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融资的条件范文

时间:2023-10-05 10:38:49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融资的条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融资的条件

第1篇

进入2013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进入关键阶段,作为核心部分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在竞争压力之下商业银行为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对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的态度发生转变。本文通过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现状分析,介绍了一些可以拓宽小微企业贷款渠道的方式。同时,小微企业还需加强自身建设,与渠道的提供者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获得持久的发展。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小微企业融资;融资渠道;商业银行

0 引言

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国家又多次提到利率市场化问题,包括5月24日中央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中提出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市场化取向,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鼓励金融创新,努力构建品种齐全、运行高效、功能完备、规模相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市场体系”,和5月6日,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期间对全国的经济改革方面部署工作时提到的“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改革”,都是继2012年6月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之后,管理层对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改革深化推进的新举措。

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市场利率管理体系。利率由市场决定,资金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资金的配置效率将更有效。对于资金的供给方,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得到对风险的补偿,因而更加有动力和意愿提供资金。对于资金的需求方,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加公平的融资机会,如果需要,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获得资金支持。这对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1 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和现状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来源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内部来源是指通过企业自身资本积累,或通过员工集资等方式筹措资金。通常其数量有限,满足不了企业日常流动性或长期发展的需要。

外部来源包括信贷融资和证券融资。信贷融资是指通过借贷方式获得资金,是企业使用最多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尽开放,直接融资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借贷融资的来源多数在商业银行。证券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发行债券),这两种融资对于企业的注册资本、盈利能力、盈利年限以及诸多财务指标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因此中国企业采用最多的还是向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直接融资比重呈上升趋势,但近五年平均间接融资比重仍占绝对比重,约为75%)。

但是,由于利率管制(目前是贷款利率上限封顶,为基础利率的1.1倍),商业银行不愿冒太大风险,偏向于实力雄厚、收益、现金流稳定的企业,而这类企业,通常是大中型企业。这些大中型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数额巨大且利率较低的贷款。而且,在7月20日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之后,大中型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能够获得更低的贷款利率。即使是在股票上市或发行债券时,他们也能得到国家或地方的政策支持,在融资方面占据优势。而资本、销售实力都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小微企业则很难通过这些渠道获得资金支持。(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行业不同,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的标准不同。以工业为例:小微企业指的是从业人员300人一下,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首先,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于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整套指标要求,而且需要贷款企业提供担保或抵押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担保支持以及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即使小微企业愿意接受更高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还是会惜贷。其次,虽然在股权融资中,国家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但是其上市公司数量,整体规模都十分有限,而且门槛很高,将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拒之门外。最后,在常规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只能转而求助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渠道,但是超高的利率好似引鸩止渴,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2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态度转变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核心阶段,商业银行面对的压力逐步增大,迫使其不得不重新构建存贷款结构、大力发展金融创新,设计特色产品并自主定价,提升服务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以便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央行扩大了存贷款的上下限,从短期看,存款利率将上升,存贷款利率之差空间缩少,银行盈利减少。银行需要提高贷款利率来提高收益。而向小微企业贷款,正可以通过对高风险的补偿来获得高收益。从长期看,市场上各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加剧,短期内提高了的贷款利率又会有所下降,商业银行获得盈利的困难将增大。这就使商业银行需要争取更多的客户,而不论它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以谋求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

实际上,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开始逐步转变对小微企业的态度,开发出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特色贷款产品:

例如平安银行在与深发展合并后的平安集团将贸易融资业务以“供应链融资为核心”,使业务在整个产销链条中延伸。平安银行利用自己和平安集团大金融平台的专业优势,向融资企业提供相关的财务顾问、信息和账务管理等中间业务服务。招商银行则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思路,推出了包括创新的客户管理、丰富的产品支持和整合的组织服务在内的一整套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展翼通”、“投联贷”、“风险贷”、“科技贷”等一系列新型融资产品;其中的“千鹰展翼”通过与PE和券商合作为创新型成长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形成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其他的大型商业银行也都开设了专门针对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如中信银行的“小企业四专服务体系”,广发银行的“中小企业差异化服务模式”,兴业银行的“小企业专项贷款安排”,以及光大银行的“阳光助业、电子化平台服务”等。

与此同时,除中资银行之外,外资银行也在抢滩业务,比如东亚银行、花旗银行,都有类似的业务在中国推广。

3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拓宽

商业银行的态度转变,是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的一个信号。加上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各金融机构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提供了更多、更适合的融资渠道供小微企业选择:

3.1商业银行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就是基于核心企业和实际交易而开发的新型贷款产品,不需要企业提供担保或抵押,而仅以真实交易为依托,不需要提供担保,彻底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它涵盖了传统的授信业务、贸易融资和电子化金融服务,将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整合贯通,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时、有序进行。同时,在此平台上,还能够培养起小微企业规范的财务制度,重合同信守行用的习惯,逐步建立与核心企业、银行之间的长期信任关系,并逐步完善独立的信用记录,为将来纳入信用体系做准备。

3.2商业银行联合PE(私募股权)机构,针对创新型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新型融资渠道。此种渠道适用于创新型企业,其特点是产品前期研发推广投入高。一旦成功,利润可观。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对商业银行来说可以分担风险,共享收益。

3.3商业银行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提供信用保险的融资模式。小微企业先向信用保险公司购买信用保险,获得一定的信用限额后,凭此信用限额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获得一定的融资限额,在将保单权益转让给银行,并提交其他交易结算单据之后,可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

3.4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专项融资服务创新。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企业还要改变一昧依靠银行信贷的思路,拓宽其他融资渠道,如信托,商业信贷。再比如阿里小微金融服务。这是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专门面向阿里交易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在阿里平台上的交易记录,会为征信体系提供非常好数据支持,在集合了大量数据之后,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发掘哪些小微企业可以得到贷款。与传统的抵押物不同,阿里小贷的抵押物仅仅是网络上的一个帐号而已。

4 小微企业应注意的问题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都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打开了大门。但是,如何能够实实在在的利用好这些融资渠道,并且使之长久,需要小微企业不断加强自身修为,与渠道的提供者形成良性互动,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

首先,应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虽然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机会,但是由于其议价能力较弱,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随着利率水平的波动,财务成本不确定性增加。如何规避、平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管理者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在实践中经验积累。

其次,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贷款渠道。随着市场上各类金融产品的增多,利率水平高低不一,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特点寻求适合企业发展方向的融资渠道,而仅仅关注于利率。融资双方在具有共同的认知水平上更容易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再次,关注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通过对日常经营活动的关注和细化管理,降低各项经营成本,减少浪费,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同时从战略角度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久盈利能力。

最后,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无论是何种融资渠道,无论融资期限长短,小微企业都需要做到重合同守信用。良好的信用形象使企业再次融资时更具有谈判优势,与企业的持久发展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卓越中心·德勤中国研究与洞察力中心, 《中国利率市场化之影响与应对策略》德勤,2013年5月7日

[2]刘美辰.《从利率市场化看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代金融,2012年第10期下旬刊,P285-286

第2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国有企业 资本结构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迄今为止,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过半,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即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的完全放开。我们认为,在目前政府投资因受地方债务制约而难以为继的环境下,利率市场化可以打破利率双轨制的弊端,解决民间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利率市场化将会是继商品市场化后的下一轮制度红利。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在于能否自上而下地打破国家信用对银行、地方政府和国有大企业的隐性担保。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我国的融资市场结构将会显著发生变化,银行信贷市场增速将会趋缓,而直接融资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将会保持高速增长。

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我们认为国有企业会由以贷款为主的融资结构转向多元化的融资结构,直接融资占比逐步提升。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及假设国有企业追求利润目标的经营诉求,根据优序融资理论,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最优的融资策略为:首先利用成本最低的内部融通资金;其次国有企业可以凭借优质的资信等级进行债券融资,同时逐渐退出成本较高的贷款融资方式;而当不断扩大的债券融资所带来的较高的隐性破产成本及成本会降低企业市场价值时,国有企业则可以选择股权融资方式满足项目资金需求。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因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水平即资金价格不是由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的主观意愿决定,而是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但利率市场化也不意味着利率水平完全由市场决定,而要受本国中央银行调控意图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包括资金供给方、资金需求方、金融中介等市场主体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为中介的市场利率水平,使之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准确价格信号。

(一)资本稀缺与金融抑制理论

麦金农(1973)和肖(1973)较早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问题时,提出了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观点。金融抑制是指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种战略,并且利率抑制是金融抑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其实际利率被政府限制在非常低的水平;过低的利率水平导致资金供不应求,形成资本稀缺的局面。

根据索洛模型,当同时具备资本短缺、劳动力相对富裕、以及人均资本存量较低这三个条件时,单位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非常高。金融抑制可以压低消费,提高储蓄水平,获得更多的投资和更高的产量。这一阶段,金融抑制一般都伴随着资本的快速深化和经济的高速成长。均衡状态下更高的储蓄率对应的是更高的人均产量,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抑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正面的。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上升,投资的边际贡献递减,经济增长放缓,金融抑制的效果衰退,而之前被高增长掩盖的种种弊端会逐步暴露出来,这个时候经济体往往会被迫进行金融自由化。

麦金农(1973)和肖(1973)认为,金融抑制经济中,政府为抑制廉价资金的过度需求将引导有限资金流向政府计划优先部门,且会采取计划分配资金投向。政府干预造成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设定利率上限、高额准备金要求、定向信贷配给、资本账户管制和汇率控制等。此时金融市场被分割为两个市场:一个是政府管制的市场,其资金主要流向低效的国有企业及政府机构;另一个是没有正规管制的自由市场,其利率远高于前者,中小私人企业或通过内部积累或通过这一市场进行高成本融资。这种严重的价格歧视和市场侵害状态,导致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市场行为扭曲,阻碍了经济的增长。麦金农和肖认为,为了刺激金融和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应该实行利率自由化。这也是上世纪80年代后各国纷纷启动金融自由化进程的理论基础(详见表1)。

(二)中国的金融抑制现状

中国利率管制的初衷是控制金融资产的分配,并通过利率压抑的办法,控制企业的资金成本,并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抑制为过去二十年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而又廉价的资本。政府通过维护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确保大部分居民储蓄进入银行系统。通过设定贷款利率上限获得廉价资金,设定存款利率上限保证银行的利润空间和正常运转。利率限制带来资金的超额需求和信贷的配给,政府通过提供隐性担保或者直接窗口指导使得信贷流向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合意的领域。为了避免资金分流,需要限制股票和债券等其他金融市场的发展(详见图2和图3)。资本管制对于金融抑制也是不可缺少的,可以限制居民储蓄流向国外,同时防止自由流动的资本对于缺乏竞争力的金融体系的冲击。

金融抑制的弊端在于扭曲了金融资源的配置,造成了大量低效投资。低利率一方面造成了部分行业的过度投资,带来产能过剩和亏损,最终反映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上;另一方面信贷配给使得大量中小民营企业无法通过银行渠道获得资金,只能转向内源融资或者其他高成本融资工具,降低了投资效率。

在中国现行利率机制下,利率在自身变化受到政府行政干预的同时,其调节功能赖以作用的空间――金融市场也受到政府行政控制,导致了利率调节功能的弱化。利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不能提供和传递真实的信息,并使我国三大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严重影响,严重失灵:利率调节资金供求的功能钝化,利率调节经济结构功能的萎缩和弱化,中国的低利率和利率管制。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成就

我国于1995年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于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利率,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开始。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将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确立为: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迄今为止,包括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等在内的金融市场利率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市场等在内的货币市场,其利率也基本实现市场化;外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已经基本到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也已经逐渐达到了基本对银行的利率选择不构成硬性约束的程度;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屏障已经初步打破,特别是理财产品等市场化定价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事实上已推动实际存款利率在更广泛范围内依据供需关系确定.

(二)当前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

就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行程过半,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即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的完全放开,贷款规模的额度控制放开,以及风险的隔离。

1、定位:继商品市场化后下一轮制度红利

长期以来,大型国企享受低利率融资,而承载中国90%就业的中小企业却融资困难,其根源在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双轨制”。体制内,银行在存款利率管制下获得大量低成本存款资金,而在贷款利率不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只愿面向由国家信用间接担保的大型国企放贷;体制外,市场化的中小企业不得不承受高的资金价格。因为体制内外的资金价格差异,形成了多层次套利体系:部分国企变身影子银行,发放委托贷款来获取利差收益;银行同业间批发零售资金业务快速增长,部分银行短借长贷,利用票据和信托收益权的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滚动投资于信用风险资产套利。

目前政府投资受过高地方债务的制约而难以为继,民间投资将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能够解决民间融资难这一问题的利率市场化将是下一轮中国制度红利释放的关键环节。

2、关键:自上而下打破国家信用的隐性担保

与他国自下而上打破监管的经验不同,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自上而下打破国家信用对银行、地方政府和国有大企业的隐性担保。

二战后各国普遍通过维持低利率来促进经济恢复发展。70年代至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通胀高企,实际利率为负,存款机构受制于利率管制,如美国的Q条例和日本的《临时利率调整法》。银行为了绕开利率管制、吸收更多存款,创新出一系列新金融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存单(CD)、可转让提款通知书账户(NOW)、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这是金融机构自发的自下而上打破利率管制的过程。

但在中国受金融抑制的主要是体制外中小企业。在WTO红利的护航下,银行盈利模式主要通过扩张规模而不是追求效率。这种模式之所以能成功,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信用体系具有隐性的“国家庞氏”特征,即国家担保银行、中央政府担保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担保地方大企业。因此,只要银行仍在体制内扩张而不参与到中小企业的融资中来,其面对的风险源并不因业务的增加而增加,因为实质上都是由同一个国家信用所担保。尤其在经济失速并且国家采用保增长政策的时候,体制内低成本资金助推国企加杠杆,盈利能力短暂冲高后随即陷入低迷,而且对体制外的金融抑制加剧。

因此,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自上而下打破隐性担保,使各金融主体风险自担、优胜劣汰,重建市场风险定价体系。经济增长模式从国家背书下的体制内规模扩张转变为体制内外无差异竞争,这就是“盘活存量”的要义。2012年底四部委联合公布的463号通知和即将推出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打破国家为地方兜底、为银行兜底的重要举措。

打破国家信用对银行的背书后,银行才有可能参与到促进全社会资金有效配的经济活动中。只有破除体制内银行的低风险和高垄断利益的铁板,才能促使银行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从而推进全社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影响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利率双轨制将会逐渐消失,受政府管制的信贷市场与体制外自由融资市场趋于融合,市场资金配置效率将会提高,银行贷款投放结构也会随之调整。流向国有企业与政府机构的资金将会缩减,小微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贷资金支持。与此相比,直接融资相对市场化,容量将相对宽裕。直接融资市场扩容步伐将会加快,社融结构调整持续。根据《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国的金融市场将在未来 5 年内维持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 15%以上。因此我们认为,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未来社会融资的增速将维持在略高于银行整体贷款增速的水平,具体表现为直接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将逐渐提高,直接融资整体规模显著提高。债券市场作为标准化的直接融资形式,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存在大幅提升的空间。

四、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有企业融资策略的选择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随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结构的改变,以及融资工具的多样化,我们认为企业的融资形式将有明显变化,综合化融资结构的趋势已初步建立,根据企业性质、规模、地域而分化出的结构化、层次化融资趋势将会延续整个过程。 就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融资结构多元化可能在利率市场化过渡期间会加速推进:直接融资占比逐步提升,退出成本较高的贷款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古典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二是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产生是以1958年MM理论提出为标志的。先后经历了1963年修正的MM理论、70年代的平衡理论和80年代的优序融资理论,以及1998年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大多数国有企业在所处行业中体现着垄断的特征,国有企业作为融资方对企业经营状况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而投资方则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另一方面,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也是国有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因此我们认为,与其它企业融资理论相比,优序融资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国有企业融资策略的选择。本文主要运用优序融资理论来分析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融资策略选择。

(一)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国有企业将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内源融资具有外部融资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自主性。内源融资来自于国有企业自有资金,在使用时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融资成本较低。外部融资,无论采用股票、债券还是其他方式都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比如券商费用、会计师费用、律师费用等。而利用内源则无需支付这些费用。因此,在融资费用相对较高的今天,内源融资对国有企业非常有益。

当然内源融资也存在一定缺陷:融资规模受限。内源融资受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及积累的影响,融资规模受到较大的制约,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融资;分配股利的比例会受到国资委等股东的限制,国资委可能要求股利支付比率要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并且成本最低,因此可以作为国有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

(二)债务资本融资

债务资本融资可大致分为企业信贷和债券融资两类。根据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压抑理论,在利率管制情况下,利率水平被普遍压低,资金价格被扭曲,政府引导有限的贷款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及政府机构,因此国有企业能够获取低成本的银行贷款资金。而当放开对利率的管制、允许利率水平根据市场资金供求情况决定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进而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的抬升。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演进,民营企业对贷款的可得性也在不断提高。在贷款资金供给一定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会形成竞争关系,这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贷款融资成本。

我们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债券融资优于银行贷款,国有企业应利用成本较低的债券融资替代企业信贷,逐步退出贷款融资方式。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直接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将逐渐提高,直接融资整体规模显著提高。债券市场作为标准化的直接融资形式,在社融中的占比存在大幅提升的空间。资信等级较高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扩充资金来源。统计数据表明,优质企业如AAA级企业选择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的时候发行3-5年期的企业债券,利率比相同期限银行贷款可以低100-200个基点,若在境外发行债券则利率水平更低,是财务状况良好的国有企业融资的理想途径。

然而,当国有企业负债率逐渐上升时,企业的破产成本和成本也相应升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与破产的可能性增大,这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从而降低其市场价值,此时则可考虑进行股权融资。

(三)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在我国企业融资购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占所有外源融资的一半以上。由于股权融资具有期限长、无利息负担、无需还本等等特点,因此具备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可以在主板、中小板块或创业板块市场申请IPO,通过股权融资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募集长期资金;已经上市的国有企业则可以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筹集后续发展所需资金。规模较小的企业,还可以通过我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进行股权出让,扩大资金来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的融资形式将有明显变化,融资结构多元化可能在利率市场化过渡期间会加速推进。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我们假设国有企业也有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诉求,那么国有企业最优的融资策略为:首先利用成本最低的企业内部融通资金促进项目投资;当内源资金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时,国有企业可以凭借优质的资信等级直接发行债券获取资金,同时逐渐退出成本较高的贷款融资方式;当国有企业负债率上升所带来的较高的隐性破产成本及成本会降低企业市场价值时,国有企业则可以选择股权融资方式满足项目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婉婷.我国国有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3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小企业;融资

一、引言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一国利率水平及其结构主要由市场供求以及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程度、通货膨胀程度、经济性质等市场因素共同决定(王国松,200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始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当时颁布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包含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我国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缓慢改革,1996年6月我国开始取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的管理,迈出了市场利率体系建立的第一步,之后又逐渐放开债券市场的利率管制,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上线,我国开始逐渐培育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2013年7月20日起,我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势必会对借贷市场的主体带来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出于融资劣势地位的中小企业。

二、文献综述

美国教授R.I.麦金农曾在他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提出了“金融抑制论”,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里,企业p家庭和政府机构相互隔绝,不同的主体所面对的生产要素p产品价格以及技术等等各不相同,所以市场是不完全的。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上,吴伟认为金融抑制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所以政府应该减少金融监管,通过完善金融体系,建立民营银行等手段促进中小企业融资。而刘湘耘则认为虽然利率市场化可以从多个方面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矛盾,但是引起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包括企业自身、制度、金融结构以及经济周期等,因此完善市场机制才能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成长。

对于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分析中,杨滟子指出,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可获得授信程度较低,中小企业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动力,所以信贷业务将成为银行的主要进军领域。中小企业为求发展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建立良好的信用同时做好多渠道融资。

三、金融深化下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按照企业融资资金来源划分,企业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通过留存收益和业主投资等方式进行,其优势是融资成本较低,但是跟企业经营成果紧密相连,融资金额通常受到限制。外源融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外部。外源融资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股本融资、债券融资、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其中,股本融资和债券融资通常使企业可以获得长期的融资,但是融资成本较高。

2.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政策大力扶持

随着政府对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新出台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都在法律法规上保护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2)金融机构助力中小企业

作为中小企业主要筹资渠道的银行,也在近年来逐渐将客户主体投向中小企业,扩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各大银行都相继开发特色的中小企业服务。与此同时,地方银行也在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如安徽马鞍山农合银行的创业贷和联保贷,台州商行建立了为客户编制报表模式,通过一支专业的中小企业信贷经理团队来促进当地中小企业发展。下表是近三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向企业贷款的情况。

(3)融资渠道大幅拓宽

除了银行贷款这一融资渠道,越来越多的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的压力。比如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等等。尤其是今年来兴起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送上了“及时雨”。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创新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银行贷款和小额贷款公司依旧不能大程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矛盾的时候,“全球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络平台”、P2P网贷等各种模式正在兴起,也为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贡献。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设多层次的股权市场,力争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得到股权融资。

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缺陷

中小企业自身由于规模小,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较低等原因,一般都具有资产状况差的情况,因此他们的资信等级也比较低,同时中小企业又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通常情况下贷款成功率较低。

2.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贷款往往大量存在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将款项贷给中小企业,资金的用途可能改变,这样就产生了道德风险。而有的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通过美化自己的财务状况而得到贷款,这样又产生了逆向选择。因此,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更不倾向于向中小企业贷款。

3.金融抑制

我国一直实行利率管制,从而扭曲了资金的价格,由于贷款利率固定,而把款项贷给中小企业的投资回报要少于贷给大型企业,因此银行更愿意将资金贷给大型企业。金融抑制的存在降低了市场配置资金的效率,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五、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中小企业自身努力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其本身固有缺陷的限制,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首先得自身做出不懈的努力。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规模小,盈利水平较低,资信水平较低,因此融资难度较大。成立融资合作联盟,能有效实现了银行、担保机构、企业三方信息的直接沟通,融资合作联盟在中小企业融资中起到巨大作用。

随着政府的管制逐渐放松,中小企业可以贷款的渠道已经越来越多。如今中小企业融资相对容易的渠道有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从2005年10月我国在五省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再到2014年末的近8000家规模,可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因此中小企业因好好利用这个渠道进行融资。

2.逐步完善市场融资体系

(1)直接融资体系

2014年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而加快股权市场建设又是重中之重。截止2014年4月1日,共有682家企业在排队等待IPO。如今在我国的多层次股权市场的“金字塔”结构中,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在塔尖,创业板和新三板在塔中,还未完全成熟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以及券商柜台场外市场则为塔基。只有尽快完善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我国企业融资问题。

(2)间接融资体系

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贷款定价能力,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断加强自己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意识,更好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政府也应该建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保护放贷机构的合法权益,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心。

(3)担保体系

尚文娜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担保类型主要分为政策型担保、互担保和商业型担保。由于担保行业高风险低效益的特点,以及专业人才的缺失导致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

[1]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第13-20页.

[2]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第1-14页.

[3]R.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社,1988年.

[4]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社,1988年.

[5]吴伟.金融深化与中小企业融资.商业文化・财经视点,2008年1月第37-38页.

[6]刘湘耘.利率市场化与中小企业融资.南方金融,2013年11月第5-9页.

[7]杨艳艳.浅析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财税金融,2013年6月第30-32页.

[8]巴曙松,严敏,王月香.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7月.

[9]姬宁.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3期第57-58页.

第4篇

近期,我国政府对局部过热的经济果断的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紧缩银行信贷,有效地抑制了部分行业的过度投资,这对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将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在短期内很多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甚至危及到企业生存。在银行信贷紧缩的条件下,大多数企业是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这时企业就应把目光转向非银行融资渠道,那么在目前非银行融资渠道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对我国现存的非银行融资渠道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现存的非银行融资渠道大概包括:国际财团融资、发行信托计划、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典当行融资、民间借贷、企业间融资、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私募股本。

国际财团融资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它是指国外的一些投资集团或投资机构,通过设在我国的代表处,寻找我国国内良好的项目进行投资合作。一般情况下,这些资金所要求的回报率并不是很高,一般要求年净回报率在5%左右,但是非常注意资金的安全性和所投资项目的稳定性。这些投资机构通常采取成立中外合作项目公司的形式介入,不要求对项目公司进行控股,也基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是要派一名财务总监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此种融资方式适用于收益比较稳定、投资规模比较大、回收期限属于中长期的项目,例如私立学校、水电站、高速公路等。

资金集合信托计划是2002年下半年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金融工具,是通过经人民银行批准的有权向社会公开发行信托计划募集资金的信托公司,以定向(为指定使用该项信托资金的单位或公司募集)、定量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到信托公司,再以贷款的形式全额贷给项目公司使用,并由项目公司支付规定的融资成本的一种融资方式。目前,此种金融工具的期限大多为1-3年不等,支付给投资者的年收益率为4%-6%不等。发行信托计划筹集资金的项目绝大多数是房地产、教育、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项目。因为是面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所以需要有信誉良好的机构为其担保。

融资租赁是指这样一种交易行为,出租人根据承租人提供的规格,与第三方(供货商)订立一项供货合同;根据此合同,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在与其利益有关的范围内所同意的条款取得工厂、资本货物或其他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并且,出租人与承租人(用户)订立一项租赁合同,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授与承租人使用设备的权利。此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较高,适用机、大型设备、成套设备等。

风险投资基金作为基金,同其它投资基金并无两样,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其投资的对象为高风险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失败率较高,一般在60-80%左右,而成功率只有5-20%左右,一般要投资多个项目,通过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项目的成功来弥补在其它风险项目上的损失并获取收益。与风险投资机构接触,获得风险投资基金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向风险投资机构进行申请,由于目前国内尚未形成风险投资的有效机制,所有风险投资机构都是分散经营的,而且以国外机构占主要地位,因此直接申请的相对难度较大。另一种获得风险投资的方法是通过中介机构进行,申请人的利益保障主要看中介机构的素质,并不是所有中介机构都能承担申请工作的,即使是著名的或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也不见得都能满足每个申请人的要求。

引入风险投资适用于具有高成长性的高科技类型中小企业,企业要出让一部分股权来换取风险投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些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协助。申请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是看项目是否具有一定赢利模式、具有高成长潜力,是否能给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回报。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规范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形式,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操作,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投资收益按资分成的投融资方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作为投资基金的一个种类,它具有"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的特点。产业投资基金一般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有效率的基础产业的基础建设,如收费路桥建设、电力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高度化,以高风险实现高收益。产业投资基金一般以实业投资为主,但也作一定比例的证券投资,以保持基金资产的流动性。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方向一般是跨行业、综合性、以符合组合投资原则并且避免蜕化为某个行业的行政附属物。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投资于企业的发展壮大阶段,很多情况是投资于将要股票上市的企业,帮助这些企业扩张规模,改善财务结构,以便达到上市的标准和更快的上市。

典当作为金融机构贷款的拾遗补缺,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规模的企业和个人投资的短期融资行为,其融资额数量受到注册资本金比例的制约,一般都不会很大。目前,一般典当月利率在3.5%左右,包含综合费率和利息。这意味着贷款年利率超过40%,也就是说在典当行贷款100万元,半年要付出20万元的利息,是银行贷款的6-8倍。典当行业可融资量十分有限,即便像上海的东方、华联等典当行业内颇具实力的企业,注册资金也只有5000万元、6000万元,按照典当行放贷额度不能超过注册资金的30%这一规定,最高融资额度也不过1500万元、1800万元。即使部分典当行愿意接受融资,提出要求的条件也相当高,例如土地典当价一般皆在市价的50%以下。因此,典当行融资只能适用于金额较小、期限较短的企业临时资金周转需要。

尽管金融监管部门控制严格,但民间借贷市场不仅一直没有停止活动反而十分活跃。由于民间借贷基本保证了每月1%的利率水平,在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同时又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的情况下,许多城乡居民都将手中的资金投入到这一市场上,从而保障了民间金融活动的资金来源。7月22日,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公布了6月份的民间借贷利率监测结果:加权平均月利率11.97‰。这是自2003年1月监测制度建立以来18个月的最高值,比2003年平均水平提高3.11个千分点,相当于上浮了35%。

今年春节过后,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利率就显示出逐月递增的趋势,2月:8.90‰;3月:8.91‰;4月:8.999‰;5月:9.58‰。这种民间借贷利率走势充分显示社会资金和民间借贷活跃的潜在现实。

企业间融资包括拖欠货款、产品筹资协议、委托贷款等多种形式。比如,企业与客户签订一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先将产品售给客户,然后再赊购回来,该项产品并未离开企业,但企业却通过这一协议得到了借款,并且可以创造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方便。委托贷款是有闲置资金的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将闲置的资金借给资金短缺的企业。

通过股票上市来融资的手续烦杂,周期较长,而且要求严格,是一般企业望尘莫及的,但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还是可以试一试。中小企业板块的推出为一些成熟的中小企业通过股市获取资金开辟了新的渠道。

发行企业债券

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报政府部门审批。发债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项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有最小的融资规模限制。发行企业债具有资金期限较长,成本低,偿还刚性等特点。

第5篇

摘 要 目前,我国应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在信用等级评定、授信等方面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保证诚实守信、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及时得到商业银行融资支持。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融资 信贷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

由于历史和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最突出的特征是企业的负债率从总体上讲水平偏高,第二个特征则是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于非国有中小企业,第三个特征则是在非国有企业中同行业的企业的负债率呈现分化状况,有些企业的负债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有不少则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负债率水平通常在不同的行业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但就各行业整体而言,一般认为负债率水平为60%左右较为合适,对一些高成长性的企业负债率还可以适当高些(但是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看,大多数行业的负债率均高于60%)。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极不对称的。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受歧视和所有制的制约,往往面临着很高的信贷壁垒,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处于劣势,难以获得稳定的外部资金支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已经过了创立期,而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资金的需求是现实而又紧迫的。因此,必须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突破原有融资体系的瓶颈,增加信贷资金投放的比重,真正起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壮大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信贷风险的现实根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实根源来源于企业经营管理、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和社会环境三方面:

(一)来自企业的原因

1.中小企业管理大多落后,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信息透明度不高。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其管理者还停留在家庭式管理状态,没有形成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基本软硬件条件,较为大量而严重地表现为管理中存在决策简单化、主观专断现象;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通常比较薄弱;信息、资料真实性差,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企业发展潜力;对外信息透明度低,缺乏可信度,影响了银行对企业的判断,使银行形成信贷风险。

2.因为缺乏技术和人才,中小企业业务经营能力差,且一般都缺乏中长远规划目标,又难以引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造成竞争力弱,处于勉强活命状态。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短,倒闭的可能性和频率较高,高出生率和高死亡奋率是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使银行贷款和投资决策科学,在完成贷款和投资等授信业务之后,如果客户的经营状况突然恶化,或发生不可预料的情况如市场风险等,也可能发生信用风险。

3.信用意识差。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欠佳,存在逃避和不归还银行债务、以虚假信息骗取银行贷款的现象。

(二)从银行内部来讲,风险来自于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这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深刻根源

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从管理体制上看,组织结构不合理,各种风险管理政策综合协调程度不高,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缺乏独立的风险监控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用状况。从经营机制上看,信贷人员的责、权、利不统一,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充分货币化,贷款的安全性与个人受益不挂钩。虽然各行信贷管理上都强调“三查”,但往往重贷轻管,由于贷前调查不细致、贷中执行不到位、贷后监督不得力而最终流于形式。

2.商业银行信贷员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未能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变化不了解,对企业信用和经营活动把握不准,导致决策失误;道德意识不高,以贷谋私,造成信贷风险甚至损失。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1.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巨大。经济收缩期,可能导致企业大量债务拖欠,社会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导致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不良资产增加;经济扩张期,社会货币需求量骤增,银行授信业务易失控,风险增加。

2.法制的不健全给信贷资产带来了风险。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银行法,票据法等许多法律,但是除了这些法律本身存在的内容比较简单,有些内容有待于重新修订外,法律与国家的有些政策相悖,导致银行在保全债权方面遇到较大障碍和阻力,加大了银行的信贷经营风险。

3.社会信用环境缺失。银行业是由信用支撑的行业,社会诚信体系不单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而且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基本保障。然而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产权制度改革尚在进行之中,加上法制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社会上坑蒙拐骗、欠债不还、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

(一)充分合理利用利率手段,探索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机制

各商业银行要逐步改革现行自上而下的单一定价模式。充分发挥基层行了解掌握地区、企业实际的优势,将贷款定价权合理下放,提高利率作为贷款价格的敏感性;要加强对风险定价机制的研究,剖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风险状况,按照“高风险、高收益”原则和自身实际,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水平;要充分利用利率调整后的利率浮动区间,实现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率浮动区间调整后,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充分挖掘中小企业的潜在客户资源,用好、用足利率政策,实现利息收入与贷款风险相匹配,就可能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更高的收益。

(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要充分结合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制定符合中小企业信用实际的等级评定办法,增加评级标准中定性因素的权重,坚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

(三)实行贷款保荐人制度

以核心优质客户为基础,筛选出一批企业授予保荐人资格,由其推荐申请贷款的同行业企业或关联企业,提交被保荐企业的经营分析报告和基础资料,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银行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核,以简化审核流程,节约管理成本。对合格保荐人的贷款应给予优惠利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利率市场化 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据统计,到2008年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300多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其中这些企业解决就业占我国城镇总就业量的75%以上。不难看出,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可以说融资困难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但党的“十”之后,改革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金融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11日,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存款利率最后要放开,这应该是利率市场化中最后一步,而且“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在央行设计的利率市场化推进路线图中,确定了“先贷款后存款,先外币后本币”的四步走战略。在2013年7月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后,今年3月1日起,央行已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率先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下面只待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进一步破题。根据央行早前对近期利率市场化的部署,在同业存单已经发行的背景下,放开面向企业和个人开放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同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被视作今年可能落地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举措。利率市场化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很大影响,中小企业能否藉此改革之机,走出融资困境,笔者拟对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一)融资含义及融资方式

简单的说融资就是资金的融通,通俗的讲是资金的借贷。狭义就是指单纯的资金的借入,或称融进。企业根据不同的标准其融资的方式方法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从资金来源的角度分为内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其中内源性融资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转化而来的,如把挣得的利润拿出一部分用于再投资所形成的资金;外源性融资,顾名思义就是从企业外部借入的资金。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1、传统贷款模式影响

传统贷款模式是基于“信贷配给”理论,所谓信贷配给,是在信贷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资金供不应求的现象,这种供不应求并非短期结果,它既与政府法规无关,也不能通过利率的调整而消除,这种信贷市场不能出清的现象即是均衡信贷配给,恰是信贷市场的长期均衡结果。均衡信贷配给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根据银行标明的利率,所以贷款申请的人所需要的贷款是不能全部满足的只有部分得到满足;二是银行对不同借款人不是一视同仁的,实行差别对待,一部分信息不透明的借款人的需求将会遭到拒绝。在市场上广大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多数属于第二种情况,其待遇不如大企业受到歧视,即便他们愿意支付较高的利率也难以在银行取得贷款。

2、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首先,自身发展不足,规模小效益难以规模化,现金流不稳地,市场竞争激励,固定资产不足,尤其重要的是几乎没有合适的抵押品,难以引起银行兴趣。

其次,中小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漏洞很多、财务信息缺乏真实、不透明的问题。有些中小企业往往还会制作多本账册以假乱真,以期实现获得国家专项补贴、逃避税收、债务或者向银行争取贷款等各种目的。这些假假真真的财务信息,有时令最有经验的信贷工作人员也无从分辨。

第三,中小企业信誉差,由于管理水平有限责任人缺乏对信誉的认识,存在故意拖欠贷款的现象,甚至故意逃避债务责任将风险转移给银行等恶劣现象形成不良信贷记录。导致了银行对中小企业业务的敬而远之。

二、利率市场化对融资环境的影响

(一)对利差的影响

根据美日等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发现,在利率市场化前可能会保持在管制的利差水平,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利差会有逐渐缩小,基本保持稳定。

(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首先,会迫使商业银行放下身价,积极拓展新的业务渠道,参与市场竞争;其次,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改革措施会同步实施,新的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会逐渐显现;第三,商业银行借机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商业银行会加强自身的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意识,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要,步入正常的市场竞争轨道。

(三)对融资格局影响

利率市场化之后,社会上的投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投资结果。从外国的经验看,投资结构的变化在放开利率的初期,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中小企业可能融资状况会更加恶化,但从长远看,这会督促中小企业更加规范的发展,为步入正常的融资渠道创造条件,而同时由于银行拥有利率的决定权,这样便可以通过较高的利率来对冲风险,从而实现为信誉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次,对于经营状况好的中小企业则可以逐渐脱离民间借贷市场,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取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由于金融市场自身的竞争导致利率下降,则对会降低优质企业的贷款利率,降低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扩大投资规模。

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卖卖双方要讲诚信讲信誉,这是企业取得贷款的先决条件,为此要建立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制度,以便向金融市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传递诚实守信的影响与信号。提高企业的信誉要使得企业有开拓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的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必须练好的内功。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要向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就是企业内部能够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此还可以考虑资产重组,尝试进行股份制改造等。以便企业有很好的竞争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

(三)改善企业经营机制,提升自我积累能力

中小企业应建立起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具备自我积累能力的长效经营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效益如何、能否长久存活,关键看企业生产的产品有没有市场。因此,中小企业应转变经营思路,采取市场导向型的经营策略,选择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进行生产,将有限的资金用出效益,这样企业的自我积累才有资金支持,企业也才能获得内源资金的支撑。相反,中小企业如果不能跟随时代变迁,把握市场变化,适时地转变、改善企业经营机制,那么效益问题、资金问题将永远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外在的资金支持不会长久,只有拥有良好的经营效益、较强的自我积累能力,企业才能长久的存在和发展下去。

(四)打造财务信息披露的平台

中小企业更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信息披露平台。主动的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个性化的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中小企业的资源短缺在于融资困难,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则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中小企业缺乏了资本运营的理念,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获得竞争优势,同时增加了企业守法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3,7:68~92

[2]杜航,李金焰,刘继海.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供应链融资与担保融资[J].中国商贸,2011 (11): 110-112

第7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企业;融资决策;计量属性;特征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让公允价值这一理念重新进入人们视野,加深了人们对公允价值理论的研究。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衍生金融工具日益增多,历史成本失去了用武之地,公允价值成为了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势必会带来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构建与公允价值相匹配的市场环境,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益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企业在公允价值条件下进行融资决策选择,防止融资风险,提高经济利润,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1.公允价值及其特征

所谓的公允价值,亦称公允价格,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它具有估计性、公允性、时空性,以及交易事项的虚拟性特征,具体如下。

1.1估计性

诸多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基本是靠估计得来的,不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所以估计性被视为公允价值的重要特征之一。

1.2公允性

公允价值定义已经充分体现了公允性这一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公允价值的确定以公平交易为前提。

1.3时空性

从某种角度看,公允价值反映的是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负债的影响在市场上的评价,受时空因素影响,当下的公允价值,过段时间肯能就不再公允了,这赋予了公允价值时空性特征。

1.4交易事项的虚拟性

交易事项的虚拟性,是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在公允价值理论下,形成公允价值的交易双方及交易本身可以是虚定的,不一定是特定的、现实的,这与历史成本计量完全不同。

2.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公允价值具有估计性、公允性、时空性,以及交易事项的虚拟性特征,必然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产生深刻影响,包括资本成本、资本结构、企业价值等。企业作为盈利性经济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亘古不变的目标,其进行融资的目的就是为了优化运营资金的资本结构,降低资金风险,增加总收入,扩大利润空间。企业资本结构、资本成本、企业价值恰恰是企业融资决策依据,故而影响着企业融资决策的选择。

2.1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包括股权资本、负债资本两部分,这一构成反映了企业相关利害关系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股权资本、负债资本不是一成不变的,这赋予了企业资本结构变动性特征。在采取融资手段前,融资方和出资方要就资金是否能达成预期收益、还付本息的保证程度、资本回收期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而企业资本构成、运营能力等是这些问题的分析依据。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能使企业避免面临较大财务风险,从某种程度上保证财产安全,是左右融资决策选择的重要因素。

2.2资本成本

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是有成本的,包括筹资费用、用资费用等。筹资费用是企业为筹资所消耗的费用,用资费用是企业提供给出资方的报酬,关系着融资成本的高低。企业开始融资活动前往往要进行资本成本分析,以此为据,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融资渠道及融资组成,拟定融资方案。从这一点看,资本成本是企业确定最恰当的融资组合的依据,影响着融资决策的选择。

2.3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说的是企业资本的折现值,是动态的,受企业财务情况、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倘若企业价值相对而言较低的话,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企业财务、偿债及运营能力出现了问题,势必影响到企业融资渠道、融资组合方式的选择。

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影响企业融资的具体体现

3.1融资工具的账面价值不稳定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金融工具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最深入、最广泛,但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不稳定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现行的公允价值下,企业最常使用的金融工具是短期股票投资,进行会计实务处理时,“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市价与成本的差异均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市价与成本的差异均计入资本公积,对当期损失不产生影响。

3.2账面上未充分体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

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投资性房地产是重要资产构成。如果用公允价值来加量投资性房地产,一方面因不计提折旧使各期利润增加,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影响当期损益,从而难以在账面上体现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

3.3在债务重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势必影响重组当年业绩

根据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规定,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时,支付的对价与债务的差额,所支付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都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势必会影响到债务重组当年业绩,企业价值也就得不到真实体现,进而影响到融资决策。

4.公允价值下企业融资决策

通过以上内容分析,我们得知公允价值的固有特征影响着企业资本结构、资本成本、企业价值,这就表示将从根本上影响企业融资决策。加之,考虑到企业融资决策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融资的影响,要求企业必须在新会计准则条件下进行融资决策,选择最恰当的融资渠道、融资组合方式,最优的融资方案、融资战略,做到全面而综合的考虑各方面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其高效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对此,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持续扩大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及决策水平,这对企业未来长久而稳定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值得引起企业管理者足够,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路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敏.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回顾及启示[J].会计之友,2008,(3).

[2]何乃飞,陈艳.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月刊,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