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9:01:34
序论:在您撰写基础护理范畴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47-01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通过在脊髓和外周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痛觉过敏状态,常用于硬膜外、臂丛等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阻滞不全时静脉镇痛的补救措施。目前临床使用较普遍,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本文就氟比洛芬酯致神经系统抽搐反应1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男,45岁。因右输尿管下段结石拟腰麻下行钬激光碎石术。既往无过敏史,无癫痫及精神病史。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L3-4间隙蛛网膜下腔注入罗哌卡因10mg,6min后测麻醉阻滞平面达T10。手术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呼之不应,测Spo2 85%,HR106次/分,BP110/58mmHg。考虑药物致抽搐,立即面罩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静注异丙酚50mg及地塞米松5mg。2min后抽搐停止,约30min后神志恢复,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追问病史,患者主诉术前静滴依诺沙星抗生素。
2 预防
2.1 氟比洛芬酯药物说明书中写有禁止与洛美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合用。二者合用能够增强对中枢神经的GABA受体的抑制作用,会引起抽搐。因此我们给药前要详细了解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2.2 给药前要详细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包括既往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最大限度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要把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告知患者。
3 对策
3.1 抢救器材及药物保持完好状态,一旦发生抽搐,应立即停药,给予平卧、吸氧、保暖等,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和激素类药以缓解症状。注意安全保护,防止损伤、坠床等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抑郁症患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目前精神病学中较为安全、合并症较少的唯一物理手段,主要适用于中重度的抑郁发作[1]。随着MECT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渐显现。本研究通过对MECT治疗抑郁症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MECT治疗的138例抑郁症患者(共进行了824人次治疗)的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查找在MECT 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如下。
呼吸暂停时间延长者33人次,占总人数的4.01%,引起呼吸暂停时间延长的原因可能为中枢抑制,呼吸道堵塞,舌后缀或患者对镇静剂、及肌松药物较敏感。因此,提醒我们该患者在下次治疗中要减少药物剂量,加强用药观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72人次,占8.74%。及心动过缓与阿托品的用药时间、个体差异有关;颈胸部出现红疹28人次,占总人数的3.40%,红疹会在治疗后30min左右自动消退,未有文献显示依托咪酯、琥珀胆碱、阿托品药物可引起红疹反应,此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尚有待研究;本组有76人次发热,37.5℃~38.2℃,个别超过39℃,一般24h内自然降回正常,原因不明,是否与机体对无抽搐电休克用药(阿托品、依托咪酯、琥珀胆碱)后的非感染性防御性反应有关[2];患者出现头晕不适、记忆障碍、烦躁不安是MECT治疗中的常见症状,头晕不适一般不作特殊处理,会很快消失,重则对症处理;记忆障碍多在停止治疗后几小时或几天内恢复;烦躁不安是患者治疗后出现意识谵妄状态的表现,意识恢复后躁动症状会很快好转。
对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行MECT治疗的204例抑郁症患者,男86例,女118例,年龄18~57岁,平均(36.5±3.8)岁,病程0.5~15年,平均病程(5.9±8.2)年,按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入组患者总脱落8例(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上述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按治疗的不同阶段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具体方法如下。
1.2.1治疗前准备 ①护理评估:了解病情、患者的身体,注意服药的种类、剂量;治疗前1d晚上,停服安定类、抗癫痫类和碳酸锂等药物,防范呼吸恢复延长;②治疗前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心电图、胸部X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避免发生意外;③向患者及家属介绍MECT治疗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安全性,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以达到预期目的;④患者严格禁食、禁水8h后去枕平卧于治疗床上,四肢伸直,两肩胛间垫一沙枕,使头部过伸,脊柱前突,连接好多参数监护仪,MECT机调整到治疗状态;⑤MECT治疗室空气通畅,温湿度适宜,采光良好。
1.2.2治疗中 用25%葡萄糖注射液20ml开通静脉通道,静注阿托品1mg,静注依托咪酯2~2.5mg/kg,注射过程中观察患者,到睫毛反射迟钝,呼之不应,推之不动为止,依托咪酯静注全量2/3时开始用面罩加压给氧。静注25%葡萄糖2ml冲管,静注琥珀胆碱1~1.5mg/kg,注射1min后见患者全身肌肉松弛,腱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此时为通电治疗的最佳时机,即停吸氧,置牙垫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将涂有电胶的电极片紧贴于患者头部两颞侧,进行3~4s通电治疗,即加压吸氧直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生命体征平稳转往观察室。对首次治疗出现呼吸暂停时间延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患者,第2次执行该治疗时,减慢药物推注速度,适当减少药物用量,注意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对曾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患者,在治疗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使阿托品的血药溶度在通电治疗时接近最高峰值,最大限度抑制腺体分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分泌,操作中充分开放气道,如采用颈后垫砂袋、提高下领关节、头后仰等,防止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发生。
1.2.3治疗后 治疗结束后,生命体征平稳,将患者转往观察室。置于有防护栏的床上,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专人看护,以防坠床。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擦去口角分泌物,防止舌后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30min监测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呼唤、对话、或给予痛觉刺激、及患者是否睁眼或定位动作来判断患者意识恢复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送回病房,起床或行走时给予扶持。对治疗有发热反应的抑郁症患者,在日常护理中给予一定的降温处理,如:用25%~35%酒精或27℃~37℃温水擦拭全身。患者再次行治疗后,发热症状也相对减轻。门诊患者须从麻醉中完全恢复,继续观察1h无异常,由家人陪同回家。
1.3不良反应的判断方法[3] 呼吸暂停时间延长:通电治疗结束后自主呼吸暂停时间超过6min未恢复者;暂时记忆障碍:治疗结束意识清醒后对治疗前的事无法回忆者;烦躁不安:自主呼吸恢复后患者出现极度躁动,需约束保护者;头晕不适:意识完全恢复后自诉头晕、乏力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自主呼吸恢复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明显痰鸣音者;颈胸部红疹:通电治疗后颈部及胸前区出现大片红疹者;发热:通电治疗后体温高于正常值者。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min。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脱落患者不纳入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行MECT治疗一个疗程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见表1。
3 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时,利用现代麻醉技术,使患者在安睡和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下,应用多功能、多参数监测技术,接受电休克治疗,是目前精神病学中较为安全、合并症较少的唯一物理手段 [4],但在行MECT治疗中患者仍可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呼吸暂停时间延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心动过缓等较危险的不良反应,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暂停时间延长对照组发生率为4.01%,干预组为1.01%。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对照组发生率为8.74%,干预组为2.79%;心动过缓反应对照组发生率为2.42%,干预组仅为0.62%。由此可见,对抑郁症患者行MECT治疗时,根据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按治疗的不同阶段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对呼吸暂停时间延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心动过缓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副反应效果更为显著,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清连.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5:88-89.
[2]杨帆.护理安全管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06:395-396.
一、《妇婴护理》与《母婴护理》的不同
1.涵盖的对象不同
《母婴护理》中的“母婴”,从名称本意上是“母”与“婴”,即围生期妇女和婴儿,服务对象仅限于孕妇、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妇婴护理》的对象则涵盖广,其对象为: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因此“妇婴”比“母婴”更能涵盖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妇婴护理》中的“婴”,根据儿童期从出生四周到12岁左右,[3]故《妇婴护理》中的“婴”部分包括胎儿及出生后28天内新生儿,以此与儿童护理划分开。《妇婴护理》中的未孕妇女的划分也需与儿童护理界定开,根据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期,是生殖器官、内分泌、体格逐渐发育至成熟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3]故《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实质上,《妇婴护理》从女性的性健康开始,因为良好的性生理与心理状态是成为健康母亲和孕育健康孩子的必备条件,所以,女性从小女孩开始,就应进入《妇婴护理》的范畴,[4]也支持了《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即出生28天后到10岁前的女性是儿童护理的范畴,余下是妇婴护理范畴。
2.工作范畴不同
《母婴护理》限于服务的对象不同,工作范畴只限于产科而无妇科,因此,教材内容也只限于产科内容而无妇科内容,而很多妇科疾病如妇科炎症则是产科发生问题的延续,妇科疾病与产科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如拆开就不符合临床工作实际,学生在知识框架的构建上也不系统。《妇婴护理》,其课程是根据护理岗位要求,范畴包括了产科、妇科、计划生育三大部分。三部分在学术上均以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在工作岗位均以女性生殖健康问题为主导,引出护理工作任务,[5]工作范畴符合临床实际。
3.《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贴近卫生行业命名
在临床,全国有很多以“妇婴”命名的医院,如武汉康健妇婴医院、北京玛丽妇婴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等,因此,《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命名更贴近卫生行业,其课程内容也更符合职业标准。
4.《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系统、更利于教学
《妇婴护理》课程设置,涵盖了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从服务对象到工作范畴,从正常到异常,从产科到妇科,更系统、更科学,也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在教学中,由于知识与技能系统符合认知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妇婴护理》课程设置遵循了“以生命周期为主导,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原则,更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和要求,[5]因此,《妇婴护理》更有利于教学。
二、《妇婴护理》的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
《妇婴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程,是研究各个年龄段女性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其课程涵盖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妇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并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针对妇婴常见健康问题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和保健宣教的能力;具有对妇婴常见急危重症者进行应急处理并能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妇婴护理主要技术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从事妇婴护理及社区妇婴保健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妇婴护理》课程内容
1.基础部分
包括基本概念,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及其一生各阶段的生殖周期的变化,女性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及各发展阶段的成长与变化。
2.生理过程
正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和正常新生儿的特征与护理。
3.病理改变
异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与护理和围生儿常见异常的评估及护理。
4.妇科部分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
5.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
计划生育的内容与方法,生殖健康与妇女保健。
四、教学改革的内容
在《妇婴护理》五大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内容,使教材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乃至前瞻性。
1.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等内容
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育儿方法,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新兴的一种婴儿护理技术,在教材中应有推广与介绍,让学生能掌握适用的育儿技术,能到临床进行推广与运用,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
《妇婴护理》从10岁小女孩开始,因此,教学内容可中加入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这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空白,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在教材内容上可大胆进行改革。
3.妇婴家庭护理
家庭是组成社区的基本单位,[6]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妇婴是社区护理开展的重点服务对象,家庭护理及新生儿家庭访视、产后访视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深入开展,在教材中呈现体现了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4.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
妇婴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自国际组织提出“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倡议后,妇幼保健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晚年生活质量是新世纪国际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的三大主题。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珍爱每一位母亲和儿童”的报告中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加强维护母婴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各项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做好妇幼保健是保证人类繁衍、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需要。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了生殖健康的概念,生殖健康赋予妇女保健更深刻的含义,其宗旨是保护和尊重妇女权利、增进妇女健康、控制和调节生育、促进社会健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医学进步的标志。[7]
5.其它
分娩痛对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来说尤其焦虑,教材应介绍分娩镇痛的方法,包括药物、非药物镇痛方法;水中分娩是顺产的一种方式,给产妇多了一种自然分娩方式的选择,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过程,分娩方式多元化,让分娩方式回归自然,减少医疗干预,已成一种共识;[7]自由分娩及无保护自然分娩让分娩方式更加多元;“以孕产妇为中心的导乐陪产”及“一对一的全程陪伴分娩”等形式,教材中也应有介绍;孕妇学校、助产士门诊、新的助产服务模式,临床正在摸索,教材中适当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服务妇婴的全方位,突出以“妇婴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关键词:课程;教材;妇婴护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37-03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护理教材改革,按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母性护理、小儿护理、成人护理和老年护理。[1]现代护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突出身心特点和保健需求,突出现代护理关注生命周期中从生到死的整体护理的思想。为适应这一改变,课程的名称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命名,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使学生深刻体会护理对象是“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从而渗透现代护理的整体思想,接受整体护理的理念。教材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是教学得以实施的保证。[2]按生命周期设置课程体系,由传统的《妇产科护理》转变为《妇婴护理》或《母婴护理》,其改革需要探讨,《妇婴护理》更为适用于科学。
一、《妇婴护理》与《母婴护理》的不同
1.涵盖的对象不同
《母婴护理》中的“母婴”,从名称本意上是“母”与“婴”,即围生期妇女和婴儿,服务对象仅限于孕妇、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妇婴护理》的对象则涵盖广,其对象为: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因此“妇婴”比“母婴”更能涵盖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妇婴护理》中的“婴”,根据儿童期从出生四周到12岁左右,[3]故《妇婴护理》中的“婴”部分包括胎儿及出生后28天内新生儿,以此与儿童护理划分开。《妇婴护理》中的未孕妇女的划分也需与儿童护理界定开,根据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期,是生殖器官、内分泌、体格逐渐发育至成熟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3]故《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实质上,《妇婴护理》从女性的性健康开始,因为良好的性生理与心理状态是成为健康母亲和孕育健康孩子的必备条件,所以,女性从小女孩开始,就应进入《妇婴护理》的范畴,[4]也支持了《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即出生28天后到10岁前的女性是儿童护理的范畴,余下是妇婴护理范畴。
2.工作范畴不同
《母婴护理》限于服务的对象不同,工作范畴只限于产科而无妇科,因此,教材内容也只限于产科内容而无妇科内容,而很多妇科疾病如妇科炎症则是产科发生问题的延续,妇科疾病与产科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如拆开就不符合临床工作实际,学生在知识框架的构建上也不系统。《妇婴护理》,其课程是根据护理岗位要求,范畴包括了产科、妇科、计划生育三大部分。三部分在学术上均以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在工作岗位均以女性生殖健康问题为主导,引出护理工作任务,[5]工作范畴符合临床实际。
3.《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贴近卫生行业命名
在临床,全国有很多以“妇婴”命名的医院,如武汉康健妇婴医院、北京玛丽妇婴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等,因此,《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命名更贴近卫生行业,其课程内容也更符合职业标准。
4.《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系统、更利于教学
《妇婴护理》课程设置,涵盖了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从服务对象到工作范畴,从正常到异常,从产科到妇科,更系统、更科学,也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在教学中,由于知识与技能系统符合认知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妇婴护理》课程设置遵循了“以生命周期为主导,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原则,更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和要求,[5]因此,《妇婴护理》更有利于教学。
二、《妇婴护理》的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
《妇婴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程,是研究各个年龄段女性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其课程涵盖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妇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并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针对妇婴常见健康问题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和保健宣教的能力;具有对妇婴常见急危重症者进行应急处理并能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妇婴护理主要技术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从事妇婴护理及社区妇婴保健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妇婴护理》课程内容
1.基础部分
包括基本概念,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及其一生各阶段的生殖周期的变化,女性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及各发展阶段的成长与变化。
2.生理过程
正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和正常新生儿的特征与护理。
3.病理改变
异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与护理和围生儿常见异常的评估及护理。
4.妇科部分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
5.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
计划生育的内容与方法,生殖健康与妇女保健。
四、教学改革的内容
在《妇婴护理》五大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内容,使教材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乃至前瞻性。
1.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等内容
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育儿方法,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新兴的一种婴儿护理技术,在教材中应有推广与介绍,让学生能掌握适用的育儿技术,能到临床进行推广与运用,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
《妇婴护理》从10岁小女孩开始,因此,教学内容可中加入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这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空白,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在教材内容上可大胆进行改革。
3.妇婴家庭护理
家庭是组成社区的基本单位,[6]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妇婴是社区护理开展的重点服务对象,家庭护理及新生儿家庭访视、产后访视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深入开展,在教材中呈现体现了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4.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
妇婴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自国际组织提出“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倡议后,妇幼保健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晚年生活质量是新世纪国际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的三大主题。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珍爱每一位母亲和儿童”的报告中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加强维护母婴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各项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做好妇幼保健是保证人类繁衍、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需要。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了生殖健康的概念,生殖健康赋予妇女保健更深刻的含义,其宗旨是保护和尊重妇女权利、增进妇女健康、控制和调节生育、促进社会健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医学进步的标志。[7]
5.其它
分娩痛对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来说尤其焦虑,教材应介绍分娩镇痛的方法,包括药物、非药物镇痛方法;水中分娩是顺产的一种方式,给产妇多了一种自然分娩方式的选择,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过程,分娩方式多元化,让分娩方式回归自然,减少医疗干预,已成一种共识;[7]自由分娩及无保护自然分娩让分娩方式更加多元;“以孕产妇为中心的导乐陪产”及“一对一的全程陪伴分娩”等形式,教材中也应有介绍;孕妇学校、助产士门诊、新的助产服务模式,临床正在摸索,教材中适当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服务妇婴的全方位,突出以“妇婴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妇婴护理》教材的编写,应突出“以妇婴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注重课程的特色,从正常到异常、从保健预防到疾病治疗与护理、从个体到群体,倡导实施人性化整体护理,使《妇婴护理》教材与护理学的发展相适应、与临床实际工作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简雅娟.从《妇产科护理》到《母婴护理》教材改革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5).
[2]谢斐,王磊.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8(195).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李从业.实用产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金庆跃.妇婴护理课程标准[DB/OL].http://220.191.230.239:28/sbpt07.asp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胆囊切除手术;临床护理
老年人是急性胆囊炎多发人群, 属于急腹症范畴。我国进入老龄化后, 人口比例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客观上增加了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若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 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的同时, 心理上也会承受很大压力。在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时, 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对接受胆囊切除手术老年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对本院66例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本院66例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上患者均接受常规胆囊切除手术, 并符合急性胆囊炎相关诊断和治疗标准[1], 其中男36例, 女30例, 年龄61~83岁。66例患者均合并1种(或1种以上)基础疾病, 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随机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其中护理组男20例, 女13例, 对照组男21例, 女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和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不安排制定护理人员, 不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护理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 包括一般护理:①遵照医嘱对患者采取必要常规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并根据患者年龄和肾功能进行相应水化治疗;②术前护理:对入院患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 包括各项常规检查, 如血糖、血压、血脂、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 明确患者不存在影响手术的潜在风险;如合并糖尿病患者, 视其血糖指数, 考虑是否在术前摄入高蛋白, 避免患者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饮食;③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不同, 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导。向患者充分介绍胆囊切除手术特点, 同时讲解手术麻醉方式、麻醉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术后不适症状, 引导患者正视手术风险, 消除恐惧心理;④术后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术后可能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
1. 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 护理组仅有2 例(6.1%)出现伤口感染, 而对照组有6例(18.2%)术后出现伤口感染, 4例(12.1%)肺部出现感染,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根据术后调查问卷显示, 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7.8%, 明显高于对照组(63.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人是急性胆囊炎多发人群, 属于急腹症范畴。我国进入老龄化后, 人口比例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客观上增加了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若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 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的同时, 心理上也会承受很大压力。在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时, 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发现, 在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期间, 老年患者常因为合并其他疾病导致情绪不安、紧张失眠, 加之饮食不合理等因素, 容易导致患者血糖、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
加强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手术期间(术前、术后)护理干预, 对保障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产生具有重要意义[2]。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常规护理, 还应在此基础上做好术前护理, 包括常规检查、饮食护理、健康宣导、心理疏导等工作。术后护理同样不容忽视, 包括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和控制、并发症预防护理等。本文选取66例患者, 手术均获得成功, 但从表1可看出, 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护理满意率方面, 护理组为95.8%, 明显高于对照组(63.4%)。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谷春梅. 3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护理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3(25): 131-133.
【关键词】 中医;护理;颈椎病;血瘀气滞型;疗效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范畴, 通常认为是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的气血不和, 经络不通[1]。颈椎病的康复护理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预后。本课题以中医护理理论为基础, 以现代客观手段作为效果的评价依据, 可以系统的确切的判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 进一步协助临床医生缩短患者病程, 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打下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颈椎病(血瘀气滞型)患者6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中医关于颈椎病(血瘀气滞型)的诊断标准[2]:①患者有颈部外伤史, 僵痛, 位置固定, 动则僵痛加剧。②患者偶有肢体麻木, 脉弦或涩。西医关于颈椎病(血瘀气滞型)的诊断标准:① 发病年龄:中老年时期。②病程:颈椎病多为慢性发病。急性发作通常在颈部创伤后发作。③X线:可见颈椎的曲度有改变、颈椎骨赘形成, 钩椎关节可表现为骨质增生。椎管矢状径可见狭窄。
1. 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颈椎病常规护理, 包括一般护理、心里护理等。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的综合护理干预。
中药熏药的护理:将中药桃仁、 艾叶、伸筋草、姜活、红花、独活、路路通等装入布袋放到蒸汽箱中蒸30~40 min, 待这些中药的有效成分释放后取出布袋, 用毛巾包裹后协患者取舒适卧位, 枕于患者颈部。每次20~30 min, 1次/d, 10 d为一个疗程。
中药塌渍治疗的护理:将中药膏涂抹于患者颈部, 配合红外线治疗, 以通络止痛、散瘀止痛。检查塌渍部位皮肤, 将所需药物用油膏刀均匀的摊敷在患者的颈部。红外线照射时, 灯距与患处以25~30 cm, 使患者感觉不灼热舒适为宜, 注意红外线探头的固定, 每次治疗30 min, 1次/d。
艾灸治疗的护理:按艾灸部位选择合理并暴露施灸部位, 注意观察患者感受, 灸至皮肤红晕, 随时弹去艾灰置弯盘内。若患者在艾灸有不适及时停止施灸, 告知患者皮肤若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 每次治疗15 min, 1次/d。
微波治疗的护理:将微波治疗器置于颈部, 距离皮肤2~3 cm, 治疗功率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 每次治疗20 min, 1次/d。
2 结果
以受试者的颈部肌肉功能和颈椎活动度颈部功能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受试者的颈部肌肉功能和颈椎活动度颈部治疗前后功能见表1, 表2。
3 讨论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范畴, 通常认为是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的气血不和, 经络不通。颈椎病的康复护理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预后。因此, 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达到事半功倍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综合护理干预, 可以主动帮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让患者主动参与颈椎病的预防保健, 可提高治疗效果。建立颈椎病急性期(血瘀气滞型)的规范化护理方案, 有利于对不同护理的疗效进行对比, 不断筛选出更好的护理方案服务于临床, 减少临床护理的盲目性, 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节约医院的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其实,长期照护制度的诞生史,就是一个长期照护服务逐步从医疗服务中分离的过程。1880年代,德国率先建立疾病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三大社会保险制度,1920年代又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此后,以这四大保险为基础的社会保险制度一直延续,直到约一个世纪后,第五种社会保险制度――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诞生。研究表明,社会保险性质的护理保险最先由以色列于1986年推出,1994年德国颁布了护理保险法。
护理保险制度建立较晚,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二战后,尤其是1980年代,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家都迈入了老龄社会的门槛,这使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欧洲“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压力更甚,其中,又以医疗保险最为突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1950年代后,全世界逐渐摆脱急性传染病大规模侵害的威胁,进入慢性病时代,以往属于医疗的护理和康复,变得越来越重要。可这些服务属医疗范畴,这使得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医疗保险面临的压力倍增。
因此,为降低成本,原来作为医疗服务一部分的基础护理,即日常生活照料,从医疗服务中划分出来,单列为长期照料服务,归入社会服务范畴,长期护理保险也因此应运而生。
长期照护服务将原属医疗范畴的部分服务划归到社会服务,不仅减轻了医疗服务的负担,而且因有了独立运作的为其筹措资金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也减轻了医疗保险制度的负担。
目前,有些地方的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厘清长期照护服务和医疗服务的关系,而且因为在服务和资金的安排上仍难以做到对每个有需求的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会产生与政府办的老年服务机构相同的弊病:住进机构,就能享受一定的福利或保险待遇;不能入住,则享受不到同等待遇。久而久之,这就形成另一种特权,甚至会与腐败扯上关系。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应注意将长期照护服务从医疗服务中剥离出来。具体需做两件事:大量建立康复医院和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