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血压病的防治范文

时间:2023-10-05 10:39:15

序论:在您撰写高血压病的防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血压病的防治

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防治进展;综述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08-02

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可伴有血管、心脏、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或者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但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低于50%,40%和10%。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等原因,近几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因此,探索高血压的防治及管理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已有大量关于防治高血压的研究,如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宜技术在防治高血压上的应用,以及社区综合管理防治高血压等,现将近十年来防治高血压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

西药[1]和中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各有所长。西药的降压作用较强,能有效控制血压,对某些器官损害有逆转作用,尤其对高血压病危急症作用较为迅速;但其副作用相对也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等,且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但西药在改善症状的效果方面不如中药,尤其是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症状改善作用不如中药更为明显。中药降压改善症状效果明显,特别是对眩晕、头痛等症状的改善较为显著;且降压作用温和,稳定血压作用良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合并西药进行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波动;与西药合用能减少副作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

宋震[2]研究发现以怀石熄风胶囊配合依那普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较之单纯依那普利治疗疗效显著,且有降低血脂、减少并发症的作用。耿新新等[3]发现牛黄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较单独西药治疗,在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两方面都具有显著疗效。姚红等[4]认为中西医药降压各具优势,如在治疗高血过程压中,中医选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再者以中医独特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理论为指导原则,更增加了改善和消除临床症状的优势,并且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西医的优势在于选用有效的降压药物来防治高血压及降低靶器官的损害,不但降压,而且可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若能将中西医双方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必将取得满意的疗效。

2适宜技术在防治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非药物疗法被认为是预防及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措施。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针灸、推拿、敷贴等传统中医适宜技术有着良好的控制血压作用。

2.1针刺疗法针刺有改善高血压的趋势[5],无不良反应,但目前尚不能对其远期疗效得出肯定结论。胡淑坤[6]发现针刺治疗l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可以避免服用降压药带来的副作用,但治疗2级以上高血压随着血压升高疗效降低。吴艳荣等[7]选用支沟、阳陵泉、太阳和太冲穴平补平泻,结合西药治疗,发现其疗效较单独服用西药降压显著。吴焕林等[8]研究发现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具有良好的即时效应,平均可降低收缩压10mmHg,舒张压6mmHg。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法简单[9],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但针刺时的针感常会使人产生痛苦感,使很多患者对针刺治疗感到恐惧,因此有许多患者拒绝针刺治疗。对此类患者可选用针体较细的银针,加快进针速度,减少提、插、捻、转,可减轻对穴位的刺激,多数患者在接受2-3d治疗后就会消除恐惧心理。

2.2推拿保健刘鹏等[10]运用拿揉患者颈项部,一指禅点推内关、太渊等手法治疗高血压,发现其降压效果起效快、疗效持久。乔丽环[11]运用推颤、拿揉、按压等手法推拿头颈部。重点按揉印堂、睛明、头维、百会、神庭、风池、风府、安眠、膻中、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曲池、内关等穴治疗高血压起到一定疗效,并认为推拿头颈部可使颅内血流量和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大,促进颅内血液循环,大脑得以荣养,使高血压病的症状缓解或逐渐消失。李小军[12]发现患者采用自我保健推拿术可起到缓慢降压的作用。可见,推拿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缓慢持久的特点,适合预防高血压及辅助治疗。

2.3其他疗法时彦等[13]用栀子双仁散涌泉穴外敷结合西药治疗,疗效显著。金日霞等[14]发现艾灸仪治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疗效,尤其对改善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效果良好。施易安[15]发现在足三里注射VB1等药物起到良好的降压作用。朱东晓[16]运用穴位注射法(肾俞穴注射川芎嗪)也取得良好疗效。李滋平等[17]发现穴位埋线(肝俞、脾俞、肾俞)为主治疗高血压病,在降血压及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均有显著疗效。王奎生等[18]采用针灸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一定疗效,他认为此方法具有平肝潜阳活血理气之功,可以改变机体的内环境。其中太极拳运动能衡阴阳、疏通经络、平调和脏腑及四肢百骸,提高维持气血阴阳平衡、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能力。

3社区综合管理防治高血压

王正言[19]发现通过中西医结合、社区卫生管理管理、健康教育及适宜技术的应用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控制较单独药物治疗良好。陈安华等认为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改善患者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血压是有效的和可行的,但某些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盐摄入过多等)在短期内很难纠正。所以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多途径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以保证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兰继兵发现通过对社区高血压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及干预以后,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遵医行为明显提高,并且能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配合适量运动、规则服药,社区居民的测压率和高血压的知晓率也明显得到提高,血压的达标率及血压下降率明显提高。张运谋通过健康普查发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后,患者危险因素知晓率明显升高,生活方式、行为及防治的依从性显著升高,用于高血压痛药物治疗的年平均费用降低,可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综合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在社区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笔者认为,运用社区管理早发现早治疗,结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是防治高血压的最佳选择。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适宜技术的应用对防治高血压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也是节约卫生资源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增宏.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6例临床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5(4):309-310.

[2]宋震.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12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8):25-26.

[3]耿新新,乔春风,王翔,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70例[J].中国医药指南年,2011,9(26):9325-326.

[4]姚红,李阳.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53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6):530.

[5]赵然,傅立新,熊俊,等.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远期疗效的系统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3):46-51.

[6]胡淑坤.针刺治疗高血压4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19-20.

[7]吴艳荣,李海霞.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1,8(19):102-103.

[8]吴焕林,李晓庆,王侠.针刺太冲穴对65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即时降压效应[J].中医杂志,2008,49(7):622-624.

[9]李东朝,牛春风.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10(28):1963-1964.

[10]刘鹏,陈艳芬,刘凯,等.推拿治疗高血压71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2771.

[11]乔丽环.推拿治疗高血压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9:12.

[12]时彦,时璐,戴玲玲.栀子双仁散涌泉穴外敷治疗高血压病32例[J].陕西中医,2009.30(2):202-203.

[13]朱东晓.肾俞穴注射川芎嗪对高血压病降压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38-40.

[14]李滋平,闰晓燕.穴位埋线为主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1):3-5.

[15]王奎生,赵春峰.针灸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J].光明中医,2009,24(1):47-48.

[16]王正言.中西医结合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效果观察[J].社区卫生保健,2010,9(3):180-181.

[17]陈安华,叶兰芬.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11,24(3):1233-1234.

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预防;治疗

1 高血压病的概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目前我国认定(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

2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高血压病的发病病理是多因素的,动脉压不仅决定于血管阻力,也决定于输出量,心脏也参与某些高血压的发病;血管的僵硬程度与血管的充盈程度均是决定血压的因素。无论在正常血压或高血压情况下,植物神经系统也促进血压的调节,而这个调节机制是复杂的。影响血压的任何环节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都会引起血压升高。目前有多种学说:

2.1 精神原学说

认为机体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引起反复的精神紧张和创伤,导致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周围阻力增高,因而导致血压升高。

2.2 神经原学说

认为周围小动脉是植物神经系统调节血压的反射弧的靶器官,当此反射弧出现异常情况,可使靶器官(周围小动脉)痉挛而致血压升高。

2.3 内分泌学说

认为肾上腺髓质激素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周围小动脉收缩 。

3 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症状及对应原因

高血压病一般起病缓慢,患者早期常无症状,早期的时候只是在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血压会急速升高,情绪正常之后血压也恢复正常,长此以往,逐渐变为高血压。

前期症状,有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耳鸣、失眠、肢体麻木、夜尿增多、乏力等症状。

头晕和头痛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脑部症状表现,患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沉闷不适,原因是长期的高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经常头晕会降低工作效率,无法集中注意力,反应迟钝,尤其以近期记忆力衰减为甚。头痛部位多在后脑也可在两侧太阳穴,血压升高使头部血管反射性强烈收缩所致,当血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出现头痛剧烈、恶心、呕吐等症。严重时伴有神志不清、抽搐的症状。

眩晕,在女性患者中较为普遍,一般情况下突然蹲下或起立时会有这种感觉;此外,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耳鸣症状也时有发生。这些症状不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的,而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胸闷心悸气短,胸闷心悸反代表患者心脏已经受到高血压影响,致使心脏负担加重,因此会导致上述症状发生。除此之外因为患者脑神经功能紊乱,一般会引发心烦意乱,易怒,失眠等。

肢体麻木或者身体其他部位的麻木,乃至半身不遂是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以及肢体肌肉供血不足而导致。

4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和治疗

(1)适量运动,最好是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2)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多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身心舒畅可稳定血压。

(3 )经常测量血压,现在有电子血压计,简单方便好用,正常血压(收缩压

(4) 高血压患者的疗法

4.1 负离子治疗

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彼此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老化病变的红细胞电子被抢夺,带正电荷,因为正负相吸、因而红细胞凝聚成团。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使其恢复正常,负负相斥进而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提高。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经常到空气清新的森林、绿化带或者瀑布海边等地方(负离子多)去运动是负离子疗法。

4.2 中医治疗

中医史上早有“足浴治病”的记载。多到铺有卵石的地面去踩踩。(相当于按摩)。

4.3 非药物疗法

高血压患者利用医疗器械进行自我养生保健至关重要,尤其是降压护腕的减压效果尤为显著。

4.4 食疗

(1)降低摄入热量。此法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鼓励患者多吃复合糖类食物,例如淀粉、玉米、燕麦等,促进肠道排泄,降低胆固醇;减少单糖的摄入量,避免引起血脂过高。

(2)降低脂肪摄入量。日常三餐中应限制动物脂肪的吸取,烹饪时,首选植物油。有选择的多吃鱼类,尤其是海鱼不仅能够促使胆固醇氧化进而达到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并且能够抑制血栓的产生,有效防止中风对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有着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3)蛋白质的合理摄入。现代医学认为,除非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外,没有必要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高血压患者宜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取1克蛋白质

(4) 膳食宜清淡。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建议多摄取钾、钙丰富并且钠低的食物,如土豆、芋头、海带、莴笋、冬瓜、西瓜之类,由于钾盐不仅能促使胆固醇排泄,提高血管韧性,有效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富含钙质的食物有奶类、芝麻、虾皮、绿色果蔬等,可达到有效保护心血管作用。含镁丰富的食品中的镁盐可使血管舒张进而降低血压。

(5)常食绿色果蔬,可加速心肌代谢,降低胆固醇,抑制高血压患者病情恶化。

(6)避免烟酒,吸烟和大量饮酒加重高血压。日常生活中以茶为饮品,除预防和改善高血压外还能调节人体机理平衡,清热解毒,消炎抗菌,软化血管,这类中草药茶主要有罗布麻、枸杞子、、槐花、决明子、蕃楸草、箐橡草等。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防治;社区管理对策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是引起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其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何有效控制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社区卫生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因素,临床医师应该认真分析分析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想出对高血压病的预防措施,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早期预防、保健能力。在对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高到重要的层次,并且将社区老年人的高血压病的管理融入到平时自己的工作中。

1 高血压病发生的的主要危险因素

引起高血压病的病因有很多,临床上主要见于以下几种: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不当引起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等,另外长期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因素、大量长期的吸烟酗酒都容易患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类心脑血管病,而且是心脑血管病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一般高血压病患者轻者会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所以,高血压病现在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重大的、社会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社区医生对高血压的防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对高血压病实施有效的干预手段是防治高血压的第一步

2.1 干预范围

根据流行病学方法,将社区高血压患者以“预防为主”实施有效干预,主要干预范围是辖区内所有居民。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危险分层。主要目的是将患者进行高血压危险等级进行划分,依据是患者血压水平和患者的现存的危险因素。(2)制定治疗方案。按危险分层把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级,分别为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根据分级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对应的全面治疗方案,要求患者按时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测血压以及其他检测项目和各种危险因素[1]。(3)敦促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按时对小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一定的药物治疗和戒烟戒酒等生活方式改善治疗,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

2.2 宣传教育政策

在社区对社员通过刊物、板报、折页、讲座等宣传形式,让患者明白过量摄入食盐和动物内脏,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密切相关;让患者明白高血压的发生与家族史、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有关;知道戒烟、限酒、防止和控制肥胖,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经常参加有氧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2]。让病人及家属了解高血压、认识高血压,让治疗高血压的误区显示出来,使患者走出这些误区,比如说,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新药优于老药、当血压稳定到正常后就自行停药等[3]。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让高血压病人及家属学会自己测量血压,自己监测自己的血压高峰期,在临床对血压的动态监测中发现正常人血压一般有两个峰值,一个在清晨,一个在午后。教育患者在对自己血压动态监测时需要考虑血压的峰值。通过动态监测后,来决定用药的种类、用药时间以及用药的量。定时吃药,动态检测,以期用最少的药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2.3 新患高血压患者的筛查与监测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种方法检出新患的高血压患者:(1)在社区医院实习门诊登记制度,首诊时务必测量血压,登记高血压患者。(2)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记录,对社区居民定时筛查,年龄段主要在35岁以上的社区人员行血压筛查。(3)积极开展家庭访视和社区服务,定期检查,追踪观察,提高患者对卫生人员的指导信心。

3 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

3.1 合理应用的降压药物

在临床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过程中,一般需要服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来有效控制血压,有文献证实,小剂量联合应用不同种类降压药物比单用较大剂量的某一种药物降压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所以,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日常病情中十分普遍。指导患者合理地联合用药,但合并用药时所用的药物种数不宜过多,过多则可能有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

3.2 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1)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因为不同患者的高血压的病因、合并症、病程及其严重程度不同,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性别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恰当的降压药物[4]。(2)在治疗高血压初期,一般应从小剂量、单一用药开始降压,然后逐渐增加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单一用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应及早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及时选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现象;(3)坚持长期服药、终生服药的原则,有些患者血压反复,无法正常按时服药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长效降压药的使用可以将患者的血压长期控制,病人只需一天或几天服药一次,这样有利于坚持服药,是临床医生应该建议患者的工作。

4 结语

社区工作中应加强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搞好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患者排忧解难,达到治疗控制高血压的目的,尽可能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国良.高血压病综合康复治疗的近况[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5):473-475.

[2]马克敏.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对患者血压控制状况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4(12):10-82.

第4篇

【摘要】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关键,可以说没有社区防治谈不上根本控制高血压。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

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

一 管理与分组

1 管理入户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录入电脑,对社区全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人群进行干预和动态管理。

2 按高血压危险分层 根据高血压患者分级,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危险分层。[2](1)高血压诊断标准 1993年3月WHO提出诊断高血压新标准:成人高血压≥18.67/12KPa[140/90mmHg],正常成人血压:<18.67/12KPa。(2)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并无绝对标准,多根据项目要求而定。一般说凡具有下列一项危险因素者,均可列为高危人群,并应作为筛检重点对象: 父母双方或或一方有高血压病史者; 体重指数≥25或体重(kg)>1.1×(身高(CM)-105)的超重肥胖者,包括少年儿童; 摄盐量≥10g/d者; 饮高度白酒≥100g/d,且饮酒≥4次/周者; 血压值偏高:SOP17.33―18.53kPa和/或DBP11.33―11.87kPa者; 吸烟量≥20支/d,超过一年者; 经常接触噪声、紧张度高、情绪不稳定者; 连续口服避孕药物一年以上者; 少运动者。对前6项的高危人群应作重点健康教育对象。高血压社区控制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控制危险因素和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虽然血压越高患心、脑、肾并发症危险越高,但从人群血压分布曲线看重度高血压患者只占总人数的一小部分。轻中度高血压者的比例占人群的大部分,虽然他们患并发症的危险相对较小,但患病的绝对数最大。因此,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一般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所谓“高危人群策略”就是从人群中检出高危的个体或亚组,有针对性地予以适当干预,以改变其高危状态,从而达到减少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一般人群策略”是以系统健康教育为手段,通过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从而减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

3 高血压患者社区分组

3.1 管理分组一组(重点组):高危人群,全年血压控制不良和尚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中危层患者,每半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二组(好转组):全年血压控制优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控制尚可的中危层患者和血压控制不良的低危层患者,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三组(稳定组):全年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低危层患者和血压控制优良的中危层患者,每季进行一次随访管理。

3.3 不定期转组管理过程中发现二组、三组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高血压临床相关疾病时,重新确定其危险分层,并从下月起纳入一组(重点组)随访管理。

二 高血压病的社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对已有高血压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个体或群体的预防。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有互为补充的两种对策:一是针对高危险(即易得病的)人群,寻找出将来可能发生高血压的人,在非常早期、血压尚未升高前进行预防;另一方面是对整个人群进行预防。 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已发生高血压的人们所采取的预防措施,防止高血压进一步发展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预防的具体措施首先一定要落实一级预防措施。第级预防,进行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1 用药要因人而异。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止剂,钙通道阻止剂(又分为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和硫氮卓类三类),利尿剂(又分成噻嗪类、袢利尿、保钾利尿和磺胺类四类)。另外,α受体阻止剂、血管扩张剂和一些复方制剂(包括西药复方、中成药复方)也常被应用于临床。另外,市面上的降压药,据作用时间有短效、中效和长效之分,按剂型不同又有速释、缓释、控释之别。药物治疗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2 严重高血压患者应联合用药。高血压轻者可仅用一种药物,重者则应联合用药。高血压往往伴随其他疾病出现,高血压的治疗既要考虑其他疾病的影响,又要考虑降压药的副作用,所以临床上往往使用联合用药来对高血压进行治疗。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又可减轻降压药的副作用。

合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肾病者,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止剂等,伴有劳力性心绞痛者可首选β受体阻止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等,伴有自发性心绞痛者可首选钙通道阻止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伴有心衰者可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或β受体阻止剂等。

3 科学合理安排服药时间。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特点,合理设置服药时间是科学的。对于一般患者,每天只需一次服药的,则以早晨6-7点为佳,因为人体生物钟规律表明此时多为血压曲线的上升值起始处,此时服药有助于抑制患者的血压峰值,使其不至于血压过高。若每天需2-3次服药者,则还应在傍晚或睡前分次完成。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高血压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9294.

第5篇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的重要疾病,在我国高血压的患者大约有1.2亿,老年是高血压的易感人群,在高血压人群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对于老年人的危害较年轻人更为严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死亡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一种全身进展性疾病。可引起心、脑、肾损害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国外抗高血压治疗20余万人病例资料的汇报总分析证明,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卒中的根本。本文就老年人高血压防治应注意问题简要分析。

改善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减轻体重(BMI<25);减少钠盐摄入(食盐不超过6g/日);适当补充钙和钾盐;戒烟、限酒;增加运动。

降压达标可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在临床上,有效控制高血压,可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中国及国际大规模降压治疗预防卒中再发研究也表明,降压治疗可使脑血管病患者的中风复发危险减少28%,并减少心脏病的发生。国际上众多文献资料还证明,降压治疗高血压伴颈内动脉增厚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阻抑颈动脉病变,有利于预防卒中;降压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患者眼底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降压治疗可减轻或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控制危险因素及降低发病率

世界公认的降压目标<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根据临床已获得的证据,老年人收缩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SBP)140~150mmHg,舒张压(DBP)<90mmHg但不低于70mmHg。血压降到目标水平,以控制并减少与血压升高有关的心、脑、肾和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由于老年人血压轻度升高时没有症状,目前有数量巨大的高血压患者没有被发现,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导致急性心脑肾事件发生,故降压的同时一定要定期检测血糖和血脂,把血糖降至空腹血糖<110mg/dl,餐后血糖<140mg/dl,糖化血红蛋白<7.0%;血脂降至胆固醇<100~120mg/dl,甘油三酯<150mg/dl。

硬化血管的保护

大动脉弹性检测是早期发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选择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很重要。只有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才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肾、四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目的

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的功能较低,易造成药物的蓄积,同时对血容量的减少和交感神经的抑制敏感。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等常易发生低血压反应,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降低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

高血压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大多与血压小稳定有关。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发生,故高血压特别是中重度高血压伴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者,一定要保持24小时平稳降压治疗,首选长效降压药物。一般在血压升高前1~2小时服药。只有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才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首要目的是降低过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有利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仅仅控制血压仍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改善症状、锻炼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样才能得使患者生活得更轻松,更充实。

第6篇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病社区防治工作的方式和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年从社区管辖范围内抽取1000例年龄在35岁以上的居民作为研究和观察对象,并对其采取如文中所述的各类干预方法。结果:随着社区防治工作的不断开展,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以及对于高血压病有关情况的认识程度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效果显著。结论: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做到综合防治,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治疗;预控

高血压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高血压病患者多达6亿,其中有2亿患者在我国。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对于所患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6%、24.8%和6.2%,尚属较低的水平。为了对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工作的需求和效果进行了解,我社区自2007年起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并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有关情况和特点进行了解,以便对其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社区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和卫生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年从社区管辖范围内抽取1000例年龄在35岁以上的居民作为研究和观察对象,在对其进行血压测量的同时对其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治疗情况进行询问。

1.2 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各服务站设置血压监测点,根据被选中居民的住址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片区,由各服务站负责被划分区域居民的血压测量工作,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在第一次测压后开始,测压方法为在患者定座位休息5分钟后测量右臂血压,共计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的最终结果。对于血压异常的患者则进行非同日反复测量,以判断其是否属于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具体措施如下:

(1)健康教育:每季度对社区居民和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医护人员进行一次高血压知识的培训;保证社区服务站的宣传板内容每月更换一次。其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病的诊断方法,高血压病的危害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每户居民发放有关高血压病的宣传资料,1个体重指数计算器、1只限盐勺和一个油壶。

(2)非药物干预:首先,帮助居民制定合理的饮食及各类营养的摄入计划,确保热量来源及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同时,要求高血压病患者多吃蔬菜,少食盐、油,避免饮用烈性酒,禁止吸烟,以便将血脂和体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其次是开展各类活动,帮助高血压病患者缓和精神压力,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自我调节,从而达到放松精神的目标。

最后就是成立高血压患者俱乐部,每周开展一次内部活动,以便病人之间进行沟通的联系,共同探讨高血压病防治的有关措施,使其逐步转变为社区高血压病的义务宣传员,同时,这样也有利于对患者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观察。

(3)药物干预:进行药物干预的原则是进行治疗必须是必要且对患者有益的。治疗时,患者先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并逐渐增大用药量以便获得最佳剂量。当单一药物治疗无效时,再使用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应该尽量使用一些长效药剂,确保患者全天候的平稳降压。另外,就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个体化治疗,并根据用药效果进行更换,避免产生耐药性。

1.3 疗效判断: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有关标准,如果患者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降压有效:青年患者的血压值降到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通过SPSS12.0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居民高血压“三率”变化情况:在开展社区防治工作后,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变化情况详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区防治工作的不断开展,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效果显著。

2.2 社区居民对于高血压病的认知情况:在开展社区防治工作后,居民对于高血压病的认知情况详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实行社区干预之后,社区居民对于高血压病有关情况的认识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 讨论

医学界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采取了合理的防治措施,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是可以被控制和预防的,所以,对于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控制就成为了降低我国高血压患者总数和高血压发病率的基础工作。在本次研究中,除了注意加强宣传教育,还对患者进行了积极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以便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认识程度的同时改善他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缓解并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状况,从而达到预期的干预效果。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开展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说明在以后的社区干预工作中,应该注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实行上门测量和定点测量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将干预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健康教育工作在社区干预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作用是增强社区居民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改变自身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反映出了良好的健康教育将会极大的提升居民对于高血压病的认知度,促使他们健康习惯的形成,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应注意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对于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社区居民患病率的下降并非是评价工作成果的唯一标准,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才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居民认识到该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其发病率的降低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居民对于治疗和预防的重视程度,确保各项措施都能够顺利的执行。

总的来说,除了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外,完善的健康教育和综合预控方法也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只有对其进行合理规划,才能得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振球.社区高血压防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

[2] 冯淑琴.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0(30),156-157

[3] 陈新.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9),271-271

第7篇

我们知道,高血压病是一种由遗传多基因和环境多种危险因素交互作用而成的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即为头痛、头晕、头重、胸闷、心慌、失眠,同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酸痛等。内因只起20%的作用,主要决定因素是环境因素即生活行为方式。

科学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对高血压患者的早期和规律治疗又可使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再减少50%,这说明75%的高血压及其引起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控制的。

当今,我国高血压及其心血管病的预防和人群防治任务非常艰巨。有调查表明,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不良,如高盐饮食、过量饮酒、嗜好香烟、体力活动少懒得锻炼或根本就不锻炼等等;早期防治很不够,许多地区没有建立起防治网;有大量病人从来没有测过血压;约75%以上查出高血压者过去自己不知道;已确诊高血压者进行治疗的比例不足50%,其中血压得到良好控制的仅占3%。高血压的“三低”现象比较严重,许多患者知晓率低,即有1/2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患病:服药率低,即真正合理科学服药的人数只有1/4;控制率低,即控制的发病率只有5%。而在治疗的病人中,许多病人或不愿服药,或不难受不服药,或不按病情科学服药。要知道,提高服药率及控制率是当前治疗高血压成败的关键。目前真正合理科学服药的人数只有1/4。

可见,防治高血压病的任务是如此艰巨!

高血压发病原因有几多

说到高血压病的病因,传统观点归咎于遗传、基因表达与血管活性因子异常以及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这些看法不无道理。

其一,遗传因素。许多临床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病是多基因遗传,在同一家庭高血压患者集中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有遗传因素存在。遗传性高血压患者有两种类型的基因遗传:(1)高血压主基因,随年龄增长必定发生高血压:(2)高血压副基因,这些人如无其他诱发高血压病的因素参与则不发病,但目前如何从形态、生化或功能方面检测出这些遗传因素还是比较困难的。

其二,体重因素。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从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三,营养因素。过多的钠盐、大量的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比值过低,均可使血压升高。

其四,吸烟。现已证明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据科学测定,吸2支烟10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其五,精神和心理因素。调查发现,从事紧张度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其高血压的息病率高达11.3左右:其次是电话员、会计、统计人员,其患病率达10.2%。说明高血压病在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的工作,又缺少体力活动者中容易发生。

近年来,一些专家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四肢动物罹患高血压的现象十分少见,而在灵长类动物一—人与猿中却很普遍。于是认为直立行走可能是引起高血压的“主凶”。其道理很简单,人的直立姿态促使动脉血管经常不断地进行收缩来提高血压,以保证身体各部的血液供应,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高血压病。

想想看,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少人长期处在紧张的工作与生活包括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一些人一天几乎有3/4的时间处于直立状态,岂能不容易与高血压病结缘? 血压降到多少好?

血压值处于正常范围的人也需要降压吗?最近,来自国外医界的信息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临床研究显示,即使血压正常,微降低仍是益处多多,可以令心脏病等心血管疾患远离你,特别年老者、吸烟者以及中风、糖尿病患者等,更要注意这一点。

道理很简单,你的血压值虽属正常,但并不理想,维持在理想水平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当然,降压的措施不同于高血压患者,不必动用药物,主要采用减少食盐摄入量、适度进食有降压作用的食品,如芹菜,荸荠、海蛰头、菠菜、绿豆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等。

高血压≠高血压病

如今,许多人将高血压与高血压病混为一谈。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大有学问。我们知道,高血压仅仅是一个症状,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即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如肾炎、甲亢、糖尿病、颈椎病等。这种高血压是其他疾病在发病过程中所反馈出来的一个症状,所以医学上称之为症状性高血压,但其仅占所有高血压病病人的10%左右。而高血压病则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所以又叫原因不明性高血压。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

另外,如今有人对高血压病的称谓提出了质疑。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对高血压病发生与发展过程的研究不断深化,原来的高血压名称已不能反应和概括其本质。高血压病不只局限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还包含了诸如动脉顺应性异常,糖、脂质以及胰岛素代谢障碍,凝血机制不正常,中心型肥胖,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等一系列病变,够得上”综合征—了。切莫简单地以为仅仅是添加了”综合征”这三个字,其三个字的“加盟”拓宽了人们对高血压这一古老疾病的认识思路,升华了近百年来的理性与感性知识,为寻找新的防治方法指明了方向,其意义不亚于当初对高血压这一疾患的发现。

维持血压稳定是个长期的“战争”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如果采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现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将比现在发病人数要减少2/3;脑中风患者将比现在发病人数要减少3/4。看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此,为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必须加强防治措施的力度,不断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和理想控制率,并人人树立健康的意识,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经常运动,保持心情愉快,常测血压,从而使高血压发生的后果如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它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以控制。

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和健康的头脑来生活、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