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街巷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范文

时间:2023-10-02 09:01:12

序论:在您撰写街巷环境卫生质量要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街巷环境卫生质量要求

第1篇

为争创省级卫生城市,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落实全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措施,营造干净、有序、优美的工作>:请记住我站域名/<<a class="insidelink" href="" target="_blank" title="生活">生活环境,根据《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考核办法(试行)。

一、考核范围

全区各街道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二、考核原则

坚持定任务总量,保经费基数,活工作机制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考核项目和内容

(一)月度日常考核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全区道路清扫保洁;()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周边卫生;()住宅小区(新村)、背街小巷等居住区环境卫生管理;()城乡结合部、城市入口处、村居环境卫生管理;()生活垃圾、垃圾桶(房)、果壳箱管护情况;()临时交办事项完成情况及市、区督查,媒体曝光所指出问题整改情况等。

(二)季度阶段性考核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1)各街道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制度和组织建设情况;(2)环卫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3)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环境卫生应急保障情况;(4)突击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5)社会评议和领导评价情况。

四、考核依据

依据建设部《城市容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以及“安徽省级文明城市”、“安徽省级卫生城市”等有关方面的考核规定,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界定考核细则,进行量化考核。

五、考核方式

按照考核项目、内容和相关要求,考核采取月度日常考核、季度阶段性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逐项对照评分,同时实行明查与暗查相结合、随机检查与跟踪热点相结合、专业考核与社会综合评价相结合、内部通报与媒体曝光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创新环境卫生管理考核机制,努力增强考核工作的公正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六、季度考核等级及奖惩办法

(一)季度考核结果设为“优秀”、“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以计分结果评定等级:90分(含)以上为优秀,70分—89分为达标,69分以下为不达标。

(二)对季度考核为优秀的街道,给予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对季度考核不达标的街道,给予通报批评。

七、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区效能办、区市容局、区直机关工委、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政府督办室等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环境卫生管理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市容局,主要负责考核的实施细则、评分标准、工作计划、方案等文件的起草;组织开展考核活动;指导、督促对各街道的考核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每月召开一次街道和环卫专业保洁公司例会,对各街道环境卫生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八、本考核办法由区市容局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区政府对各街道的具体考核实施细则及检查考核评分标准另行制定。

区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试行)

为加强和全面落实全区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升城市形象,实现市委、市政府“五城联创”创建目标,根据《琅琊区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制定本实施细则(试行)。

一、考核对象:各街道。

二、考核内容

主要考核各街道组织、制度体系是否健全、设施建设是否规范、标准要求是否明确、宣传教育是否充分等内容。

三、考核办法

(一)考核实行月度日常考核、季度阶段性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同时加强对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市容环境卫生应急保障情况及突击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

1、月度日常考核实行双百分倒扣分制。由区环境卫生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方式进行,其中明查分值100分,暗查分值100分。明查每月一次,原则上在每月中旬或重大活动之前进行,受查单位派人参加,考核项目和内容从区环境卫生管理资料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暗查由区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不通知受查单位,原则上每周一次,考核项目和内容可随机抽样也可跟踪热点。在明查途中对抽样项目以外发现的问题,一并列入考核范围,并对照评分标准打分,对暗查中发现的问题,则及时通知被查单位到现场处理,并以月度累计扣分。

2、季度阶段性考核评价实行100分倒扣分制。由区考核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总评。主要是考核环境卫生基础性工作的管理情况和社会公众的综合评价,采取听取汇报、查台帐资料、实地查看、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季度考核结果按3个月度日常考核结果加权平均百分制合计,其中月度日常考核得分占60%、季度阶段性评价部分考核得分占40%。

3、年终考核结果按加权平均百分制合计,其中月度日常考核得分占60%、季度阶段性评价部分考核得分占40%。

(二)考核资料的收集和汇总。每次考核都以

现场记录、录像、照片及领导的批示与评价、报纸、图片等资料为依据。区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所有资料定期汇总、及时归档,特别是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的评价意见,市民群众的测评结果,市、区领导对环境卫生工作的批示,新闻媒体报道,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保障情况及时收集汇总,作为各街道综合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三)月度日常考核、季度阶段性考核数量及重点考核区域。南门、西门、北门、琅琊和清流街道每次不少于4条道路、2个居民生活小区,东门和扬子街道每次不少于2条道路、1个居民生活小区(散住居民生活区以100100平方米为一检查区域)。城区各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城市入口处为重点考核区域。

(四)相关要求

1、考核中,考核人员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认真分析发现的问题,对照评分标准,民主评定考核成绩,并在考核表上签字;对在每次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确认后,由区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被查单位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跟踪督办,同一问题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加倍扣分。

2、市文明办明查暗访所扣分值、市城管行政执法局管理考核所扣分值、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发现问题所扣的分值,均计入相关街道档案,作为该街道的考核成绩。

3、考核评分中,凡有扣分幅度的项目和内容,区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视问题严重程度,集体决定扣分分值。

4、考核情况每月以简报形式送区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和被考核单位,同时通过政府网站或其他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的监督。

四、扣分标准

(一)组织体系及保障措施方面

1 、组织制度保障情况。街道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年初未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包括街道、社区和环卫专业队各类人员的职责、管理办法、责任划分、并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未细化、量化到各类人员,各类人员的奖惩措施不明确,且未当月兑现;建立台帐资料。以上缺一项扣0.5分。

2、经费投入保障落实到位情况。街道对区下拨的卫生经费未全部用于环境卫生管理的,扣2分;未建立正常卫生经费配套投入的,扣1分;未建立环卫经费科目的,扣1分;经费使用情况不按财务有关规定执行,审批手续不完善、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视情扣2分。

3、创建宣传氛围情况。街道创建氛围不浓、居民创建知晓率不高、创建工作创新意识不强的,扣1分;受到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批评,每次扣2分;被省、市新闻媒体负面报道且情况属实,每次扣2分。

(二)道路清扫方面

1、未能按时结束路段清扫任务,每一个作业范围,扣1分。

2、清扫不彻底,有漏扫、浮灰重、卫生死角的,每处扣0.5分;清扫后路段有明显石头瓦片、漏堆未清的,每处扣0.5分;路段有污水和积水未清扫的,每处扣0.5分。

3、清扫过程中将灰尘泥沙扫入河道、下水道和堆放在绿化带内的,每处扣1分。

(三)垃圾清运方面

1、垃圾箱(池)垃圾未能及时清运的,每次扣0.5分;垃圾箱(池)周围2米范围内有生活垃圾或杂物的,每处扣0.5分

2、垃圾不送入垃圾中转站、随意乱扔乱倒、清运途中发生人为二次污染的,每次扣0.5分。

3、在垃圾堆放点、垃圾箱内或者其他地方焚烧垃圾的,每处扣1分。

4、拒绝收集门面、住户的生活垃圾,一次扣1分。

(四)卫生保洁方面

1、车辆行驶或渣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微量垃圾未能及时清除的,一次扣0.5分。

2、垃圾板车或垃圾箱(池)外表未清洁的,一次扣0.5分;路段上果皮箱、垃圾箱未能按时清理的,一次扣0.5分。

3、道路保洁不到位,发现可视垃圾的,一次扣0.5分。

(五)管理方面

1、环卫人员上岗时未穿着标志服装、聚堆闲聊;清扫保洁时间上班有脱岗的,每人次扣0.5分。

2、无正当理由与行人和门面业主发生纠纷,每人次扣0.5分。

3、路段承包人或清扫保洁人员未能按督查人员要求整改存在问题、不服从督查人员管理,一次扣2分。

4、聘用人员无正当理由到市政府或区政府上访,一次扣3分。

五、考核奖惩

1、设立环境卫生考核奖励资金。对每月考核达到优秀的,其中南门、西门、北门、琅琊和清流街道每月奖励元,东门和扬子街道每月奖励1000元,按季度进行兑现。

2、南门、西门、北门、琅琊和清流街道每少得1分折核20元扣除,东门和扬子街道每少得1分折核10元扣除,分值扣完为止,不计负分。

六、检查考核实施过程中,遇有特殊情况,由区环境卫生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具体意见,报区环境卫生管理考核领导小组研究议定。

七、本实施细则由区市容局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琅琊区城区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为统一道路清扫和保洁质量标准,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更好地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要求,依据国家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和《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道路保洁范围

车行道、人行道、桥梁道路、高架桥、立交桥、人行过街天桥和居住区街巷道路及其他设施等。

二、道路等级划分

一级清扫保洁道路:南谯北路、天长路、琅琊路、琅琊古道、育新路、凤凰路、西门子路、火车站广场。

二级清扫保洁道路:丰乐北路、丰乐南路、西涧路、定远路、紫薇北路、来安路、凤阳路、清流路、明光路、双拥路、四牌楼街、建设路、

南谯南路、老环城路、环滁西路、扬子西路、三里亭路、体育路、湖心路、卫校巷、花园街。三级清扫保洁道路:菱溪路、创业北路、老创业路、紫薇南路、纬四路、扬子东路、文德街、古马路、三八巷、忠佑巷、四合路。

四级清扫保洁道路:东外环路纬五路至紫薇南路段,营房路扬子转盘至明光来安路口段、水库路、花亭路和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琅琊、清流、扬子街道其他居住区街巷道路。

三、道路清扫保洁的通用质量要求

1、正常作业时间:上午6:00至10:00,下午13:30至17:30,遇到特殊时期另行通知。二班制工作时间:清扫时间上午5:00至8:00,下午12:00至15:00;保洁时间上午8:00至12:00,下午15:00至18:00,晚上18:00至21:00,夏季高峰期重点地段晚间保洁时间根据实际需要临时通知。

每日的普扫作业应在早上7点钟前结束,路面垃圾收集在7:40前结束,下午普扫夏季在4点钟前结束。春、秋、冬季3点钟前结束,其余时间为保洁时间,普扫作业做到车行道、人行道、边沟、下水道、树穴等无存留垃圾。

2、普扫保洁路面遗留废弃物控制指标。在同一单位长度内,不得超过各单项废弃物总数的50%。

保洁

等级 果皮

片/1000m2 纸屑塑膜

片/1000m2 烟蒂

个/1000m2 痰迹

处/1000m2 污水

m2/1000m2 碎石瓦片

个/1000m2 零星垃圾堆

片/1000m2

一级 ≤4 ≤4 ≤4 ≤4 无 ≤1 无

二级 ≤6 ≤6 ≤8 ≤8 ≤0.5 ≤2 无

三级 ≤8 ≤10 ≤10 ≤10 ≤1.5 ≤6 无

四级 ≤10 ≤12 ≤15 ≤15 ≤2.0 ≤8 ≤1

四、道路保洁标准质量要求

1、一级保洁:指人流量大的繁华路段,要求全天巡回保洁,路面应见本色。

2、二级保洁:指主要路段,要求巡回保洁,路面基本见本色。

3、三级保洁:要求定时保洁,每日普扫2次,上午、下午各一次。

4、四级保洁:要求每天普扫1次,部分路段实行定时保洁。

五、桥面、人行地道的地面清扫保洁质量应与所连接的道路保洁质量标准相同。阶梯、扶手应干净。

六、广场清扫保洁质量与所确定的道路等级保洁质量标准一致,符合地面清洁无明显灰沙和污物,无人畜粪便。

七、垃圾箱(池)、废物箱内的垃圾应及时清除,并定时清洗箱体,废物箱周围2米地面范围无存留垃圾和杂物。

八、路面清扫的垃圾应及时收集装运,不得遗漏,不得堆放在路边。

九、路面清扫要文明作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行人干扰。

第2篇

一、2014年首都环境建设是以往环境建设工作的延续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北京的环境建设,借鉴奥运环境建设经验,成立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及办公室,全面负责首都环境建设的统筹协调。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及办公室自2009年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环境建设的规划、方案,近几年的环境建设工作始终围绕环境建设规划持续推进。比如,环境建设达标大街从2010年实施以来,已有250条市级达标大街,今年将继续推进相应的工作;大型垃圾渣土堆放点的治理也在持续进行;此外,从前几年就全面展开的环境秩序治理、卫生死角治理、违法建设拆除等工作,2014年将继续推进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2014年首都环境建设依然以市民需求为重点

历年来首都环境建设都以群众身边环境为重点,着力满足市民需求。2010年至2013年,北京市735个老旧小区、近800条街巷胡同、45处老旧平房区、近300处校园周边和1千多个村庄环境得到治理,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今年的环境建设工作方案中,APEC会议环境保障仅是其中的一项,其他重点工作依然是围绕市民关注的问题来确定的:一是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强化集中治理。包括推进中心城区100条街巷胡同和全市100个校园周边、100个集贸市场周边环境示范工程;落实旱厕改造和农村、行业公厕规划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环境秩序问题集中治理行动,加大小广告、黑车、无照经营、废弃车辆等突出问题治理力度;消除邮政报刊亭、早餐车、废品回收站点和快递行业等违规占用公共空间的行为等。二是围绕环境整体提升开展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结合部和郊区村庄综合整治;开展河湖沿岸、铁路沿线、高速路沿线、地铁城铁站点、桥下空间等跨区域和管理交叉地区环境治理;开展全市30处重点区域和60条市级、144条区级主要道路达标建设;开展建筑物外立面和各类公共设施清洗粉饰;全面拆除违规设置的大型户外广告等。这些工作任务的确定都是在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从市民需求出发确定的。

自2013年4月份以来,首都环境办组织了16次专项检查,摸排环境建设的薄弱点,检查发现问题1.32万个,解决问题1.28万个,大大改善了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农村等薄弱地区的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环境品质,公众对环境建设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逐年提升。按照首都环境建设工作的部署,2014年上半年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联合相关委办局,组织各类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属地市政市容委和设施产权单位,对城六区重点区域、重点大街和APEC会议环境保障涉及的“三区”、“八线”、“四周边”道路先后开展了联合检查和联合执法工作。

经过整治,背街小巷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为全面提升背街小巷日常环境卫生水平,北京市研究出台了《背街小巷环境建设质量要求与作业规范》,按照一般地区和文保旅游区实施分类分级作业和管理,积极推进背街小巷的专业化作业和小型机械作业,推广了北京市西城区背街小巷“三快一净”作业新模式(即:快速清扫、快速收运、快速保洁、环境干净整洁的标准)。目前,城六区6249条背街小巷环境卫生作业实现了全覆盖,明确了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标准,每4000―5000平米配备1名保洁人员,明确了设置垃圾筒、果皮箱等垃圾收集容器单侧间隔100米左右的标准。

北京市从1999年就开始报刊亭建设,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近年来报刊亭设施超范围经营,私改设施扩大经营面积,私拉电线造成安全隐患等现象极为严重,极大地妨碍了市民生活,也影响了首都市容环境面貌。2014年,为遏制报刊亭和其他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影响市容、阻碍通行的问题,改善群众出行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创造更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专项治理工作。通过治理,报刊亭私改设施、超范围经营、占路经营、违法张贴广告等问题得到初步遏制。为巩固治理成果,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还将继续加大设施检查力度,建立设施长效管理体制机制,从各环节规范设施管理。同时,利用现有的“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扩大市民参与渠道,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吸引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首都环境建设,形成“共建共享”优美环境的良好局面。

此外,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联合北京市住建委、环保局、城管执法局、交通委、公安交管局等部门,开展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土方、砂石、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标准,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了综合治理,全市违规渣土车扬尘遗撒问题得到初步遏制。北京市水务局以“无垃圾渣土、无集中漂浮物、无违法排污、无明显臭味、无违法建设”为目标开展了水环境生态整治建设工作和供排水保障工作。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围绕“三区、八线、四周边”及、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京藏高速等重要联络线开展了绿化美化工作。

三、APEC环境保障是首都环境建设总体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理念,优化措施,突出重点,逐步完善大环卫保洁机制,实施精细作业,强化源头管理,着力解决道路保洁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积极营造“清爽、整洁、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

(二)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区级各有关部门、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辖区实际,细化道路保洁制度,落实道路保洁责任主体,合理配置作业资源,制定奖惩措施,将“道路清爽行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突出重点,分级管理。以重点行动区域和一般行动区域相结合原则,将中心城区33平方公里以内的道路和街巷划分为四个等级,并根据不同的级别确定相应的保洁保序管理指标及标准,实行分级保洁保序管理。其中中心城区33平方公里以内的建成区区域以及与海曙、江东连接的成熟路段作为本次我区“道路清爽行动”的重点区域(以下简称重点行动区域),参加市的“道路清爽行动”,按照市有关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中心城区33平方公里以外80平方公里以内的建成区区域道路作为一般行动区域(以下简称一般行动区域),参加区“道路清爽行动”。按照区保洁保序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80平方公里以外的镇乡(街道)和城区城中村参照区“道路清爽行动”方案执行。

3.提高标准,同步推进。以国内外先进城市保洁水平为标杆,落实《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要求和作业规范》,同步推进,全面提高道路洁净度,道路后退空地以“能绿则绿”为原则,清除卫生死角隐患。

4.公众参与,共建共享。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搭建市民互动平台,多渠道提高全民知晓度、参与度和支持度。

5.加大投入,强化考核。进一步明确道路保洁定额标准,加大道路保洁经费投入;同时加强对道路保洁工作的考核监督,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将道路保洁经费与保洁质量挂钩,提高道路保洁效益。

二、工作目标和实施范围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道路清爽行动”,逐步做到源头控制见成效、路面洁净见本色、行为规范见文明,把中心城区打造成市最清爽城区之一。具体目标如下:

落实一个标准:《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要求和作业规范》。

健全两种模式:“一把扫帚”保洁模式和“日扫夜洗”作业模式。

推动三个转变:作业方式从人工为主向机扫和人工有机结合转变,从单一保洁向综合作业转变,从被动保洁向主动服务转变。

实现四个指标:重点路面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机扫率达到75%,长效保洁覆盖率达到100%,市民投诉办结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实施范围

在中心城区3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道路实施市“道路清爽行动”方案,按照市城管局意见,确定下应北路(东)—大道(南)—机场路(西)—环城南路(北)合围区域(加上宋诏桥、长丰区域)作为重点行动区域实施“道路清爽行动”方案,其中包括钟公庙街道、中河街道、首南街道、石碶街道、潘火管委会和客运中心管委会的保洁道路。

中心城区33平方公里以外80平方公里以内的建成区道路(包括全区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的保洁道路)作为一般行动区域,参加区“道路清爽行动”,其中福庆路按重点行动区域要求执行。80平方公里以外区域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按照区“道路清爽行动”方案执行,以不低于市四级道路标准参照执行。

三、工作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健全保洁机制

全面梳理和明确全区每条道路的保洁责任主体,健全保洁机制,实现长效保洁的全覆盖、无缝隙。健全从墙角到墙角的“一把扫帚”保洁模式,将道路两侧建筑红线退让区域、绿化带纳入到道路保洁范围,实现同步保洁。探索实施重点难点区域整体保洁方式,将大型商圈、主要交通枢纽、菜市场以及餐饮聚集地周边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落实责任主体。

(二)再造作业流程、提高道路清爽水平

优化作业工艺,提高保洁针对性。在优化机械清扫、人工清扫、路面喷淋、道路冲洗、沿街店面收集等工序的基础上,重点推广污渍清洗、快速巡捡等保洁工艺,全面清除白色垃圾、泥沙降尘以及污渍等道路污染。健全“日扫夜洗”等作业模式,夜间(22:00—7:00)以全面清扫、道路冲洗、污渍清洗为主;白天(7:00—22:00)以路面喷淋、垃圾收集、保洁巡捡为主,重点清除新产生的白色垃圾、降尘等污染物,努力做到垃圾在重点路面停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健全沿街单位垃圾收集制度,逐步规范沿街单位倾倒垃圾行为,确保垃圾不落地。

(三)加大装备投入、提高道路保洁效率

增加装备配置,提高机械作业范围和频次,重点行动区域争取机扫率提高到75%以上,机扫、冲洗每天2—3次。拓展装备功能,推广道路清洗、污渍清洗和绿化带吸扫、电动保洁车等装备的应用,推进道路保洁装备配置系列化、功能集成化、性能环保化。统一装备标志标识、作业提示信号、电动保洁车牌照设置,提升市容环卫作业形象。同时,要求对全区环卫作业车辆安装GPS系统,并将该系统接入到区智慧城管系统,以进一步规范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四)提升人员素质、打造环卫行业新形象

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对保洁人员的职业道德、岗位规范、作业技能、文明服务等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强化规范作业、主动服务意识。增加保洁人员配置,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实效。规范保洁人员工资标准,切实提高保洁人员待遇,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调动一线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稳定作业队伍,改善行业形象。

(五)加大源头管理,深入开展四大文明行动

以四大文明行动为载体,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提升公众环境卫生意识,逐步减少道路污染产生。开展“店面文明行”,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和店面招牌设置规范责任制度,做到管理为先、服务完善、执法保障。开展“工地文明行”,全面落实建设工地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布置,逐步推行建设工地运输车辆清洗和出入口保洁模式,加强建筑渣土、建筑材料运输车超载和滴漏洒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对道路的污染。开展“驾车文明行”,倡导市民自备车载垃圾盒,引导市民不从车内向外乱扔垃圾。开展“行路文明行”,加强“市民十不规范”的宣传,减少乱扔垃圾、乱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六)强化部门联动,提高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

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和区有关部门要对各自责任区内存在的保洁问题,进行认真排查摸底,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落实。以块为主,部门联动,加大巡回保洁力度,彻底治脏,全力治乱,杜绝死角,提高道路及其周边环境洁净度,确保目光所及处无暴露垃圾。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在辖区内定期组织建筑工程渣土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各类工地的源头控制管理,降低“滴漏撒”对道路环境卫生的影响。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乱倒渣土行为和不按规定路线清运渣土行为。认真治理户外广告、跨门经营、占道经营、中心城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行为,做到整洁有序。

四、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6月)

对方案实施范围内所有道路属性进行统计与核实,分析保洁工作现状,提出行动目标和任务,测算经费需求,制定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

(二)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7月)

开展社会宣传,制定考核细则。各职能部门和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落实行动经费,明确每条道路保洁责任主体,购置作业装备,调配保洁人员。

(三)全面推行阶段(2012年8月-10月)

各保洁责任单位按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强化对道路污染产生源头的控制,创新管理作业方式,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做到边检查边整改边推进。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通报,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推进“道路清爽行动”。

(四)巩固提升阶段(2012年10月以后)

全面总结评价“道路清爽行动”的实施效果,巩固成果,完善道路保洁相关制度和举措,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财政局、区公安分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局、区工商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道路清爽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负责全区“道路清爽行动”的组织指导考核协调工作。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负责文明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为全面开展“道路清爽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好全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协调、督查、考核、评比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区级专项资金的落实工作,加强专项资金作用的监督管理。

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利用监控网络配合开展驾车文明和行路文明,配合开展渣土整治,并配合做好环卫一线保洁人员安全保障和环卫作业车辆的牌照设置工作。

区住建局:开展房屋建筑工程工地、轨道交通工程工地文明施工行动,督促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冲洗设施,落实出场车辆冲洗制度,督促物业小区做好相关物业管理工作。

区商务局:负责落实所属菜场、市场和餐饮聚集地及周边区域的保洁责任主体,做好垃圾产生源头的监管工作。

区工商分局:负责开展店面文明行动,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按照职责依法查处无前置无照经营,配合有关部门治理跨门营业和无证经营现象。

区交通局:负责主要交通道路保洁管理,提升主要交通道路保洁标准,配合驾车文明行动做好各类客运车辆卫生行为的监管工作。

区卫生局(区爱卫办):组织、指导全区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单位、农村改水改厕、城乡除“四害”及健康教育工作。

区城管局:牵头做好全区“道路清爽行动”的组织、指导、考核、协调工作,落实“道路清爽行动”的各项工作。

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按照区政府总体部署,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地推进落实“道路清爽行动”。重点抓好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针对辖区内的背街小巷、菜市场周边、公园、店面招牌、停车秩序提出专门的管理方案,并按照区环卫专项规划要求做好镇区内环卫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对区政府组织实施的环卫基础配套建设全力做好配合协调工作。

(二)资金保障

按事权财权相统一的原则,“道路清爽行动”所需资金原则上由保洁责任单位负责,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按照道路清扫保洁指导单价落实保洁经费,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确保“道路清爽行动”实施区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12年在区城管局本年度环卫保洁预算资金基础上提增2000万元,以确保“道路清爽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三)监督考核

区“道路清爽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核评价工作,每月检查各部门“道路清爽行动”推进情况,委托专业调查机构调查市民对道路清爽情况的满意度,完善由智慧城管、公众投诉、媒体监督等组成的社会监督体系,建立考核成绩每月通报制度,并列入区政府对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的年度目标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道路清爽行动”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按照总体部署,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第4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古镇保护与发展;转型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已经进入城市转型发展的生态文明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扩展。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能源、原材料重化工业拉动城镇化发展的传统模式,也开始转向城乡统筹、节约资源和建设生态低碳城市[1],这种转身变化使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面临新的课题。本选题通过对河南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朱仙镇的研究,在目前中部地区快速城镇化浪潮中,如何使古镇保护、发展与其人居环境相协调,是保证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现状问题分析

朱仙镇北距开封市区15 公里,属开封县管辖,历史上与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并称我国四大名镇,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古镇在保护现状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护原真性与建筑更新之间、社会结构延续与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矛盾。

1.整体风貌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调研发现,朱仙镇历史上寺庙多达110多处,现在镇区仅存清真寺、岳飞庙、关帝庙三大寺庙;许多古街道和古民居也遭到了破坏;启封遗址、韩世忠墓、点将台等遗址缺乏有效保护,资源大多处于被闲置破坏状态。其他古民居零星分布于整个古镇镇区中,造成了古镇基本的空间格局虽未改变,但整体风貌遭到了破坏。最重要的是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新文化的冲击带来城镇的更新而遭受不可逆的破坏。

2.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现实和发展需要

调研发现,古镇内部街道狭窄,近年基础设施基本未进行应有的提升和改善。镇内道路交通缺乏合理规划和管理,连接开封市区和朱仙镇的省道S219,道路狭窄,缺少道旁景观陪衬,导致交通极为不便,居民出行困难;公厕、垃圾收集点、转运站等建设滞后,导致镇内环境卫生较差。缺少供给和排水管网,致使生活污水多就近排入水体,严重污染环境;供电、电信线路高架无序,严重影响古镇风貌基础设施的落后,造成居民生活不便,调查发现原有居民70%外迁,而城镇老年人居多,影响古镇的活力。

3.水体环境污染严重,河道景观失去载体

古运粮河镇是朱仙镇的“母亲河”,是朱仙镇的灵魂。调研发现目前古运粮河河面狭窄,河道淤积,面临干涸危险,河道环境急需改善。但由于自然原因和多年来缺乏治理,运粮河已与水系失去自然联系,基本丧失自净能力。此外,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运粮河成为居民污水排放、垃圾倾倒的场所,污染极为严重。运粮河水体的污染,使得构成古镇重要元素的水乡景色荡然无存,也使镇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难

调研发现,虽然朱仙镇拥有丰富的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却对其独特风貌的非物质形态元素重视不够。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指文化艺术、生活情趣、民间习俗、社会生活等人文环境特征,它是城市历史文化中富有活力的元素。但由于经济形态的改变、外来文化的传入,其“原真态”濒临变异和失传,技能降低,内容逐渐残缺,传承人、受众群逐渐散失,承载其产生发展的物质空间也逐渐丧失。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尚未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其保护资金来源无法保证,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传承都面临很大困境。

5.传统空间肌理现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生活

朱仙镇是早期商埠发展的产物,空间尺度、建筑体量、街道格局及各类设施自然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生产和交通方式、起居形态以及思想文化,很难满足大规模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社会无论是生活形态、交通工具、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出行方式、物流集散、信息传播,还是社会组织、文体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方面,都与历史文化名镇传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与商埠繁华和早期工业化时代相比,生态文明时代的现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开放性以及大尺度、大空间,更需要社会要素之间频繁的沟通互动。于是城乡规划建设必然会打破传统空间肌理固守自我的封闭性[1]。

6.保护建设性破坏较大

近几年对古镇部分地段进行修缮改造,但由于机构不健全、财力紧张等原因导致没有完全按照规划进行保护,保护过程中重新修建一些仿古建筑,但重建的建筑人为痕迹较重。古镇传统风貌特色有所消退。重要历史街巷胡同两侧私搭乱建,缺乏公共开放空间,不能满足防灾、市政等需要。这种破坏由于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与历史建筑落后的设施功能相矛盾,人们对历史建筑等进行人为的拆除、翻新、搬迁等行为。另外,古镇空间也遭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压缩和冲击。

二、 古镇保护转型策略

1.生态理念引导:打造可持续发展空间

传统保护规划侧重空间环境和建筑实体的保全和改造。根据生态文明的要求,古镇保护涉及到社会、经济、人文、物质空间等各个方面,生态视角下保护规划应基于复合多样、集约用地、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四个层面构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因此,规划通过多维度的功能复合,满足城市的健康发展需求,对于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土地以提高单位用地效益,打造职住平衡的城市空间,降低通勤排放,设定绿色建筑建设要求,提高整个镇区的绿色建筑比例。

2.产业的转型:发展“两型产业”

根据朱仙镇的现有条件,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和木板年画之乡的定位,须要整合诸多资源因素,协调诸多部门,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古镇实现工业化阶段向生态文明时期引入,就是积极主动融入开封市整个区域环境,实现由“小城镇”向“城市经济”的转型。这意味着古镇产业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因此强调产业结构的退二进三的升级,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强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产业”,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来替代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强调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生态文化视角下,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多方共赢,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的发展[2]。

3.自然环境保护转型,复合型河道遗产廊道,以文化主导下的河道历史景观复兴

河道遗产廊道是集历史研究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多元文化价值以及滨水游憩价值于一身的复合体系,是承载着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有机整体。遗产廊道的构建是以协调人一一文化遗产一一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目的,强调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因此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自然生态的平衡和河流生态的修复两个方面。河道结合周边绿地环境可以对城市建设中对自然的破坏进行补偿[3]。

4.社会发展转型:和谐人居、居民共建、永续发展

自上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深度影响,同时也带来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压缩”。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危机”,使得保护文化的地方性、民族性、多样性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困难【4】。历史城镇保护是一个需要长时期才能实现的社会工程。也是有人居住生活的动态空间, 所以保护措施必须得到当地居民的理解和协助, 保护过程是否能够保证有切实的居民参与,居民是否有真正的话语权, 是关系到保护规划成败的关键。

在历史城镇生活的居民是历史城镇真正的主人,历史环境的破坏给他们巨大的失落感。从城镇保护的发展来看,很多地区的原住民起到重要的作用。生态文明导向应该强调公众参与环节,尊重城市居民的意见。保留古镇原住居民及其传统的“生产、生活、生态”状态并使之传承,是实现古镇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于城镇生活和其中的居民而言打造低碳、生态、可持续的人居发展模式。

结语

本文以朱仙镇历史名镇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古镇保护在生态文明下转型进行论述,以期为同型古镇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以历史城镇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文化事业推进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在当代工业和城市化浪潮中保护为数不多的历史古镇实现生态文明的快速转型。

参考文献:

[1]曹昌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及对策[J].中国名城,2011,(3):20-23

[2]蒋灵德.关于甪直镇总体规划的思考 [J]. 规划师,2011,27(12):24-28

第5篇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理念,是我们武装头脑、认识和改造世界、推进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城管事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为当前及今后城管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城市管理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和做法。 总结本人多年来的城管工作经验,结合我市城管工作实际,城管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尺和指南,正确处理好“九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履行职能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城市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广义的城市管理指城市人民政府对整个城市的工业、商业、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公安交通、城建环保、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公用事业等各项工作的综合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的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以及城市规划、房地产等行业的管理。我局作为我市城市管理专业部门,肩负着城管监察、市政养护、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方面职能。职能定位规定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权限和范围。履行职能就是要在职权范围内把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责完成好,这是城管部门的使命所在。 以人为本是价值观的核心思想 ,是一种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 ” 的 “ 人 ” ,是具体的、现实的、从事社会实践的人,主要是指 “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 以人为本 ” 的 “ 本 ” ,是哲学价值论概念的本,根本的本。它要回答的是,与神、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 , 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 就城市管理而言,正确处理履行职能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就是既要履行好城管职能,又要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本,不能因少数人的利益而影响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合法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履行职能时,要充分地考虑人的需要、市民的需要。因此,城市管理中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就是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的合法权益,满足人的合理需求 。 坚持以人为本,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还要在履行职能时考虑社会效果,要体现在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城市管理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者是代表政府在城市生活中对人的活动行使监督、检查、协调、服务权,是执行法律法规的特殊人群,往往重视的只是加强表象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极易使市民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导致管理效果不佳或失败。 这从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城管暴力抗法事件以及群众对城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可见其一斑。 要 在城市管理方面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两种意识: 一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作为执法管理人员,既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城市秩序,又要努力避免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因而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尤为重要。 二要强化管理就是服务意识。 城市管理不是与市民为敌,而是为市民服务。要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消除以“管理者”自居和居高临下的心理,增进城管工作者与市民的“鱼水之情”;要大力实施“亲民”和“为民”工程,为市民排忧解难。近年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免费开放全部公厕,推出摇铃上门收运居民生活垃圾措施, 在城管执法中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有情操作等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

二、正确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充分利用行政资源的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 , 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 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 , 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 , 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 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因此,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关键。辨证地看,事物 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城管部门和城管工作离不开外界的支持、配合。因此,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行政资源,调动一切外界因素来推动、促进城管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充分利用行政资源之间互为因果,城管部门只有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做到有为,才会有位,有位才能更好地利用行政资源。 发挥主观能动性 , 一要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促有为。 有为就是城管工作要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并达到领导和行业管理的要求。 二要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大力弘扬“不待扬鞭自奋蹄”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城管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奖勤罚懒激励机制,让想偷懒、混日子、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投机取巧、消极怠工者失去生存空间,为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职工打造良好平台、提供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城管队伍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同时,城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单靠城管部门的努力,仅仅通过发挥主动能动性还不能完全管好城市,还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行政资源,积极争取各级各界的支持配合。 一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 “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老大重视就不难。”要大力争取上级领导对城管事业的关心和重视,给予人财物力和政策等方面的倾斜。 二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协调。 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利用他们的优势,借助他们的力量,形成城市管理的强大合力。

三、正确处理好提高城管人员素质与提高市民素质的关系 “打铁要靠自身硬”,提高城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城管工作的基础,城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城管工作水平的高低和城管事业的兴衰;市民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也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的力量才能真正管好城市,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民素质高低决定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因此,提高市民素质与提高城管人员素质并重方能达到管好城市的目的。 当前, 城市化进程的急骤加速使 城市管理 面临的 挑战 越来越大, 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城管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发展也对城管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城管职工只有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法律素养和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城管工作需要。 今年2月29日,蔡晓明市长对我市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作指示时提出:“领导的品位,决定城市的品位,城市的定位,决定城市未来的地位;我们大家都要努力提高城市建设的素养,要博学多才,相融贯通,用心去琢磨这个城市,每位城建工作者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市长对城市建设者的要求同样也适合城管工作者。因此,城管部门要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一刻都不能松懈; 要大兴学习之风,大力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机关,抓好培训教育,鼓励自学成才;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选招思想好、文化程度高的人员进入城管队伍,不断给城管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城管人员素质提高了,对市民进行管理的过程也是宣传教育的过程。 与此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市民的良好习惯和文明意识,通过耐心细致做工作争取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市民协调一致搞好城市管理,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扩大城市管理的宣传面,使每个市民都感到自已是城管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分享城市发展和管理成果,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四、正确处理好纵向与横向的关系 纵向是指市本级与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目前市城管局上级业务指导部门为省建设厅;市城管局与包括章贡区和__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各县(市、区)城管部门无上下级业务关系。横向是指市直部门之间和本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市直部门之间,目前我市主要是市城管委指挥调度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行城管职责,市城管委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负责日常事务;从本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关系看,我市城管部门与其他城市城管部门均为不相隶属关系。目前这种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存在“先天不足”,城管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职责交叉、利益上的各自驱动以及互相推诿,严重制约城管工作上水平。特别是随着中心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现有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越发显得滞后。为此, 一要理顺中心城区城管体制。 要按照有利于调动市、区、街、居各级积极性和重心下移、多数人参与、无缝隙管理的原则,以环卫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抓紧实施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二要强化市城管委和城管办的指挥调度职能及各城管部门的“大城管”意识。 要争取市政府支持,增加市城管局对各县(市、区)的业务指导职能和对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所属城管机构的指导、协调、监督、考核职能,并将__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市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市城管委研究决定城管重大事项,协调各委员部门、单位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等职能;强化市城管办具体调度考核的职能,加强对各城管部门和章贡区、__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检查、考核等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各自担负的城市管理职责;强化城管委各委员部门的“大城管”意识,通过实行目标责任制等措施,促使各部门认真履行城管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三要主动加强与兄弟城市的联系。 学习他们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 四要主动加强与其他市直单位的协调。 部门之间切实做到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紧密协调。

五、正确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必然要求大量市政基础设施的及时跟进,而城管部门肩负着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职能,任务将越来越重。近年来,由我局负责组织实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20__年 29 个项目,总投资约3450万元;20__年50个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20__年将达到63个,总投资5.3亿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为了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市政热点问题和提升城市形象的节点问题。如果不讲速度,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滞后城市化进程,这样就满足不了百姓需求、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如果只追求速度,不注重质量,不尊重客观实际,不严格按科学办事,也难于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发展。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质量与速度的统一。 一要紧抓工程速度。 要按照上级要求和单位安排,按时完成工程进度。 二要紧抓工程质量。 要用好有限的每一分钱,使建设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均符合质量要求。 三要出精品、上档次、讲品位。 最近,潘书记就加强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作出重要批示:“一个城市的灵魂在于艺术的品位与经常的管理。”落实潘书记的重要批示,就是要辨证地把握建设和管理两方面,“艺术的品位”要靠建设,而城市的品位来源于每个细节的品位、每个工程的品位。定位决定地位和品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保持一定的超前性,使每个项目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六、正确处理好长效管理与突击整治的关系 城市管理工作具有经常性、反复性特点,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实 行长效管理。同时,城市管理突发性、随机性特点又决定了需要在长效管理基础上辅之以集中突击整治手段,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应急性、疑难性、专项性问题。突出整治和长效管理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长效管理是治本,突击式整治是治标。长效管理是标准化的管理,突击整治是随着季节等因素的变化展开的突击式、阶段性整治。突击式整治是解决难点问题的有效手段;长效管理是避免反弹、回潮,巩固突击整治成果的保证。虽然突击整治有其特有优势,也许通过一、二次突击整治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见成效,但稍不注意就回潮、反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力戒依赖突击整治,期望一蹴而就的倾向;同样也要避免因为长效管理是治本措施,放弃突击整治,致使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广大群众关心、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不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延误全局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以长效管理为主,以突击整治为辅,相互作用,互为补充。 近年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我市的城市面貌和环境卫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如何巩固成果、长效保持城市良好市容市貌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必须全面规划、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长效管理;要重视法规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质量监督机制建设,加强经常性的管理质量检查考核,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要统筹兼顾,认真分析、了解客观情况,掌握城市管理客观规律,对一年四季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地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七、正确处理好常规管理与数字城管的关系 在城市管理中,要处理好常规管理与数字城管的关系。常规管理是传统的、没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的模式,较之数字化城管模式,常规管理存在以下缺陷: 一是 长效管理机制难于进一步完善。由于缺乏对城市管理的系统研究,局限于就事论事,管理往往步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热衷于搞突击整治,但效果往往是前治后乱,无法实现长效管理。 二是 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技术手段,对自身管理对象的底数摸不清,难以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应对出现紧急情况的对策。 三是 缺乏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导致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主动管与被动管、管好与管坏、管与不管一个样。 四是 缺乏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部门多,加上工作侧重点和依据的法律不同,往往各行其是,协调配合不够,更谈不上建立相互间的既监督又协同的关系。 为克服常规管理的缺陷,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城管是手段、机制的创新,数字城市建设已被国家列入国家信息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十一五”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全国有120多个城市建有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400多个城市建有房产管理信息系统、100多个城市建有综合式专业管网系统、10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空间基础信息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 有效地整合城管资源; 二是 及时地收集城管信息; 三是 快速地处置城管问题; 四是 科学地评价城管部门的绩效。以实施城市管理数字化为突破口,有效运用高新技术设备参与城市管理,是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摆脱城市管理困境,实现由传统城市管理向现代城市管理转变的一条必由之路。近些年来,我市城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观,但我们的常规管理与城市建设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并且存在各有关城管部门的职责不够明晰、履行不到位、部门之间信息整合不够、多头管理导致推诿扯皮、不能形成整体合力等问题。常规管理模式的缺陷制约着我市城市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抓紧组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6篇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理念,是我们武装头脑、认识和改造世界、推进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城管事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为当前及今后城管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城市管理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和做法。

总结本人多年来的城管工作经验,结合我市城管工作实际,城管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尺和指南,正确处理好“九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履行职能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城市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广义的城市管理指城市人民政府对整个城市的工业、商业、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公安交通、城建环保、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公用事业等各项工作的综合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的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以及城市规划、房地产等行业的管理。我局作为我市城市管理专业部门,肩负着城管监察、市政养护、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方面职能。职能定位规定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权限和范围。履行职能就是要在职权范围内把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责完成好,这是城管部门的使命所在。

以人为本是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一种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人”

,是具体的、现实的、从事社会实践的人,主要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

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的本,根本的本。它要回答的是,与神、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

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

就城市管理而言,正确处理履行职能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就是既要履行好城管职能,又要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本,不能因少数人的利益而影响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合法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履行职能时,要充分地考虑人的需要、市民的需要。因此,城市管理中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的合法权益,满足人的合理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还要在履行职能时考虑社会效果,要体现在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城市管理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者是代表政府在城市生活中对人的活动行使监督、检查、协调、服务权,是执行法律法规的特殊人群,往往重视的只是加强表象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极易使市民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导致管理效果不佳或失败。

这从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城管暴力抗法事件以及群众对城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可见其一斑。要

在城市管理方面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两种意识:

一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作为执法管理人员,既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城市秩序,又要努力避免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因而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尤为重要。

二要强化管理就是服务意识。

城市管理不是与市民为敌,而是为市民服务。要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消除以“管理者”自居和居高临下的心理,增进城管工作者与市民的“鱼水之情”;要大力实施“亲民”和“为民”工程,为市民排忧解难。近年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免费开放全部公厕,推出摇铃上门收运居民生活垃圾措施,

在城管执法中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有情操作等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二、正确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充分利用行政资源的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

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因此,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关键。辨证地看,事物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城管部门和城管工作离不开外界的支持、配合。因此,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行政资源,调动一切外界因素来推动、促进城管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充分利用行政资源之间互为因果,城管部门只有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做到有为,才会有位,有位才能更好地利用行政资源。

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要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促有为。

有为就是城管工作要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并达到领导和行业管理的要求。

二要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大力弘扬“不待扬鞭自奋蹄”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城管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奖勤罚懒激励机制,让想偷懒、混日子、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投机取巧、消极怠工者失去生存空间,为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职工打造良好平台、提供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城管队伍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同时,城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单靠城管部门的努力,仅仅通过发挥主动能动性还不能完全管好城市,还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行政资源,积极争取各级各界的支持配合。

一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

“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老大重视就不难。”要大力争取上级领导对城管事业的关心和重视,给予人财物力和政策等方面的倾斜。

二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协调。

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利用他们的优势,借助他们的力量,形成城市管理的强大合力。

三、正确处理好提高城管人员素质与提高市民素质的关系

“打铁要靠自身硬”,提高城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城管工作的基础,城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城管工作水平的高低和城管事业的兴衰;市民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也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的力量才能真正管好城市,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民素质高低决定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因此,提高市民素质与提高城管人员素质并重方能达到管好城市的目的。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急骤加速使城市管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城管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发展也对城管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城管职工只有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法律素养和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城管工作需要。

今年2月29日,蔡晓明市长对我市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作指示时提出:“领导的品位,决定城市的品位,城市的定位,决定城市未来的地位;我们大家都要努力提高城市建设的素养,要博学多才,相融贯通,用心去琢磨这个城市,每位城建工作者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市长对城市建设者的要求同样也适合城管工作者。因此,城管部门要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一刻都不能松懈;

要大兴学习之风,大力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机关,抓好培训教育,鼓励自学成才;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选招思想好、文化程度高的人员进入城管队伍,不断给城管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城管人员素质提高了,对市民进行管理的过程也是宣传教育的过程。

与此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市民的良好习惯和文明意识,通过耐心细致做工作争取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市民协调一致搞好城市管理,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扩大城市管理的宣传面,使每个市民都感到自已是城管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分享城市发展和管理成果,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四、正确处理好纵向与横向的关系

纵向是指市本级与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目前市城管局上级业务指导部门为省建设厅;市城管局与包括章贡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各县(市、区)城管部门无上下级业务关系。横向是指市直部门之间和本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市直部门之间,目前我市主要是市城管委指挥调度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行城管职责,市城管委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负责日常事务;从本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关系看,我市城管部门与其他城市城管部门均为不相隶属关系。目前这种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存在“先天不足”,城管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职责交叉、利益上的各自驱动以及互相推诿,严重制约城管工作上水平。特别是随着中心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现有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越发显得滞后。为此,

一要理顺中心城区城管体制。

要按照有利于调动市、区、街、居各级积极性和重心下移、多数人参与、无缝隙管理的原则,以环卫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抓紧实施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二要强化市城管委和城管办的指挥调度职能及各城管部门的“大城管”意识。

要争取市政府支持,增加市城管局对各县(市、区)的业务指导职能和对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所属城管机构的指导、协调、监督、考核职能,并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市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市城管委研究决定城管重大事项,协调各委员部门、单位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等职能;强化市城管办具体调度考核的职能,加强对各城管部门和章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检查、考核等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各自担负的城市管理职责;强化城管委各委员部门的“大城管”意识,通过实行目标责任制等措施,促使各部门认真履行城管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三要主动加强与兄弟城市的联系。学习他们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四要主动加强与其他市直单位的协调。

部门之间切实做到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紧密协调。

五、正确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必然要求大量市政基础设施的及时跟进,而城管部门肩负着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职能,任务将越来越重。近年来,由我局负责组织实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20*年

29

个项目,总投资约3450万元;20*年50个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20*年将达到63个,总投资5.3亿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为了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市政热点问题和提升城市形象的节点问题。如果不讲速度,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滞后城市化进程,这样就满足不了百姓需求、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如果只追求速度,不注重质量,不尊重客观实际,不严格按科学办事,也难于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发展。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质量与速度的统一。

一要紧抓工程速度。要按照上级要求和单位安排,按时完成工程进度。二要紧抓工程质量。

要用好有限的每一分钱,使建设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均符合质量要求。三要出精品、上档次、讲品位。

最近,潘书记就加强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作出重要批示:“一个城市的灵魂在于艺术的品位与经常的管理。”落实潘书记的重要批示,就是要辨证地把握建设和管理两方面,“艺术的品位”要靠建设,而城市的品位来源于每个细节的品位、每个工程的品位。定位决定地位和品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保持一定的超前性,使每个项目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六、正确处理好长效管理与突击整治的关系

城市管理工作具有经常性、反复性特点,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实行长效管理。同时,城市管理突发性、随机性特点又决定了需要在长效管理基础上辅之以集中突击整治手段,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应急性、疑难性、专项性问题。突出整治和长效管理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长效管理是治本,突击式整治是治标。长效管理是标准化的管理,突击整治是随着季节等因素的变化展开的突击式、阶段性整治。突击式整治是解决难点问题的有效手段;长效管理是避免反弹、回潮,巩固突击整治成果的保证。虽然突击整治有其特有优势,也许通过一、二次突击整治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见成效,但稍不注意就回潮、反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力戒依赖突击整治,期望一蹴而就的倾向;同样也要避免因为长效管理是治本措施,放弃突击整治,致使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广大群众关心、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不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延误全局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以长效管理为主,以突击整治为辅,相互作用,互为补充。

近年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我市的城市面貌和环境卫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如何巩固成果、长效保持城市良好市容市貌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必须全面规划、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长效管理;要重视法规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质量监督机制建设,加强经常性的管理质量检查考核,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要统筹兼顾,认真分析、了解客观情况,掌握城市管理客观规律,对一年四季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地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七、正确处理好常规管理与数字城管的关系

在城市管理中,要处理好常规管理与数字城管的关系。常规管理是传统的、没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的模式,较之数字化城管模式,常规管理存在以下缺陷:

一是

长效管理机制难于进一步完善。由于缺乏对城市管理的系统研究,局限于就事论事,管理往往步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热衷于搞突击整治,但效果往往是前治后乱,无法实现长效管理。

二是

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技术手段,对自身管理对象的底数摸不清,难以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应对出现紧急情况的对策。

三是

缺乏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导致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主动管与被动管、管好与管坏、管与不管一个样。

四是

缺乏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部门多,加上工作侧重点和依据的法律不同,往往各行其是,协调配合不够,更谈不上建立相互间的既监督又协同的关系。

为克服常规管理的缺陷,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城管是手段、机制的创新,数字城市建设已被国家列入国家信息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十一五”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全国有120多个城市建有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400多个城市建有房产管理信息系统、100多个城市建有综合式专业管网系统、10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空间基础信息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有效地整合城管资源;二是及时地收集城管信息;三是快速地处置城管问题;四是

科学地评价城管部门的绩效。以实施城市管理数字化为突破口,有效运用高新技术设备参与城市管理,是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摆脱城市管理困境,实现由传统城市管理向现代城市管理转变的一条必由之路。近些年来,我市城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观,但我们的常规管理与城市建设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并且存在各有关城管部门的职责不够明晰、履行不到位、部门之间信息整合不够、多头管理导致推诿扯皮、不能形成整体合力等问题。常规管理模式的缺陷制约着我市城市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抓紧组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

八、正确处理好专业队伍管理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

专业队伍管理具有法律强制性和专业性,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形式。在现有体制下,我市城市管理主要以专业管理为主导,由城市管理部门唱“独角戏”,其他部门特别是企业、社会力量很少参与城市管理,很难形成“大合唱”局面。这种城市管理由城管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其弊端显而易见:

一是无法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二是

影响城市管理工作效率;三是

城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容易导致权力失控、管理价值取向错位和监督缺位;四是

园林、道路养护、环卫保洁等城市市政公用事业高度的垄断性导致了缺乏竞争意识,明显的福利性影响了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导致投入渠道比较单一、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钱财物浪费较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现象,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因此,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已势在必行。我们要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敢于打破坛坛罐罐;要善于转换角色,大胆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并且,改革中要始终把市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以改革的名义为部门谋取利益。

20*年7月,我市园林养护、环卫保洁率先推向社会公开招标,在这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

仅仅是逐步建立市场机制的一个开端,整体步伐仍较慢。对此,我们要在依靠专业队伍管理的同时,一要

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通过深化改革,使城管系统各公用事业单位真正实现政事政企分开、管干管养分离,行政监管职能进一步强化,市场运行机制基本建立,中心城区市政、园林、环卫事业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轨道。当前,要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尽快解决环卫保洁、园林养护市场化运作的经费保障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扩大道路清扫作业权、园林绿地养护、道路养护招标承包的范围。

二要

提高经营城市的能力。通过出让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参与市政、园林、环卫设施的建设运营,打破资金“瓶颈”制约,改变市政、园林、环卫设施建设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的现状。

九、正确处理好洁净城市与兼顾困难市民的关系

城市管理不仅要考虑管理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还要处理好洁净城市与城市管理中的社会利益关系、兼顾困难群众就业生计问题、严格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避免城市管理与弱势群体之间因管理与被管理所产生的矛盾等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因为占道经营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许多困难市民把占道视为解决生计、谋求生存的一种手段,甚至在利益驱动下,呈现蔓延之势;而管理部门为了营造优美整洁的市容市貌,一味地强调限制和取缔违章占道,从而导致政府的“面子”与市民的“日子”、城市“市容”与市场“繁荣”的矛盾长期存在。实践证明,在现今市场容量不足、许多下岗职工再就业途径少、摆摊设点被视为出路的状况下,要彻底取缔占道摊点是非常难的,科学疏导、规范管理才是根治这一顽症的科学方法,也就是说,在洁净城市的同时,要兼顾困难市民的利益。当前,

一要

抓紧出台《*市中心城区摊点管理规定》。要在不影响市容、市民生活和交通秩序前提下,真心考虑困难群体的生存需要,专门在一些街巷规范性地设立摊点区,让部分下岗职工摆摊设点,解决其生计问题。

二要加强摊点区的管理。维护好摊点区市容环境卫生、经营秩序。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