管理好固定资产。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财务司.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法规汇编.1997.
[2]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2006-06-07.
[3]叶可辉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3).
[4]刘明远,汪芸.新时期加强和改革高校设备管理.实验室科学,2006,(4).
[5]吴涛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4,(1).
[6]徐朝宏.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06,(2).
[7]莫文,杨建.浅议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06(3):94-95.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社卫中心;固定资产衔接问题;账务处理
一、社卫中心固定资产概况
(一)社卫中心固定资产概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建立集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指导为主的 “六位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低成本、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从性质上讲,社卫中心属于收支两条线的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都是财务管理乃至单位内部管理的一项重点。而对于社卫中心来说,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等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社卫中心尤为重要。
(二)社卫中心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政策变化。(1)2012年12月5日,我国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做出了修订,修订后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施行。(2)2012年12月19日,我国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做出了修订,修订后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
2013年1月1日起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同时施行。(3)2012年11月29日,我国财政部印发了第21号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对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等都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施行。(4)2013年1月10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2号 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该《规定》分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财务报表新旧衔接、其他衔接事项5部分。
社卫中心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就是在上述规章制度的逐渐完善中变得更加规范和有效。本文主要依据2012年12月19日修订、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依据,探讨了社卫中心在新旧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衔接问题的账务处理。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变化
(一)关于固定资产定义的定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的含义进行了重新定义,即明确了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高于1000元(专用设备的单项价值高于1500元),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相较于旧制度,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即通用设备由500元提高至1000元、专用设备从800元提高到1500元。对固定资产分类进行调整,即把“房屋和建筑物”调整为“房屋及构筑物”、把“一般设备”调整为“通用设备”、把“图书”调整为“图书、档案”、把“其他固定资产”调整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1]同时,针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更为详细、确定的分类,更方便社卫中心等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登记和管理。
(二)新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相较于旧制度,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也进行了修订。在新制度中,事业单位除了不需要对档案、文物、图书、动植物等不需要计提折旧之外,其他固定资产均需要计提折旧。此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引入了“累计折旧”科目。能够更加直观和清晰的表现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情况,而且能够更有效的保证会计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三)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通过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可以明显的发现,在新制度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是新制度的一大创新。固定资产无论是形成、使用,还是报废,均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在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之前,我国事业单位基本都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无法真实而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变化,不利于单位管理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状况。
三、在新旧制度衔接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年初“固定资产”要素新旧制度衔接办法。(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借:存货
贷:固定资产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借:固定资产 (新入账)
贷:固定资产 (旧账)
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
(3)新制度未设置“固定基金”科目,但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年初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的余额(扣除转为存货的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基金数额后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二)新增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1)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1) 年限平均法:公式一:每年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年限;公式二:每月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月份。2) 工作量法:公式一: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总工作量;公式二: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2)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3)明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除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档案、动植物名义金额计量资产之外的固定资产均需要计提折旧。但是折旧年限却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而且计提折旧时无需考虑净残值。社卫中心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也应依照此规定计提折旧。关于计提折旧,有一点需要注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在折旧全部计提完毕之后,在继续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同时,提前予以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计提折旧。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中引入“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通过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难发现,社卫中心的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时,都要将资产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的引入,也是新制度的一大创新。社卫中心的资产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均需先通过该科目进行汇集,然后再进行结转。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固定资产减少都需要通过该科目,比如:当社卫中心调出资产时不需通过该科目,而是直接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还可设二级明细科目,用于具体的会计核算。
四、各地社卫中心应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一)社卫中心应建立健全中心内部管理机制,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各地社卫中心应严格参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建立健全社卫中心内部管理机制,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以及维修、盘点、保管等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使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同时,社卫中心还应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加强相关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二)社卫中心应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规范账务处理程序。目前,我国企业基本都已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很多社卫中心也引进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但是很多社卫中心的财务软件都局限于总账、出纳、应收应付等模块,对固定资产的模块相对忽视。对此,笔者建议我国社卫中心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台账、明细账等的电算化处理程序,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三)社卫中心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盘点。各地社卫中心还应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清查与盘点工作应由财务部门负责,使用部门参与。凡是发现账实不符或者盘亏盘盈,均要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我国各地社卫中心的医疗器械、医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在其资产总额中占比较大的份额,同时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底重新修订并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变化较大。因此,我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结合“新制度”的相关规定,好有关固定资产衔接的账务处理问题。通过完善账务处理,克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问题与缺陷,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清查
固定资产清查是指从实物管理的角度对公司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实物清查,并与固定资产账务进行核对,确定盘盈、毁损、报废及盘亏资产。固定资产清查对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开展其他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1. 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
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清查过程中要求各单位配合机动资产管理部认真组织清查,原则上对所有固定资产全面清查盘点。
1.1对固定资产要检查固定资产原值、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等;关注固定资产分类是否合理;编号是否齐全;详细了解固定资产目前的使用状况等;
1.2对出租的固定资产要检查相关租赁合同;检查各基层单位及项目部账面记录情况,检查是否已按合同规定收取租赁费;
1.3对临时借出、调拨转出但未履行调拨手续的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转让出去的固定资产,要求各基层单位或项目部收回或者补办手续;
1.4对清查出的各项账外固定资产、盘亏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工作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1.5检查房屋、车辆等产权证明原件并取得复印件,关注产权是否受到限制如抵押、担保等,检查相关取得的相关合同、协议。
2.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任务
2.1全面摸清“家底”,这是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最基本的任务。目前,公司固定资产数据基本上仍以静态数和账面数为主,而各基层单位的固定资产变动并没有得到准确反映。存在部分账实不符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固定资产实际已经报废、毁损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却长期挂账未作处理;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单位存在着部分的账外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账外固定资产由于长期游离于有效监管范围之外,容易被随意处置从而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通过固定资产清查,可以摸清公司的固定资产存量。
2.2建立监管系统,通过固定资产清查,可获取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始数据,这是建立固定资产动态监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3. 近几年来资产清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摸清了各基层单位及项目部固定资产的“家底”, 加强了实物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了各项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4.1加强对自筹款源购置的固定资产清查。
公司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是非常严格的,只有经局计划部门批准,下达了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购置计划才能进行购置。但是,现实中部分基层单位和项目部往往利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购置计划之外的各种款源购置固定资产,即自筹款源购置。这部分款源购置的固定资产在清查中是最容易遗漏的,因为它一不用审批,二不用上账,十之八九都形成了账外资产,如项目购置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照相机、摄像机、水泵、气泵等。对自筹款源购置的固定资产清查,要采取追索调查方法,要求公司财务部门紧密配合。
4.2改变现行的固定资产清查方法。
公司年年搞固定资产清查,但是固定资产清查的方法基本上都是自查为主。 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各基层单位和项目部账上有的固定资产盘点上报,账外的不报,而且是多报损失少报盘盈。公司机动资产管理部门受时间、人员的限制,在固定资产现场清查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一样固定资产都亲自清查到,因此存在着部分固定资产遗漏的现象。若想提高固定资产清查的效果,应该将现行的清查方法改为互查为主的方法。即由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各基层单位抽调专门的固定资产清查人员,分成若干小组在公司提供的固定资产资料的基础上,到各项目部以及徐州基地进行清查,真正作到见物就点。然后再填表上报,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盘点的数量真实可靠。
4.3严肃工作纪律,确保资产清查质量。
各基层单位和项目部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结果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各基层单位和项目部在清查中隐瞒真情,故意漏报固定资产,提供虚假资料等行为要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个人在固定资产清查中出现失职、渎职,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的,追究领导和当事人责任。通过固定资产清查培训和严肃清查工作纪律,清查人员才能掌握好政策,提高觉悟,熟悉业务,熟练操作,为提高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质量打好基础。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对固定资产清查中漏报和错报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盘盈、固定资产损失等进行清理核实后,按固定资产清查规定申报处理,注意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清查资料数据,固定资产清查数据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料,是一个单位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善于通过对固定资产清查各项数据资料的分类、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综合报告或专题报告,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推动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同时,要对在固定资产清查中新形成的资料分类整理形成档案,按固定资产办法进行管理,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
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近几年的资产清查工作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在以后的资产清查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改进和提高,争取通过每年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使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领导重视,抓好宣传发动工作
我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种类多而分散,清查工作量大、任务艰巨,需要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仅靠财务人员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做好做透的。因此,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统一了思想,提高全体职工对资产清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清查工作中去,使清查工作变成全体职工的自觉要求和行动。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资产清查领导小组
资产清查是一项面广量大、细致复杂的工作,必须精心组织、精心安排,才能使这项工作有条不紊,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单位至20*年4月21日召开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会议之日起,就成立了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杨茂任副组长,派专人具体负责。为这次资产清查工作提供的组织保证。
3.积极实施,合理安排步骤
因为我单位的财务制度是报帐制,所以没有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资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都不是太懂。因此明确职责,熟悉业务对于此次的资产清查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仔细学习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和要求,认真进行培训,为清查工作扫除技术障碍。根据“全面彻底”、“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和自下而上、逐级汇总、统一上报的方法,首先明确清查范围,做好清查摸底及登记工作。其次逐一进行审核,并现场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如发现错登漏登,问清情况后当场纠正补登,确保资产清查结果的真实完整、准确无误,真正使清查工作做到“见物做点、以物对账、以账查物、是账就清、不重不漏、不掩不盖、不留死角”。第三按照淮阴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自查,健全帐册,进一步完善了实物资产总帐、实物资产明细帐和保管使用登记册,建立实物资产“户口本”管理制度,为每项实物资产建立实物资产管理卡片,卡片上不仅记录实物资产名称、编号、类别、规格型号等信息,以便于对各种资产进行监督,使资产管理做到“专人保管、专人负责”。并按要求,形成表格,上报财政局相关科室,做到了印章齐全、手续完备、内容完整。第四将经过财政局审核小组审核的帐册,进行了网络上报。
二、充分认识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公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公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公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单位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及时传达关于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布置任务,责任到人。
三、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