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竞技体育目的范文

时间:2023-10-07 08:56:02

序论:在您撰写竞技体育目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竞技体育目的

第1篇

[论文关键词]竞技体育:体育社会学;社会评价;价值

竞技体育是社会机体的一部分,社会的运行不断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竞技体育的运行交织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运行之中,不断影响社会的发展,竞技体育作为一项事业,国家予以投资,关系到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对人竞技体育投资作出正确决策,就必须有可行性研究作为科学依据,其核心就是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即对项目进行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评价。在我国将竞技体育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强调竞技体育事业的公益性,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则逐步强调竞技体育的经济性。

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建设、实施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利用、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影响予以分析,使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竞技体育项目的运行过程得以合理配置,提高投资效益,使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得以整体优化,从而有助于建立竞技体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有助于竞技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评价理论是一门应用科学,属于规范科学范围,它是随着经济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而发展的,至今没有规范的学科理论。为此,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理论还未建立起来。如果对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投资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估方法,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产,影响竞技体育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体育社会学为基础,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内容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便为竞技体育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一、体育明星效应带来滚滚财源

在体育场上,篮球运动的天皇巨星乔丹以神话般的竞技表演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足足征服了几代人;而在商业领域,他同样奇迹般地创造了“乔丹神话”,即使在他退役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商业上的“神话”仍然在延续。

今年5月,许久没露脸的乔丹在中国刮起一阵旋风,他乘坐豪华的“湾流5型”私人飞机首次商务访问中国,虽然只是短短的三日“中国之行”,却赢得成千上万球迷狂热的尖叫声,和一笔笔不菲的广告费。

人们没有忘记,“飞人”乔丹和他往日的辉煌。

在乔丹1993年带着篮球体坛无人能及的荣誉:两枚奥运会金牌、三枚NBA最有价值运动员的称号第一次退出NBA之前,他的年收入已达3600万美元。1995年夏出,仅广告年收入就激增4000万美元。1996年,乔丹以年薪3000万美元与公牛队续约一年。1998年最后一个赛季,乔丹共获得工资3314万美元。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连续多年蝉联世界体育运动员“首富”的迈克尔·乔丹,包括广告收入在内,其总收入已经接近2亿美元,而且他的财富在退役后还将继续增加,在他有生之年估计会增至于75亿美元。

成为亿万富翁的乔丹,并不只是独善其身,他把体育明星的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给NBA篮坛、公牛队、赞助商、广告公司、电视转播业等所带来的财富更是不胜枚举。体育用品公司耐克与乔丹的合作就是体育营销最完美的典范之一。1984年,面临破产危机的耐克公司在关键时刻,冒险以巨额酬金聘请乔丹作为其运动鞋的代言人,并推出富有创意的“空中飞人乔丹鞋”的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耐克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至今,耐克公司单从乔丹系列产品便赢利26亿美元,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体育用品第一品牌的地位。还有,只要是乔丹参加的比赛,无论是主场还是客场,观众席都场场爆满。乔丹所在的公牛队曾飙升为NBA票房收入最高的俱乐部之一。据统计,借乔丹的个人号召力,公牛队的老板雷斯多夫从1990年起,每年至少赚到1亿美元。似乎凡是与乔丹沾边的群体都受益匪浅,《财富》杂志曾评估过,受乔丹明星效应影响的相关产业就有100亿美元。

姚明,中国的乔丹,他的明星效应一点也不逊色。这个谦虚而略带腼腆的中国大男孩,自2002年以状元身份加盟NBA后,现在已是中国体育界最富有的头号人物。乔丹曾指出:“姚明的担子太沉重了,他是肩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来打球的。”但正因如此,姚明具有西方体育明星无法比拟的优势,他的背后是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随着姚明在NBA的逐渐成长,其明星效应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更是无法估量,他目前已是众多知名品牌(例如苹果电脑、百事可乐、锐步、麦当劳、中国联通等)的形象代言人。

再说,足球明星贝克汉姆。阿迪达斯为了反击对手耐克,以1亿英镑的天价与贝克汉姆签下广告合同,这是体育史上最大金额的合同。阿迪达斯全球执行官冯·沙尔克说:“他是世界体坛的新形象,贝克汉姆已经从体育明星的形象中走出来,在更大程度上被看作一个大众偶像。”有贝克汉姆这张王牌,使阿迪达斯在市场上取得初步成效。

其实,体育明星们的明星效应所产生的商业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本身的收入。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体育明星们被一个庞大群体(例如观众球迷)追棒,同时群体的消费需求也带来了无形、巨大的商业市场。所以,球队老板和赞助商向体育明星挥舞巨额支票的同时,体育明星凭着明星效应也为他们带回了高额、超值的利润。

二、大型赛事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如果体育明星效应只是给体育明星和俱乐部以及赞助商带来财富的话,那么奥运会、世界足球锦标赛、欧洲足球锦标赛、亚运会等大型赛事则大大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奥运会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示竞技水平、促进世界和平为主题,但现在更令人瞩目的是,现代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盛会近30年来,奥运会作为经济的载体成为世界经济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给主办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注入活力,对主办国市政建设的完善、就业机会的增加、服务业水平的提高、电子信息业及商业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汉城奥运会,从1981年争取主办权到1988年正式举办,一共创造了33.6万人的就业机会,此次奥运会本身赢利4.7亿美元,还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生产诱发效益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益。韩国凭此举跃入亚洲四小龙的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仅电视转播权一项便卖出6.63亿美元。这届奥运会给巴塞罗那带来26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让巴塞罗那由一个中等城市一跃成为欧洲第七大都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亚特兰大和乔治亚州创造了51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其中门票收入达到4.68亿美元,9亿美元电视转播和6.8亿美元的企业赞助费。2000年悉尼奥运会,门票高达5.51亿美元。另外,从1997年起至2000年的4年里,受举办奥运会的影响,澳大利亚的旅游总收入达到42.7亿美元,海外投资达到87亿美元,创造了15万个就业机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5亿美元。

欧洲足球锦标赛刚刚曲终人散,虽然葡萄牙队最后功亏一篑,最终未能夺得金杯,但葡萄牙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仅电视转播费就有5.52亿欧元。葡萄牙在这届欧洲杯中至少获利7.96亿欧元,预计今年葡萄牙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2%,比去年增长了两个百分点。受益最大的是旅游业,今年收入已达到了2.66亿美元,同时还创造了1万至4万个就业机会,而长远旅游效益就更可观,初步估计,在2010年前平均增长的旅游年收入将在1.8亿至3.6亿欧元之间。

大型体育赛事形成的产业经济是一种资源相对集中的注意力经济。从筹备赛事到赛事如期举行期间,必须集中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大力兴建各种体育馆以及完善交通、通讯、酒店等服务设施,这必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产生大量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产业需求和服务需求,从而加快了主办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希腊雅典主办的28届奥运会备受瞩目。世人的目光汇聚在这里,寻找104年前奥运圣火的源头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精髓,同时也在寻找体育产业所带来的商机。

展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景非常诱人。这两大盛会将会为我国提供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并吸引大量外资投资,等等。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将成为一条纽带,把中国体育产业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为我国的经济腾飞装上重型的助推器。

三、体育产业推动经济腾飞

日益发展起来的体育产业,不但对体育运动员、体育事业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对全球的经济发展都起到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后工业化社会经济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同样遵循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第一产业的地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在逐步下降,第三产业迅猛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将处于主导地位。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加重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拓展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并在优化产业结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体育产业已占GDP的3%。同时,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大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从而熨平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增强地区经济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抗干扰能力,调整各个经济部门协调发展。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在日本和西欧经济疲软的状况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重新夺回一些曾经输给日、欧的某些领域,这与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迅速地发展密不可分。美国现在的体育产业已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三,年产值超过2500亿美元,远远超过石化等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增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专门化、高级化,这就使体育消费不再只是纯消费。体育产业因此成为一种潜力无限的新产业。体育产业化所蕴藏的无限商机,所带来的高利润,让更多人认识到体育产业与旅游业、影视业和网络业一样,将成为21世纪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据1999年的一份统计,当年全球范围内的体育赞助额达70亿美元,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已经达到了400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6%至10%的速度增长。5年过去了,如果按份统计数据来计算,现在全球整个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应该是非常可观的。难怪一个国际知名经济专家说:“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是体育,其次是电脑。”

第2篇

关键词: 江苏省竞技体育 优势项目分布 特征分析

江苏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又以8金4银4铜排在全国各省市金牌榜第一的位置。然而,从奖牌总数来看,江苏省竞技体育水平还未能达到全国第一。而探寻江苏省竞技体育项目分布特征,巩固原有项目优势,挖掘潜在项目优势,是江苏省竞技体育更好发展的基础,更对江苏省竞技体育项目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1.竞技体育项目分类

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分类体系,分别用于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通常依据竞技体育成绩把竞技项目分成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弱势项目。对于区域而言,优势项目是指能够持续多年在世界大赛、全运会上夺得金牌,获取优异成绩的项目。因为弱势项目在体育竞技中不表现竞技实力,所以各地竞技体育竞技地位是由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竞技实力决定的。

2.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分布

2.1格斗对抗类项目。

虽然我国格斗类项目总体水平低下,但江苏省竞技体育格斗类项目在全国省市比较中却具有相当的优势。根据统计,自1979年至2008年,江苏省竞技体育在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散打)项目上共获得世界金牌8枚、亚洲金牌28枚、全运会金牌39枚的优异成绩。在1984第23届奥运会上,来自江苏的栾菊杰获得女子花剑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五名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之后的肖爱华、梁军、王海滨、仲满等名将也撑起中国的击剑项目。在八至十五届亚运会上,除了第九届亚运会外,江苏击剑运动员总共获得28枚金牌,其数量之多让其他省市难以超越;在四至十一届全运会中,江苏省获得击剑项目31枚金牌,每届奥运会中,江苏击剑选手均会出现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争光。优异的历史成绩充分说明江苏省在格斗类项目上的绝对优势。

2.2竞技体操类项目。

在世界级比赛中,江苏省运动员共获得技巧项目冠军76个,并且在全运会上获得3枚金牌。第2000年奥运会,黄旭获得了男子体操团体冠军、双杠第七名的好成绩。在2004年奥运会上,黄旭、肖钦分别获得了男子体操团体第五名,另外黄旭获得了男子鞍马第四名,肖钦获得男子单杠第六名的好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黄旭、肖钦为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团体冠军贡献了巨大力量,肖钦获得体操男子鞍马冠军,黄旭获得男子双杠第六名,同时蹦床运动员陆春龙获得金牌,江苏竞技体操类项目达到历史最好成绩。

2.3小球类项目。

技能主导类中的对抗性项目以小球项目最为典型。根据统计,江苏省从第9届亚运会开始,在羽毛球、乒乓球项目上,除了第11、12届外,每届均有获得金牌。在全运会比赛中,每届均有羽毛球项目的金牌摘得,而乒乓球项目,虽然不是每届均有金牌斩获,但连续多届的金牌收入也充分证明了该项目的优势。特别是从第10届全运会开始,江苏网球项目发展迅猛,在该届全运会中一举拿下3枚金牌,并且延续这种状态,于2009年第11届全运会斩获2枚金牌,充分展示了江苏网球项目异军突起的强劲态势。

2.4射击类项目。

江苏省射击类项目虽然在奥运会中只获得两枚金牌,但占中国奥运射击金牌总数的10.53%,在亚运会和全运会的比赛中成绩更为显著。根据统计,在改革开放后的8届全运会与所参加的亚运会中,江苏省射击运动员共获得10枚亚运金牌、9枚全运会金牌,无论是与全国省份还是与省内项目相比,射击类项目是江苏省传统优势项目。可见江苏省射击类项目作为江苏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十分明显。

2.5团体项目。

根据统计分析,江苏省团体类项目以技能技巧类项目为主流。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其中,羽毛球优势明显,已经成为我省团体项目金牌获得的主力项目。而击剑类项目已经成为我省拳头项目,每届全运会都会斩获团体小项的金牌。网球作为我省后发展项目,目前成绩辉煌,连续两届全运会获得男子团体冠军。

3.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特征分析

3.1紧密围绕国家奥运战略,大力发展奥运优势项目。

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主要为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击剑、游泳和跳水,而此类项目正是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竞赛中的优势项目和获金项目。根据统计,在所参赛的八届夏季奥运会中,中国六大传统优势项目跳水、体操、举重、乒乓球、射击、羽毛球[2]共获得金牌151枚,而江苏在历届奥运会所获金牌的35项次中,只有6项次是击剑、跆拳道、技巧三个项目,其他获金项目均为我国竞技体育奥运优势项目,这也充分说明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与我国奥运优势项目的高度契合。从获金项目分析,击剑、技巧、跆拳道三个项目是近几届我国奥运新增的获金点,而江苏健儿在奥运会比赛中所展示的竞技实力,不仅使得这三个项目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更在全国地区间的竞争中占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原则。从江苏省竞技体育实力变化分析发现,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主要遵循的是保持传统优势项目的竞争优势,积极挖掘新项目的潜在优势的原则,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力争扩大江苏省优势项目数量,在全国区域间竞技体育竞争中保持领先。

3.2坚持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并举,保持非奥运项目的竞争优势。

据统计,江苏运动员在获得的311个世界冠军中,其中有28.3%为非奥运项目的运动员所得(包括技巧项目)。1988年至2008年期间(2001、2002年国家获得世界冠军数据缺失,排除同年份江苏获得世界冠军数),江苏获得的世界冠军数占全国的世界冠军比例为14.69%。由此可看出,江苏省在体育事业发展中,一直坚持竞技体育项目全面、协调发展,也正因如此,1987年组建的技巧项目在2008年奥运会为江苏获得了一枚金牌。另外,武术、航空模型、航海模型、围棋、象棋等项目的斩金获银,证实了江苏省在非奥运项目的竞争优势。

3.3缩短战线确保重点,项目分类提高效益。

江苏省在所开设的竞技体育项目中既经历了全面铺开所带来的阵痛,又获得了调整后所获得的辉煌。在六运会前,江苏竞技体育项目开展偏多,而结果并不是多项目的全面开花,而是六运会的失利。六运会后,江苏竞技体育开始精减项目、确保重点,并采用分类管理的办法,最终竞技体育成绩得到快速提升,并一跃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强省。在项目分类上,江苏将优势项目、重点项目、短期能出效益的项目列为一类项目;把未列入一类项目的本省传统项目列为二类项目,而把非奥运项目但有世界和全国比赛的项目列为三类项目。[3]在确保一类项目的前提下关注二类项目的发展,缩小三类项目的规模与投入。经历几年的努力,江苏竞技体育发展收到了显著成效,有力加强了江苏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后劲,这不仅保持了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竞争优势,还挖掘了潜优势项目的潜在竞争力。

4.结语

在竞技体育赛场上,优势项目竞技实力的强弱决定着竞技地位的高低,而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分布就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随着江苏省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对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分布与特征进行分析,不仅是研究江苏省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基础,而且是各省市竞技体育发展中进行自我客观评价的关键,优势项目的分布与特征研究必将成为区域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田麦久,刘蓧英.论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67.

[2]《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编.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50.

第3篇

篮球和体操项目的体育专项学生,在社会认可度、竞技水平提高、娱乐性、感性体验、努力取向五个测度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2009体育硕士班中篮球专项学生18名体操专项学生13名。

2.方法

心理测量法:采用由叶平博士等编制的《中国标准化竞技动机量表》(GMP-C问卷)为测试工具,主要从5个方面测量运动员的竞技动机。该量表是信、效度较高的测量工具。

三、测试结果

1.篮球和体操专项学生在社会认可度测度上的差异

通过对两个项目的学生在社会认可度测度上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篮球专项学生和体操专项学生的社会认可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体育专项学生中,篮球和体操专项学生对社会认可度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2.篮球和体操专项学生在竞技水平提高测度上的差异

通过对两个项目的学生在竞技水平提高测度上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篮球专项学生和体操专项学生的社会认可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体育专项学生中,篮球和体操专项学生对竞技水平提高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3.篮球和体操专项学生在娱乐性测度上的差异

通过对两个项目的学生在娱乐性测度上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篮球专项学生和体操专项学生的社会认可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体育专项学生中,篮球和体操专项学生对娱乐性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4.篮球和体操专项学生在感性体验测度上的差异

通过对两个项目的学生在感性体验测度上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篮球专项学生和体操专项学生的社会认可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体育专项学生中,篮球和体操专项学生对感性体验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5.篮球和体操专项学生在努力取向测度上的差异

通过对两个项目的学生在努力取向测度上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篮球专项学生和体操专项学生的社会认可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体育专项学生中,篮球和体操专项学生对努力取向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四、分析讨论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运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取决于多种因素。

对篮球和体操项目学生的竞技动机五个指标(具体包括社会认可、竞技水平提高、娱乐、感情体验、努力取向)进行测量。其测量结果(见下表)表明篮球和体操项目学生社会认可、竞技水平提高、娱乐性、感情体验与努力取向呈较高水平。

首先从社会认可这一指标来看,篮球和体操项目学生竞技动机没有显著性差异。追求良的好的竞赛表现过程中必然抱有想让他人认可的强烈愿望,这可能是导致其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水平。社会认可属于外部动机,根据动机理论可知,较高的外部动机如引导不当,会极大地损害内部动机,从而损害运动员从事这一项目的兴趣、态度等。较高的社会认可会促使运动员强烈地希望在比赛中有良好的表现,如比赛一旦失败,会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因此,教练员或心理学工作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把这种渴望成功的愿望转化为内部的动力,从而促使运动员形成积极的态度。

从竞技提高这个指标看,将两组学生的竞技水平提高测度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竞技水平提高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篮球专项学生与体操专项学生一样,想要通过比赛提高个人运动水平的愿望强烈。具体表现为:想要在比赛中把自己的最大能力发挥出来,想要通过比赛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获取最好成绩,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及学到其他高水平运动员的技能等。

从娱乐性指标看,对两组学生的娱乐性测度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娱乐性指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篮球专项学生和体操专项学生同样都对娱乐性体验比较强烈。

从感性体验指标看,对两组学生的感性体验测度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感性体验指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篮球专项和体操专项学生在比赛中检验自己的能力与运动技能,追求胜利愿望同样强烈。

从努力取向指标上看,将两组学生的努力取向测度进行t检验,发现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两组学生同样注重比赛的结果,看重比赛中努力的付出。

五、结论

篮球专项学生与体操专项学生的竞技动机特征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叶平.竞技动机量表在中国的标准化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

2.叶平.日本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成就动机的性别、项目和运动经验年数差异.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3

3.高健,金帆,赵金花.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竞技动机特征分析.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4

第4篇

摘 要 核心力量是一种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是人体运动的一个“发力源”。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就是人体核心稳定性。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大量有关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成果,本文章的研究方法对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运动项目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对相关成果进行分类总结,探讨当前的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竞技运动项目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应用作出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核心力量 竞技体育 应用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将主要用于康复领域中的身体核心稳定性训练扩展到竞技体育训练中,因此为竞技运动训练提出了新的训练理念。与世界竞技训练水平相比对,国内教练员对身体核心力量训练还缺乏深透的了解与认识。身体核心力量训练是现代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运动训练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对所有的竞技运动项目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使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顺利完成基本动作和专项技术动作,而且还是运动员身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并对上下肢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一、核心力量的实质及作用

(一)核心力量的实质

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体的“核心(core)” 是指脊柱、髋关节和骨盆所在的位置,它们正好处于人体上下肢的结合部位,在运动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而且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状态。核心稳定性的优劣取决于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能力。简言之,核心稳定性是指脊柱-髋关节-骨盆联合结构的稳定程度。而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工作时所产生力量的能力。

(二)核心力量的作用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运动技术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而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及专项技术动作都起着稳定和支持的作用。运动员和教练员已经认识到核心肌群对完成运动技术动作的作用,但在训练中却又忽略了对该部位整体力量的训练,如深层的小肌群和腰髋的衔接处,或者碍于方法与手段的匮乏,如加强核心部位的肌肉群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稳定性及全身姿势的正确性,而且可以稳定和强化髋部及躯干在力量转换时提供能量输出,有利于提高速度,整合与传递整体用力,并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领域的应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对象是人体核心部位的若干块核心肌肉,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任何竞技项目的技术动作都不是依靠某单一肌群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要动员许多肌肉群协调做功。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训练学的角度来讲,对运动员实施核心力量训练的目的为了提高专项力量,进而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因而核心力量在不同项群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目中的应用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型性的竞技能力特点是在最大力量的基础上重视快速力量的发展,突出力量的速度技术相结合。如在投掷项目中,运动员强有力的核心肌群所产生的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下肢配合达到一定的协调性,有效地加快力量的传递和专项动作的完成,从而整体上提高运动肌肉能量输出的实效性。所以要求投掷项目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加强核心部位的力量训练有利于改进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提高运动成绩。

投掷项目核心力量训练可分为以下方式:穿插采用仰卧起坐、仰卧挺髋、原地跳起两腿分开手触脚、仰卧屈腿左右摆动、侧卧腿夹瑞士球侧摆、3 分钟高胎腿,100 米跨步跳、150-200 米后蹬跑、50 米多级跳、20 厘米左右高度台阶跑等以及上坡跑等练习方法。

(二)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中的应用

在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主要包括短距离的竞速项目,这类项目的训练中对运动员的力

量素质以及肌肉的快速反应和快速动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国内传统的短跑项目训练理念与国外先进训练理念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运动员身体形态上的差别和运动成绩上的差距。短跑项目是以追求速度为目的,而且要求身体各运动链协调配合,各肌群协调发力。短跑运动员的核心肌群在跑动中是核心运动链,担负着保持平衡、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的重要角色,对上下肢的协同工作和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可分为以下方式:采用肋木举腿、俯卧背翘起、橡胶带摆动高抬腿、仰卧两头起、橡胶带车轮跑摆腿等方法进行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根据训练的侧重点来选择相应的训练手段。训练时以分组比赛的形式练习,增加训练的娱乐性,练习的密度和负荷要以做到力竭为准。

(三)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中的应用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主要包括中长距离以及超长距离的走、跑、游、滑和划的所有项目,这类项目主要的特点是不仅需要保持高度发展耐力水平,同时还要提高其速度水平;在保持高度发展专项能力的同时,提高全面训练水平。

如游泳是一项开展在水中运动产生的力和其在陆地上运动具有很大的差别。运动员的头与脊柱会形成一种自然的S形状,在水中时,为了获得更小的阻力及更快的速度就应当将这种身体的S形状转换为一条直线,这种姿势能够使运动员在水中令身体肌肉获得最大程度的放松,使运动员更有利于发挥自身力量。由于运动在水中会承受更多的力,所以运动员就需要保持合理的姿势来保持自身在水中的平衡。游泳核心力量训练可分为以下方法:

1.单人无器械练习

此类练习适用于训练初始阶段,目的是使运动员体会核心肌群发力过程,并学会初步控制身体。例如:俯撑桥动、侧桥和仰桥练习等。

2.简单器械练习

此类练习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是平衡球、平衡板及瑞士球。这一类型的器械进行力量练习,使核心区域深层肌肉参与运动,以便躯体能更有效的始终保持正确的运动姿态。例如:双腿置于平衡球上的身体稳定性练习、悬吊式训练方法等。

3.复杂器械练习

此类练习方法一般适用于核心肌群能力在中级以上水平的专业运动员,他们都经过了初期的徒手或单一器械的训练,能较好地控制身体。例如:单、双足站立于平衡球上。做各种上肢持轻器械举、推、拉、下`及躯干扭转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等。

4.不平衡状态下的负重力量练习

此类练习方法要求较高,在不平衡状态下的双人练习可有效提高运动员不稳定状态下的核心控制能力和整体发力水平。该练习方法―般使用自由力量器械进行的力量练习,例如:运用平衡盘的负重练习等。

(四)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中的应用

从事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掌握各项技术的基本,同时也是比赛中运用技术和完善战术的前提。该项群的重点素质包括移动速度、挥臂速度、灵活性和耐久力等,排球、羽毛球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弹跳力。

如排球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的准备、移动、取位、击球等动作都不是仅靠某单一肌群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动员许多肌肉群协调合作。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而且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排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一般采用静力性练习,可以分为以下方法:

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

此类练习适用于训练初始阶段,目的是使排球运动员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体。例如:仰卧挺髋、仰桥、单臂俯撑控腹、静力两头起等。

2.使用单一器械进行练习

此类练习的训练目标是不仅使躯干深部肌肉层参与运动而且在运动过程中躯干始终保持正确的运动姿态。例如:利用平衡球、平衡板和悬吊绳等不固定轨迹的训练器械上进行力量练习。

3.运用综合器械进行练习

此类练习增加了练习的难度,要求能良好的控制身体,并使躯干在运动过程中躯干处于正确的身体姿态。例如:单、双足站立于平衡球上,做各种上肢持轻器械举、推、拉、下蹲、躯干扭转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坐于瑞士球上做各种形式的练习等。

(五)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中的应用

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要求运动员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是此项群的主导运动素质。速度素质和爆发力是决定该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此类项目对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要求较高,对该项群项目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是十分必要与可行的。如跆拳道比赛过程中提高运动员核心力量,不仅能增加对对手的击打效果,还能提高运动员自身的抗击打能力。跆拳道比赛中攻防转换节奏快,需要运动员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当产生应激反应时,躯干部核心力量是由外向内收缩,腹腔周围的肌肉群迅速收缩形成保护层,以抵抗外力的冲击。所以整个身体核心区域的稳定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速度、力量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如果躯干部深层核心区肌群力量加强,能使运动员在腿法技术的不断变换运用中保持身体重心稳定,并在实战过程中起到威慑对手,克敌制胜的重要作用。跆拳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可分为徒手练习和器械练习法。在徒手练习法中的仰卧起手抱膝举腿、仰卧提臀抬腿、侧卧踢腿、侧卧肘关节支撑顶髋、屈臂俯卧内收腿伸手支撑。在器械练习法中的仰卧两脚拉瑞士球、仰卧单腿压瑞士球交叉腿、侧卧单肘支撑夹球、俯卧瑞士球单臂单腿支撑、两腿压球单臂支撑、仰卧屈腿夹球转髋、单腿弓步滑行。

三、结论与建议

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体能主导类的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加强运动中躯干的稳定性,增加核心部位肌肉的耐力。其次,核心力量训练能增加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力,提高运动时从核心部位向四肢及其它肌群的能量输出,机体里的深层小肌肉的力量能力加强,在肌肉收缩的同时可减少对关节的负荷,能够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由此可见,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教练员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加大难度及负荷,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使运动员在竞技水平发挥出更高的实力,取得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秋亚.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竞技体育中的研究进展[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3.

[2] 李洪玉,李宏昌.短跑运动核心力量的作用与训练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 黄继珍,赵嗣庆.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实践[J].体育学刊.2010.

第5篇

[关键词] “来吧冠军”;电视真人秀;竞技体育;受众;拟态真实

[DOI] 10.13939/ki.zgsc.2016.28.245

1 真人秀与节目“来吧冠军”

1.1 真人秀节目现状

真人秀,目前在各领域均没有规范而明确的定义,根据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即真人实镜秀,是一种强调实时现场直播,没有剧本,不是角色扮演,声称是百分百反映真实自我的电视节目。也有人将其定义为“一种由制作者制定游戏规则,由普通人(明星以生活中的身份)自由参与或被选择参与已经设定了基本模式与程序的舞台选秀、婚恋相亲、智能竞技等活动,其过程被全时段、多机位现场拍摄录制,经过戏剧化的剪辑处理,在电视或者网络平台播出的节目。”[1]

在真人秀节目中,“真”是它存在的生命线,所谓“实镜”即真实的镜头记录,它是一种纪实而非虚构。“人”是它的组成核心,我们通过真人秀节目是要从个性化的角度去对一个人重新了解和认识。“秀”则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一档电视栏目,“秀”符合传播学“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目前我国的真人秀节目,虽然在整体节目设计上讲求真实不虚构,但在后期剪辑处理中,充分利用音效、字幕等技术手段,力图最大化凸显人物关系的戏剧冲突性,满足受众观赏需求。

1.2 节目“来吧冠军”

1.2.1 节目概况

浙江卫视和蓝天下传媒联合出品,肯讯传媒联合制作的大型励志竞技体育真人秀节目“来吧冠军”于2016年4月3号晚20: 30首播,率先吹响竞技号角。该档节目史上第一次将竞技体育比赛与电视综艺相结合,这是竞技体育真人秀领域的全新尝试,开创了体育综艺节目的全新局面。

节目采用明星与世界冠军各自组队,借助特定道具和自制比赛场景来实现颠覆性的真实体育对抗,首期节目明星队即遭遇强敌,挑战由郎平教练带领的中国女排。参与这期的中国女排运动员包括惠若琪、张常宁、张晓雅、朱婷、王梦洁和丁霞这六名即将出征里约奥运会的主力队员,明星队除了常驻嘉宾队长贾乃亮和陈嘉桦Ella之外,还包括演员陆毅、陈建州(黑人)、胡兵、超模何穗、人气偶像汪东成。

1.2.2 创新模式获得业内好评

“来吧冠军”一经播出即引起热议,在技术层面,由于节目的拍摄场地是一个由体育馆改造而成的演播室,如此一来,既保留了演播室的灯光、音响等技术优势,又可以因为空间的开阔性,在机位设置上增补体育直播和真人秀两套系统,做到无缝切换。

节目中既有竞技体育真实比赛的紧张激烈,又有电视综艺的喜剧娱乐元素,不少网友评价其“好看又好玩”。首期节目结束后,中国女排姑娘和郎平指导迅速蹿上话题热搜榜,“来吧冠军”得到了包括体育学和社会传播学领域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在其微博称:“‘来吧冠军’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它刷新了人们对于综艺节目的偏见,告诉社会‘导向正确’和‘好看’并不矛盾:节目的立意决定方向。‘专业性’和‘娱乐性’并不矛盾,因为体育本身就是最好的真人秀――有悬念、有对抗、有明星、有意外。”

“来吧冠军”以冠军和明星比拼为主题,运用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道具和自制环节。虽然这是明星至上的综艺时代,但是体育冠军仍然是节目的最大主角。在欢乐的竞技氛围中,传递出无限的正能量,选手们拼搏进取的奥运精神展现出自信勇敢的精神面貌,正契合了全民体育的宗旨。

2 竞技体育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学解读

2.1 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指受众会根据自己的特定情感和心理需求,通过主动接触和使用媒介,选取满足自己需求的内容。[2]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作用:其一个人与社会互动,其二对现实人际关系的映射和思考,其三个体求胜欲望和竞争心态的满足。

在真人秀节目中,即便是参与者彼此之间并不熟悉,但是在参与过程中,个人将加入到集体队伍中,积极与他人沟通交流,主持人往往也十分善于活跃现场气氛,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大家共同为实现特定的团队目标而不懈努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在团队中获得归属感。观众也可以通过参与微博话题讨论等方式,间接参与到节目中来,实现了个人与社会互动的心理诉求。其次,真人秀节目构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行为框架,观众往往会直接根据参与选手在其中的言行举止来重新获取对这个人的喜恶评价,以此为镜,往往可以映射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在一份调查问卷中,参与问答的311名观众当中,52%的人表示收看了体育类真人秀节目后,增进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意识,42%的人表示有利于自己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2 拟态环境中真实与虚拟的平衡

1922年,美国学者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即“传媒所构建出来的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具有一定差距,受众对于客观真实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困于媒体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

在我国,真人秀节目是伴随着消费文化而逐渐兴起的,在此背景之下,电视节目的发展不免要迎合商业利益,追求更高的收视率。这就要求真人秀节目的“真人展现”要做到最大化迎合观众需求的“秀”出来。受众往往对于他人的生活具有猎奇心理,真人秀节目采用“纪实的全方位镜头拍摄”,在后期剪辑中再通过细节刻意放大某些人物的特定个性,扩大节目的矛盾冲突和戏剧张力,这些是参与者无法控制的。因此,真人秀节目是将纪录片与剧本式人物再创作相融合,由此一来,在真人秀节目中展现出来的“真人”就是片面化的,是媒体想要观众看到的“拟态真人”。

3 解构竞技体育真人秀节目

3.1 人物和竞技项目选择的话题性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如何选择参与嘉宾和比赛项目至关重要。

“来吧冠军”在项目选择上颇具技巧,12期节目均聚焦在大众熟悉程度和接受程度较高的体育项目上,例如足球、篮球、游泳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观众基数,契合了全民体育的宗旨。具备较强的观赏性是这些项目被选择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团队参与的足球、篮球和排球项目中,队员众多,由于个体差异而产生的戏剧冲突也会大大增强节目的可观赏性。再加上,每期都有不同的高颜值明星参与进来,提升了节目的视觉美感。除了根据受众追星特点以及比赛项目需求选取适合的明星参与之外,节目所邀请的专业运动员也自带粉丝效应,例如李娜、孙杨和邹市明,前两者除了非凡的冠军实力之外,自身就具备姣好的外形条件,孙杨的新 浪微博粉丝数量更是高达2700万,赶超众多娱乐明星。而邹市明在2015年参加录制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展现出不同于拳台之上的呆萌奶爸形象,深受观众喜欢。

3.2 节目环节设计推陈出新

尹鸿教授认为在真人秀节目中,悬念是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竞争是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5]这二者是一档真人秀节目能够热播的必要因素。

“来吧冠军”在环节的编排上,尤其注重竞争和制造悬念。世界冠军与业余的明星选手之间毕竟实力悬殊,即使借助新奇的道具和规则,也无法弥补竞技技能力上的差距。职业运动员最终取得比赛胜利是大部分观众能够想到的结果,因此,可以说,在节目中观众关注的焦点并不是最终谁赢谁输,而是比赛过程中双方的表现。节目通过自制比赛环节规则、启用特殊道具等方式,力求增加比赛的悬念性,实现了业余明星选手挑战职业冠军在实力上的“平等性”。

3.3 内容编排凸显戏剧张力

“来吧冠军”在节目内容编排上,注重专业和娱乐相融合。真正的竞技体育比赛是严肃而紧张的,然而当竞技体育走进电视综艺节目,必须要考虑两者如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即激发冠军们的专业技能,同时促使明星参与体育项目的综艺娱乐细胞充分释放。

“来吧冠军”启用了资深综艺节目主持人何炅担任比赛仲裁,实则担任了整体节目进度的掌控者。在正式比赛环节中,他自然担任了比赛的解说员。综艺节目主持人对于节目的趣味性表达明显增加,他们比职业的比赛解说员更加轻松活泼,例如在讲解比赛中带入了更多网络语言、调侃语言,符合了电视节目的娱乐效果需求,观众在观赏比赛的时候不会产生疲劳感和乏味感。语言更加直白简单,浅显易懂,方便观众更好的阅读比赛,了解比赛细节。

3.4 角色塑造立体而鲜明

在过去,对于职业运动员的纪录片和访谈,绝大多数都是聚焦在他们的刻苦训练上,讲述荣耀背后的心酸和努力,因此,我们看到的是运动员严肃紧张的生活状态、高强度的训练安排。明星方面,偶像崇拜更是当今社会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明星身上的光环让他们变得神秘而有距离感。

“来吧冠军”在人物角色和个性展现方面,进行了深入挖掘,让偶像明星摘下光环,变得更加亲民,让运动员适度脱离严肃的竞技状态,展现生活中活泼的一面。他们都在节目中自由地展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4 结 论

在如今真人秀大行其道的中国电视节目中,采用适当的娱乐化方式,符合传播学理论,可以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来吧冠军”将明星、竞技体育比赛和综艺元素相融合,是体育综艺节目的全新尝试。通过明星效应引发社会关注,选取大众项目进行全民推广,精心设计节目环节,进行内容编排,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缩小了观众与竞技体育之间的距离,增强对体育项目的认知。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对突破自我的追求,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当前的竞技体育真人秀节目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如何让其保持长期的活力需要体育人和电视人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充分挖掘竞技体育的特点,使其生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吕,雷雨晴.真人秀节目创作的原理与原创[J].中国电视,2016(2).

第6篇

【论文摘 要】 本文针对运城学院在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上存在的性别差异大,项目发展不平衡;优势项目不明显,潜在优势项目开发不足;后备人才短缺,缺乏有效培养机制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要加强对传统项目的投入与潜在的优势项目开发;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注重重点项目的突破。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落幕,竞技体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竞技体育的国际规模也日益扩大。高校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后继人才的职责。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各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不同,各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平衡。运城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其体育代表队参加了历届山西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运城学院与其相关院校的竞技体育的理论研究还属空白,因此,我们对运城学院田径代表队历年的比赛成绩做了统计和整理,力求找出目前运城学院田径运动与相关院校的差距和存在问题,以期为运城学院今后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一、运城学院与山西省高校竞技体育优劣势项目的比较分析

1、山西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第13-16届奖牌分布统计结果

一个学校的竞技体育实力往往是通过大赛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统计了第13-16届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各学校获得奖牌情况,依据运城学院参加的组别的总分来分析确定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前12强的学校。运城学院以专科身份参加专科组比赛时,有4个优势项目,并且位于众多专科院校的前2名。当运城学院以本科院校组和体育院系组参加比赛时,其优势大大减少,运城学院仅有女子短跑,接力跑项目还处于优势地位。本科组和体育院系组一直以来都是竞技实力较强的组别。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有四个优势项目,而山西大学在第16届运动会中几乎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所以运城学院在碰到这些竞技实力较强的学校时,其优势项目就要拿来和这些较大学校的优势项目来分享。运城学院就显得没有优势了,形势显得严峻。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几个项目,同时在其他项目上争取有所突破。

2、运城学院在第13-16届山西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中的奖牌统计

根据文献资料,我们统计了运城学院在第13届-16届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上各运动项目所获得的奖牌数量。运城学院在参加专科组比赛的前2届运动会中,比赛成绩突出,在所有参加专科组的学校中,运城学院位于前3强的地位。在15届、16届运动会中,运城学院分别以本科组,体育院系组参加比赛。在这两个组别中,分别有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竞技实力较强的学校参加比赛。也正因为此,运城学院在这2届运动会中没有获得较多的奖牌。在第16届运动会中有较大的突破,在女子短跑和接力项目中均有奖牌收入。

3、第13届-16届山西省大学生田径运动前3名学校获金牌项目统计与分析(以运城学院参加的组别统计)

在山西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运城学院参加的组别都不是相同的。在前2届运动会中是以乙组身份参赛。在乙组比赛中,参赛的学校都是各专科学校、晋东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中高等专科学校,吕梁高等专科学校这三所学校是获得金牌数目较多的学校。在第13届运动会中晋东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得金牌的项目不多,在第14届运动会中晋东南师范学校几乎包揽了所参加比赛项目的全部金牌,在其短跑、中长跑、跨栏等优势项目中更是包揽了男女所有的金牌,并在跳跃项目中有所突破。运城学院在前2届运动会中也有金牌收入,但只是少数项目;在第13届运动会上运城学院的优势项目均能保持有金牌获得,但在第14届运动会中,仅有中长跑和投掷项目有金牌获得。第15届、16届运动会运城学院分别以本科院校组和体育院系组参加比赛,由于在这两个组别中有竞技水平较高的学校参加,因此运城学院在这2届运动会的田径成绩受到一些影响。山西大学在第15届运动会中只有四个项目获得金牌,在第16届运动会中几乎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并有多数项目打破赛会记录,在其短跑、中长跑等优势项目的比赛中几乎包揽了男女所有金牌,而在其劣势项目中也有所突破。运城学院从第15届运动会开始,就和这些竞技实力较强的学校参加比赛,第15届运动会中运城学院只获得女子跨栏的铜牌,进入前8名的项目也不多,正因为这样,运城学院的优势项目受到了影响。运城学院在第16届运动会中,获得了女子100米一银、一铜的成绩,并在女子4×400米的接力中获得铜牌的成绩,并在多数项目中进入前八名。在这届运动会中,运城学院不仅巩固了其短跑、接力等优势项目,而且在跳高、跨栏等个别项目中有所突破。在跳高、三级跳远、跨栏这些项目中均进入前8名。运城学院男子团队因为许多原因在这2届运动会中没有获得奖牌,但其竞技实力是不容忽视的。

二、结论与建议

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山西省各高校的实力格局有了新的变化。运城学院在近几年山西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成绩有所提高,但性别差异大,项目发展不平衡

运城学院女子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紧追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在短跑、投掷、中长跑项目中有很大的进步,并获取了优异的成绩。但运城学院女强男弱的局面并没有改善,男子运动员的竞技实力在近2届的运动会中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山西大学等竞技实力强的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男子个别项目还有待提高。

2、优势项目不明显,潜在优势项目开发不足

运城学院虽有女子短跑、男女团队接力跑等优势项目,但其优势却不强,在碰到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竞技实力较强的学校时,其优势就会大大减弱。在跳跃、跨栏等潜在的优势项目中,其发掘力度太浅,后备的优秀人员尚不充足,竞技水平不高。

3、后备人才短缺,缺乏有效培养机制

运城学院作为一所高校,每年都会面临新老学生的交替问题。对于运城学院田径运动来说,这种交替有时是致命的。面临每2年举行一届的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运城学院需要足够的优秀后备人才。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运城学院的田径后备人才短缺,个别运动项目缺乏优秀的田径人才。运城学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挖掘有潜力的田径运动员,着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运城学院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运城学院要提高体育优劣势项目,首先要加强对传统项目的投入与潜在的优势项目开发,充分实现优势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第三,注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在全面提高田径运动整体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几个重点项目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龚波,何志林.我国高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现状及优化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

[2] 李国忠,张雷.云南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9.

第7篇

论文摘 要:电子竞技运动是一项新兴的竞技体育项目,它与网络游戏有着很大的区别,这项运动在高校里开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电子竞技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的意义的分析。提出了电子竞技进入高校体育课的途径。

电子竞技运动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下进行的对抗性益智电子游戏运动。电子竞技运动现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第78项体育运动。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反应和协调,可以培养参与者的团队精神和毅力,这项运动特别受到大学生们喜欢,在高等学校里开展这项运动有着广泛的基础。

1 电子竞技运动的特点及分类

1.1 电子竞技运动的特点

电子竞技运动是由“电子”和“竞技”这两个基本元素组成的:这两个基本元素都为运动而服务的,“电子”是运动方式和手段,“竞技”是运动的目的。

“电子”是指这项运动是借助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以各种软硬件及由其虚拟环境来进行的一种运动,这相当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器材和场地。这是电子竞技运动有别于传统体育的根本不同。

“竞技”即对抗、比赛。电子竞技运动和传统的体育的比赛一样都是按照一定的竞赛规则,并在这样的规则保障下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比赛。选手的技术水平,是要靠严格的训练来掌握和提高。

电子竞技运动和传统的体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社会上有广泛群众性,并受到广大群众的喜欢和普遍参与。

1.2 电子竞技运动的分类

电子竞技运动目前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对抗类项目,主要有:反恐精英、星际争霸、魔兽争霸和FIFA2003等。另一类是休闲类项目,这类项目它是电子化的传统体育和民间娱乐项目,项目包括围棋、中国象棋、桥牌、麻将、台球等。

2 电子竞技运动和网络游戏的区别

从历史渊源上来讲,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本是同根生,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都来源于电子游戏,只是各自依靠本身的特点而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电子竞技运动项目由于具有的“对抗性”的游戏特征,最终成为体育项目的一种。电子竞技运动和网络游戏的最大区别就是电子竞技运动是体育项目,而网络游戏只是一种娱乐游戏。

2.1 本质上区别

电子竞技运动这项体育运动,其器械、场地及比赛环境等等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的。运动的方式是对抗和比赛,它有统一的规则和相同的技术手段,也有传统体育比赛中的技、战术。选手通过日常刻苦的的训练,提高自己与电子设备这些比赛器械相关设备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使用的速度、反应和配合等等综合能力和素质,通过技巧和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获取在对抗中的胜利和好成绩。

网络游戏其运行的环境和电子竞技运动差不多,有些规则也很相近,但是网络游戏是以追求感受为目的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玩家体会的是自己角色的成长快乐,自娱自乐。

2.2 运行环境的区别

网络游戏和和电子竞技运动的运行环境都是依靠网络来实现的,网络游戏的运行环境是完全建立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它离开了互联网,根本就无法存在。而电子竞技运动所依赖的是局域网环境,甚至可以是两台电脑的直接联接,互联网只是电子竞技运动用来训练或娱乐的一种手段而已。

3 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基础条件

3.1 广泛的群众基础

高校的学生年龄在18~2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对网络游戏都十分喜欢,可以看出,如果在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个人电脑的不断普及和电子竞技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竞技在高校将拥有更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

3.2 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和充足和时间

高等院校作为教学和科研单位,有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这为学校电子竞技运动奠定了硬件基础。高校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才,能胜任电子竞技运动教学和指导的也会大有人在的,这为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提供了要才保障。南方学校夏季炎热,北方学校冬季寒冷,都不易开展室外活动,在这个时间段里是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最佳时间。

4 电子竞技进入高校体育课的途径

4.1 选择适合学生的电子竞技项目

选择适合大学生开展的电子竞技项目,就要根据大学生生活特点和成长的需要,充分发挥电子竞技的育人优势,要选择一些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毅力。例如可以选择象赛车、足球、蓝球等一些类似传统体育的项目。最好不去选择具有暴力、攻击、战斗倾向的电子竞技项目,如反恐精英、星际争霸等,此类项目很容易使大学产生好斗的想法,从而造成心理上障碍。

4.2 提高学生对电子竞技的认识

目前在部分老师和学生中还是把电子竞技运动看成是一种网络游戏,对这项运动的开展持有排斥的态度。认为电子竞技有碍学生的学习。为此就要求我们要向老师和学生们进行详细的介绍,介绍电子竞技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而且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对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力。因此,改变对电子竞技的片面理解,消除人们对它的偏见,才能够使这项运动健康、文明有组织的开展。

4.3 建设一批专门的师资队伍

如果没有一批从事电子竞技教育的师资队伍,那么就很难开展电子竞技课程。其实在高校里拥有许多软件开发、软硬件维护和网络维护的相关工作人员和教师,这些人都有过硬的电脑软硬件基础知识,对他们进行电子竞技运动的相关培训,会很容易地胜任电子竞技课程的教学工作。

4.4 配置相应的电子竞技运动设备

电子竞技运动水平的高低除了与参与者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环境有关以外,电脑硬件和比赛的环境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课程,电脑设备当然不能够过于落伍,而且每一新款游戏的推出对电脑软硬件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配置相应的电子竞技运动设备,是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