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采购管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05 10:39:17

序论:在您撰写采购管理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采购管理问题

第1篇

1.采购流程

通过对其采购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Q公司现有的一些问题:采购流程中具体操作规范不明晰;反应时间略长;采购流程有待进一步细化。

2.采购组织

此前,Q公司是按照地域区分公司,根据工厂,设置部门,制造、货物供应和货物调整部门等均为单独分散的部门,部分的分散造成了人员冗余,运营成本高。Q公司削减冗余,机构重组,简化运营势在必行。

3.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Q公司利用SAP软件进行订单的下达、处理。利用自行开发的SRM(供应链关系管理)系统进行订单的确认和管理,其订单管理内容包括新订单确认、订单查询、修改等。现有的系统并没有做到信息的无缝连接,而且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不能及时反映到系统中来,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二、Q公司采购管理对策建议

1.采购流程细化

针对Q公司现有的采购流程,对相关的实施细节进行规范,列出切实的操作细则。

(1)供货准备阶段

成为Q公司认可的合格供应商引入后,在开始批量供货之前,须与Q公司采购部门签订采购合同,协商关于价格、质量、服务等相关条款,确定采购价格标的等事务。具体流程细则和注意事项如下:

①签署协议

通过供应商引入,被纳入合格供方名单的供应商需由供方法定代表人或合法授权人与Q公司采购部授权人共同协商签订“采购协议”、“协议附件”、“相关协议”后方能进行正常合作。

②商定价格

供方应向Q公司采购部定期反馈即时市场价格、货期等真实的信息。供方的报价必须基于诚实原则,其对采购部门及其他部门的报价一致。同时,供应商应按Q公司要求提品分项报价表供其采购部作参考,并在报价发生变化时,将更新后的报价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Q公司采购部。

(2)正常供货流程

产品通过测试后即进入批量供货阶段,正常供货流程主要涉及到如下环节:

①订单确认

采购部根据物料使用计划和采购周期制定采购订单。订单需包含产品型号、数量、价格、交货期、交货地点等相关信息。供方在收到订单后,应在36小时内进行确认。确认后供应商须全面履行订单中所涵盖的全部要求。

②备货与交货

供方应按协议及其附件的要求提供订单中的产品和服务。供方不得擅自提前或延迟交货并于备妥待运后24小时内已书面形式通知Q公司,供应商根据指定的交货模式履行交货义务。

③收货及验收

供方或其指定的承运人应到交货现场同Q公司采购部一起清点产品,核对产品名称、数量、包装等,办理收货手续。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

④付款

产品检验合格后Q公司应向供应商支付相应货款,具体的支付办法以生效订单中规定的为准。供应商必须在付款日前10天内将正本发票送达Q公司。

⑤DOA索赔

在检验、测试、组装过程中发现的个别不良品,Q公司对供应商的不良品进行判定,必要时请供应商一起确认责任归属。Q公司提出索赔申请,供应商反馈索赔信息,核对审批内容与申请内容一致后,供应商必须根据物料特性的索赔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物料维修完好后全部返回或提供索赔款。

2.采购组织整合

针对目前Q公司各分公司分散管理采购的现状,应该将生产、供应链和采购部门合并为一个新的运营部门,集中负责Q公司的全国供应链和采购业务。采购中心的任务是管理和整合零配件供应商。Q公司全国采购的资源被分成两类:一类是生产资料采购,直接用于生产;另外一类是通用型采购。在管理生产资料供应商方面,运营部门有三个战略性任务。一是保证供应商供应的连续性。二是保证供应商在生产成本方面有一定的领先性。三是要保证供应商产品的品质。

3.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升级

第2篇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优势日益显现,这不仅能够对政府采购行为加以一定有效地规范,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决策判断的准确性。但是,由于目前中国事业单位在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时出现了不少事业单位对政府采购监管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这种政府采购模式的大范围推广和实施出现了不少困难。为此,本文着重对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事业单位在实行政府采购时出现的相关问题,总结出一系列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以供中国事业单位参考。

关键词:

政府采购;事业单位;制度意义;管理建议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空前。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剧。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随着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一步步展开。政府采购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促进政府采购制度市场化改革,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的监管、调整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巩固信息网络安全等一系列工作亟待展开。

一、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规范采购人员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于中国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各种相关组织而言,一方面,可以促使这些机构增强其支出管理的意识,进而规范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规避腐败、投机取巧等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此项制度的实施便于加强事业单位对采购活动的监管,从而节约采购成本,减少资金与资源的浪费,这对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可以得到一定提升

政府采购预算是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重要内容。政府采购的基础工作便是采购预算,它的合理与否事关事业单位的预算能否平衡。因此,事业单位的上层、财政管理部门、资金监督部门等相关部门在政府采购预算的制定、实施等过程中必须通力默契合作。这样形成的合理的政府采购预算机制不仅利于加强事业单位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而且有利于财务工作可以依照预算规律有序地开展下去,从而使财务管理方向在事业单位的庞杂的工作体系中变得清晰而具体,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中的相关业务部门、财政监管部门的衔接工作可以更加良好地开展。

(三)便于政府增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政府采购行为涉及范围较广,几乎囊括中国经济的全部领域及各个环节,其采购的产品从生产、销售到最终的消费都遵从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因此就市场需求而言,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行为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由此看来,中国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行对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更好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府采购制度实行过程中的“痛点”

(一)事业单位在政府采购方面的认识不深

部分事业单位对政府采购预算认识过于表面化,一些操作员工由于对政府采购预算系统知识知之甚少,在实际的工作时往往按照既有的经验进行采购计划的制定,这使得政府采购预算计划很容易变得不合理。而且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认为政府采购仅仅是很一般的预算种类,其操作人员与上层管理者在编制采购预算计划时往往仅重视决算,从而对政府采购预算的重要地位做了淡化处理;另一方面,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资金分配一再被强调是重点,而相应的财政流通监督和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则不太健全,这就导致中国事业单位在制定政府采购预算的计划时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久未落实的现状使得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的制定往往仅走了一个过场。同时,政府预算编制往往出现“难产”的情况,预算从批准到最终执行所经历的时间大多超出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开始预期的时间,这使得时间上预算空缺的情况相当严重,预算的正式性与可操作性往往大打折扣。

(二)政府采购制度监管体系不完善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现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是政府执行采购行为的法律基础和保障。然而,实际的情况是,中国现今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下,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自律性较差等情况相当普遍。其制度体系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现行制度缺乏对政府采购计划监督和管理,制度的监督本应贯穿在采购预算制定完成之后的整个采购过程中,但目前,不少类似于超政府采购计划甚至无政府采购计划等现象却长期存在,这不仅使得采购过程不具有科学性,同时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计划与财政预算也欠缺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总而言之,缺乏有效的完善的监管体制以及奖惩方式使得政府的采购计划往往缺少科学合理性。

(三)经营运作中采购信息与实际不吻合

政府采购是由政府主导的一类经济现象,然而在实际的市场条件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发生。当今社会,信息对各类组织来说在扮演着重要角色,任何行为个体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运用有效真实的信息来消除组织运作中的各类风险,从而为自身的盈利增加更多的保障。同时,信息不吻合、过程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出现则常常使得腐败以及公司破产等情况时有发生。中国政府采购计划的实行包括制定采购预案、审察、公布采购信息等一系列繁杂的流程,这导致事业单位在采购时不能到收集到与之相关的所有采购信息。同时,政府采购信息公布方式不够多元化、信息传播面不广等情况使得采购人员可选择的提供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方不足。

三、落实政府采购制度的建议

(一)加深认识,科学采购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思想以及计划经济时期思想的长期影响,中国事业单位本身有着很模式化的运作方式,事业单位上层领导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一般都有墨守成规的特点。为了消除内部这种模式化的运作方式,强化对政府采购计划的认识对中国事业单位而言是提高政府采购科学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为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以下基础工作:一、扩大政府采购计划宣传广度,提高单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标准。二、加强从业人员采购理论知识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训,从而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采购队伍,同时在单位内部形成优良的政府采购风气,从思想上对提高对政府采购的重视程度。三、各事业单位要将政府采购计划细化到每一个步骤,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同时加强对财政预算使用情况的监督以及最后的考核,从而让政府采购计划可以有理有据的有序执行。

(二)健全体系,制度“发力”

采购制度化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是事业单位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现在的采购部门是依据行政隶属关系而规定的。而现实情况是,采购方以择优选择的方式则更利于采购市场的公平竞争,所以政府应适当放宽采购方式;财政部门也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的的政策以保障采购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其实监督工作必须贯穿于在采购全过程,类似于采购计划执行前的财政监督、事中的过程透明化监督和事后的核查监督等工作都必须做到位。

(三)规避采购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当今我们正在迈向大数据时代,科学有效的信息对任何组织的运作与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在事业单位中,由于采购信息与实际的市场情况的不对称而导致的组织管理松散,供应商的可选择面狭窄等问题使得政府采购往往无法以成批采购的优势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因此就事业单位而言,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首先要加紧打造完备的的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网络技术人才的储备、信息的平台、信息查询的方式等。同时,还要慎重审核供应方,建立适当的准入标准;事业单位的采购人员还必须要充分合理的运用行业内部管理机构以及行业公共平台,并且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渠道全方位收集供应方的有效信息,建立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信息数据库。另一方面,坚持政府采购网络信息透明化、及时公开政府采购的一系列流程和采购信息,从而保障更多的与政府的采购条件相符合的供应方能够积极参与到政府的采购计划中来,与此同时,这样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的采购管理部门和采购工作人员的行为的规范。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模式在今天看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优势,政府采购制度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仍然“任重而道远”,它有赖于事业单位的上级领导层、财政监管等业务部门的通力默契配合。通过提升各事业单位对政府采购模式的认知,加快政府采购监督体系的建立健全,结合各种措施规避采购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未来,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模式必定大有可为。

作者:任永青 单位:山东省诸城市卫计局

参考文献:

[1]魏凯.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机制探析[J].管理创新,2014年24期

第3篇

关键词:采购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国的工业企业中,物资的采购成本更是高达企业销售成本的70%。可以说,采购是企业成本管理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采购职能在企业中的地位也相应升高,成为企业追求管理变革的一个热点,使人们更加深入的追寻采购管理中潜在的增值机会。尽管良好的采购管理运作对企业有如此显著的贡献;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也竞相实施采购管理的变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的采购管理水平仍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采购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采购理念落后

采购模式对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极为严格,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司的生产排程计划和销售。然而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先进采购管理理念认识医乏,无法对公司的采购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无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采购管理方法的改进和水平的提升。整个公司自上而下重技术、销售,轻采购。技术、销售人员经常有学习交流的机会,骨干成员均配备笔记本电脑,这与对采购处几乎不闻不问、采购处信息化程度几乎为零等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现状的根源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理念陈旧落后所致。

2.管理体制陈旧

公司现行的组织结构是传统的垂直型官僚体制结构,部门与部门间对职能、任务进行协调和配合时存在着僵化、缓慢并缺乏柔性的现象。采购处在公司中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例如采购物资的数量取决于销售部门的订单和企业生产计划的安排;采购物资的品种和规格等又源自于技术部门的要求;同时采购物资的到货与使用又与质管部门和生产部门密不可分;此外货款的支付需由财务处配合等。由于管理体制的陈旧,使得采购过程中由于部门间协调配合不畅而产生的问题比比皆是。

3.采购流程冗余且多为串行作业

串行作业耗时耗力,审批环节多,例如从采购明细表的编制到采购订单的下达再到正式合同的签订之间,存在大量冗余不增值的环节。首先采购处要根据供应处出具的清单编制采购明细表,明细表经审核确认后方可制定采购计划,而采购计划又需要采购处处长审核,再交由主管副总审核,最后由董事长审核,最终返回采购处才能与供应商之间签订正式的合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公司现有信息化建设的限制,所有清单均由纸张作为媒介由人力传递,清单必须在多个部门间流转,有时甚至要花费三到四个工作日方可完成。

二、采购管理改进对策

1.改变经营者观念

由于很多公司长期忽视采购管理的增盈作用,所以即使幅度很小的节约和控制,就会带来明显的效果,潜力巨大。公司的领导决策层应充分了解采购管理对企业的战略意义和转变采购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只有公司经营层观念上的转变,才能产生动力从根本上推进变革的发生,从而提高采购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这也是公司在采购管理改进中的首要问题。

2.实行集中采购

管理体制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采购处工作的顺利展开。在公司的实际日常采购活动中,技术处、采购处同时拥有采购权,可以自行采购所需物资,这样做一方面将需求化大为小、化多为少,难以引起供应商对公司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干扰了采购管理组织的健全和稳定、破坏了采购工作的流程、无法明确责任分工和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使采购管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采购工作的随意性大。为改变现有的体制,公司应采取集中采购,将公司的全部采购业务集中在一个职能部门中,这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即可以避免部门之间因利益而产生的纷争,加强采购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又可以加大采购批量在与供应商的业务交往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同时公司各部门之间,应打破传统的面向职能的分工,以工作流为中心,加强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

3.加强采购策略的应用

目前很多公司的采购活动只是简单遵循了采购的基本定义,就是将所需的物料,以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数量,通过合适的渠道在合适的时间里送到合适的地点。面对市场环境多变、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如何更好的建立与供应商的关系等客观因素下,都要求公司采取策略性的方式来进行采购活动。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运用策略采购,通过实际应用可以证明,在一般情况下策略性的采购可以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10% 15%。

有些公司由于产品非标性和专业性的限制,通常是多品种、小批量进行采购,现有的采购方式很容易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按订单需求频繁的进行采购也会因无法形成经济采购批量而增加采购的成本。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公司应注重采购策略的运用,通过增加采购批量,来加大与供应商谈判的力度,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首先,采购处应注重与销售处的沟通,掌握市场需求;同时保持与生产处的有效沟通,随时掌握公司的生产排程计划,通过反馈的信息确定一段时间内的总体的采购需求量,然后对采购订单进行整合,增加采购批量并和供应商签订年度的采购协议,这样供应商可以有效安排生产,增加供货的及时性,公司也可以形成经济采购批量,降低采购成本。其次,公司的采购处应随时关注市场价格波动大的原材料,并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结合价格走势,有前瞻性的与供应商签订长期的采购合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采购成本的影响。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采购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增减变化中,公司的企业决策层的采购管理理念也应随竞争环境发展而变化。由于采购管理研究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内涵也十分丰富,而作者的理论学术水平有限,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l]王兵,徐小斌等.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J].商业研究,2002(5).

第4篇

1.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相对于其它一些企业来说必然具备着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的存在导致国有企业在采购管理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进而导致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采购管理的质量,其中主要表现在统一性、规范性和考核等三个方面。

1.1统一性差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都具备自身的管理制度,其中对于采购管理来说也具备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但是这些制度具体来说都指向了具体的采购操作层次,在一些较高层次的统一性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欠缺,其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一般都是一些较为大型的集团企业,其涉及到了很多的分公司,对于这些子公司之间的采购统一性的规定并不是十分完善,没有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进而影响了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质量;(2)另外一方面则是在分公司或者子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协调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生产部和采购部之间存在着交流不畅等问题影响着采购的合理性,进而导致了采购工作可能出现一些失误影响着企业的采购管理。

1.2规范性差

针对现有的我国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制度来说因为其制定和实施的经验较少,所以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规范性上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完善,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中对于相关采购过程的具体操作规定不够详尽,而仅仅是对于采购办法进行了泛泛规定,这就导致了具体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在采购管理的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此外,在当前国有企业信息化规范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采购管理的效果,不仅不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化的优势,还对于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1.3考核办法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份问题就是考核过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国有企业当前对于采购人员进行考核都是采用领导决定制度,一切都是由领导对于采购人员进行评价考核,决定采购人员的工作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来看是不合理的,甚至会因为对于领导缺少必要的监督导致出现现象,进而影响考核的公平性,最终影响到国有企业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采购管理质量低下,所以说,考核办法问题也是当前困扰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

2.提高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现状,我们必须进行详尽的分析,然后制定出对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办法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质量,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1加强监督

一般说来,国有企业进行采购都是事先制定好相应的采购计划,然后再按照相应的采购计划进行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切实保障采购的有效性和质量,我们就必须加强整个环节的监督工作,不仅仅要在采购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加强对于计划制定的监督和控制,确保采购计划的合理性,避免采购过程中的浪费,还应该加强在具体采购过程中对于具体采购人员的监督,对于采购计划中的物品数量、种类等进行详细监管,避免采购人员的失误,加强采购质量。

2.2审查申报价格

在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针对采购价格进行管理和控制,所以我们也必须加强对于采购物品申报价格的审查力度,尤其是针对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来说,更应该加强对于市场中采购物品的报价审查力度,确保申报价格的合理性,减少国有企业的损失,具体来说,可以针对市场具体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采购物品的具体价格,然后汇总成采购物资审价表以供采购监察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

2.3审查采购合同

合同的签订是国有企业采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为了确保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质量,我们应该加强对于采购合同的监管和审查,加强对于采购合同的管理和审查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并且能够明确采购资金的去向,确保国有企业的采购工作能够有据可查,进而提高了采购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4检查采购物资质量

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针对整个的采购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所以,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于具体采购物资质量的监督和审查,确保采购物资的可用性。具体来说,加强采购物资质量的审查不仅仅能够有效地避免国有企业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减少因为物资质量问题产生的浪费现象,还能够有效的对于整个的采购过程进行监督,避免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甚至是的现象。

2.5审查采购票据

对于国有企业采购行为的管理应该重点加强对于资金的审查和监管,这是一个核心内容,对于资金的审查不仅仅表现在对于物资报价的审查上,更应该加强对于采购过程中所有票据的审查,这些票据因为内容过于繁杂,所以一般较难进行管理,具体所来,我们需要审查的票据主要包括检验报告单、运费单据、入库单以及购货发票等,只有把这些所有的票据都进行详细的审查才能够真正的确保国有企业采购资金的有效利用,进而做好采购管理工作。

2.6审查会计信息

对于采购管理中相关资金的审查还应该包括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审查,会计师是国有企业采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员,也是和采购资金联系最为紧密的一员,加强对于会计信息的审核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采购资金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加强对于会计信息的审查还能够有效规范整个国有企业的资金运转,避免一些相关人员的违规行为出现,保障采购过程总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第5篇

[关键词]企业;采购管理;供应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86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企业采购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得需要的物料和服务从而开展的对于采购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全过程。采购管理是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采购成本的控制可以起到财务杠杆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创造。通用电气前CEO Jack Welch说:“采购和销售是企业能‘挣钱’的部门,其他任何部门发生的都是管理费用。采购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采购环节节约1%,企业利润将增加5%~10%。”可见,采购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普遍疲软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做好采购工作,更要找准效益增长点,以发挥采购效能,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1 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探究企业的采购管理问题,笔者对S省T市一些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当前,虽然有的企业能够认识到采购的重要性,也在积极展开采购创新,但实际上,当前大部分企业的采购管理仍然不到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1 采购观念落后

很多企业并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理解采购管理的价值和意义,单纯把采购看作物资的购买,认为采购物资只是对库存的一种补充,有的一味地把低价采购奉为真理,其思维落后、简单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弊端,一方面,采购工作上升不到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位置,失去了更为深层次的效能;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低价,不审时度势地看待问题,导致和供应商关系的不稳定,培育不出稳定的供应链。

1.2 采购模式落后

许多企业在日常采购管理中,模式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一些企业还固守以往的采购模式,利用传统采购人员到相应市场采购,对电子商务采购的重视度和实施度不够,不能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多渠道地拓展采购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采购成本的控制。此外,从采购决策到采购实施,各个环节采取逐级审批,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办公来提升审批效率,造成手续繁琐、效率低下。

1.3 采购管理制度缺失

行之有效的工作需要制度的支撑。但在现实中,一些企业的采购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一些企业从思想上就没有认识到采购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就更不用谈制定相关制度了。即使有的企业树立了采购管理新理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是行动在前、制度在后,并没有把相关做法落实成制度,在遇到难题时没有具体的制度可依。

1.4 采购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一方面,有些企业采购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素养不足、水平不硬,在采购管理中对现代化采购体系的理解不透、运用不准;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发达的网络电脑等高科技,部分企业采购人员对新技术、新方法掌握理解不到位,直接制约了采购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影响了采购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还有部分企业采购人员的职业操守欠缺,在日常采购管理中,有时不能坚守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造成弄虚作假、损公肥私等现象。

2 做好企业采购管理的对策

2.1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构建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理念

各企业必须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新审视采购管理工作,进一步转变思想,提高对采购管理的认识,推动采购管理创新,建立健全采购管理体系,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建立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即建立系统的供应链采购模式。另外,在推行供应链采购模式的同时,要对采购形势进行系统分析,加大对采购管理风险的把控。总之,要在彻底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管理模式,完善采购风险应对机制,多管齐下,进一步理顺企业采购管理关系,提升采购管理质量,控制采购成本,推动企业利润最大化。

2.2 拓展渠道、创新模式,提高采购管理信息化

针对企业采购管理信息化低的现状,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进行补救。一方面,在稳固原有采购渠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电子商务,在网上寻找采购源、拓展采购渠道。同时,要利用发展电子商务采购的契机,加大采购物流改革,推行采购物流的外包,从整体上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推行网络无纸化采购管理办公、精简办公流程,不仅可以实现绿色低碳化办公,有利于环保,还可以提升采购效率。

2.3 完善章程、健全制度,为采购管理提供依据支撑

首先,要形成企业内部遵制守法的氛围;其次,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适用的采购管理制度,如采购流程管理制度、物资质量标准体系、采购监督制度及采购人员管理规定等,并且要保证各类制度实施畅通无阻;再次,企业采购管理工作要想顺利开展,还需要企业各部门的鼎力配合,对此,企业也应该做好筹划,并制定出相应的有利于工作配合的工作制度,以确保企业采购管理的顺利实现。

2.4 提高素质、建设队伍,为采购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离不开采购人员的参与和执行。各企业应该通过招聘、培训、深造等方式不断提升采购人员的职业素养,努力打造素质过硬的采购管理队伍,一是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理解掌握能力;二是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三是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四是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只有采购人员素质提升了,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采购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12

医疗器械是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基础设备,是医学院实施教学的重要教学用具,同时也体现了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及医学院的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疗技术也随之日新月异,传统的医疗器械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医疗技术了。因此,医院需要对相关的医疗器械进行采购与管理,但是对于医疗器械的采购与管理却又成了医院所面临的新的难题。据此,下文将就医疗器械采购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1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1主观原因

医疗界对于医疗机构进行医疗器械的采购和管理关注的程度十分低,并且没有建设相关的制度,执行力较弱。同时医疗机构中的相关管理及操作人员对于医疗器械的质量、保存的方式以及使用方法上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误区,导致医疗器械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国家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文件没有认真的学习,对其重视程度不高,因而就在采购、管理医疗器械发生严重的错误,甚至导致重大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1.2客观原因

现如今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来执行。可在整个庞大思维医疗界却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对于采纳和管理医疗器械方面的规定更是少之又少。同时,有些私人开设的医疗机构没有配备专门的医疗器械管理室,相关的工作人员人数较少,且其专业素质较低,技术手段较落后,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与检测是名存实亡的。

2医疗器械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医疗器械采购管理价格不透明

医疗器械是医疗机构及医学院的重要基础性用具,医疗器械的采购及管理对其具有重大的意义。医疗器械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其对于制造的技术和精密度等要求也远比普通工业的产品的制造要求高很多。因其制造的成本高,所以医疗器械的销售价也比普通产品的售价高出好多倍。但是,由于医疗器械属于特殊的产品,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医疗器械的价格是非透明的,并且政府对于其价格也没有相关的文件规定。因此,医疗机构及医学院在采购相关的医疗器械时就会出现价格相差很多,相关的人员在采购的过程中吃回扣等行为。除此之外,由于医疗器械价格的不透明性,负责采购的相关人员也就无法断定其产品的性价比,无法进行选择。加上某些医疗器械的供货商实施的恶意竞争手段,就使得医疗器械而对价格持续升高。

2.2医疗器械采购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

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医学院都会形成一个医疗器械采购组织委员会来执行医疗器械的采购任务,将采购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委员会的成员身上。但是在实际的采购中,在明确责任主体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提出申请采购医疗器械的大多都是需求部门的科室主任,而不是医疗设备管理采购科。同时,在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医疗器械采购管理部门的整体地位较低,且缺少发表相关言论的话语权。在设备采购管理过程中需要依照医疗设备需求部门或专业科室所提的具体需求进行采购,没有对于医疗器械的品牌、性能、型号选择的自。这就造成了医疗机构或医学院所成立的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只是一个流域表面的空架子,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在医疗器械采购管理过程中,设备采购科室和设备需求、使用科室以及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委员会之间的责任不明确,权责不分明,在医疗器械的采购与管理中出现混乱。

2.3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没有保障

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与安全问题是关乎到人身安全的最重要的问题。国家对于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问题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严禁在医疗过程中使用。但是在实际的医疗器械采购与管理过程中,还是会有质量不过关、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流入市场,甚至被应用于医疗过程中,造成了医疗事故,危害他人的人身安全。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医疗事故中就有40000件以上是由医疗器械安全质量造成的,其中就有一次性无菌产品不合格导致细菌感染,高频电刀灼伤、体内钢板断裂等由于医疗器械质量差而发生的。因此,医疗器械在采购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3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对策

3.1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

医疗器械采购人员在购置医疗器械时,所做的每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令》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在采购医疗器械的前期准备阶段,就需要对供应商提供的全部产品资料进行核实与审查。这其中就包括了:医疗器械生产厂家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供货商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产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等。同时还需要实时关注“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所的医疗器械退审批件库、医疗器械质量公告栏、医疗器械抽检数据库、医疗器械产品召回栏等相关的公告。

对于候选的供应商还需要制定完善的诚信考察体系,对供应商及选择采购的产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争取选择诚信度高,真实可靠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购买到质量高,价格合理的产品。对于医疗器械一定要把好入口关,将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工作做到最好。

3.3集中采购

想要以较低的价格采购医疗器械,就必须建立一种公平、公开、公正且透明的采购管理机制。相关单位可以通过集中组织招标采购可以保证招标采购依法、有序地进行,同时还可以规范采购过程,使其合法化。这样做就需要预防在招标过程中出现虚假投标、串标、围标等事情的发生。集中招标前期需要通过各渠道如关注国内的招标信息及结果、网上搜索、查询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而集中招标结束后,还需要对中标的产品再次进行相关信息、价格的核实。同时,还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每年定期的对已购医疗器械进行检查的清理,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4结束语

本文就医疗器械采购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就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针对医疗器械采购管理中出现的医疗器械采购管理价格不透明、医疗器械采购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没有保障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此提出了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依法采购和集中采购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的医疗器械采购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提供可以借鉴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汤黎明,吴敏,陈锐华.医院医疗设备企业化管理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9).

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采购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91-01

1 采购管理及采购管理信息化

1.1 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计划下达、采购单生成、采购单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发票的收集到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全过程,对采购过程中物流运动的各个环节状态进行严密的跟踪、监督,实现对企业采购活动执行过程的科学管理。包括制定采购计划、订单管理及发票校验三个组件。

1.2 传统采购管理弊端

采购申请跨越部门多,流转慢,采购单常因跨越部门多被耽搁太久,不利于相关部门费用控制,不利于相关人员对采购单进行查询、统计、汇总。

1.3 采购管理流信息化

实现与采购相关的数据、信息、过程电子化管理,达到与传统的采购相同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来完成采购各环节的任务,能够更好地利用局域网所带来的方便,提高采购效率,方便流程跟踪。

2 相关技术介绍

2.1 B/S结构

Browser/Server结构(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样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总体成本。目前在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易于把握、成本也较低。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2.2 JSP和Servlet

JSP的全称是Java Server Page。自JSP推出后,众多大公司都支持JSP技术的服务器,JSP迅速成为商业应用的服务器端语言。JSP技术能让Web开发员和网页设计员快速地开发出容易维护的动态Web主页。用JSP开发的Web应用是跨平台的,既能在Linux下运行,也能在其它操作系统上运行。

JSP技术是servlet技术的扩展。servlet是Java技术对CGI编程的回答。servlet程序在服务器端运行,动态地生成Web页面。与传统的CGI和许多其他类似CGI的技术相比,Java servlet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容易使用,功能更强大,具有更好的可移植性,更节省投资。

3 采购管理信息化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3.1 采购管理模块

采购管理模块是采购管理子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与库存管理子系统有较大联系,实现了对采购流程的跟踪管理,包括采购申请、制订采购计划、采购单管理,收货、退货管理等功能。

根据各种请购信息,制订采购计划,通过询比议价选择最优供应商,然后生成采购单,通过发单作业将采购单实际发出。采购单管理包括维护和修改采购单、查询各种采种采购单的执行状态等。

3.2 货物入库模块设计

入库的物品一定要在到货之前登录进信息系统,以便有计划的安排入库,提高效率,加快入库作业的速度,需要有技术的支持。入库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接受入库、货物存贮的指示、存贮确认、数据更新、生成会计数据信息等。

3.3 物品领用模块

物品领用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对于部门领用物品名称、数量等予以确认,确认到货时间,准确及时地通过网上平台通知部门。在每一个货位上设置配货表示器,在提示灯指引下,寻找商品,并根据配货显示器上的数量提供物品,提高配货的效率并减少差错。

3.4 在库管理模块

在库管理的核心是掌握不同商品的数量、保管位置和入库日,商品从接收订货到出库指示,数据库中的数据都与实际仓储情况一致,并在配货时做到货物的先进先出。

4 采购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实现

4.1 数据库设计

根据需求,结合采购物料管理类别设计数据库表结构,设计表时遵循命名规范,保证开发和维护的简便及数据库的可读性。做到表结构合理,减少程序开发的难度,减少数据的冗余,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使程序逻辑结构清晰。

4.2 程序逻辑结构设计

MVC设计模式在Java Web 项目中的体现为JSP(VIEW层)、Servlet(Control层)、JavaBean(Model层)模型,描述系统的数据;视图显示数据;控制器获取系统的输入,控制系统的执行。

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中,随着客户端的增加,Web服务器逐渐成为系统的瓶颈;为了缓解Web服务器的压力,提高系统的性能,将服务器分为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处理客户端的请求,调用位于应用服务器上的业务逻辑完成对信息查询和修改等操作,生成结果页面返回给用户;应用服务器主要处理各种业务逻辑,应用服务层通常也被称为业务逻辑层,因为这一层是应用软件系统业务逻辑处理集中的部分。业务外观层用作隔离层,它将用户界面与各种业务功能的实现隔离开来,作为后台逻辑处理和前端用户界面的缓冲区。

参考文献

[1]采购与供应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