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职业教育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02 09:01:38

序论:在您撰写职业教育行业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职业教育行业现状

第1篇

【关键词】高职 行业英语 教师专业发展 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和高职学生职业岗位就业之需,高职英语教学应关注社会需求、紧跟市场、紧贴学生实际、围绕行业和企业对英语技能方面的要求,大力开展行业英语教学。行业英语教学将英语学习与行业或专业课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界定在行业范围内,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或学有所用的目的。[1]显然,行业英语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是保障行业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那么,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如何呢?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又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无疑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笔者于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对陕、甘两省8所高职院校就行业英语教师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这8所院校选自不同的地区,基本能反映当地高职教育的水平。调查形式以问卷为主,辅以面谈。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共20个题目,其中14个题目为单选,6个题目为多选,主要涉及教师基本信息、行业英语教师教学与科研情况、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途径等。问卷共发出100份,收回93份,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94%。笔者利用VF6.0数据库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各题选项的人数和所占比例。

行业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

首先,笔者就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作了调查,内容包括:所学专业、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教龄、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年限、是否具有相关的行业经历或专业背景、是否接受过专门的行业英语教学培训等项目。调查数据显示,高职行业英语教师基本毕业于英语专业(97.0%)。高学历人数比例偏低,硕士学历仅占三分之一左右(34%),学历结构不合理。从专业技术职务看,高级职称比例较低,仅占25%。教龄不长,67%的教师教龄不超过10年,处于专业发展的胜任期,而专业发展的精熟期和创造期人数比例仅为33%。以上数据表明,行业英语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在专业发展上有很大的空间,但缺少专业引领者和带头人。在行业英语教师中,约80%的人既没有相关的行业经历,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行业英语教学培训。由此可见,行业英语教师明显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

行业英语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情况

行业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表现较好的主要是:超过一半的行业英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也有40%多的教师采用基于工作情景的教学,这说明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是灵活的;教学后教师们也基本进行了反思,说明教师们有意识地注意和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有提高和改进教学效果的意愿并努力实现之。

但是,在问到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时,在行业知识不熟悉、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有困难、学生基础差、教材陈旧四个选项中,有86%的教师选择对行业知识不熟悉,有82%的教师表示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有困难,这个现状不容忽视。教师对行业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是边学边教,根本无系统性和科学性可言。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不能自如展开,课堂上所提供的信息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行业知识不熟悉导致教师在授课时专业术语表达不准确甚至错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质疑,学习兴趣受挫。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半的教师仍用翻译法教学,注重词汇和句子的讲解和翻译,没有体现高职行业英语的特点,不能真正适应现代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从科研情况看,高职行业英语教师的科研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年平均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少。主持过省级以上课题的教师只有1人,院级课题的也不到20%,参与行业英语教材编写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仅占2.3%,这些数据说明了高职英语教师的科研状况低下。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但是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笔者以多选题的形式就该问题作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制约行业英语教师的因素依次是专业发展缺乏规划(69.0%),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分别为54.0%),教学条件差(47.1%),教师进修机会少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分别为37.9%),教师内在动力不足和教学任务量大(分别为28.7%),同事间缺少合作交流(13.8%)。

如果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规划,则很可能随波逐流,发展没有目标,无所适从,处处被动。行业英语教师缺乏专业规划,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背景和所处的环境有关。面谈发现,在所调查的院校中,行业英语开设比例很低,课时又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加上行业英语教师自身的不足及行业英语教学对教师在专业和语言方面的双重要求,导致备课量大,费时费力,不如只上基础英语课有成就感。许多行业英语教师还兼有基础英语课程,所以他们的专业发展规划可能还局限于基础英语教学。知识结构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与专业发展缺乏规划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制约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条件、学校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众所周知,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学要基于工作过程。行业英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力争创设或模拟学生未来职业环境,在此情景中学习、模仿、应用语言,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但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情境无法创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教学条件的改善又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许多学校声称很重视行业英语,也认为行业英语很有必要开设,但在课程设置方面却基本停留在应应景了事的层次,部分院校声称行业英语开设的比例很低是因为师资力量不足,但在师资培养方面却很少出台有力度的政策,教师进修机会很少,这也极大地挫伤了基础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师转变的积极性。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在促进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选项中,笔者共设计了五个选项,分别是进修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合作教学、挂职锻炼、参与课题研究。在这五个选项中,82.8%的教师选择进修培训,57.5%的教师选择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54.0%的教师选择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增加其专业知识,35.6%的教师选择挂职锻炼,33.3%的教师选择参与课题、撰写论文。由此可见,参加进修培训是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首选途径,也是较为快捷的途径。这与行业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希望得到的支持的选项是吻合的(89.7%的教师希望有机会参加培训)。

当然,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环境支持和政策鼓励。从长远看,全面开展行业英语教学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从其自身长远发展着眼,尽早行动,积极培养储备各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师,有条件的尽量安排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这既符合学校的利益,又保障了教师培训进修的权益。

关于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教师专业发展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高和在教学管理中坚持正确积极导向的评价与奖惩,它源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的自我角色期望以及由教学实践压力转化而来的自我发展动力[2]。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和分析,笔者就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课程设置,出台激励政策,创造有利环境

高职院校要从学院长远发展着眼,高度重视行业英语教学极其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应就行业英语的课程性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内容选择、教师的选拔与聘任、“双师型”教师的审批与待遇等方面出台激励政策,为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使行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科学、系统、规范操作,限制随意性。

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要求行业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注意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加强学科的整合;鼓励行业英语教师到相关企业实习,让教师的行业英语水平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提高;鼓励行业英语教师获取第二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向“双师型”教师发展[3];行业英语教师参加校本研究和培训、参加专业实践、实训等活动也应记入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这样一方面让已从事行业英语的教师感到学校的重视和关怀,使他们在工作中不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调动其教学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吸引有意愿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学方向转变,鼓励他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参与行业企业实践,努力向“双师型”行业英语教师靠拢,从而解决行业英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2.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规划

自我发展意识和发展需要是保证教师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内在主观动力。教师有了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会自觉地采取相应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手段和措施,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逐步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标。[4]

行业英语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再结合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明确定位,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专业发展规划,探索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专业发展方向、实现这些目标时的有利条件、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实现目标的实施方案等等,只有对这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向既定目标努力。

3.立足校本研修,合作学习交流,实现一体化发展

在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上,很多行业英语教师首选进修培训,但笔者更倾向于立足教学实际的校本研修。行业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如果一部分教师进修培训,势必加重另一部分教师的工作量。况且,针对性很强的短期培训是很少的,所以,行业英语教师在不脱离教学岗位的基础上,在校内和英语基础好的专业课教师自愿结对,合作交流,开展校本研修,共同提高,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和途径。许多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无疑给行业英语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过程中,行业英语教师可以到校办工厂、联办企业或有联系的实习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为创设或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行业英语教师结合自身了解的情况,可以根据行业英语教学任务的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组织开发编写校本教材,这样,既可以改变现有教材落后的状况,适应各自院校行业英语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行业英语的实用性、针对性,也有利于行业英语教师实践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高, 实现教研一体化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集体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就业。行业英语教师要意识到这种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高职院校要重视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行业英语教师队伍,真正有效地提高行业英语教学质量,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谢桂花.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行业英语的必要性及其原则[J].机械职业教育,2011,(8):50-51.

[2]王萍.自我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6,(7):26-27.

[3]李静.基于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54-55.

第2篇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是教育事业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它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数以亿计的初、中级劳动者的重任。然而,目前各地职业教育的发展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原因分析

1.办学条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最薄弱的

其一是学校办学条件差,设备技术含量低。实训场所严重缺失,甚至一些国家示范学校的教学设备还比不上民办培训部,数控专业没有一台像样的数控机床,还在用老掉牙的普通车床;汽车专业没有多少台发动机和整车;计算机专业没有足够的计算机供学生上机,只能学习一点理论知识,毫无动手能力,三年所学还不如到民办培训部三个月学的内容多。

其二是教学内容、方法陈旧。中职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偏重于教与学,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转业转岗能力等。中职学校提前为学生做好转岗转业的准备很有必要。

2.师资队伍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短缺

一些学校前几年要完成三年职教攻坚任务,盲目扩招,在校学生人数上去了,可是教学质量却是连年下滑,造成毕业生质量低下,很难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目前在国内,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最短缺的不是在知识结构,而是短缺企业岗位的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等最根本的职业技能本领,而这些技能本领,在过去是通过实习让学生获得的,学校根本不需要建立自己的职业训练基地。

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还没有制度性的突破

校企合作办学应该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因为学校培养的是学生,学生毕业后的走向当然是到企业工作,为企业服务。但是现在的校企合作办学很多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大多都是依靠私人关系建立的合作关系,合作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安排学校的一些毕业生,没有形成制度上的突破,这对中职校的后续发展是很不利的。

二、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突破传统办学模式,构建职教集团多元化的办学机制

部分中职学校办学思路和模式老化,重理论,轻技能。一年学习文化课,一年学习专业课,一年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在“三段式”的影响下,甚至变相成为文化补习学校,其自身的专业建设与实践培养能力逐年萎缩。

职教集团是校企合作的新路径、新趋势。它按照产业规律,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旨在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

转贴于

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集团的产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结果,是生存的需要,是发展的必然。

2.紧跟市场,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许多中职学校一窝蜂地开办经济类专业、机电类专业、计算机专业等专业,导致低层次人才重复培养。特别是近年来新兴产业如物流仓储、信息咨询等还是一片空白。这些行业存在非常可观的潜力,是值得探索和开发的领域。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办学质量

“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是近年来一直提的最响的口号,就目前师资队伍现状来看,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 教师比例严重偏低。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实践接触机会相对较少,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相对滞后,无法解决教师融入产业现场的问题,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教师专业技能老化、弱化问题日渐突出。

现阶段职业学校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一是让教师深入工厂实际,学习工厂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新的管理理念,使教师系统的掌握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二是拓宽职业教育“双师型” 师资队伍的外延,把从企事业单位聘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双师型” 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三、未来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1.各地区各职校将出现大面积的整合兼并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深远影响,全国总生源数量的不断下降,成为不争的事实,未来几年中等职业教育,乃至高中的人数将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各职校间的合作兼并,做强做大,重新布局将是今后中职校的命运。

2.校企合作办学将成为制度化

未来校企合作办学将成为制度化,国家将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中职校的合作办学,企业不仅乐意接受实习生,而且把企业文化带到学校,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名副其实。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开发与建设是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与企业应联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制定课程方案、选择课程内容,并共同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做出必要的规定。突出技能培训,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

3.实行灵活学制

第3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产业知识化的进程加快,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国际合作发展新模式,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思路,[1]新型产业国际化,产业经济对高技能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

一、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缺乏教育重视

一方面,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2000版)中,[2]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强调不够,没有确定的定位,既没有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又没有教学安排以及规定或建议的教学时数,[3]无法保证专业英语教学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学生都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三级考试),一味追求考试通过率,[4]通级成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标志,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还会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作为唯一的全国统考课程,深深地影响了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大家都竭尽全力来争取荣誉,因而忽视了专业英语教学。

2.教师素质问题和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有两类:一类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优势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的普通英语教师,本文由收集整理另一类是某专业中的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普通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多采用以词汇、语法为主的语言教学方式,专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限;而专业教师则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侧重教授专业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专业英语教材匮乏

目前高职学生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有的是普通高校的大学专业英语教材,学术性强,难度大,且缺乏多方面语言技能训练内容;多数高职专业英语教材只有单一的纸质教科书形式,其它教学材料如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辅导材料、实训指导书、音像资料等却很少配套出版。这些教材缺乏职业特色,缺乏针对性,缺乏实用性。

二、高职行业英语教学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0年6月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件(征求意见稿)》(2010版),其中第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10版)中,强调高职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高职英语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该要求的显著特点是把旧版《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0版)中的“专业英语”改为“行业英语”,“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5]突出了行业英语在整个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应结合区域性经济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群)需求安排教学;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本位,制定体现职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行业英语教学要求;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要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

三、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性英语教学大纲

高职行业英语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行业英语(english for vocational purposes),高职行业英语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行业企业结合,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三师”结合:英语教师+专业教师+行业企业工程师。“三师”结合的行业英语教学大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展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2.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职行业英语教学需要的教师应当是“双通”+“双师”型人才:既通晓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教学技巧,又通晓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行业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行业英语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体验实践,开展相关行业和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特定专业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下基层实习锻炼,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第二、加强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刚入职的非英语专业博士、硕士生,他们有着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一般都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要培训他们的语言教学技能;第三、对英语专业教师进行相关行业知识培训,鼓励他们多与专业教师沟通和交流,多下企业学习锻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选编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先进性的教材

行业英语教材应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先进性。职业性体现在教材的内容选取上能满足未来岗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针对行业企业对高职专业毕业生英语技能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实践性体现在用工作任务引领业专业知识,用典型的工作场景引领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相协调,突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先进性体现在知识内容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和新方法,知识内容与本领域国际行业发展相接轨。另一方面,先进性则体现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能提供多种资源,如音像资料、mp3光盘、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资源、实训指导书、教学辅导材料,等等。

4.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行业英语的教学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行业英语的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也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教学法(project approach),以项目为媒介,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社会为背景,学生开展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自主进行知识的构建,从而获得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或任务的知识和技能;采用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通过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全面的理解;运用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 approach),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利用综合仿真类教学环境,如:计算机网络系统、模拟会议中心、模拟酒店及餐厅、模拟导游系统等行业工作场景,让学习者真正体验行业典型的工作过程,获取以英语为载体的过程性知识,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英语进行相关的交际活动。行业英语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启发性、主动性、参与性、实践性的原则,干中学、学中干,成功实现教学做的三位一体。

5.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行业英语应采取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通过科学和系统的立体化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评价过程上,既要有终结性评价,如大学三级、四级考试,并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英语能力证书的考试,以统一权威的标准评价学生英语能力;同时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不同阶段,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级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过程评和动态评价,以及时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的任课教师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由多方参与:任课教师、专业教师、行业工程师、英语能力认证机构、学生本人、学生团队成员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英语口语测试和笔试相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框架,促使教学向多维目标转化。

第4篇

【关键词】企业;访谈;校企合作

一、访谈情况

(1)校企合作现状。从被访问者对校企合作案例的介绍,得知目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有:一是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就业;二是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践基地;三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四是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五是企业向学校提供教育奖学金;六是学校配合企业做好员工培训;七是学校为企业提供实技术服务;八是校企双方实训设备共享;九是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十是校企联合,解决技术难题。但其主要合作层面仍然局限于“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就业”,这就说明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处于比较浅层次的,深度合作仍需要加强。(2)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劣势。一是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企业需求。学校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因素之一在于学校可以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但是由于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颇,导致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下降,尤其是对普通的职业院校而言。二是指导不深入。40%的被访者认为学校对实习生的实习指导不深入,学校缺乏实习管理机制。部分被访专业教师还提出,由于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有时一名专业教师需指导30~40名的实习生,且有的学生实习地点比较偏远,使得学生实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了实习效果。三是教师为企业解决的实际问题有限。学校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另一主要因素是教师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深入企业的机会少,使得专业教师不但不能配合企业完成实际项目任务,未能及时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导致各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二、对策与建议

(1)学校层面。根据学校情况不同,被访者对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优、劣势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性,如学校实力雄厚的学校老师认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包括:有良好的实验设备,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生生源质量好,毕业生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等等。但是,对于一般的学校而言,这些内容恰恰是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劣势。因此,校企合作中各学校要首先从自身建设出发,吸引更多企业主动参与到合作中来。一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河南省内的职业院校中,中州大学以其独特的职业教育理念,吸引了富士康、苹果等多数大型企业与其合作,且合作效果良好。二是围绕市场需求开设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培养实践技能较强、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提升企业与学校合作的信心。三是根据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认真选择合作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必须以人为本,切实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学校在选择企业时要注重企业的规模大小、技术状况和文化氛围,把企业理念先进,领导社会责任感强,切实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企业和有保障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活跃的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作为选择对象,寻找适合学生发展、有助于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提高的合作伙伴。四是加强沟通交流,密切校企关系。学校要积极寻求与企业的紧密对接,如建立校企合作沟通机制,启用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加强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和情况通报等。(2)企业层面。增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首先转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即是接受学生实习的观点,让其充分认识到合作即是在为自身培养人才。

目前虽然政府出台了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但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没有能够得到必要的成本补偿,也没有收到政府提高社会声誉的表彰,再加上一些中小型企业对人才需求批量、实习岗位少,使得企业更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经历在校企合作中。而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其行政职能,在资助、监管、统筹协调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参 考 文 献

[1]徐礼丰.职业技术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行业英语 就业导向 技能训练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他们承担着生产一线的管理与技术指导工作,其素质高低与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各行各业对这些技术人员在语言领域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水平不仅被作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更起到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增强职场竞争力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英语教学的成败与高职的声誉紧密联系在一起。英语作为高职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在高职形成自己特色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高职行业英语的课程特点就是紧跟市场、紧贴学生实际、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外语技能要求, 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 “ 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教育部高教司, 这种行业英语完全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就是高职英语改革的必然趋势。

但是,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传统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单一

我国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通常把教育课程划分为文化基础知识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三类,其主要特点之一是重视文化基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偏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忽视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高职英语教学遵循的是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提出“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事务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成绩斐然,但高职英语教学似与高职教育产生游离,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更谈不上质量优势。主要原因在于高职英语教学没有建立起适合于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至影响了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适用教材的短缺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外语教材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教材内容偏深偏难,或针对性不强,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教材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学起来既无兴趣又不实用;有的选用的是大学本科教材,导致投入大、收效差。我国有些高职教材内容虽然好,但由于学生没有生活经历,不容易产生共鸣,激起兴趣。高职院校培养的不是外语语法学家、语言学家,而是具有一定的与外方人员沟通交流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应突出这一特色要求。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本科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规格。它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故不能走本科压缩型的道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服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提出了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底子差的问题,甚至会出现“课堂麻木”现象(所谓“课堂麻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课堂信息接收不良、反馈不畅、麻木不仁。该思的不思或少思,“该说的不说或少说”,该做的不做或少做,最后导致学习记忆不清,“理解不透”,不会灵活运用,“更缺少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和说的能力非常有限,这使得很多进入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不足。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四、不能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高职外语教学特色这一宗旨

毕竟, “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 而不是拔尖的高科技人才。高职生在学习、工作中最为常见的外语需求就是看得懂、说得出、写得了有关涉外的业务资料, 特别是能结合专业和岗位得体地进行日常会话和专业交流。

行业英语课程教学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异。它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相一致, 秉承了“ 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 的教学目标, 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职业岗位群, 根据行业发展,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 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大学英语应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 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提高文化素养,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相比于高职英语, 大学英语教育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提高他们的“ 学术” 能力, 而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学以致用, 即学的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具有实用性。

基于“实用”这个最终目标,并结合高职高专生的生源状况,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措施来进行改善:

(一)建设精品教材。精品教材是构建新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近几年出版的高职英语教材,课文变成了岗位情景对话。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由单一的讲解变成了情景教学,互动式教学。

(二)改革教学内容,建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三)创建以学习者英语职业技能发展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课堂

(四)改革考试评价手段,全面多样考核学生。考试方式与考试内容改革侧重职业技能的掌握和发展,根据不同时期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全面多样考核学生。 全面多样考核学生,并以奖励为主,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在潜力的发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五、总结: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的课程特点,并通过对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措施来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侯宁海.英语课堂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浅探[J].安徽焦距学院学报,1998,(1):93-96.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3]唐祥金.现代外语教学论——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374.

[4] 刘燕,安晓灿.理解“基本要求”实质,在高等专科英语教学中把握好方向[J].外语界,1997,(1).

第6篇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课题“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厂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XJG-15-53-6),主持人:何世松;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职业院校教改专项课题“服务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2016J0046),主持人:王敏军、何世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11-04

高职院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如何培养人才,其目的是为行业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然而,我国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近20年来,培养的毕业生多数都需要用人单位二次培训后才能上岗。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所学非所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受限于教师队伍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就成了当前办学者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讨论行业企业职工与高职院校教师“双向流动”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当前我国“双向流动”的现状与阻力,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一、行业企业职工与高职院校教师“双向流动”的内涵

行业企业职工与高职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是指在不改变与原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行业企业职工短期(比如6个月)流向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培训)等工作,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短期(比如6个月)流向行业企业从事与所教专业(或课程)相同的工种(岗位),如图1所示。

校企间的这种人员“双向流动”对促进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一种值得探索实践的途径,也有利于拓宽新增教师来源渠道。

二、双向流动的意义

行业企业职工与高职院校教师通过“校厂交替”等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短期“双向流动”,不论对学校还是对企业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

(一)双向流动对高职院校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师技术技能水平。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学校到学校”的人员,甚少有行业企业从业经历。流向企业的教师可以参加企业技改项目、工艺创新等工作,带着任务去学习,体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要求的真实生产研发任务,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适岗能力。流向企业的教师返校后的教学过程有了更多的企业生产实际案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会有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能较好地培养毕业生的适岗能力和迁移能力。流向学校的企业技术人员能以跨界的视野协助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有利于高职院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双向流动使专业技术人员渗透到对方单位中去,与新单位融为一体,有助于加强双方人员的日常交流和深入交流,能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能提升专业教师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也有助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外两个场所的实施。

(二)双向流动对行业企业的意义

1.有利于吸收教师最新科研成果。流向高职院校的企业职工,一般会安排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有利于吸收教科研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对企业调整产品(服务)结构、转变提升发展方式来说,是一种较有力的外部推动力量。

2.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企业支持职工短期流向高职院校是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重要举措,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掌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的主要手段。

3.有利于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流向企业的专业教师可以通过送教入企、举办知识讲座、开展专题辅导等方式,协助对方建设学习型班组甚至学习型企业,有利于打造一支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学习型团队。教师也可利用自身所长,帮助企业构建完善培训课堂,建设本企业员工培训所用的MOOC课程。

三、双向流动的现状分析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在2015年10月的《中国职业教育观察报告》中指出:中国的职业教育是经济转型发展的软肋,而中国职业教育?l展不足的主要表现在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2]。

(一)双向流动的调研及其结果分析

为了弄清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课题组分类别对不同的企业用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进行了调研(见表1)。

调研发现,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如直接投资、校内设厂、捐赠设备、师资支持、提供实习等),但普遍存在企业热情不高、效率低下、不可持续等问题;不同企业参与办学的方式占比也各不相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企业为学生(教师)提供实习(专业实践)的意愿较低,也不乐意为学校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承担教学任务。这种现状无疑阻碍了行业企业职工与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向流动。

调研也发现,有一类高职院校的双向流动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也能较持久地延续下去。这类高职院校一般有自己的校办企业,或者高职院校本身由企业举办。这种隶属关系的存在,可以较好地破解行业企业职工与高职院校教师双向流动不畅的难题。

(二)双向流动不畅的原因

导致校企间人员双向流动不畅的原因有企业方面的,也有高职院校方面的。高职教师短期流向企业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普遍“生师比”较高,而随着各地高考生源的逐步回升,在校生数量也在不断加大,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系部更不愿意外派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第二,教师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不强,到企业去不能创造效益反而还会给企业添乱,大多数企业现阶段对高职院校的信任远不如普通本科高校,导致企业不愿意接收;第三,教师短期流动容易使企业产生泄露商业机密的心态,企业一般不接纳非全职人员参与自身的生产流程。企业职工短期流向学校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自身生产任务饱满,放走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会影响生产进度;第二,流向学校的职工收入一般会下降或失去流动期间的晋升几率,导致职工本人流向学校的意愿较低;第三,学校一般会和多家同类企业建有校企合作关系,企业担心短期流向学校的职工会泄露商业机密,也担心职工跳槽到同行中去。

总的来说,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校企合作力度太小,双方跨界的步子太小,导致校企双方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正常流动起来。

(三)流动到对方单位后的工作内容

高职院校教师流动到企业后可从事员工培训、专利申报、参与技改、科技项目与成果培育等工作。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选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到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部分在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任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在锻炼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选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师到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江西佳时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专利申报,同时还可担任在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

行业企业职工流动到高职院校后可承担实践教学、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技能大赛赛项设计或竞赛指导等工作。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聘请江铃集团车桥厂高级技师来机电工程系任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训室建设技术顾问,对提高学院装备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聘请4S店技术人员周末到汽车工程系任课,使学生可以接受来自企业最新的汽车维修保养知识与技能教育。

四、双向流动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双向流动的激励机制

在国家层面没有出台有关强制性或鼓励性具体措施之前,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应在自身层面建立职工与教师双向流动的机制,并保持长期稳定运行。一要探索校企双方共同受益的流动模式,使学校和企业均有利可图,最好能解燃眉之急且能持续下去;二要建立职工(教师)个人受益的流动方案,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参与过流动且效果较好的人员提职加薪、评优评先、培训进修等,返回原单位后能接续原有职务、职称、工龄等。

(二)建立访问工程师库和兼职教师库

企业和院校各自建立访问工程师库和兼职教师库,出台选拔条件和奖惩条例,确保有一支较为稳定的双向流动队伍。数据库有足够的工程师和教师时,双方可根据生产、教学特点,从库里精准挑选有合适时间的人选,对双向流动效率提升起到了基础性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专利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向合作企业转让,行业企业的技改项目、工艺规程在一定范围内向高职院校开放,建立符合双方利益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3]。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整合校内产教实体,在校内构建“浙江省轻工机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产学研综合平台,与浙江腾腾电气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一起解决工艺创新等技术难题[4]。

(四)建立部分成果免费共享机制

立足企业和院校自身发展的日常需要,建立部分成果免费共享机制。比如,高职院校向合作的企业共享教学培训资源和场地,定期为企业培训新进员工或转岗员工;企业向高职院校开放生产现场,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结束返校后要及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向原有企业免费共享[5]。

(五)建立远程“会诊”信息化平台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远程“会诊”信息化平台: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远程为高职院校学生“现场”授课,高职院校教师远程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利用学院远程教学会议系统,把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关键工艺、主要工序远程向在校学生讲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施工现场[6]。

(六)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因所处立场不同,企业主要以盈利为目的、学校主要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两者较难有共同利益点。如果双方确立一些共同的奋斗目标,比如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申报科技进步奖、共同申报国家专利等,进行利益捆绑,共同发展,这样就有利于双方职工的正常流动。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成果《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高职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七)政府出台鼓励双向流动的政策法规

第7篇

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工作适应能力和知识改进效果独特的教育理念。对传统职业教育的现象严重。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职业”很好地体现教学评价体系与高职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就业单位模式特点、体力和职业的想法看上去很专业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没有想到教育改革职业在迅速发展的高等学校优秀的心理素质随着职业体育教育的诞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保持体育教育的特点,从理论的角度和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发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实际需要,体育与健康知识、职业病防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锻炼。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概念

苏联专家提出“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是缩短掌握职业期限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对掌握职业工作质量的一种保证”。一种在工作场所对体育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和职业体育教育实践能力的需要,应从实践“教育、职业特点考虑,如目标设定、课程和教学模式的归纳。教育教育目标”和“体育”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车辙,和相关的职业地位,对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训练的要求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教学内容的需求需要加固后,未来的工作能力,提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一个良好的佛基础。作为职业体育学校开展体育教育和专业体育竞赛的出发点和可行性、可行。

影响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因素

教师因素。具有“双师型”教师培训的高职院校目标,体育教师如何传授科学的操作内容选择和灵活的“教学”。体育教育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的实施还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教师学生在商业和技术的深入研究职业特点,不断吸收新知识,发展新的方法。同时,教育,教,体育专业技能和医疗知识、康复锻炼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学生,教师的专业交流,体育教师要充分把握专业特点。往往会产生必要的专家在理职业病过程中。未来的体育特色职业教育和高职学生的方法安装在课程内容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专业,教师领导与指导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职业病防治功能和行业需求的认识。

学生因素。体育教育是学生体育教育专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实用性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作为职业体育意识的实用程度不高。不同专家的浓度存在明显的体育参与选择和项目要对学生体育的发展性别差异的数量,许多学生有了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专业知识在未来必须预防职业病和身体素质的特别重视。缺乏足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要深入了解实用职业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育实践习惯,主动开展他们的实际工作。

体育场馆因素。在体育设施、体育教育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体育领域明显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体育运动提供了丰厚的实用性。然而。对高等职业学校发展不平衡,学校体育设施资源之间的人均储量远远落后于高职国家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围绕“准职业人”的未来工作要求的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实际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在现有设施条件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展开。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

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生教育、课程、模式、课程、教育目标,职业生涯可以体现职业学校的特点,考核与评价体系。对职业体育的影响不能通过教育的功利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和体育事业是有效的开展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体育教育专业、实用的特点,构建了职业发展,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有下面这些教学模式。

“2+1”模式。一年或一个学期开放教育,通过长期的选择和基础课程和专业特点分类需求的体育选项课。设置长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个模型的了解。一切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2”模式。这是设置的教学模式,教育的选择,对学生在未来效用的设置特点,在学校组织后。在体育教育目标的职业体育运动习惯、兴趣、休闲体育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中分析,素质拓展训练、休闲体育技能、岗位核心素质。并提供合适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一个起点。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3+1”模式。首先,长期的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建立,学生选择选修课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些项目的运动学习,并建立了培训学员的方法可以掌握职业病防治的基本知识。良好的终身体育的效用理论和真正的体育教育专业术语,我读这篇文章,与职业教育模式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特点来设定未来工作的职业特点,现代以人为本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一步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兴趣。这是建立终身体育思想的一个很好的基础的方式。

“体育俱乐部”模式。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教师提高灵活实用的职业适应安排培训目标,在教育过程中体育俱乐部课程的现状。对课外活动的整合。帮助学生实现它需要所有的“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教育研究学校的目标,大学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俱乐部成熟相比,在俱乐部模式高职教育的特点也被不断的探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