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9:01:09
序论:在您撰写农产品生产加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贵阳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营销
一、贵阳市现阶段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销售模式
(一)渠道销售模式
渠道以农产品渠道商为主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式目前是贵阳市农产品销售体系的主要模式,此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式的主要特征有:第一,由于渠道商普遍具有较强的把握农产品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的能力,以及运输农产品的能力也较强,获得了农户的信赖。因而农户往往会通过农产品中间商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运输到农产品消费市场,在这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第二,由于贵阳市农产品销售所跨区域较大,农产品销售过程的信息不对称,这些农产品中间商也无法做到及时的把农产品销售信息反馈给农产品销售企业,农产品销售企业也无法及时判断农产品市场走向,从而造成农产品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第三,在这种模式当中,由于单个农产品企业技术相对落后,其所销售的农产品数量不多、与市场中其他农产品企业相比没有太大差别,农产品企业以及其销售的农产品在整个农产品市场营销环节中的地位都较为弱势,农产品企业沦为了市场中农产品价格的接受者,完全没有议价和谈判的可能。
(二)订单销售模式
在参与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成员中,有关的农产品企业在农产品市场营销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参与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原始的交易关系,由于这种原始的交易关系,农户往往得不到农产品加工贸易所带来的增值和相关利润。这种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式缺乏对农产品贸易双方的约束,在实际运行中的调节仅仅凭借市场来进行。因而如果农户在某一年获得了大丰收,那么他们所生产的农产品在当年的销售会变得极为困难,并且该农产品的价格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挫。从农产品企业的角度来看,农产品当年的产量如果上升,虽然可以低价收购农产品,但也面临销售困难的可能;农产品当年的产量如果下降,农产品企业就需要以高于往年的价格进行收购,增加了自己的成本,即便提高价格收购也会面临收购困难的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问题
1、农产品销售市场过于集中。目前,贵阳市农产品企业的农产品销售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贵阳市的南明区、云岩区、小河区和花溪区这四个地区。这四个地区占据了贵阳市农产品企业销售总额的一半左右。南明区、云岩区、小河区和花溪区一直是贵阳市农产品企业的传统四大市场,这四个地区不仅占到了农产品企业份额的60%左右。由于受到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便会导致贵阳市农产品企业的农产品销售额减少或增加,情况不定。贵阳市农产品企业销售市场过于集中,依赖性过强,容易出现这样一旦某个地区的农产品需求减少,农产品销售立马大幅下降的局面。内部的激烈竞争,降低了顾客满意度,影响了市场营销的效果。2、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技术水平低下。在农产品产业结构方面,虽然贵阳市农产品企业很早就参与了农产品的地区生产销售分工,但是贵阳市农产品企业生产的农产品一直处在农产品制造价值链的低端,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技术上,也表现在农产品知名品牌的空缺上,这也就导致了贵阳市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成为了价格低廉,质量不高的代名词。3、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目前贵阳市农产品企业当中“50%以上的农产品是当地农产品,30%以上是外地农产品,加工获得增值的农产品仅占10%左右”。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大部分农产品企业都在研究和发展的投资舍不得下功夫,“模仿加工”的行为十分猖獗,改革等对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且与农产品行业密切相关的行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实施和得到足够重视。目前贵阳市的农产品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也就是说销售的农产品也是以加工贴牌的产品为主,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而农产品销售企业的利润率非常低,仅仅来自于农户生产的普通农产品,利润微薄。加工和开发水平不高,没有自主研究、生产、销售自产农产品。如何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培育,提升产品附加值,已成为贵阳市农产品企业和整个农产品行业目前应该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外部问题
1、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近年来,受贵阳市农产品的销售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级等因素的影响,贵阳市农产品企业的原料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等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产品市场价格竞争力进一步被削弱,价格竞争力的削弱就意味着贵阳市农产品销售贸易的根基被损坏。目前随着贵阳市农产品制造成本的不断上涨,甚至是本地的农产品销售企业已开始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贵阳市农产品企业销售贸易微弱的成本优势被抵消后,再加上农产品贸易相关限制的取消,贵阳市农产品企业在农产品市场上价格优势已经不再明显。2、农产品企业之间无序竞争。贵阳市农产品销售企业在农产品相关限制取消后出现销售增长较快、但农产品企业的效益却没有相应增长的现象。这是因为尽管贵阳市劳动力成本低,农产品在价格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当农产品供应过大,导致在贵阳市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根据供应和需求的规律来看,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较低的价格。损害了农产品企业的利益。
三、营销策略建议
(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要想满足顾客满意度,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过硬顾客满意度才会高,农产品也不例外。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要在现代社会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并最终满足顾客需求,就要求农产品要有过硬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持续保持业务增长和企业盈利,并最终从根本上满足顾客购买农产品的需求,达到理想的满意度。要想保证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加强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农产品的生命,尤其在现代社会,注重生活品质的社会,对农产品的质量更为重视。同时,加强控制农残标准及有关生产过程使用到的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可能带来的隐形影响,现代社会的农产品的安全需求大于一起,收到污染的、农残超标的农产品一钱不值。2、走社会公众认可的地标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道路。加强农产品的地标认证、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不可否认,有的产品认证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但是在可能的范围,取得该项认证能增加顾客满意度的显著提升。所特定的地方出产特定的产品,每个产地因为土壤情况、气候环境水平的差异,种植文化的差异,造就了完全不一样的产品特性,并造成了产品在社会上流传的特性。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加强该种自然文化属性的使用,增强顾客的认知,可以强化顾客满意度的显著提升。加上国家认证的无公害、有机等属性,农产品在市场先天占据先机。3、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面对贵阳市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为了保持和扩大在贵阳市农产品市场上的份额,提高所销售的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也是一个有效的策略。而贵阳市农产品市场要求日益增加,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这样的产品线根本无法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从而导致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低下。因此,农产品销售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一定要强调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的自主创新。
(二)提高服务水平
提升农产品顾客满意度的思路要求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把顾客需要作为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销售农产品的源头。在能提供良好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服务水平的提升。现在大多数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的销售网点没有体现自己的特色,从购物环境上来说大同小异,更有甚者因为不重视购物环境的建设,不仅无法激起农产品顾客的购买欲,还会适得其反,然顾客产生厌恶情绪,原理农产品呢销售网点。因此,农产品市场营销企业必须要完善农产品的销售购买环境,只有完善农产品的销售和购买环境,顾客才会感觉到购买农产品的舒适性,获得了农产品购物完美体验的消费者,自然会有农产品购物时最高的顾客满意度。
农产品深加工在产业链的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因此,扶持一个企业的加工运作,提高产业效益,需要大力引进新的深加工设备,建立并培育深加工企业,以便为农产品深加工营造良好的运作环境。一是针对农产品深加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完善相应管理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并讨论运作效果及所遇问题需要的应对措施,经常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养殖、加工等进行实地考察,并对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企业给予帮助和指导,全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壮大龙头企业,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切实保障,并有效的促进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加大农产品深加工,还需要在资金、政策上进行扶持。建立并完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深加工龙头企业的资金投放力度,以达到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占所有龙头企业的三分之二以上为目标,做好资金及相应政策扶持,不断的为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三是优先安排农产品深加工申请的所需土地,解决最基本的空间问题,才可以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使其从单一型加工逐渐进步为综合性加工模式,从加工单个产品发展为多个产品种类,从而扩大农产民加工规模。
2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结合本地的土地资源分析,在农产品加工上,需要对上游产品的加工基地进行规划并予以重点支持,把产品、产量的配制、生产加工设备问题提上日程。大力扶持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统一培养繁育基地,主要针对畜牧、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基地进行适宜环境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提高,使农业生产方式由之前的游散化向集约化发展,在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档次上全面提升,从而提高了整个农业生产花的经营水平。
3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丰富农业产业化发展内涵
要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需要打造农产品品牌,实施品牌发展策略,打造品牌并借助各种招商引资会、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等将品牌推广出去,大力宣传我市农业特有产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并逐步提成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4以开拓市场为重点,推动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
我们要抓住农产品流通这一产业化经营的命脉和关键环节,引入工业营销理念,培育市场体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设市场促流通,瞄准市场办企业,积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我们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方式,在每年的博览会上开辟优势农产品展区进行推介,积极组织企业以优势产品参加境内外各种交易会,开拓销区市场。加强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和保鲜技术研究开发,吸引外地客商参与市场开拓,扩大农产品辐射范围。
5依靠农业科技,增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活力
2014年,是改革年、攻坚年,政府工作既面临添活力、增动力的难得机遇,又肩负保增长、调结构的沉重压力。讷河市通过多年的努力工作,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积蓄了一定的发展能量。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要咬定目标,抢抓机遇,砥砺攻坚,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突破,创造新辉煌。今年,讷河市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王平: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齐齐哈尔市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三化”建设为统领,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市、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工业城、现代农业试验区、商贸流通集散地建设,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大市转变、由农产品生产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大市转变,奋力开创讷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记者:今年,讷河市政府主要预期经济指标如何?
王平:今年,讷河市政府的主要预期经济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化率达到41%。
记者:为实现上述目标,讷河市政府要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王平:第一,实施项目建设攻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坚持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以优势资源对接优质资本、高端技术和品牌企业,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支点。深入谋划项目。加强产业规划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在农产品精深加工、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现代农业、新兴服务业等方面,积极谋划一批关乎讷河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项目,奠定产业升级基础。实施项目谋划专家论证、评估会审、社会公示制度,提高项目谋划质量。广泛招引项目。适当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将资源占用少、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就业拉动强的产业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实现从“数量招商”向“质量招商”转变。围绕主导产业纵向延伸、新兴产业横向布局,定向沿海地区和内陆发达省份,兼顾国际知名企业投资动态,着力推进定位招商、板块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引进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强力推进项目。按照投资强度、单位产出、配套能力、财税贡献等指标,制定项目评价体系,健全企业失信惩戒和优惠政策退出机制。创新项目包保机制,搞好“菜单式”服务,突出抓好32个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合同约定,推进湖南满师傅大豆深加工等12个续建项目如期复工,按期投产。突破瓶颈制约,确保正友公司大豆功能乳饮料生产等12个新签约项目尽早开工,完成当年投资计划。跟踪洽谈,力争方便米饭生产等8个意向性项目尽早签约落地。提高园区承载能力。按照产城一体发展方向,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道路、给排水、电力、供热、绿化等建设任务。提高项目入园标准,搞好园区企业布局,引导项目之间联合建设厂房,配套使用土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为项目摆放及打造新的工业集中区、产业开发区预留空间。
第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落实全省新“工业17条”,加强政策配套和要素整合,逐步改变粗放的增长方式,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提高行业创新能力。鼓励现有企业搞好产学研结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技改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港进集团、昌远生物公司等5户企业,完善技术研发平台,优化产品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北大仓酒业、北方马铃薯公司等新建企业,紧盯产业发展前沿,搞好科研成果引进和转化应用,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银企对接平台,协调金融机构,运用灵活的利率政策和有效的金融产品,对资产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成长性较好的企业给予中长期贷款支持。帮助恒阳集团、港进集团等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加快裂变扩张。做大工业经济增量。按照“抓大、扶小、改老”的思路,引导新恒阳生化、恒阳食品、恒阳牛业、普邦明胶、博城糖业等企业进行优势互补,联营合作,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搞好扩大再生产;加大对完达山豆奶公司、黑龙江才子制油公司等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促其加快发展,形成规模;支持天丰面粉、瑞河塑编等老企业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盘活存量,拓展空间,借力发展。2014年,全市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
第三,建设现代农业,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推进农业集约化。以整合资源要素为重点,促进土地产出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390万亩,带动新转移劳动力3000人。加快尼尔基直供灌区田间工程建设,尽快发挥工程效益;加大旱田改水田力度,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应急嫩干堤防建设和全部水毁工程修复。争取新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新增大中型配套农机具500台。推进农业组织化。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坚持边发展边规范,指导合作社健全各项机制,提高运行质量,新规范合作社150家,新发展规模种养殖合作社60家,确保实现入社农户达到90%、入社耕地达到85%的目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企业与合作社通过注资入股、相互参股、签订单等方式,搞好农副产品基地布局、精深加工和全产业链开发,壮大“薯豆肉酒”食品产业,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推进农业专业化。推广良种良法,实施集成创新,完善技术规程,培育高标准农业典型24个。继续实施“2211”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增加水稻、玉米种植面积,适当压减大豆面积,稳定马铃薯面积,鼓励农户种植甜菜、高粱等经济作物。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建设绿色食品基地45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15万亩。继续实施高产创建示范工程,落实核心区面积55万亩、示范辐射区74万亩、带动区220万亩,建设玉米、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区各1处。加快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步伐,新建10万只肉鸡养殖小区3个、万头肉牛养殖场2个,支持企业深度开发畜禽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社会化。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植物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农资市场监管、农产品检测等公益。支持集散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新型农业服务业态,加快构建适应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需求的服务网络。
据了解,“亚太农产品加工国际论坛”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农业论坛之一,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主办,旨在帮助亚太地区各成员国创造良好的农产品产业环境、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力,整合小农户和中小企业并将其纳入产业链组织管理等,以提升整个亚太地区农产品的产业价值。
有经济学者认为,在西部大开发轰轰轰烈烈进入新阶段之际,该论坛选择在中国西部省份陕西召开,显示了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对中国西部的极大关注。
谋划亚太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作为“第十六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重要内容之一,“2009亚太农产品加工国际论坛”在为期两天的活动期间,有来自中国、印度、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6个亚太地区的成员国的政府官员、农产品加工企业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百余位代表,共同围绕“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发展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其主要内容包括亚太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所面临的环境优化、小规模加工企业融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整合小农户纳入农业食品供应链等共性问题;并针对岛国特殊国情,就岛屿国家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从而为亚太地区国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发展策略,提供有益借鉴和思考,提升亚太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农产品深加工是引导我国西部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开幕式上,陕西省副省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姚引良指出,目前陕西省农产品仍多以初级产品形式进入市场,深加工产品仅占有少量市场份额;此次论坛在陕西杨凌召开,将对增强陕西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产业优化升级能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将产生重要影响。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代表爱德华・克拉伦斯・史密斯指出,持久扶贫成功的核心是创造财富,而财富的创造必须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产业是制造业中重要且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产业能力和传统建设的途径。
与会的三个联合国组织机构,希望本次会议上所总结的经验教训,要用之于培育利益相关者间新的伙伴关系,并促使其引导决策者发展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此外,这几个机构还希望,本论坛要能有助于寻找出联合国大家庭和其世界各地的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如何更好一起工作的途径,以实现农业产业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
尽快建立亚太市场一体化体系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需求和消费区域,也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且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
就世界范围来讲,农业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其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适应商务规则能力的状况不同,导致公共部门和私营行业共同优化商务环境能力不同,这在亚太地区农产品加工行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在亚太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面对以小农户和中小企业作为其主要供应商的情况下,如何将这些较为分散的小农户和中小企业进行整合并将其纳入到产业链中实施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而论坛上的许多专家学者和农产品企业界人士,希望能尽快建立起亚太农产品市场一体化体系。
随着近年来亚太地区间贸易需求逐年增加,比如各国以批发市场为平台开展贸易合作的愿望尤其迫切,像韩国和日本最急切希望与中国建立贸易对接。但是由于彼此的检验检疫、技术标准、认证程序等贸易机制和标准不统一导致贸易摩擦,一直制约着亚太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专家们认为,亚太地区的最大特点是内部差异性极大,表现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多样化等。这种格局所形成的各国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不均衡性,也可以转化为亚太各国经济上的优势,增强各国间经济上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同时,亚太各国人文背景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在农产品种类和消费习惯上存在一致性,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可相互借鉴的地方,建立亚太市场一体化,在尽快破解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可以说是当务之急。
国内西部一些学者认为,通过召开亚太农产品加工业国际论坛,能够从区域合作的角度,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了解,扩展相互间的市场,也将会对我国西部农产品流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西部企业也便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改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流通效率,充分发挥、促进优势农业生产,加快农产品流通,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保证农产品质量,提升西部农产品批发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西部农产品加工业深藏潜力
事实证明,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作用最大的产业之一。据权威机构测算,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3元。
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晓东介绍,“十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年均增长一直保持在15%左右,目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7万多家,完成加工产值4.2万亿元,占全部工业产业的183左右,从业人数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
目前,西部农产品加工业潜力巨大,呈现出加工原料向专用化方向发展、加工程度向精深化方向发展、加工能力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工产品向方便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质量控制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产加销向一体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和资源利用向高效化方向发展7大趋势,但总体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加工规模小,只有30%左右。缺乏加工专用品种和专用品种原料基地;加工技术装备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模仿严重,创新能力不足;加工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尚未与国际接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中介组织,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形成。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西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张晓东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西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力求做到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现代产业发展的观念、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发挥区域优势的观念和增强开拓市场的观念。
为此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一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关系,从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出发,无须全搞成现代化的加工企业,可以保留历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产品特点,但要用现代技术来改造、优化传统工艺。
二要处理好扶持企业和扶持农户的关系,农产品加工业要真正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第一车间”,切实建立让农户分享利益的机制,让企业通过产业化的形式带动农民致富。
三是处理好扶持大企业和鼓励发展小企业的关系,在扶持一批大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要积极鼓励成长型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升级;模式选择;路径;玉林
玉林市地处广西东南部,历史上曾有“广西乌克兰”、“广西粮仓”之称,在目前600万人口中,88.38%为农村人口(2005年末统计数),农业总产值占GDP的40.32%(2006年初步核算数),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本文拟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及相关研究方法,以玉林市为例,对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能级的基本态势、产业升级的模式选择及其路径对策要点,作初步的研究。
一、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能级的基本态势
玉林市作为农业大市,历来对农产品加工、销售都比较注重,其产业能级的分析,应突出其基本特征和态势方面。
(一)基本特征
1、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水平居广西前列。据统计,目前,玉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突破50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在广西已处于前列。近年来,随着旺旺、燕京、晨光、思味特、豆之家、高峰人造板等知名农产品加工集团纷纷落户玉林,使玉林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截止2005年底,市级以上的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4家,其中自治区级13家,国家级3家。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均列广西第一。
2、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群体开始显现。目前,在各项农业生产指标中,玉林至少有十项在广西名列第一,玉林农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已位居广西前列,这为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群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比如,广西一半的肉鸡市场份额在玉林,春茂集团建成广西第一家肉鸡包装速冻食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1.1亿元;富英公司年加工400万张猪皮,产值2.89亿元,创汇363万美元,是广西最大的皮革生产和出口企业;食品罐头共有17家企业,产量占广西的65%,出口量占广西同类产品的60%以上。
3、一批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发展良好。截止2005年底,玉林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63.8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额的38.2%,比2000年增长125.2%,其中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3家,产值超千万元的65家。13家龙头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17家龙头企业、5个协会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9家龙头企业的多种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家龙头企业通过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1家龙头企业获GMP(良好操作规范)认证。另外,还拥有两个中国名牌产品,7个广西名牌产品,13个广西优质产品,1个广西著名商标。1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拥有出口经营权,2005年创汇额(供货出口)11986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266.8%。玉林已成为广西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地级市。
4、产业中的品牌影响力在提升。除了旺旺、燕京、晨光、思味特、豆之家、高峰人造板、广东温氏等外来品牌的巨大影响外,玉林本土的品牌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如东方食品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现代化罐头食品加工企业,也是广西唯一产品全部外销的罐头企业,年创汇超过400万美元,其蘑菇罐头被美国商务部裁定税率为0%,而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税率却高达198.63%。
5、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含量明显提高。近年来,玉林大力发展“三品”(品种、品质、品牌)精致农业,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含量的提升。如春茂集团就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典范,目前1000多员工中50%以上有大学学历,集团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自主研发了蒸汽孵化鸡苗技术,并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养殖模式,带动养殖户6000多户,年出栏肉鸡3000多万羽。公司还实施多品牌战略,实现总产值5亿多元。
(二)基本态势
1、虽然进入21世纪,玉林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要求。农产品加工总量不足,必然相应地带来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偏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资源利用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价值不高等问题。
2、按照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应呈下降趋势,其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应有所提高。玉林的农业产值在不断增长,但农产品加工业所占的比重却增长缓慢。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对落后,直接带来了农民增收缓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快、农产品工业化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间接地影响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城镇化进程。
3、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玉林的“三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迫切需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业升级,而且玉林已初步具备了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基本条件:从行业类型看,根据国家的统计标准,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12个行业基本已形成,而且大多数行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从企业发展看,在农产品加工的众多行业中,已出现了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其中皮革、食品、饮料、木材竹藤制品等行业已出现了省级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从外部环境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加快,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扶持和产业导向已经出台,交通及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这一切,都促使玉林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能级提升摆上了议事日程。
二、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升级的模式选择
(一)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工业与农业的特殊产业,而与农业的联系更为紧密
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升级模式主要有三种:
1、商品基地改造重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走向是,在某一地区,根据当地的各种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应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使之形成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在形成较大规模和水平的商品生产基地后,再培育和形成相应的加工和市场营销企业。这种模式的开发特点是,以商品基地建设为依托,通过产品规模和特色的改造重组,形成加工和销售的地方支柱型企业。
2、产业链双向延伸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走向是,针对现有企业和商品基地的可开发价值,通过资本、技术、市场资源的再输入,引导投资商对企业进行改造和整治,同时扩展和延伸加工企业和商品基地,使产品链拉长,实现产业扩张。这种模式的开发特点是,立足现有地方性企业和生产基地的整合,使产业链向前向后双向延伸,从而实现企业扩张和升级,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3、中心市场带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走向是,根据企业和基地的发展要求,由政府牵头,利用财政低息贷款或引导投资商建立各种中心市场。这些市场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可以是多样的。尤其是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可以具有合伙人企业性质,并建立由生产商(农户)、经销商、加工企业三方代表组成的市场管理委员会来实现管理,政府只履行税务管理、卫生检疫等国家行政职能。这种模式的开发特点是,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众多的生产商、经销商和加工企业对市场的共同开发而形成的中心市场为核心的利益团体,通过市场的带动来提升产业的能级,促进产业的新发展。
(二)从玉林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特征和态势来看
目前,玉林农产品加工业的模式仍处于商品基地改造重组这种低端模式,部分行业正在向产业链双向延伸模式转移。为此,其产业升级的模式应确定为:在继续完善商品基地改造重组模式的基础上,同时向产业链双向延伸模式和中心市场带动模式突进。
1、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为农产品加工业升级创造了条件并提出了要求。玉林依托丰富的农产品生产资源,目前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产品商品基地。仅地方性商品基地的发展,就已对农产品加工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推动力。
2、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水平,尤其是龙头企业群体的形成,已具备了产能升级的实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玉林农产品加工企业有2600多家,产值超千万元以上的有近80家,其中超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有13家。在这些企业中,不仅开始注重品牌作用的打造,而且开始注重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
3、机遇叠加的利好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玉林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叠加:向东是“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心,向西是“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向南是“4+2”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中心,向北连接珠江航道,背靠大西南腹地,自身又是广西唯一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玉林不仅早已建成排在广西前列的工业品服装市场、在全国排第三位的中药材市场,而且正在筹建更大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占地面积1700亩,总投资额12亿元)。
三、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升级的对策要点
实施玉林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升级,其路径对策要点应涵盖基地重组、企业整合、政府扶持几个层面。
(一)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做大做强商品基地
对农业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条。基地的重组,需要促进土地合理流转,要加大政府的组织和引导力度,按照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加快土地向农业园区集中,向种养大户集中。目前,玉林已出现了“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委托承包”、“季节性承包”等土地流转形式,但其规模和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扩大和提高。
(二)树立市场意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消费者热衷于绿色环保优质产品的消费倾向和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决定了实行标准化生产、解决安全卫生问题成为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玉林的农产品要走精品、特色、生态的高端市场,就必须创造条件,加强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和绿色农产品认证,以及推行农产品无公害征税模式图编制和农户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在这方面,玉林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需加大推进力度。
(三)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推动产业的双向延伸
要进一步完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运销业,形成“企业+物流运送+市场”的相对固定的产销网络。在产业成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改变农产品的贸易条件。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以肉鸡、皮革、水果、中药材、优质谷、芒竹编等优势加工企业为突破口,打造玉林农产品加工业的航母。
(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突出标准化经营这个打造品牌的关键,一方面要抓好农产品原产地登记和产品认证工作,为创建品牌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抓好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如沙田柚、龙眼、荔枝、中药材等。另一方面要抓好加工企业的精深加工,提升产品名牌价值。目前,除了旺旺、燕京等外来品牌外,本地的众多品牌如“美凰”鸡、“金大叔”鸡、“凉亭”鸡、“参皇”鸡、“富英”皮革等都在朝精深加工方面拓展。
(五)加快专业园区建设,突破增长瓶颈
要依托现有的玉林市经济开发区等专业园区和特色区域,加快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等新老园区的建设,通过园区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面临的土地、能源等瓶颈问题。
(六)发展行业组织,抵御市场风险
要鼓励和引导行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增进行业内的交流和合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同行业间的无效竞争,保护和提升行业内企业的整体利益,从而促进玉林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七)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升级过程中,服务型现代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要结合当前作风转变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从资金、政策、税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持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地服务于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
参考文献:
1、施宇箭,李国旺.产业升级路径研究――黄岩专题报告[R].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润清,李崇光.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10).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竞争力;解决的对策
一、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的现状
四川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加工原料供应充足,且四川城乡劳动力资源充沛,在产品消费和人力资源供给上均具有较大优势,这对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产业与其他省市相比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目前,四川省各地政府通过对大企业跨区域资源整合的支持,从而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化和投资发展多元化。通过在建设用地、财政补贴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泸州老窖集团、四川省茶叶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扩大现有生产规模、增加优质产品产量;引导并扶持企业开发核心技术和新产品,延伸产品链条;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娃哈哈、统一等品牌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有利于市场竞争力的形成。
二、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势
(一)自然环境较为优越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形复杂多样,土壤类型多样,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所以生态资源丰富且门类众多,自然风光壮丽,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林地经济、动植物经济开发价值很大。四川省又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种果树生长发育。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物质基础,也有利于加快我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政策环境更加有利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国内需求、支农惠农的政策,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行业振兴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划,以便全面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管理、规划和指导。同时,我省各级政府在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针政策,切实落实《四川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四川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科技支撑更加有利
现今,全省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61个独立科研机构,以及2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组建了省级技术中心。并且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均设有与农产品加工相关的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的研究,这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企业也加强了与各高等院校的相互协作,以便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制约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不足,数量少,带动力弱
我省现有龙头企业数量少且其中绝大部分规模较小,能真正起到带动作用的企业也比较少,这一缺陷将导致农业科技推广在企业中缺乏推广的效率,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弱,对农户增收的带动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不能起到展示和提升四川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形象和竞争力的作用。
(二)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投入不足
农产品加工产业普遍存在着资金周转速度缓慢,缺乏流动资金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信贷政策存在不足,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同时,国家也缺乏政策扶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税率、抵押担保的验估费用偏高,且评估手续复杂,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
(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设备落后,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省除少数加工企业比较重视技术创新外,大多数企业存在着创新能力弱,科技开发投入不足,加工工艺落后,机械设备简陋,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工链条短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我省初级加工产品、传统产品占有较大比重,而高附加值及高技术的产品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四)产品结构不合理,加工链条短
目前,我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初级加工产品、单一化产品、低档产品多,而精深加工产品、系列产品少、中高档产品少的状况。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品很多,但是相当部分产品的品种、规格、品质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且区域特色品牌少,这就造成企业竞争能力较弱。
四、提高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政府应积极鼓励、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引导并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中心,同时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相互协作,加大高新科学技术创新的力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科技新成果,破解科技难题,推进产品结构的快速调整。
(二)创新融资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信贷政策等,在担保、信贷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简化担保手续等,积极为广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担保融资服务,提供信贷支持,有效缓解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同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新灵活机制,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发展。地方企业也应积极在融资模式上开拓思路,如:资阳市在粮油加工企业探索建立了“四方合作”模式,在肉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六方合作”模式等融资新机制。
(三)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我省各级政府应在中央、省委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全面贯彻实施《四川省“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四川省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国内需求、支农惠农的政策,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以及行业振兴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划;鼓励企业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积极促进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以便尽快把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实施绿色策略
在当今社会,坏境污染、食品污染现象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农产品加工业实施绿色策略。实施绿色策略,增加环保因素,使产品的品种、包装、规格、品质等能很好地适应绿色消费的需求,使农产品真正实现绿色生产,使环境和资源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使整个行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五、结论
四川省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然而在当今社会,我国农产品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较为严重的现象下,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不但可以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问题,带动城乡就业,促进我省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还可增强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速经济发展,所以提升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是我省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四川省现有的资源基础、特点与利用情况分析,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四川省是全国的资源大国,在农牧业资源上具有发展农商产品加工的绝对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具有独特的产业特性,容易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参考文献:
[1] 吕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3-05-20.
[2] 刘幸.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基于四川省63家龙头企业的调查[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3.
[3] 刘淑梅.中国农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06-01.
[4] 陈会英.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4-05-01.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无论是玉米单产还是人均占有量、商品量、调出量等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但是玉米收不进、储不下、销不出的困境一直困扰吉林省很多年,黄澄澄的玉米成了“黄金包袱”。
“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思维来思考农村问题,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是吉林省多年探索实践的结果。一大批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深加工企业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应运而生。”吉林省农委主任任克军说。最近3年,吉林省新上较大规模农产品加工项目2025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52个,形成了玉米、水稻、大豆、肉猪、肉牛等十大龙头加工企业群,粮食加工能力达到175亿公斤,加工品种发展到3000多个,玉米加工增值幅度达到数十倍。
任克军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崛起,始终保持20%以上发展速度,2008年销售收入实现1860亿元,成为吉林省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长春大成玉米公司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之一,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二,其赖氨酸销售占据世界市场的70%;长春皓月集团成为亚洲最大的肉牛加工企业,牛肉出口量占全国的50%;吉林德大公司成为国内最大肉鸡加工企业,进入全国进出口500强企业行列……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吉林省重点龙头企业达320户,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90多个。