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浅谈小学生品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07 08:56:08

序论:在您撰写浅谈小学生品德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浅谈小学生品德教育

第1篇

一、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众星捧月,从小养成了为所欲为、唯我独尊的不健康心理,不仅社会观念淡薄,是非观念差,连起码的家庭观念也极淡薄。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可是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因此,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我们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它对于人品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让小学生及时了解思想道德的内容,他们就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知道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从小道德观念强,思想品德好的人,长大以后是很少违法犯罪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不良道德习惯的人,往往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影响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因素

通过与学生谈话,家长沟通和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学生出现不良道德品质的因素有: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当前的小学生,在家中都是娇生惯养,稍遇不顺,便会发脾气,情绪冲动产生不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二)家庭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许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质的要求都尽力去满足而忽视运用正确方法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父母离异的残缺家庭,孩子过早地推动父爱和母爱,在单亲照顾下成长。这样,很容易出现偷窃、斗殴、浪荡、内向、怯弱、忧郁等行为

(三)学校因素性格特点

在学校,小学生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免于从教师那里获得道德态度,道德信仰和施行行为习惯,教师对待小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社会学家的调查证明:强制专横型的教师只能培养出屈从推卸责任不愿合作、弄虚作假等品质的学生;放任自流型的教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道德品质差,学习也不会好,因为他们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责任,不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无合作精神和自觉性可言;而民主型的教师,能尊重小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学生性格,培养的学生有责任心,有自觉的行为习惯,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行为表现,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小学生道德教育对策分析

小学生思想品质受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完成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一)学校方面

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因此教师要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牢固树立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信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习对教师的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把班主任单独评议改成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缩短评议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只有教育的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学校真正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二)家庭方面

“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家长应积极地为孩子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爱护、尊重学生、对出现打架、骂人、旷课等行为的孩子要正确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改善他们与群体的关系,不能强制,以免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加快不良品德形成。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让学校的教育,使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第2篇

关键词:爱心 弟子规 言传身教 家校联手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品德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的性质和方向。《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礼记·大学》中也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自古以来,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德育,我国现行的教育法规也把德育放在首位。但因为德育是一个隐性、漫长的过程,我们常常注重于可以量化的智育,而忽视了德育。德育如此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可以以什么样的心态、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高尚的品格,做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呢?下面是我在学习和就教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以爱奠基,用心育人

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是的,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教师就是学生在校的父母。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每个学生、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而班主任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教师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其一是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对学生心灵最好的关爱;其二是做到和学生交知心朋友,这种关系是在平时点滴中形成的,教师要放下身段,从细微处入手,赢得孩子的心;其三是讲信用、讲原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树立教师的威严,赢得学生衷心的尊敬。做到上面这三点要在多方面下功夫,即用心、用脑还要用情。用心指的是无论上课或下课,教师要做个有心人,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以便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也就是对学生的事要用心;用脑指的是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你得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同学关系,家庭状况或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给他最需要的关爱;用情指的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朋友,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话,谈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用温情贴近学生的心灵。

今年我接手的是一个“联合国”班,孩子们从原来的班级转入到新班级后,大多会出现情绪问题。小琳就是班上一个内向敏感的女孩子。从分班至今大半学期过去了,每次下课大部分孩子都迫不及待的招呼伙伴到室外玩,而小琳除了上洗手间几乎不在课间离开教室,甚至不与别人交流。找她聊了几次,没什么改变,于是特意安排了班里一性格开朗、待人平和的女孩子小艾与她同桌,在小艾的主动下小琳偶尔会跟她说说话,人也开朗了一些。但是我心理总有些疙瘩,一个孩子如此内向,甚至有些自闭,肯定有原因。为了更有效的帮助小琳,我到小琳家家访,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小琳的性格内向,跟家人缺少沟通有关;基于此我向家长提出了要家长定时与孩子交流的要求,并指导了家长一些方法。家访后可以明显感觉到小琳的变化,她的笑容比以前多了,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二、以“弟子规”为依据,适时劝告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让孩子敬爱而不是敬畏。动辄发怒的教师只会使学生敬而远之,而让孩子敬爱的教师应该要耐心地给予学生教育和引导。在学生有违反纪律或是不当行为的时候,我经常借用“弟子规”中的话来劝诫、教育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课间时间,有些调皮的孩子喜欢在走廊追逐打闹。有一回,我们班有位孩子飞跑下楼梯,在转弯的时候险些撞到我,孩子很紧张,我没有严厉指责他,而是把孩子叫到一边,在确认他没有受伤后对他说:“弟子规”中有那些话是告诉我们如何走路的,你能告诉我吗?(我们学校学生一年级开始学“弟子规”,二年级以上全部会背。)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说出来:步从容,立端正。宽转弯,勿触棱。孩子一下就恍然大悟,主动认错。这样的事例多不胜举,如孩子不愿意独立思考或上课不认真时,我就会劝导他“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样孩子马上就会转变态度;又如孩子违反纪律或是做错事不主动承认或撒谎,我就会告诫他“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样孩子一听,也很愿意承认错误。所谓“话不在多,而在于精”,通过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和运用“弟子规”,我感觉收获很多,孩子们也进步很大,特别在教育学生时,适时适当的运用“弟子规”中的话来点醒孩子,往往事半功倍,效果很好。

三、家校联手,心齐泰山移

德育最重要的“阵地”在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一个孩子的成才,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结果,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最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相信在家长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在这方面,我的做法如下:一是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二是不定时进行家访,加强家校的联系,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及生活环境,同时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有利于双方的教育;三是利用通讯工具,如电话沟通或校讯通等工具随时汇报了解孩子情况,做到及时教育、及时反馈;四是利用学校开展的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家长会等家校“双边”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谈家教体会等,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

总之,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必须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省,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因此,我们要把认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为己任,遵循教育规律、用爱铸造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沐爱飞翔。

参考文献:

[1]《今天我们怎么做班主任》作者:班华,高谦民,夏青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弟子规》到底说什么,作者:郭文斌 出版社:中华书局

[3]《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作者:(苏)B.A.苏霍姆林斯基 著

第3篇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思想道德;德育合力;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50-01

思想品德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思想品德教育是任何社会或阶级为使自身得以继承和发展而培养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古往今来,没有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全党及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由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小学生、根据他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情感认识规律来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确立思想品德教育为首的主导地位

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首先是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取得共识,其真正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地位是由秩序的功能所决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校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功力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对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保证作用。因此,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职工必须更新育人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四坚持”、“四抓。”即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为首,抓“五育”并举,坚持面向全体,抓后进生的转化;坚持全程负责,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坚持全面丰收,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根本宗旨上。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人人都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增强全员思想品德教育意识。这种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共识,才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样。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德育专题班会,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

三、品德教育要联系生活实际,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时期,但发展不够充分和成熟需要加以训练和培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在指导道德行为中强化自我教育意识是行之有效的。例如教学《我爱国旗》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知道升国旗,降国旗时要立正、敬礼,那么在每周星期一升国旗时你这样做到了吗?让学生落实到行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除了老师的引导,学校教育外社会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能改变人的思想。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如果干扰很大那会有赖宁,张海迪,李向群式的人物产生!一些旧思潮、观点、做风对提高人们道德不利,但是有一批又一批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物产生。总之,良好的社会坏境,可以酿造出辈出的人才。另外,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家庭,就教育出不同的孩子,比如,某个家庭品质好,忠厚老实、勤劳朴素,他的后人也亦如此;如果某个家庭好逸恶劳、阳奉阴违、老奸巨猾他的后人多般如此。当今世界,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达到某个目的,策马扬鞭地进行严教严管。在这种高温高压下,他们就有一个固有的品德观念。这种观念就是家庭教育中形成的,所以对整个人生价值来说,是基础,但必须要有这个基础教育。

五、建立建全完善的思想品评价体系

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98-01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群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早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可在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的今天,我们却经常发现进入中学后,学生的旷课率、逃学率、打架率及通宵上网率呈上升趋势。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发现问题出在学生的思想上,却时常感到改变这一现状很棘手。其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学生的早期思想教育进行不佳导致的结果。尽管很多家长在婴幼儿阶段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健康、优秀,可是教育者本身的科学育儿能力有限——就本县来说,熟悉相关教育知识的家长寥寥无几,公立幼儿园全县也只有一家,因此正规的教育培养儿童的时机就在小学阶段,但这一关键问题却被忽视了……,我的看法是:

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一进入小学,学生和教师整日的活动内容便是应考科目的分数和成绩,思想品德课的教授可有可无。笔者曾做过调查,我县几乎所有小学在课程表上都安排了思想品德课,但很多学校却几乎一学期没正规上过几节,更谈不上效果了。尽管学校领导和科任教师不定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其大多数是就事论事,很多教育都没有系统的方案和策略,并且也不时常持续进行。通常小学生脑海中接收到的思想教育就是“争考高分,争当第一,多拿奖状”。至于如何“成人与成材并举”或“先成人、后成材”,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好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许多家长一概不知,学生亦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学生在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有思想波动,抽烟、上网、打群架,写情书等活动开始萌芽继而进行。学生的这些举动如果不及时得到重视,不对他们思想正确的加以引导,其举动便会埋下隐患的种子,以后势必要泛滥。

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和学生成长有密切关系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来看,教师受到的教育和所授的教育知识占居首位,因此学校无疑成为学生受教育的最佳环境场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这最佳年龄最佳环境切莫给忽视了!如何做更好一些?我的浅见是:

一、确实做好幼儿——小学生衔接工作

幼儿进入小学,与之前相比学生年龄最多只有一岁的变化,其生理特点几乎完全相同,但其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却不得不发生变化。作为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师,要熟悉并掌握一些幼儿的相关知识,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由于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的各种问题。在他们一进入小学之后,老师们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爱护儿童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使之感受到老师如同父母般“润物无声”的爱,逐步取得学生的信任而达到彼此心理上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循循善诱,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将思想品德课正规化

笔者认为,应该将小学每班每周至少开设班会课一节和思想品德课两节作为制度落到实处,绝对要认真上好,而且要有作业,考试也要正规进行,可分为面试和笔试来检测效果:笔试按小学新课标和教材所要求的内容进行书面检测,面试可根据学校和教师所设计的有目的的校内外活动来观察效果表现。如校内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遵纪守规;在家孝敬父母,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外遵守社会公德,帮助五保老人和残疾人,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把劳动和教育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实践来亲身感知生活的正确含义。

三、加强和学生家庭的联系

学校可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电话联系,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对学生好的行为习惯要加以肯定并支持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其不良行为习惯要共同协商解决,杜绝学生在家校及家校外的不良行为的发生。学校还可通过举办家长学习班,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例如学校每学期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校外辅导员、聘请法制老师为学生和家长上课。对学生的上课内容可以偏重于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确立,法律法规常识,校园内外安全知识教育等;对家长的上课内容可以是如何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方面,作为家长该如何在家中和生活中做好学生的榜样,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让学生直观地接受思想教育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高尚情操;科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观念、整体素质开始形成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品格和真挚的爱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运用和谐精准的语言来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用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时刻都在给学生无形的影响和教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特别是思品教师更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执教品先行,育人先育己。”教师的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作用,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教师发现地面有废纸、果皮就自觉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歪斜的课桌坐椅等,久而久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也都会自觉行动起来,这就是“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楷模形象。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光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

二、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

“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师会用一百种方法教一个学生,而不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师会用一种方法教一百个学生。”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谈一二:

1.活用文中插图

思想品德课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它每一课都配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插图,对课文内容直观形象地做了补充说明。因此,在教学时,可活用这些插图,在弄清图意的同时,让他们用流利的语言把图的意思表达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对照图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这样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要想使思想品德课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它可以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能从视觉和感情上叩击学生的心弦,发动学生学习的主动作用。

3.贴近现实生活

教师应把学生耳闻目睹的、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恰如其分地引入课堂,既可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可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4.创新课堂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进过去那种墨守成规“死教书,硬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想尽办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要开拓创新,多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到实际中去体验,在活动中理解思想品德课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了发明创造力,还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用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

爱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呵护。教育就是站在爱的高地上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与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因此,教师要想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必须有爱心,要能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真诚地结交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相信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心灵受到爱的呵护,他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06-01

道德教育是小学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观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科学精神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必要工程,放松或削弱德育工作,培养四有新人就成为一句空话。

一、小学生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为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抓好了德育工作,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反而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只有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其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才能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只要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才能了解祖国的兴衰,才能增强其各种情感。德育工作是维持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思想和纪律保证,放松了德育工作,就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

二、对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具体现状分析

近年来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总体上讲是好的,但是,深入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发现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己方面,首先是农村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明显不足,独立性比较差;二是对事方面。学生对公物,公德,公共卫生持放松、轻视的态度,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大,学习上自我满意度普遍不高;三是对人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家长的不孝敬,对教师、老人的不尊重,对同学的不团结,小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随年龄增长,关系逐渐趋于平淡。

三、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偏差原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父母长辈们的溺爱,在家庭的环境中,父母的爱没有原则,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是当今家庭所存在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农村部分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压抑了孩子的天性,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疲惫、逆反、心态失衡,给学生的个性与品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失衡的家庭管理,如今农村孩子的家长也大多在学习上给予严格的管理,而忽视孩子品德行为方面的管理和教导,这样造成很少有父母能与孩子有正常的沟通,父母不能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二)学校方面。不正确的办学方向,当前许多农村学校还是在实施应试教育,因为大势所迫,这是孩子在心理上、生理上、思想上、行为上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学校环境的不良影响,一个学生受影响最多、最深的地方是在学校,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言行,他们的态度往往给学生很多的定位。老师、同学以外貌、以家境、以学习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这样的群体中常会有挫伤感、失落感,久而久之就就形成不良的品德行为。

(三)社会方面社会上的不好的风气、人们不良的品德行为,都是影响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因素。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上的不良风气。2.各种文化生活中的消极的不健康的、有害因素的影响。3.社会上具有各种恶习的人对学生的影响。

四、对策与措施

(一)家庭方面。一要创造和谐的氛围:作为农村学校教师应多与家长交流、沟通,引导家长以明智的爱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所谓明智的爱,就是有节制有分寸的爱,是情感与理智和谐结合的爱。即要言语教诲即言传,又要向儿童展示自己的行为实践即身教,其中以身教更显重要;二要更新观念,重视品行。家长应该更多的注重孩子的品德行为,而不是孩子的分数。应该在思想上、实际上重视孩子的品德行为。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下一代。

(二)学校方面。一要改变分数的指挥棒,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把我们的教育办学引到一个适合学生身心的水平上来,让学生愿意学、乐于学,这样国家教育的面貌才能真正得以改变;二要提高学生是非观念和辨别能力,农村学生朴实、单纯,见识面窄,见得少,听得少。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评价能力。三要培养师生情感,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教师要从培养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入手,要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同时,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要从多方面帮助他们,以满腔热情去融化他们“冰冷”的心。使他们相信教师的真心诚意,体验到集体的温暧,对周围人的信任感就会增强。

第7篇

加强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一直在农村小学从事教育工作,对农村儿童的思想发展现状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比较清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共同探讨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 学生找不到自己成长的方向,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没有目标性

“有志者,事竟成”,理想的树立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了理想,才有奋斗的目标,才有为目标而去努力的不竭动力,才会去注意自身各种素质的提高。

但我们看到,农村的少年儿童却没有远大的、明确的人生理想。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处于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状态,就连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对自己的理想也很模糊,有的甚至根本都没有考虑过将来做什么,怎么去做。可想而知,他们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考虑的就更少了,他们对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更渺茫了。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方向,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也就没有了目标性,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而,我们的家长和教师要了解理想教育对儿童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使其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思想定位,明确自己应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什么样品质的公民。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发挥民主,让学生自己讨论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这种方法是讲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三、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根据课本,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四、学生无法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功,找不到自信,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缺乏积极主动性

新课程强调要转变评价方式,采取激励性的教育评价。但农村小学还仍然处在原先的那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即以学科成绩的好差来评价学生。这样一来,一个班级当中绝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是很平常的,他们无法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功,得不到教师的激励与表扬。他们整天生活在一种学习失败的阴影当中,找不到自信,因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在他们的世界里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他们就更不会再去思考自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即关注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所以,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缺乏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快乐与成功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尽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适当鼓励,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然后再去引导他们去提高思想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其次,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各自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欣喜。通过这种途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找回了生活的自信,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到生活和学习当中。这时,再去指导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尤其在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其形势愈发紧迫,因而我们应该积极研究探索,以期探究出适合提高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