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心理学的行动范文

时间:2023-10-02 09:01:37

序论:在您撰写心理学的行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心理学的行动

第1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学 行动导向 实践探索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或者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教学模式创新,行动导向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学习的行动者,老师在这个阶段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行动导向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它需要学生的配合,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行动导向要求老师在课堂之前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小组讨论,辩证等办法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通过行动理解相关的知识。在知识习得之后老师可以采取让学生演示的形式加深知识深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行动导向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际问题,行动导向教学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对知识的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在这个过程中会建立相互协作的关系,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比较生硬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模式过多的将分数摆在首位。行动导向教学评价既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也对所学技能进行相关的评价,评价范围广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加入到评价的行业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加速学生的成长步伐。这种教学模式是灵活的,是学生易于接受的,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二、中专“幼儿心理学”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幼儿心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中专“幼儿心理学”的开设对于培养合格的幼儿工作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系统化学习可以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教育学等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同时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是十分有好处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心理学”学习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很多概念难懂,也有的学生质疑“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存在的必要性。下面我们对中专“幼儿心理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滞后

目前很多院校采用的教材是20世纪8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心理学》,这个教材对于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相对于幼教改革和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在这本教材中逻辑性很强,很多心理学知识点难以理解,这对于首次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容易产生厌恶的情绪;同时这本教材没有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全方面的介绍,造成了一定的知识断层;同时这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多和教育学,卫生学交叉讲解,观点出现没有逻辑性和层次性,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不利;此外这本教材也出现了教材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轻实践重理论,对儿童心理学的概念阐述较多,但是对幼儿心理活动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较少,学生很难将理论融合到实践中去。

(二)教学地位上老师地位偏重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居于主体地位,老师对课堂具有决定的掌控,幼儿心理学的教学也都是注重老师的口头讲述,学生在课堂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上过多的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在考试前拼命背诵知识点,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一个高的分数,这并不利于指导他们今后的工作。

(三)教学评价方面

幼儿心理学的评价形式比较单一,老师在评价体系中占据主要位置,忽视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同时评价形式主要也是通过考试形式,这样会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心理。老师对学生在知识和兴趣方面的认识不清,因此造成评价结果有失公正。

三、中专“幼儿心理学”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优化结构体系

幼儿心理学是介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是中专教育学的必修课程,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实现理论和实践齐头并进,前期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分析,形成比较科学的心理规律,这些是幼儿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然后要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度,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知识,最终能够解决实际中的相关心理问题。

(二)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通过对中专幼儿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可以了解到老师在课堂中的地位 居于主导,这一现象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十分不利的,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中专幼儿心理学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这一对于学生集体合作能力有所提升,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与中专幼儿心理学结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必然措施,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专幼儿心理学的深入开展可以促进中专幼儿心理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张莉敏,赵燕萍.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科技风. 2010(06).

[2]戴晓燕. 论项目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高校教师的挑战[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02)

第2篇

一、行动导向理念下《幼儿心理学》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我们需要重新对《幼儿心理学》的教学目标进行思考,并重新定位。教育部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特别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具备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技能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来,《专业标准》提示我们把握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着眼点―注重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简而言之,职业行动能力由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专业能力构成。这三种能力的获得,是不能通过以教师传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唯有通过“做”,在“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操作进而逐步自我构建的。

在行动导向理念下,我们尝试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赋予学生工作者的角色,这种地位的变化和角色意识有利于兼顾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能力目标的共同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中,教师以“能遵循幼儿心理特点进行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幼儿园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在具体章节里,我们可以设置一些与幼儿园工作情境相关的核心的实操任务,如“感知觉”这一章里,设置“设计符合幼儿感知觉特点的背景画”或“以幼儿感知觉特点为基础,设计一组以故事背景为题材的教具”等这样实操的作务,在“幼儿的情绪情感”这一章里,设计“根据幼儿情绪调控的特点,在区域环境里创设幼儿可适当宣泄和表达情绪的环境”这样的实操任务,用这样的实操任务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任务、项目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幼儿园具体工作过程相结合,将其具体化,形象化,实践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操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获得对幼儿心理活动特点的认知,掌握分析幼儿心理特点的方法,并依此解决实际问题。

二、行动导向理念下《幼儿心理学》教学内容的重组

传统教学理念下,《幼儿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上,是按“概念、规律、运用”这样的主线进行展开,这种内容结构注重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主要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而在“做什么”“怎样做”这样的与实际应用能力相关的回答较少。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知识的应用,而非理论的分析与概括。因为,我们的教学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在教学内容的重组上,突出教、学、做一体的特点。

其一,在整体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减少纯理论环节,增强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章节,如减少幼儿心理研究方法、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理论等内容,强化儿童认知发展、儿童情绪情感能力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等与幼儿园实际应用更相关的内容;其二,在每个章节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改变“概念、规律、应用”这样的以知识体系统领的编排方法,而是将每节内容转化为一个一个的项目,项目下设置相应的任务,学生在完成大的项目、任务的基础上既能获得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认知,又能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三、行动导向理念下《幼儿心理学》教学与学习的变革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所有感官都参加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内容,以“任务”形式呈现,“任务”是根据“职业活动”的相关内容制定,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做中教,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做中学,教师在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或可能自主获得新知的基础上,整合知识,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也获得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这对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意识与技能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

同时,行动导向理念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以“抽签定组”“分任务定组”“随机分组”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小组,并在过程中不断促进小组的成熟与成长,让学生根据下发的“任务”进行任务书的解读、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与信息,独立进行工作。这种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及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能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中的协调、沟通、矛盾的解决等,这与《专业标准》里强调的幼儿教师工作强调的合作精神与技能相吻合。

第3篇

1.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运动心理学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1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可能性

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9一22岁,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肌肉、骨骼已经发育相当水平,内脏器官也已完善,能够从事比较繁重的工作和参加激烈的运动;同时在心理上也达到一定水平,大学生的感觉、知觉、情感、意志、注意、记忆等趋于完善,神经过程也呈现一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111.另则,高校的体育教师一般都受过普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他们能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教育,已经具备了可能性。

1.2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是一项教育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大学生不但能増强体质,发达肌肉,改善体型;学习一些体育的知识,掌握一些体育的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而且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意志、感觉、知觉等心理品质也会得到改善;另外,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也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体育学习和竞赛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并在控制和学生自控一定心理状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有其必要性。

2.运动心理学可供选用的主要方法

2.1 放松训练法

学会放松,有助于大学生在体育学习时控制需要保持放松的肌肉,克服紧张和急躁情绪。第一阶段主要学会体会肌肉紧张时的感觉。该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有收缩肌肉群注意体会其感觉;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第二阶段放松的时间已缩短,紧张感已消除,并继续运用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的技术。在呼吸和放松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提示语。第三阶段大学生已能够通过注意力集中于呼吸的技术进一步缩短放松的时间,这时应锻炼自己通过运用集中注意力的技能,在并不安静的环境下达到放松的效果。

2.2 思维控制法

思维对于行动的影响往往超过人们的想象。思维能够影响生活,也能够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思维控制法第一步要克服消极性思想2.其主要做法一是以积极的方式利用消极性思想;二是要控制消极性思想。思维控制法的第二步是要培养积极性思维。也就是要保持一种积极性的自我形象。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培养自信心。性的思维控制多种心理技能,来防止能量的分散。第三阶段,通过练习,能够在“自己空间”对其它人、对客观物体、或对任伺“威胁”了“自己的空间”的事物(甚至包括气候条件、裁判等)进行心理上的控制和支配。

2.3 刺激训练法

刺激训练法即通过某一特定的体验,对训练这的心理进行强刺激的方法。如你参加过蹦极跳,在你站在跳台上看者几十米以下的深处,你会顿时觉得毛骨悚然,异常紧张。再如对学生进行超长距离跑或极限强度跑,也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强刺激。通过刺激,使学生心理受到冲2.3自我调节法自我调节法有助于提高兴奋程度和积极上进的愿望,而且既包括心理上的良好状态,也包括身体上的各种良好的感觉。要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一种积极上进的愿望,如竞赛中的获胜等,捕捉并控制住这种感觉,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争取更大进步的心理状态121.另外,也可提高身体的兴奋性。可通过与人交往、听音乐等方法使身体兴奋起来,通过训练使身体达到良好的“巅峰”状态。

2.4 心理演练法

心理眼帘法是运动心理学的一种最有效地心理训练方法。它通过对运动形象进行心理演练,可以使训练者的心理和身体融洽地结合一个整体。这种方法通常要求先放松,然后对比赛的情景进行心理演练。这样可以使训练者在竞赛前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对比赛的发挥十分有利。心理演练法的第一阶段先进入完全放松状态,然后想象一个自己熟悉的活动场面,并让自己身临其境,重复数次。第二阶段还是先进入放松状态,再想象原放松场面;再放松,再想象一个成功的比赛场面,再放松;重复数天,一天数次。第三阶段先确定目标,然后再运用不同的程序去实现目标。如为校运会做准备,则在校运会前的五天里,连续每天进行一次心理演练。

2.7 能量控制法

速度、耐力、速度耐力等人体运动的能力都要依靠体内能量的支持。作为大学生,他们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能量,这就需要正确合理地体会和使用能量即用心理控制主导着体内能量的最优化使用。在第一阶段,训练者通过练习认识体内存在的能量,从而达到冬至能量。第二阶段,通过练习,依靠控制紧张、放松、注意力集中,以及积极击,意志得到“声音刺激法”锻炼。还可以采用“行为刺激法?穴位刺激法”、等方法。这种训练方法有不同的阶段,也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化。都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必将得到满意的效果。这种训练方法,教师应对训练内容预先进行精心的设计。目的性要明确,训练次数不能过多。

2.8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把拟定的反映方案和应付策略在拿到实际场合去检验前,先在尽可能逼真的情况下演习这些方案和策略的方法。训练者可用来有效地更好地对付面临的考核和竞赛。可模拟不利条件下的练习,这样会使自己在进入预计可能出问题的场合时,带来一种积极得多的心理倾向,有助于完成你本有能力完成的事。还可以模拟真实场景来练习、克服和学习对付各种可能出现的运动事故。模拟训练法还有超量模拟、模拟他人、角色扮演等方法。

2.9 集中注意力训练法

集中注意力训练法是指通过训练,使自己在应该集中注意力的地方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控制注意力的训练、克服其它影响注意力的障碍等训练来达到目的。

3.注意事项

3.1 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

俗话说“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高校的体育教师一般具有教高的水平,学习过普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一般知识,但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教育,还需要再学习。因为现代社会发展飞速,知识更新更快,如不学习新的知识,就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再则,要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教师不仅要通晓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还要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各种方法、手段,才能在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时游刃有余。另外,教师也需要在学习普通心理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

3.2 运动心理学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因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首先,在制定各种体育教育计划文件时,应制定相应的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以保证教育的计划性;在制定体育教学课时计划时,要注意渗透运动心理学的内容;另外,还要根据学校的体育工作计划,有的放娜寸大学生进行心理学的教育。

3.3 实施运动心理学教育时要有耐心,遵守其客观规律

运动心理学的教育需要受教育者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素养,这种素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另外,一种运动心理学技能的掌握并灵活运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还有,一种运动心理学技能的熟练运用,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不能指望在一朝一夕就掌握并熟练运用,这是不现实的131.因而,只有遵循其客观规律来进行,要有耐心。另外,要精心设计,目的要明确,次数要适宜。

3.4 运动心理学教育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要注意“个性化”教学

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既要在平时的体育教育中渗透,也要在考核、竞赛等活动前有的放矢的进行;既要给大学生开“大锅饭”,也要给一部分大学生开“小灶因为学生心理素质的个性差异,心理素养的不同,同样的教育方法可能对一部分大学生奏效,但对另一些学生却收效甚微。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时要注意“个性化”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5 在实施运动心理学教育时要注意“二结合”

一要师生结合。实施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时,教师是教育者,大学生是受教育者,这两者的结合非常重要。由于大学生对运动心理学的知识知之甚少,不少的同学对运动心理学还报有一种“神秘感’;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之持怀疑态度,因而,教师要利用和大学生接近的机会,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宣传运动心理学的科学性,打消他们的疑虑,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大学生能自觉地接受运动心理学的教育。二是注意把运动心理学的教育和普通心理学的教育结合起来。因为运动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体育运动这一特定对象内的运用、提高,而普通心理学是运动心理学的基础。提高大学生的普通心理学的素养能使运动心理学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 幼儿心理学 中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43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ld Psychology" Curriculum

CAI Wen

(Guangzhou Normal 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as a direction to the goal of teaching ability,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Based on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aning, understanding "child psychology"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pedagogy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goal, and then analyz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hild psychology" course applications, primarily teaching method, role play application method, case studies law, the final analysis application process issues should be noted.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child psycholog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含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自20世纪80年代,是由德国提出的教育理念,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1983年流传到我国。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是根据某一职业活动需要的行动、保持行动需要的环境设计、实行、评价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注重学习的过程,核心就是将学习与行动结合在一起,强调学习是行动的一部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咨询者、协调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实践来学习,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心、手、脑的统一,以便于掌握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增加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专业能力。①

行为导向教育法以职业活动为方向,以学生行动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当包括获得信息、设计方案、决定结果、方案实施、质量控制、评定成绩等步骤,这些步骤构成了教学过程。它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具体的方法,是有一系列教学方法所组成的,主要有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头脑风暴、引导文教学、张贴版教学等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方法。②

2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认识幼儿心理学教学目标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幼儿心理学教育,教师应当用专业的角度审视课程的目标与定位,将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突显出幼儿心理学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③教学前,师生应当接受心理教育,达到以知识增加智慧、以智慧增加情感,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为步入社会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幼儿心理学的教育过程里,教师应当以“适合幼儿心理进行教育”的目标进行教育,把理论知识和幼儿园教育经验进行整合后,给学生讲解,例如,可以设计“实例说明幼儿感知觉影响因素”、“如何发展幼儿观察力”、“收集儿童区域,明确幼儿思维特点”、“用绘画分析幼儿的想象力”等实际任务,把理论知识中的学习和任务、实践相结合,把抽象知识转变成学生能够想象的对象,让学生轻松接受这些抽象的知识,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幼儿心理特点、了解分析幼儿心理特点的方法,学生还能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介绍幼儿心理特点与规律的学科,教材内容按照涵义、规律、应用三大内容展开,将知识教育与专业技能作为课程主体,这种教育结构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虽然也注重幼儿园实际教学,强调知识的作用,但是由于概念抽象,学生缺少实际经验,使知识空洞、抽象,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知识的运用,不是理论的进行计算与分析,教学中突出了教、做、学统一的特点。④对于本课程教学,只需要简单介绍心理的概念及种类,把教学重点应当放到增强幼师生教学训练上,例如使用幼儿感知规律,中职学生可以设置教具或是讲授内容,要展示中形象性与具体性。在“记忆”的一章里,教师可以增加对学生记忆策略训练,让学生设计幼儿英语单词巧记法,可以编出“Plastic婆婆后面的卡是塑料的”、“Crown乌鸦的礼帽像是一个王冠”等记忆方法。学生设计记忆力游戏,可以设置变颜色、找物体、飞机降落等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心理学的价值,其他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幼儿心理学课程中应用

幼儿心理学是幼儿师范学校主要课程,这门课程中名词术语比较抽象,内容概括性较强,中职学生没有接触过幼儿,幼儿心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比较空洞,学生既不感兴趣又难以理解。如何使中职学生更好地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⑤

中职院校教学方法必须要从教师与教材的角度转向学生行动导向教学的方向,行动教学意义在于:教师能与学生互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过程,掌握心理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不仅培养了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还强化了与人合作交流的社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和开发学生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角色表演法、案例研究法等。

3.1 项目教学法

一个项目的过程包括设定目标、实施方案、评估和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项目教学法,需要学生花费课余时间完成项目,教师要随着对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在“儿童心理健康”的一章中,针对儿童行为的偏差进行矫正,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六人一组。

第一步,由组成员分析项目的任务,利用各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每个小组还要根据成员自身能力确定项目的目标,有的学生选择进入幼儿园焦虑、有的选入攻击行为、有的选入社交恐惧等,这一期间小组要明确任务的要求,对任务有初步了解,还可以到幼儿园内选好目标。

第二步,拟定实施项目的方案,分配成员任务,制定任务计划表。实施者要针对幼儿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方案,方案中包括:制定活动的总目标和层次目标,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品质作为总目标,层次目标可以有单元目标、动机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活动的步骤,可以使用主体单元等系列方式;选用的方法最好是游戏法,游戏中的玩具和情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游戏中的规则是幼儿容易接受的约束,在轻松的心理氛围下,能够让幼儿保持在自然状态里,不知不觉了解幼儿的行为问题。

第三步,以小组完成项目的计划,定期进行检查,例如利用游戏发现社会退缩幼儿干预中的问题,幼儿在游戏内外的表现会不一样,如何在真实生活中引进游戏情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象征性维度分析角色游戏、构造游戏、表演游戏的特征,将它们划分成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利用游戏情景增加与幼儿之间的接触,减少幼儿退缩行为。⑥

第四步,评估和反馈。师生可以共同评估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效果,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共同探讨项目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关系;对幼儿问题调查、矫正训练等经验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3.2 角色表演法

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要求,可以使用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把学生带入事件现场,用照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案例的过程,组织学生分析、研究、讨论,要注意的是:案例应当是对实际情境的描述,情境中可能包括许多疑难问题,也有可能包括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展示时,教师要把学生与案例的环节进行结合,提出挑战性问题,让学生在认知方面得到探索;教师要启发学生提出评价方案与培养的策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⑦

3.3 案例研究法

角色扮演法是对角色观察和模仿的方法,由于模拟的情景具有真实性、形象性,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到知识,增加了实践的能力。在“幼儿同伴关系”一节中,“如何解决幼儿之间的控告与争吵”,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幼儿争吵的情景,在课堂中重现争吵的情景,学生现场处理后,再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幼儿园场景再现,可以给学生一个实践的空间,增强学生发现、探索的能力。

4 在幼儿心理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项目选择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在选择项目之前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项目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尽量自主完成项目中的任务。项目可操作性要求尽量贴近工作过程,最好是学校能与幼儿园进行合作,有利于学生查阅更多的数据。

4.2 正确利用教材

幼儿心理学教材是对知识进行系统性规划,更注重理论知识,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打破原有教材体系,教师要依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环境、目标、要求,设计幼儿心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步骤,使用合适的教材,正确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⑧

4.3 转变教师角色

行动教学法中,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实践的经验。中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增加自身的整体水平。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转变角色,从教育主导者转向教育活动的咨询者或是引导者,从而达到行动教学法的效果。

5 总结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中没有十分成熟的指导方法与理论,在幼儿心理学课程中更少,但是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特点及本质上来看,它比较符合中职院校教育的规律和性质,因此,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中职幼儿心理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对中职教学改革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是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校级精品课程《幼儿心理学》资助项目

注释

① 文代君.《幼儿心理学》实施行动导导向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15(3):13-14.

② 刘佳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应用探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③ 井绪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④ 毕银彦,朱宏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电子世界,2014.12(15):177.

⑤ 冯社鸣.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4.26(13):159.

⑥ 黄春艳.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Flas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2):97-98.

第5篇

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最重视职业教育的德国兴起了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Handlungsorientierter Unterricht)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不仅对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成为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1]内容上包括了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还涉及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环境和设施、质量评估和过程控制、评价和反馈等一系列教学过程中,甚至还包括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正好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兼容并包的特点。

1 秘书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秘书心理学》是高职文秘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国家三级、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之一。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中小公司的秘书、文员和办公室人员等岗位,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一些相关内容,掌握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在秘书岗位中能够树立恰当的角色和价值观;教会学生进行符合岗位要求的生涯规划;教会学生培养和形成自身的秘书个性心理;使学生学会在具体工作情景中调控个体情绪及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利用秘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协调关系;制订合适的工作计划,承受工作的压力以及其他因素对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更好地做好秘书的工作。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心理学和秘书心理学的含义,掌握秘书的工作激励,深刻掌握秘书的心理素质,掌握秘书的心理健康、秘书的工作心理,牢固掌握秘书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

2 传统秘书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 1 教学过程重理论轻演练

在传统秘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秘书心理研究发展状况的讲授,忽视了培养学生在秘书健康心理发展方面的技能训练,而且实际教学内容不能更多地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也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2 教学模式重灌输轻交流

传统的秘书心理学教学模式更多地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生硬的灌输枯燥的理论,学生被要求学习、记忆各种心理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即使当初对课程抱有极大好奇心的学生也苦于单向的传教模式,无法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影响了教学效果。

2. 3 考核方式重分数轻评价

传统的秘书心理学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感觉、概念、推断等认知能力的培养,这样将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唯一任务的课堂教育,考核方式便理所当然的可以用分值高低来判断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然而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与价值观念,错过了指导学生对人生意义与价值观念进行思考的大好时机。

3 行动导向教学法视阈下教学改进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视阈下进行秘书心理学的教学,要令学生看清秘书这一职业活动中的行为现象,摸清秘书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培养学生如何调整好心态,克服心理问题对职业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有所变化,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自我负责的学习;从学科、课时的组织形式转变为项目、过程上下连贯的教学模块;从传统教学评价中单一以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模式转变为强调多元化的、综合性的、发展性的评价指标的综合考核。

下面以秘书角色定位及如何与领导有效沟通为例,来说明行动导向教学法视阈下改进该课程的具体策略。

案例材料:2010年4月7日晚,EMC(全球网络信息存储领导厂商之一,总部设在美国)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回办公室取东西,到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此时他的私人女秘书瑞贝卡已经下班,陆试图联系而未果。难抑怒火,陆在凌晨1点钟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瑞贝卡发了一封措辞严厉且语气生硬的英文“谴责信”,同时抄送公司其他4位高管。

瑞贝卡非但没有向总裁致歉,反而用中文回复了一封更加咄咄逼人的邮件,表示错误完全在陆纯初,并且对陆对待下属的方式提出质疑。更过火的还不是邮件内容本身,瑞贝卡把收信的对象设为中国公司的所有人。

事态的后续发展远远超过了当事人的预料,包括“强人女秘书”瑞贝卡。邮件被转发出后不久,陆纯初就更换了秘书。

3. 1 第一阶段――导入

3. 1. 1 创设职业情境,设置重体验的课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案例材料只能纸上谈兵地进行分析。而在行动导向教学法视阈下改进后,可以案例为基础前提,以对案例的处理过程将教学课程分为三大部分,即主课堂基础知识与理论学习、实践教学的心理团队活动、见习课堂的心理测试与调查。以秘书角色定位及如何与领导有效沟通为例,根据案例材料构建同规模的职业情境。按照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三大部分的课程设置,课时比例按3∶4∶3分布,再现事件,以便学生获得真切的职场感受。这样的设置可突出学生的体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1. 2 扩充知识储备,夯实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给学生下达具体任务之前,应该扩充其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以前文材料为例,需学生了解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掌握秘书角色特征和秘书在常规工作中的心理特征;了解秘书的自然生理条件和文化知识条件;了解秘书常见的错误角色知觉和正确的角色理解,掌握秘书角色意识培养的内容等。

3. 2 第二阶段――实施

3. 2. 1 引入合理任务,推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带领学生分析案例中造成瑞贝卡被更换职位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原因背后更深层次的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定位秘书的角色;第二,秘书如何有效地与领导沟通。

3. 2. 2 分小组讨论,整合群体思维

接到任务的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分析瑞贝卡行为利弊,假设如果自己是瑞贝卡将如何处理,由小组同学自己来找出处理方法的异同点,体会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借此解决一些延伸性的问题。

文秘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他们在工作中的交际网交错纵横,与领导、同事和相关部门的相处都是一门艺术。以小组的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但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都有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教师既能发现小组成员共性的问题,又能对个别反应突出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实现指导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3. 3 第三阶段――评价与考核

第6篇

关键词:恐惧心理 学生 体操动作技术

一、前言

体操是我国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体操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形态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身体能力。体操运动能加速人体各器官系统在形态和技能上的变化过程,并使之更加完善。但是由于体操运动的动作差异大,每个动作必须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完成,既有节奏的快慢,又有幅度的大小的技术分别,同时又有身体各部分用力顺序和用力时机的技巧技术。体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全面,特别是上肢和腰腹的力量素质。而很多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腰腹力量相对较差,由于力量不足,在动作练习中容易出现不协调现象,这种不协调常常造成学生的动作失败,甚至身体受到伤害,从而导致学生对某个动作或某类器械产生恐惧的心理。这种恐惧心理导致了学生学习体操动作技术时的积极性下降,故通过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来研究体育系学生在体操动作学习中恐惧心理现象,旨在为体操技术教学改革提供论据。

二、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08级学生80人,其中男生60人,女生20人。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100%。

2.研究内容:产生恐惧心理的时机和原因,及有利于克服恐惧心理的因素。

3.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现场观察和个别访问、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产生恐惧心理的时机调查

时机是指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

人的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当看到教师或同学动作失败或受伤后会出现强烈的抑制刺激,神经紧张而产生防御反射一恐惧心理。这对初学体操动作技术的学生来说对自己的能力,会不会出现危险心中没有把握。面对陌生的事物学生除了会产生好奇心外,还会产生防御心理而不敢贸然行动。故而初学者在看到教师或别人动作失败后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例如当学生看到同学或是自己动作失败或动作中受伤,由于不能正确面对,会主观地得出体操是危险的,是困难的,自己是完成不了的结论。这样的结论会导致学生越来越谨慎小心,其结果是动作越来越放不开,不协调,胆子越练越小。加大了受伤的几率,导致恐惧心理的加重。在表1中我们看到45%的学生认为自己做动作失败后会产生恐惧心理,有50%的学生认为在别的同学做动作失败时和自己恐惧心理产生有很大关系。

2.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调查

恐惧心理是人的情绪对刺激物的一种不良心理反应。在体操教学中,是由主观和客观因素造成的。如表2、表3

恐惧心理是人情绪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增强了保护自己和逃避危险的能力,但是同时恐惧心理还可以使人的意识变得狭窄,判断力、理解能力都降低,甚至会丧失理智和自制能力,使行为失控。恐惧心理常常是由不符合安全需要的事物引起的,是与危险的处境和受到威胁相互关联的一种情绪表现。恐惧心理会对事物产生抑制,主要表象为害怕、回避和退缩等为难情绪和行为。体操动作技术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否则动作很容易失败。有些体操动作是具有危险性的,学生在练习中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危险的威胁,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动作失败后一般会产生两种心理:一种是积极的,即正视自己的失败,有着高度的意志力,勇敢顽强的品质。在做动作上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失败后积极性增加,更加积极练习。另一种是消极的。在动作失败或受到伤害后情绪变坏,产生了厌恶,恐惧的心理。不敢面对具有危险性的动作。另外,从体操技术掌握来看体操的动作技术形成要经历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初步建立动作概念结算;改进提高动作质量阶段;巩固和完善提高阶段。而这个过程长短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以为自己能力强,素质好,可以轻易完成所学动作技术,过分高估自己,在练习时往往认为可以一次成功,而不是仔细思考动作技术的重点,要点,难点,关键用力时机。有这样心理的学生常在一知半解下进行练习,结果常常是身体不能协调配合,导致动作失败,甚至受伤。结果导致自己产生恐惧的心理,使自己学习体操动作的积极性下降,且片面认为,我素质这么好,却做不好体操动作,说明体操是一项困难的,危险的项目,进而影响了学生体操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在表2可以看出,4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做动作会产生恐惧心理;30%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差,完成不了动作,从而产生恐惧心理;伤病和胆小的同学各占了15%。体操动作要求练习者精神高度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如果注意力稍微分散,在练习时都可能使动作失败,甚至受伤。例如在体操的跳马的纵马的分腿腾跃这个动作练习中,助跑后由于精神不集中很可能在最后起跳的一瞬间产生犹豫的心理,这样往往会导致动作失败,甚至受到伤害。另外我们在表3中可以看出,在体操动作时受其他人干扰而导致动作失败也是很大的一个因素。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就是在做跳马落地过程中受到工作人员的影响,导致动作失败,造成了颈椎骨折,成了高度截瘫。体操动作往往是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完成的,当作动作者受到别人干扰时注意力不集中会产生做与不做的犹豫念头,从而导致动作失败,甚至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别人的干扰也是体操练习时产生恐惧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3.减少恐惧心理措施调查

恐惧心理是体操动作技术学习中不可避免的负面情绪,减少体操学习中的恐惧心理是至关重要的。

在表4中我们能看出,有20%的学生认为专项素质提高有利于减少恐惧心理;21%的学生认为好的学生的示范可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17%的学生认为对技术加深理解,可以使自己对完成动作的各个时机把握更好。25%的学生认为自信心是必要的。同时有1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关心对自己消除恐惧心理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消除恐惧心理的建议

为使学生在体操动作技术学习中,克服消除恐惧心理,本文建议:

1.教师应当经常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完成动作的自信心。

2.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体操教学原则,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对技术的理解。

3.教师课前充分做好准备,认真备课,检查器械,布置好场地。

4.教师应尽量避免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教师示范要做到动作轻松,自然,协调。学生初次做动作时教师保护要及时正确。

5.教师要注意平时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专项素质的练习,及心理素质练习。

6.发挥学生的影响作用,将胆大技术好的学生和胆小技术差的学生分在一起,使其影响胆小学生,同时教师对胆小素质不好的学生不要歧视多关心,增加学生的信心。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行动力;积极心理学;幸福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8-0020-02

积极心理学为提升人类幸福感,提供了健康方向。这要感谢马斯洛,他在《动机与人格》中就曾倡导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要感谢荣格,他提出对生命意义进行研究;要感谢易经,它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告诉我们中国文化中的积极心理学;还要感谢塞里格曼・谢尔顿( KnnonM. Sheldon) 和劳拉・金(Lawra King)等多位教授,他们把积极心理学推广到全世界。

教育塑造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温暖的与和谐的。这个理念符合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积极品质、活力与美德”的本质特点。作为教育基础的中小学,更需要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中根植积极品质,充分挖掘学生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实现人我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世界和谐的理想。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省会城市,石家庄经济与文化都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发展需要倍加努力。所以,我们选择围绕营造中小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的心理品质来设定教育发展目标。从1995年探索起步,到今年,石家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过了十五个年头,这十五年,可以说是探索与实践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十五年。

第一个五年,我们选择了几所理念先进的学校,委托他们研究促进中小学生积极品质形成的因素,发现两个环境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这个研究结果使得我们把研究的第二步,锁定在了如何营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学校环境,如何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第一中学、28中学等一批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第二个五年,是我们培养具有积极发展能力和预防能力的教师队伍的五年。我们专门成立了“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咨询师培训规划”。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与发展,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是培训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学校心理咨询师要走“学者化”道路,向着科学、制度、职业、规范化发展。

第三个五年,石家庄市教育局联合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和省会文明办成立了“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同时启动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建设,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学校环境,让心理健康教育的春风吹到每一位中小学生心中。一个中心、26个分中心、245个三级站点,2000名心理咨询师,形成了石家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局面。2012年,心理咨询师将覆盖石家庄市每一所中小学。

我们知道: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执行者,全力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职业使命感,让有幸福感的教师培养获得幸福感的学生,既是对教师生命的尊重,也是对中小学生教育环境的适宜营造。这是石家庄市在2009年启动《教师健康促进工程》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