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05 10:39:16

序论:在您撰写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第1篇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动脑、讨论、讲述、小结,教师肯定和赞扬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议,使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增强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直接学习动机。据对实验班毕业前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喜欢物理的占86.4%,不喜欢的仅占2.7%;从初二到初三对物理一直感兴趣的占34.88%,一直不感兴趣的仅占6.98%。在学生所学的七门主课中,物理是最受学生喜欢的学科。

二、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如生活中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无不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点及其调节方法、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了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

三、边学边实验教学提供了较大的知识信息,能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

边学边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学生较大的知识信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论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输过程一般属于有干扰的情况,边学边实验教学利用“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等多种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减少由于干扰失去的信息量,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学习了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

第2篇

一、高校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

1.能够培养学生情操

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能够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一具有能动性的主体性活动,学生的心灵能得到净化。如,从列宾、利维坦、希施金等画家质朴的画风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画家对生活的关爱,从而能够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观念。此外,很多美术作品中还彰显了画家的爱国热情与坚强的意志,这些都能够使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与勇气。

2.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通过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鉴赏、学习,学生能够透过作品表层领悟到其所包含的深意。随着当前社会的迅速发展,美术作品在形式和语言上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其所包含的情感也有了更为细腻的体现,美术作品成为画家和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纽带。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鉴赏愉悦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一定的审美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启迪审美智慧,继而有助于完善审美观念。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过程是画家的生活环境、情感和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美术鉴赏过程则是学生发挥能动性的过程。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拥有一个相对自由、不受约束的空间,因而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另外,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要通过交流、沟通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这一过程无疑会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

二、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析

1.掌握美术作品的时代特征,体会作品的审美情趣

美术作品因为产生的时代不同,会有不同的特征和价值取向,这是美术鉴赏者应当注意的。在高校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时代的发展规律与时代特征,以及每个时代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情趣,同时还应当对美术作品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分析。

2.注意艺术家和美术作品的关系,加强作品的背景介绍

美术作品中往往包含着画家的艺术体验、生活经历与生命感受,还能反映画家的素养等,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是对创作者的情感与心灵的反映,创作的客体与主体之间往往有对应的关系。所以,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产生的背景和创作者的生平,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美术鉴赏时更快地进入状态。

3.依据美术作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体会创作者的审美心理差异

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现实意义

在知识经济日渐发展强大的21世纪,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把几个方面综合起来,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理所当然的被人们高度重视。

一、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音乐在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的同时,还有净化心灵和教育等美育的功能。音乐教育对人的素质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适应社会能力的社会素质,并提高了人的品德修养,对人的审美评价与鉴别力、表现力、想象力、认识学习能力、创造力、协调能力与综合处理事务的能力等诸多方面起到其他智力因素所不可取代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一个人综合素质,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音乐教育通过培养个体思维能力、社会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等方面,提高个体的素质,从而达到当前形势下的“育人”的目的,也即实施素质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并有效的影响着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使实施素质教育迈开了重要一步。但在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同时,很多问题也日渐显露,使我们在对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推进作用不得不进行反思与改进。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问题

(一)开设特色班

学校、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不是做好培养每一名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是只热心于做 “选尖培优”,集中开办音乐特色班。上课按“尖子”“苗子”的层次施教,以期能多选送几个考入音乐院校,而漠视了多数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偏离了基础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二)轻视音乐教育的作用

从教学方法和设施方面来说,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没有明确音乐教学目标要求;不按国家规定开设音乐课程,不上足音乐课,或者课程表标上音乐课,实际上是改上其他课程。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资料几乎是零,音乐教育设备奇缺;音乐师资匾乏,有音乐教研组的并不多见,而校长或上级教育行政领导对此却往往熟视无睹。

(三)一味追求竞赛获奖

一些部门为显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举办一些和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没有多大关系的竞赛,学校缺乏正常的活动训练,临赛抱佛脚,早、中、晚练,节假不休,甚至影响上课也不在乎,以求通过少数参赛学生为学校撑门面,给自己争名声。过分追求获奖名次反而伤害了音乐教育本身。偏离了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面对音乐教育存在于素质教育中的不同问题,如何做到音乐教育满足社会需求,正确与学校教育结合,并通过音乐教育手段提高个人素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以上情况不禁要探究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方法。

三、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创新

在正确地把握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音乐教育的创新,从而更加有力的促进素质教育。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教育过程中的创新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教师、学生、社会氛围的综合体,是传统与创新结合的产物,必须综合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将音乐教育推上更高的台阶。

在协调音乐教育教师、学生、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主要运用因材施教方法,针对层次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教材、运用多样的教法和教学手段、并加强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等方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应首先着眼于学生对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要让学生摆脱被动的接受学习,使之转变为自主式学习、创造式学习,关键问题是要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让教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和情感体验,也要给学生创造很好的活动空间。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强化现代教育意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去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尝试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来,走出一条音乐素质教育的新路,不断丰富和完善音乐素质教育的体系,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触及人们心灵的教育。健康向上的音乐教育,对塑造高尚的人格,陶冶美好的心灵,提高全民族的修养和素质具有强大的渗透作用和推动能力,人们在音乐活动的熏陶和感召下认识美、创造美,陶冶情操,使精神得到升华,以达到完美崇高的境界,音乐对人的智力发挥,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方面都有帮助,这就肯定了音乐教育在整体素质教育中,在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方面具有的特殊能力和作用。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关于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任务与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努力,才有可能达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完美结合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程彬.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08.

第4篇

【关键词】 英语教育 意向式教学

英语教学尤其是素质教育的重大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改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置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赏识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因此意向式教学正是把素质教育和英语教学特点相结合的最佳形式

一、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解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不仅要努力使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更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的现状是,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学生的书包依然沉重,作业依旧繁多,课堂依然沉闷。学生日渐下落的自主学习学风被逼迫式学习代替,浓厚学习的兴趣被厌恶代替,活动、娱乐的时光被繁重的作业代替。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并没有付诸于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开发人的基本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积极进取的自主创新精神。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应大胆尝试改变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减轻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负担,减少老师繁重的作业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还学生一个阳光、快乐、健康的少年时光。达到教学中的双赢。

二、意向式教学法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

意向式教学作为一种意向活动,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主,注重开发每个学生多项潜能,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之一。意向式教学是人们对教学的一种期望,期望通过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人们对其教学的期望程度。意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关注教学这一活动和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情,使教师对教学活动能做出评判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学习的进步,是从你有一个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对你已经产生了足够大吸引力,你愿意为实现它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达到目标决不放弃这一刻开始的。意向式教学的实施是在师生之间平等、民主、互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活动。即先确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然后集中全部精力、心力、能量、付诸行动直到实现目标的作法,与用凸透镜利用阳关聚焦把一张纸点燃的原理是一样的。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意向式教学目标的设定尤其重要。

第一,要具体明确,不能模糊不清。

第二,既要有适当的难度,又要有合理的梯度。

第三,目标必须是可以动态调节的。目标的动态调节就是对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反馈,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确定意向式教学目标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引导方向,二是集中焦点,三是激发行动的热忱,四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能力。目标确定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内容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优秀生,第二梯队是中等生,第三梯队是差生,并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要求第三梯队的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本课的单词、短语,并能朗读课文即可。第二梯队的学生除了掌握本课单词、短语,并能熟练朗读课文外,还要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型、重点语法。而第一梯队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前两个梯队掌握的内容外,还要学会用英语小结课文内容,能写出相关的作文外,并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去帮助辅导第二、三梯队的同学。意向式教学相似但又不同于分层教学,它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期望教学成功的愿望,并有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做诱饵。如果期望值达到,教师必须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做出中肯的评价。有相应的回报,就会让他感到一种成就感,使他认为这样做有价值,因此就更乐意付出努力。

三、结束语

第5篇

近年来,英语高考的方向就是: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高考命题立足于英语考试纲要,着眼于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考查。

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呢?下面我仅就这几年的教学心得来谈一下。

首先,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从而造成对实际能力培养的忽略。要改变这一状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摆脱传统英语教学的羁绊,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英语运用的情境,制造英语交际氛围,从而实现从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的转换,最终把技能转化为对这种语言运用的能力。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正如人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主动去学,远比“填鸭式”教学好得多。美国现代教育家J・S・Bruner也提出过教学以“学者为中心”的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发展,从而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换。

再者,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还要研究学习方法。如:在阅读课文时,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再与新课有机地结合,融会贯通;在阅读中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生词词义,找主题句;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几个过程,准确把握全文,正确理解文章意思。

最后,还要注意进行素质教育的几个环节

一是要把思想教育贯穿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如模块一《Heroes》,文章介绍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在教授这一课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调要把国家的荣誉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强调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指出:“二十一世纪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高分但绝不低能。现在的高中教材内容贴近生活,有着很浓的时代气息,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能力。平时注意课前预习,发现问题,认真听讲,解决问题,课后复习,总结归纳知识,有效地增强记忆。课下多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多用英语交流,适时开展一些英语活动,如进行一些英语歌曲或讲英语故事及小幽默比赛。

三是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大量事实证明,高分低能的莘莘学子是难以适应我们这个快速发展、压力很大、变化多端的社会的。所以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当今尤为重要。最后还要注意,高中生正处于走向成人这一成长期,他们记忆力强,精力旺盛,所以要引导他们多进行一些背诵,如词汇、习惯用语、优美篇章等,着重培养他们的准确记忆。同时要注意高中生这一阶段表现欲强,抓住这一特点给他们英语实践的机会,使他们主动进行英语交际。

要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于教学之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极为重要。有句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经常阅读书刊杂志,了解各种新的教学信息;教学上要多学习理论、方法,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以热情、开朗的心态去面对学生,使教与学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第6篇

一、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教育现代化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扫描仪等多种信息媒体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也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板书、教材、讲解构成,学生对知识的领会要通过死记硬背和重复的练习来达成。而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特点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生的学习保持在表层的学习上,没有进一步素质能力的升华。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因此说,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一座桥梁。语文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是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工具。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和现代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只有提高教学的信息素养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效果取决于教师的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现代化教学素养。对信息技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比如,会计算机操作,能从网络下载资源,会图像处理,使用音频资源进行文字处理,文档、表格制作等。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的信息化观念,加强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具有危机意识,善于捕获新的信息等。

二、教学过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德育是五育之首。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的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早在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对才能与道德的关系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现代社会,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他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反之,一个没有德行的人拥有的知识越多,那么他为人类所做下的缺德事也会越多。把德育贯穿在教学中,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让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学科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文以载道”,寓德育于知识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包括有:

1.思想政治教育。同志曾明确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语文教师应利用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鲁迅的文章和写作时的革命背景,《药》《拿来主义》等,又如,《最后一课》《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让学生从英雄身上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2.审美教育。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新生事物和理念给我们带来冲击,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辨别能力不高,思维不太成熟,很容易受到影响。教育要教给学生真、善、美、假恶、丑,让学生有正确的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纳入教学范畴。心理素质的高低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学习、受挫力、自信心等。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启发作用。比如,“锲而不舍”“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诉学生,学习过程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谦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三、关注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终身化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将教育扩展到任何一个人生阶段,要求每个人都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指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另一方面指每个人都有通过教育,充分发展的权利;教育的个性化是教育终身化和教育民主化的产物,是指教育在让每个人得到充分发展,激发自身全部潜能的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个性特征。语文素质教育应以此为出发点,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中,实施基本的统一要求和多解性、个性化要求相结合,做到基本要求和多解性、个性化要求相统一。

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创新和运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创新和运用的载体,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必定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而“创新”必定成为教育、教改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就语文教育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是人的基础素质,对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可见,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科学基础,自觉地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内化于身心,升华成为稳定的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为一生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这一思想,语文素质教育应旗帜鲜明地指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就是要通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写作能力),在习得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同时,教会他们学习和创造”。

第7篇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少数民族职业教育注入了活力,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民族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做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坚强卫士,更好地服务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好务。

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在论及公共政策的本质时指出:“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教育政策也无一例外,公共政策涉及的社会价值是指教育资源。甚至具体到素质教育政策,也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意味着对少数民族职业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相当多的一部分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分配给了考分高少数民族学生,使的边疆建设紧缺技术型人才后劲不足。而在素质教育的模式下,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分配到了综合素质高的少数民族学生。

从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我国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稳步增长,需要大批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政策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按少数民族综合素质重新分配,这是边疆少数民族职业技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社会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往往导致政策的变迁。当前,我们已经步入到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证明,知识经济就是一种教育经济、创新经济.人才资源就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知识的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应试教育体系按照高分数分配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视考试成功为教育成功,盲目、教条地把少数民族学生的精力引到考试训练上来,严重扼杀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创造力,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人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难以满足边疆建设的迫切需要。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表象上的行动、知识、技能,还包括潜在的价值观、态度、个性、品质、内驱力、动机、社会角色等诸多方面。人的潜在的素质往往是更重要的素质。这是高考试卷难以体现的,从而使高分数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真正素质。以这种高分来分配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必然是低效的。更重要的是:这种资源分配方式误导了整个基础教育,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是彻头彻尾的短期效益。一切为了高考成功导致基于教育的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心战略受到了威胁。而素质教育强调以认为本,注重人的自身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来科学、合理、公正分配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疆发展必然的政策选择。

为稳定、发展边疆各项事业,维护祖国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民族职业技术院校进一步推进、普及、加强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以达到尽快提升民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各民族教育、文化、科技事业,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提高认识。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逐步将推进素质教育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的内容,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区域环境。同时,完善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措施,保证素质教育在城乡中小学的全面推进和深入。

2 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全面育人的工作机制

切实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第一位,坚持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3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建立课程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在课程改革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编制、评估督导、成果奖励等方面制订和完善配套措施,为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4 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并逐步将其作为评价学校质量和学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指导教学。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及招生录取制度。

5 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校要认真执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和在校学习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6 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