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05 10:39:18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教育笔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健康教育笔记

第1篇

【关键词】:人性化健康教育 计划性健康教育 评价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600-01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其治疗成功的关键,除正确的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外,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视网膜脱离病人的影响,我科通过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对11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实施了人性化健康教育和计划性健康教育,并进行了效果评价,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18例,其中男72例,女46例,年龄976岁之间。根据随机分配原则,按病人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2.3 ±11.6,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8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1例,对照组男35例,女24例,平均年龄38.5 ± 13.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7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2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人性化健康教育方式 :注意病人感受,明确病人需求,即首先评估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与学习状态,同病人保持协调,教育的内容以视网膜脱离健康教育单所例的内容为主,让病人选择其想知道的内容,并将选择结果作标记;病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提出相关问题,护理人员在全面了解其需求后予以满足。护患共同制定教育计划。护士根据病人选择的教育内容和相关问题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方法以语言教育为主,辅以小组示范性教育与实物教育、个别指导、床边教育和书画教育[1]。在实施过程中,尊重病人的权利,让其及时说出自己的感觉,主动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护理人员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加强护患之间的互动性,共同完成健康教育计划,教育时间为1530min/d。同时注意病人身心状况,病人入住陌生环境易产生孤独、悲观情绪,护士耐心、热情向病人介绍周围环境,设施使用、作息制度,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安慰病人,满足需求,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对于文化程度低,老年人记忆力差的特点,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育,对不懂之处反复耐心解答并示范指导[2]。对于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应做好陪护人员的健康指导,加强巡视,防止幼儿意外摔伤、烫伤等。

1.2.1 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采取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即依据病人的资料进行评估分析,推测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护士自行制定教育计划,按计划步骤给病人施教。

1.2.3 效果评价:两组的评价工作均在实施后1d和出院前1d进行。

1.2.3.1 健康教育效果:根据病人的学习效果和达到的教育目标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为目标实施,即病人能复述教育内容的80%以上,能完整的复述和回示所教授的方法。良为目标部分实现,即病人能复述教育内容的6080%,能部分复述和回示所教授的方法。差为目标未实现,即病人只能复述50%以下的教育内容,不能复述和回示所教授的方法。

1.2.3.2 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主动咨询情况:两组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饮食、药物、心理咨询与辅导,出院后注意事项),于出院前1d主动提问均作为主动咨询行为给予记录。

1.2.3.3 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出院前1d由护士长向每位病人发放“出院病人征求意见表”,包括入院宣教,基础服务,、健康教育、沟通技巧4个方面16项内容,病人填写时只需用“v”表示肯定的回答,文盲由家属向其解释说明并争得病人意见填写,当场收回。

1.2.3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比较:实施后1d观察组健康教育与对照组比较 X2=4.216,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效果不明显。

出院前1d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优、良率达100%,与对照组比较X2=40.865, P

表1 两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围绕疾病相关知识,通过对口头说教及书面资料做好入院、术前术后和出院指导,这种教育方式侧重于视网膜脱离病人的躯体疾病和共性问题,这是护理人员单向灌输,病人被动接受教育的过程,缺乏个性化、人性化和护患互动性,不能充分调动病人的主动性,效果较差[3]。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参与,注意病人人性化、个性化、注意病人身心及社会需求,因人施教,是理想的健康教育模式,在人性化教育过程中,护患交流增加,关系融洽,病人的权利意识不断觉醒,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希望了解和参与医护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健康问题[4]。如提出对护理的需求,治疗手段的选择,以及对治疗过程的了解。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舒适的环境,更重要被理解,被关心,被尊重[5]。人性化健康教育在尊重和关心病人的同时,将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完善地展示给病人,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了良好的心理效应,这种人性化服务,受到了病人及家属普遍的赞赏。

参考文献

[1]王文英,青光眼病人不同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评价,护理学杂志,2003,18(7).540―541

[2]陈庆敏,樊捷,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在老年骨折病人中的实施,护理学杂志,2003,18(9).702―703

[3]李玉华,李秀丽,邢丽等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健康教育[J].中年护理杂志.2003,38(3):227

第2篇

关键词: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及启示

随着我国高学历趋势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维护我国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尤为重要。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依然层出不穷,笔者希望通过对中美两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比,借鉴有益经验,对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不仅必要,而且大有裨益。

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得到重视,逐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际接轨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的问题上,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表现在学校教育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以至于人们对健康标准的理解存在偏差,把人的健康仅仅理解为生理上无疾病,强调体魄的健康,而忽略心理上的不健康,从而导致这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很大问题,使其行为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相背离。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象日趋广泛,教育实施途径日趋多样化,实效性也进一步增强

以前,我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个别“问题学生”,采取班主任式的谈话教育,但是现在对所有在校生都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将教育提前至幼儿园、小学,及早预防,从小根治。从我国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也在一步步加强,尤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也是日趋广泛。

(三)教育主体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要求不断规范与提高,在我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与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其学科背景主要是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其他学科。然而根据统计结果显示, 这四类类专业背景在本科以下的比例仍然有6-16%,医学为多。随着国家对心理教育的重视,其从业人员的待遇也得到了相应提高,从业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四)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亟待向系统性,普遍性发展

首先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研究来看,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研究相对还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内容都很宽泛,不够具体。其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来看,都是针对典型事件特殊人群进行研究,这样虽然可以对不同的群体进行研究,但是缺乏普遍性,结果形成出了问题,就研究,没出问题,就不研究的状况。

二、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完善的教育理念,与社会的发展不断适应

过去,美国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仅着眼于矫治的层面,只为少数有问题和适应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注重补救性工作而忽视对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帮助。而现在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其生命和生活,关怀其价值和信仰,整体向发展性的理念倾斜。

(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对象和领域的扩展

如今,美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对象和领域越来越广泛,目前服务对象已经从以学生为主扩展到家长、教师和学生监护人等。美国早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都服务于非学校机构,1945年,学校心理学会成立后,服务对象开始转向公立和私立学校,并以公立学校为主,服务领域从过去的中等学校扩展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教育阶段。

(三)教育主体的专业化

伴随着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证体系的日趋完善,使得教育主体也向专业化不断发展。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一般为学校的正式机构,独立运作,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取得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硕士及以上学位,同时需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四)在政府的支持之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迅速

自1936年起,美国政府每年都要给各州用作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1958年通过的《国防教育法》第五条第一项规定,每年提供1500万美元作为地方学校加强心理辅导工作之用;第五条第二项规定,每年提供近700万美元用于各大学培训辅导人员。而在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也是资金最雄厚的机构。有如此强大的经济支撑,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术组织不断发展和学术期刊不断创办。

三、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较

(一)教育内容的比较

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智力发展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挫折应对教育,健康人格教育,青春期教育,交往技能教育,心理疾病的防治教育等。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生活指导、生涯辅导、磋商等。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认知方式。

(二)教育方法和途径的比较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咨询机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甚至是各科的课程中;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日趋多样、整合。集体合作成为其教育途径的新形式,美国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主要有校本诊所、校本心理健康中心、校本青年服务中心、社区学校等。

(三)教育效果评估的比较

教育效果的评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直都是一个比较薄弱也比较难的环节,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是一个多维度、多指标、动态性评估体系。评价指标则是多元化的,主要有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社会和生活、自我观正确、人格健全、情绪稳定、适当的行为表现和客观辩证的认知能力等。美国特别重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但目前对辅导工作的评估有一些不好把握的因素,美国十分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工作评估,并建立了完整的工作评估模式。

四、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要发展必须要摒弃以往陈旧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根据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认识到教育教学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核心内容,教育教学是为了培养个性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二)科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首先,重视基础课程的开设。可以在大学生中开设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增加大学生对各种心理现象的理解。其次,增加实用性课程的开设。在大学不同阶段,开设入学适应性教育、专业认知、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择业与求职等课程,侧重解决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

(三)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

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行有效实施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实施路径。以宿舍、班级为单位,挑选各方面优秀、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进行培训。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针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讨论,彼此支持、帮助。使学生在面临心理困惑时,自己能够找到问题的依据和解决的办法,从而有效进行自我保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队伍

在任何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针对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现状,首先要坚持教育者专业化的发展,丰富专业理论,增强专业水平,提升业务技能。其次,要推进教育者职业化的进程。这要求国家应该推行并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规划,建立独立的职务评定体系,还要健全职业评价机制。再次,要建设专家型队伍。不光要有培养专家的意识,还要创设造就专家的环境,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从业人员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从而拓展造就专家的路径。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育人的工作,二者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但也存在着差异。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各自的侧重点,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加上思想引导,克服一些不健康心理和偏激观点,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晓淼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M]教育与职业,2006-01-2

[2]钟玲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9(5):711-714

[3]王普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7-04-0120-02

第3篇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健康教育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 AACG)系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剧升高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1],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是终生疾病,因此,做好青光眼患者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眼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有效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眼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3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A组健康教育组(37例)和B组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为青光眼首次急性发作,住院期间均行滤过手术;其中, A组患者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3岁,入院时眼压49~91mmHg;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0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7例。B组患者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0岁,入院时眼压45~89mmHg;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1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眼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A组为健康教育组,在此基础上,由科内的经治医师、床位护士、责任护士及护士长在入院后对患者及家属实施详细的健康教育,并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就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配合治疗及护理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术前眼压控制时间、平均住院日进行观察比较。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见表1。如表1示:A组即健康教育组患者不管是配合治疗护理,对护理满意度,都高于B组即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3 健康教育

3.1 健康教育的方式 (1)采用文字和口头讲解相结合进行教育。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制成卡片、手册或写在宣传栏上,分阶段指导患者学习,对部分患者不识字或由于视力明显下降无法接受文字教育者,护理人员将教育内容讲解给患者及家属。(2)采用示教与指导相结合,提示与讨论相结合进行教育。对正确的滴眼药水方法、眼球按摩等方法予以示范指导。在教育过程中,尽量鼓励患者提问,并将患者关心和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及反复指导。

3.2 健康教育的内容

3.2.1 心理疏导 青光眼是一种心身疾病,情绪波动可诱发青光眼发作,发作后情绪波动又影响治疗效果。告知患者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寒冷刺激等。预防措施有充分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少量多餐等。指导易于紧张焦虑的病人学会放松自己的方法;心胸开阔,避免精神因素诱发本病。

3.2.2 疾病知识教育

3.2.2.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知识 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转归以及目前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法和预期效果。

3.2.2.2 药物指导 降眼压药物的名称、作用机理、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如噻吗心安可使心率减慢,还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有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和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者最好不用。醋氮酰胺有排钾作用,可引起口唇、四肢麻木及低血钾,服药应同时补钾,且该药不能长期使用,磺胺过敏者禁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应30min内滴完,不可自行调节滴速,用药时注意血压、脉搏及呼吸变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以及日常生活中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该禁用或慎用的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消心痛、安定等药物都是青光眼的禁忌药。

3.2.2.3 诊疗护理中的特殊检查宣教 如房角镜检查,眼压,视野检查;告知病人检查测量的目的、方法、正常值及检查过程中的配合技巧,以消除病人的心理焦虑,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

3.2.3 术前指导 向患者讲解剪睫毛的必要性并于术前一日实施,在局部点抗菌药水后,覆盖清洁敷料。同时介绍手术治疗的目的、麻醉方法,术者的技术水平;训练保持平卧位,眼球凝视及上下转动动作,示范术中控制咳嗽、打喷嚏的方法:即张口呼吸,同时用舌尖顶住上腭。

3.2.4 术后指导 患者卧床休息1~2天,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有前房积血者需半卧位;指导病人注意用眼卫生,勿用手揉眼睛,洗澡、洗头时避免污水进入眼内;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用力咳嗽、喷嚏、便秘屏气等,以免引起短暂性的眼压升高,加速房水外流,造成浅前房。

3.2.5 饮食指导 进食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适当进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浓茶及咖啡。控制饮水量,1次饮水量不超过300ml,1天不超过1500ml,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病史的病人给予特殊的饮食指导。

3.2.6 生活指导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心情愉快;避免阅读时间过长或暗室工作过久。衣领不宜过紧,睡眠时枕头应适当垫高。

3.2.7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按时到门诊复诊。不要擅自加药、减药或停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术眼清洁,预防感染。如有虹视、眼胀痛、同侧头痛、视物模糊或视力减退,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4 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病人的行为或问题,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曹桂兰等认为,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康复,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2]。

从我们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的对比研究中,健康教育增进了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高了患者的医疗依从性[3],更好的配合治疗护理,使眼压更快的得到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平均住院日,促进了患者康复;健康教育同时尊重了患者的知情权,改善了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由于青光眼往往有家族史,在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同时,对高危人群也进行了宣教,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另外,青光眼患者有特殊的个性体征,往往有严重的心理压力,性情急躁,易怒;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自我心理调节的重要性,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第4篇

①保持管道密封:使用前严格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和整个装置是否密封,引流管及广口瓶有无裂缝,各连接处,包括皮肤切口处均要求密封,以避免发生漏气或滑脱,并按无菌操作法安装,防止感染。水封瓶长玻璃管以浸入水面下3~4cm为宜,在水平面处用胶布粘贴作为标记,以便观察和记录引流量。床边备一把血管钳以防水封瓶打破或接头滑脱时迅速夹管,以免空气进入胸腔。更换引流瓶内液体时,先钳闭引流管再换液体,同时使用两把血管钳,钳夹住玻璃接头上方的引流管,防止接头处滑脱而漏气。②保持引流通畅:水封瓶压力管中水柱的波动情况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并提示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通畅时,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若无波动,可让患者作深呼吸或咳嗽;若仍无波动,表示引流管不通,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一般可挤捏引流管使其畅通,所以应定时挤压引流管,并可防止血块,纤维块堵塞;若波动过大,提示肺粗糙而有漏气、余肺扩张不全或肺不张。正常情况下水柱波动幅度为4~6cm。未夹闭引流管时,不能将水封瓶提高至床面以上,以防液体逆流。保证引流管不受压和打折,有规律地挤捏引流管。③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将留有足够长度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摆动、牵拉等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脱出。搬动患者时,须将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若引流管自胸壁创口脱出,应立即用手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使引流口创缘闭合,然后用凡士林纱布、厚层纱布及胶布封闭引流口,报告医生并作进一步处理、若导管连接处滑脱,应立即将近端引流管钳闭或折叠捏紧,消毒后重新安装。每天定时更换水封瓶1次。④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术后24小时内总引流量不超过300~500ml,48小时左右水柱波动微弱,引流液甚少,在50ml以下,色泽由血性变为血清样;术后2~3小时引流液颜色可较深,但Hb定量在20~30g/L以内;定量超过50g/L以上,要考虑胸内出血可能。若持续每小时出血量>100ml,应及时通知医生,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注意有无失血性休克发生。采用负压吸引者,应经常观察引流瓶内有无气体排出和排出量的多少,如无气体排出,应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发生故障,并及时排除;患者胸痛难忍,可能为吸引负压过大,应适当减低吸引压力。⑤预防胸腔感染: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每天更换水封瓶,注意观察水封瓶中液体的量和性状,手术伤口每天更换敷料,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每日用聚维酮碘消毒数次。如有体温升高、畏寒、胸痛加剧,提示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抗生素治疗。⑥拔管的护理:拔管过早会影响疗效,过晚易造成感染,因此选择合适时机拔出引流管十分重要。一般胸部手术后,如引流液明显减少,玻璃管末端无气体排出,经X线胸透证实,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现象,可先夹管24小时,观察患者全身情况,若无异常,即可拔管。拔管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对血胸、脓胸的引流,拔管时间应待腕腔内出血停止、脓液充分引流干净、脓腔容量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①尽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工作,保证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②向患者解释开胸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做好详细的术前健康教育;介绍同种疾病康复者与患者直接交谈,使患者有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讲解戒烟、咳嗽、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呼吸功能的锻炼: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的锻炼,是防止肺部感染,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如下: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吸气直到扩张,然后缓慢呼气,重复10次/分钟左右,3~5次/日,每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第5篇

1.班主任心理健康是育人关键。心理健康是对班主任素质的基本要求。前苏联教育家契尔卓娃说:“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每天和班主任在一起生活学习的时间比其他教师多,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引领。如果班主任时常表现出压抑、暴躁、遇事不冷静等不健康心理,将会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其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学会在教育情境下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必须把个人生活工作中的快乐与烦恼同教育活动严格区分开来,用自己乐观向上的心境去感染学生。

2.全面了解学生是重要前提。全面了解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班主任只有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摸清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的个性特征是班主任需要了解的重点,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则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和出发点。另外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的心理气氛等因素也将影响到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向。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话、调查访问,通过研究学生的档案材料、书面材料(如作文、日记等)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个性特征、家庭情况等,为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正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

3.优美的班级环境是育人基地。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土壤,它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置身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使人身心愉悦,催人奋发向上,能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作用。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因此,班主任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的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优美环境的创设,既包括心理环境的创设,即使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心情氛围,也包括现实环境的创设,即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际环境。

4.开展心理辅导是必要环节。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还离不开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初中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他们面临多种矛盾与困扰,感情比较脆弱,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欠缺心理疏导方面的技巧。班主任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要细心预见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辅导,使学生能够解除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碍,正确对待人生,树立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树立远大理想,增强适应社会复杂形势的能力。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班主任要做到把对班级整体的心理教育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相结合,整体教育是防范性的,而个别辅导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工作。

5.第二课堂活动是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养,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增加心理容量,发展学生的个性等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发现和开发自身的特长和潜力,更重要的是能丰富课余生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责任心和劳动观念,锻炼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同时也密切了师生感情和同学之间的感情。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防止心理障碍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6篇

关键词: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心理

早在19世纪上半叶,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教育思想家裴斯泰洛齐说:“智力和才能的发展要有一个适合人类本性的、心理学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我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的教学心理化的思想仍然对今天的社会意义重大,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我们要看到我国的现实是不仅教学心理化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也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目前的社会对心理知识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无论就理论方面,还是在方法学方面都不能适应社会的急切需求;心理咨询机构的质量,执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从总体看,我国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还处在初级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思想还处在萌芽阶段。为了更加详细地说明心理健康教育亟待普及之必要,现将平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典型的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以分析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的迫切性。

二、心理问题典型事例分析

(一)表演型人格心理障碍形成原因分析及应对

女生小雨,19岁,青春美丽,刚进大学时,异常活跃,对各种活动都跃跃欲试,在军训结束、进入正式上课后不久的一天,一个学生慌慌张张地跑来对我说她晕倒了,我急忙同几个学生将她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并没有身体有异常情况,静脉点滴药物缓解,其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频繁发作,每次只要其父母在学校陪同就不发作,而其父母一走便又时时发作,弄得大家都不堪其扰。时隔不久,与小雨非常要好的女生小珍亦出现与小雨类似症状,导致整个班的学生都人心慌慌的,此后,不到半年,又有女生小贝发生与前二人相同的症状。

这三个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就是从小倍受父母宠爱,在表扬,赞赏声中长大,从来没有受过任何挫折,生活对她们来说不存在磨难,她们时时处处都充满优越感,因为长得美丽可爱,他们总能博得别人的注意,赞许。她们喜欢自我炫耀,言语表情动作过分夸张、做作,为了引人注意,她们有时不管什么场合、毫无顾忌地表现,当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她们一身时,她们会心花怒放;反过来,当其他人占据舞台中心时,便会伤痛难过,立刻萎靡不振。他们的情绪多变,不真实,因而难以有实心实意的长久朋友,所交的朋友大多都只能维持很短一段时间。他们的脾气都很急躁,稍不如意,就会在吵大闹,但每次吵闹他们都能赢,家中所有的人都以他们为中心。这些特征都表现为表演型(癔症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但究其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应追溯到学生的早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当然,家庭教育因素是主要因素。在我国,七十年代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独身子女的家庭比例逐年提高,孩子被视为珍宝,许多家长都一味地顺从孩子的要求,深怕孩子受半点委屈,缺乏一种能够让孩子承受一定挫折能力的教育思想,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家长确实是因为不善于观察、不懂孩子的心理,而导致爱的偏离。针对三个学生的表现,我及时与她们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进行详细了解平常在家中的表现,对父母的态度,指出家长应承担的责任,改进今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孩子。

以谈心的形式先后与三个学生进行了沟通。要求她们学会调整自己过分夸张、别人无法接受的情绪表达方式。要她们多听听父母、同学、亲朋好友对自己这种情绪表现的看法。并能接受这些人的意见,而不要因为自己讨厌这些意见而不耐心倾听,学会鉴别自己的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对无意识的表现应该用笔写下来,或请要好的朋友对自己的表现加以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现过火之处,以便在今后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经过努力,三个学生都能正常地学习生活,身心恢复到较健康的状态。

(二)抑郁型人格心理障碍形成原因分析及应对

女生小灵,20岁,入学不久,便发现其面带忧郁之色,也不与同学说话,独来独往,问其同寝室的同学,反映她不爱说话,经常叹气,表现的非常忧郁、苦闷、悲观、给人感觉她好像挺凄凉的,有时看她还悄悄落泪,问她也不爱答腔。一次,晚自习她没来,同学说她在寝室睡觉,我找到她寝室,推门进去室内很黑,喊她也不理我。我对她说:“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心事,不要憋在心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压力过大,在心里积累的时间过长,达到一定程度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的”。在我的启发下,她终于开口说:她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差,姊妹四个读书,她是老大,上学所需费用全部靠贷款,父母因劳累过度,身体都很差,因为缺钱有病也拖着不看,自己在学习上很用功、很刻苦,但成绩仍然很差,感觉自己很笨,因此,心情很不好,每晚都失眠,睡不好觉,经常头痛,夜里要起来3-5次,很是痛苦,感觉人生黯淡,前途渺茫,对目前的生活没有一点信心,觉得人生没有一点希望,自己毫无能力和办法去面对未来人生,生活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针对她情况,我告诉她人生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烦恼、痛苦、挫折和不幸等。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家庭,但对自己的人生是可以选择的,关键在于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一个人如果总是善于发现、体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寻找蕴藏在其中的幸福、美好,甚至把所遇到的困难、痛苦都视为一种生活的经历、财富、是对自己人生的挑战,不是逃避,而是积极地去迎接、去面对。对存在的困难决不是叹息、抱怨能解决的。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得阳光起来。如果一个人总是看到社会生活的阴暗面,总是抱怨社会、家庭、他人对自己不公,总是抱怨自己的命不好,总是沉浸在自责、自怨、自卑、自叹之中而不能自拔,而不是想着怎样积极的改变自我,去发现自我,去积极地适应生活,那么人生就无欢乐可言了。

根据其症状表现,告诉她学会努力寻求朋友、老师、父母的情感支持、向他们倾诉自己的抑郁之情,还可以找一些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做,练练书法、学学国画(她有这方面的爱好)等,即使索然无味时也要求自己努力去做,这样有可能沟通过去的快乐记忆,尽早摆脱抑郁。告诉她学会换个角度来看待自己,重新塑造自我,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克服自己存在的消极思想、看到自己的优点,比如自己的字写得很漂亮,与其他同学相比,自己能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等等。学会对自己说:“我行”,尽量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正确地对待自己,建立自爱心和自信心,而不能无限度地贬低自己或误解、责难自己。而要敢于找出自己的闪光点,给自己找点快乐,给自己一点欢乐与兴趣,战胜自我,做一个全新的自我。通过与小灵多次交流,小灵逐渐走出了抑郁的困境,融入到群体之中去,并且还参加了学院书画协会,在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还是学院宿管会成员之一,并积极地投入到其中工作着。

(三)攻击型人格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及应对

女生小玉,20岁,一次路遇,当时有两、三个同学一起,就选修课的事问我,小玉因想选的课没选上,很是生气,正好碰上我,于是冲我喋喋不休,情绪异常激动,发了一个多小时的火都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她的表现让陪同的同学都很吃惊……我决定单独找她好好谈谈。异日晚自习,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说想与她聊聊天,并无恶意,她却说:“我知道老师今天肯定要找我谈话,肯定要批评我。”我说:“你放心,你昨天肯定是心情不好,我不会介意的,我们之间完全可以像朋友样随意交谈,不用设防的。”

也许是我的诚意打动了她,谈话气氛比较融洽,使我了解到她来自一个贫困家庭,且一只手略有残疾,但并不严重,也不影响做事,只是有点不美观,因此,从小倍受同龄小孩的欺负,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防他人的侵犯,而且时常和那些欺负她的小孩打架,但总是打不赢,自己总感到周围的人都在嘲笑她,看不起她……

小玉由于小时候的不幸遭遇,导致她不相信任何人,从而形成了心理学上常所说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又称攻击型人格或爆发型人格。典型表现就是易激动无法控制脾气爆发,有攻击行为,事后感到懊悔,但又改不了。

深入探讨攻击型人格的形成原因时人们发现,攻击性行为与家庭教育有很在的关系,早年的家庭教育决定了攻击性的强弱。放任型教育的儿童一般攻击性较大,他们在家庭中不因攻击而受到责备,因而常以攻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另外,近些年来有些独生子女受到溺爱,什么要求都能得到满足,所以他们的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攻击行为。在专制型家庭也常常种下攻击的种子。因为专制型的家长经常打骂孩子,这使他们的心理受到压抑,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而且,孩子通过观察学习,会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

而小玉的表现显然与上诉两种情况是有区别的,她主要是在因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而形成的,但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她在学校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始终没有得到家长、老师的重视,可以说她的生活充满了不安定因素,她始终处在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状态中,而安全对一个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应对攻击型人格的矫正的方法上,一般采用注意转移法和补偿升华法。

注意转移法主要是在激情爆发前的一刹那,要千方百计地设法把自己的注意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去,这样就能降低激情的程度,延缓其爆发的时间。正如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曾劝说那些爱大吵大闹的人一样,在准备爆发激情和别人吵架时,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几圈,一般就吵不起来了。这种方法对矫正消极的激情是很有效的,在出现攻击的念头时,我们也不必非得转舌头,只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喝杯水、去趟厕所等,就能应付不必要的攻击念头。

补偿升华法。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性是任何人天生就有的,而且要以各种形式发泄出来。这种攻击性既可以从文艺、体育方面表现出来,也可从打架斗殴、“称王称霸”的武力中表现出来。因此,在打架中发泄攻击性的人可通过转移和补偿,把攻击性在其他可能成功的领域发泄出来,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快慰感。甚至可以通过升华作用,把攻击性转移到较高的需要与目标上去,如把攻击别人升华攻克难题,把能量发泄在学习上。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有了迅猛的提升,人们普遍认识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心理学在中国发展至今,已深入人心,大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更深刻了,意识到它在个体整个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了,希望通过阅读和学习有关心理教育的书籍,增长知识,指导工作,品味人生。由于心理学所富有的极强的实用价值,使人们感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可以提高生命的质量,可以增加生活的品味,可以使个体变为健康而有作为的人。现代人喜欢读心理教育书籍,一方面说明了当今社会人们的求知倾向,也反映了人们完善自身的倾向。

第7篇

评价的功能在于唤醒、激励、促进,如今受诸多如班额大、学生人数多、体育教师缺编等因素的影响,要想面面俱到的唤醒、激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最大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但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克服客观因素,尽可能的使评价最优化。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感觉到即时评价在教学中犹如一贴兴奋剂,能促使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其各方面的能力也都会同步提高,这种改变会影响到他的同伴、家人,甚至在他的一生中都会刻骨铭心的记着赞扬他的那句话。

经专家们的指导和运用互联网查询及结合本身实际情况,我对即时评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弄明白了它的多个效应。

1.及时效应

体育课堂的即时评价,毋庸置疑具有及时性,它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种种表现做出的同步反应,是与教学同时进行的共时性评价。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其他学科的教学可以通过课后的书面作业来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体育的教学与评价都是在课堂上进行,因此,即时评价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运动表现、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及情感态度意识等,并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现问题,进而调整课堂内容。

2.直观效应

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具体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能够很直观地发现,体育教学的内容多是一组一组的身体练习,小单元较多,而学生的能力素质本身各有差异。

因此,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优势,给予肯定的即时评价,鼓励其作示范,通过比较让大家直观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利用学生渴望进步、积极要求进步的心理,以直观的即时评价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元效应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教学的特征体现在它是在动态的空间中进行的,受到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教育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时评价不像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只能测量可量化的、相对浅层次的体育学习效果,而是采用了综合的、多元的评价体系,深入到体育学习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从不同视角对体育学习进行描述和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增加了反馈,增加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含量,既有利于教师自身和教学的完善,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体育学习习惯的形成。

4.指向效应

目前,体育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综合应用,这种理念是正确的,是顺应新课程的,但是到底学习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学生和教师的心理都没有定论。有人说,没有评价的“教”与“学”就像一盘散沙,学生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也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们说,即时评价就给了学生和教师一个学与教的指向,使他们明白该怎么去做。针对上述所说,作为一个体育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评价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