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38:51
序论:在您撰写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求异思维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求异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求异思维培养工作,让学生敢于发表见解,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只有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才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强化思维能力,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一、做好求异思维教学方案设计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求异思维教学时,首先应该要做好教学方法设计,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状况,不断拓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求异思考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找到学生语文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文章的认识,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比如教师在讲解《祝福》时,由于祥林嫂的形象比较丰富,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立足文章从不同角度认识祥林嫂,她虽然善良、淳朴,但是也有无知、不幸的一面。在这样的分析下学生可以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创新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提高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就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疑问中逐渐找到答案。在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课堂主体作用,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下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也不利于他们求异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敢于逆向思维,发现语文知识的魅力,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分析像贾府这样一个封建大家族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生活中的语言、举止等,然后想象林黛玉在进贾府时的心理活动。从而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
三、制定科学的引导提问方法
课堂上巧妙的引导提问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思维意识,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说求异思维的形成过程就是一种创新过程,要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就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好的认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教师引导下逐渐探寻语文魅力。比如在讲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如果你自己只剩下三天的光明,那么你想在这三天内做什么事情呢?如果你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那么你觉得生活会是怎样的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会发散思维思考相关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结论,同时在这样的问题下学生也会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能够珍惜时间,让生命更有价值。
四、实现求异思维的交流互动
求异思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长期锻炼与培养,也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而拓展自身的思维角度,更好地认识和学习语文知识。学生之间由于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单纯从自身角度分析问题,就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可以扩展学生看问题的宽度,提高思维的活跃性。比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时,一些学生分析不够深刻,只看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一些学生虽然可以分析出封建社会礼教束缚,但是不能从各个人物角度学习文章,使得学生的思维过于片面,进而影响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相互交流,则可以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看问题时可以从更多角度入手,以加深对文章的整体认识。
五、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让学生不落窠臼,敢于大胆尝试新的思考方法。比如在讲解《鸿门宴》时,教师需要学生了解该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然后阅读相关资料,以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在分析问题时可以更全面、更准确,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培养求异思维习惯。
六、结语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要拓展学生的语文思路,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冯晓丽.浅析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202.
[2]吉小红.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文学教育(中),2014,08:125.
我们单就“扑克牌防骗术”这一细节而言,不由人不为此而拍案叫绝。有哲人说,魔鬼和天使都隐藏在细节之中,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由诸多细节构成的,细节相对于教学原则,更具个性,更具活力,更丰富多彩,它使教学过程充实,使教学原则形象,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一、精心设计的细节可以起到激发兴趣、激活课堂的作用。
一教师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名著 《背影》中的重点层次 “望父买橘”时就设计了两个细节:一是他范读课文时,有意换掉了“蹒跚”“攀”“探”“缩”等几个关键词。学生通过对比深悟用词之妙,品得津津有味,评得头头是道,充分感受到了“父亲”买橘的艰难、爱子的心切。二是教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表演再现“他 (父亲) 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的情景,学生看了表演一下子体会到了“向左微倾”的准确生动。原来,“父亲” 同常人一样攀爬时总习惯地先出右手,且力气用在右手上,身子当然就“向左微倾”了。一个重点语段,运用两个细节,现出两个亮点,达到了一个目的:学生通过咬字嚼文充分体会到了“怜子如何不丈夫”的真情所在。
二、精心设计的细节可以起到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的课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篇幅长、 人物多、关系复杂。如果按通常教法,用课时虽多,效果却不佳。我在教读时尝试使用了一个细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课时即安排学生边速读课文边填充事先设计好的“课文人物关系表”,学生用了不到3 分钟就基本理清了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断案者贾雨村是受“贾王二公”提携 “补升应天府知府”的,他曾受恩于英莲父母,他和门子既是“故人”又是“冤家”;也明确了打死冯渊、 逍遥法外的“呆霸王”薛蟠是“丰年好大雪”之“薛”家公子,还是“贾王二公”的外甥。运用这个细节,在较短的时间内,即突破了文章的难点,为分析贾雨村、门子等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而概括全文的主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运用这个细节,实现了长文短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精心设计的细节可以起到深入浅出、寓教于趣的作用。
如我们在教读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时,边导读边画出了一幅诗意图,学生眼观“婆娑的柳枝、青青的客舍、惜别的身影”之美景, 口诵“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之佳句,自主悟出了真挚的友情、淡淡的离愁……真是此画无声胜有声啊!在教读《刻舟求剑》 时,制作一个简易船模,学生们直观了“船行”而“剑不行”的演示, 顿悟文中的哲理。我在《小桔灯》教学中,安排学生亲手制作了一盏小桔灯,学生兴趣盎然,课堂上积极参与,很快领会了作者用小桔灯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深意。
四、精心设计的细节还可以起到总结扩展、培养实践能力的作用。
一位著名的语文教师在教读《孔乙己》进入总结环节时,他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阿Q正传》中的片断:阿Q在城里回来,在乡亲面前装大,反被嘲弄,而他却若无其事,显露出他特有的“精神胜利”之骄态……这位老师引导学生评论分析了阿Q与孔乙己的不同个性及作者对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共同态度,使学生加深了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导入语 提问 语言 艺术设计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课堂教学陷入到一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没有根据学生特点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想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我国的语文教学质量一直落后。另一方面,学生一直认为语文就不用学习,只要会认识几个字,会说话就好,因此,在课堂中常常出现睡觉以及做其他事情的现象。同时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没有创新性,更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艺术设计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学必须有一个出色的开头,有一些教师往往不注重课文的导入,或者只是简单地当成了敲门砖,当门敲开了,砖也就扔了。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就像磁铁,一下子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另外,托尔斯坦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追新求异是每一个学生的共同心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的设计如何显得有艺术性,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艺术设计。
(一)教师的导入语中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特别是在古代诗词的教学中,对这方面的体现尤其明显。当学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作为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古往今来,诗词中,写风的语句有很多,例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描写南风:“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辛弃疾的《青玉案》中描写东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描写西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岑参描写北风:“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等,通过引用这些诗句,来导出今天所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导入的语言要体现思想内涵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不仅要有吸引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性或者起到一定的启迪效果。当学到《范进中举》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大家都知道“头悬梁,锥刺股”这个故事。在故事中,刚开始,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回到家遭到嫂子以及妻子的白眼和鄙视,之后发奋读书,就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后来游说赵王成功,回到家中,看见嫂子爬着来见他,苏秦问何故,嫂子答:“为叔叔的位尊而多金”。大家猜猜我们今天学的什么课文呢,学生能够马上猜到,就是《范进中举》。在这篇课文中,范进就相当于苏秦,而他的老丈人就是苏秦嫂子一样的人物,通过这样的导语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引出下面所要讲的课文,也让学生大概了解《范进中举》所要表达的思想。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设计
课堂提问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科学地提出疑问以及提出重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
(一)反思性的提问
长期以来,学生的思维往往陷入到一种怪圈中,浅尝辄止,在学习课文时,往往不能够正确地理解语文课文的真正思想以及体会文章的奥妙之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其艺术性。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一文时,课文后面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史铁生自从无意中进入到地坛后,就没长久地离开过它呢?”反问学生:如果你是史铁生,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真正进入到这个角色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从史铁生的角度出发,在心理上和作者产生共鸣,也就不难理解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互动性提问
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多的是通过师生之间互动,生生之间互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例如:学习《伟大的悲剧》一文时,首先教师应该提问“既然是悲剧又何来伟大一说呢”,让学生组成两个阵地,互相讨论,逐渐达成一种思想,分辨出“悲”不只是“悲伤,悲痛”,同时还有“悲壮”的意思,从而得出勇士牺牲了身体,是悲壮的,但是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是伟大的。从而使学生明白课文的主体思想就是赞扬一种为事业而牺牲的伟大精神,是当前所缺乏的一种精神。
(三)求异设问法
通过采用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认识以及理解。例如学习《阿房宫赋》时,作为教师可以将其与《六国论》进行比较,分析国家灭亡的原因,对比两篇论文的论点是否相同,从而使学生明白两者灭亡原因的不同,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艺术设计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展示语文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阵地,语言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一般我们会发现,比较受欢迎的讲课教师不仅仅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语文的艺术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下面就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总结以下几种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一)语言以情动人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因此语文课堂语言必须具有感彩,或者热情奔放,或者含情脉脉,或者委婉含蓄等。例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首先教师应该有感情地为学生朗读整首长诗,在读到“大堰河,今天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盖的……”,当读到这句饱含深情的语句时,下面听课的学生也会被感动,这样的朗读就再次展现了作品的感情以及渲染了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二)语言生动形象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以及欣赏充满思想的美文佳句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的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充满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渔歌子》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让同学在脑子里展现白鹭、流水、桃花以及西塞山的轮廓,在给学生讲解这些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一幕幕情景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让学生仿若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乐趣无穷。
(三)语言机智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课堂环境是一个变化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课堂环境,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教师机智幽默的语言往往会产生意外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正在上课,一只小鸟飞进来,东撞西撞,最后被一名同学抓到了,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说:“小麻雀没上小学就想上初中了吗?可惜它听不懂我们的课啊,还是放飞它到大自然中去磨炼吧。”通过这样的语言,就使课堂氛围一下放松下来,为下面同学愉悦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语文教学既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要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因此应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改革。教材改革应遵循为专业服务、按人文话题选取篇目、增加教材趣味性的原则。教学模式改革应从分类教学方面着手。教学方法改革应加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多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并适当增加讨论研究课。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语文教学是在“高职”和“艺术设计”两大主题背景下所进行的教学,因此它必须体现两大主题的特点,既要体现工具性的特点,还要强调实践性,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按照高职教育目标要求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语文教学改革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材改革
(一)语文教材使用状况
目前,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使用的语文教材大多是高中教材,三年制则主要使用《大学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属于通用教材,缺乏专业特色,在选材上过于强调思想性、经典性,难度较大,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合拍,而且这些教材在编排上着力维护体系的完整、体例的划一,与高职教育的灵活性相悖离。所以必须编写与高职教育“必需、够用”原则相一致、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与高职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语文教材。
(二)语文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鉴于目前国内还没有适合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辽宁经济职院基础部结合专业特点及语文课程特点,尝试编写了适合五年制学生使用的教材。新编语文教材确定了三大教学模块:口语实践、应用写作、阅读感悟。在选编每一模块的具体内容时,遵从三大指导思想。
1.靠近专业,努力为专业课服务
在编写语文教材时应将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知识整合到教材内容中,学生既获得文学熏陶,又获得艺术滋养。例如,在‘旧语实践模块”中,讲授自我介绍、演讲、辩论、推销、拾谈等内容,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应具备的沟通能力。在“应用写作模块”中,讲授自荐信写作、设计说明写作、影视脚本写作、广告文案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等内容,训练学生与专业相关的文字表达能力。在“阅读感悟模块”中,有针对地选择了含有相关艺术信息的篇目。如“大师风采”单元,选取了“忆白石老人”、“闲话丰子恺”、“我的父亲张大千”等,让学生感悟大师,感悟艺术;“说画解图”单元,选取了一些赏析名画、摄影作品、徽标等方面的文章,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学会欣赏艺术。总之,努力与专业结合,是所编教材的最突出特点。
2.按人文话题选取篇目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还会给他们提供提高人文素质的基本素材。对艺术类学生而言,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用艺术形式恰当地表达人性,表达社会,表达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因此,在新编教材的“阅读感悟模块”中,设计了“大师风采”、“智者隽语”、“亲清无价”等人文话题,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增加学生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为配合教学,新编教材还设计并选用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人文精神的思考题。例如,“大师风采”单元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艺术大师其实与常人无异,只是他们能够用善感的心关怀他人,用执着的爱面对事业,用坚定的信念完成理想,因而他们才高大、伟岸和不朽。走近大师,我们要学习其精神,让其精神烛照我们前行。请以“走近某某艺术大师”为题,写篇文章。学生在写作这类作文时,会参照大师,反观自我,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
3.教材要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
教材如果不与学生原有水平相衔接,缺少艺术气息及趣味性,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后续教学埋下隐患。为此,在选择篇目时尽量避开内容过于深奥的文章,同时为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形象性,为一些篇目配上了相关插图,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这对艺术类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自觉接受教学文本,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教学,而不是把高职语文课上成各专业通用的“公共课”。在教学实践中,语文的分类教学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宏观分类和微观分类。
(一)宏观分类
宏观分类是指语文教学要与大的专业类别接轨,如目前有理工科类语文、经济类语文等。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语文分类教学就要首先考虑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结合,也就是说,教师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还要在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寻找平衡点。与艺术设计专业结合的语文教学,要着意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一颗表现美的心灵。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获得专业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从而提升其作品的品位。为了将语文学科与艺术设计专业结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笔者大量选讲关于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艺术生涯和艺术观的文章,选讲关于名画欣赏的文章,选讲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让学生感悟大师,领悟美的真谛。
(二)微观分类
微观分类,即针对小的专业类别进行内容不同的语文教学。小的专业类别有着各自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目标,语文教学要与之相适应。一是为各具体专业提供语文技能上的支持。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经常需要阐述设计思想,写设计说明,所以该专业语文教学有必要训练学生写作设计说明的技能。对广告专业的学生要进行楹联写作和广告文案写作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写好广告文案。对计算机美术、影视动画等专业的学生要普遍进行设计说明和影视脚本的写作训练。二是为各具体专业提供文化支持。不同专业的学生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不同的文化素材,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帮助,使学生的专业创作得心应手,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在雕塑专业开设“希腊神话欣赏”讲座,在影视动画专业开设“影视欣赏”课,在工艺绘画专业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概要”、“题画诗欣赏”等内容。分类教学第一步主要从宏观角度实施教学,也就是进行通用艺术类语文教学;第二步则进人微观分类过程,不同专业分开教学,授课内容各有侧重。
三、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鼓励教师自行研制课件,充分发挥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作用,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制定目标;建设性建议
一、前言
一直以来,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高效性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被认为是学生外语学习的重点。高中英语课程的开设不仅是为了满足学生自身的主观需求,更多的还是为适应社会的客观需求而设计。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讲,高中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同的阶段应该有怎样的目标,而不同的学生层次,又应该有怎样的学习目标,成为了教师们的难点,目标设计的不准确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有影响。本文就当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当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课程的开展都要有一个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意义所在。目标的设定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开展计划、内容以及方式,影响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素质教育实行以来,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更多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因此,适当的目标设计不仅能提高课堂的高效性,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但具体来说,当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目标过于笼统
前面说到,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行为引导者,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更是培养学生各项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并没有足够重视起目标设定环节,没能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设计目标,大多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进行教学活动,而有的教师虽然有设计教学目标,但整体上来说,这些目标都太过笼统,大多局限在对知识的罗列,而没有准确的阐释出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以及策略,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缺乏多样化的目标内容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大多个性鲜明,对待事物的看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其集中于某项事物的时间短。再加上高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如果对其设定相同的目标,免不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因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影响,如果给基础较好的同学设定较低的目标,不仅不能刺激学习积极性,更可能影响其对英语的学习态度;而如果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设定过高的目标,也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最终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3、三维目标落实困难
就目前起我国多数高中的英语教学情况来看,因应试教育的观念深深扎根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互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仍然过于重视英语成绩,而忽略了三维目标的落实。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虽然很多高中已经对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了改善,但教师自身的素质仍旧没有提高,依旧按照自己的思维来教学,太过注重英语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技能培养,最终使得英语教学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设计适当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建设性建议
1、根据学生主观需求设定目标
相较于传统的硬是教学来说,素质教育以来,高中英语不再以传统的灌输式方式进行,学生也不用被动的接受知识。但自主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这也需要教师的充分引导。事实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应该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扮演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定式思维,为学生提供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的机会,并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另外,教师还应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肯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的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由此,刺激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需求,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模式。
2、根据社会客观需求设定目标
素质教育是在硬是教育的基础之上制定的,也就是说话,要想实现素质教育中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标,还需要考虑到英语教学的客观需求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具备听说读写英语能力的人才往往能够找到相对较好的工作,而很多基层工作也逐渐开始要求专业人才要具有一定的英语实力,英语学习不仅是为了衔接大学英语。这也就促使高中英语教学的改变,良好的英语能力不仅能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中拥有较高的语言实力。这不仅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更是为学生未来个人发展打下基础的关键。这种社会对于英语的需求,主要是在主观需求的刺激下,带动了学生个人的需求,逐渐成为客观需求的过程。因此,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需求,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我们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制定出适合每一层次学生的明确目标。
3、有趣的教学目标设定
为学生服务就是教学的意义所在,而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目标设计时,应充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刺激其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目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入一些实践活动或者小游戏的方式,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可以通过制定实践生活中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定期举办英语竞赛、辩论赛的方式,或者通过设计每周轮流一人看一步英语电影,并向同学们讲解电影的故事情节的方式,不仅使得课堂活动更加活跃,更能刺激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
4、适当的反思,以调整目标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氛围与效率。而构建高中英语的高效课堂不仅仅需要完成课堂的高效率,更要注重课堂后的自我完善与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课后的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更是进一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都没有关注到这一点。熟话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教学也一样,追求的不只是当下的高效率,更多的是自我反思后的自我完善。教师因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来对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反思,调整好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尽量契合学生的状态和实际需求,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这样的课程教学才是适应学生主观与客观双重目标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实际应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英语教学的主观与客观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通过目标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内容以及策略,有效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成效。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涂明翠.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设定问题及建设性建议[J]. 英语画刊(高级版),2014,01:87.
[2]王璐.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 实用翻译 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高职涉外文秘专业
一、引言
涉外文秘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行政助理能力、拥有良好英语语言功底、具备良好沟通和协调技巧的高素质毕业生。其中,语言功底是行政助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基础,而翻译能力是语言功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翻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是打好学生良好英语语言功底的必要环节,是学生满足涉外文秘岗位要求的必要保障,《实用翻译》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涉外文秘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经济需求为出发点,探讨高职涉外文秘专业《实用翻译》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施效果。
二、课程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对秘书的定义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1]涉外文秘从业人员除了需要能够完成中文秘书的工作之外,还要具备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涉外文秘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三资企业、国家企事业单位、民营中小企业内秘书相关岗位,力求培养思想品德优秀、身体健康灵活、心理素质良好、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精准熟练,能够从事与行政助理、办公室文员、涉外秘书、外事接待等相关职业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涉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如下表。
(二)课程定位
实用翻译课程是涉外文秘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该课程对该专业学生的翻译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打下坚实全面的基础,本课程与涉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胜任涉外秘书岗位的需要。
本课程是在高职学生具有了一定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原则
1.课程依据就业市场对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涉外文秘方向毕业生相关岗位翻译能力的要求而设置。
2.教学内容的确定结合新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岗位需求而调整,体现时效性。
4.课程的设计以完成本职业未来相关岗位可能面临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体现职业性。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项目为基础,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具体任务如下表:
(三)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和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具体教学活动步骤如下:
1.导入活动:老师导入活动背景,提出教学目的和要求。
2.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工作任务及工作要求。
3.任务分析: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2~4人,就相关话题开展小组讨论,找出完成任务的难点。
4.理论知识与技能准备:老师借助PPT,案例分析讲解相关理论及知识点,并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
5.完成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完成任务。
6.任务评估:课堂分析和讨论,学生展示任务成果,由学生对译文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并给出理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提出提高能力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与启发性教学法的结合。课堂讲授法作为基本翻译理论知识、翻译技能的传授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的讲授比较注重利用教学场所的多媒体设备,老师在讲授中更多地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每个项目的基本流程,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分析实际案例,启发学生完成任务。比如企业简介翻译项目,通过示范演示和讲授,使学生把握企业简介翻译原则与语言特点部分。通过课堂讲授,学生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每个教学项目的整体结构及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掌握完成任务的关键。
2.案例引导分析法。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案例包括每个翻译项目中经典的翻译例子和翻译不当的例子。通过文字、图片等案例的演示,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各个翻译项目技巧的理解。
(五)课程考核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定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平时翻译职业素养及翻译能力的培养。考核把平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参与、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小论文、课后反思等)与考试成绩紧密结合起来,最后以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水平,其中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占60%。
四、结语
《实用翻译》课程的设计要依据社会对涉外文秘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容易造成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互脱节,学校学习与岗位实践相背离。专业负责人和任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掌握行业的新动向,不断完善和修改核心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涉外文秘人才。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和不断推进,我国的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也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专业群。然而,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究,本人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学诸如学科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近些年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异军突起,教学改革如日中天;然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还较稚嫩,还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独立的科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针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如何进行学科定位,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是我们高职美术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要问题。本人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几点思考。
首先高职艺术设计学科定位至关重要。
就从一个学生的求职遭遇说起:两年前,杨明毕业到一家广告公司去求职,先是拿出一大堆证件:毕业证、学位证、广告设计师证等证书摆放在经理面前。经理用手推开证书,淡淡的说:“我不看证书,电脑里有份设计文案,你根据设计要求把它做出来,我就录用你。”这位曾让我引以自豪的“高材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达到企业的要求。经理说:“我公司对面有家设计培训公司,你去学学,再来应聘,那儿学的比较实用。”
杨明的事例比比皆是,毕业生的如此尴尬冷遇深深刺痛了我,我们的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就业当中很难派上用场,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却由企业或公司所代替,企业或公司成了培训基地和人才储备库,我们费时费力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步入社会却是“残疾”,这不能不让我们的高职教育感到汗颜。
痛定思痛,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困境,我们高职艺术教育该如何确定人才规格,该如何进行学科定位,我们该教些什么呢?如果方向错了、基础方法错了,将会误导一代人。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学历教育。那么,艺术设计学科,应本着以“用”为本的原则,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作为落脚点,进行准确定位;目前,有些高职基础课程缺乏实用性,专业课程设置也有许多重叠和交叉的现象,课时的比例也欠佳。社会在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促使专业领域和设计观念不断拓展和更新,我们怎么能按部就班地酿制陈年老酒?必须与时俱进。
课程体系与职场跟进的路还很长,要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打破原有模式,构建一个贴近经济、贴近岗位、符合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实际、助推职场驱动的课程体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深入探究。这是我们的期待,更是我们的责任,而且任重道远!
其次,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必须变革。
高职教育要跟紧职场需求,本着以“用”为本的培养目标,不仅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要改革,而且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本人谈几点自己的教学实践:
(1)变革课堂,组织教学别开生面。课前师生互动,进行肢体及呼吸训练、调动学生注意力。高职生基础差,求知欲望低,学习倦怠;激发其浓郁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保证。为此,我采用包豪斯教学方式,课堂上利用肢体及感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每次上课从松弛、呼吸和集中精力的身体训练开始。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深深呼吸,然后用手指在空中画出一个几何形体,再然后依次分割,并产生想象。这种为了集中精力而做的身体训练,可以使学生手指、手腕、胳膊乃至整个身心做好绘画准备。经过长时期的肢体及呼吸训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感受到了其中的意味,就能兴致勃勃地进入到课堂设计学习之中。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从具象到抽象让学生展开联想,比如让学生用嘴模拟风的呼啸,老虎咆哮、脱缰野马的嘶鸣,赋予情感和动感的想象。这样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学生体验到了动感,感受到了韵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而且学生的设计作品更生动、更具有生命力。
(2)把人文情感渗透到美术设计技能技巧教学中。美术设计不单单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学习。学生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要靠老师的言传身教,通过教师示范,敞开心扉,以画说画,从而激活学生的潜质,学生可以获得多种感官刺激。把人文情感渗透到美术技能技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设计技能、技巧,而且要引入相应的文化知识理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领悟理解,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艺术创造能力。
(3)在设计创作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像“文如其人”一样,“画亦如其人”;同样的事物,表现不一;有的典雅,有的粗犷;有的灰暗,有的热烈;有的重色彩,有的重造型。在绘画设计创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天赋及个性进行引导,实施不同的方位创作训练。在设计色彩创作中善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不但有利于激发其创作欲望,而且有益于扬长避短,避免雷同,形成创作风格。要使学生具有艺术表现的主动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觉力,教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对象,把握对象,发现美和表现美。艺术表现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视觉媒介传达感情的过程,艺术的发生需要有观察对象时产生的某种感触,学生通过色彩和线条把这种感触尽情地表现出来,从而赋予作品以生命的活力。
(4)运用“产学结合”法,加强实践性教学。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就业,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必须与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走高校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产业化道路,将教学与应用、艺术设计和企业生产完全融合为一体,教学直接为应用和生产服务等,建立“学用结合、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的教学模式。反复进行“实战演练”,培学生掌握过硬的设计技能。
高职教育伴随市场需求在迅猛发展,坚持以“用”为本,开辟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新路子,实现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探究的问题还很多;但因篇幅受限,本人认识受限,只是谈了关于学科定位、教法运用几个简单的构思框架,就算抛砖引玉吧;至于其他,诸如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等一系列重要课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深入探寻研究,并亟待于我们去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谭浩强,对高职教学和教材的思考,中华读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