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礼仪的差异性范文

时间:2023-10-02 09:01:13

序论:在您撰写礼仪的差异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礼仪的差异性

第1篇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十分热情好客,与亲朋好友在一起就餐图的就是热闹和喜庆。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我们常常看到划拳、行酒令、相互敬酒等场面。为了显示主人的热情好客,餐桌上的饭菜通常花样繁多,十分丰盛。中国饮食推崇群享方式而通常实行合餐制。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餐桌上的任何一道美味,体现出中国饮食方式的共享性特征,这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体现,说明中国人在饮食过程中更注重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协调与分配。而西方人用餐,人们一是讲究吃饱,二是享受用餐的情趣和氛围。西方饮食主要以独享方式进行,奉行分餐制。大家虽然坐在一起,却各吃各的,分盘进行,充分体现出人际关系中的个性独立。对以个人主义为取向的西方社会来说,个人自由被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必须遵守。[1]中西方餐饮礼仪各方面都被赋予了丰富而独特的饮食文化内涵,了解不同的饮食文化,为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西方服饰礼仪差异

中西方服饰受不同环境、不同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不同的特征。由于受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形成了稳健持重、知足常乐、因循守旧的思想意识,使得中国人着装特别讲求和谐。像雍容华贵的唐装、使用方便的中山装,含蓄隽永的旗袍更是中国女性独具特色的民族服装之一,展现出东方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气质。而西方国家更强调个性解放,利用各种剪裁、色彩搭配等手段来完美身体曲线。服装概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服装突出个性、彰显个性。在正式社交场合,西方男士习惯穿着西装,搭配白衬衫和领带。当然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中西方服饰文化融合趋势空前加强。如今的中国人穿着打扮也日趋国际化,正式场合上的着装与西方的差异越来越小。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服饰方面的差异也很难完全消弭。例如女士穿黑色皮裙在西方被视为是的符号,但在中国则没有这个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礼仪专家在传播女士穿黑皮裙的禁忌,其实也大可不必,在中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国际地位逐渐凸显的今天,我们不必一味屈从于西方的文化,正如我国目前利用孔子学院来传播中国文化一样,我们同样固守我们本土的服饰文化和礼仪,来影响在中国的西方人,让他们也入乡随俗,尊重我们的文化和民俗。

三、中西方称呼礼仪差异

第2篇

摘 要 军事礼仪象征着威武与力量,商务礼仪代表着效率与时尚。礼仪与仪式又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军事化管理的制度的推行,军事化管理中的军事礼仪也愈发广泛的被企业文化体系所借鉴与吸收,使原有的商务礼仪发生了转变。笔者以差异化表现形式为主要视角从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差异的表现形式两方面对军事礼仪与商务礼仪进行比较性分析。旨在完善军事化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体系。

关键词 军事礼仪 商务礼仪 差异性

商务礼仪,就其学理层面而言,可被界定为商务人员在其商务交往中所应恪守的行为规范。 根据商务礼仪的定义,笔者认为军事礼仪可被认为是军事人员或其他人员在进行社会交往时所应坚持的行为准则。通过对商务礼仪与军事礼仪的差异性分析为实现二者有机转换提供理论依据。

一、差异性原因分析

礼仪背景方面。军事礼仪旨在强化部队这一集体内部的等级意识,从而提升礼仪客体的权威性。商务礼仪则不尽相同,其主要通过“律己之规”表现对礼仪主体的尊重。

礼仪主体方面。礼仪的主体,指的是礼仪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军事礼仪的主体大部分按照军衔等级的高低次序,通常情况下由军衔低者扮演。商务礼仪的主体则一般由主人或邀约方扮演。

礼仪客体方面。礼仪的客体,又称礼仪的对象,他指的是礼仪的承受者与指向者。军事礼仪的客体大部分有军衔等级较高者扮演。商务礼仪的客体则由客人一方或受邀约一方扮演。

礼仪的社会环境方面。礼仪的环境,指的是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军事礼仪的礼仪社会环境定格于等级森严、军纪严明的武装部队,强制性特征明显。商务礼仪的礼仪社会环境则定位于自由平等的商业社会,自主性特征突出。

二、差异性内容分析(礼仪媒体分析)

(一)等级次序的不同

1.方位次序不同。商务礼仪中强调“以左为尊”原则,即礼仪主体的相对位置要处于礼仪客体的右侧的原则,以此体现对于礼仪主体的尊重。在军事礼仪中,由于其政治性特征明显,则采用“以右为尊”的准则,即礼仪主体的相对位置要保持处于礼仪客体的左侧,以此体现对于礼仪主体的服从。

2.先后次序不同。商务礼仪中在对职务相同时二者进行排序之时会考虑到礼仪客体的年龄、资历等要素。甚至有时处于理解需求,按照姓名笔画数或姓氏首字母进行排序。军事礼仪则略有不同,在对职务等级相同的礼仪客体进行排序之时,第一要素,衡量礼仪客体的军衔高低,军衔高者优先。第二要素,军衔相同时衡量礼仪客体的军职待遇等级,待遇较高者优先。第三要素,礼仪客体军衔与军职待遇等级相同时,按礼仪客体是否有立功经历进行排序,立功者优先。其中,曾荣获一等功者优先,二等功者其次,三等功者次之。若所立功等级一致,则按立功次数进行排序,立功次数多者优先。第四要素,立功经历相同时,按参军时间(军龄)排序,军龄长者优先。第五要素,若礼仪客体军龄相同,则以是否参与过重大活动如战争或内卫活动,参与者优先。

(二)礼貌用语不同

总体上将军事礼仪中的礼貌用语较商务礼仪中的礼貌用语要显得更加简单与硬朗。

1.问候方式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打招呼时多使用“您好、你好”等词语。军事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进行问候时多使用“报告,首长好”等词语。

2.回复方式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意志的回复多使用“好的,我明白了”等词语。军事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的回复仅使用“是,明白”这一类表示服从的词语。

3.词语长度、风格不同。商务礼仪当中,礼仪主体通常较为委婉的表达对礼仪客体的较为不利的消息,或通过华丽的辞藻修饰对礼仪客体的赞美。军事礼仪中则大为不同,礼仪主体通常较为直接的表达主要意思。如:报告,我是A,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报告完毕!而且,军事礼仪当中很少通过形容词的连缀表达赞美,通常上级对于下级的赞美只是“非常好,做得不错”这里富有极简主义色彩的词语。

(三)社交礼仪不同

1.社交风格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的关系以一种互相尊重的观念为原则,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风格。军事礼仪中则主导一种严明的等级关系,下级对于上级绝对的服从,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风格。

2.问候礼仪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表示友好的方式通常以握手礼为主,作为礼仪媒体的握手动作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倘若实行西方商务礼仪,男女双方行贴面礼之时,动作也是同时发生。且节奏较为缓慢,通过舒缓的节奏使人礼仪主体倍感放松。军事礼仪中则略有不同,礼仪主体一定要先于礼仪客体行军礼,礼仪客体待礼仪主体将礼仪动作实施完毕后进行回礼,具有短暂的时间间隔。另一方面,军事礼仪中的礼仪动作讲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3.通讯礼仪的不同。商务礼仪中,通讯讲究完备的程序与体系;在通话时间方面,工作上的事情出于礼貌的需要,应指定在工作期间进行通话;通话内容方面则强求通过语言的修饰使得礼仪客体感受到备受尊敬的感觉;在通话结束时,处于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的相互尊重,可能再互相谦让中挂下电话。军事礼仪中,通讯本身所具备的程序与体系并不复杂,过多的精力被投放在通话内容的保密工作上;通话内容方面,则要求用尽量简单清晰的语言将问题的要点概括明白;在时间方面,工作上的问题是要24小时与上级联系,但切记拨打办公室电话;在通话结束时,尽可能的等待礼仪客体先挂断电话。

4.着装礼仪的不同。商务礼仪当中,在正规场合中要求礼仪主体穿着西装(或套装)、佩戴领带(胸针)、佩戴手表(首饰);在进餐过程当中,要求礼仪主体穿着正装;无论男士还是女士可以通过服装的颜色搭配不同颜色的皮鞋(高跟鞋)或领带、领结(项链)。军事礼仪当中,在会议场合要求礼仪主体必须穿着军装,佩戴军功章、军龄牌、肩章、臂章、名牌等军装配饰,但是礼仪主体禁止佩戴首饰如造型夸张的手表、戒指等;在进餐过程当中,礼仪主体需穿着作训服用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只能穿着黑色皮鞋,并佩戴深蓝色领带。商务礼仪当中,礼仪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修身风格的西装或套装,

5.餐饮礼仪的不同。从上菜顺序上来看,商务礼仪按照“凉菜、酒水、甜品、炒菜、主菜、汤菜、主食”的顺序进行上菜。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军事礼仪当中更加倾向于“主食、汤菜、凉菜、酒水、甜品、炒菜、主菜”的上菜顺序。从座次安排上来看,商务礼仪按照主宾最高位的原则进行座次安排。但是在军事礼仪当中,座次的安排更加倾向于按照军衔等级的不同进行排位。在男女的座次排位方面,商务礼仪当中讲究“女士优先”原则和“男女搭配原则”,在夫妻的座次安排上多采用“家庭式”的座次,即以家庭为单位安排座次。军事礼仪中,“军嫂”具有绝对最高位次,“女性军属”具有第二最高位次,当有多名军嫂时要以“军嫂团体”为单位进行座次的安排。“军嫂团体”内部按照其丈夫的等级序列进行排位。当“军嫂团体”整体到达部队探亲时,该部队的最高领导(政委或部队指战员)需要列席作陪,将尊重献给伟大的军人的妻子。上述现象在边防部队表现的尤为突出。

三、结语

商务礼仪与军事礼仪并无正误与优劣之分,二者仅是特定礼仪环境下所实现的礼仪内容。从礼仪的主体、客体、环境方面分析了商务礼仪与军事礼仪产生差异的原因,以礼仪媒体为主要视角从等级次序、社交礼仪、仪态礼仪三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差异性。分析差异性的初衷在于实现二者的有机转换,尤其是处于企业文化亟需“强文化”引领之际。大型企业军事化管理的趋势已经逐渐清晰,如此而言,礼仪作为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也许即将拉开改革的大幕,商务礼仪军事化或许会成为一个热点的礼仪方向。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商务礼仪简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5-20+24.

[2] 张瑾俏.论商务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合理利用[J].青年文学家,2013.23:214+216.

[3] 王文丽.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1.29:195-196.

[4]田静,张婷婷.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商务礼仪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2.11:52-53.

第3篇

1.对学生约束性的差异

中国自古就有“言传身教”之说,目前的高校大多数也是这样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不管听懂与否,先要把笔记记下来。而中国高校有的课程是上大课的,一节课不止45分钟,学生长时间地关注老师的授课内容、记笔记,很容易产生疲劳,甚至会出现瞌睡、厌倦上课的心态。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学校和教师除了提醒学生外,没有其他的办法。韩国却没有这样的现象,学生都非常自觉,他们上课的时候都自觉地将手机关机。一位来中国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说:“文化课上好多学生不听,他们有的在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更多的人是在玩手机,有发短信的,有玩游戏的。甚至还有人小声在下面打电话,还有人进进出出,很吵!”在韩国是没有这种现象的,即使带了手机也会在课堂上关机的,这不是一种规定,而是一种礼貌,同时他们也认为课堂上不听课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究其现象而言,是我们对高校的大学生缺乏具体的约束性,古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生守则”、“大学生守则”是从很“广”、很“宽”的角度来规定学生的言行举止的,没有从具体的细节方面确定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假如能从细节入手,将大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学习纳入章程来实施,应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不良的行为。

2.对学生统一管理的差异性

韩国的国土面积相对较小,高校也相对集中,其中以首尔最多,在他们的大学管理机制中也没有必须要寄宿学校的规定。除去首尔其它各城市都有高校,几乎在家门口就可上大学,不像中国的高校,学生大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只能寄宿在学校。此外韩国的高校课程是学生自己申请的,大多数韩国学生会将课程集中在周二到周四间,晚上一般也没有自习课,给学生提供了回家的方便。中国高校课程的设置是由学校来确定的,学生选择性不是很大。中国的大学生由于寄宿制,更多的是接受学校统一管理。韩国学生在家校间流通,接受了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多重教育。家长也能时时监控学生的个人行为,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他们的大学生毕业后就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回过头来看中国的高校统一管理制度,缺少了家长的监控与约束,缺少了长辈的亲身示范,缺少了社会与学校的沟通,更缺少了大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

3.毕业生管理的差异

我国高校大学生修满相关课程,拿到相应学分,成绩合格就可以毕业,但没有提前毕业之说。在最后一学期或一学年,学生可以参加实习也可以在学校写论文。韩国不一样,提前修满学分并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大学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否则只能延期毕业。所以学生很注重学校的所有课程,因为谁也不想延期毕业,何况只有拿到毕业证才能找工作。这既是一种惩罚手段,也是一种激励机制,目的就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上来了,加上社会的相互配合,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韩两国教育教学的差异

1.对儒家思想重视程度的差异

就目前的韩国而言,到处都可以感受到曾经受中国的影响之大。韩国的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宗庙和德寿宫都是直接模仿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的,这是建筑上的模仿。现代韩国人的衣着都趋向现代化,但是在重大节日时,他们依然要穿韩服,也是直接来源于我国的。特别是学校中保留了“戒尺”,是直接将中国的教育方式引进后的体现。韩国早期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因此即使在现在很多韩国的书法爱好者,依然在写汉字。这些现象归根到底是重视儒家文化的体现,对儒文化的重视也自然而然地衍射到高校中。在他们的作息时间表上不光有具体的时间,还用爻辞来表达时间。传统的礼仪教育不光在学校中开设课程,社会上也有专门的培训机构面向全体公民,因此去过韩国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韩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缩影。

2.课堂教学风格的差异

从孔子开坛讲学以后,中国的教学方式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记笔记、背诵、理解,难以消化的再请教老师。高校课堂上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但教师的个人教学喜好依然会偏向于传统的,再加上课堂上人数众多,难以兼顾到每个人。所以我们高校的课堂上缺少活力,缺少师生间的互动,缺少学生思想自由放飞的空间。韩国也是从儒家教学方式起步的,经历几次大的教学改革后已呈现自己的特点,表现在高校教学上就是:更加注重课堂的互动性。互动性能让学生参与思考,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师生间互动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创新。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兼顾每个人,但以学期为单位应该是可以兼顾到大多数的,也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参与性,对“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很有促进作用。

3.课程设置的差异性

我国不同高校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大体一样,学生的选择性不大,而且高校的课程与之前的联系不大。也就是说在我国只要专业规定的课程,就必须要修满相应学分,并考试合格。韩国在97年高校课程设置上进行一次打的改革,学分制度随即产生。以人为社科类本科生为例,毕业大概要修满144个学分(不同专业课有一定差异性),每学期平均在18个学分左右,分为“教养科目”和“专供科目”,这些课程学生有很大的选择性,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的。他们在网上选课程,在开学前就完成,开学后第一个星期内学生进行试听。不满意的可以调换课程或换老师,由此出现一个很残酷的局面:课上的不好的教师会真的没有人听你的课,学校会依据学生选课情况决定老师停课或关闭课程。残酷的现实下,教师会用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研究教学,努力让课堂生动活泼,把学生留在课堂。

三、在相同中寻找差异

1.集体活动的差异性

目前各个高校都组建组建的社团,依托社团的力量开设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这点两国的高校是相一致的,从细处分析也各有不同。中国高校的社团建设,是在学校的统一调配下,有学生会在具体实施的,学校参与直接干预的少。韩国非常重视各种活动,学校直接参与,给活动提供一系列的保障。以校庆为例,中国的大学生并非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就读期间赶上校庆的,因为并非年年举行,学生关注度也不是很大。韩国不一样他们对校庆非常注重,学生在校就读期间都会有参与的机会,学生关注度比较高。一般都会在2—3天的时间里安排各种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提供了舞台,期间社会各界人士都会来助阵,与外界的交流非常密切,不光是院校的活动,可能还是那一座城市的一种重要庆典。

2.德育工作的差异性

每个高校都很重视德育工作,中韩两国都一样,都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同一个高度,但具体实施上有一些不同。中国高校每个专业基本都开设马哲一类的课程,是一种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课程,而韩国的高校注重具体的操作。以礼仪课程为例,他们有一整套方式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我们以试卷考察更规范性,更能直观反映学生的接收情况。将抽象的化为形象的、可操作的,是韩国高校教育的亮点。

3.检测成绩的差异性

第4篇

【关键词】 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

A Survey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y in Mulao Ethnicity Area. Jiang Chunqing, Tao Jianqing, Chen Zhongxun, et al. People's Hospital of Luocheng Mulao Autonomous Countr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uocheng 5464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y in Mulao ethnicity area. Methods 405 medical staffs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ere assessed by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Results The scores of SCL-90 of medical staffs in Mulao ethnicity area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P<0.01),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y in Mulao ethnicity area(P>0.05). But the appeara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y ar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Mulao ethnicity are somatization, obsessive symptom,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e, phobic, partial, psychosis; Han ethnicity are somatization, anxiety, phobic, psychosis; Zhuang ethnicity are phobic, partial and psychosi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xiety and hostile of Miao ethnicity are less than general people.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in Mulao ethnicity area is poor,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e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y in Mulao ethnicity area.

【Key words】 Mulao ethnicity area; Medical staffs; Mental health; Survey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长期被忽视,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内己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

康状况比普通人群差[1,2];而国内对少数民族心理研究还十分薄弱,对少数民族医务人员心理研究更少(2000~2005年6年中在心理学专业刊物上仅仅发表了32篇论文关于民族心理的研究,而涉及到医院的只有26篇);对侗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尚属空白。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达一亿多,是一个巨大的人口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和融合,少数民族的心理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面对着巨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研究资源,我国心理学家对此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3]。本调查旨在了解仫佬族地区各民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存在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提出针对性地干预策略,为今后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范围内二级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的全体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发出调查问卷430份,收回问卷421份,有效问卷405份,平均年龄37.32±9.85岁。其中医生、护士、医技分别有172、152、81人;男、女分别有144、261人;民族为壮族、汉族、仫佬族、侗族、毛南族、苗族、瑶族分别有122、72、192、4、2、3、10人;婚姻状况为未婚、已婚、离异分别有85、313、7人;文化程度为中专、大专、本科分别有132、232、41人;职称为初级、中级、高级分别有238、158、9人。

1.2 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90项症状清单(SCL-90)。

1.3 测试方法 调查前首先向被调查医院的院办阐述了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并取得了院方的配合,通过院办向各科室/部门布置此项工作并要求其积极配合;然后再将各科室/部门的负责人作为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认真学习量表内容和统一调查方法;最后以科室/部门为单位进行问卷发放,并向调查对象阐明调查的意义、方法,介绍量表的内容和填写要求。量表由调查对象单独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问卷收回后,及时进行统一编号和复核,对问卷填写不足90%题目者予以剔除。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统计,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P<0.05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医务人员SCL-90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 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具体见表1。

2.2 不同民族医务人员之间SCL-90评分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显示,仫佬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医务人员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体见表2。

2.3 不同民族医务人员SCL-90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 不同民族的医务人员在心理症状方面有差别。具体见表3。

3 讨 论

3.1 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本调查显示: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人际关系与常模无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均高于常模(P<0.01)。这与李昌吉等[1]1992年和胡敏予等[4]1995年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相类似。医务人员在情绪、情感、认识、自我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说明医务人员对出现的问题不是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是通过转换为心理症状来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并以此取得他人的关注,这种情况如果长期持续会导致身心疾病,影响工作质量。

3.2 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民族差异性 该地区为仫佬族聚集地,医务人员中也以仫佬族较多,其他民族包括有壮、汉、瑶、侗、苗、毛南族等民族。调查显示了同区域7个民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民族特征:第一,从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上考察,各民族医务人员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这说明文化背景是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由于文化环境近似,7个民族都居住在边远贫困地区,居住方式属于杂居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有相似之处,所以各民族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具有一致性。第二,在不同民族的医务人员SCL-90因子分与中国常模比较上来考察,我们发现不同的民族在心理症状方面有差别。仫佬族除了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他8项因子分都高于常模(P<0.05或P<0.01),且区别于其他6个民族的是强迫状态、抑郁、敌对3项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5或P<0.01);壮族只是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分高于常模(P<0.05或P<0.01);汉族是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4项因子分高于常模(P<0.05或P<0.01);苗族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3项因子分均低于常模(P<0.05),其他5项与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而瑶族、侗族、毛南族的8项因子分均与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仫佬族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涉及面较其他民族多,原因可能与民族心理有关。许多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民族文化、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个性发展及心理活动有明显影响[4,5]。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是广西土著民族,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礼仪风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仫佬族信仰多神,所崇敬的神、仙、鬼很多。祖先崇拜是仫佬山乡的普遍现象。世界多神的思想观念一直根深蒂固扎根于该民族传统民间文化中,并做为民族共性基固意识,世代继承着,影响着他们正常的社会生活,特别是道教和佛教的传入,更增添了仫佬族多神崇拜的内容。以及本地区是仫佬族的聚居地,属国家级贫困地区,仫佬族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心理健康教育较落后。由于以上这些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点,必将对仫佬族人群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高风险行业的医务人员更容易表现出心理问题。而瑶族、侗族、苗族和毛难族的样本量较少,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本调查显示,仫佬族医务人员常见的心理症状为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组症状,其中强迫、抑郁、敌对3组症状均多于其他民族医务人员;汉族为躯体化、焦虑、恐怖与精神病性4组症状;壮族为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3组症状;苗族的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3组症状少于一般人群。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重视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3.3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干预对策[6]

3.3.1 建立仫佬族地区医院心理健康促进体系 “防病胜于治病”,“心病”的防治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体系,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优化环境、建立预防机制、提高个人心理素质3个方面。

3.3.2 加快医院文化建设 创造和谐融洽、团结协调、积极向上的环境,能改造人的思想,约束人的行为,使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减少消极心理的发生。

3.3.3 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 医务人员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其中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医院应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如奖惩机制、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等等,并正确把握奖惩的尺度,合理使用人才,从而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让个体的独特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的同时增强个体的自信心、价值感和自豪感。

第5篇

    (一)予以驳回执行异议理由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案外人虽然提出了执行异议,但却没有提供必要的理由和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即应认为执行异议理由不成立,裁定予以驳回。驳回的形式,一般视提出的执行异议形式而定。以口头形式提出执行异议的,执行员可以用口头形式予以驳回;以书面形式提出执行异议,法院即应发出书面通知书予以驳回。根据《规定》第71条第三款规定:对案外人提出的异议,执行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审查期间可以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但不得进行处分,正在实施的处分措施应当停止;经审查认为案外人异议的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其异议,继续执行。

    (二)中止执行或停止执行根据《规定》第72条、第73条和第75条要求:经审查认为案外人异议成立的,分以下三种情况处理:

    1、《规定》第72条规定: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执行标的物是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成立的,报经院长批准,裁定对生效法律文书中该项内容中止执行。

    2、《规定》第73条规定:执行标的物不属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成立的,报经院长批准,停止对该标的物的执行。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应当裁定立即解除或撤消,并将该标的物交还案外人。

    3、《规定》第75条规定:执行上级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遇有本规定72条规定的情形的,或执行的财产是上级人民法院裁定保全的财产时遇有本规定73条、74条规定的情形的,需报经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如果案外人是其他机关制作的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提出异议,比如,对仲裁机构制作的仲裁裁决有异议,对公正机关制作的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有异议的,执行人员可以直接报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并将案外人的执行异议分别提交有关制作机关审查处理。

    (三)解除查封、扣押措施或继续执行。

第6篇

大型会议、茶会,由于出席人数较多,入场也较集中,一般不采用高杯端茶的方法,而是提前将放有茶叶的高杯摆在桌上,在活动开始前,由服务员用暖瓶直接在桌前往杯中倒水。采用这种方法上水的优点是快捷、便利,但要注意防止出现漏倒空杯的情况。服务员倒过水后,要逐杯加以检查。检查时,可用于触摸一下杯子的外壁,如果是热的,表明已倒过水,如果是凉的,说明漏倒水了,要及时补倒。

续水,一般在活动进行30--40分钟后进行。如果往小茶杯中续茶水,应将一把茶壶茶,经过滤倒入另一把茶壶,然后再续水。倒续水时瓶口要对准杯口,不要把瓶口提得过高,以免溅出杯外。如不小心把水洒在桌上或茶几上,要及时用小毛巾擦去。不端下茶杯,而接在桌上或茶几上往杯中倒水、续水,是不符合操作规范的。

在往高杯倒水、续水时,如果不便或没有把握一并将杯子和杯盖拿在左手上,可把杯盖翻放在桌上或茶几上,只是端起高杯来倒水。服务员在倒、续完水后要把杯盖盖上。注意,切不可把杯盖扣放在桌面或茶几上,这样既不卫生,也不礼貌。如发现宾客将杯子放在桌面或茶几上,服务员要立即斟换,用托盘至托上,将杯盖盖好。

倒水、续水都应注意按礼宾顺序和顺时针方向为宾客服务。

来源:海景美食

第7篇

关键词: 礼貌原则 性别差异 《傲慢与偏见》 人物会话

1.前言

Leech效法Grice的合作原则,于1983年提出了一条重要的语用原则――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如果说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说话人说话内容的作用,它使说话人在假设对方乐于合作的前提下能进行交际,那么礼貌原则则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它维护了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对合作原则的进一步完善。PP的准则虽然有六个,但是我们可以把其中相似或相关的一对合并起来,共四条:(1)策略和宽宏准则(tact and generosity maxim):尽力减少对方的损(cost)而尽量扩大他的惠(benefit);(2)赞扬和谦逊准则(approbation modesty maxim):尽力减少诋毁他人,要尽力夸赞他,对自己则要相反;(3)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尽力减少对他人观点的不同意见,即尽力夸大与他人的一致性;(4)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和冷漠;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以上原则是人们在交际中一般都遵守的礼貌原则(侯国金,2008:99-100)。从各条准则中我们可以看出,说话人说话时往往都尽量多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自己多吃一点亏,从而在交际中使对方感到受尊重,同时又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就是遵循了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在人们的交际中普遍存在,它的运用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性别就是影响礼貌原则运用的一个社会因素。人们通过对男女交谈者的对比研究发现,女性大多数能够忠实地遵守礼貌原则,更多地给予对方以支持,尽量避免固执己见或者提出反对意见,以示尊重对方;而男性容易违背礼貌原则,他们倾向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与别人相左的意见,力图维护自己的声誉,而使对方难堪。下面就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为分析材料,从策略准则和宽宏准则、赞扬准则和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几个方面,简要分析性别如何具体影响礼貌原则的运用。

2.《傲慢与偏见》人物会话中礼貌的性别差异分析

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尽管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中的语言带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这部小说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阶层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式,真实地反映了上流社会和中产阶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矛盾。其中的人物对话高度浓缩了那个时代各色人物的语言会话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分析社会语言规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1策略准则与宽宏准则

长期以来,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较低的地位,会话中常常处于劣势,表现在策略和宽宏的原则中就是:语气委婉而温和,多用问句来表达意见、征求意见,更多地照顾听话人的消极面子,期待听话人能顺着自己的话题将交谈继续下去,或者答应自己的要求或请求。而男性的讲话通常坚定有力,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角。

第一段对话在小说的开头,当班纳特太太知道尼日尔福德庄园来了一位有钱的单身汉,要丈夫去拜访一下新来的邻居……富有的单身汉宾利先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My dear Mr Bennet,”said his lady one day,“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

Mr Bennet answered that he had not.

“But it is,”she said.“Mrs Long has just been there 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Mr Bennet made no answer.

“Do not you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cried his wife.

“You want to tell me,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

This was invitation enough.

“Why,my dear,you must know that Mrs Long says that Netherfield is taken by a rich young man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that he came down on Monday to see the place,and was so happy with it he agreed to take it.His servants will be in the house by the end of next week.”

“What is his name?”

“Bingley.”

“Is he married or single?”

“Oh! single,my dear! 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What a good thing for our girls!”

“How so?”

“My dear MrBennet,”answered his wife.“You must know that I am thinking of his marrying one of them.”

“Is that why he is coming here?”

“Nonsense! But it is very probable that he will fall in love with one of them so you must visit him as soon as he comes.”

“Why me?You and the girls can go,or you can send them alone,which will be even better.You are as handsome as any of them.Mr Bingley might like you best.”

“My dear,you flatter me.When a woman has five daughters she ought to stop thinking of her own beauty.But you must go and see Mr Bingley when he comes.”

(节选1)

班纳特太太使用了大量具有女性特征的话语,如频繁地使用亲昵称呼“my dear”,在短短的对话中使用了五次同样的字眼,以求语气委婉,使丈夫能够接受她的探访宾利先生的要求。而班纳特先生对妻子恳切亲密的语气没有报以热情的回应,要么直接以“No”作答,要么“made no answer”,要么说“You want to tell me,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他语气生硬、态度冷淡,完全不顾及妻子的面子。可见,女性比男性更遵循策略和宽宏准则。

2.2赞扬和谦虚准则

在赞扬准则上,女性较男性而言,较多地恭维别人,同时也较多地受到恭维。女性喜欢用模棱两可、间接的甚至是吹捧的话来表达赞美,以示礼貌。而其相互恭维的主题主要表现在服饰、相貌等外在表现,而男性的赞扬较少。

Because there were few gentlemen,Elizabeth Bennet had been obliged to sit down for two dances.She had overheard a conversation between Mr Bingley and his friend.

“Come,Darcy,”said he,“you must dance.”

“Certainly not.You know how much I despise it when I do not know mypartner.Your sisters arenotfree and you are dancing with the only handsome girl here.”Mr Darcy looked at Jane Bennet.

“Jane i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 ever saw,but one of her sisters is very pretty.I can ask my partner to introduce you.”

“Which one?”Darcy turned around and looked at Elizabeth.“She is tolerable,but not handsome enough for me.” (节选2)

在此段对话中,宾利向达西介绍简的妹妹伊丽莎白为舞伴,达西却没有称赞的意味,问到“which one”,同时用“tolerable”、“not handsome enough to me”等字眼,足以看出男性的话语风格中赞誉成分较少,语言较务实直接。

对比以下发生于简和伊丽莎白姐妹间的对话:

Later,when the sisters were alone,Jane told Elizabeth how much she likedMr Bingley.

“He is just what a young man should be,”she said.“Intelligent,agreeable,lively.I never saw such a happy manner.”

“He is also handsome,”said Elizabeth,“which a young man should be if he possibly can.”

“I was surprised that he asked me to dance twice.I did not expect such a compliment.”

“I did for you.It was natural.You were five times as pretty as every other woman in the room.”

“Dear Lizzy!”

“You know you like people in general too much.You never see a fault in anyone.And so,do you like this man’s sisters too?”

“They are friendly women when you speak to them.I think they will be good neighbours.”

(节选3)

简不断向妹妹夸奖宾利先生“Intelligent,agreeable,lively”,溢美之词溢于言表。同时,伊丽莎白对姐姐的观点完全赞同,甚至还补充了许多赞美之词。如“He is also handsome,”“You were five times as pretty as every other woman in the room.”。

2.3赞同准则

在这一准则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附和或者同意对方的观点,而男性则喜欢提出异议。此外,女性较多使用模糊性修饰语。这样,说话人就给听话人留了一定的面子,而不是断然下结论,因此顾及了对方和自己的面子。

例如在节选2中,宾利夸赞简的妹妹“pretty”,而达西给出的回答却是“tolerable,not handsome enough for me”以表示与朋友不一样的欣赏眼光,这样直截了当地提出异议,足以看出男性在赞同准则上的违背性。

而在节选3中,伊丽莎白不断附和姐姐简对宾利的赞誉,这正是在遵循赞同原则。同时,对于妹妹不断地赞誉,姐姐说道“Dear Lizzy”,我们可以看出姐姐简的目的是表示赞同妹妹的评价,这正是女性追求赞同准则的体现。

2.4同情准则

在同情准则的遵守和违背上,主要针对别人的不幸遭遇上,女性经常对此表示安慰,而男性却往往显得较平静平淡镇定。

When she could,she told Darcy the story.

“When I think,”she said,“that it might not have happened if I had told my family about him!But it is all,all too late now.”

“I am shocked and sorry indeed!”cried Darcy.He walked up and down the room,

Elizabeth understood.He could no longer feel for her after such an example of the complete impropriety of her family.Never had she felt so sure that she could have loved him as now,when all love must be in vain.

当伊丽莎白得知妹妹莉迪亚私奔之后,痛哭不止,既同情父母的感受,也同情妹妹的境遇,当她逐渐恢复平静的时候,才能有力气告诉达西所发生的事情,但是达西却只说了一句话,“I am shocked and sorry indeed!”语言很显得匮乏,同时转身上楼离开了。虽然他也同情莉迪亚的遭遇,但仅在思维中,而不在言语中“deep in thought,his manner severe”。

三、结语

本文尝试运用语用学理论中的礼貌原则来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男女的性别差异导致对礼貌原则的运用有所不同。认识到这种差异,在实际生活中,这使我们能够自觉意识到调整自己的言语模式,把言语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以适应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并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更好地增进理解,避免矛盾,实现和谐。

参考文献:

[1]Austen,J.Pride and Prejudice[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

[2]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New your:Longman,1983.

[3]陈静.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看语言的刻板印象[M].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